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参观感想
参观南京博物馆作文400字5篇

参观南京博物馆作文400字5篇南京博物院如此宏大,南京博物院的藏品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真让人叹为观止!下面一起随店铺来欣赏关于“参观南京博物馆”的400字作文吧。
参观南京博物馆作文400字篇1:参观南京博物馆今天我来到一个有着80年平凡历史的南京博物院,而且它还是中国第二大博物院。
我记得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博物院要做的不再是单纯的文物展现,而是展现文物之间的联系,以及文物折射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我们走进了博物院的历史馆我发现里面真是很大很宽敞。
何老师带我们来到了远古印象我看到了猛犸象、大鹿、东北野牛。
何老师带我们仿佛穿越到青铜器时代我看见了青铜鼎、车马器。
我们又穿越了秦汉时代我看到了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行灯。
接着我们又走进了六朝时代我发现了青瓷羊、石辟邪。
在明清时代经济繁盛文化鼎兴有“盛世江南”之称。
南京的云锦、刺绣、玉雕、扎染、紫砂都是世界有名的。
这说明了江南人的智慧!南京博物院如此宏大,耗资亿万。
今天却可以让大众免费参观。
我想这些钱一定是国家税收收取的钱,今天真是让我体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
参观南京博物馆作文400字篇2:参观南京博物馆昨天,我和好朋友胡明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
我们手牵着手,先参观了艺术馆,馆里陈列了许多的名家字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傅抱石的仕女画,他画的不管是哪个朝代的仕女,眉宇间好象都有一种淡淡的哀怨之气,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原因,妈妈回答说:“这是作者当时心境的一种反映,作者生活在旧社会,对国家和人民的前途,有深深的忧虑感,通过了仕女图表现了出来。
”我和胡明扬恍然大悟,我又仔细地看了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风格很明朗,气势磅礴!原来这幅画是作者向新中国致敬的作品。
接着我们参观了民国馆,置身于馆内,仿佛来到了三毛流浪过的上海滩,有老式蒸汽火车、旧式咖啡馆、银行......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有一个街头馄饨摊和擦鞋摊,我好像看到了三毛他们就在我附近。
参观南京博物院观后感优秀范文

参观南京博物院观后感优秀范文南京博物院是全国三大博物馆之一,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其丰富的藏品文物和典雅大气的环境让观众在美的享受中陶冶了情操,积累了知识,获得一种知性和感性交融的全新的审美体验。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参观南京博物院,希望您喜欢!参观南京博物院观后感篇一早就听新闻说有着80年不凡历史的南京博物馆,如今焕然一新,再次对公众开放。
我早就想去一睹为快了,但是因为平时学习比较紧张,一直没有去成。
利用寒假,我和妈妈去参观了南京博物馆。
一进大门便看见一副五颜六色的奔马图在博物院中央,显得格外耀眼。
现在的南京博物院总体分为六个馆:历史馆,艺术馆,数字馆,民国馆,非遗馆和特展馆。
展馆里的游客非常多,我的妈妈顺着人流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
其中,民国馆令我印象深刻。
它主要通过老南京街巷的情景再现,直观展示民国时期的市民生活。
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把当时的建筑场景真实还原,也让我们了解了当时人们生活的环境。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火车站,站内陈列着民国时期的蒸汽火车头,它们现在已经光荣退休了,高速列车取而代之了老式火车,我不由得感叹科技发展的迅猛。
踏入民宅,我发现民国房屋用的窗户都是靠两根铁杆分别插在两边来控制开关的,和我们现在的窗户大有不同。
那里还有许多民国时的店铺,像名闻遐迩的太平西餐厅,历史悠久的交通银行,古朴的邮政局,还有富豪绅士乘坐的老爷车,街头巷尾的挑担郎,非常富有民国风情,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置身于场馆中,仿佛时光倒流,恍然回到了民国时代。
最让人感受深刻的是历史馆。
它主要展示了人类在古代的文明,文化与艺术。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不但会创造工具来干活,而且也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在碗,锅,盆之类地东西上面开始装饰花纹,有简单的人、鱼、鸟的图案,馆内陈列了大量的出土文物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参观南京博物院观后感篇二啊!放寒假了,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去参观南京博物院。
有着八十年历史的南京博物院门口人山人海,但却挡不住我对历史的好奇和向往。
南京博物馆观后感

南京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南京博物院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南京的文化遗产深厚,而南京博物院则是这一遗产的集中展示。
走进博物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宏伟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园林设计。
院内的展览分为多个部分,包括古代艺术、历史文物、民俗文化等多个领域。
每一件展品都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那段历史。
在古代艺术展区,我被那些精美的陶瓷、青铜器、书画和玉器所吸引。
这些艺术品不仅展示了高超的工艺技术,更反映了古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尤其是看到那些历经千年依然色彩斑斓的瓷器,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和才能感到敬佩。
历史文物展区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变迁。
从史前的石器时代到近代的抗日战争,每一段历史都有实物佐证,让历史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真实。
民俗文化展区则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传统习俗,让我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信仰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特别是那些精致的剪纸、绣品和泥塑,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匠心独运和生活智慧。
参观结束后,我感到非常充实和满足。
南京博物院不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一个教育和启发人们的地方。
它让我们明白,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这次参观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也激发了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线上观看南京博物院观后感

线上观看南京博物院观后感今天我在线上逛了南京博物院,那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之旅,而且还不用走路走到脚酸,只要舒舒服服地窝在沙发里,就能领略到无数的宝贝。
一进入线上展厅,那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首先映入眼帘的那些古代的陶器啊,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是每一道纹路都像是在讲述着千百年前的故事。
有的陶器看起来笨笨的,却又透着一种质朴的可爱,就像一个憨厚老实的老伙计,默默地在历史的长河里待了那么久。
我在想,当年制作这些陶器的工匠,肯定也是满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才精心打造出这些如今我们看到的珍宝。
再看到那些精美的青铜器,我的天呐,那可真是震撼。
那些纹饰,复杂得就像迷宫一样,但又精致得不像话。
感觉古人在制作的时候,不仅仅是在打造一件器物,更像是在创造一个微观的神秘世界。
我都能想象到,在古代的宫殿或者祭祀场所,这些青铜器在烛光下闪耀着神秘的光芒,承载着人们对神灵或者祖先的敬意,那场面肯定超级庄重。
还有那些书画作品,简直是一绝。
虽然是在线上看,但我感觉自己就像穿越到了古代的文人书房。
看着那些笔触,有的刚劲有力,有的飘逸洒脱,仿佛能看到古代的书画家们挥毫泼墨的潇洒姿态。
我就在想啊,他们当时创作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像我们现在赶作业一样,灵感来了就一气呵成,还是会慢慢地琢磨每一笔每一划呢?看着那些字和画,我对古人的艺术造诣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感觉自己写的那几个字和人家比起来,就像是小蚂蚁和大象的差距。
不过线上观看也有点小遗憾啦。
毕竟不是在现场,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物的那种质感。
比如说那些精美的丝绸制品,只能看到它们的图案和色彩,却不能摸到它们的柔软,想象一下那些古代的丝绸在指尖滑过的感觉,肯定超级美妙。
但是呢,线上观看也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随时暂停,倒回去再看,要是在现场,人多的时候估计只能被人群推着往前走,哪有机会这么仔细地看啊。
总的来说,这次线上参观南京博物院就像是吃了一顿丰盛的历史文化大餐。
参观南京博物院观后感

参观南京博物院观后感早就听闻南京博物院的大名,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瞧一瞧。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踏上了这场期待已久的文化之旅。
当我站在南京博物院那宏伟的大门前,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激动。
这座博物院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正等待着我去探索、去发现。
走进博物院,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历史馆,这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文物,从远古时代的石器到明清时期的精美瓷器,让人眼花缭乱。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下了脚步,里面摆放着一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这些陶器造型古朴,上面的花纹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原始的魅力。
我不禁想象着几千年前的人们,是如何用他们粗糙的双手,一点点地塑造出这些器具,又是如何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属于他们的文化和艺术。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件精美的汉代铜镜。
铜镜背面的花纹繁复而精美,有龙凤、花鸟等图案,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我凑近仔细观察,仿佛能看到当年的工匠们在烛光下,全神贯注地雕刻着每一个细节,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和对技艺的执着。
在历史馆的深处,有一件明代的凤冠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那凤冠上镶嵌着无数的宝石和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我站在那里,凝视着这顶凤冠,想象着当年它的主人戴着它出席重要场合时的情景,一定是无比的雍容华贵,光彩照人。
接着,我来到了特展馆。
这里展示的都是一些珍贵的文物精品,每一件都让人叹为观止。
一幅宋代的山水画让我驻足良久。
画面中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江水潺潺,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山水之间。
画家的笔触细腻而生动,每一笔都饱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我不禁感叹,在那个没有现代科技的时代,画家们凭借着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就能创作出如此美妙的作品,真是太了不起了!还有一件清代的象牙雕刻,雕刻的是一群人物在庭院中嬉戏的场景。
人物的表情生动,姿态各异,就连衣服上的褶皱都清晰可见。
我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着展柜的玻璃,仿佛想要触摸到那精湛的工艺。
参观南京博物院观后感500字6篇

参观南京博物院观后感500字6篇参观南京博物院观后感500字1星期五,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参观了南京博物院。
走过长长的台阶,来到宽敞的大厅,我们便开始参观。
参观了几个陈列馆后,又来到了玉器陈列馆。
玉器陈列馆里摆设着各式各样的古代玉器。
有西汉的龙纹玉璧、清朝的灵芝如意等。
但最值得一提的是还是东汉时期的银镂玉衣和良渚文化时期的玉敛葬。
银镂玉衣长1.6米左右,由800多根银丝,穿过2600多块碧绿碧绿的方玉制成。
这些方玉有的向下凹,有的向下凸;有的是圆鼓鼓的,刚好形成一个人的形状。
在每块玉的四个顶角上都有一个小孔,这是用来让玉与玉连接在一起用的。
让我惊讶的是:“这玉衣每块玉上的孔和另一块上的孔是一样大的!这可不是件好办的事啊,要是孔大一些,玉就会断,要是孔小一些,那些银丝就穿不过去了,实在是不简单”。
玉敛葬是良渚文化时期一个酋长的墓。
在这个墓里有许多玉器。
有一些绿中带灰的梯形玉斧,那代表着墓主的权力。
里面还有许多白色的玉项链和翠绿的玉镯。
让我感到很奇怪的是;“在墓中有一个小物件,上面是一只正在飞翔的小鸟,中间是一个人脸,不在哭,不在笑,也不严肃,下面是一只头朝下的小松鼠,它的尾巴就是人脸和小鸟”。
我看了它之后,都不知道叫它什么好。
后来,我们又参观了民俗美术陈列馆等陈列馆。
参观完后,我想:“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作为子孙后代,我们更应该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参观南京博物院观后感500字2早在放寒假前,我就听说“ 南京博物院”从大年初二开始实行免费参观,所以我和爸爸、妈妈在大年初三、初四两天一头钻进了南京博物院,穿梭于各个展馆之间,大饱了眼福。
初三下午一点多,我们坐车来到了博物院,远远望去,门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看来大家都想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先睹为快。
刚进博物院大门,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观众的队伍从展馆门口的领票处顺着台阶向下,沿着博物院道路的一侧都快要排到大门口了,两百多米的队伍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长龙,真是太壮观了。
南京博物院读后感

南京博物院读后感朋友们!我刚从南京博物院溜达了一圈儿回来,那感觉就像是穿越了好几个时空,可太有意思了,忍不住想跟你们唠唠。
一进博物院,那建筑就透着股大气和厚重感。
感觉自己像个小蚂蚁,闯进了一个装满历史宝藏的大城堡。
我先去了历史馆,那里面的文物就像一个个会讲故事的小老头老太太,虽然不会真的开口说话,但就静静地待在玻璃柜里,就能散发出一种“我见证了好多好多事儿”的气场。
看到那些远古时期的石器,就想着老祖宗们可真不容易啊,拿着这些粗糙的家伙事儿,还能在这大地上生存繁衍,简直是开天辟地的大本事。
再往前走,看到那些精美的青铜器,哎呀妈呀,上面的花纹那叫一个精致复杂。
我就在那儿琢磨,这古人得花多少时间和心思才能整出这么个玩意儿啊?那些鼎啊、尊啊,仿佛在跟我说:“想当年,我可是在王公贵族家的宴会上闪亮登场的,现在让你这小年轻瞧瞧我的厉害!”然后就到了陶瓷馆。
那些陶瓷就像是艺术品里的小仙子,一个个美得不像话。
宋代的青白瓷,就像个温婉的江南女子,淡雅得很;元代的青花就不一样了,那色彩浓烈得像个豪爽的大汉,充满了张力。
我就站在那儿,眼睛都舍不得挪开,心里想着要是能抱一个回家,当然这只是想想哈,那我不得成文物大盗了。
最让我惊喜的是民国馆。
刚一进去,就像是穿越到了民国时期的大街上。
那些仿古建筑,小店铺,还有穿着民国服装的工作人员,就像从老照片里走出来的一样。
我还去照相馆拍了张复古照片呢,假装自己是个民国时期的小少爷或者大小姐。
在那儿,我都感觉自己走路的姿势都变得优雅起来了,哈哈。
在南京博物院里转了一圈,就像把中国的历史从老早老早以前,一直翻看到近代,这感觉可太奇妙了。
这一趟下来,我对历史有了一种新的亲切感,不再是书本上那些干巴巴的文字了。
而且我也特别佩服那些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者,要不是他们,我们哪能看到这么多好东西啊。
这博物院就像个历史的大课堂,又好玩又能长知识,下次有机会,我还得再去好好熏陶熏陶。
最新作文南京博物馆观后感

作文南京博物馆观后感参观完南京博物馆后,我的心中满是震撼之情。
展列在博物馆中不少珍贵的国家级文物令我大开眼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南京博物馆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南京博物馆观后感1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二大博物院,它坐落于中山门旁,宽广的13万占地面积令我叹为观止,大门上的飞檐似乎有上天之势,飞马石雕透露出英姿飒爽,渴望自由的神态。
仅仅是正门,南博恢弘的气势就让令人有许些怯步。
南京是六朝古都,文物繁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之地。
我好歹也是半个南京人,却从未细细端详过这静静安置在南京的建筑,人们总是在忙忙碌碌,总是马不停蹄地向前看,似乎鲜有人回头看一看历史的脚步,时光的变迁。
青石板路随着温度的骤降变得冷冰冰,从脚下传来的阵阵寒意仿佛在时刻提醒我这里与并不是有腾腾热气的家、不是有朗朗书声的学校,而是那些经历了上百年岁月、出自地下的阴潮古物的归属地。
厚重的历史感随着脚步逼近,有寒气,也有慢慢老去的金属气息。
仿佛时光倒流重回历史一般,看到那些出土的文物,看到古人用的瓦罐,看到古代妃子用的金饰,看到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我不禁点头称赞。
镇院之宝乾隆的瓶子、奢华尊贵的金缕玉衣、银缕玉衣更是珍贵到无已复制,代笔了文化历史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古人的智慧和飞跃时光的创造力。
这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历史知识的宝库,带给我无限暇想,历朝历代的文物精品、工艺精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古代的灿烂文化,千百年岁月的沧桑遮掩不住它夺目的光华,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能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即使是冬天,也有郁郁葱葱的常青树,绿叶后隐隐约约的红墙青瓦、棱角分明的飞檐,无不在向我们诉说一个个来自遥远古代的故事。
南京博物馆是一种情节,也是保留历史的圣殿。
南京博物馆观后感2今天我们参观了位于中山门内的南京博物馆。
南京博物馆位于中山门旁,远远望去,它古色古香。
当我迈进南京博物馆大门时,仿佛置身于五百年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博物院参观感想
星期天,我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在馆内丰富的藏品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文物工作者在文化保护一线的辛勤工作。
此次参观最令我难忘的是玉器馆、陶艺馆、瓷器馆和云锦馆。
玉器馆展出了总共六百余件精美玉器,有玉饰,也有宫廷传世的奢华玉件。
“上古玉器,琮璧成套,斧钺驰骋;中古玉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近代玉器,发扬传统,与世界文化融合”可以说概括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玉文化。
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一百件陶器珍品,馆中的陶器既有平常百姓的生活用具,又有唐三彩这样的艺术品。
可以说中国古代陶艺既是一部社会生活史,又是一部艺术史。
瓷器馆展出了近六百件精选展品,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等展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云锦因美若云霞而得名,它和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三大名锦。
云锦馆展出了一百多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且放有一台大型的云锦提花织机现场为大家演示云锦的制作过程。
而云锦制作是目前我国唯一不能被机器取代的织造工艺,两人相互配合操作一天仅能织出5-6厘米,所以有“寸锦寸金”的说法。
南京的云锦不仅仅是美若云霞,更是千百年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
当然,此次参观我们了解到的不仅是令人惊叹的古代文物,还有那些为文物保护传承作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在入口的宣传单上,我看到了南京博物院自行研制的文物保护设备:丝网一体机——为脆弱、残破的纸质文物进行加固;减压渗透加固仪——在真空室处理文物;整本图书脱酸设备等。
这些精密的仪器都是奋战在文物保护一线的科研人员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在保护文物的实践中,江苏省创造性地打造了文物流动医院,由南京博物院对珍贵的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
文物流动医院在户外对大型石刻、建筑彩绘、大遗址等进行测绘并为保护规划设计,在小件文物方面,对陶瓷、青铜、木器纸张、纺织品等进行应急保护处理,还为多家博物馆进行了义务“巡诊”。
这体现了文物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敬业与努力。
志愿者也是这个集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次参观最让我欣喜的不是那些叹为观止的展品,而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志愿者的合影印在宣传单上。
看着学姐学长们志愿服务的微笑,我感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肩头的责任。
毕竟,只有年轻一代自觉担起传承的重担,灿烂的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这次参观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南京博物院虽然馆藏的文物有限,但是它们让我看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让我看到了身边的人为传承文化正默默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