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水稻病害识别与鉴定
浅析水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浅析水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及时识别和有效防治水稻常见的病虫害对保障水稻产量和质
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水稻常见的病虫害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帮
助种植户更好地保护水稻作物。
一、水稻常见的病害
1. 稻瘟病
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的叶片和穗部。
受害的叶片上会出
现黄褐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加重,叶片会逐渐枯黄并脱落。
稻瘟病会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产量减少。
防治稻瘟病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2. 稻瘿蚊
稻瘿蚊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生活在水稻的叶片上,通过吸食叶片的汁
液造成叶片瘪曲和黄化,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防治稻瘿蚊的方法包括选择抗虫品种、灭
绝虫源和喷洒杀虫剂。
1. 识别
要及时有效地防治水稻常见的病虫害,首先需要能够准确地识别病虫害的类型和程度。
种植户可以通过观察叶片、穗部和田间环境来判断病虫害的情况,比如叶片上的斑点、卷
曲情况和幼虫的存在等。
2. 防治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保护水稻作物。
可以选择抗病或抗虫
品种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定期对水稻进行农事管理,如及时施肥、灌溉和除草等,以提
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还可以根据病虫害的程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来进行防治,但要注意
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
响。
实验一 水稻病害识别与鉴定

实验一水稻病害识别与鉴定一、目的要求认识和掌握主要水稻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形态特征。
学会独立诊断鉴定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胡麻斑病、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等病害,及掌握一些水稻病害的简易鉴别方法。
二、材料和用具水稻病害的新鲜实物标本,腊叶标本和病原菌玻片标本。
病害特征挂图或多媒体幻灯片等。
显微镜、放大镜、滤纸、镊子以及实验常规用具。
三、内容与方法(一)、稻瘟病1、症状观察水稻稻瘟病可发生于水稻各生育期,危害水稻地上部位。
症状呈现多种类型,进行症状观察时应注意这一特点。
1.1叶瘟症状:观察叶瘟病部病斑是何形状?病斑中心及病斑周围是什么颜色?病斑上有无霉层?区别急性型和慢性型病害症状有何不同?1.2节瘟症状:被害节在颜色上有何改变?在形态上是否缢缩变细?1.3穗颈瘟症状:穗颈瘟发生的部位?病部的大小?病健交界处清晰否?病部是否有霉层?病穗颈部或枝梗以及病粒在颜色上有何改变?1.4谷粒瘟症状:观察有病谷粒上的病斑大小、颜色。
谷粒饱满否?是否有霉层或其它病症?2、病原菌形态观察病原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梨孢属灰梨孢菌[ P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有性阶段[ 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为子囊菌亚门真菌。
仅在人工培养基上产生,自然界尚未发现。
取长有青灰色霉层的叶部病斑或穗颈病斑直接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的着生形状,注意分生孢子梗是单生还是数根成丛?用玻片标本或挑取病部的霉层制片观察,注意分生孢子梗呈何形状,分枝否?分生孢子形状有何特点?是几个分隔?有无颜色?苗叶瘟叶瘟(慢性型)叶瘟(急性型)叶瘟(褐点型)叶瘟(白点型)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稻瘟病病原(稻梨孢)(二)、水稻白叶枯病 1、症状观察观察病斑发生的部位、大小、颜色?病斑的形状?病部是否有菌脓?菌脓颜色、大小如何? 2、病原菌形态观察病原菌为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 [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Ishiyama) Swings],黄单胞菌属细菌。
水稻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

Z i x u n t a i一、水稻纹枯病1、症状识别水稻纹枯病俗称烂脚病,初期在底部叶鞘产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后期小斑相互融合,扩散成云纹状大斑。
侵染叶片时形成的病斑与叶鞘相同。
由于叶鞘和叶片受害枯死以致维管束受损,养分不能正常输送而造成瘪粒和白穗。
严重时整株枯死。
2、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的水稻新品种,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田间持水不可过深,最好保持湿润灌溉,干湿结合。
发病严重时可进行轻度晒田。
(2)在发病初期可选用多菌灵,井冈霉素,和牙狍菌素进行喷雾防治。
二、水稻稻瘟病1、症状识别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病。
由于为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颈瘟为害最重。
(1)苗瘟:秧苗三叶期前发病,由种子带菌引起,无明显病斑,苗基部灰黑色,上部黄褐色,卷缩枯死。
三叶期后发生的多在叶片上形成明显病斑,与叶瘟症状相同,称苗叶瘟。
(2)叶瘟: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由于天气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叶上病斑形状、大小和色泽有所不同,分4种类型。
①慢性型。
是稻瘟病的典型症状特征,病斑呈梭形,两端常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外围有黄色晕圈。
潮湿时背面常有灰绿色霉层。
叶上病斑多时,可连接形成不规则大斑,发病重的叶片枯死。
②急性型。
发生在适宜的发病条件下,发病品种的叶片常产生暗绿色近圆至椭圆形的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
这种病斑是大流行的先兆,但若天气转晴,湿度小,可转为慢性型病斑。
③褐点型。
多在气候干燥时抗病品种上产生,呈褐色小点,不产生孢子,无霉层。
④白点型。
多在发病品种嫩叶上出现,呈圆形白色小点,无霉层,天气有利可转变为急性病斑。
(3)节瘟:节间变黑,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霉层。
(4)穗颈瘟:穗颈和枝梗发病后变褐色,发病早而重的穗子枯死呈白穗,发病晚的秕谷增多。
(5)谷粒瘟:在谷粒的护颖、颖壳上发生黑褐色小斑点。
谷粒瘟增加了种子的带菌率,是苗瘟的重要初侵染源。
植物病理学-水稻病害识别与鉴定

苗期病害病原物
稻棉霉(Achlya oryzae),鞭毛菌亚门棉霉属 腐霉菌(Pythium spp.),鞭毛菌亚门腐霉属 镰刀菌(Fusarium spp.),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 茄丝核菌(Rhizoctinia solani),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稻瘟病的症状
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危害秧苗、叶、节、穗等,分别称 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茎瘟、谷粒瘟。除叶片病 斑外其余部委症状大多为组织变褐色,温度大时有灰色霉层。
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镰孢属,串珠镰孢 (Fusarium moniliforme)
水稻纹枯病的症状
主要危害叶鞘、茎杆,也可侵染叶片。病斑形状 为云纹状,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病部有白 色蛛丝状菌丝和菌核。天气干燥时病斑边缘褐色, 中央灰白色。发病后期病部还可见白色粉状霉层, 为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三 实验作业
绘制稻瘟病菌、恶苗病菌、纹枯病菌 比较不同病原物引起病害症状的差别
苗期病害的症状
棉腐的症状为种壳破口处或幼芽基部出现少量乳白色胶状物, 逐渐向四周长出放射状白色絮状菌丝,后呈铁锈色或绿褐色, 稻种、幼苗易腐烂死亡。
黄枯病有几种症状类型: 芽腐:幼芽变褐扭曲腐烂 针腐:心叶枯黄,茎部变褐软腐 黄枯:从外部叶片到心叶逐渐变黄,萎蔫,心叶卷曲残留少 许绿色,容易拔断 青枯:心叶纵卷成针状,全株呈污绿色枯死
水稻纹枯病的病原
病原物为立枯 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半长,病苗比健苗高,颜 色黄绿色,植株细弱。成株期叶鞘和茎杆上产生 淡红色或白色粉状物,后期常可见蓝黑色颗粒状 物。剥开叶鞘,茎杆上有褐色条斑,茎节上长出
倒生的不定根。
水稻恶苗病的病原
有形态为子囊菌亚门赤霉属,藤仓赤霉 (Gibberella fujikuroi)
水稻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三.稻胡麻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症状:从秧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稻株地上 部均可受害,以叶片为多。成株叶片染病初为 褐色小点,渐扩大为椭圆斑,如芝麻粒大小, 病斑中央褐色至灰白,边缘褐色,周围有深浅 不同的黄色晕圈,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大斑。, 病叶由叶尖向内干枯,潮湿时,死苗上产生黑 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初在下部叶叶尖有褐色小斑,渐向内黄褐干 枯,中肋黄化,叶片细瘦且直立不疲,有 时叶片沿中脉稍呈卷曲折合状;稻株间不 散开,稻丛成簇状,矮小细弱,根系短而 细,新根少。若有硫化氢中毒的并发症, 根系黄褐,混有黑根、烂根。(3)中毒型赤 枯 移栽后返青迟缓,株型矮小,分蘖很少。 根系变黑或深褐色,新根极少,节上生气 生根。叶片中肋初黄白化,接着周边黄化, 重者叶鞘也黄化,出现赤褐色斑点,叶片 自下而上呈赤褐色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
苗床管理:
浇水:每天早晨浇透水,忌下午或晚上浇 水
通风:只要是晴天,早晨浇水后直接开棚 通风(阴雨天例外)。 一叶一心:浇土净(1毫升/㎡)瑞苗清(12毫升/㎡)+苗床初乳。 炼苗:插秧前4-5天全天大通风炼苗。 出棚前:喷施高猛(乐果)+生根剂+送嫁 肥
2.防治
发现立枯病立即喷施土净(1.5毫升/㎡)或瑞 苗清(2毫升/㎡ )+生根剂+硫酸500倍, 因盐碱重而引起的立枯病,要配合浇施禾 康盐碱清除剂(10毫升/㎡)
防治方法:同稻瘟病
四.水稻赤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症状: 又称铁锈病,俗称熬苗、坐裸。有下 面三种类型:(1)缺钾型赤枯 在分蘖前始现, 分蘖末发病明显,病株矮小,生长缓慢,分蘖 减少,叶片狭长而软弱披垂,下部叶自叶尖沿 叶缘向基部扩展变为黄褐色 ,并产生赤褐色 或暗褐色斑点或条斑。严重时自叶尖向下赤褐 色枯死,整株仅有少数新叶为绿色,以后每长 出一片新叶,就增加一片老叶的病变似火烧状。 根系黄褐色,根短而少。(2)缺磷型赤枯 多发 生于插秧后3-4周,分蘖很少,或返青后出现 僵苗现象,能自行恢复,孕穗期又复发。
浅析水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浅析水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期间会受到许多病虫害的威胁,这可能会给作物的产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及早识别和有效防治水稻的常见病虫害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
1. 稻瘟病:稻瘟病是由茎孢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是常见的水稻病害之一。
叶片表面出现黄色至褐色的斑块,并逐渐扩大,最终叶片呈现暗绿色,田间熏黑。
棕色液体流出,为黑色孢子体。
在田间管理上,要严格控制施肥、灌水和松土等活动,减少水稻生长期受紫外线侵袭的机会。
2. 稻瘤病:稻瘤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在幼叶、叶鞘和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橙色凸起的块状病瘤。
在挤压后,病瘤的中央会出现黄色的液体。
3. 稻纹枯病:稻纹枯病是由小叶槽线虫引起的病害,病叶一般出现白色纵条纹,约有2~3mm宽,条纹之间可能会有弓形弯曲的细线,叶片呈现金黄色或褐色。
田间管理上,要进行土梗剥离、秸秆处理等卫生措施。
1. 棉铃虫:棉铃虫属于主要害虫,可以在整个生长期内对水稻产生损害。
铃虫的体型稍微扁平,身体颜色多为黄、绿或灰黑色。
它们用吸壁口器在叶片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失去绿色,病叶枯萎。
2. 稻飞虱:稻飞虱是另一个主要害虫,在水稻成长期间会造成重要损失。
它们的身体长度约为3mm,有明显的双翅。
稻飞虱在水稻中会吸取汁液,引起叶片的黄化和卷曲。
田间管理上,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措施,如提高人工授粉率,加强陆生昆虫防治等。
3. 稻虎尾蛉:稻虎尾蛉是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昆虫。
在育苗期和幼穗期,它会在水稻上产卵,导致水稻失去营养。
虎尾蛉的幼虫约4mm长,有金色或淡黄色头部。
幼虫会在叶片上吃去叶肉,导致叶片凋萎。
为减少水稻延迟发育,而导致產量降低,可以选拔愈嫩、愈早结、愈多结、愈耐候、“五优”水稻品种进行种植,稻作之间轮作或休胡田,控制浸涝和腐烂等。
三、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 选择抗病品种:不仅自行选用抗病、优质、早熟、稳产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还要尽量使用种植计划、轮作及栽培和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提高水稻的利用效率。
常见水稻病虫害识别-GJY[1]简版
![常见水稻病虫害识别-GJY[1]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b730e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4.png)
常见水稻病虫害识别-GJY常见水稻病虫害识别1. 水稻病害1.1 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由稻瘟菌侵染引起。
其主要特征包括叶片出现墨黑色的斑点,最终导致叶片枯萎、死亡。
为了区分稻瘟病和其他病害,可以进行如下的识别步骤:1. 观察叶片的病斑形状和颜色,稻瘟病的病斑一般为灰白色或墨黑色。
2. 注意观察病斑的分布情况,稻瘟病一般起病于水稻叶片的顶部和中部。
3. 检查叶片上是否有黏粘的胶质物,这也是稻瘟病的一种常见特征。
1.2 稻纹枯病稻纹枯病是一种由水稻纹枯引起的病害。
病叶上的病斑通常呈现纵向状,并伴有叶脉呈枯黄色的特征。
以下是稻纹枯病的一些识别要点:1. 观察叶片表面是否出现黄化、枯萎和干旱的情况。
2. 注意叶片远离叶尖处是否出现纵向状的病斑。
3. 检查叶片的叶脉是否呈现枯黄色。
1.3 稻瘿腐病稻瘿腐病是由瘿腐菌引起的病害,其特征是水稻谷粒表面出现黄褐色或黑色的小斑点。
以下是稻瘿腐病的一些识别方法:1. 观察水稻谷粒表面是否有小斑点,颜色为黄褐色或黑色。
2. 注意观察小斑点的形状和大小,通常为圆形或卵圆形。
3. 检查小斑点是否与稻穗上的瘿腐病病斑相连。
2. 水稻虫害2.1 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其幼虫将水稻叶片卷曲,并在内部捕食。
以下是稻纵卷叶螟的一些识别方法:1. 观察水稻叶片是否被卷曲。
2. 注意观察叶片上是否有幼虫的粪便和蛛丝。
3. 检查幼虫的颜色和体型,稻纵卷叶螟幼虫通常为绿色或浅黄色。
2.2 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主要体现在 sucking 类虫害上。
以下是稻飞虱的一些识别要点:1. 观察水稻叶片上是否有黄化或枯黄的斑点。
2. 注意观察叶片上是否有稻飞虱的粪便,这些粪便呈现为黑色小颗粒。
3. 检查叶片上是否有稻飞虱的卵。
2.3 稻谷螟稻谷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将水稻谷粒内部捕食,严重时会导致谷粒发黑变质。
以下是稻谷螟的一些识别方法:1. 观察稻穗和谷粒是否存在被蛀虫的痕迹。
植物病理学 水稻病害

五、综合治理
• 水稻纹枯病的治理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结合适时的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
• 管好肥水,既可促进稻株健康生长,又能有效 地控制纹枯病的危害程度,是防病的关键措施 之一。
• 合理排灌,以水控病,贯彻“前浅、中晒、后 湿润”的用水原则,既要避免长期深灌,也要 防止晒田过度。
• 注意氮、磷、钾等肥料的合理搭配施用,有条 件的地方,以农家肥为主,化学氮肥应早施, 切忌水稻生长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
• 病菌产生孢子的始期,南方较早约为3月上旬, 长江流域约为3月下旬、北方较迟约为6~7月。
• 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引起秧田和本田期的初 侵染而形成中心病株。
• 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至健株,引 起再侵染。
气流 传播
初侵染源
水稻稻瘟病病害循环示意图
稻瘟病病菌传播及植株感病动画
四、发病因素
• “病害三角(disease triangle稻瘟病流行是病菌和水稻群体间在气象因素与栽 培因素影响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1、水稻的抗病性 (1)形态、组织结构及生理生化:水稻株型紧凑, 叶片窄而挺,叶表水滴易滚落,可相对降低病菌孢 子的附着量,减少侵染机会。 (2)品种抗病性:在籼稻和粳稻中均存在高抗至高 感的品种类型。水稻抗瘟性多为显性,少数为不完 全显性或隐性。
稻瘟病与胡麻斑病的症状比较
• 稻瘟病的典型病斑为纺锤形或梭形,长度相对较 大,为三层结构。
• 水稻胡麻斑病斑为圆形至长椭圆形,长度相对较 小,外圈黄色,中央褐色。除形状外这与稻瘟端 病的褐点型有些相似。
2、病原物
• 病原物为稻双极蠕孢Bipolaris oryzae (Breda de Haan) Shoemaker,无性真菌 类双极蠕孢属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院植保系 制作人:张艳菊
实验一水稻病害识别与鉴定
一 目的要求
通过试验,认识水稻各种常见病害的症状 特点及其病原物形态特征,能正确区分易 混淆的病害,从而为病害诊断、调查和防 治奠定基础。
二 实验内容
水稻苗期病害 水稻稻瘟病 水稻恶苗病 水稻纹枯病
苗期病害病原物
稻棉霉(Achlya oryzae),鞭毛菌亚门棉霉属 腐霉菌(Pythium spp.),鞭毛菌亚门腐霉属 镰刀菌(Fusarium spp.),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 茄丝核菌(Rhizoctinia solani),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稻瘟病的症状
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危害秧苗、叶、节、穗等,分别称 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茎瘟、谷粒瘟。除叶片病 斑外其余部委症状大多为组织变褐色,温度大时有灰色霉层。 叶片病斑有几种类型: 慢性型:病斑梭形,两端有延长的褐色坏死线,病斑最外层 是黄色晕圈,内层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背面产生霉层。 急性型:水渍状不规则型,叶片正反两面均产生大量霉层。 白点型:病斑为白色近圆形小斑点。 褐点型:病斑是褐色小点,仅限于叶脉之间。
水稻纹枯病的病原
病原物为立枯 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半知菌亚门 丝核菌属
稻瘟病的病原
病原菌为稻梨孢(Pyricularia grisea) 属于半知菌亚门梨孢属真菌
水稻恶苗病的症状
秧田期最明显的症状是徒长,病苗比健苗高,颜 色黄绿色,植株细弱。成株期叶鞘和茎杆上产生 淡红色或白色粉状物,后期常可见蓝黑色颗粒状 物。剥开叶鞘,茎杆上有褐色条斑,茎节上长出 倒生的不定根。
水稻霉 (Gibberella fujikuroi) 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镰孢属,串珠镰孢 (Fusarium moniliforme)
水稻纹枯病的症状
主要危害叶鞘、茎杆,也可侵染叶片。病斑形状 为云纹状,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病部有白 色蛛丝状菌丝和菌核。天气干燥时病斑边缘褐色, 中央灰白色。发病后期病部还可见白色粉状霉层, 为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三 实验作业
绘制稻瘟病菌、恶苗病菌、纹枯病菌 比较不同病原物引起病害症状的差别
苗期病害的症状
棉腐的症状为种壳破口处或幼芽基部出现少量乳白色胶状物, 逐渐向四周长出放射状白色絮状菌丝,后呈铁锈色或绿褐色, 稻种、幼苗易腐烂死亡。 黄枯病有几种症状类型: 芽腐:幼芽变褐扭曲腐烂 针腐:心叶枯黄,茎部变褐软腐 黄枯:从外部叶片到心叶逐渐变黄,萎蔫,心叶卷曲残留少 许绿色,容易拔断 青枯:心叶纵卷成针状,全株呈污绿色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