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原文翻译以及注释

合集下载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的意思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的意思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的意思“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释】⑴与:同。

浩初:作者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

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柳宗元。

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山:指柳州附近山峰。

京华:京城长安。

亲故:亲戚、故人。

⑵海畔:畔,边。

柳州在南方,距海较近,故称海畔。

剑铓: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

《玉篇》卷十八:“铓,刃端。

”⑶秋:秋季。

割:断。

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

⑷若:假若。

化得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又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

千亿:极言其多。

《诗经·大雅·假乐》:“千禄百福,子孙千亿。

”⑸散上:飘向。

一作“散作”。

峰头:山峰的顶端。

望:遥望。

故乡:这里指长安,而作者的家乡在河东。

【翻译】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

怎能让此身化作千千万万,撒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

【赏析】柳宗元这首诗,Org通过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尽量倾吐了出来;它的抒情方式,是属于严羽《沧浪诗话》里所说的“沉着痛快”一类。

诗题标明“寄京华亲故”。

“望故乡”而“寄京华亲故”,意在诉说自己惨苦的心情、迫切的归思,希望在朝旧交能够一为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疠之地。

诗的第一句是写登览所见的景色,广西独特的风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

苏轼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

道旁诸峰,真如剑铓。

诵子厚诗,知海山多奇峰也。

”(《东坡题跋·书柳子厚诗》)可见“海畔尖山似剑芒”,首先是写实,是贴切的形容。

不仅仅是形容,同时又是引起下句奇特的联想的巧妙的设喻。

剑芒似的尖山,这一惊心动魄的形象,对荒远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肠的感觉。

柳宗元七言绝句十首

柳宗元七言绝句十首

柳宗元七言绝句十首: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汨罗遇风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脩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李西川荐琴石
远师驺忌鼓鸣琴,去和南风惬舜心。

从此他山千古重,殷勤曾是奉徽音。

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其一贞一来时送彩笺,一行归雁慰惊弦。

翰林寂寞谁为主,鸣凤应须早上天。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雨晴至江渡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原文、赏析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原文、赏析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原文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柳州。

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

为了排遗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

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

译文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

怎能让此身化作千千万万,撒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注释与:同。

浩初:作者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

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柳宗元。

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山:指柳州附近山峰。

京华:京城长安。

亲故:亲戚、故人。

海畔:畔,边。

柳州在南方,距海较近,故称海畔。

剑铓(máng):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

秋:秋季。

割:断。

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

若:假若。

化得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又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

千亿:极言其多。

散上:飘向。

一作“散作”。

峰头:山峰的顶端。

望:遥望。

故乡:这里指长安,而作者的家乡在河东。

赏析柳宗元这首诗,通过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尽量倾吐了出来;它的抒情方式,是属于严羽《沧浪诗话》里所说的“沈著痛快”一类。

诗题标明“寄京华亲故”。

“望故乡”而“寄京华亲故”,意在诉说自。

专题06:诗词鉴赏(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

专题06:诗词鉴赏(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

专题06诗词鉴赏(2022春•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⑴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铃⑵,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⑴浩初:作者的朋友,此时到柳州看望柳宗元。

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⑵海畔:海边。

柳州在南方,距海较近,故称海畔。

剑错(niGng):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

⑶若:如果。

1.这首诗第一句有什么作用?2.同样表现离愁别绪,下列哪一项中的诗句与本诗三、四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A.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一一《诗经•王风•黍离》B.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一一(南唐)李璟《山花子》C.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一一《古诗十九首》D.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一一(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答案】1.环境描写(比喻),将尖山比喻成剑锋;时时触动作者内心,让他感受痛苦。

引发了下面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交代了地点、时间。

2. D【解析】1.考查诗句的鉴赏。

“海畔尖山似剑错”的意思是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

据此可知,这句诗把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比作利剑锋芒,由此可知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结合下一句“秋来处处割愁肠”可知,诗人认为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突出作者愁苦之深;诗的第一句是写登览所见的景色,广西独特的风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引起下句奇特的联想的巧妙的设喻。

剑芒似的尖山,这一惊心动魄的形象,对荒远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肠的感觉。

三、四句则由“尖山”进一步生出一个离奇的想象。

在诗人眼中,这每一个山峰都是他自己的化身。

又使他感到自己只有一双眼睛眺望京国与故乡,是不能表达内心渴望于万一,而这成千的山峰,山山都可远望故乡,于是他突生奇想,希望得到一个分身法,将一身化作万万千千身,每个峰头站上一个,庶几可以表达出强烈的心愿。

据此分析可知,这首诗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尖山比喻成剑锋,时时触动作者内心,让他感受痛苦,引发了下面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交代了地点、时间。

“宦情羁思共凄凄”——读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宦情羁思共凄凄”——读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而思归 。因此 ,曹丕在 《 燕歌行 》中说 : “ 秋风萧瑟天
7 0
气凉 ,草木摇落露 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 客 说 : “ 虽万受摒弃” ,也决 “ 不更 乎其内” 。即使 游 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 乡。”而 “ 身去国六千 身处边地 ,去国数千里 ,他 仍无时无 刻不在 想着 重 一 里 ”的柳 宗元 ,此时此刻更会顿 生思乡之情。于是 回京 华 ,辅 佐 皇帝 ,以实现 自己 的民本 理 想。 因 便 引出了最后两句诗 : 此 ,诗人对京 华的感情 已远远超过 了故 乡。他不仅 “ 若为化得身千亿 , 向峰头望故 乡。 若为” 将京华 当成 了故 乡 ,而且 当成 了 自己的希望所在 。 散 ”“ , 怎 样能够 。这里有希望的意思 。诗人在 回故乡而不 正 因为如此 ,这首诗中所 反映为思 乡之情 ,是迥异 可 得的情况 下 , 只好寄希 望于登高 而望 , 即所谓 “ 远 于一般古代诗歌 中游子思 乡的 闲愁 的。并且 ,这一 望 可 以当归 ” 。但 诗人 要 “ 化得 身千 亿”的奇想 , 除 时期柳宗元 的其他 思乡的诗歌 ,感情也是较为复杂 了因 见景 生情 外 , 约还和 身边 有 浩 初上 人有 关 。 的 ,如 《 大 登柳 州峨 山 》: “ 山秋 日午 ,独上意悠 荒
最后 ,还 应提 出 的是 , “ 望故 乡”中 的 “ 故
乡”所 指 问题 。我 们知 道 ,柳 宗元 的原 籍本 是 河 东 。但 这 首 诗 的 诗 题 说 ,此 诗 要 寄 给 “ 华 亲 京 故 ” ,那 么 这里 的 “ 乡 ”显 然是 指 “ 故 京华 ”而 言 。诗人为什么要把京华 当作 故乡呢 ?这除 了因为
71
贞 元 十 二年 ( 9 7 6),授 秘 书 省 校 书 郎 ,十 四年 ( 9 7 8)登 博 学宏辞 科 ,授集 贤殿 正字 。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诗名《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浩初上人”:潭州(今湖南长沙)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

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柳宗元。

这个"龙安海禅师"事实是住在“龙安山”的”海禅师”:(湘潭“仙女山”原名“龙安山”,唐代陕西高僧“海禅师”来此结茅而居,随即,善男信女便动手盖了一座寺院,取名“龙安寺”。

)“京华”:京城。

如此,诗名就是:柳宗元与“浩初上人”一同看山,写下这首诗寄给在京城的亲朋故友。

作为柳宗元诗歌系列赏析的第一首诗,我们还是列一个柳宗元人生的时间表,在本文的后面。

对照柳宗元的时间表,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柳宗元创作于815~819年间,创作于柳州。

之前,韩愈因为“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到“永州”十年。

本以为回京后能够有所安顿,不想却被贬到更加偏远的“柳州”。

柳宗元恐怕此时真的是觉得自己这辈子就废了。

等到819年宪宗大赦,他却已经病得差不多了,病死了。

所以这首诗就是柳宗元在柳州的绝唱之一了,所以写得如此感人,来看原诗:“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字词典故“铓mang2”:刀剑的尖端,锋刃。

赏析柳宗元说,这里是海之畔的尖山啊,就好似刀剑的锋尖,秋天来了,眼前处处都是这样的剑铓在割着我的愁肠!柳州的山形和桂林是一样的,事实整个广西,甚至到境外越南的下龙湾都是这样的山形。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么美的山景到了柳宗元的眼中,却成了一把把割他愁肠的尖刀,真可谓伤心欲绝啊!“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字词典故“若为”:怎样。

“化身”:(佛之三身或四身之一。

指佛菩萨为了教化救济众生而变化示现各种形相之身。

)“千亿”:极言其多。

赏析柳宗元说,怎样才能够将身子化成千亿个,那我一定会将之散上那些山峰的上头去望故乡。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1单元 1小石城山记

语文·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1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诗歌赏析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译文:海边的尖尖的山峰如同剑锋,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

倘若能够把自己身子割成千亿份,撒落在峰头上眺望故乡。

赏析:此诗作于贬谪永州期间。

题作“看山”,心实无意欣赏山景,由看山引发的是无比的内心苦痛与强烈的思乡情怀,以“剑铓”描状山峰,已觉构思奇特,而以山峰“割愁肠”形容看山之感受,尤可见刻骨之痛。

后二句更是幻出奇想,欲化身千亿散上峰头,使本已强烈的思乡之情倍增千亿。

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以情感表达的激烈程度成为柳宗元谪居酸楚心态的突出代表,而且以其富含哲理的构思方式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苏轼“割愁还有剑铓山”(《东坡题跋》)本此前二句,陆游“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则本此后二句。

文言积累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西京杂记》)译文:匡衡好学但家贫无烛,邻家有灯烛但烛光穿不过墙来。

匡衡于是就在墙壁上凿穿了一个洞来引邻居家的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家中富有并且有很多书,于是,匡衡自愿到他家去做帮工,但不求报酬。

主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何不求报酬,匡衡说:“我希望能把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大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苦学多年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逾.越(yú)睥.睨(bì)窥.视(kuī) 偃.仰(yǎn)B. 伎.俩(jì) 夷狄.(dí)嘉.树(jiā) 无垠.(yín)C. 径.直(jìnɡ) 堡坞.(wù)贬谪.(dí) 傥.荡(tǎnɡ)D. 安慰.(wèi) 疏数.(shǔ)施.设(shī) 更.换(ɡēnɡ)解析:A项“睥”读pì,C项“谪”读zhé,D项“数”读cù。

最佳唐诗十首排名

最佳唐诗十首排名前十首唐诗: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5、《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凉州词二首·其一》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十首最美的唐诗如下:1、《秋夜寄邱员外》唐代: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翻译:在深秋的夜晚,我散着步,秋日天气,寒凉起霜。

我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睡吧?2、《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翻译: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上,日暮时分,新的愁绪又涌上了客子的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那清澈,月亮和人相亲相近。

3、《送灵澈上人》唐代: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翻译: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传来黄昏的钟鸣声。

身背着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4、《怨情》唐代: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翻译:美人卷起珠帘,坐在深闺中,皱着眉头。

只见她脸上泪痕斑斑,不知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谁?5、《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拼音版-诗歌_古词风韵.doc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拼音版-诗歌_古词风韵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拼音版作者:柳宗元朝代:唐朝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原文: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拼音版:hǎi pàn jiān shān sìjiàn máng ,qiūlái chùch ùgēchóu cháng 。

ruòwéi huàzuòshēn qiān yì,sàn xiàng fēng tóu wàng gùxi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柳宗元的诗词大全柳宗元的代表作写过的诗词《首春逢耕者》《驳复仇议》《奉平淮夷雅表。

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感遇二首(永州作)》《南中荣橘柚》《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春怀故园》《钴鉧潭西小丘记》《南涧中题》《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编竹成楥遂其生植感而赋诗》《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晋阳武》《种朮》《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是年出刺柳州五月复经此)》《永州八记》《入黄溪闻猿(溪在永州)》《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代意之作》《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巽公院五咏·苦竹桥》《构法华寺西亭》《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即贾鹏也)》《铜鱼使赴都寄亲友》《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叠后》《别舍弟宗一》《长沙驿前南楼感旧(昔与德公别于此)》《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夏初雨后寻愚溪》《柳州寄京中亲故》《哭连州凌员外司马(凌员外准也)》《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重别梦得》《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乐府杂曲。

唐诗三百首中的思乡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思乡诗
1、《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通过描写家乡的人对离家多年的游子不认识的事件来表达思乡之情,让人体会到了其中的无奈和伤感。

2、《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以景物来抒发对家乡的想念以及自己内心的愁苦,特别是那种想要将自己分成千亿份散到各个山头眺望故乡的想法,让人能够轻易的体会到那真挚却又迫切的感情。

3、《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深陷于战乱当中的人们,来自于家乡的乡音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为贵重的东西。

这首诗就让我们体会到了那种感情。

4、《归家》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一直在外游荡的人们回到了家乡会有什么感受呢?大概就如同作者一样会问自己,离家这么久的时间到底是得了什么呢?让人体会到“果然还是家里好”这句话的真谛。

5、《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非常平白的表达思念家乡的诗作,没有其他的修饰,也没有多余的其他的感情,仅仅只是因为看到了月亮就想起了家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原文翻译以
及注释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是诗人柳宗元的著名诗作,表达自己对于长安亲友深深思念之情。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译文
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

怎能让此身化作千千万万,撒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
注释
⑴与:同。

浩初:作者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

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柳宗元。

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山:指柳州附近山峰。

京华:京城长安。

亲故:亲戚、故人。

⑵海畔:畔,边。

柳州在南方,距海较近,故称海畔。

剑铓(máng):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

《玉篇》卷十八:“鋩,刃端。


⑶秋:秋季。

割:断。

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

⑷若:假若。

化得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又是龙
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

千亿:极言其多。

《诗经·大雅·假乐》:“千禄百福,子孙千亿。


⑸散上:飘向。

一作“散作”。

峰头:山峰的顶端。

望:遥望。

故乡:这里指长安,而作者的家乡在河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柳州。

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

为了排遗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真是“登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湘口馆》)。

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