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类法律法规》题目-44单选29判断4简答1论述
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考试

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考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必须报告的传染病?A. 普通感冒B. 流行性感冒C. 艾滋病D. 病毒性肝炎答案: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属于乙类传染病,是必须报告的传染病。
2. 以下哪个机构负责全国传染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A. 卫生健康委员会B. 公安机关C. 市场监督管理局D. 教育部门答案: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传染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3. 下列哪个传染病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A. 肺结核B. 霍乱C. 痢疾D. 乙型肝炎答案: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
4. 以下哪项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原则?A. 预防为主B. 治疗为主C. 监测为主D. 控制为主答案: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5. 以下哪个单位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治责任制度,制定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A. 企业B. 学校C. 医疗机构D. 所有单位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有单位都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治责任制度,制定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
(判断对错)答案:正确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
7.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当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判断对错)答案:正确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当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8.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传染病患者实行隔离治疗,拒绝隔离治疗的,可以强制隔离治疗。
传染病防治法考试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传染病防治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B. 治愈所有已经感染的患者C. 遏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D. 增加医疗机构的收入2.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下列哪种行为是违法的?A. 不听从卫生部门的疫情防控指导B. 主动报告自己罹患传染病C. 非法销售假药治疗传染病D. 预防接种疫苗3. 居民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履行以下哪些义务?A. 主动接种疫苗B. 配合卫生部门进行疫情监测C. 隐瞒自身罹患传染病的情况D. 无条件服从卫生部门的隔离措施4. 以下哪一项不是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A. 监测传染病疫情B. 制定传染病防治政策C. 提供传染病的治疗方案D. 领导和指导基层卫生机构的工作5.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以下哪个机构不属于职责范围之内?A. 卫生部门B. 医疗机构C. 政府执法部门D. 国防部门二、判断题1. 近年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传染病得到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的控制。
A. 对B. 错2.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人感染传染病后都应进行自我隔离。
A. 对B. 错3. 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职责。
A. 对B. 错4. 传染病防治法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只停留在行政处罚层面,而不会涉及刑事处罚。
A. 对B. 错5.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在诊断、治疗传染病时有权采取强制措施,包括拒绝医疗服务。
A. 对B. 错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传染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
2.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哪些行为是违法的?3. 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是什么?4. 请列举一些居民在预防传染病方面的基本义务。
5. 请解释一下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以及如何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四、论述题请以400字左右的篇幅,对于传染病防治法在当前疫情下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评述。
《传染病类法律法规》题目-44单选29判断4简答1论述

《传染病类法律法规》题目一、单选题1.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 AA. 鼠疫、霍乱B. 鼠疫、霍乱、天花C. 鼠疫、霍乱、艾滋病D. 天花、霍乱E. 鼠疫、霍乱、天花、艾滋病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公布实施的时间是:AA.2003年5月9日B.2002年5月9日C.2002年9月5日D.2003年9月5日E.2004年5月9日3.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B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E.通力合作,部门协同4.什么机构负责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BA.国务院有关部门B.国务院C.军队有关部门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E.中共中央5.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EA.中国疾控中心制订和发布B.卫生部制订和发布C.国务院制订和发布D.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和发布E.卫生部制订,国务院批准和发布6.突发事件的反应程度通常分为几个级别:DA.1个B.2个C.3个D.4个E.5个7.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EA.国务院B.省卫生厅C.省政府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E.卫生部8.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A.重大传染病疫情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E.重大交通事故9.患甲类传染病及参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及一切传播途径不明的传染者,应实行严密隔离,用下列哪一种颜色来隔离标志:AA.黄色B.蓝色C.棕色D.橙色E.红色10.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信息,仅强调及时、不求准确全面的信息报告是:BA.发现报告B.初次报告C.进程报告D.结案报告E.总结报告11.目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的方式是:CA.监测报告B.信息管理C.网络直报D.信息报告E.电话报告12.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BA.1B.2C.6D.24E.813.霍乱属:CA.国家检疫传染病B.地区检疫传染病C.国际检疫传染病D.局部地区检疫传染病E.以上均不正确14.不是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有:DA.非典型肺炎B.炭疽中的肺炭疽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艾滋病E.以上均不是15.以下谁不是传染病责任报告人:AA.公民B.医务人员C.社区及乡村医生D.个体开业医生E.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医师16.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定义包括:EA.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发生B.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发生C.暂时不能明确诊断D.用常规手段难以诊断、且无法解释清楚E.以上都是17.主管全国人间传染的菌(毒)种保藏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是:CA.国务院B.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卫生部D.当地卫生行政部门E.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18.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霍乱弧菌大量活菌操作应在那个级别的实验室进行:CA.BSL-1B.BSL-2C.BSL-3D.BSL-4E.以上都不是19.以下哪项不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容器或者包装材料应当附合的要求:BA.防水B.防辐射C.防外泄D.耐高压E.耐高温20.以下哪个要求不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容器或者包装材料应当印有的信息:EA.生物危险标签、标识B.运输登记表C.警告用语D.提示用语E.分离出菌(毒)种的病人姓名21.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必须要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的:AA.城市铁路B.客机C.专车D.轮船E.货机22.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下列哪项包括的病原微生物:DA.一类、三类B.三类、四类C.二类、三类D.一类、二类E.一类、四类23.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中发生泄漏的护送人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分别向承运单位的主管部门、护送人所在单位和保藏机构的主管部门报告:BA.1小时B.2小时C.12小时D.24小时E.48小时24.下列不是必须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和运输的菌(毒)种和样本有:D A.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传染病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docx

晋州市人民医院传染病法律法规试题(共50 题)一、单项选择题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施行日期是()年 10 月 1日 B. 2004 年 12 月 1 日年 12 月 29年 12 月 29 日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报上一级政府决定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B.停工、停业、停课C.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D.限制或不允许离开自家家门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责是()A.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B.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C.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D.领导所辖区域传染病防治工作4、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A.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B.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C.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D.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5、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严密消毒后处理的是()A.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B.被可疑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C.被可疑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D.被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用过的物品6、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A.预防保健制度B.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C.爱国卫生运动D.有计划的卫生防疫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C.甲类传染病的病种只能由 WHO决定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乙、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8、须予以隔离治疗的患者是()A.急性出血性结膜炎B.甲类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病人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C.风疹D.对除了艾滋病病人、肺炭疽患者以外的乙、丙类9、下列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的是()A. 鼠疫B.艾滋病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D.流行性感冒10、《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那些人员凡因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疗保健人员B.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卫生防疫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C.政府有关主管人员D.以上都是11、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A.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疫情B.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C.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D.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疫情12、《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必须迅速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哪种行为属于违反法律规定?A. 医疗机构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B. 个人在出现传染病症状时,主动就医并如实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C. 企业在疫情期间,未经批准擅自停工D. 公民在疫情期间,拒绝接种政府推荐的疫苗答案:C二、判断题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人都有义务参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消除工作。
答案:正确2. 根据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可以拒绝接收传染病病人。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公民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义务。
答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民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义务包括:积极配合政府和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在出现传染病症状时,及时就医并如实提供相关信息;遵守政府在疫情期间发布的相关规定和措施;不得隐瞒、谎报或者传播虚假疫情信息。
2. 请说明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应当履行的职责。
答案: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应当履行以下职责:及时接诊传染病病人,并进行隔离治疗;对传染病病人进行医学观察和追踪管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信息;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和控制工作。
四、案例分析题1. 某市发生一起流感疫情,一家餐厅的员工在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未及时就医,继续工作,导致多名顾客感染。
请分析该员工的行为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的哪些规定,并说明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答案:该员工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关于公民应当积极配合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规定。
他未及时就医并如实提供病情信息,继续在公共场所工作,增加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根据法律规定,他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或者责令停业整顿;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五、论述题1. 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在当前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为当前疫情防控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原则。
传染病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50题)

晋州市人民医院传染病法律法规试题(共50题)一、单项选择题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施行日期是()A.1999年10月1日B. 2004年12月1日C.2007年12月29D.1998年12月29日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报上一级政府决定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B.停工、停业、停课C.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D.限制或不允许离开自家家门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责是()A.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B.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C.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D.领导所辖区域传染病防治工作4、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A.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B.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C.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D.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5、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严密消毒后处理的是()A.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B.被可疑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C.被可疑丙类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D.被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用过的物品6、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A.预防保健制度B.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C.爱国卫生运动D.有计划的卫生防疫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C.甲类传染病的病种只能由WHO决定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乙、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8、须予以隔离治疗的患者是()A.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B.甲类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病人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C.风疹D.对除了艾滋病病人、肺炭疽患者以外的乙、丙类9、下列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的是()A.鼠疫B.艾滋病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D.流行性感冒10、《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那些人员凡因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疗保健人员B.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卫生防疫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C.政府有关主管人员D.以上都是11、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A.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疫情B.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C.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D.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疫情12、《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必须迅速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传染病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

传染病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施行日期是()A.1999年10月1日B. 2004年12月1日C.2007年12月29D.1998年12月29日2、下列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的是()A.鼠疫B.艾滋病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D.流行性感冒3、《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那些人员凡因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疗保健人员B.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卫生防疫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C.政府有关主管人员D.以上都是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下列属于传染病的菌(毒)种的为().A. 天花病B. 双歧杆C. 粪肠球菌D.鲍曼不动杆菌5、除(),患有下列疾病的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直至医疗保健机构证明其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A. 流行性腮腺炎B.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C. 带状疱疹D.梅毒6、传染病防治实行原则?()A. 防治结合B. 分类管理、C.依靠科学D.依靠群众。
E. 以上均是7、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 炭疽中的肺炭疽C.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 以上均是8、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A.交公安部门处理B.交地方政府部门C. 交卫生行政部门D.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9、传染病分()A、2类B、3类C、4类D、5类10、乙类传染病共()种。
A、26B、23C、25D、27二、判断题1、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2、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新闻媒体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可以收取相应费用()。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传染病等法律法规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等法律法规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D)的方针。
A防治结合 B分类管理 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预防为主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当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立即报告(A)A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B当地人民政府C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D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A)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
A县级以上地方政府 B市级以上地方政府C省政府 D国务院4、(C)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D任何单位和个人5、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C)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B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或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处理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D自行消毒后处理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布实施时间(B)A 2007年8月30日B 2003年5月7日C 2009年2月28日D 2004年12月1日7、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B)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A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B预防为主、常备不懈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D反应及时、措施果断8、(B)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急机构 D国务院卫生应急指挥部9、(A)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突发事件报告、举报电话。
A国家 B省、自治区、直辖市 C 市 D县10、突发事件发生后,(C)应当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类法律法规》题目一、单选题1.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 AA. 鼠疫、霍乱B. 鼠疫、霍乱、天花C. 鼠疫、霍乱、艾滋病D. 天花、霍乱E. 鼠疫、霍乱、天花、艾滋病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公布实施的时间是:AA.2003年5月9日B.2002年5月9日C.2002年9月5日D.2003年9月5日E.2004年5月9日3.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B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E.通力合作,部门协同4.什么机构负责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BA.国务院有关部门B.国务院C.军队有关部门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E.中共中央5.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EA.中国疾控中心制订和发布B.卫生部制订和发布C.国务院制订和发布D.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和发布E.卫生部制订,国务院批准和发布6.突发事件的反应程度通常分为几个级别:DA.1个B.2个C.3个D.4个E.5个7.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EA.国务院B.省卫生厅C.省政府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E.卫生部8.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A.重大传染病疫情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E.重大交通事故9.患甲类传染病及参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及一切传播途径不明的传染者,应实行严密隔离,用下列哪一种颜色来隔离标志:AA.黄色B.蓝色C.棕色D.橙色E.红色10.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信息,仅强调及时、不求准确全面的信息报告是:BA.发现报告B.初次报告C.进程报告D.结案报告E.总结报告11.目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的方式是:CA.监测报告B.信息管理C.网络直报D.信息报告E.电话报告12.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BA.1B.2C.6D.24E.813.霍乱属:CA.国家检疫传染病B.地区检疫传染病C.国际检疫传染病D.局部地区检疫传染病E.以上均不正确14.不是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有:DA.非典型肺炎B.炭疽中的肺炭疽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艾滋病E.以上均不是15.以下谁不是传染病责任报告人:AA.公民B.医务人员C.社区及乡村医生D.个体开业医生E.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医师16.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定义包括:EA.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发生B.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发生C.暂时不能明确诊断D.用常规手段难以诊断、且无法解释清楚E.以上都是17.主管全国人间传染的菌(毒)种保藏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是:CA.国务院B.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卫生部D.当地卫生行政部门E.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18.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霍乱弧菌大量活菌操作应在那个级别的实验室进行:CA.BSL-1B.BSL-2C.BSL-3D.BSL-4E.以上都不是19.以下哪项不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容器或者包装材料应当附合的要求:BA.防水B.防辐射C.防外泄D.耐高压E.耐高温20.以下哪个要求不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容器或者包装材料应当印有的信息:EA.生物危险标签、标识B.运输登记表C.警告用语D.提示用语E.分离出菌(毒)种的病人姓名21.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必须要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的:AA.城市铁路B.客机C.专车D.轮船E.货机22.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下列哪项包括的病原微生物:DA.一类、三类B.三类、四类C.二类、三类D.一类、二类E.一类、四类23.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中发生泄漏的护送人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分别向承运单位的主管部门、护送人所在单位和保藏机构的主管部门报告:BA.1小时B.2小时C.12小时D.24小时E.48小时24.下列不是必须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和运输的菌(毒)种和样本有:DA.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B.《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运输包装分类为A类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C.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D.《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运输且包装分类为B类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E.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规定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25.跨省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应当经哪个部门审批:A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26.下列哪些是申请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单位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的申请材料:Da.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申请表。
b.法人资格证明材料(复印件)。
c.接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单位(以下简称接收单位)同意接收的证明文件。
d.具备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的实验室证明文件。
e.取得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核发的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菌(毒)种或样本保藏、生物制品生产等的批准文件。
f.容器或包装材料的批准文号、合格证书(复印件)或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容器或包装材料承诺书。
g.其它有关资料。
A.a、b、c、d、e、gB.a、b、c、d、f、gC.a、c、d、e、f、gD.a、b、c、d、e、f、gE.b、c、d、e、f、g27.接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DA.具有法人资格B.具备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的实验室C.取得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核发的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菌(毒)种或样本保藏、生物制品生产等的批准文件D.以上都需要E.以上都不需要28.在固定的申请单位和接收单位之间多次运输相同品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可以申请多次运输,运输的有效期为多长时间:CA.3个月B.1个月C.6个月D.12个月E.根据工作需要29.省内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应当经哪个部门审批:B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30.下列菌(毒)种或样本,哪些可以由省级保藏中心进行保藏:AA.人间传染的,卫生部未做特别要求的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B.我国境内未曾发现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C.《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D.卫生部规定必须由国家级保藏中心或专业实验室保藏的菌(毒)种或样本E.我国境内已经消灭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31.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可以同时从事几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AA.1种B.2种C.3种D.4种E.5种32.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几个等级:DA.1个B.2个C.3个D.4个E.5个33.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A.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并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B.不必经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同意C.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D.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E.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与其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34.《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将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为几类:DA.1类B.2类C.3类D.4类E.5类35.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布鲁氏菌属危害程度分类为第几类病原微生物:BA.1类B.2类C.3类D.4类E.以上都不对36.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布鲁氏菌属样本检测对应的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是:BB.BSL-2C.BSL-3D.BSL-4E.以上都不对37.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布鲁氏菌属大量活菌操作检测对应的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是:CA.BSL-1B.BSL-2C.BSL-3D.BSL-4E.以上都不对38.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危害程度分类为第几类病原微生物:BA.1类B.2类C.3类D.4类E.以上都不对39.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对应的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是:BA.BSL-1B.BSL-2C.BSL-3E.以上都不对40.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培养操作对应的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是:CA.BSL-1B.BSL-2C.BSL-3D.BSL-4E.以上都不对41.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培养物运输对应的包装分类和UN编号为:AA.A类,UN2814B.A类,UN2900C.B类,UN3373D.以上都可以E.以上都不对二、判断题1.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2.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监测系统报告、群众反映、媒体报道、疫情通报等途径获知本辖区内出现经省级及以上农业部门证实的禽流感疫情情况时,应及时开展针对相关人员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
(√)3. 相关地区若发生毗邻接壤国家或地区发生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立即启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监测工作。
(√)4.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为2小时,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为24小时,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为48小时。
(×)5.我国参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
(×)6.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都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
(√)7.手足口病、麻风病、猩红热都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
(×)8. 风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都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
(×)9.保藏机构以外的机构和个人可以保藏部分本单位需要的、非高致病性菌(毒)种或样本。
(×)10.保藏机构储存、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可以根据保藏成本,收取适当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