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1)第1次(答案)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宪章派文学:宪章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它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其主要成就是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在艺术形式上,宪章派文学广泛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谣体,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风格朴实。

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有琼斯、林顿等。

多余人0798:“多余人”指19世纪中期俄国文学中塑造的典型人物,是一批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这些人的性格和气质远远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但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在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同时又非常脆弱。

他们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这个社会彻底决裂。

所以他们不会与社会正面对抗,其生活态度往往是消极的逃避,成为“多余人”。

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典型。

此外还有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冈察洛夫《罗亭》中的罗亭、《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

新人:是19世纪中期俄国文学中塑造的典型人物。

是50年代后登上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平民知识分子,他们肩负起改革现实的任务,勇于牺牲有实干精神。

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英沙罗夫、叶琳娜,《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中的拉赫美托夫是“新人”的典型。

自然派: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人物是果戈理,别林斯基予以理论上的肯定,起初是反动文人对果戈理作品的贬称,日后成为俄国现实主义的别称。

自然派的特点是真实反映生活,批判黑暗腐朽的专制农奴制,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

主要作家有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人物再现法:巴尔扎克的创作方法,几个重要人物在不同小说中重复出现。

这种创作方法不仅是人物的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还表现出人物的不同生活阶段,也是单篇的作品联系起来成了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2023年最新的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范文三篇

2023年最新的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范文三篇

2023年最新的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范文三篇答案是D哥萨克士兵轮奸波兰姑娘,他出于义愤挺身解救;情敌司捷潘在战场上落马遇险,他冒死救下这个几次蓄意杀害自己的人;当红军军官波特捷尔柯夫不经审判枪杀白军军官时,他大为震惊,竟离开红军队伍。

作为一名叛军首领,他率队疯狂向红军冲杀,心里却苦恼万分;他不仅自己从不抢劫,严禁部下抢劫,连他的父亲要趁机捞一把,也遭到他的斥责制止;他公然违抗上级命令,放走被囚的红军,保护他们的妻儿老小,骂杀死红军战士的嫂子是好狠毒的娘们。

尽管生活的残酷一度让他迷惘,与狼共舞,但他并没有变成狼,在人性泯灭的时代,他人性依存,执着于真善美,显示了他的人格魅力。

他越来越感到屠杀红军是不可饶恕的罪恶行径,发出了凄惨的呼喊: 砍死我吧! 正是主人公身上那战争也不能摧毁的同情心和正义感,使我们看到了葛利高里人性的光辉与做人的尊严。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葛利高里是复杂的、矛盾的,既有反抗旧的传统观念的一面,又有和哥萨克传统意识相妥协的一面。

哥萨克,这个帝俄时代特殊的军事农民阶层,有着勤劳、勇敢、独立不羁的性格,也有愚昧、保守、宗法制的特点。

对葛利高里这个哥萨克无法单一地用美或丑、善或恶来界定,他善良、正直,却又凶狠、暴烈,酷爱自由,向往正义,勇于探索真理,然而又左右摇摆。

他大胆追求爱情,忠于爱情,但同时又屈从父命娶娜达莉亚为妻,婚后对她冷酷无情,在两性关系上也不无放荡行为。

他既为革命效过力,又屠杀过革命者,他有着与普通劳动人民血肉相连的崇高人格。

但是,他的思想认识水平却停留在原始的层次上。

他性格的善恶美丑并不是简单的并列或彼此割裂、泾渭分明,而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互相映衬的,主人公的心灵是个战场,上帝与魔鬼在此搏斗。

葛利高里很羡慕坚定的革命者珂晒沃依和反动透顶的白军军官李斯特尼茨基, 他们从一开头就什么都清清楚楚,可是我到如今还是什么都糊糊涂涂 ,其实,这恰是他卓尔不群的地方。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外国文学专题》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外国文学专题》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外国文学专题》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外国文学专题》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30分)(一)已知作品选择作家(每题2分,共10分)题目1《麦田里的守望者》选择一项: A.斯坦贝克B.德莱赛C.菲兹杰拉德D.塞林格题目2《伤心之家》选择一项: A.罗曼·罗兰B.萧伯纳C.高尔斯华绥D.雷马克题目3《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选择一项: A.马卡连柯B.高尔基C.法捷耶夫D.绥拉菲莫维奇题目4《老人与海》选择一项: A.斯坦贝克B.德莱赛C.杰克·伦敦D.海明威题目5《大师和玛格丽特》选择一项: A.肖洛霍夫B.布尔加科夫C.法捷耶夫D.帕斯捷尔纳克(二)文学史选择填空(每空2分,共20分)题目6在30年代欧洲文坛向左转的时期,英国出现了一批左翼进步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剧作家和小说家威斯坦·休·奥登。

选择一项: A.戈尔丁B.萧伯纳C.高尔斯华绥D.旭恩·奥凯西题目7“愤怒的青年”得名于约翰·奥斯本的剧作选择一项: A.《天使的愤怒》B.《荒野的呼唤》C.《愤怒的回顾》D.《愤怒的葡萄》题目8是作家又是政治活动家,曾多次来到中国。

他著有两部描写中国工人罢工和起义的作品:《征服者》和《人的状况》。

选择一项: A.纪德B.马尔罗C.萨特D.罗马·罗兰题目9雷马克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以客观的态度、生动细腻的笔法描写战争的残酷场景,写年青的士兵的经历和感受,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选择一项: A.《战争》B.《永别了,武器》C.《西线无战事》D.《战争与和平》题目10“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之一是,他的代表作是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选择一项: A.海明威B.杰克·伦敦C.斯坦贝克D.菲兹杰拉德题目11女作家的代表作是《飘》,作品的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

选择一项: A.玛格丽特·米切尔B.多丽丝·莱辛C.托尼·莫里森D.弗吉尼亚·吴尔夫题目1220世纪美国在戏剧方面的主要成就除奥尼尔的作品外,还有阿瑟·米勒的和的《欲望号街车》等名剧。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后现代主义文学)【圣才出品】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后现代主义文学)【圣才出品】

第4章后现代主义文学思考题1.后现代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答: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化倾向,它在70至80年代达到了高潮。

其基本特点有:(1)激烈地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反对西方传统文化,而且还反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精英意识,它试图对小说、诗歌和戏剧的传统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为此而消解作品深层次意义的表达和探求,对文学的价值表现出怀疑,因而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无视任何既定规范的、极度自由的、“破坏性”文学,具有“反小说”、“反戏剧”的特征,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2)文学创作是为了写作本身的欢愉它是一种表演、操作。

对权威和经典的彻底否定,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寻求语言的彻底解放,以此抵制传统文化尤其是理性传统对思想和心智的束缚,拒绝表现严肃的主题,写作消失了内容,转向中立性,即所谓“零度写作”,将写作变成能指滑动的符号游戏。

(3)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后现代主义否定中心和结构的存在,后现代主义作家还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覆,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寻。

强调语言和文本的歧义性、多义性和对话性,颠覆了传统的创作原则与方法,使得文本内容、结构和意义呈现出开放的特征。

(4)向大众文学的靠拢受后工业社会消费文化的影响,以及对权威和经典的否定,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文学趣味和品格上抛弃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精英态度,而在创作方法和风格上呈现出大众文学的一些特征。

2.后现代主义各流派的特点。

答:后现代主义各流派的特点:(1)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一上形成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战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

①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传达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揭示世界和人存在的荒诞,肯定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表现人在荒诞境况中的自身选择和精神自由,具有鲜明的哲理化倾向。

②为了描绘世界的荒诞感,存在主义文学将真实性原则提到了重要高度,并采用冷漠、客观的叙述语调。

世界文学简史复习资料外国文学考试

世界文学简史复习资料外国文学考试

外国文化考试范围一.填空题1.司汤达《红与黑》(副标题一八三零年纪事)标志这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主人公于连•索雷尔企图改变平民地位,不择手段的向上爬,最后遭到贵族阶级扼杀;与于连命运相连的两个女性是他的两个情人马蒂尔德和德•雷纳尔夫人。

(p224上)2.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副标题外省风俗);主人公农庄主之女爱玛嫁给乡村医生包法利,但是丈夫的平庸使她感到爱情破灭,并先后与地主罗道耳弗,书记生赖昂发生关系,最终在走投无路之际,吞砒霜自尽。

爱玛是一个受侮辱受损害的女性代表;包法利是平庸的代表。

(p266上)3.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是哈代进入晚期小说创作的标志。

作品叙述的是苔丝为了帮助家庭摆脱经济苦难外出做工而遭到的不幸;主人公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她本是受侮辱的人,但是在资产阶级的到的面前,她却被看成是伤风败俗的典型。

作者笔下冒牌本家亚雷•德伯揭露了宗教的伪善;文中塑造的与苔丝相对照的男主人公安玑•克莱在发现苔丝已被德伯玷污后,就暴露了他的软弱性和局限性,揭露并批判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

(p296上)4.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副标题一个家族的没落)是他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编年史式的长篇记述体作品。

(p44下)5.巴尔扎克以“场景”和“研究”为题名,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

《人间喜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风俗研究》;第二部分《哲学研究》;第三部分《分析研究》。

《驴皮记》属于哲理研究部分。

6.《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有两个女儿。

(p259上)7.狄更斯的《双城记》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作为故事的发生地。

作者在文中宣扬人道主义思想,作品中的主人公梅尼特医生就是人道主义的典型。

(p277上)8.《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自己最喜爱的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

9.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人物关系:简·爱毕业后,在罗切斯特的庄园工作。

随后两人相爱,但在两人结婚当天,简·爱意外得知罗切斯特的前一位夫人并没有死,而是被关在庄园里,于是离开庄园。

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一、单项选择题1.《伊利昂纪》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它开篇写的是〔B〕。

A.不和的金苹果 B.阿喀琉斯的愤慨 C.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 D.阿喀琉斯的父母结婚2.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一般指的是〔A〕。

A.中世纪初期和中期的文学 B.中世纪末期的文学 C.中世纪中期和末期的文学 D.中世纪初期、中期和末期的文学3.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麦克白杀死国王,目的是〔C〕。

A.报杀父之仇 B.伸张正义 C.满足权欲和野心 D.雪夺妻之恨4.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潮是〔D〕。

A.英雄史诗 B.教会文学 C.骑士文学 D.人文主义文学5.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通篇贯穿的主线是〔D〕。

A.情场上的悲欢离合 B.官场上的升迁起落 C.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D.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6.莫里哀的《吝啬鬼》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守财奴形象,这个形象的特征是〔A〕。

A.爱钱,要女儿嫁给富有的老头,丧失人性 B.爱钱,但更爱女儿,具有温馨人性C.不爱钱,不爱女儿,只爱儿子 D.不爱钱,不爱女儿,只想娶一个年轻美丽姑娘为续弦7.拉辛的代表作《安德洛玛刻》中的主要人物,除同名主人公外,其余大多都是〔A〕。

A.被情欲淹没理智的反面人物 B.用理智克服情欲的正面人物C.有坚决意志和牺牲精神的资产阶级革命者 D.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8.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肯定制造和劳动的名句是〔C〕。

A.“种我们的园地要紧〞 B.“无论我们到哪儿寻觅愉快,愉快总在那儿等候〞C.“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做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D.“我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赏赐,我们要向大自然索取〞9.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表现的主要内容是〔A〕。

A.普加乔夫起义 B.十二月党人革命C.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从魔法师手中救出妻子 D.主人公篡夺王权,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最终失败的悲剧10.华盛顿·欧文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其代表作《见闻札记》大局部内容写的是〔B〕。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威塞克斯小说是指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以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古称威塞克斯)地区为背景的小说。

这些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渗入农村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使人窒息的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的虚伪性。

主要作品有《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等。

小说人物形象突出,感情炽热,内心生活丰富,而且他们都生活在富有特色的环境下,环境烘托着他们的命运,因此又称“性格和环境小说”2、解冻文学西方学者对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苏联文艺思潮的概括,因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得名。

“解冻文学”倡导人道主义和写真实,表现出干预生活、写阴暗面、表现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关注人的命运的创作倾向。

主要作品有奥维奇金《区里的日常生活》、爱伦堡《解冻》等。

3、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塑造的一系列叛逆者形象。

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康拉德(《海盗》)、莱拉(《莱拉》)、阿尔普(《柯林斯的围攻》)、曼弗雷特(《曼弗雷特》)。

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并不完全一致,但有共同的基本特征:高傲、孤独、倔强,他们都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为了个人自由与爱情幸福而斗争,具有强烈坚定的反叛热情,但无明确的政治目标,大都带有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倾向,最后往往遭到失败或死亡。

4、湖畔派湖畔派指19世纪前期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

他们有共同的政治态度和文学主张,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极为不满,反对古典主义清规戒律。

他们的诗歌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

华兹华斯的《丁登寺》和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被认为优秀的作品。

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

1934年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被正式确定下来,并且写入协作章程。

其含义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必须与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国开电大外国文学基础#(河南)作业练习1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外国文学基础#(河南)作业练习1参考答案
《墙上的斑点》中所讲的“一阵骤雨似的念头源源不断地从某个非常高的天国倾泄而下”的话,通常被认为描绘的是()。
·选项、
浪漫主义小说创作时作家心理活动的特点
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时作家心理活动的特点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时作家心理活动的特点
意识流小说创作时作家心理活动的特点
【答案】
意识流小说创作时作家心理活动的特点
·选项、
战争对自然的破坏令人憎恶
战争对家园的破坏令人愤怒
孩子不屈的抗击精神令人敬佩
战争对儿童心灵的扭曲令人深思
【答案】
战争对自然的破坏令人憎恶
战争对家园的破坏令人愤怒
孩子不屈的抗击精神令人敬佩
战争对儿童心灵的扭曲令人深思
·题目、
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的长篇小说有()。
·选项、
《变形记》
《审判》
《城堡》
《美国》
·题目、
《堂吉诃德》模拟骑士小说的写法,描写堂吉诃德主仆三次游侠的故事。
·选项、
正确
错误
【答案】
正确
·题目、
在莫泊桑小说《羊脂球》的开篇,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法国人民的反抗。
·选项、
正确
错误
【答案】
错误
·题目、
莫里哀的晚年最杰出的一部闹剧是《无病呻吟》。
·选项、
正确
错误
【答案】
错误
·题目、
恩格斯评价席勒“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正确
错误
【答案】
错误
·题目、
开启了俄国文学中“小人物”系列的作品是果戈理的《狂人日记》。
·选项、
正确
错误
【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1)作业第一章古代文学简述题:1、简述希腊神话的内容和特征(一)神话的起源希腊神话是古代希腊人民留给后世的一份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遗产。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不可能科学地解释自然,只能借助于想象来达到这样的目的。

这就产生了神话。

(二)神话的内容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神的故事主要包括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天上的改朝换代、人类的起源和神的日常活动的故事。

(三)神话的特点希腊神话的特点是高度人格化,人神同形同性。

2、简述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一)思想内容首先,荷马史诗反映了古希腊氏族公社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历史社会生活。

其次,史诗热情歌颂了英雄们的勇敢、智慧、刚毅、顽强和崇高的荣誉感、责任感,如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奥德修等人物。

再次,荷马史诗中已经表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是热爱现世生活。

二是肯定人的力量。

三是歌颂了劳动。

(二)艺术成就史诗中已出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最基本的创作方法的因素。

史诗结构巧妙完整。

作品没有从头至尾叙述十年的战争。

而是采用高度集中概括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情、一段时间上。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简述题:1、结合具体作品阐述《列那狐的故事》《列那狐的故事》——《列那狐的故事》是中世纪城市文学代表作。

作品假托动物世界的故事,实际上表现的是人类的社会。

列那狐对伊桑格兰狼的斗争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列那狐的形象体现了市民阶级的双重性:一方面它和狮王、狼那样的大权贵进行斗争,表现了市民阶级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思想;另一方面它也欺凌残害弱小者,表现了市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

论述题:1、试述《神曲》的两重性《神曲》包括《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极复杂的诗歌,全书的情节充满了寓意,但是作品的主题思想是相当明确的:在新旧交替时代,个人和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

《神曲》中反映出但丁世界观上的矛盾。

在政治上,但丁渴望祖国能实现正义与和平,但又把希望寄托在纯粹中古的政治力量,神圣罗马皇帝身上。

在哲学观点上,他通过维吉尔的话肯定理性的局限。

然而,又通过尤利西斯的话,认为人类“生来不是为了象兽一般活着,而是为了追求美德和知识。

”这是人文主义思想。

在生活态度上,他一面把现世生活看成是来世永生的准备,把代表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圣者放在最高的天上;但另一方面,诗中主要还是表现了他对现世生活的兴趣。

在对待诗中人物的态度上,他一方面根据教会的道德标准,把保罗和弗兰齐斯嘉作为犯淫乱罪的人放在地狱里,但同时又对他们的命运极度同情。

维吉尔作为异教徒,被放在地狱外围“悬狱”里,不能升天国,可是但丁把他选为游历地狱和炼狱的向导,对他怀有无限的尊敬和热爱。

凡此种种矛盾,都是但丁作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个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个诗人的矛盾。

在艺术方法上,《神曲》具备了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色,又表现出近代文学的新的艺术特色。

《神曲》采用了中古文学常用的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书充满了象征和寓意。

《神曲》的艺术结构严密,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各篇长短大致相等。

所有这些匀称的结构是建立在中古关于数字的神秘意义和象征性的概念上,并不是从作品本身的内在必要性产生的。

然而,《神曲》对于地狱、炼狱、天国的描写不象中古一般文学作品那样模糊混乱,而是构思明确、想象丰富。

另外,《神曲》是用意大利民族语言撰写的,这打破了正统的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文学用语问题和促进意大利民族语的统一起过很大的作用。

因此,但丁成了意大利第一个民族诗人。

而这一点也是近代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简述题:1、分别简述“四大悲剧”的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主要成就。

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哈姆雷特》,其他三部是《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哈姆雷特的形象已成为世界文学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奥赛罗》是一出人文主义理想幻灭的悲剧。

《李尔王》表现了金钱权威和人文主义者向往的真正的爱、真诚、理性和社会正义之间的冲突。

《麦克白》揭发了险恶的野心,宣扬仁爱的思想。

因此。

悲剧主要写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描写主人公的外在斗争和内在矛盾。

这表明莎士比亚开始意识到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及其不可调和性。

2、简述《堂吉诃德》小说以及堂吉诃德形象《堂吉诃德》——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重要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著名小说。

作品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现实,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的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人物,作者刻画了他的可笑、可悲、可爱的性格。

他已成为世界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典型。

《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论述题:1、试析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这是一出根据中世纪的宫廷复仇故事改写的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

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其悲剧根源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作为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具有美好的理想和善良的愿望。

然而,现实中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使他的理想遭到幻灭,父死母嫁、鬼魂道出阴谋,叔父是弑君篡位的魔鬼,同时又是乱伦的奸贼。

这使他从原来理想的境界跌入现实的万丈深渊。

“现实和理想的不相适应”造成了他的忧郁,“审慎的思辨”导致了他的行动的延宕。

尽管哈姆雷特看到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并且认为自己有责任改变这种状况,但他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思考多于行动。

著名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表现了哈姆雷特的困惑,反映了哈姆雷特的内心斗争。

哈姆雷特的悲剧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剧中形成尖锐冲突的两种社会力量悬殊。

强大的恶势力把哈姆雷特王子的人文主义大厦击得粉碎,使他要实现重整乾坤的历史任务成为不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姆雷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一出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简述题:1、简述《伪君子》中的达丢夫形象《伪君子》的中心人物是达丢夫。

他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假虔徒、伪君子的典型。

莫里哀集中笔力,通过答丢夫言行表里的矛盾,逐层剥析这个伪善者的本质。

首先,通过前三幕的冲突,作者揭示出达丢夫不是什么苦行僧,而是一个贪食、贪财、贪色之徒。

其次,作者进一步撕破他伪善的画皮,暴露其狡黠、奸刁的特性。

最后,作者揭露了达丢夫伪善的危害性。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简述题:1、结合具体作品阐述《新爱洛伊斯》《新爱洛伊丝》——法国激进的启蒙作家卢梭所作的书信体小说。

作品通过描写贵族小姐尤丽与平民家庭教师圣·普乐之间的爱情悲剧,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批判了封建等级制度。

作品重视感情的描写,并有许多情景交融的篇章,表现了强烈的个性解放精神。

2、结合具体作品阐述《阴谋和爱情》《阴谋和爱情》——十八世纪德国伟大文学家席勒青年时代创作的市民悲剧。

作品通过贵族青年斐迪南与平民之女露易丝的爱情悲剧,写出了平民与特权贵族的矛盾冲突,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论述题:1、试论浮士德形象的哲学意义《浮士德》描述浮士德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悲剧: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

通过浮士德一生的追求,歌德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期西欧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人士不断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热爱生活的过程,描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浮士德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浮士德在寻求真理和人生意义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断追求、勇于实践、自强不息的精神。

浮士德的性格充满矛盾。

他曾经解剖自己的内心说:“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一个要想同另一个分离!”浮士德既有崇高向善的一面,又有卑俗驰糜的一面。

但以前者为主导。

因此,他能够不断克服弱点,实现自己的追求。

浮士德身上的“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与外界的矛盾,体现了歌德的辩证法思想,也揭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同时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

第六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简述题:1、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方文学的主潮。

浪漫主义的一个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即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浪漫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大自然的歌颂。

他们在作品中着力描绘大自然的景色,注重人与自然的诗意的统一。

浪漫主义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将中世纪宗法社会理想化。

浪漫主义喜欢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2、简述《恰尔德·哈洛尔德》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12,1816,1818)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一共分四章。

长诗主要是通过青年贵族恰尔德·哈洛尔德的游历反映了拜伦自己在旅途中的见闻,反映了欧洲十九世纪初叶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一章开始,贵族青年恰尔德·哈洛尔德已经厌倦了生活,感到苦闷和孤独,他离开英国,作为一个“忧愁的流浪者”前往欧洲大陆旅行。

在西班牙的见闻是第一章的中心,基本内容是赞扬西班牙人民的反侵略战争。

第二章写哈洛尔德来到当时在土耳其铁蹄下的希腊,基本抒情主题是诗人悲叹在土耳其统治奴役下的希腊的悲惨命运。

长诗第三章写诗人在比利时和瑞士的观感。

基本内容是拜伦对欧洲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思考与评判。

第四章的主题集中在意大利,诗人试图用意大利古代的光荣,启发当今在奥地利统治下的人民对屈辱的悲惨命运进行反抗。

长诗的基调是热爱自由,向往民主,敢于揭露,号召斗争。

长诗以哈洛尔德来串联长诗的情节线索,用抒情主人公构成诗人主观感情的内在脉络。

哈洛尔德与抒情主人公相辅相成,互相衬托,体现了诗人思想感情的整体。

这也是长诗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另外,长诗结合了叙事和抒情两者之长,诗人不断地在叙事过程中插入向读者直抒胸臆的诗句,加强了长诗的艺术感染力。

论述题:1、试述《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1862)是雨果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

小说分五部,以冉阿让一生的经历贯穿全书。

小说主要通过冉阿让、芳汀、珂赛特三个人物的不同遭遇,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法律。

他们的命运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失业、卖淫和儿童的流离失所。

冉阿让本来是一个善良淳朴、热爱劳动的工人,但失业和家庭负担逼迫他偷了一块面包,结果是十九年苦役。

同样,雨果笔下的芳汀原来也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但受人欺骗有了私生子,结果被工厂开除。

为了女儿活命,不得已把自己美丽的头发和一对洁白的门牙出卖。

仍然走投无路,最后被迫沦为娼妓。

小珂赛特的悲惨处境更令人同情。

雨果在指出不幸者的总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的“文明”后,着重表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律对劳苦人民的迫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