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找规律填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下册找规律9篇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1区四小平原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15页-116页。
教学目标: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升旗和上体育课的时候都是怎么去的?生反应(排队)师:在排队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快、静、齐)师:不仅同学们会排队,小动物们也会排队,大家请看。
(投影)师:你有什么发现?生反应(有规律)师:这种排列规律是我们在一年级学习时发现的,这种排队规律是比较简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找一找更复杂、更漂亮的规律,(板书:找规律)(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排队,引出动物的排队,让学生能够发现规律,从而导入新课,这样设计可以比较自然的导课,从动物的排队入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师:请看大屏幕,你能有什么发现?生反应。
1.师:来看看这些小动物在排队中过程中,它们的位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1)学生自由发言说发现。
师:看来这些动物排队的变化规律有些复杂,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研究,看看这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变化规律?(2)小组合作,研讨交流。
小组汇报研讨结果。
师:如果我把这幅图分开,现在你能够发现怎样的变化规律?(生反应)(3)重点引导学生能说出横着看的规律。
(提示:先要看从第二次开始动物的位置都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变化说出规律。
)(4)让生上台演示动物排队的变化现象,帮助生理解掌握规律。
师:现在,规律已经掌握了,你能按照刚刚发现的规律说出它们第五次排队的情况吗?(设计意图:动物的排队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先找动物在排队中的变化规律,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让学生去找其他的排列规律会更简单一些。
2找规律填数教案

找规律填数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得数列.2、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得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3、使学生能用较完整得语言叙述数列得规律,培养学生得表达能力.ﻫ4、在认识规律得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得推理能力.5、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与爱动脑筋得好习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ﻫ重点:学会找规律,按规律填数.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ﻫ1、排排隊.師:瞧下面得圖說出喜羊羊得后面就是誰呢?生:從一組圖瞧出喜洋洋与灰太狼得排列就是有规律得,按两个喜洋洋、一个灰太狼为一组重复排列得。
所以后面就是喜洋洋与灰太狼。
2.猜一猜ﻫ(1)方塊、圓、三角形得排列規律?后面會就是誰呢?(2) 笑臉會就是誰呢?ﻫ(二)学习新课1、导入师: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加比赛得号码就是按一定规律排列得,可就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得号码各就是多少呢?您们能猜出来吗?(此时学生十分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列得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寫出以下幾組數后面得數:(1)以4為首,依次加上4,接下來得2個數分別會就是多少呢?(2)以7為首,依次加上7,接下來得2個數分別會就是多少呢?(3)以25為首,依次減去5,接下來得3個數分別會就是多少呢?(4)以45為首,依次減去9,接下來得3個數分別會就是多少呢?接下來我們這節課得學習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ﻫ2、教学例一ﻫ(1)出示:1 4 7 10 13 □ □ﻫ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得,称它为数列.请学生跟读“数列”.ﻫ(2)探索: ﻫ师:从整体瞧,后面得数与前面得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ﻫ生:后面得数比前面得数大.ﻫ师:每相邻两个数就是怎样变化得?(在投影仪上演示)您发现了什么规律? ﻫ生:前面得数加上3得后面得数.师:相邻得两个数都相差几?ﻫ生:相邻得两个数都相差3. ﻫ师:刚才我们从整体与相邻得两数变化瞧,发现了这个数列得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得规律:后面得数比前面得数大,相邻得两个数都相差3.(边说边板书) ﻫ师:先听老师完整地说一遍,瞧哪位同学能学老师说一遍.(指名说规律)(3)填数.师:谁知道迟到得两只小兔子得号码就是多少呢?生:(同桌互相说说后回答)就是16,19.ﻫ(4)尝试练习ﻫ找规律填数: ﻫa.3 7 11 15 19 □后面得数比前面得数( ).相邻得两个数都相差().□里填().b.1512 9 □□后面得数比前面得数( ).相邻得两个数都相差( ).□里填(),( ). ﻫ3.教学例2.(1)出示:按规律在横线上填合适得数.1 3 6 ________ 15ﻫ(2)探索:师:从整体瞧,后面得数与前面得数比较,有什么特点?生:后面得数比前面得数大.师:每相邻两数得差都一样吗?算算瞧.ﻫ生:每相邻两数得差就是2,3,不一样. ﻫ师: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间相差2,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间相差3,那么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ﻫ生:相差4.(板书4) ﻫ师: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ﻫ生:相差5.(板书5)ﻫ师:从整体与相邻两数得差得变化瞧,这个数列得规律就是:后面得数比前面得数大,每对相邻两数得差总比前面一对相邻两数得差多1.(边说边板书)(3)填数. ﻫ师:现在您们知道横线上得数就是多少吗?生:就是10. ﻫ师:怎样计算?ﻫ生:用它前面得数6,加上它与前面一个数相差得数4,6+4=10 ﻫ师:想一想,怎样检验?2 4 7 11 □(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ﻫ1后面得数比前面得数( ).每一对相邻两数得差总比前一对相邻两数得差多( ).□里填( ).ﻫ4.教师小结:找规律填数就要先从数列得已知数中找出变化得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上合适得数.(三)巩固反馈ﻫ1、找规律填数:(投影片) ﻫ(1) 3 5 7 9□ 13(2)81114 □□ ﻫ(3) 35 30 25 □ 15 □ (4) □17 1513 □2、您能在每朵花中写上一个数,使这些花也按一定得规律排列吗?ﻫ3、按规律填数,使每组数列不一样.4、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红、黄、绿三组,持相同颜色数字卡片得按规律排列. 红色:0 369… ﻫ黄色:14710…ﻫ绿色:258 11… ﻫ5、按规律在□里填上合适得数. ﻫ(1)2 2 3 58 □ ﻫ(2)1 6 16 3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ﻫ找规律填数就是一节很有兴趣得课,整体设计上把握“规律”这个中心.指导学生认识规律→叙述规律→运用规律→规律得概括,这种抽象得过程也完全符合学生认识事物得规律.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得全过程.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最后全班参加游戏竞赛,使全课在欢乐得高潮中结束.。
2找规律填数教案

找规律填数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数列.2、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4、在认识规律的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5、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找规律,按规律填数.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排排队.师:看下面的图说出喜羊羊的后面是谁呢生:从一组图看出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按两个喜洋洋、一个灰太狼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所以后面是喜洋洋和灰太狼。
2.猜一猜(1)方块、圆、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后面会是谁呢(2) 笑脸会是谁呢?(二)学习新课1、导入师: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加比赛的号码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的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此时学生十分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列的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写出以下几组数后面的数:(1)以4为首,依次加上4,接下来的2个数分别会是多少呢(2)以7为首,依次加上7,接下来的2个数分别会是多少呢(3)以25为首,依次减去5,接下来的3个数分别会是多少呢(4)以45为首,依次减去9,接下来的3个数分别会是多少呢接下来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2、教学例一(1)出示:1 ?4 ?7 ?10 ?13 ?□?□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的,称它为数列.请学生跟读“数列”.(2)探索: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在投影仪上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前面的数加上3得后面的数.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生: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师:刚才我们从整体和相邻的两数变化看,发现了这个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边说边板书)师:先听老师完整地说一遍,看哪位同学能学老师说一遍.(指名说规律) (3)填数.师:谁知道迟到的两只小兔子的号码是多少呢生:(同桌互相说说后回答)是16,19.(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a.3 ?7 ?11 ?15 ?19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里填( ?).b.15 ?12 ?9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里填( ?),( ?).3.教学例2.(1)出示:按规律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1 ?3 ?6 ________ 15(2)探索: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师:每相邻两数的差都一样吗算算看.生:每相邻两数的差是2,3,不一样.师: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间相差2,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间相差3,那么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生:相差4.(板书4)师: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生:相差5.(板书5)师:从整体和相邻两数的差的变化看,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每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面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1.(边说边板书)(3)填数.师:现在你们知道横线上的数是多少吗生:是10.师:怎样计算生:用它前面的数6,加上它与前面一个数相差的数4,6+4=10师:想一想,怎样检验(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1 ?2 ?4 ?7 ?11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每一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 ?).□里填( ?).4.教师小结:找规律填数就要先从数列的已知数中找出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上合适的数.(三)巩固反馈1、找规律填数:(投影片)(1) 3 ?5 ?7 ?9 ?□?13(2) 8 ?11 ?14 ?□?□(3) 35 ?30 ?25 ?□?15 ?□(4) □?17 ?15 ?13 ?□2、你能在每朵花中写上一个数,使这些花也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吗3、按规律填数,使每组数列不一样.4、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红、黄、绿三组,持相同颜色数字卡片的按规律排列.红色:0 ?3 ?6 ?9 ?…黄色:1 ?4 ?7 ?10 ?…绿色:2 ?5 ?8 ?11 ?…5、按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2 ?2 ?3 ?5 ?8 ?□(2)1 ?6 ?16 ?3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找规律填数是一节很有兴趣的课,整体设计上把握“规律”这个中心.指导学生认识规律→叙述规律→运用规律→规律的概括,这种抽象的过程也完全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最后全班参加游戏竞赛,使全课在欢乐的高潮中结束.?。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篇一」【课题】找规律(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材简解】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单元中第一课时,第48~49页的例1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找规律”是学生首次接触找规律这一数学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规律,并能够利用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题让学生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分别观察、分析晾晒的手帕块数和所用夹子个数,小白兔只数和蘑菇个数,篱笆的块数和所用木桩的根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规律。
“试一试”让学生操作学具表示上述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其中的规律,并对不同现象中的规律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体会相应的数学模型。
“想一想”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具有类似数学规律的例子,进一步打开思路,使认识更加清晰。
“想想做做”继续呈现出了一些蕴涵同样规律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在直接运用规律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认识。
其中第3题还能让学生体会生活现象的复杂多样,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目标预设】1、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 ”这一规律。
2、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3、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理念】全课设计力图凸显“找”的味道。
充分挖掘教材的文本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逐步积累感性认识,感悟其中的规律,再用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综合和归纳,发现规律进行交流。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寻找规律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是规律。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规律的存在,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寻找数字、图形等的规律。
难点:理解规律的概念,能够自己发现并描述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些具有规律的图片或者数字序列,如:“红蓝红蓝”、“1,2,3,4,5”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回答:它们都是一样的重复出现。
(二)探索新知
1. 教师展示一组数列,如“1,3,5,7”,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预设回答: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2。
2. 教师展示一组图形,如“正方形,圆形,正方形,圆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预设回答:图形是按照“正方形,圆形”的顺序重复出现的。
(三)实践应用
1. 学生分组,每组给出一组数列或图形,让他们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向全班展示。
2. 教师给出一组有规律的数列或图形的一部分,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四、作业设计:
1. 找出以下数列的规律:1,3,5,7,9,___,____。
2. 下面的图形序列接下来会出现什么图形?正方形,圆形,正方形,圆形,______。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秀12篇)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秀12篇)二年级下册《找规律》篇一本单元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
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
第50~51页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
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选配”的含义,学习不重复、不遗漏地有序选配,探索计算选配方案总个数的方法。
第52~53页接触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这些是比较典型的选配,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操作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规律是客观事物、现象固有的特征,寻找规律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和途径。
教材在编写时突出了找规律的“找”,选择适宜学生研究的有趣事例,指点研究的方向和主要方法,设计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开展活动。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例题的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
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
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
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
(1)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例题在小明购买玩具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弄懂“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明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
教材借助“萝卜”“番茄”卡通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先选木偶、再配帽子”和“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
两个小卡通的思路在表达上是有差别的,“萝卜”卡通把思路讲得具体而详细:如果选这个木偶,有2种配帽子的方法,即这样或那样;如果……“番茄”卡通的思路只讲了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线索。
两个卡通都没有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讲完整,都没有说出问题的最终结果,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选配思路,激发动手选配的热情,在卡通的启发下进行有序的选配活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4.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规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规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2.控制作业总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课外活动。
3.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
4.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图形、数字的规律吗?”
3.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规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以直观的图形、数字为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发现规律。
2.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传授找规律的方法,如:观察法、列举法、归纳法等。
1.学生年龄特点: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知识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在找规律方面具备一定的直观感知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可能依赖直观感知,缺乏主动思考和总结规律的习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规律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对规律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找规律填数|冀教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找规律填数|冀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找出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填数。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教学内容: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填数,找出数的规律。
2. 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进行填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找出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填数。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数列,让学生观察并找出数的规律。
2. 学生尝试回答,老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二、探究与发现(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列,发现数的规律。
3. 老师给予肯定和指导,并进行解释和补充。
三、填数练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数列,让学生运用规律进行填数。
2.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板书设计:找规律填数1. 观察数列2. 发现规律3. 运用规律填数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规律,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练习,找出更多数的规律。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细节: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找规律填数》中,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对于学生掌握找规律填数的方法和技巧至关重要。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作业的布置需要有针对性: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或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题目。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列让学生填充,这些数列的规律可以是基本的加法、减法、乘法或除法,也可以是更为复杂的数学关系,如倍数关系、数位组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2、教学例一
(1)出示:1 4 7 10 13□□
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的,称它为数列.请学生跟读“数列”.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在投影仪上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寻找规律
教
学
过
程
生:前面的数加上3得后面的数.
上高中小学校本课程学科备课
课题
找规律填数
课时安排
1课时
备课人
牛玲玲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找规律,按规律填数.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
教具
课件
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演示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1、导入
师: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加比赛的号码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的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此时学生十分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列的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师: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间相差10,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间相差20,那么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生:相差30.(板书30)
师: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之间相差多和相邻两数的差的变化看,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每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面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10.(边说边板书)
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
生: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
师:刚才我们从整体和相邻的两数变化看,发现了这个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3.(边说边板书)
师:先听老师完整地说一遍,看哪位同学能学老师说一遍.(指名说规律) (3)填数.
师:谁知道迟到的两只小兔子的号码是多少呢?
(3)填数.
师:现在你们知道横线上的数是多少吗?生:是60.
师:怎样计算?
生:用它前面的数30,加上它与前面一个数相差的数30,30+30=60.师:想一想,怎样检验?
(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1 2 4 7 11□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每一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 ).□里填( ).
生:(同桌互相说说后回答)是16,19.
(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
a.3 7 11 15 19□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里填( ).
b.15 12 9□□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里填( ),( ).
3.教学例2.
(1)出示:按规律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0 10 30________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