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骨质疏松的五项措施

防治骨质疏松的五项措施
防治骨质疏松的五项措施

一防治骨质疏松的五项措施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主席约翰.凯尼斯表示,骨质疏松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全球50岁以上女性中,因为骨质疏松症而发生骨折的占三分之一。骨折容易致残,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早亡危险。然而,很多女性对“更年期之后,女性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症危险增大”并不了解,预防措施几乎为零。美国“健康日”网站最新载文,刊出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出的有益于女性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流失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五在应对策略。

1:积极锻炼女性每周应锻炼三四次,每次30-40分钟。锻炼项目可以多样化,抗阻训练和力量训练相结合。如举哑铃、仰卧起坐、健身器材运动、武术和瑜伽等。

2:吃有益于骨骼健康的食物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饮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女性还应该多吃各种水果蔬菜。另外,补充维生素D也十分关键,每天晒太阳15分钟,日常饮食可多吃奶制品、鱼类、鱼肝油、坚果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者适当补充维生素D补剂。

3:改掉吸烟、酗酒等坏习惯要保护骨骼健康,必须彻底戒烟。酗酒也会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另外,防止身体偏瘦也重要。体重偏轻的女性比体重正常的女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4:了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了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对预防该病十分关键。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风险因素包括:45岁前绝经、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骨关节或吸收不良综合征(腹部疾病或克罗恩病等)等病史。发生过骨折或者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

5:检查骨骼健康状况女性一旦到了更年期,应该看医生,检查骨骼健康状况,评估骨折风险。确诊患有骨质流失的女性应该遵照医嘱积极坚持治疗。

二小药膳

紫苏生姜红枣汤

原料: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红枣15克

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

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 一、骨质疏松防治的11点提示 (一)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二)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三)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四)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五)不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之内。 (六)步行或跑步等能够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 (七)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八)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九)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十)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 (十一)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

二、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 ?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 (二)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是32,776元人民币。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1080亿元人民币。

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摘录

骨质疏松症 一、定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二、分类: 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生理性退行性病变,约占所有骨质疏松症的90%以上;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它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家族遗传病史,女性多于男性。妊娠妇女及哺乳期女性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以便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为:周身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脆性骨折及呼吸受限等。 1、周身疼痛: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痛最为多见。另一个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是骨折。因为疼痛,患者常常卧床,运动减少,常常导致随后出现的周身乏力感。 2、身长缩短、驼背:在无声无息中身高缩短,或者驼背是继腰背痛后出现的重要临床体征之一,有时身高缩短5-20cm不等。 3、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重的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好发部位为胸腰段椎体、股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踝关节等。 4、呼吸障碍:严重骨质疏松症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常常导致脊柱后凸、胸廓畸形,胸腔容量明显下降,有时可引起多个脏器的功能变化,其中呼吸系统的表现尤为突出。 四、峰值骨量: 在女性28岁、男性32岁以前,骨量处于增长年龄段,在随后

7-8年为峰值年龄段。峰值骨密度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但也受后天营养、运动、光照、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快速增长时期和绝经前后应该适当干预估量变化。 女性绝经后第一个10年骨丢失最严重,尤其在绝经后头3-5年中骨量丢失更快。 五、发生机理和病因: 成年期前获得的峰值骨量的高低和成年后的骨量丢失的速度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下列因素影响峰值骨量和骨量流失速度: 1、活性D减少; 2、甲状旁腺激素增加; 3、降钙素减少; 4、性激素减少; 5、维生素K2减少; 6、皮质类固醇升高; 7、遗传因素; 8、有多种成骨细胞因子及破骨细胞因子对骨形成与骨吸收有 着调节作用; 9、营养因素:钙减少、蛋白质减少; 10、运动和失重(制动); 11、吸烟、嗜酒、过多的咖啡因摄入。 六、诊断: 1、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依据:测量骨密度数值下降及/或低能量外伤后出现的骨折(脆性骨折)。 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使用双能X线设备(DXA)测得的腰椎L1-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低于峰值骨量2标准差(-2SD),或者骨量下降25%,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普通X线片一般骨丢失超过30%以上才能被发现。 2、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尿中有关矿物质含量与钙、磷代谢调节指标,以评价骨代谢状况。临床常用的

营养与骨质疏松预防。华医网继续教育

营养与骨质疏松预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丽云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蜕变为特征,伴有骨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低骨量是指骨矿物质和基质等比例的减少,从这一点上可以区分骨质疏松症和成人骨软化病,儿童佝髅病,后者仅表现为骨矿化不足,基质并不减少。 骨微观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皮质骨变薄,小梁骨变细、变薄乃至断裂,这实际上是一种微骨症致使周身骨骼疼痛,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任何轻微创伤和活动都可能导致骨折。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发生166万例髖骨骨折,由于老年人的增长到2050年预计发病率增加4倍,居住在温带的白人妇女髋骨骨折发生率最高,地中海和亚洲妇女其次,非洲妇女最低。中国调查显示1995年北京医院牵头调查五个地区,5000名40到93岁中老年居民骨质密度的调查显示,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1.5%,女性则为19.9%,1988年到1992年北京妇女髋部骨折发生率增长了34%,男性增长了33%,而香港也是在逐年上升的。 首先介绍一下发生骨质疏松的原因,第一是骨代谢方面的问题,骨质代谢方式非常独特,包括成骨细胞参与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参与的骨吸收两个过程。在生命的头30个年中,骨形成大于骨吸收,净骨质增加直至形成骨质峰值,接着骨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此骨质的峰值。 新生儿体内含钙25到30g,20岁的时候则达到1000到1200g,20年间平均每日蓄积150mg 的钙,青春期骨的生长加速,据报道男孩在14.2岁,女孩在12.5岁骨量增长是增快的,其后的10到15年是骨加固的过程,骨量增加5%到10%达到峰值。调查显示我国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是在20到29岁,女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则是在30到39岁,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则是在20到29岁,骨密度达到峰值以后骨的形成与骨的吸收保持平衡。 大约从40到45岁开始,骨吸收则大于骨的形成出现净骨质丢失骨质将以0.2%到0.5%的恒定速率减少,而女性在更年期前后10年中更是以2%到5%的高速度丢失,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天长日久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据调查,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有资料统计,对此,重庆同康骨科医院专家表示:这不仅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更重要的是人们缺乏骨质疏松的预防常识。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缺钙;其雌激素可以保持骨中钙的含量,保持骨的坚硬度。缺乏运动者容易得骨质疏松症。运动会刺激骨的代谢,增加骨量,并能减少脱钙。骨质疏松症还可能会遗传。曾有人研究过,有骨质疏松妇女的女儿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同卵双胞胎骨量很接近,而异卵双胞胎骨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骨质疏松有遗传性。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糖尿病等症的妇女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 (2)控制吸烟量: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 ,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 ,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适当运动。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 ,都有利于钙的吸收。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防止缺钙。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5)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6)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是简单易行十分有效的措施,妇女可根据自己爱好、兴趣及客观条件选择一项体育活动,持之以恒。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当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时,轻微外力即可发生的骨折,该骨折累计脊柱时,称为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F),脊柱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常发部位。(附:诊疗流程与诊疗指南、PVP技术规范) 一、OVF诊疗流程

二.OVF诊治指南 (一)临床特点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二)实验室检查 1. 根据鉴别诊断需要可选择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2. 根据病情、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的单位可分别选择下列骨代谢和骨转换的指标(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这类指标有助于骨转换的分型、骨丢失速率及老年妇女骨折的风险性评估、病情进展和干预措施的选择和评估。临床常用检测指标: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和1,25-双羟维生素D。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l 型前胶原C端肽(PICP)、N端肽(PINP);骨吸收指标: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

营养师三级复习资料:营养与骨质疏松症

目前,骨质疏松症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除遗传外,还可能与内分泌、体育锻炼、机械负荷和营养等因素有关。在营养因素中钙、磷和蛋白质是骨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尤其是钙。钙在许多食物中的含量偏低,如牛乳及其制品常不能满足人体需要;而维生素D在钙、磷的代谢生理内稳机制上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其在某些特定人群的体内也易缺乏。因此,这些营养素摄入与骨质疏松症发生有密切关系。 1.钙对骨质状况影晌 (1)钙摄入与青少年骨质增长净骨质增加或丢失,必然伴随骨钙的贮留或释出。因此,钙平衡实验可间接地反映机体骨质状况变化。当正钙平衡时,说明有骨钙贮留和净骨质增加;反之,负钙平衡时则表示有骨钙释出和净骨质丢失。 钙摄入不足可能妨碍骨质正常发育。如用双微量同位素技术对青春期不同阶段进行的钙代谢研究认为,钙摄入量即使在900~950mg/d时,仍不能获得满意的钙贮留。推测低摄入同高摄入相比,钙贮留每天可能相差100~150mg。若持续3年,骨钙将减少100~150g;而此数值相当于成年妇女总骨钙量10%~15%。 (2)钙摄入与骨质丢失随年龄增长而出现钙丢失,可能是边缘性钙摄入和钙吸收功能受损的综合作用结果。老年人血清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和生物活性甲状旁腺激素含量随年龄而升高。这提示老年人存在着因钙摄入不足,或吸收功能缺陷,造成程度不同的低钙血症。甲状旁腺激素对维持细胞外液钙生理浓度的恒定有重要作用。在低钙血症时,甲状旁腺激素含量继发性升高,可促进骨钙吸收和释出,同时加速骨质丢失。因此,饮食钙摄入量的大小与其生物可利用性的好坏,对老年人的骨质状况有很大影响。临床实验亦证实,补钙可防止高龄老人骨质丢失和降低骨折发生率。 绝经期妇女的骨质疏松症虽然与其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但适量的钙摄入对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绝经期妇女的钙营养状况对预防骨质疏松很重要。一般,接受雌激素治疗的绝经期妇女,同时摄入1000mg/d钙,即可获钙平衡;若不用雌激素者,在摄入1500mg/d钙时,也同样可获钙平衡。 2.其他营养素对骨质影晌 (1)磷增加饮食磷的摄入量可降低钙在肠内吸收。目前认为,高磷低钙饮食对处于骨质增长期儿童青少年,可能会妨碍其骨质正常生长发育;而对于钙吸收和转运功能都低下的老年人,则可能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从而加速与年龄相关骨丢失。如美国营养委员会即明确规定,儿童和老年人食物中的钙磷比值应以1:2为宜,不得超过此值。 (2)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从食物中摄入和皮肤组织合成。但维生素D需在肝、肾中进行2次羟化才能转变为激素活性形式(1,25(OH)2D3)。因老年人户外活动少及肾功能降低,血清维生素D浓度常低于年轻人。D3的数量和效能降低,可能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原因。适当补充维生素D,能够延缓老年人的骨质丢失和骨折发生率。 (3)蛋白质在大量摄入蛋白质时可使尿钙的排泄量增加。而经尿丢失过多钙与骨量减少和骸骨骨折率升高有关。 此外,与骨代谢有关营养素和食物成分还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硅及尚未确定为人体必需元素的铝等,但这些成分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尚不清楚。

骨质疏松诊疗指南

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 一、概述 (一)定义和分类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但多见和年性。骨质疏松症分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年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本指南仅涉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二)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的重要健康问题。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估计有1.73亿,是世界上老年

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2003年至2006年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按调查估算全国2006年在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亿1千万人存在低骨量。北京等地区基于影像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妇女脊椎骨折的患病率为15%,相当于每7名50岁以上妇女中就有一位发生过脊椎骨折。近年来,我国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北京市髋部骨折发生率研究表明,用同样的美国人口作标化后1990~1992年间,北京市5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率在男性为 83/10万,女性为80/10万;而在2002~2006年间,此发生率分别增长为男性129/10万和女性229/10万。10年间,北京市5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率在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力口了42%和110%。预计未来几十年中国人髋部骨折率还会明显增长。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13%)高于前列腺癌。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脊椎、髋部和前臂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很大,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如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死于各种合并症者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骨质疏松症与营养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与营养的关系 10体(6)王鹏飞1008063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减少及骨组织枝微结构改变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骨骼的强度降低,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最为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性激素缺乏诱发破份细胞生成因子网络系统的改变,激发了破针细胞的活性,而抑制了成骨细胞活性,骨质吸收速度超过了骨形成速度,造成骨质有机物和无机物成比例的减少.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在于任何轻微的活动或创伤都可能导致骨折,其中老年人常发生的艘骨骨折。由于多数需手术治疗和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而使生活质从下降,因此骨折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吸的经济负担。日前认为,骨质疏松正日益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地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将成为大规模的全球性故康问题。骨质疏松的发生除了受生物遗传囚家的影响外,还受其他许多囚素的彭响。其中最收要的就是受饮食和体力活动方向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均衡合理的营养是人体正常发育的基础,也是维持份那正常发育的基础。营养与骨质疏松的发病密切相关。和骨质疏松相关的营养素主要有钙、磷镁、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维生素K 、植物激素等。 (一)钙 钙是人休需要最多的矿物质,是骨骼中主要的阳离子,大约占骨中矿物质含城的40 %、占骨骼净量的20%。骨骼也是钙的主要储存场所。钙动态平衡的异常涉及骨郁、肠道和肾脏这三个主要的维持钙平衡的器官,并将份致与年龄栩关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钙的供应方面,许多老年人从膳食呀,钙摄入量较低.而肠道对钙的吸收也减少。对钙的需求方面,妇女从绝经期开始一直到老年,肾脏对钙的排泄逐渐增加,同时由于体内雌激素缺乏以及其他影响肾脏钙排泄因素的咋用,使得绝经后妇女对钙的需求萦增加。 钙是维持丹量峰位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背养元素。钙剂与其他抗骨

防治骨质疏松的五项措施

一防治骨质疏松的五项措施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主席约翰.凯尼斯表示,骨质疏松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全球50岁以上女性中,因为骨质疏松症而发生骨折的占三分之一。骨折容易致残,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早亡危险。然而,很多女性对“更年期之后,女性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症危险增大”并不了解,预防措施几乎为零。美国“健康日”网站最新载文,刊出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出的有益于女性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流失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五在应对策略。 1:积极锻炼女性每周应锻炼三四次,每次30-40分钟。锻炼项目可以多样化,抗阻训练和力量训练相结合。如举哑铃、仰卧起坐、健身器材运动、武术和瑜伽等。 2:吃有益于骨骼健康的食物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饮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女性还应该多吃各种水果蔬菜。另外,补充维生素D也十分关键,每天晒太阳15分钟,日常饮食可多吃奶制品、鱼类、鱼肝油、坚果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者适当补充维生素D补剂。 3:改掉吸烟、酗酒等坏习惯要保护骨骼健康,必须彻底戒烟。酗酒也会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另外,防止身体偏瘦也重要。体重偏轻的女性比体重正常的女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4:了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了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对预防该病十分关键。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风险因素包括:45岁前绝经、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骨关节或吸收不良综合征(腹部疾病或克罗恩病等)等病史。发生过骨折或者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 5:检查骨骼健康状况女性一旦到了更年期,应该看医生,检查骨骼健康状况,评估骨折风险。确诊患有骨质流失的女性应该遵照医嘱积极坚持治疗。 二小药膳 紫苏生姜红枣汤 原料: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红枣15克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试题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考试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多选题,每题3分 30分) 1、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A: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 B:畸形、疼痛、反常活动 C:畸形、疼痛、弹性固定 D:高热、寒战、腹痛 2、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为发生(),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 A:椎体骨折 B:髋部骨折 C: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 D:腕部骨折 3、骨质疏松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 A:男性儿童和老年妇女 B:青年和男性成人 C:儿童及妇女D: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4、治疗骨质疏松症抗吸收类的药物有()。 A.双磷酸盐类 B.地舒单抗 C.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D.钙离子拮抗剂 E.钙剂 5、下列对激素替代治疗描述正确的是()。 A.雌激素类单独或与孕激素类或替勃龙联合治疗能够增加骨量 B.研究表明结合雌激素可降低任何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C.雌激素类发挥抗骨折效应的同时也能够增加结肠癌风险 D.雌激素同时也增加乳腺癌、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和血栓事件风险 E.雌激素或雌激素联合孕激素疗法不适于治疗或预防骨质疏松症。 6、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诊断指标是()。 A.X光片 B.骨密度测定 C.MRI核磁共振检查 D.血电解质检查 E.CT检查 7、骨质疏松症的饮食疗法主要有()。 A.增加富钙饮食如牛奶及奶酪 B.低盐高蛋白 C.减少富含磷饮料如碳酸饮料 D.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如VitD 、Vit K、及Vit B12 E.经常补充骨头汤 8、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元素钙) 摄入推荐量()。 A.600mg B.800mg C.1000mg D.400mg E.1200mg 9、老年人因缺乏日照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故推荐剂量为()。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剂量可为()。 A.200-400IU、400-800IU B.200-400IU、800-1200IU C.400-800IU、800-1200IU D.400-800IU、800-1000IU 10、双磷酸盐类的主要作用是。 A.抑制骨转换 B.促进骨形成 C.抑制骨形成 D.抑制骨吸收 E.促进骨吸收 二、判断题(每题3分 30分): 1、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2、富含钙、高蛋白质、低盐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3、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关键作用()。 4、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 5、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 D 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6、高龄、低体重女性尤其需要注意骨质疏松,此外,缺乏运动、缺乏光照对年轻人来讲同样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7、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8、治疗骨质疏松症就是补钙()

16.骨质疏松症的营养与运动干预

骨质疏松症的营养与运动干预 骨质疏松症的二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即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中年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积极采取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预防和治疗与骨质疏松症发生有关的疾病占适量运动能够增加骨骼中钙的沉积,有利于改善和维持骨结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措施包括: 2)合理膳食 ⑴每天饮用奶类:我国居民的膳食普遍缺钙,属于低钙高磷膳食。我国成人膳食中钙摄入约400~500mg/d。在天然食物中,牛奶的钙含量高,而且容易吸收,被认为是最好的钙源。建议每天至少饮用500ml鲜牛奶。补钙同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尤其对于户外活动少的人群尤为必要。长期足够的牛奶摄入是保证人体终生足够钙摄入、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膳食措施。此外,牛奶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与激素的作用机理不同,牛奶会降低骨转换,这对防治女性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有重要意义。 ⑵每天吃大豆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含钙量较多,是物美价廉的补钙食品。大豆中金雀异黄酮的含量较高,它是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可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作用。 ⑶经常吃适量的动物性食品: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品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适量进食动物性食品是保证人体蛋白质需要的重要措施,但高蛋白摄入是骨质疏松症的膳食危险因素,而且动物蛋白质诱导高尿钙的作用大于植物蛋白质。所以,过量进食动物性食品不利于保持钙的平衡、不利于防治骨质疏松症。 ⑷多吃蔬菜、水果:不但有利于防治骨质疏松症,而且有利于促进人体健康。但是,一些蔬菜(如:菠菜、空心菜、茭白、冬笋等)含草酸较多,能与钙结合形成不溶解的草酸钙,影响和阻止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在食用它们之前,先用水煮一下,以去除蔬菜中的草酸。 ⑸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钠的摄入量与骨质疏松症有密切关系,不宜过多摄入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脂肪摄入过多导致游离脂肪酸过多,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钙皂,可从粪便中排出。 ⑹饮酒应限量,少喝碳酸饮料和咖啡等。 3)加强身体活动 运动干预已被认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骨质疏松症预防手段。年轻时期的体育锻炼可提高骨质的峰值,各种活动都能使骨矿密度增加,其机理包括调节性激素、增加骨血流量、对骨产生机械应力、增进骨发育、提高骨钙阈值、促进钙吸收和利用及在骨的沉积、增加肌肉力量等。 制定运动方案时重点放在增强肌肉和平衡方面。运动种类包括快步走、慢跑、做各种运动操、游泳等,每周运动最好3~5次,每次运动(特别是在户外)时间为40~60min,运动强度宜选择中等为好。同时,运动必须持之以恒。 4)多晒太阳 每天晒1小时的太阳。人皮肤中含有7-脱氢胆固醇,只有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后,才能转化为维生素D3,维生素D3有促进钙在小肠的吸收的作用。多接受阳光照射,可促进维生素D3的合成,从而增加钙从小肠的吸收。晒太阳要尽量使皮肤直接与阳光接触,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

骨质疏松防治指南DOC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l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一、危险因素 1.不可控制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可控制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见继发性骨质疏松部分)。 二、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骨质疏松诊疗规范

骨质疏松症诊疗规范 1.概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2.病因病理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3.康复住院标准 因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疼痛、运动功能下降,乃至发生骨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4.临床症状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有骨质疏松。 4.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4.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胸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腰椎骨折可能会改变腹部解剖结构,引起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和过早饱胀感等。 4.3骨折: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如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也可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5.专科体征 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体征是脊柱弯曲变形,这些患者由于经常腰背疼痛,负重能力降低,双下肢乏力,因此身体多处于前倾状态,以减轻脊柱的负重。骨质疏松症患者还常常有椎体的压痛,多见于胸段、腰段椎体、钥关节外侧及胸廓,压痛部位常伴有叩击痛。如果骨质疏松症性骨折愈合欠佳,骨折两端骨折对位、对线不良,有可能发生肢体弯曲畸形。骨痛、骨骼畸形、体位异常及肢体乏力还可以导致思者体态及步态异常,活动协调性差等。 6.影像学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①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 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椎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问题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问题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问题 摘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引起疼痛、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合并症,增加妇女患病率及死亡率,需积极预防及治疗。预防的重要环节是提高骨峰值及减少骨丢失率;治疗则应继续采用减少骨丢失的措施,还需药物治疗增加骨量,防止再次发生骨折。骨吸收抑制剂可预防骨丢失,骨量增加较少;骨形成刺激剂增加骨量较多,但应用经验有待积累。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刺激剂 课前问答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还 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A、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B、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A、以欧洲国家居首位 B、以亚洲国家占首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由绝经引起,一般发生于绝经后5-10 年之间,是最多见的一种骨质疏松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症称为增龄性骨质疏松症,或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而由各种疾病、或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增龄性骨质疏松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应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区别,以

便正确地采用防治措施。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后果及防治意义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不良后果是骨痛、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合并症。西方妇女在50岁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终生危险性大约为40%,相当于心血管病的危险性,高于乳癌(1),我国北京城区50岁以上女性髋部骨折发生率为88/10万(2),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今后5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人数将继续增多,其中的一半发生在亚洲,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防治目的是减轻痛苦,预防发生骨折,从而提高老年妇女生活质量,减少妇女死亡率。 骨质疏松症脊柱骨折进程(40岁、50岁、60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方法一.提高骨峰值 骨峰值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最高骨量,一般于25-35岁之间达到,骨峰值高者,经历增龄及绝经的影响后骨量仍能保持在骨折阈值之上,而骨峰值低者则相反,易发生骨质疏松症。遗传因素决定骨峰值的70%左右,不能改变;而后天的营养(合理饮食)及生活方式(运动、忌不良习惯)可影响骨峰值的20-30%,可以人为改变。二.减少骨丢失率生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17版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17版更新要点2017-03-16医默相通 3月11日,骨典演义--2017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网络直播会议在美丽的蓉城召开。众多顶级骨科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指南的理解以及诊治经验的思考。本期我们邀请山西大医院刘强教授和吴斗教授对17年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介绍。 为了及时反映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优化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策略,推广规范化的诊疗措施,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本领域的专家对原有的指南(2008版)进行了更新。该版本指南与2008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相比,有以下更新要点。 1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定义的进一步完善 骨质疏松性骨折为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指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而发生的骨折。“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指人体重心从站立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产生的作用力。与08版指南相比,新版本指南强调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基于全身骨质疏松症存在的情况下,局部骨组织发生的病理性改变,是骨强度下降的突出表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

2流行病学的更新 新版本补充了流行病学的最新资料。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报告:全球每3 秒钟发生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岁之后会遭遇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50%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发生再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再骨折风险是未发生椎体骨折的4倍。 3影像学检查增加 影像学检查除了X线、CT及MR检查外,新版本中增加了全身骨扫描(ECT)检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它适用于无法行MR检查或排除肿瘤骨转移等。 4更新诊疗流程图 新版本中首次提出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流程图。对于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人需先行血尿常规、钙、磷、碱性磷酸酶、影像学和骨密度等酌情检查项目,检验结果正常而影像学、骨密度等检查异常可确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检验结果异常需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肿瘤等;确诊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继而进行骨折处理、骨折愈合评估,与此同时给予患者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药效评估,并强调对二次骨折的预防。 5常见骨质疏松骨折手术策略推荐与更新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程琛 19920102203330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据调查,骨质疏松症在我国状况堪忧,本文将对骨质疏松症的现状、预防和治疗进行简单介绍。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是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1、骨质疏松现状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而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 据统计,我国60~69岁的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达50%~70%,老年男性为30%。同样,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医疗费用也不容小视,北京地区2005年实际医疗费用支出为131亿,北京每年仅50岁以上新发骨松性骨折病人数超过1.7万,北京每年因骨质疏松骨折增加医疗费用超过5.1亿。专家认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 但是一项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的治疗情况与患病率却继而相反。专家指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危害之所以如此大大,其原因与这种对于骨质疏松治疗的忽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据显示,骨质疏松症在50岁以上妇女中的患病率约为1/3,80岁以上妇女患病比例超过2/3。许多人把骨质疏松作为一种年老的必然表现而未予重视,其中3/4的骨质疏松患者从未就医。 2、骨质疏松的预防

骨质疏松预防指南

骨质疏松防治指南 Gloria Zhang(MD, MPH),病理医生,专注于乳腺和妇科肿瘤。目前就职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 骨质疏松是很普遍的问题。据估计,大约有1000万美国人患有骨质疏症,另外有3400万人骨密度低下。每年有大约两百万例跟骨质疏松有关的骨折,其中70% 发生在女性。 骨质疏松的后果也远比人们想象的严重:20% 的老年人在骨折后的一年内死亡,50%的人从此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幸运的是,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如果已经患有骨质疏松,早期发现和适当治疗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展,预防骨折。 这一期文章,以克利夫兰诊所的《骨质疏松患者指南》为基础,参考补充了其它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增加你对骨质疏松的了解,帮助你和医生一起选择最适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我们的骨头 我们的骨头外面是一层坚硬的壳,包裹着里面的骨小梁(一种海绵状的骨组织)。健康骨骼的内部结构类似海绵,除了支持身体和保护重要器官之外,骨头还储存钙等矿物质。骨骼是我们身体里最大的钙仓,90%以上的钙储存在这里。 我们的骨头处在不断的重塑的过程中,分解旧的,生成新的,来供应身体的需要,修复受损的部分,保持骨骼的强壮。在25到30岁之前,新生的骨组织超过分解掉的骨组织。而在更年期妇女中,骨骼的分解则超过了生成,导致骨质丢失。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骨质更是加速地丢失。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让我们的骨骼变得脆弱的疾病。虽然我们不知道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确切原因,但是我们知道它的发展进程。当骨质疏松症发生时,骨骼的内部结构变得脆弱,骨头的质量和力量都被削弱,很容易导致突然和意外的骨折。 下面这张图中的圆圈里,从左到右,依次为正常,骨密度低下,骨质疏松和严重骨质疏松的骨头。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女性骨质丢失的速度在绝经期后加快。虽然50岁以上的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最大,但是这种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年龄

疾病营养治疗指导方案:代谢性疾病营养治疗骨质疏松症

代谢性疾病营养治疗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is a reduction in bone mass that renders an individual susceptible with a moderate degree of trauma. Bone mass throughout the life span is determined by a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factors including age of menopause, body height and weight, physical activity, smoking, and alcohol use in addition to dietary intake of calcium, vitamin D, and other nutrients.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se factors influence bone mass are diverse and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However, it is apparent that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dividual risk factors vary with age, sex, and ethnicity. Furthermore, a number of risk factors are interactive. For example, smoking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absorption of calcium. Osteoporosis can also develop secondary to conditions such as hyperparathyroidism, hyperthyroidism, or hypogonadism. Thyroid hormone, glucocorticoids, and anticonvulsants are some of the medications known to accelerate bone loss. Nutrition, however, remains of critical interest in this multifactorial disease because diet can be safely modified.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为

骨质疏松的营养干预

论骨质疏松的营养干预 摘要:社区对中老年人开展一系列的营养教育活动,对中老年实施营养干预,使骨质疏松患者及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了解骨质疏松的危害与发病的原因,并掌握骨质疏松的营养防控方法,进而达到改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骨质疏松营养干预膳食营养 骨质疏松症是指随年龄的增加,人体内单位体积骨组织的量低于正常水平,骨小梁间隙增大,骨基质减少,骨量降低与骨强度降低,就像糠心的萝卜一样,不但水分减少了,而且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间隙增大了,变得易碎了。在2008年10月在北京发布的《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国白皮书》指出,我国至少有9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占人口的7%,有2.1亿人低骨量,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其中,我国70%--80%的中老年骨折是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据调查发现,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与人们的膳食选择行为有密切关系,因此,对骨质疏松患者及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实施营养教育,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质疏松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病,骨质疏松症患者被形象的称为“陶瓷人”。骨质疏松的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被患者发现、重视,但随着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 1.疼痛。骨质疏松引发的疼痛以腰背沿脊柱疼痛最为明显,即常说的腰背痛,在活动或弯腰时疼痛加重,腰背痛占疼痛患者的中的70%---80%。 2.驼背。由于负荷量大,胸腰椎易压缩变形,形成驼背,身高缩短。 3.呼吸困难。由于驼背,导致胸廓畸形,肺活量、换气量减少,易使人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骨折。由于骨质单薄无能力承受外力,在咳嗽、弯腰等轻微动作时就可能发生骨折,而骨折的发病率为27.5%-----32.6%,许多患者因此致残,50%的骨折患者需全天候生活护理,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带来沉重的负担。 一、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 骨质疏松形成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其形成的原因如下: 1.钙的积累不足。人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对钙有不同的需求。如在青春发育期对钙的需求是每日1000mg,而在孕晚期对钙的需求则达到人生的一个最高峰,每日1200mg。无论哪个时期,人体长期钙摄入不足,都会加速骨质的丢失,引发骨密度降低,因此,钙的积累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 2.不良生活习惯。偏食、节食、饮食不规律、户外活动少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人体摄入的营养不均衡,造成营养不足或蛋白质摄入过高,高磷及高钠饮食,大量饮酒和咖啡等均称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原因。 3.烹调的方式不当。烹调方式的不恰当会引发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流失。如:把菠菜不淖水就与豆腐放在一起做菜,或先切后洗、红烧等,都会引起能促进钙吸收的磷、维生素C等流失。 4.生理功能下降。中老年后,人体各方面机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代谢功能的降低是致器官、肌肉及物质代谢功能下降,体内成分发生改变,身体变得懒散,户外活动减少,人体内无法通过日晒合成维生素D,而消化系统功能的降低,直接导致维生素D与钙的摄入不足。 三、骨质疏松的营养干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