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12、13章《微生物类群、生物的命名和分类》教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近代生物的分类
近代生物的分类
中期的分类系统
因光学显微镜的发明而
将生物分为三大界:动物界、
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近代生物的分类
近期的分类系统
电子显微镜和各领域知识增进。 依据生物的細胞构造及其获得营养的方式
將生物分為五大界: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 植物界、 动物界。
注意: 病毒属于一类特殊的 生物,单独归入病毒界。
可食用的:油菜、蜗牛。 可药用的:灵芝、郁金香、油菜。 可观赏的:金鱼、家燕、蝙蝠。
对人类有利的:家燕、金鱼、蝙蝠、 灵芝、郁金香、油菜。
对人类有害的:蜗牛、细菌。
科学分类
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和博物学家李时珍在《本 草纲目》中根据特征将生物进行了分类。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刊于1590年, 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 百年,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
俗名的缺点(1):同物异名
番茄
西红柿
甘薯
红薯、山芋、 地瓜、番薯
生物俗名的缺陷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俗名的缺点(2):异物同名
杜鹃(花)
杜鹃(鸟)
俗名的缺点(3):读音误解
jīng yú 鲸鱼
jīn yú 金鱼
俗名的缺点(4):会使人发生误解
我不是鱼类! 我属于软体动物
章鱼
它们都是鱼吗?
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词性:名词 第二个词是种名,相当于名,词性:形容词
例如月季花的学名是: Rosa chinensis
Rosa 为属名 ,即蔷薇属 Chinensis为该物种的一个特有形容词,即种加词,意为 “中国的”。两者合起来,中国的蔷薇“就是月季花的学名

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1、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字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

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

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字是Escherichia coli2、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拉丁名全称答: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枯草杆菌的名称是Bacillus subtilis3、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答:(1)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2)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3)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

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4)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

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4、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

答:细菌有四种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

分别叫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丝状菌。

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杆菌:芽孢杆菌,螺旋菌:弧菌,丝状菌:铁丝菌5、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答:机制: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②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步骤: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

2用草酸结晶紫染液1分钟,水洗。

3用碘-碘化钾媒染1分钟,水洗。

4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褪色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褪色,呈无色。

5用蕃红染液复染1分钟,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与格兰仕阴性菌及被区别开来6、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答: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初二生物课程资源库生物命名与分类教案

初二生物课程资源库生物命名与分类教案
总结:分类等级越高包括的生物种类越多,所包含的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相似度越高;等级越低,包括的生物种类越少,相似度越低。
科学家将发现的新生物归类后,还要给它们起名字。在生物学研究中,如何科学地给生物命名呢?
学生自学林奈创立的生物命名的“双名”法,思考:科学家为什么要对生物进行统一的命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
无论是生活中的物品分类,还是刚刚尝试对生物的分类,我们都可以看出,将一大类事物分类不是只分一次,而是逐级进行的。常用的分类等级是7个。
小组观察鹿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讨论:
1.生物学家主要根据什么对生物进行分类?
2.分类的最基本的单位是什么?
3.分类等级高低与物种的相似度又有什么关系?
4.生物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生物的命名与分类教学设计
学科
初二生物
时间
授课人
刘媛
授课班级
初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生物的命名与分类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简单、必要的生物分类是十分有用的,这也能够培养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更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生物的命名和分类也是本章节《生物的多样性》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后面知识的理解。
总结:“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双名法的创立,结束了生物命名长期混乱的局面。
活动四:课堂小结
用思维导图小结本课内容。
六、教学板书设计
生物的命名与分类
板书设计:
一、生物的分类
1.分类依据:形态结构、生理Fra bibliotek能2.分类方式:一分为二,逐步对比排列
3.分类的意义
二、生物的命名
双名法:属名+种加词
二、学习目标分析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教案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生物的命名和分类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八年级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生物命名的原则。

2. 掌握生物的分类单位及命名规则。

3. 能够运用生物分类知识,对常见生物进行正确分类。

教学重点:1. 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2. 生物的分类单位及命名规则。

教学难点:1. 生物分类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 生物命名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生物分类的相关资料。

2. 生物标本或图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生物分类的思考。

2. 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介绍生物分类的常用方法,如形态学分类、生态学分类、遗传学分类等。

3. 生物分类单位:讲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4. 生物命名规则:介绍生物命名的双名法,讲解生物命名的原则和格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生物分类方法和命名规则。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物分类方法和命名规则。

2. 生物分类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生物分类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植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等。

3. 生物命名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尝试对一些生物进行命名,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分类和命名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生物分类方法和命名规则,强调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生物命名的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分类知识对常见生物进行正确分类。

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评价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生物命名的原则。

2. 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分类知识,对常见生物进行正确分类。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生物命名规则。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以啤酒酵母为例,它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是:界(Kindom):真菌界门(Phyllum):真菌门纲(Class):子囊菌纲目(Order):内孢霉目科(Family):内孢霉科属(Genus):酵母属种(Species):啤酒酵母(一)、微生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每一分类单位之后可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种的概念定义: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作为具体标本,它就是该种的模式种。

新种:sp.nov.或nov. sp.,新被鉴定的种发表时应在其学名后标上sp.nov.的符号,新种发表前应将其模式菌株的培养物存放在一个永久性的保藏机构,并应允许人们从中取得。

1. 种(species):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①菌株(strain): 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起源于共同祖先并保持祖先特性的一组纯种后代菌群)。

因此,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菌株强调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

例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两个菌株:Escherichia coli B 和Escherichia coli K12★菌株的表示法:★如果说种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那末菌株实际上是应用的基本单位,因为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在产酶上种类或代谢物产量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别!微生物的分类单位-2②亚种(subspecies)或变种(variety):为种内的再分类。

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形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

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因“变种”一词易引起词义上的混淆,从1976年后,不在使用变种一词。

微生物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分类与命名
属于巢状(套式)病毒目 (Order:Nidovi)、 冠状病毒属 (Genus:Coronavirus)。 正义单链RNA病毒。在形态学上最显著的特征
是包膜 (envelope)外有棒状子粒 ,状如王冠
第27页/共34页
第4页/共34页
常用的细菌分类术语
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 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
菌株(strain),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 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 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 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 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 菌株相区别。
第5页/共34页
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 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 异,不足以分为心的亚种时,可以细分 为不同的型。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 单元和分类等级。
第6页/共34页
二. 微生物的命名
1.分类单元的命名 ⑴ 属名 属名用一个单数主格名词或当作名词用
2005年出版的《病毒分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八次 报告》,超过5450株病毒可以归类到3个病毒目、或73 个病毒科或73个病毒科、9个病毒亚科、287个病毒属、 1938个病毒种
第32页/共34页
二、病毒的分类系统 1995年,由Murphy等整理发表了第六次病毒学分
类报告,将动物病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DNA 病毒;第二类为DNA和RNA反录病毒;第三类是 RNA病毒。经过以后的几次修改和补充,2000年 出版了第7次分类报告,在部分科之上建立了3个 目,其中一个尾病毒目(Nidovirales),涉及噬菌 体,另2个目涉及动物病毒,分别是单负股病毒目 (Mononegavirales)和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 另外将卫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归在亚病毒类。 其中类病毒科的词尾为“viroidae”、属名词尾是 “viroid”。有关病毒分类与命名的现状详见表3-1。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是科学家用于将生物组织成系统性的方式的过程。

这种分类系统被称为分类法或系统分类学。

生物分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识别和组织生物的共同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生物多样性。

传统上,生物的分类是基于形态特征、生态特征以及遗传关系等方面的相似性。

现代生物分类学更倾向于使用更精确的分类方法,如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以揭示生物之间更深入的关系。

生物的分类系统按照层级结构进行组织,从最基本的类群开始,组成了更高级别的类群。

最基本的类群是物种(species),它是描述具有相同形态特征和生殖隔离的个体群体。

通常,生物的分类系统包含以下主要层级:域(domain):生物界的最高层级,包括三个域:细菌(Bacteria)、古菌(Archaea)和真核生物(Eukarya)。

界(kingdom):在真核生物中,常见的界包括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真菌界(Fungi)、原生生物界(Protista)等。

门(phylum):每个界被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门,如哺乳动物门(Mammalia)、昆虫门(Insecta)等。

纲(class):每个门被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纲,如鸟纲(Aves)、鱼纲(Pisces)等。

目(order):每个纲被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目,如鲸目(Cetacea)、猫目(Carnivora)等。

科(family):每个目被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科,如犬科(Canidae)、猫科(Felidae)等。

属(genus):每个科被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属,如狗属(Canis)、猫属(Felis)等。

种(species):每个属被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种,如狗种(Canis lupus)、猫种(Felis catus)等。

生物的命名通常遵循国际动物命名法和国际植物命名法。

根据这些规则,每个物种都有一个唯一的拉丁学名,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例如人类的学名为Homo sapiens。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教案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生物的命名和分类教案学科领域:生物学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2. 掌握生物的命名和分类体系;3. 能够运用生物分类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2.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体系。

教学难点:1. 生物分类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3.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生物的命名和分类体系,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概念。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生物分类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检验对生物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的命名和分类体系。

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生物分类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练习法: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物分类基本方法和原则的理解程度。

2. 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生物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资源1. 生物分类的实际案例;2. 不同生物的图片;3. 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7. 拓展活动:学生自主选择一种生物,进行分类研究,分享研究成果,提升对生物分类的兴趣和认识。

七、教学方法5. 展示法:教师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形态特征,为分类提供依据。

6.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拓展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评价4. 拓展活动:评价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生物分类知识的应用能力。

5. 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生物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6.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思考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12、13章《微生物类群、生物
的命名和分类》教学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真菌、病毒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说出生物命名的方法及命名规则。

3、说出我国的珍稀生物。

【课堂教学】
知识点梳理:
1、_______在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非常广泛。

它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
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有三种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细菌没有成形的_______,进行______生殖。

放线菌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

2.酵母菌、霉菌属于真菌,它们有真正的___________。

常见的霉菌有青霉(柑橘皮上)和匍枝根霉(馒头上),它们用__________繁殖。

平菇、香菇等是大型的食用真菌。

真菌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

3、病毒是大多数传染病的病原体,它________细胞结构,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

它________独立生活,必须_________在活的生物的细胞内。

4、微生物的应用:细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___,能将动植物的尸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供绿色植物吸收利用;_______可用来制作酸奶、泡菜等食品;现在已经发现的85%的抗生素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于酿酒、制作面包、馒头等;病毒也有可利用的一面,比如免疫学上常将其制成________用以预防相关传染病。

5、甘薯、山芋是同物异名,杜鹃花、杜鹃鸟是异物同名。

这些俗名引起生物名称的混乱
和交流的不便。

科学的国际通用名称叫学名,瑞典植物学家______创立了双名法,双名法由_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用斜体的拉丁文字,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它的都是小写。

如玉米Zea mays.
6、为了方便研究和鉴别生物,生物学家根据它们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相似程度的不同,把
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主要有七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是最大的分类单位,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7、_______________是我们鉴别生物种类的一个常用工具。

8、植物中的“活化石”是________又称______。

_________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国宝________、水中的中华鲟等都是我国的珍稀物种。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巩固练习】
1
A、非洲象
B、Elephas maximus
C、亚洲象
D、elephant
2、下列属于异物同名的是()
A、杜鹃花杜鹃鸟
B、红薯地瓜
C、土豆山芋
D、西瓜哈密瓜
3、目前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种
B、科
C、目
D、纲
4、下列分类单位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
C、在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D、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
5、下列分类单位中,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A、门纲目科属种
B、目纲门科属种
C、门纲属科目种
D、门属目科纲种
6、为了查找和鉴定某生物的分类地位和名称,通常应用的是()
A、生物学字典
B、生物学专著
C、生物检索表
D、名录表
7、下列分类阶层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少的是()
A、食肉目
B、鱼纲
C、动物界
D、脊索动物门
8、我国特有的生活在长江中的哺乳动物是()
A、中华鲟
B、白鳍豚
C、朱鹮
D、大鲵
9、下列植物中,被称为“活化石”的是()
A、水杉
B、银杏
C、银杉
D、桫椤
10、下列动物中,被称为“活化石”的是()
A、金丝猴
B、大熊猫
C、大鲵
D、藏羚羊
11、细菌的结构与植物细胞的结构相比,细菌的细胞没有()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成形的细胞核
12、病人患有某种炎症时,医生一般会开一些抗生素。

这些抗生素中大部分来自微生物中的()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霉菌
13、下列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放线菌有分枝的菌丝,所以放线菌更接近真菌
B、细菌、真菌、放线菌会使我们的物品发霉、腐败,对我们有害无益
C、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D、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细菌
14、土壤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