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设计校本课程教案第一课时:数学趣味题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出示趣味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三、指名讲解四、评价1、同学互评2、老师点评五、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第二课时数学趣味题二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二、出示趣味题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

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格?( )二、分析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四、交流汇五、小结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第三课时神奇的扑克教学内容:神奇的扑克教学目标: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一年级数学校本课本

一年级数学校本课本

一年级数学校本课本(总4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实小数学乐园(校本课程)一年级上册日照市实验小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组编写日照市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小乐园”系列丛书实小数学乐园一年级上册主编:沈纪文副主编:王永杰、卢春玲、张爱霞、庄建团、孔祥云执行主编:张爱霞、庄建团、孔祥云编委会:沈纪文、王永杰、卢春玲、张爱霞、庄建团、孔祥云、赵海荣、厉复娜、宋燕燕、郑云霞、王瑜、厉慧英、陈艳、郭桂兰、王亮、张萌、张丽丽、王子源、韩潇、张永胜、赵翠芳、王榕、高华堂、赵伟本册编写:厉慧英、张学鹏目录第一讲数字的起源........................................................ . (4)第一节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4)第二节数字的记忆............................................... (5)第二讲位置........................................................ .. (9)第三讲玩积木........................................................ (11)第四讲编故事........................................................ (13)第五讲排队问题........................................................ . (18)第一节第几................................................ (18)第二节猜猜有几人................................................ (20)第六讲数学乐园........................................................ .. (24)第七讲认识钟表........................................................ . (25)第一节制作钟表................................................ (25)第二节拨钟表................................................ (26)第三节画钟表................................................ (27)第八讲填写未知数........................................................ (28)第一节填写未知加数................................................ (28)第二节填写位置减数................................................ (30)第三节填写未知数................................................ (31)第九讲规律........................................................ (32)第一节找规律................................................ (32)第二节画规律................................................ (36)第一讲数字的起源张学鹏编写第一节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同学们学会了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它们是国际上通用的数字.但是,你知道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吗其实,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并不是阿拉伯人,而是古代印度人.那么,这些数字为什么又不叫印度数字呢说来话长.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阿拉伯人征服了周围的民族,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撒拉孙大帝国.后来这个大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由于两个国家的各代君主都非常重视文化和艺术,对文化和艺术有突出贡献的人实行重奖,所以,两国的首都非常繁荣,特别是东部──巴格达,是一座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布.大约在公元751年,一位印度天文学家拜访了巴格达王宫,他带来了印度制作的天文表,印度数字0、1、2……以及印度的计算方法,即现在通用的十进制记数法,献给阿拉伯帝国的国王.由于印度数字和印度计数法既简单又方便,国王下令在全国推广.又由于阿拉伯人善于经商、来往于欧亚各国,于是,这些数字和计数方法很快传遍了欧亚各国.这些数字也就叫做阿拉伯数字了。

【强烈推荐】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强烈推荐】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一年级校本课程1、数一数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经典例题数一数,下面的物体各有多少个?()()()()解题策略数物体时,小朋友们要注意每个物体都要数到,并且只数1次,可以边数边作记号,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个数,就是结果。

(1 )( 3 )(8 )(6 )画龙点睛通过刚才的数数我们发现,在数物体个数是,要从1开始数,1,2,3,4,5,6,7,8….每个物体都要数到,最后一个物体对对应的数,就是数物体的结果。

在数数时,千万别重复数,也不能漏数。

举一反三1、看图写数☆☆☆☆☆☆☆☆()颗星()个手指头()朵花2、画出鱼缸里缺少的鱼。

3 7 5融会贯通3、看数字接着继续画。

9 △△△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8 □□□□□_______________2、数的排列小朋友,你一定知道:1,2,3,4,5和5,4,3,2,1的排列方法是不一样的。

1,2,3,4,5是按从小到大的方式排列的,而5,4,3,2,1则相反,是从大到小排列的。

数字的排列方式不同会引起不一样的结果,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数的排列的知识吧。

经典例题观察下面每行数字,找找它们排列的规律(1)1,2,3,4,5,6,7,8,9,10.(2)1,3,5,7,9,11,13,15,17,19.(3)2,4,6,8,10,12,14,16,18,20.(4)1,4,7,10,13,16,19,22,25.(5)5,10,15,20,25,30,35,40,45.解题策略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先找一找每一行的数前后之间有什么大小变化,再想一想它们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画龙点睛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可以发现了,同样的数字,在很多时候都有不同的排列方式。

排列的方式不同,在不同的情况下,结果也不同。

我们要根据不同题目的标准和要求来判断。

要注意的是,在同一道题目中,标准应该是不变的。

举一反三1、每张卡片中都有规律地排着一行数,请你把左右两边规律相同的卡片用线连起来。

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一年级趣味数学课程一、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数的认识课题:到校园中发现数字学生在自己的校园中参观,以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房屋建筑、公共设施为目标,对所发现的物体的数量用数字来表示,发现一个向老师和同学汇报一个。

目标:比比看,谁发现的数字最多。

课题:游戏棋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配游戏棋一副(游戏棋盘一张,棋子4——6颗,骰子一颗)通过掷骰子认数走棋,认识和熟悉10以内的数,增强数感。

2、加减法课题:击鼓传数做加减全班围坐,每人面前桌上放一数字(1——10),然后在花上扎一数字,击鼓传递,花落在谁处,谁就用面前的数字与花上的数字做加减,不会做的可以向别人请教(注意语言要有礼貌)。

教师适时更换数字,循环往复。

?活动:玩学具1、数出学具盒中有每种学具各有多少个?2、按要求摆数:摆5,摆的多3 个;摆7,摆的少4 个;摆3,摆的凑成9个;摆4摆的多3个,摆的比2 根。

3、摆学具说算式:先摆43先摆2,再摆6先摆54个先摆8,再拿走5 个;先摆10,再拿走7根;前面摆6,后面摆3(说两加两减)。

4、考考同桌:给同桌用学具摆出两个数,让同桌说出算式来。

课题:卡片拼贴算式用1——10的数字卡片及加、减、等号卡片在黑板上拼贴10以内的加、减、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题,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拼贴,看哪组拼的算式既对又多。

3、综合实践:参观***同学的家组织学生到一位同学家中参观,发现同学家中的物品数量,每人口述两个数字,并用所发现的数字做10以内的加减。

例,我发现***家有2张床,8根凳子,2+8=10,8—2=6。

二、分类、认识物体:课题:帮帮学前班的小弟弟、小妹妹1、组织学生给学前班的玩具和活动用具进行分类。

分小组进行,每小组先确定方法,再动手分类。

其它学生观看,教师点评。

2、将学前班的玩具和活动用具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和其它类,由全班共同完成。

三、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进位加和退位减)课题:扑克牌中的加减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学数学一年级校本课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学数学一年级校本课程
退 出
退 出







绿
退 出
说说 柜子里有 哪些物品, 它们是怎 样放的?
进入 退出
退出
进2 进入1 退出
小华家在左边。
退 出
退出
是不是靠 右边走,应该 以走路的人为 准。他们遵守 交通规则,都 是靠右边走的。
退出
6
退 出
我家在6号楼后面, 从左数第一栋,楼下 6 是小明。小明住在东 东的楼上。
利津盐窝北岭小学
退出
退出
教室
退出

退出
柜子
退出
马路
退出

退出
退出







绿
退 出
从左边起,我 排在第1 位……
退 出







绿
我的左边是小黄 , 我的右边是小红和 小绿 ……







绿
退 出
我在小蓝的右 边,我在小绿 的左边……







绿
退 出
从右边起,我 排在第1 位……

一年级数学上册校本课程一

一年级数学上册校本课程一

思维导航:通过观察比较,
站在领奖台上的三个人是一样高的。

但是三个站的领奖台不一样高,谁站得高,反而更矮。

思维导航:通过观察和我们
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知道重的物体会把弹簧拉得更长,所以菠萝更重一些。

【例1】在跑步比赛中,小明、小亮、小白分别获得了一、二、三名,站在领奖台上领奖,你能比较一下这三个同学,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例2】两根弹簧上分别挂着三颗草莓和一个菠萝,你能分清哪种水果重些吗?
◎课前阅读◎ “比较”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比较,大家知道谁比谁多多少,这
一个比那一个高多少,西瓜比菠萝重多少等等。

这一讲,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不同的比较方法,通过这一讲的学习,同学们会体会到:长短、轻重、多少、高矮、大小等等都是通过比较得到的。

可以通过观察、操作、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进行比较。

◎趣味例题◎
小明
小亮
小白
1 比一比
◎思维拓展◎
1.下图中的三支铅笔哪一支最长,哪一支最短?在最长的下面画“”,在最短的下面画“”。

思维导航:因为这三支铅笔没有摆放在同一条线上,所
以首先要把三支铅笔放在同一条线上,才能开始比较。

◎思维闯关◎
1.下图中的多,还是多?数一数,然后和同学说一说。

2.把下面4个木块从轻到重编号。

3.在比多2个。

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一、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数的认识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学生在自己的校园中参观;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标;对所发现的物体的数量用数字来表示;发现一个向老师和同学汇报一个。

目标:比比看;谁发现的数字最多。

课题:游戏棋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配游戏棋一副(游戏棋盘一张;棋子4——6颗;骰子一颗)通过掷骰子认数走棋;认识和熟悉10以内的数;增强数感。

2、加减法课题:击鼓传数做加减全班围坐;每人面前桌上放一数字(1——10);然后在花上扎一数字;击鼓传递;花落在谁处;谁就用面前的数字与花上的数字做加减;不会做的可以向别人请教(注意语言要有礼貌)。

教师适时更换数字;循环往复。

?活动:玩学具1、 数出学具盒中有每种学具各有多少个?2、 按要求摆数:摆5;摆的多3 个;摆7;摆的少4 个;摆3;摆的 凑成9个;摆4摆的 多3个;摆的 比2 根。

3、 摆学具说算式:先摆43先摆2;再摆6 先摆54个 先摆8;再拿走5 个; 先摆10;再拿走7根;前面摆6 ;后面摆3(说两加两减) 。

4、考考同桌:给同桌用学具摆出两个数;让同桌说出算式来。

课题:卡片拼贴算式用1——10的数字卡片及加、减、等号卡片在黑板上拼贴10以内的加、减、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题;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拼贴;看哪组拼的算式既对又多。

3、综合实践:参观***同学的家组织学生到一位同学家中参观;发现同学家中的物品数量;每人口述两个数字;并用所发现的数字做10以内的加减。

例;我发现***家有2张床;8根凳子;2+8=10;8—2=6。

二、分类、认识物体:课题:帮帮学前班的小弟弟、小妹妹1、组织学生给学前班的玩具和活动用具进行分类。

分小组进行;每小组先确定方法;再动手分类。

其它学生观看;教师点评。

2、将学前班的玩具和活动用具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和其它类;由全班共同完成。

三、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进位加和退位减)课题:扑克牌中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教材《数学趣闻》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教材《数学趣闻》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教材《数学趣闻》一年级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趣闻主讲类型:教师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材料时间:小学趣味数学题集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建立自信心。

2.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研究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研究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讲:趣味算题第二讲:简单的推理第三讲:找规律接着画第四讲:混合运算第五讲:找规律第六讲:算式填数第七讲:算式填数第八讲:晾一晾第九讲:二人买笔第十讲:填运算符号第十一讲:养猪第十二讲:数线段和画线段第十三讲:年龄差不变第十四讲:简单的运算课程实施说明: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研究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课程评价与考核:以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活动安排活动内容(主题):趣味算题教学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组织形式:集体研究教学课时:1小时教学准备:小学趣味数学题集改写后的文章:一年级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趣闻主讲类型:教师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材料时间:小学趣味数学题集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建立自信心。

2.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校本课程(一年级篇)目录1、数学家的小故事2、排队问题3、数字迷4、智力趣题5、合理安排时间6、锯木头7、单数与双数8、找规律9、等量代换10、生活中的数字11、生活中的图形12、生活中的长度单位第一节数学王子——高斯高斯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近似于文盲。

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妻子之前,她从事女佣工作。

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

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

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高斯是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

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你知道高斯怎么做的了吗想试试吗那就请你快速算出1+2+3+4+.......20的和?苹果的故事明明:“妈妈,10-2等于多少?”妈妈:“你拿10个手指,减去2个是多少呢?”明明:“......这....10个...少2个....不知道?”妈妈:“家里有10个苹果,妈妈吃掉2个,还有几个?”第二节数学奇才——耐普尔记得四大发明吗?它们是印度-阿拉伯记号,十进制小数,对数和计算机。

其中的对数是十七世纪由耐普尔发明的。

他1550年出生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从小喜欢数学和科学,以其天才的四个成果被载入数学史。

其中的对数的发明使整个欧洲沸腾了。

拉普拉斯认为“对数的发现以其节省劳力而延长了天文学家的寿命。

”可以说对数的发现使现代化提前了至少二百年。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两个他的小故事:一次,他宣称他的黑毛公鸡能为他证实:他的哪一个仆人偷了他的东西。

仆人们被一个接一个地派进暗室,要他们拍公鸡的背,仆人们不知道耐普尔用烟黑涂了公鸡的背,自觉有罪的那个仆人,怕挨着那个公鸡,回来时手是净的。

还有一次耐普尔因他的邻居的鸽子吃他的粮食而感到烦脑。

他恫吓道:如果他邻居不限制鸽子,让它们乱飞,他就要没收些鸽子。

邻居认为他的鸽子是根本不可能被捉住的,就告诉耐普尔,如果他能捉住他们,尽管捉好了。

第二天,邻居看到他的那些鸽子在耐普尔的草坪上蹒跚地走着,十分惊讶,耐普尔镇静自若地把它们装进一只大口袋。

原来,耐普尔在他的草坪上各处撒了些用白兰地酒泡过的豌豆,使这些鸽子醉了。

最佳答案数学老师:“一座楼房的楼梯共分五段,每段有20级台阶,若要登上顶楼,一共要跨多少台阶一学生:“当然是所有的台第三节圆周率与祖冲之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然而,有谁能相信,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经常挨打,曾被斥责为“笨蛋”“蠢牛”呢!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是位小官员。

他望子成龙心切。

祖冲之不到九岁,父亲就逼迫冲之去背诵深奥难懂的《论语》,读一段,就叫他背一段。

两个月过去了,祖冲之只能背诵十多行,气得父亲把书摔在地上不教了,并且怒气冲冲地骂道:“你真是一个大笨蛋啊!”过了几天,父亲又把冲之叫来,教训他说:“你要用心读经书,将来就可以做大官。

不然,就没有出息。

现在,我再教你,你再不努力,就决不饶你。

”可是父亲越教越生气。

祖冲之也是越读越厌烦。

他皱着眉头,愤愤地说:“这经书我是说什么也不读了。

”气得父亲额头上的青筋都迸出来了,忍不住伸手打了祖冲之几巴掌,打得儿子号啕大哭起来。

父亲口里还不断骂“笨蛋”“蠢牛”“没出息”。

正在这时,冲之的祖父来了。

问明原因,就对祖朔之说:“如果祖家真是出了笨蛋,你狠狠打他一顿,就会变聪明吗?孩子是打不聪明的,只会越打越笨。

”冲之的祖父对朔之还严厉地批评说:“经常打孩子,不仅不能起到任何好的作用,而且还会使孩子变得粗野无礼。

”祖朔之说:“我也是为他好啊!他不读经书,这样下去,有什么出息。

”“经书读得多就有出息,读得少就没有出息?我看不一定吧。

有人满肚子经书,只会之乎者也,却什么事也不会做!”冲之的祖父批评说。

“他不读经书怎么办?”“不能硬赶鸭子上架。

他读经书笨,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呢。

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

”祖朔之觉得父亲的话有道理,同意不把孩子硬关在书房里念书,就建议父亲领冲之到他负责的建筑工地上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祖冲之随爷爷到了工地上,处处感到新鲜,问这问那。

有一次,祖冲之问爷爷:“为什么每月十五的月亮一定会圆呢?”爷爷解释说:“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祖冲之越听越有趣,从此,经常缠住爷爷问个不停。

爷爷便对冲之说:“孩子,看来你对经书不感兴趣,对天文却是用心钻研,正好,咱们家里的天文历书多得很,我找几本你先看一看,不懂的地方问我。

”祖朔之这时也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

每天,教孩子读天文方面的书,有时祖孙三代一起研究天文知识。

这样,祖冲之对天文历法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一天,爷爷带冲之去拜见一个钻研天文很有成就的官员叫何承天。

何承天问冲之:“小兄弟,天文这东西研究起来很辛苦,既不能靠它发财,更不会靠它升官,你为什么要钻研它?”祖冲之说:“我不求升官发财,只想弄清天地的秘密。

”何承天笑道:“小兄弟,有出息”。

从此,十多岁的祖冲之经常找何承天去研究天文历法。

后来,祖冲之终于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查票数学教授搭乘火车旅行,列车长前来查票时,他竟找不到票。

数学教授急得满头大汗,列车长说:找不到就算了,再补张票好了。

数学教授:这怎么可以,找不到那张票,我就不知道我要去哪里啊!第四节排队问题【例】说稀奇、道稀奇,鸭子队里有只鸡。

正着数它第六,倒着数它第七。

请你帮助算一算,小鸭一共有几只?分析:正着数小鸡排第6,说明小鸡前面有5只小鸭,倒着数它第7,说明它后面有6只小鸭,那么小鸭一共就有5+6=11(只)。

我这样来做:我用表示小鸡,用表示小鸭,画出图:,这样看来就可以清楚的数出小鸭的只数为11只。

做一做1、鸭妈妈领着自己的孩子在池塘里学游泳,她怕丢失了孩子,总是数着,从后向前数到自己是7,从前向后数到自己是8,你说鸭妈妈一共有()个孩子。

2、华华家上面有3层,下面有2层,这幢楼共有多少层?3、13只鸡排成一队,其中有只大公鸡,从前面数,它站在第8,它的后面有几只鸡?4、13只鸡排成一队,其中有只大公鸡,它的前面有8只鸡,它的后面有几只鸡?第五节插空问题小朋友,张开手,1、花店里有8朵玫瑰花排成一排,要在每两朵玫瑰花之间放一朵百合花,那么一共需要放几朵百合?【例】操场上男同学6个站一排,在每两个男同学之间站2个女同学,一共站了多少个女同学?分析:6个男同学站成一排,那么他们之间就会有5个空,每个空站2名女同学,那么5个空总共就会站了5×2=10(个)女同学。

做一做2、在一圆形水池的外边栽了8棵杨树,要在每两棵杨树之间栽2棵松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松树?第六节等量代换[ 例1 ]1个苹果和几个草莓一样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类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认真的审题,仔细的观察、分析,弄清两组物品之间的相等关系,将这种关系代入另一组当中,就可明白问题中两个物品之间的关系小朋友,要开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呀!分析:由第一幅图知道,1个苹果和2个梨一样重,由第二幅图知道,1个梨和2个草莓一样重,那么2个梨和4个草莓一样重,所以1个苹果=2个梨=4个草莓。

[ 例2]= ==()1、一只猫和几只小燕子一样重?2、一辆玩具公共汽车可以换几辆小自行车分析:由图知道,1个圆=6个方块,1个圆=1个三角和4个方块,我们发现多了1个三角,少了2个方块,说明1个三角=2个方块,也就是2个方块可以换1个三角,那么6个方块就可以换3个三角,因为1个圆=6个方块,所以1个圆=3个三做一做3、第七节单双数的认识[ 例1 ]做作业的时候,本来拉一次开关灯就应该亮的,但小明连拉5次开关,请你说说灯是亮的还是不亮的拉6次呢?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单数和双数,例如汽车牌号、楼房的层数、电话号码等等,有些人喜欢单数,有些人喜欢双数。

通常我们说如果把这个数字里的数两个两个的拿走,最后没有剩余正好拿完的话,那么这个数就是双数。

如果把这个数字里的数两个两个的拿走,如果最后还剩下一个的话,那么这个数分析:小明拉1次是亮的,那么再拉一次也就是2次的话灯是不亮的,如果再拉一次也就是3次的话灯是亮的,同理,4次的话是不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拉灯[ 例2 ]一只小鸭在河的两岸之间来回地游,从一岸游到另一岸就叫游一次。

请回答下面问题:1、如果小鸭最初在右岸,来回游若干次之后,他又回到了右岸,那么这只小鸭游的次数是单数还是双数?2、如果小鸭最初在右岸,来回共游101次,小鸭到了右岸还是左岸?9个小朋友做运球游戏,第一个小朋友把球从操场东边运到西边,第二个小朋友把球从从西边运回东边,第3个小朋友又接下去……最后球在东边还是西边如果12个小朋友做这个游戏呢第八节锯木头分析:小鸭最初在右岸,如果游一次那么就到了左岸,如果游2次就又回到了右岸,游3次到了左岸,游4次又回到了右岸......可以看出,如果游的次数是单数,那么小鸭最后会在对岸也就是左岸,如果游的次数是双数,那么最后小鸭回到了做一做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要把这根木头锯成5段的话,需要锯4次,每锯1次要两分钟,所以一共要8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