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十五中方丹:高中语文逻辑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高中语文逻辑推断1.有甲、乙两个人,分别身兼两职,两个人的四种职业是教师、警察、书法家和作家。
请结合以下事实,推出甲、乙二人各自的职业并写出推断过程。
①书法家到北京办书法展览前,甲约了几位好朋友为他践行。
②书法家曾跟教师讨论过书法创作技巧,要“笔法、结字法、章法兼顾”。
③教师的妻子是警察的亲姐姐,她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刘欢的歌曲。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老字号”的传统工艺经受了社会变迁和时代更替的检验,是其存在和发展的筋骨与核心。
只有守住这些传统,“老字号”才能传承下去。
然而,守住传统绝不是死守不变。
“老字号”工艺是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
社会环境变化了,“老字号”必然跟着变。
只要顺应这种变化,一个“老字号”定能获得生命力。
所以,探寻“老字号”的历程,我们几乎都能看到一部“变与不变”的历史。
①不是只有守住这些传统,“老字号”才能传承下去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广场舞抢地盘”,严重地破坏了城市的形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城市针对老年人的公共供给严重不足。
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文化也不能小视。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城市管理者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
一旦发现有噪音扰民现象,就必然发生抢地盘事件。
只要城市管理者积极管理,就能保障社区群众之间的和谐共处。
①“广场舞抢地盘”并不一定会严重地破坏城市的形象。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4.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菌群是一种平衡状态,无须增加益生菌。
如果滥用益生菌类产品,必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酸奶中的益生菌只在通过胃肠道时发挥作用,却对调整肠道没有任何作用。
专家建议多吃蔬菜和粗粮,蔬菜和粗粮在肠道能转化为乳果糖,还可以促进正常菌群的稳定生长。
高中逻辑知识点全面详细汇总

高中逻辑知识点全面详细汇总逻辑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逻辑知识是培养清晰思维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全面详细汇总高中逻辑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运用逻辑推理。
一、逻辑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逻辑?逻辑是研究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的学科,旨在培养清晰的思维和正确的推理能力。
2. 逻辑思维的特点逻辑思维具有客观性、规范性、系统性、连续性、合理性等特点。
3. 命题与判断命题是陈述性的句子,可以被判断真或假。
判断是对命题真伪的评价。
4. 命题的分类命题可以分为简单命题、复合命题、合取命题、析取命题等。
5. 法则与关系逻辑中的法则包括排中律、矛盾律、排斥律等,关系包括充分必要关系、充分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等。
二、命题逻辑1. 命题逻辑基础知识包括真值表、命题联结词、命题公式、真假判断等内容。
2. 命题逻辑推理法则介绍包含或关系的推理法则(消解律、化简律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推理法则(分离律、合并律等)以及其他常见推理法则。
3. 命题逻辑应用将命题逻辑应用于解题方法和策略,包括应用逆否命题、应用否定命题、分类讨论等内容。
三、谓词逻辑1. 谓词逻辑基础知识介绍谓词、谓词变元、谓词公式、量词等基本概念。
2. 谓词逻辑推理法则介绍包含或关系的推理法则(全称析取律、存在析取律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推理法则(全称合取律、存在合取律等)以及其他常见推理法则。
3. 谓词逻辑应用将谓词逻辑应用于解题方法和策略,包括使用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进行推理、量词套入、量词交换等内容。
四、逻辑谬误1. 归纳谬误介绍归纳谬误的概念和种类,如过度归纳、样本偏倚等。
2. 演绎谬误介绍演绎谬误的概念和种类,如假设不当、倒置因果关系等。
3. 修辞谬误介绍修辞谬误的概念和种类,如蓋棺定論、譬喻混淆等。
五、逻辑推理与解题策略1. 逻辑推理解题策略介绍逻辑推理解题的一般步骤和常见策略,如递推推理、演绎推理、转化等。
高三文学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

高三文学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1. 文学知识框架文学知识框架是指高三学生在研究文学知识过程中所要掌握的基本架构。
高三文学知识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概念: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的分类、文学的特点等基本概念。
- 文学史:包括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的概要,以及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其代表作。
- 文学流派:包括各种文学流派的概念、特点、代表作品以及相关的重要作家。
- 文学批评方法:包括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理论和流派,以及相关的经典作品和著名批评家。
2. 高三文学知识点总结高三文学知识点是高三学生在研究文学知识过程中所要掌握的具体内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高三文学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诗歌、散文、戏曲等的基本知识,如唐诗、宋词、元曲等的代表作品和创作风格。
- 中国现当代文学:包括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时期和新时期的文学作品、作家和其代表作,以及相关的文学思潮和创作风格。
- 世界文学:包括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的代表作品、作家和其创作风格,如莎士比亚、笛福、雨果等西方作家,以及杜甫、鲁迅、田汉等中国作家。
- 文学理论与批评:包括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基本概念,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理论,以及相关的批评方法和著名批评家的观点。
- 课外阅读:包括必读和选读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茶馆》等,以及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分析。
以上只是高三文学知识框架和知识点的一部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教材和教学要求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通过系统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文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资料:。
高中语文逻辑知识点范文

高中语文逻辑知识点范文高中语文逻辑知识点范文1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有“八字宪法”的说法,指的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种语文基本知识,其中的“逻”指的是逻辑。
《现代汉语词典》对“逻辑”一词的解释:一是思维的规律;二是客观的规律性;三是逻辑学。
逻辑学是关于概念、判断、推理的科学,那么语文的“逻辑”应该是指主观“思维的规律”及“客观的规律性”。
因为规律意义上的逻辑通常涉及与生活、认知相关的内容。
比如,一个人做事有逻辑,讲的是做事的程序;水流动有它的逻辑,讲的是物质自身的运行。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讲的都是规律上的逻辑。
那么职业学校高职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上,让学生从事物的逻辑规律角度,而不是从逻辑知识的角度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表达思想。
一、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不在于掌握多少逻辑知识,而在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语文教学的原则是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并举。
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师教的逻辑。
语文学科是以育人为出发点,为归宿的,所以,“训练为主线”,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活动必然要采取的形式。
《现代汉语词典》将“逻辑思维”解释为:“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
它以抽象性为特征,撇开具体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叫抽象思维。
”就语文课程而言,语言文字是思维工具,又是思维的外化。
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总是紧密结合的。
思维不合逻辑,语言就晦涩难懂;思维有逻辑性,语言就顺理成章。
比如,很多同义词,在一句话当中,到底用哪一个最合适,最能达到交际效果,这就是修辞。
在刚结束的奥运会上,一句“洪荒之力”风靡全世界。
形容力大且用尽全力的词还有“吃奶之力”“熊罴之力”“九牛二虎之力”“扛鼎之力”“回天之力”等。
词有本义、引申义,思考的关键是在此语境中的意义。
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观察、思考和表现事物规律的能力。
高中生需掌握的逻辑学基础知识

成为优秀的法律工作者。
推理
• 一、什么是推理
• 1.定义:推理是依据已知的判断得到新判 断的思维形式。
• 2.组成:推理由前提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 推理所依据的判断叫做前提;推理所得到 的判断叫做结论。
• 一个推理要能够得出真实的结论,必须要 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
所有的律师都必须有律师资格证书;
•
某甲是律师;
• ——————————————
•
所以,某甲有律师资格证书。
三段论的结构
• 大项+中项+小项 即P+M+S • (1)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并且只能包含三个不
同的概念。 • (2)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是由三个性质判断组成的。 • 大前提:包含着大项“P”和中项“M”的前提判
•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 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之和刚好等于其属 概念的外延。如“成文法”和“不成文 法”。
• 反对关系也叫做对立关系。如果两个概念 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 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就是反对关系。如 “红色”和“黄色”。
概念间关系
•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或者……或者……二者必居其一;…… 或……二者不可得兼。
在困难面前不是迎头而上,就是畏难退缩。 某甲非自然死亡的原因,要么是自杀,要么
是他杀,要么是意外事故。
pq 真真 真假 假真 假假
p▽q 假 真 真 假
★条件(假言)判断
• 条件判断,是指断定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 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
②一个选民在选举时,要么投赞成票,
要么投反对票,要么投弃权票。
高一第一章逻辑知识点总结

高一第一章逻辑知识点总结逻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分析问题和推理论证。
在高一的第一章逻辑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逻辑的入门知识。
命题是陈述某个事实或者陈述句,它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
在命题逻辑中,我们学习了命题的基本操作:合取、析取和否定。
合取是指两个命题同时为真时才为真,用符号“∧”表示。
例如,如果命题P为“今天是晴天”,命题Q为“我今天去游泳”,那么“今天是晴天并且我今天去游泳”可以表示为P∧Q。
析取是指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就为真,用符号“∨”表示。
例如,如果命题P为“今天下雨”,命题Q为“我今天去图书馆”,那么“今天下雨或者我今天去图书馆”可以表示为P∨Q。
否定是指对命题的真值进行取反,用符号“¬”表示。
例如,如果命题P为“明天放假”,那么“明天不放假”可以表示为¬P。
二、推理论证推理论证是逻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正确地进行思考和判断。
在推理论证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推理方法:直接推理、间接推理和假设推理。
直接推理是指通过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直接得出结论的推理方法。
例如,如果已知命题P为“所有学生都喜欢运动”,命题Q为“小明是学生”,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直接推理得出结论:小明喜欢运动。
间接推理是指通过已知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中间推理步骤得出结论的推理方法。
例如,如果已知命题P为“所有A都是B”,命题Q为“所有B都是C”,那么我们可以通过间接推理得出结论:所有A都是C。
假设推理是指通过对假设的讨论和分析,得出结论的推理方法。
例如,如果我们要证明“如果A成立,则B也成立”,我们可以先假设A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得出若A成立,则B也成立的结论。
三、谬误与批判思维在学习逻辑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了一些常见的谬误,谬误是指在逻辑推理中出现的错误。
高一语文底层逻辑知识点

高一语文底层逻辑知识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逻辑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它贯穿于整个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
掌握了底层逻辑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升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一语文底层逻辑知识点的要点,并以例文的形式进行阐述。
一、主题句主题句是文章的核心句子,通常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中间位置。
它能够概括出段落的中心思想,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题句的撰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突出核心:主题句应该突出文章的核心思想,能够准确概括段落的内容。
2. 简明扼要:主题句应该简练明了,言简意赅,避免出现冗长或模糊的表达。
3. 连贯性:主题句应该与上下文相衔接,使整篇文章的思路连贯流畅。
例文:在高一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要注重掌握底层逻辑知识点。
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主题句的写作。
主题句是整个段落的核心句子,它能够明确表达段落的主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写主题句要突出核心,简明扼要,同时与上下文相衔接,使文章的思路连贯流畅。
二、论据与论证论据与论证是语文写作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式,用以支撑和证明作者观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逻辑严谨:论据与论证要合乎逻辑,具有说服力。
可以采用举例、引用权威观点、引用统计数据等方式来增强论证的可信度。
2. 结构清晰:论据与论证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使文章的思路清晰明了,各个论点之间能够有机地连接起来。
3. 辩证思考:在论据与论证中,要注意多角度思考,发现问题的多面性,全面分析问题,做到有据可依。
例文:论据与论证是语文写作中必不可少的逻辑思维方式,它能够有效支撑和证明作者观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写论据与论证需要逻辑严谨,可以采用举例、引用权威观点、引用统计数据等方式增强论证的可信度。
同时,论据与论证需要结构清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使文章的思路清晰明了。
此外,写论据与论证还需要辩证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全面分析问题,以此来做到有据可依。
高中语文逻辑常识

高中语文逻辑常识高中语文逻辑常识1983年版高中语文逻辑常识(中学语文编辑室编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概念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
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会逐渐发现,每一件事物都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性质,即事物的特有属性。
概念就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比如我们看见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通过反复的观察、比较,发现有一类交通工具,他们以内燃机作动力,装有橡皮轮胎,主要在马路上行驶。
这就是这类交通工具区别于火车、飞机、轮船的特有属性。
它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就有了汽车这个概念。
一般说来,概念是用有实在意义的词或者词组来表达的。
词和词组是概念的表达形式,概念是词和词组的思想内容。
比如汽车这个概念是用偏正合成词来表达的,坐汽车这个概念是用一个动宾词组来表达的。
人们思考问题、说话、写文章,都有运用概念。
我们经常说让我考虑考虑,就是在头脑中对某种事物做出判断或进行推理。
有的人思路不清,说出话或写出文章来不合逻辑,常常是因为没有确切地词和词组表示的概念。
例如:1、早晨,灿烂的阳光从地平线冉冉升起。
2、我从小就喜欢文艺,读过大量文学作品、小说和诗歌。
例句1冉冉升起用来说明太阳是可以的,说明阳光就不合适。
阳光怎么会冉冉升起呢?例句2文学作品是个大概念,小说、诗歌是包含在这个大概念中的小概念,不能把文学作品和小说、诗歌并列在一起。
上面两个句子不合逻辑的毛病,主要是由于概念不明确而产生的。
由此可见,使用概念要明确,这是我们正确思考问题、准确表达思想的必要条件。
(二)内涵和外延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含义,比如,拖拉机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指主要用于农业上牵引各种农业机械的动力机器。
概念的含义叫做概念的内涵,它表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
每一个概念又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比如拖拉机这个概念适用于各种各样的拖拉机,不适用于其它的机械或车辆。
概念的适用范围叫做概念的外延。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因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的主项和谓项有被断定和断定的关系,就要看一个判 断是不是能够表示被断定和断定的关系,如果不能表示这种关 系,硬是用联项把主项和谓项连接起来,就会造成错误的判断。 如:
(1)这种没有大人监视的无拘无束的活动,是 我每周最欢乐的时刻。
(2)巧借总统做广告是一种高明的广告。 (3)字迹一定要写清楚。
条
因
件
果
关
关
系
系
1、条件关系
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 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 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条件关系复句常犯的错误有: 三种条件关系混淆; 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牛刀小试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上一定湿。 人只有呼吸,才能活着。
♣ 判断必须有所断定,即必须对于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
例如: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月球不是行星。
♣判断总是有真有假。断定存在着是否与实际相符合的问题,
符合为真,反之则假。 例如:鲁迅是作家。
上帝创造了一切。
判断的结构:
例:所有的鲸都不是鱼。
(主项) (联项)(谓项)
一个判断必须有的是主项、谓项和联项。 主项表示判断的对象,“鲸”就是主项。 谓项断定主项是什么、做什么或者怎么样,“鱼”就是谓项。 联项把主项和谓项连接起来,“是”就是联项。
主人过来解释道:“现在演奏的是流行曲。” 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东西就一定高尚吗?” 主人一听,很反感地说:“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 赫尔岑笑道:“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逻辑问题:主人把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混同于同一关系,犯了 混淆概念的错误。
3、属种不当: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一般不能并列使用, 否则犯“属种不当并列”的错误。
2017全国3卷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
题。(5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
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
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
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
判断和语言:
判断同语言当中的主谓句相当,主谓句可以表示判断。如: 石洞门口有个小孩。(杜鹏程《夜走灵官峡》) 月亮下去了。(鲁迅《药》)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鲁迅《祝福》)
只有陈述句能够表示判断。
如:汽车是不是必须要有汽油才能发动? 你把汽车开走! 他跑得多快啊!
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都不能表示判断。
聪王颁明布有的了一一俘个条残虏奇暴怪回的的国答法王令:,,统所治我有着来从一前个这线奇里抓怪回的是来国为的家俘。了虏这被都个要残绞回暴死答的这国。
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 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
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这 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 ……
➢全同关系 ➢并列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如:中国首都 北京 如:诗歌 小说 如:法律 刑法 如:大学生 学生 如:正义战争 非正义战争 如:白色 红色
运用概念的逻辑错误
1、歧义概念:因概念反映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而 产生的歧义。 如:1898年,中国清政府和德国签署了《胶澳租界条 约》,《条约》中约定德国可以获得“山东胶-济铁路 的修筑权和铁路沿线30里内的矿产开采权……”
执法官不好处理,只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
也没想因出为个如办果法真,最的后绞只死好这把个这俘个俘虏虏,放那了么。这个俘虏说的
是真话,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可是如果把这人 烧死,那他答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
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 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 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
语法,是研究怎样把话说对的学问; 修辞,是研究怎样把话说得好的学问;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的学问。
我们煤气厂今年夏天一定供好气。
2017全国1卷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
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
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
1.一个判断可以由不止一个句子表示。 如:王小刚拿走了录音机。
王小刚把录音机拿走了。 拿走了录音机,王小刚。
2.但主项不一样,判断就不一样。 如:王小刚拿走了录音机。 VS 录音机被王小刚拿走了。
冰雪覆盖着大地。 VS 大地覆盖着冰雪。
3.一个句子可以表示不止一个判断,这就是多义句。 如:王小刚在飞机上写字。
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
微积累
充分条件关联词——
1.如果……那么…… 2.只要……就…… 3.绝对化表达,如:……就…… ……则…… ……一
定…… ……离不开…… 4.整体化表达,如:所有(凡是/凡/任何/每一个)……
都…… ……是……
必要条件关联词——
1.只有……才…… 2.除非……否则不…… 3.必要条件式表达:……是……的必要条件(先决条件/基础/
【链接高考】
①论述类文本阅读三道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②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 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 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
③
。
2017全国2卷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 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 必然带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 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 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提/必要假设);……是……必不可少的
2、因果关系
一种事物或一些条件的存在导致另一种事物的产生,其中 前者是因,后者为果。
因果关系常犯的错误有:强加因果、因果颠倒
高考中在考查复句关系时往往有非常明显的 标志词,如说法比较绝对的词语。大家要多留心。
概念: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具体范围的思维
形式。
内涵 + 外延
内涵是“在学校读书的人”; “学生”
外延包括:小学生、中学生、 大学生、研究生等。
概念的定义方法
属加种差法——通过揭示邻近的属和种差来下定义,简称为“属加种差 定义”。
被定义概念 = 种差(特征) + 属概念
如:人是会说话、有思想能够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改造自然的高等动物。
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 ③ 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④病句:
(1)主要的日用工业品如棉花、呢绒、服装、自行车、收音机、书籍杂志等的供应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很多。 (2)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3)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 (4)居里夫人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 (5)既然来了, 但他还是不安心。
知识经济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以智力资 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
①定义应当相称 即定义项的外延应该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具有全同关系。
商品
全同于
为交换而 生产的劳 动产品
易犯的逻辑错误一:定义过宽
即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例如:工业部门就是社会生产部门。
易犯的逻辑错误二:定义过窄
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
③
。
明确关系——常考哪些复句关系
从2017年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来看,逻辑推理题所选材料 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要求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行评 判,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推理偏颇以及说法 绝对等逻辑问题,且比较贴合实际,设题时往往涉及以下复句 关系。
⑤语句衔接排序、语段压缩(下定义)、作文(议论文写作)……
据说,柏拉图曾对“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他的学生不 同意他的观点,就去捉来了一只鸡,扒光了毛,拿 到柏拉图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 呀。……
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所 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
例: 火车厢里、火车和汽车站的候车室里经常横挂着一条标语: 严禁携带易燃品、爆炸品、危险品上车!
4、偷换概念:把本质不同的概念故意当作“同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念来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