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探秘水世界

3.体温计内的液体,受热会膨胀;
微粒之间有间隔
4.蔗糖晶体放在空气中不会“消失”,而放入水 中会很快“消失”。
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不同微粒之间作用大小不同
2.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氢气的试管是_ 1 (填“1”或“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吸附 。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 B (填字母序号)。
通电
4.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根据下列情况回答问题.
不能 (填“能” 过滤 (填“过滤”或“消毒”),该装置______ (1)图1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 或“不能”)将硬水软化。
吸附 。二氧化氯(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工业上制 (2)图2是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示意图,其中活性炭池的作用是______ 取二氧化氯的方法是:将氯气(Cl2)通入亚氯酸钠(NaClO2)溶液中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和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Cl2+2NaClO2=2ClO2+2NaCl 。
三、水的净化
(1)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有 沉降
(2)明矾的净水作用: 加速沉降 (3)活性炭的净水作用:活性炭具有
、 吸附
,属于 化学
还原
、 过滤
变化。
、 蒸馏
变化。
等。
性,属于 物理 。
(4)过滤的操作要点是: 一贴、二低、三靠
通电 (1)水电解:2H2O === 2H2↑+O2↑
四、水的化学性质(写出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2)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H2O+CaO=Ca(OH)2 (3)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H2O+CO2=H2CO3 (4)与某些盐反应:5H2O+CuSO4=CuSO4﹒5H2O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知识点-2021-2022学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一、爱护水资源1. 淡水资源有限,地球上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 m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2. 爱护水资源的措施爱护水资源有两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①生活上:a.使用节水器具;b.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②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
③工业上:循环使用。
(1)水体污染及防治措施一、水的净化1. 水的净化方法天然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加活性炭→消毒杀菌→自来水【特别提醒】①自然界的水为混合物;②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蒸馏→吸附→过滤→沉淀;③上述净水过程中,杀菌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他属于物理变化。
3.硬水和软水1. 实验原理:通过生成物的元素组成判断反应物的元素组成。
2. 反应原理:[水很难解离,导电能力弱,常加入强电解质(如烧碱或硫酸)增加其导电能力]3. 实验装置:4. 实验现象:(1)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和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较快。
(2)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和电源负极相连试管内产生气体体积大约是和电源正极相连试管内产生气体体积的2倍。
5. 气体的检验:(1)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负极:点燃,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6. 实验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7. 实验拓展(1)验证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此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3)通过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我们可计算出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1:8。
四、化合价1.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位置标出化合价,用“+n”或“-n”表示。
当n为1时,不能省略如+1Na,-1Cl。
2. 化合价规律①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复习(59张ppt)

考点3 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
正极
负极
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
检验气体的实验 气体名称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可 以 _燃__烧___ , 火 焰 呈
_复__燃__
_淡__蓝___色
___氧__气___
___氢__气___
气体体积比
_1_︰__2____
气体质量比
__8_︰__1___
考点聚焦
考点1 运动的水分子
1.水的三态变化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 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 __数__目____和__大__小____不会变化,变化 的 只 是 水 分 子 之 间 的 __距__离____ 和 __排__列__方__式___。这样的变化属于_物__理__ 变化。
解释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变式题 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 ) A.柳絮纷飞 B.花香四溢 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解 析 柳絮纷飞是宏观看得见的物质柳絮在运动,不能用分子的 观点解释;其他项说明了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 很小等性质,都可以用分子观点来解释。
分子间隔的改变会引起热胀冷缩,在此变化中分 子的大小不变;还要注意,尘土飞扬、柳絮纷飞都属于宏观 物质的运动,不能利用分子的性质来进行解释。
考点2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区别
关系
澄清透明, 纯水 属于__纯__净__物__
通常浑浊, 天然水 属于__混__合__物__
天然水―蒸―馏→纯水
硬水 含有较多钙、 检验:加_肥___皂__水__,泡沫很少的是__硬__水____,
专题三 探秘水世界

(2013·济南)泉水是“泉城”济南的文化之魂,首届济南泉水节拟 于2013年8月28日开幕。节水保泉、杜绝水污染、建设美丽泉城,是我们泉 城人的职责。 (1)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多姿多彩,水孕育了万物生灵,水通过三态 变化实现天然循环,这个循环过程是由_______提供的能量(填序号)。
形如:A+B+„„→C
四、水的分解——电解水实验 1.现象:正、负两极都有气泡产生,结束后正、负极所得气体分别为_____ 氧气 和_____ 氢气 ,体积比约为_____ 1∶2 。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氢气时,气体能_____ 燃烧 ;用 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氧气时,木条能_____ 复燃 。
2H 2O通电2H 2 O 2 ,属于_____反应。 2.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
【答案】D
下面是从电解水实验的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分析、拓展、推理得出的
四条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分子结构不同,物质种类不同
B.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解析】本题考查电解水实验的微观解释。据上图,水分子通电以后,水
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又按照一定的方式形成
专题三 探秘水世界
1.了解水的天然循环、水资源保护的措施,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 2.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3.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4.能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5.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6.能够记住并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定义,能准确区分分解反应和化 合反应。 7.知道氢气的可燃性,了解氢气作燃料的优点。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复习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知识要点:1、1、水的三态变化:2、2、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特征:3、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混合物:纯净物:4、4、用子的观点解释自然现象:热胀冷缩、酒香不怕巷子深、10毫升酒精与10毫升水混合体积小于20毫升。
5、5、混合物、纯净物定义:举例: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特征:6、6、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蒸发:蒸馏:结晶:吸附:7、7、硬水、软水定义:区分方法:软化方法:危害:8、8、电解水实验:口诀:现象:结论:9、9、氢气的燃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作为能源的优点:10、10、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特点:11、1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延性、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化合价、毒性、金属活动性、脱水性。
变化与性质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达中常常用“能”“会”“易”“可以”等词加以区别。
物质的结构、性质与变化及用途的关系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及变化,用途及变化又反应性质,性质又反应结构。
如:原子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碳原子构成的,但它们的结构不同,所以性质也不同。
红磷和白磷都是磷原子构成,但是它们的结构不同,所以性质也不同。
12、12、基本技能训练: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1)主要用途:用于称量物质的质量,可精确到0.1克。
(2)使用注意事项:①天平要放平稳,使用前先将游码归零,旋转左右螺母,使天平平衡;②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加大的,后加小的,最后拨动游码③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两盘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且左物右码;④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⑤称量完毕,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回零处;⑥称量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⑦如果药品放在右盘,则称量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量筒的使用:(1)主要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02第二讲 探秘水世界

2 水的合成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淡蓝
水雾
发热 2H2+O2 点燃 2H2O
(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 应(多变一)。
3 氢气的性质
性 物理性质
质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化学性质
可燃性 还原性
内容 通常状况下,是_无__色__、_无__味__的气体 比空气密度__小___ __难___溶于水
第二讲 探秘水世界
天然水的循环 1 水的三态变化 (1)本质:水分子本身没变,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__间__隔___和__排__列__方__式___, 属于__物__理___变化。
(2)原因:水分子的__运__动___导致水的三态变化。温度升高,分子获得能 量,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__变__大___,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温度降 低,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隔__变__小___,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硬水
软水
含有较多__钙__、__镁__矿__物__质___的水
不含或含有较少__钙__、__ _镁__矿__物__质___的水
加肥皂水,产生泡沫__较__多___、浮渣__较__少___的是软水;产
生泡沫__较__少___、浮渣__较__多___的是硬水
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有__煮__沸___和__蒸__馏___
除去色素和异味
除去微生物
除去可溶性杂质
注意的问题 加入__明__矾___是为了加快沉降
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利用的是活性炭的__吸__附__性___, 属于__物__理___性质 此过程中加入__液__氯___,发生 __化__学___变化 实现硬水到软水的转化
3 硬水与软水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见《零距离》 P66的考点4
过滤能否软化 硬水? 不能
蒸馏 1、分离酒精和水可用————方法 蒸发 分离食盐水中的食盐可用————方法 过滤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可用可用————方法
四.物质的性质。 4.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1)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具有的属性,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正在发生着。 如:酒精能燃烧、易挥发,属于酒精的性质; 酒精燃烧、酒精挥发,属于酒精的变化。 (2)物质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如:敞口浓硫酸质量增加,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NaOH溶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因为NaOH能与CO2反应。
一.分子的基本特征。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一滴水中含有 约1021个水分子 一个铁原子质量 9.288×10-26Kg
分子的体积小
分子的质量小
分子一定比 原子大?
2.分子间有一定间隔,且存在相互作用。 温度改变,分子间隔改变,分子大小不变。 热胀冷缩 3.分子本身具有能量,总是在不断运动。
(3)结论: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通电分解。 (4)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 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解水反应时,是___ 电 能转化成____ 化学能。 (6)利用该方法制取氢气消耗大量电能,成本很高。最理 想的制取氢气的方法是寻找合适的光催化剂,利用太阳 能分解水制取氢气。 如图:从微观角度解释A和 B装置两种变化有何不同? 装置C可用于野外净水,这 样得到的水是否为纯净物?
探秘水世界

知识拓展
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下列两种变化。 这两种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气体(如氢气)很容易被压缩;
物理变化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
点燃 化学变化
1、你知道泰山泉水为什么这么清澈吗? 2、居民把水取回去后直接饮用吗?为什么?
生活中的泰山 泰山中的化学
提出问题:泰山泉水是纯净的水吗? 猜想与假设:泰山泉水不是纯净的水。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获得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二、分子的特征
酒精和水混合时体积变化的模拟图
分 子 间 有 间 隔
水
10ml 20ml
10ml
酒 精
混合后的溶液
< 20ml
我总结:分子的特点 • 分子很小
•分子不断运动
•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宏观现象
• 1、当你走过百花园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 2、气球易被压缩,铅球不易被压缩。 • 3 、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 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 4、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 多小水滴滴下。 • 5、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 不流通的地方干得快.
温馨提示 (1)玻璃片要预热 (2)加热后不要用 手接触玻璃片
方法提升
天然水 沉降 过滤 吸附 蒸馏 混合物
分析成分
过滤明确思路蒸发选择方法蒸馏水
纯净物
找准联系 构建系统
要求:
1、独立完成,用心思考。
2、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独立完成 合作交流
气态
吸收能量
固态 失去能量 液态
分子的基本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存在相互作用; (3)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地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解反应:
①概念: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
意义: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水的人工净化:
(1)沉降(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明矾: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
[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杂质,加速沉降]
(2)过滤(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加快过滤的速率)
二低:
③蒸馏——分离由沸点不同液体组成的混合物——提高酒精含量、海水淡化
误区:
①过滤后的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天然水中所含的杂质有难容性和可溶性两类,用过滤法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所以过滤后的水中仍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
②吸附过程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因为用明矾和活性炭净化水时,被除去的杂质吸附在絮状物和活性炭的表面,并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3、分子性质的应用:解释宏观现象
误区: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或变小造成的,而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二、自然界中的水
1、水的天然循环:
过程: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地球上的水通过海水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作用、冰雪升华等形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并在空气中凝结成云,遇冷后以雨雪的形式再降到地面以及江河湖海。
(4)蒸馏(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蒸馏水
(5)消毒杀菌(氯气Cl2)
3、物质的分类:
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②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组成固定
由多种物质组成,组成不固定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性质
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3)实验室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或稀H2SO4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4)现象:
①通电后两极都产生气泡。
②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③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5)气体的检验:
①正极:O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O2的助燃性)
②负极:H2——点燃后产生淡蓝色或盐,有水生成,放出热量(H2的可燃性)
②蒸发——分离出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食盐水蒸干水分得到食盐晶体
Ⅰ.仪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Ⅱ.操作步骤:
a.放好பைடு நூலகம்精灯,根据酒精灯高度调节铁圈高度。
b.放好蒸发皿,倒入待蒸发的液体。
c.加热蒸发,不断用玻璃棒搅动液体。
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剩余水分用余热蒸干)
e.将蒸发皿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石棉网上。
(3)硬水软化:
①生活中——煮沸法。②实验室——蒸馏法。③工业上——离子交换法、药剂软化法。
(4)硬水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肥皂中的成分会与硬水中的钙离子形成沉淀,使肥皂失去原有的功效,导致衣服难以洗净]
②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Ca2+、Mg2+)
③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5、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概念:①提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
②分离——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物质彼此分开,并且恢复到各物质原来的存在状态,以得到纯净物。
(2)常用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出黄泥水中的泥沙
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滤纸被润湿后破损)
②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过滤失败)
三靠:
①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面)
②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
③漏斗末端管口长角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
(3)吸附(颜色、异味)
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无固定的性质,组分中各种物质仍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
海水、矿泉水、空气、合金
4、硬水和软水:
(1)概念:
①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②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2)鉴别:
取等量的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搅拌,出现较多泡沫的是软水,而出现很少或不出现泡沫的为硬水。
③分子既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又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
物理性质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表现出来的。例如,单个分子就不能用固态、液态或气态来描述。但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都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一、运动的水分子
1、水的三态变化:
①水分子的排列与运动
冰
水分子排列紧密有序
只能在固定位置上振动
水
水分子间隔较小
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
水蒸气
水分子间隔较大
完全自由运动
②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③用分子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气态)。
(1)使用直流电:
直流电有两个稳定不变的正负电极,可分别在两个电极收集到纯净的气体;而交流电的正负电极是呈周期性变化的,会导致同一电极上有时产生H2,有时产生O2,无法得到纯净的气体,并且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实验的进行。
(2)结论: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6)比例偏差:①O2比H2更易溶于水。②O2与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7)表达式:①文字表达式。②符号表达式。③化学方程式。
(8)微观结构示意图:
(9)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