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意的执着与命运抗挣

合集下载

命运多舛,坚强面对的诗句

命运多舛,坚强面对的诗句

命运多舛,坚强面对的诗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代李白《行路难》译文: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主题思想: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代李白《将进酒》译文: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主题思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这足以令所有凡夫俗子们咋舌。

他相信自己的才华一定可以得到赏识。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佚名《警世贤文·勤奋篇》译文: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

主题思想: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主题思想: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春秋战国荀子《劝学》译文:以千里马(骐骥)的一跃,却还不到十步,而老马走一步没多远,却不舍,相比之下,当然老马走的更远了。

主题思想: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要放弃,要坚持,坚持走下去就离成功不远了。

6、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汪国真励志诗十首

汪国真励志诗十首

汪国真励志诗十首汪国真出生于北京,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当代诗人、书画家。

汪国真被称作“中国诗歌最后辉煌的诗人”,汪国真的诗句影响了一代人。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汪国真的励志诗,希望能帮到你。

汪国真励志诗一:《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汪国真励志诗二:《走向远方》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

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

我们学着对待误解。

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醒来在每一个早上。

我们学着对待流言。

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

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走向远方,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汪国真励志诗三:《嫁给幸福》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火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汪国真励志诗四:《感谢》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汪国真励志诗五:《如果生活不够慷慨》如果生活不够慷慨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何必要细细的盘算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如果能够大方何必显得猥琐如果能够潇洒何必选择寂寞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汪国真励志诗六:《山高路远》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不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励志诗七:《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与其诅咒不如坚忍在坚忍中积蓄力量默默耕耘诅咒无济于事只能让原来的光芒黯淡在变得黯淡的光芒中沦丧的更有大树的精神飘来的是云飘去的也是云既然今天没人识得星星一颗那么明日何妨做皓月一轮汪国真励志诗八:《假如你不够快乐》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走向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汪国真励志诗九:《跨越自己》我们可以欺瞒别人却无法欺瞒自己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汪国真励志诗十:《挡不住的青春》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惆怅,想起往往令人断肠,我不知道我的追求在何方,问风问雨问大地,却没有点回想。

抗争命运用唐宋诗词表达

抗争命运用唐宋诗词表达

有关“抗争命运”用唐宋诗词表达的句子
有关“抗争命运”用唐宋诗词表达的句子如下: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
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这首诗描述了文天祥面对艰难困苦和死亡威胁的决心和无畏精神。

2.“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 出自韦庄的《秦妇吟》。

这句诗描绘了唐末黄
巢军队攻入长安后对财物和贵族的破坏。

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出自陈陶的《陇西行四首》。

这句诗揭示了战
争给有情人带来的悲剧。

表达执着、不放弃的诗句

表达执着、不放弃的诗句

表达执着、不放弃的诗句
【原创版】
目录
1.引言:表达执着与不放弃的诗句的重要性
2.诗句中的执着与坚持
3.诗句中的不放弃与坚定信念
4.结语:通过诗句理解执着与不放弃的力量
正文
在诗歌的世界里,许多诗人通过诗句表达了他们对生活、事业和理想的执着与不放弃。

这些诗句传承至今,为我们提供了力量和信念,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定前行。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这些诗句来感受执着与不放弃的力量。

首先,诗句中的执着与坚持。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诗表达了生命的执着,即使经历枯萎与荣盛的轮回,生命依然顽强地生长。

又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楼江山万里愁,羁旅长堤短行舟。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与执着,即使身在他乡,仍然心系国家。

其次,诗句中的不放弃与坚定信念。

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中有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即使生命已逝,依然关心国家大事。

又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意味着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须勇往直前,不断攀登,不放弃任何机会。

通过以上诗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们对生活、事业和理想的执着与不放弃。

这些诗句穿越时空,传承至今,为我们提供了信念和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可以从这些诗句中汲取力量,坚
定信念,勇往直前。

结语:执着与不放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这些诗句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苏轼苏轼对人生悲壮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追求的坚持

苏轼苏轼对人生悲壮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追求的坚持

苏轼苏轼对人生悲壮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追求的坚持1. 引言1.1 概述苏轼(1037年-1101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持追求理想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苏轼对人生悲壮命运的思考及对理想追求的坚持,旨在揭示他不畏困难和逆境的勇气,并深入挖掘他对文化、政治和个人价值观的追求。

1.2 背景介绍苏轼出生于一个富裕且受人尊敬的家族,但遭遇了政治变故的沉重打击。

他的父亲曾被陷害并流放,这使得苏轼从小就经历了家族命运发生剧变之痛苦。

除此之外,他还历经长时间的流放岁月,忍受着贫困、离乡背井以及失去亲人之痛苦。

然而,这些困境并没有让他妥协或消沉,相反,它们激发了他内心深处对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1.3 研究意义研究苏轼对人生悲壮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追求的坚持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苏轼的经历和思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思想的特点,深刻而又现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

其次,通过研究苏轼的追求理想的旅程,我们可以了解他如何在挑战和困境中保持初心,并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

最后,苏轼的作品影响广泛,他在文学艺术创作、社会改革思想等领域都有巨大贡献,因此深入探究他的人生与思想对于丰富我们对中国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剖析苏轼对人生悲壮命运的思考以及他为追求理想所做出的努力和坚守。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对社会、政治和个人价值观追求的态度,并探讨他对后世影响力和启发意义。

2. 苏轼的人生悲壮命运思考2.1 家族遭遇政治变故苏轼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他的家族在政治兴衰中承受了极大的磨难。

宋朝初年,他的祖父苏洵和父亲苏辙都在政府担任要职,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整个苏家陷入了风波之中。

苏洵因支持新法而被贬谪到离家千里之外的黄州,而苏辙也因触怒权贵而被罢官迁居杭州。

这些不公正待遇使得苏轼对社会政治深感忧虑。

关于中国自强不息,独立向上的现代诗短篇艾青

关于中国自强不息,独立向上的现代诗短篇艾青

关于中国自强不息,独立向上的现代诗短篇艾青
中国自强不息,独立向上,这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也是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

现代诗人艾青深刻理解这一点,他曾经写下了许多关于中国自强不息的诗歌。

《赤壁怀古》中有一句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民在历经战争和苦难之后,仍然具有堅韌不拔的精神,他们独立向上、自强不息,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艾青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北国风光》中有这样一句诗句:“山脉北来水自流,花红春过锦城头。

”这句话带给人们一种勃勃生机,表现了中国器自然发展的力量,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独立自主精神。

这种精神表现在每个人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贯穿我国的历史和文化,鲜活地体现了中国人的朴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总之,中国自强不息,独立向上,这是中国民族的精髓。

艾青通过诗歌,表达出了对这一精神的理解和继承,让人们更加坚定对这一精神的信念,从而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地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做出贡献。

《兰亭集序》:对抗人生虚无的执着努力

《兰亭集序》:对抗人生虚无的执着努力

《兰亭集序》:对抗人生虚无的执着努力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和死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死亡一直是缠绕在文人心间的话题。

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

人生在世,形式各异。

不管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还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都会为一时的顺达而满足,甚至忘记了死亡。

等到对所追求的事物产生厌倦之后,自己的感情也就随着事态的变化而变化,又想到了死亡,感慨也就来了。

原先自己以为欢乐的事情,在短暂的俯仰之间就变成了陈迹,尚且不能不因此而发出感慨;何况人生的长短要听凭造化的安排,最终要走向死亡。

在作者看来,人生是多么渺小可怜!以上是作者从现实的角度抒发的人生短暂。

第二段作者紧承上文“俯”“仰”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转写人世变幻、情随事迁的情况。

不管是“晤言一室之内”的静者,还是“放浪形骸之外”的躁者,他们虽都在一时一事上“快然自足”,但是这些眼前的美景和人世的欢乐,“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乐极而悲生,他们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老之将至”、“终期于尽”,人生苦短。

至此,作者自然提出“死生亦大矣”这一主旨。

本段末以“痛”字反诘作结,不仅为呼应上段的“乐”,更为引起读者深思“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

接下来,作者考察古人的感情,发现古人也是如此,对生命的感慨不谋而合。

由此看来,人们普遍看重的是生,厌恶的是死。

庄子“一死生”的观点是“虚诞”。

那么,未来呢?后人看我们,也像我们看古人一样吧?人生代代相传,痛苦也代代相传,没有休止。

这真可“悲”啊!这里的“悲”显然不同于上段的“痛”。

痛的是人生短暂,好景不长;悲的是人生代代相痛,永无休止。

第三段作者抓住死生问题,进一层表明自己的生死观。

作者首先借古立论,说明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重视死生问题,自己也不能例外。

接着作者针对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从而表明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生死观,而这正是作者编辑《兰亭集》并为之作序的目的。

身残志坚古典诗词

身残志坚古典诗词

身残志坚古典诗词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这首诗以竹子为喻,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中的竹子虽然历经磨难,但仍然坚定不移,任凭风吹雨打,坚韧不摧。

诗人以竹自喻,表达了自己虽然身体残疾,但志向坚定,不屈不挠的信念。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草原离别》
这首诗以草原为喻,表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尽管草原在野火的肆虐中被烧成灰烬,但春风一吹,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诗人以草原自喻,表达了自己虽然遭遇困难和挫折,但仍然坚定不移,不屈不挠地追求理想。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这首诗以石灰为喻,表现了诗人不怕牺牲、坚定信念的精神。

诗中的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最终化为清白无瑕的人间珍宝。

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为了理想和信念,不畏艰险、不惧牺牲的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诗意的执着与命运抗挣
崔荣德,男,43岁,大专文化,重庆酉阳小河镇人,现任职酉阳县后坪乡中心校聚宝村小。

他的人生虽然充满坎坷,但是仍在为事业、为家庭、为自己儿时的梦想苦苦追寻。

一、放弃高薪、甘守清贫、惨遭家庭巨变
做一名教师是崔荣德儿时的梦想,1986年高考因几分之差被千军万马挤下独木桥后他并没有一蹶不振,1987年9月,他与另外两名回乡青年在家乡共同创办了小河私立中学,从此他终于实现了自己教书的愿望。

站在神圣的讲台上,面对孩子们天真活泼可爱的笑容和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他说:“我找到属于自己的蓝天。


在教学工作中,崔老师注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1991年,他深受魏书生、于漪等特级教师启发和影响,尝试“龙门阵语言教学”后,整理成论文发表在酉阳报上,全国知名报刊《中学语文》《学习报》等相继作了相关报道,语文教学研究杂志社把他评为“语文教坛明星”,并作出深入报道。

1993年暑假,因其显著的教学成果,再加上文学创作中
几次征文大奖,广东私立华联大学破格高薪聘请崔老师为学校图书管理员,与此同时,家乡小岗乡中也聘请他为代课教师,是继续留在广东,还是回乡代课?这一夜,崔老师彻夜难眠: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那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再一次在他脑海一幕幕闪现。

崔老师毅然领着极不情愿回家的妻子回到酉阳,又站在了三尺讲台上,妻子强烈不满;“月薪1200元你放弃不要,硬要回来死守这120元,傻不过你……离婚!”
第二天,妻子借故与兄弟发生家庭矛盾,被激怒的兄弟发疯似的将家里的粮食烧毁,把牲畜宰杀,把地里庄稼破坏,把锅瓢碗筷砸烂,妻子趁机残忍的扔下两岁的女儿远走他乡。

望着屋檐下佝偻的老父老母,再看看年幼失去母爱的女儿,一片狼籍的家,崔老师心如刀绞。

“当时说真的,有时
我很想不通,家庭的不幸,事业的坎坷(一直都代课,错过了许多转正的机会),我觉得十分悲哀。

幸好有我的文学创作,有我朝夕相处的学生。

冥冥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二、痛并坚持、生死不离、谱写爱的乐章
妻子的离开,家庭的破碎,代课的清贫,崔老师并没有放弃自己,相反这更坚定了他热爱山区教育的信心,促使他继续走向三尺讲台,默默的坚守他最初的选择。

代课的日子,每月120元有时都不能到位,1994年崔老
师的经济陷入了最困难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他毅然报名参加成人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录取。

那时,他又要交学费,又要买自学参考书,还得抚养年幼的女儿,照顾年老的父母,他说,有时连盐巴都吃不起,衣服也缝不上,只是在“青菜和白水中/精心批阅那一页页/清淡素洁的日历。


十年的代课生涯,十年的离异单身日子,弹指一挥间,匆匆而过,新世纪之初,经人介绍,崔老师与陈华珍喜结连理。

然而,正当他迎来人生第二春,还没有来得及高兴之时,又遭不测,“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2011年7月,妻子生下小女孩后,高位瘫痪,完全丧生了生活自理能力。

崔老师把妻子接到自己身边,端屎接尿,穿衣喂饭,梳漱擦洗,无微不至的照料妻子。

有一天,妻子接连吃了几次药,大量的药物排泄不出来,全身痉挛,刚代课回家的崔老师慌了,因家里一贫如洗,根本拿不出钱来送妻子进医院,唯一的希望就是依靠学校领导,他找领导诉说自己的苦衷,领导听后说:“我们是私人学校,现在要拿一分钱都很困难,你还是另想办法吧”。

妻子的病怎么办?崔老师从来没有这么绝望过,一个大男人第一次哭得死去活来,哭得这样撕心裂肺。

校领导被他的遭遇再次感动,从自己的包里慷慨地捐了300元,等崔老师将妻子背送到医院,回来已是深夜两点。

2002年暑假,妻子在崔老师的陪送下,住进了广东空军
医院,尔后又辗转到广东中山医院,湖南湘西医院,重庆西南医院,得到的结果都一样,多发性硬化,暂时无可靠药物治疗。

听到这睛天霹雳,崔老师几乎彻底崩溃:“上帝为什么
要这样惩罚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他不给我回答,我就是要继续坚持!”
清贫是乡村教师与生俱来的特点,尤其是乡村代课教师,从1986年创办私学开始,长达20年的代课生涯,崔老师辗转于周围5所学校教书,遭受人生数次坎坷,然而他心系学生和家人,亲眼目睹了前妻离去,在失意和磨难中,第二任妻子高位截瘫,他不弃不离,一边教学,一边打工为妻子治病,正是凭着这一股勇往直前的生活勇气和强烈的家庭社会责任感,崔老师用一颗金钢石加固多情而执着的心,谱写一曲爱的乐章。

也许是上苍眷顾倾注辛勤执着的人,2007年崔老师在全县代转公考试中,终于结束了长达了22年的代课生涯,被
县委分配到后坪乡聚宝小学。

三、忠于职守、扎根山区、做人民满意教师
崔荣德老师自从走上教育岗位那天起,他就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愿意为山区教育奉献自己的一生,不论是在哪所学校,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任务多么繁重,他
都毫不怨言,认真踏实工作,坚决服从学校领导安排,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从不做有损于教师形象的事情,并且十分注重师德修养,遵纪守法,为学生起到了表率作用。

聚宝小学位于全县最偏僻的后坪乡乌江河边,这里是乌江彭水电站淹没区,学校三面环水,北边是巍峨的高山,每逢天下大雨,河水暴涨,山体滑坡,给学生上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008年9月,崔老师将跟随自己瘫痪8年的妻子托付给年过八旬的父母,带着不满6岁的女儿来到聚宝村小上课,每天早上九点去乌江边接学生来上课,下午三点又送学生去乌江边等家长一个个接回家。

山羊溪是离聚宝村小最远的地方,学生上学放学都得过六七道小河沟。

这里学生较多,他们大多只有六七岁,每次溪水猛涨,学生根本过不了河。

为了让这里14名学生正常上课,崔老师决定把家从学校搬到山羊溪安营扎寨,四年如一日的与学生一起上学放学。

今年6月19日,连续几天大雨,聚宝村许多良田被冲毁,山路阻断,崔老师护送学生到厂沟时,山体突然滑坡,眼看一堆碎石就要滚到学生朱海霞的身上,他眼疾手快,飞上前去,一把将朱海霞推出一丈远,不料自己却被一团碎石砸伤脚背,疼痛半个月。

去年暑假,崔老师的第二任妻子不幸去世,他再一次失去了家,但学校这个“家”,他永远不会失去。

他说,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不管道路多么坎坷,不管人生多么曲折,
自己都熬过来了,这次也能挺过去的。

为了年幼的孩子,更为了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最近,经人介绍,崔老师第三次组建了新的家庭,又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中。

多年的教学生涯,崔老师真切的感受到,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他深深的爱上了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并愿意为祖国的山区教育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崔老师是一位诗人,在曲折的人生中,他正用生命书写这首沉重的诗篇,或许正因为这种诗意的执着,才让他在重重磨难的生命历程中坚定山区教育信念,奋起抗争,永不停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