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古镇那些英雄的过往

合集下载

山东英烈的故事

山东英烈的故事

山东英烈的故事
山东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这里有许多英烈的故事,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英勇奋斗,成为了人们敬仰的英雄。

以下是山东一些著名英烈的故事:
王金华:王金华是山东省滕州市人,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抗日救国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成为了抗日英烈。

谭嗣同:谭嗣同,山东人,中国近代爱国民主革命的杰出领袖,辛亥革命的先驱,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英勇奋斗。

刘伯承:山东省沂南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力量。

这些英烈的故事展现了山东人民在保卫国家、捍卫民族利益的伟大斗争中所作出的贡献和牺牲。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了民族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楷模。

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03

抗战时期的优秀党员事迹曹成福曹成福(1921一1948),曲阳涧北村人。

出身贫苦,幼年丧母,读小学时即接受进步教师的革命启蒙教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年仅10岁的曹成福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7年抗战爆发后加人中国共产党,任涧北村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及中心村武委会指导员,后在县农民救国会和县委组织部工作。

他足智多谋,胆大心细,号称“独胆英雄”。

1940年担任2区区委书记,兼区游击队政委。

一日,100多名日伪军骚扰北孝墓村,曹带领20名游击队员埋伏要道,打翻敌车2辆,炸毁1辆,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次日,11兀旧多名日伪军包围北孝墓村进行报复,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曹率领游击队钻进地道,利用各种工事顽强战斗,直到弹尽粮绝。

在邻村游击组的配合下,被围困4天的曹成福等人终于和外村地道挖通,安全转移。

1944年9月,曹带领两个游击队员化装成农民,到砂城集上侦察敌情,巧妙活捉1名伪所长,就地处决,为当地群众除掉一大祸害。

敌人出动2000多兵力围攻砂城村,曹把50多名游击队员编成3人一战斗小组,埋伏在道旁,用地雷和手榴弹炸死炸伤敌人数十名,缴获长短枪数十支。

曹还带领游击队员多次破坏敌人交通。

一日,他带领20名游击队员赶到京汉铁路的定县车站,摸黑穿过敌人密集的铁丝网,只用20多分钟就拆毁道轨5公里之多。

1945年春,曹成福奉命到冀晋党校学习,期间被评为“学习模范,生产能手”。

学习期满调吕梁山区工作。

1947年6月,曹作为南下干部随刘、邓大军挺进中原,9月到达湖北省黄梅县,任该县交通要道的6区党委书记。

他深人群众,访贫问苦,揭露敌人谣言,打击反动势力,迅速建立起乡民主政府和农民协会,扩大了游击队。

国民党反动派对刚开辟的黄梅根据地大举进攻,扬言谁抓住曹成福这个“华北佬”,赏大洋五百。

曹利用背依山林、面向湖川的有利地形,采用“前面游击、后面休整”的战术,与敌周旋,保存实力。

1948年3月,由于叛徒告密,曹等被围困在夏家坦。

薛城好人正式候选人个人事迹简介

薛城好人正式候选人个人事迹简介

“薛城好人”正式候选人个人事迹简介1.杨绪利个人事迹简介(敬业奉献好人)杨绪利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教学岗位上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热爱学生。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曾在镇、区获得多次奖励。

2011年的区田径运动会上,杨绪利带领的训练队一举夺得全区和镇街团体一等奖,比去年前进了五个名次。

特别是在她孩子还小、父母年龄偏大的家庭状况及工作单位距离家30多里的路程等生活上的困难状况下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教学工作。

2.孙晋庆个人事迹简介(敬业奉献好人)该同志工作以来,立足于干一行爱一行,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作风、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具体工作情况如下:1、注重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丰富阅历,提高工作能力。

2、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立足工作实际超前谋划,从细节入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在工作中,主动放弃节假休息日,经常深入村居与重点项目和三秋三夏、计生等工作一线的领导同志们并肩作战。

3、厉行节约、廉洁奉公、顾全大局,为发展陶庄、宣传薛城努力工作。

3.孟凡芹个人事迹简介(敬业奉献好人)她是一位拄着双拐天天坚持为学生们上课的老师——孟凡芹,忍受着脚下的巨痛,穿梭在教室、办公室之间,有时干脆在教室内办公。

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她从不休假一天,唯恐耽误孩子们的课程。

为了使英语课上的更精彩,为了跟上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她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课件制作、积极参与教研博客,浏览大量先进教育理念与名师风采,总结经验,把好的观点思路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4.种延芝个人事迹简介(孝老爱亲好人)种延芝同志今年57岁,丈夫褚延庭,56岁。

两位老人辛苦一辈子,日子过得还是挺紧吧,还要照顾已80多岁的公公、婆婆。

特别是婆婆,体弱多病,又因高血压走路不小心摔断了腿。

她便每天为卧床的婆婆洗脸、梳头、洗脚、按摩、端屎端尿。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经常抱着她去屋外晒晒太阳,透透空气。

婆婆生活不能自理,种延芝就一小勺一小勺地喂她吃饭。

枣庄名人列表

枣庄名人列表
枣庄煤矿成为山东省第一座近代化煤矿
清朝
张玉树
字荫堂
清乾隆四十年任峄县知县
据《峄县志》及有关资料记载,张玉树在峄县为官十年,清正廉洁,勤政奉公,兴利除弊,敢同邪恶势力及不法刁徒作不懈的斗争。
清朝
李克敬
清代峄城人
曾参加过《皇清统治》山东部分和《峄县志》的编修工作
清末民国
孙美瑶
枣庄市付庄乡康宅村
临城劫车案
枣庄市滕州人
铁道游击队第一队队长,自幼随父亲在枣庄路矿谋生,因生活所迫经常与火车打交道,练就了飞登火车的本领,人称“飞毛腿”
当代
杨斯德
滕州市南沙河镇杨行村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十三纵队联络部副部长,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一0二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先后任南京警备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总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兼广州联络局局长,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中央对台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央第十三、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国际友好联络顾问。1955年9月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7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当代
贺敬之
枣庄台儿庄贺窑人
著名诗人,著有《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东风万里》、《十年颂歌》、《雷锋之歌》、《回答今日的世界》
当代
王学仲
滕州市宁家村
画家,师从徐悲鸿,蒋兆和,李可染等人,天津大学美术教师,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所长
西汉
疏广,疏受
西汉兰陵,今枣庄一程区罗藤镇
疏广在汉宣帝时人太子太傅,其侄子疏受担任少傅
西汉
匡衡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抗战老兵,从战火中走来,见证了中国的战争、解放和发展时期,值得后人敬仰。

小编整理了有关抗战老兵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重温他们的战火岁月:在金郝庄镇张伴屯村街头,经常看见一位腰杆挺直、说话大嗓门、身穿绿军装的老人。

他就是87岁的王仲秀。

一起看看以下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吧!“我是一个抗战老兵。

我这身绿军装里藏着太多过去的故事。

”这是临清市金郝庄镇唯一一名健在的抗战老兵王仲秀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16岁参加抗日游击队金郝庄镇是革命老区。

当时,王仲秀的家乡张伴屯村有一位村民吕子明的街坊,是游击队员。

1944年,吕子明找到16岁的王仲秀,给他讲抗日救国的道理。

从那天开始,“打日本鬼子”这句话一直萦绕在王仲秀脑海里。

作染坊掌柜的父亲不同意王仲秀去投奔游击队,无奈王仲秀去意已决。

一天半夜,他摸黑穿上衣服,悄无声息地拉开门闩,去找吕子明,成为一名抗日游击队员。

为了保护家人,王仲秀曾经化名“李英才”。

在游击队,他配发了一杆长枪,8发子弹,空着的子弹夹,是用秫秸秆填充的。

平时,他和队员一起在村头放哨站岗,和村民装束一样,若无其事地在身边放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三四枚手榴弹,手榴弹上用一把草盖着作掩护。

抗战老兵与鬼子兵交上了火194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熟睡中的游击队员被集合哨惊醒。

随后,队伍就出发了。

队伍从魏湾镇秦薛王刘村出发,走到西南一里半的地方,与日军和“皇协军”遭遇,对方冒充是“武训独立团”,耳尖的王仲秀听见有大盖枪皮盖的响声和皮靴踩地的声音,马上告知当时带队的永智县委书记、后任中组部第一副部长的赵振清:“敌人想包围我们!”识破日军的伎俩后,游击队与之交上了火。

因敌众我寡,我方死伤十几人。

赵振清决定组织撤退,王仲秀打了最后一枪,丢下身上的手榴弹和米袋子,跟着队伍迅速后撤。

当撤离到为湾村西边小运河对岸时,为了迷惑鬼子,游击队的机枪和长枪集中火力向鬼子喷射,鬼子以为是主力部队,不敢恋战,未敢追杀。

“其实,当时游击队只有100多人。

血沃毛楼

血沃毛楼
视死如归, 把这场反侵略战争进行到底!
还更要抓鸡打狗杀猪羊。 临走时随手放上几把火 , 到处里浓烟烈焰吞草房……
【 大家振臂高呼: “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 “ 誓死保家
卫国 !” 。
【 群众义愤填膺, 高呼“ 打倒日本侵略者! ” 、 “ 我们不
做亡国奴! ”
大 朱 ( 迫不及待地站起来) 快唱我们运河支队在杜家庄 是怎么打死鬼子的!


剧 本 园地 ・
家家扶老拖幼四路跑, 鬼子兵到处搜索“ 花姑娘” 。 狗强盗拿着屠杀谝本事. 山脚下活劈三岁的小儿郎。 到庄里有用的东西他都抢.

离投降也为时不远了!日 军必败, 我们必胜!( 众鼓 掌) 毛泽东同志在《 论持久战》 中明确指出: “ 中国的 抗 日战争是进步的、 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 战争的 性质决定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必然失败和中国必然 获得最后胜利 ! ” ——希望全体指战员要英勇杀敌,
扫荡已拉开了序幕。 灾难, 在夜幕的掩护下, 正慢慢 向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袭来……1 月 2日 深夜 , 驻枣庄、 峄县城 日 军首脑和伪峄县县长王徽 文, 集中日伪一千余人 , 对驻防毛楼进行远距离的 奔袭。”
同志们, 瞄准活靶! ( 唱) 咱叫他跑着跑着见阎王! 叫鬼子不知有多少机关枪, 数不清攻上来又打下去。 直打到西方奄奄下夕阳. 鬼子兵一见天晚心害怕, 惊惶惶屁滚尿流逃贾汪。
【 全体起立, 雄壮的合唱声震天响起。 我们都是黄炎子孙 , 黄炎子孙紧握手。 为大众打开生路。
— —
【 群情激昂: “ 对!我们要听打鬼子的!” 褚思雨 好, 好, 我拣痛快的唱!( 敲大鼓, 唱) 咱们的机枪射手才十九岁, 陈延君他稳瞄稳打真漂亮。

【推荐下载】枣庄历史名人故事-实用word文档 (3页)

【推荐下载】枣庄历史名人故事-实用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枣庄历史名人故事山东枣庄,历史悠久,许多历史名人的诞生地,比如贺敬之、墨子、鲁班等。

不知大家对枣庄历史名人的故事了解如何,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了解下部分枣庄的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奚仲任姓,古薛国(今滕州市)人。

据传为黄帝之后,夏禹之臣,因善造车,受封于薛,为异姓诸侯。

奚仲生活在夏初,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与熏陶,非常喜爱科学技术,再加上天资聪明、勤奋好学,青年时期就成为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

奚仲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决心把车造成,为人们解决陆路交通运输的困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终于试制成功了。

夏王大禹封奚仲为“车正”。

后来奚仲告老回家,大禹就封他为薛国的国君,奚仲遂成为薛国的始祖。

今滕州市与薛城区的交界处奚公山西南的小南山上,就是奚仲造车的地方。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之小邾国(今山东省滕州市木石一带)人,约生于公元前480年,卒于公元前390年。

墨子工匠出身,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出生于劳动人民并为劳动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

墨子博学多才,创立了墨家学派。

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等主张,其主要思想、业绩体现在《墨子》一书。

墨子是一位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

墨子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力学、数学、光学等方面的某些创见与近代科学原理几乎完全相同,后人尊称墨子为“科圣”。

当代著名学者杨向奎先生说:“墨子在自然学上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

他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

”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墨子是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大家。

滕文公战国中期滕国(今滕州市)国君,滕定公之子。

周显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公以太子身份出使楚国,在途经宋国时,两次拜见孟子,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

抗战老兵英雄事迹

抗战老兵英雄事迹

抗战老兵英雄事迹抗战老兵英雄事迹(精选篇1)历史会被尘封,但不会被掩盖,更不会被扭曲。

老兵还原了我们真正的罪行。

老兵介绍了日寇在江苏沛县沦陷区的暴行,其中一位名叫瞪眼贼的日寇宪兵队长在沛县杀人放火,犯罪累累。

到底有多少人被瞪眼贼杀了,或许史料中都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它所统治的特高科更是一个杀人魔窟,群众被抓进去几乎活不下去,日寇对被捕群众施以各种酷刑,然后拉去当活靶,喂狼狗。

然而,在历史记载中,被瞪眼贼折磨的群众也有幸存者,她还是个女人。

日寇占领沛县后,中山街钟楼附近有一家鞋店,主人叫张会东。

然而,在战争时期,人们生活困难,很少有人有钱做鞋,所以生意不是很好。

此外,当地物价飞涨,生活越来越困难。

无奈之下,他的妻子安民去捡粪卖钱补贴家庭。

安民每捡到足够的粪便就要挑到城北郊区去卖钱,有时候因为天黑来不及回城,也会在那儿过夜。

尽管安民只是一个贫穷的女人,但他也知道国仇家恨,所以她偶尔也会向中国军队提供一些日军信息,后来她被发展成交通员。

安民总是到城北去,虽然她的确是为了卖粪赚钱,但还是引起了日本鬼子的怀疑,他们先命令二鬼子去调查,二鬼子调查后也实事求是地告诉日寇,她没问题。

但是日本人并不相信,他们对二鬼子大发雷霆,骂他们没用,无论有无异常,都先把安民抓到特高科里关。

那儿,日寇每天审讯安民,各种严刑拷打,不给她吃饭,用木炭烫她的身体,无奈安民守口如瓶,只承认是捡粪的。

日本人不知道情报就继续折磨她。

今天,我们无法想象安民在那些日子遭受了什么样的罪行,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毅力让她保持了底线,坚决拒绝承认向中国军队发送情报。

但历史记载,在她遭受长期虐待后,她的精神逐渐失常,没有出卖战友。

一个多月后,安民瘦骨嶙峋,生命垂危。

日本人失败了。

当他们看到安民无法生存时,他们通知他的保长和几个邻居一起保证她。

安民也成了阎王殿里唯一一个活着的人,但她最终活不下去,回家后不久就死了。

抗战老兵英雄事迹(精选篇2)虽然未曾蒙面却是一生相随,62年,22000多个日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城古镇那些英雄的过往
说到薛城古镇,自然离不得两个关键性的历史人物,一是时剑南西川节度使守李德裕,一是唐朝女诗人薛涛。

当然也离不得这段与唐朝宏大历史相关联的载体——薛城筹边楼。

李德裕,名臣李吉甫之子。

字文饶,唐朝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时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后做官直至宰相位,曾两度为相,学识渊博,是中国象棋的发明者,也是薛城筹边楼的发起者和建造人。

与他同时代的李商隐称他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

近代梁启超更是把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一直起起伏伏,晚年被贬海南,在琼期间,他著书立说,奖善嫉恶,直到病逝于海南,备受海南人民敬仰。

话说唐文宗太和年间,唐蕃边境战事不断。

李德裕到此,文韬武略于胸,扼咽喉要道,加紧修建了筹边楼。

筹边楼,顾名思义便是以筹划边事,保边境平安为目的的军事设施,意在加强武备、激励士气、筹措边事、重守边防。

据说这个李德裕颇有战略眼光,特别讲究斗争策略,他并没有把这个为军事目的而修建的筹边楼作为纯粹的军事要塞和禁区,而是将此楼辟为沙龙性质的宽松交际场所,在此与少数民族首领勾兑关系,联络感情等等。

因此,在他任上的两年间,唐朝与吐蕃在川西相安无事,为边境的和谐安宁做出了很大贡献。

李德裕调任离蜀两年后,边疆纠纷又起,而薛涛晚年所写的《筹边楼》即是以这段史实为题材,表达了她对建造筹边楼的李德裕德政和人品的仰慕,以及后来时政的失望和尖锐批评。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这首著名的《筹边楼》诗即是蜀中才女,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的薛涛晚年的代表作。

据说诗意“动荡开阖,含蓄顿挫”,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

身世飘零的薛涛,在唐代女诗人中,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她又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因早年罚去流落边关,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地区,当过“校书郎”。

据说当时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

其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然官阶仅从九品,但这项工作门槛却很高,大诗人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等都是从这个职位上做起的,此前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担任过“校书郎”之职。

可见,年轻时的薛涛即才华过人,见识非凡,因此才被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中书令韦皋所赏识,从而破格任用,令其才华尽显,大红大紫。

《筹边楼》一诗中,这里的“羌旅”就是指吐蕃而言的,这时又一大唐丞相继任兼西川首脑,薛涛已是七十左右的老人了,她感慨时事,写了这首著名“的筹边楼”诗,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在她的诗中强调了筹边楼的战略地位,开篇即气概非凡,不仅成为唐蕃对峙的历史见证,更表达出当地各族人民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象征和载体;“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这两句是劝诫之词,警告那些手握军权的将领们不要贪图吐蕃的马匹等眼前经济利益,而出卖了国家朝廷利益。

指出正是由于那些将军们目光短浅,贪婪冒功而又昏愦无能,才使得边衅不断,败绩相闻,以致在筹边楼的顶层似乎都能望见边关的烽火闪光,狼烟冲天,告诫军队官兵和政府官员不要玩物丧志,贪婪掠夺,不然危及边关的安危和国民的安定,至今仍发人警醒。

如今,大唐的风烟早已经散去,站在的孑然独立的筹边楼上,任阵阵久远的唐风在心底滚滚袭来,我们所能触摸和感受到的,只是李德裕留下的筹边楼和薛
涛铿锵有力的诗句在苍凉的风中余音袅袅,挥之不去。

李德裕兴建的薛城筹边楼始建于唐文宗太和元年(公元830年),原址位于薛城沙金村孟屯河口,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为杂谷脑洪水所毁,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知县陈克绳重建筹边楼于南河口,即现存的筹边楼,位于四川理县孟屯河沟口的薛城老街上,因所处地位于观音山上,当地居民又称其为“观音堂”。

薛城古镇是阿坝州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镇之一,是历史上著名的边陲重镇和重要的治所地,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建薛城戌以来,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这里的古迹不但有“筹边楼”、古人类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还有据考证修建于隋朝末年的老城墙以及红军长征时留下的革命文物,比如1935年红军在古老的“宁江门”城墙上凿下的石刻标语等众多历史遗迹。

理县档案馆资料记载,红四方面军的数支部队在当时的理县驻扎半年之久,并在县城薛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并设立医院、儿童院和各行政部门。

“在薛城一带,就有近400人参加红军,其中大多数为革命牺牲,解放后回到家乡的只有不到10人。

”薛城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住在薛城的几百户人家,当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过红军,但他们都不曾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1935年,红四方面军建立苏区决策筹边楼上,经此楼北上翻雪山、过草地、留下长征足迹,为解放边疆建立新中国铺平道路,正因如此,“筹边楼”的历史价值,就显得格外深远。

薛城古镇是以羌为主的羌、藏、汉杂居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东接木卡,南靠蒲溪,西倚甘堡,北通下、上孟。

薛城古城历代为兵家必争的边防重镇和州县治地。

隋开皇四年(584年)建薛城戎,唐贞观二年(628年)置薛城县;五代孟蜀置保宁县。

明供武六年(1373年)去“宁”字称保县,东西叫宁江门,西面叫伏羌门。

乾隆十七年后置理番直隶厅,撤保县。

民国2年(1913年)改厅为理番县,1946年改名为薛城镇。

薛城不但是古老军事重镇,风景亦很优美,历来有“熊耳秋风”、“笔架献奇”、“狮头望月”、“陇山古雪”、“沦水东流”、“石门遗响”、“箭山晚照”、“夷关暮茄”、“古灯夜明”、“封侯挂印”等薛城十景,引人入胜。

特别是在汶川5.12大地震之后,薛城古镇更是融入了抗震救灾的大爱元素,成为修旧如旧的文化小镇,筹边楼、仿唐式风格民居,青石板古街,绿荫大树,浮雕墙式的茶马驿道,无一不记录着古镇英雄的过往与曾经辉煌,虽然它的古街隐藏在国道上的山边,稍不留意就会与之擦肩而过,但是还是有不少的游人们专程而来,寻古探幽,一睹山崖上筹边楼的无限风采,吟哦才女薛涛的在晚唐的风中写下的壮美诗句。

当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镇不在小,有史即灵。

这片古风款款的藏羌大地,正在历史的机遇中华丽转身,用前所未有的自信,傲然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