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设计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表示方法,如通项公式、项的表示等。

2. 学会用图像和数学公式表示数列。

3. 能够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2. 数列的表示方法:a) 通项公式:数列中每一项的数学表达式。

b) 项的表示:用序号表示数列中的每一项。

3. 数列的图像表示:数列的图像通常为一条直线或曲线。

4. 数列的性质:数列的项数、公差、公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的图像表示。

2. 教学难点: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数列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列的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2. 讲解数列的表示方法,如通项公式、项的表示,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公式表示数列。

3. 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列的图像,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图像表示方法。

4. 分析数列的性质,如项数、公差、公比等,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数列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数列,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3. 练习:求给定数列的前n项和。

七、数列的图像表示1. 讲解:数列图像的绘制方法。

2. 练习:绘制给定数列的图像。

八、数列的性质与应用1. 讲解: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2. 实例分析: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给定问题。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列的概念、表示方法、图像表示和性质。

2. 强调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十、课后作业1. 习题:求给定数列的前n项和。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优秀教学设计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第1课时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知识梳理】1.数列的概念及一般形式2.3.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4.数列的表示法数列的表示法有三种,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例题导读】P 29例1.由本例学会由数列若干项归纳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试一试:P 31练习T 4你会吗?P 30例2.通过本例学习,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试一试:P 33A 组T 5你会吗?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数列1,1,1,…是无穷数列.( )(2)数列1,2,3,4和数列1,2,4,3是同一个数列.( ) (3)有些数列没有通项公式.( )解析:(1)正确.每项都为1的常数列,有无穷多项.(2)错误,虽然都是由1,2,3,4四个数构成的数列,但是两个数列中后两个数顺序不同,不是同一个数列.(3)正确,某些数列的第n 项a n 和n 之间可以建立一个函数关系式,这个数列就有通项公式,否则,不能建立一个函数关系式,这个数列就没有通项公式.答案:(1)√ (2)× (3)√2.下列四个数中,哪个是数列{n (n +1)}中的一项( ) A .380 B .392 C .321 D .232解析:选A.因为19×20=380, 所以380是数列{n (n +1)}中的第19项.3.数列0.3,0.33,0.333,0.333 3,…的通项公式是a n =( )A.19(10n -1)B.13⎝⎛⎭⎫1-110n C.29(10n -1) D.310(10n -1) 解析:选B.1-1101=0.9,1-1102=0.99,…,故原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13⎝⎛⎭⎫1-110n . 4.数列{a n }满足a n =log 2(n 2+3)-2,则log 23是这个数列的第________项. 解析:令a n =log 2(n 2+3)-2=log 23,解得n =3.答案:31.对数列概念的两点认识(1)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概念,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f (n ),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这个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f (n )中的n .(2)次序对一个数列来说相当重要,几个不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次序不相同,可构成不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2.数列的项的三个性质(1)确定性:一个数是不是数列中的项是确定的. (2)可重复性: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3)有序性: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数列的数有关,而且与这些数的排列顺序有关. 3.解读数列的通项公式(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为定义域的函数解析式.(2)和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3)有通项公式的数列,其通项公式在形式上不一定是唯一的.数列的概念[学生用书P 16](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数列1,3,5,7可表示为{1,3,5,7}B .数列1,0,-1,-2与数列-2,-1,0,1是同一数列C .数列-1,3,6,-5的第三项为6D .数列可以看成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的函数 (2)已知下列数列:①2 010,2 012,2 014,2 016,2 018;②0,12,23,…,n -1n ,…;③1,12,14,…,12n -1,…;④1,-23,35,…,(-1)n -1·n 2n -1,…;⑤1,0,-1,…,sinn π2,…; ⑥9,9,9,9,9,9.其中,有穷数列是________,无穷数列是________,递增数列是________,递减数列是________,常数列是________,摆动数列是________.(将合理的序号填在横线上)[解析] (1)由数列定义知A ,B 不正确;D 不正确的原因是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为定义域的函数a n =f (n ),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故选C.(2)①是有穷递增数列;②是无穷递增数列(因为n -1n =1-1n );③是无穷递减数列;④是摆动数列,也是无穷数列; ⑤是摆动数列,是无穷数列;⑥是常数列,是有穷数列.[答案] (1)C(2)①⑥ ②③④⑤ ①② ③ ⑥ ④⑤ [方法归纳](1)判断一个数列是有穷或无穷数列的关键是判断数列的项数是有穷的或是无穷的. (2)判断数列单调性的方法:①若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则是递增数列. ②若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则是递减数列. ③若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则是常数列.1.(1)下列数列中,既是递增数列又是无穷数列的是( )A .1,18,127,164,…B .-1,-2,-3,-4,…C .-1,-12,-14,-18,…D .1,2,3,…,n解析:选C.对于A ,a n =1n3,n ∈N *,它是无穷递减数列;对于B ,a n =-n ,n ∈N *,它也是无穷递减数列;D 是有穷数列;对于C ,a n =-⎝⎛⎭⎫12n -1,它是无穷递增数列.(2)分别写出下列数列:①不大于10的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的数列________. ②-2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的数列________.解析:①0,1,2,3,4,5,6,7,8,9,10;②-2,22,-23,24,….答案:①0,1,2,3,4,5,6,7,8,9,10 ②-2,22,-23,24,… (3)给出以下数列:①1,-1,1,-1,…; ②2,4,6,8,…,1 000; ③8,8,8,8,…;④0.8,0.82,0.83,0.84,…,0.810.其中,有穷数列为________;无穷数列为________;递增数列为________;递减数列为________;摆动数列为________;常数列为________.解析:有穷数列为②④;无穷数列为①③;递增数列为②;递减数列为④;摆动数列为①;常数列为③.答案:②④ ①③ ② ④ ① ③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学生用书P 16]写出以下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12,-13,14;(2)112,245,3910,41617;(3)12,34,78,1516. (链接教材P 29例1)[解] (1)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绝对值都是序号的倒数,并且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故有:a n =(-1)n ·1n .(2)112=1+112+1,245=2+2222+1, 3910=3+3232+1, 41617=4+4242+1, ……,故a n =n +n 2n 2+1(n ∈N *).(3)12=21-121=1-121, 34=22-122=1-122, 78=23-123=1-123, 1516=24-124=1-124, ……,故a n =2n -12n =1-12n (n ∈N *).[方法归纳]给出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时,注意观察数列中各项与其序号的变化关系,在所给数列的前几项中,先看看哪些部分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的,再探索各项中变化部分与序号间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分式形式的数列,分子、分母分别求通项,较复杂的还要考虑分子、分母的关系. (2)若n 和n +1项正负交错,那么符号用(-1)n 或(-1)n +1或(-1)n -1来调控. (3)熟悉一些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4)对于复杂数列的通项公式,其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不容易发现,要将数列各项的结构形式加以变形,将数列的各项分解成若干个常见数列对应项的“和”“差”“积”“商”后再进行归纳.2.(1)数列35,12,511,37,…的一个通项公式是________.解析:数列可写为:35,48,511,614,…,分子满足:3=1+2,4=2+2,5=3+2,6=4+2,…,分母满足:5=3×1+2,8=3×2+2,11=3×3+2,14=3×4+2,…, 故通项公式为a n =n +23n +2.答案:a n =n +23n +2(2)根据以下数列的前4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①12×4,13×5,14×6,15×7,…; ②-3,7,-15,31,…; ③2,6,2,6,….解:①均是分式且分子均为1,分母均是两因数的积,第一个因数是项数加上1,第二个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大2,∴a n =1(n +1)(n +3).②正负相间,且负号在奇数项,故可用(-1)n 来表示符号,各项的绝对值恰是2的整数次幂减1,∴a n =(-1)n (2n +1-1).③这样的摆动数列,一般求两数的平均数2+62=4,而2=4-2,6=4+2,中间符号用(-1)n 来表示.a n =4+(-1)n·2或a n =⎩⎪⎨⎪⎧2 (n 是奇数),6 (n 是偶数).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学生用书P 17]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2-28n . (1)写出数列的第4项和第6项.[解] (1)a 4a 6=3×62-28×6=-60.(2)由3n 2-28n =-49解得n =7或n =73(舍去),所以-49是该数列的第7项;由3n 2-28n =68解得n =-2或n =343,均不合题意,所以68不是该数列的项.若本例中的条件不变,(1)试写出该数列的第3项和第8项;(2)问20是不是该数列的一项?若是,应是哪一项?解:(1)因为a n =3n 2-28n , 所以a 3=3×32-28×3=-57, a 8=3×82-28×8=-32.(2)令3n 2-28n =20,解得n =10或n =-23(舍去),所以20是该数列的第10项. [名师点评]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判断某一个数是否是数列{a n }的项,即令通项公式等于该数,解关于n 的方程 ,若解得n 为正整数k ,则该数为数列{a n }的第k 项,若关于n 的方程无解或有解且为非正整数解则该数不是数列{a n }中的项.3.(1)600是数列1×2,2×3,3×4,4×5,…的第________项. 解析:a n =n (n +1)=600=24×25,所以n =24. 答案:24(2)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n +30. ①问-60是否是{a n }中的一项?②当n 分别取何值时,a n =0,a n >0,a n <0?解:①假设-60是{a n }中的一项,则-n 2+n +30=-60.解得n =10或n =-9(舍去).所以-60是{a n }的第10项.②令-n 2+n +30=0,解得n =6或n =-5(舍去),所以n =6时,a n =0;0<n <6且n ∈N *时,a n >0;n >6(n ∈N *)时,a <0.易错警示设函数f (x )=⎩⎪⎨⎪⎧⎝⎛⎭⎫12x-1 (x <2).a n =f (n ),若数列{a n }是单调递减数列,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2) B.⎝⎛⎦⎤-∞,138 C.⎝⎛⎭⎫-∞,74 D.⎣⎡⎭⎫138,2[解析] 由题意,知f (x )=(a -2)x 在[2,+∞)上是减函数,且a 1>a 2,所以⎩⎪⎨⎪⎧a -2<0,f (1)>f (2),即⎩⎪⎨⎪⎧a <2,⎝⎛⎭⎫121-1>2(a -2).解得a <74,故选C.[答案] C[错因与防范] (1)本题易受函数单调性的影响形成思维定式,只考虑两段与分界点,得⎩⎪⎨⎪⎧a <2,⎝⎛⎭⎫122-1≥2(a -2),即a ≤138,错选B.(2)因为数列可以看作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子集的一类特殊的函数,所以数列具备一般函数应具备的性质.用函数的观点研究数列时不要忽视数列的特殊性,特别注意数列中的项数应为正整数的条件.4.已知数列{a n }中,a n =n 2-kn (n ∈N *),且{a n }单调递增,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3) C .(-∞,2) D .(-∞,3] 解析:选B.a n +1-a n =(n +1)2-k (n +1)-n 2+kn =2n +1-k ,又{a n }单调递增,故应有a n +1-a n >0,即2n +1-k >0恒成立,分离变量得k <2n +1,故只需k <3即可.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数列1,3,5,7,…,2n -1可以表示为1,3,5,7,…B .数列1,0,-1,-2与数列-2,-1,0,1是相同的数列C .数列⎩⎨⎧⎭⎬⎫n +1n 的第k 项为1+1k D .数列0,2,4,6,8,…可记为{2n }解析:选C.A 错,数列1,3,5,7,…2n -1为有穷数列,而数列1,3,5,7,…为无穷数列;B 错,数的顺序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数列;C 正确,a k =1+k k =1+1k ;D 错,a n=2n -2.2.在数列1,1,2,3,5,8,x ,21,34,55中,x 等于( ) A .11 B .12 C .13 D .14解析:选C.观察数列可知,后一项是前两项的和,故x =5+8=13. 3.数列1,2,7,10,13,…中的第26项为________. 解析:∵a 1=1=1,a 2=2=4 a 3=7,a 4=10,a 5=13, ∴a n =3n -2,∴a 26=3×26-2=76=219.答案:2194.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2+n,那么110是它的第________项.解析:令2n 2+n =110,解得n =4或n =-5(舍去),所以110是该数列的第4项.答案:4,[学生用书单独成册])A 层 基础达标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数列a ,a ,a ,…是无穷数列B .数列{f (n )}就是定义在正整数集N *上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上的函数值C .数列0,-1,-2,-3,…不一定是递减数列D .已知数列{a n },则{a n +1-a n }也是一个数列解析:选B.A ,D 显然正确;对于B ,因为数列{f (n )}是定义在正整数集N *上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上的函数a n =f (n ),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所以B 项不正确;对于C ,数列只给出前四项,后面的项不确定,所以不一定是递减数列.2.数列{a n }中,a n =3n -1,则a 2等于( ) A .2 B .3 C .9 D .32解析:选B.因为a n =3n -1,所以a 2=32-1=3.3.已知数列12,23,34,…,nn +1,则0.96是该数列的( )A .第20项B .第22项C .第24项D .第26项解析:选C.由nn +1=0.96,解得n =24.4.数列0,33,22,155,63,…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A .a n = n -2n B .a n = n -1n C .a n =n -1n +1D .a n = n -2n +2 解析:选C.已知数列化为:0,13,24,35,46,…,故a n = n -1n +1.5.已知数列2,5,22,11,…,则25是该数列的第________项. 解析:∵a 1=2,a 2=5,a 3=8,a 4=11, ∴a n =3n -1.由3n -1=25⇒3n -1=20⇒n =7,∴25是该数列的第7项. 答案:76.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19-2n ,则使a n >0成立的最大正整数n 的值为__________.解析:由a n =19-2n >0,得n <192.∵n ∈N *,∴n ≤9. 答案:97.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空,并写出每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34,23,712,( ),512,13,…; (2)53,( ),1715,2624,3735,…; (3)2,1,( ),12,…;(4)32,94,( ),6516,…. 解:(1)根据观察: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12,把各项都改写成以12为分母的分数,则序号1 2 3 4 5 6 ↓ ↓ ↓ ↓ ↓ ↓ 912 812 712 ( ) 512 412于是括号内填612,而分子恰为10减序号,故括号内填12,通项公式为a n =10-n 12.(2)53=4+14-1, 1715=16+116-1, 2624=25+125-1, 3735=36+136-1. 只要按上面形式把原数改写,便可发现各项与序号的对应关系:分子为序号加1的平方与1的和的算术平方根,分母为序号加1的平方与1的差.故括号内填108,通项公式为a n =(n +1)2+1(n +1)2-1.(3)因为2=21,1=22,12=24,所以数列缺少部分为23,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2n.(4)先将原数列变形为112,214,( ),4116,…,所以括号内应填318,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n +12n .B 层 能力提升 1.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2-28n ,则数列{a n }各项中最小项是( ) A .第4项 B .第5项 C .第6项 D .第7项解析:选B.a n =3n 2-28n =3(n -143)2-1963,当n =143时,a n 最小,又n ∈N *,故n =5时,a n =3n 2-28n 最小.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log (n +1)(n +2),则它的前30项之积是( ) A.15B .5C .6 D.log 23+log 31325解析:选 B.a 1·a 2·a 3·…·a 30=log 23×log 34×log 45×…×log 3132=lg 3lg 2×lg 4lg 3×…×lg 32lg 31=lg 32lg 2=log 232=log 225=5. 3.如图1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简称ICME -7)的会徽图案,会徽的主体图案是由如图2的一连串直角三角形演化而成的,其中OA 1=A 1A 2=A 2A 3=…=A 7A 8=1,如果把图2中的直角三角形继续作下去,记OA 1,OA 2,…,OA n ,…的长度构成数列{a n },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________.解析:因为OA 1=1,OA 2=2,OA 3=3,…,OA n =n ,…, 所以a 1=1,a 2=2,a 3=3,…,a n =n .答案:n 4.已知数列{a n }的前4项为11,102,1 003,10 004,…,则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________. 解析:由于11=10+1,102=102+2,1 003=103+3,10 004=104+4,…,所以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 n =10n +n . 答案:a n =10n +n5.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4n 2+3n.(1)写出此数列的前3项;(2)试问110和1627是不是它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解:(1)a 1=412+3×1=1,a 2=422+3×2=25,a 3=432+3×3=29.(2)令4n 2+3n =110,则n 2+3n -40=0,解得n =5或n =-8.又n ∈N *,故n =-8舍去,所以110是数列{a n }的第5项.令4n 2+3n =1627,则4n 2+12n -27=0,解得n =32或n =-92. 又n ∈N *,所以1627不是数列{a n }的项. 6.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p n +q (p ,q ∈R ),且a 1=-12,a 2=-34. (1)求{a n }的通项公式;(2)-255256是{a n }中的第几项? (3)该数列是递增数列还是递减数列?解:(1)∵a n =p n +q ,又a 1=-12,a 2=-34, ∴⎩⎨⎧p +q =-12p 2+q =-34,解得⎩⎪⎨⎪⎧p =12,q =-1, 因此{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12n -1.(2)令a n =-255256,即⎝⎛⎭⎫12n -1=-255256, 所以⎝⎛⎭⎫12n =1256,解得n =8. 故-255256是{a n }中的第8项. (3)由于a n =⎝⎛⎭⎫12n -1,且⎝⎛⎭⎫12n 随n 的增大而减小,因此a n 的值随n 的增大而减小,故{a n }是递减数列.C 层 拓展升华1.图中由火柴棒拼成的一列图形中,第n 个图形由n 个正方形组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n 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为( )A .3n -1B .3nC .3n +1D .3(n +1) 解析:选C.通过观察,第1个图形中,火柴棒有4根;第2个图形中,火柴棒有4+3根;第3个图形中,火柴棒有4+3+3=4+3×2根;第4个图形中,火柴棒有4+3+3+3=4+3×3根;第5个图形中,火柴棒有4+3+3+3+3=4+3×4根,…,可以发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3,即a 2-a 1=3,a 3-a 2=3,a 4-a 3=3,a 5-a 4=3,…,a n -a n -1=3(n ≥2),把上面的式子累加,则可得第n 个图形中,a n =4+3(n -1)=3n +1(根).2.根据下图中的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试猜测第n 个图中有________个点.解析:观察图形可知,第n 个图有n 个分支,每个分支上有(n -1)个点(不含中心点),再加中心上1个点,则有n (n -1)+1=n 2-n +1个点.答案:n 2-n +13.已知数列⎩⎨⎧⎭⎬⎫9n 2-9n +29n 2-1. (1)求这个数列的第10项;(2)98101是不是该数列中的项,为什么? (3)求证:数列中的各项都在区间(0,1)内;(4)在区间⎝⎛⎭⎫13,23内有无数列中的项?若有,是第几项?若没有,说明理由.解:(1)设a n =f (n )=9n 2-9n +29n 2-1=(3n -1)(3n -2)(3n -1)(3n +1)=3n -23n +1. 令n =10,得第10项a 10=f (10)=2831. (2)令3n -23n +1=98101,得9n =300. 此方程无正整数解,所以98101不是该数列中的项. (3)证明:∵a n =3n -23n +1=1-33n +1, 又n =N *,∴0<1-33n +1<1, ∴0<a n <1.∴数列中的各项都在区间(0,1)内.(4)令13<a n =3n -23n +1<23, ∴⎩⎪⎨⎪⎧3n +1<9n -6,9n -6<6n +2,∴⎩⎨⎧n >76,n <83. ∴当且仅当n =2时,上式成立,故在区间⎝⎛⎭⎫13,23内有数列中的项,且只有一项为a 2=47.。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列的定义及其特点2. 掌握数列的表示方法,包括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 能够运用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内容1. 数列的定义与特点2. 数列的表示方法a. 通项公式b. 前n项和公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列的概念、特点及表示方法2. 难点: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数列的概念、特点及表示方法2. 利用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探讨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数列的概念,讲解数列的定义和特点2. 介绍数列的表示方法,包括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 举例说明数列的表示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法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数列概念和表示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课堂练习:课堂上设置一些数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以检验他们对数列概念和表示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列知识的心得,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数列的性质:介绍数列的单调性、周期性等性质,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数列的特点。

2. 数列的分类:讲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常见数列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多样性。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课程进度。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要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他们的数列知识水平。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法,整理课堂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数列知识的理解。

3.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提交给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目的:要求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理解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一些数列能够写出其通项公式,已知通项公式能够求数列的项。

重点:1数列的概念。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数列的第n 项a n 叫做数列的通项(或一般项)。

由数列定义知:数列中的数是有序的,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这与数集中的数的无序性、互异性是不同的。

2.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通项a n 可以用一个关于n 的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成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宽的有限子集)的函数。

当自变量顺次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自学成才的一列函数值,而数列的通项公式则是相应的解析式。

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所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画出的图像是一些孤立的点。

难点:根据数列前几项的特点,以现规律后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给出数列的前若干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比较困难,且有的数列不一定有通项公式,如果有通项公式也不一定唯一。

给出数列的前若干项要确定其一个通项公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已知的每一项与其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抽象成一般形式。

过程:一、从实例引入(P110)1. 堆放的钢管 4,5,6,7,8,9,102. 正整数的倒数 51,41,31,21,1 3. ,,,,的不足近似值,,精确到414.141.14.11001.01.012 4. -1的正整数次幂:-1,1,-1,1,…5. 无穷多个数排成一列数:1,1,1,1,…二、提出课题:数列1.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的有序性)2. 名称:项,序号,一般公式n a a a ,,,21 ,表示法{}n a3. 通项公式:n a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 数列1: 3+=n a n 数列2:na n 1= 数列4:*,)1(N n a n n ∈-=4. 分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学案 课件 说课稿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学案  课件  说课稿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学习目标:1、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2、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探究问题(一)数列的概念:1.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观察下列数有什么共同特点?(1)三角形数:1,3,6,10,······(2)正方形数:1,4,9,16,······(3)-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排列成一列数:-1,1,-1,1,-1,······(4)无穷多个1排列成的一列数:1,1,1,1,······(5) 1,2,3,4,5,··· n,····· .(6)1,1.4,1.41,1.414,····· .2、数列的概念:(1)数列的定义:按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

数列的一般形式是说明:对数列相关概念的理解:(1)概念中的“一列数”,即不止一个数.(2)概念中的“一定顺序”,即数列中的数是有序的,并且这些数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即确定的数在确定的位置.(3)数列中项与项之间用“,”隔开.(4)数列{a n}与a n是不同的.{a n}表示数列:a1,a2,a3,…,a n,…,而a n表示数列{a n}中的第n项.(5)数列中的项与项的序号是不同的.数列中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而项的序号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具体位置.牢记数列中n∈N*思考:(1)“1,2,3,4,5”与“5,4,3,2,1”是同一个数列吗?与“1,3,2,4,5”呢?(2)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吗?(3)数列与集合有什么区别?说明:符号“a n”有双重意义,右下标“n”表示该项的序号(该项是第几个数);a与n复合而成的符号“a n”表示第几个数是什么.探究问题(二)数列的分类:(1)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类:(2)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分类(单调性):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高中数学教案 第1讲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高中数学教案 第1讲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1讲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理解单调性是数列的一项重要性质,可用来求最值.1.数列的有关概念(1)数列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按照□1确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2)数列与函数数列{a n}是从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到实数集R的函数,其自变量是□2序号n,对应的函数值是□3数列的第n项a n,记为a n=f(n).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在研究数列问题时,既要注意函数方法的普遍性,又要考虑数列方法的特殊性.2.数列的表示法解析式法、表格法、□4图象法.3.数列的单调性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5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6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特别地,□7各项都相等的数列叫做常数列.4.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1)如果数列{a n}的□8第n项a n与它的□9序号n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2)如果一个数列的相邻两项或多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10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1)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2)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形式上未必唯一.5.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与它的□11序号n 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常用结论1.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通项公式为a n 1,n =1,n -S n -1,n ≥2,n ∈N *.2.在数列{a n }中,若a n n ≥a n -1,n ≥a n +1(n ≥2),若a n n ≤a n -1,n ≤a n +1(n ≥2).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能不止一个.()(2)1,1,1,1,…,不能构成一个数列.()(3)任何一个数列不是递增数列,就是递减数列.()(4)如果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对∀n ∈N *,都有a n +1=S n +1-S n .()答案:(1)√(2)×(3)×(4)√2.回源教材(1)已知数列a 1=2,a n =2-1a n -1(n ≥2),则a 5=.猜想a n =.解析:∵a 1=2,a n =2-1a n -1,∴a 2=2-12=32,a 3=2-23=43,a 4=2-34=54,a 5=2-45=65,故猜想a n =n +1n .答案:65n +1n(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公式为S n =n 2,则a n =.解析:当n =1时,a 1=S 1=1,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1,且a 1=1也满足此式,故a n =2n -1,n ∈N *.答案:2n -1(3)根据下面的图形及相应的点数,写出点数构成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a n=.解析:由a 1=1=5×1-4,a 2=6=5×2-4,a 3=11=5×3-4,a 4=16=5×4-4,…,归纳可知a n =5n -4.答案:5n -4由a n 与S n 的关系求通项公式例1(1)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a n +1=5S n (n ≥1),则a n =()A.5×6nB.5×6n +1,n =1,×6n -2,n ≥2,n =1,×6n -2+1,n ≥2解析:C当n =1时,a 2=5S 1=5a 1=5,当n ≥2时,a n =5S n -1,所以a n +1-a n =5(S n -S n -1)=5a n ⇒a n +1=6a n ,而a 2=5a 1≠6a 1,所以数列{a n }从第二项起是以5为首项,6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a n ,n =1,×6n -2,n ≥2.(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S n =2n +2-3,则a n =.解析:根据题意,数列{a n }满足S n =2n +2-3,当n ≥2时,有a n =S n -S n -1=(2n +2-3)-(2n +1-3)=2n +1,当n =1时,有a 1=S 1=8-3=5,不符合a n =2n +1,故a n ,n =1,n +1,n ≥2.,n =1,n +1,n ≥2反思感悟已知S n 求a n 的3个步骤(1)先利用a 1=S 1求出a 1.(2)用n -1替换S n 中的n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利用a n =S n -S n -1(n ≥2)便可求出当n ≥2时a n 的表达式.(3)对n =1时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n ≥2时a n 的表达式,如果符合,则可以把数列的通项公式合写;如果不符合,则应该分n =1与n ≥2两段来写.训练1(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2a 1+22a 2+23a 3+…+2n a n =n ·2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解析:由题意,2a 1+22a 2+23a 3+…+2n a n =n ·2n ①,当n =1时,2a 1=2,∴a 1=1,当n ≥2时,2a 1+22a 2+23a 3+…+2n -1a n -1=(n -1)·2n -1②,①-②得2n a n =n ·2n -(n -1)2n -1=(n +1)2n -1(n ≥2),∴a n =n +12(n ≥2).当n =1时,a 1=1满足上式,∴a n =n +12.答案:n +12(2)已知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a 1=1,S n S n +1=-a n +1(n ∈N *),则a 10=.解析:根据题意,数列{a n }满足S n S n +1=S n -S n +1,且S n ≠0,则1S n +1-1S n =1,因为a 1=1,所以1S 1=1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1S n =1+(n -1)×1=n ,所以S n =1n ,a 10=S 10-S 9=110-19=-190.答案:-190由数列的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累加法例2设数列{a n }满足a 1=1,且a n +1-a n =n +1(n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解析:由题意a 2-a 1=2,a 3-a 2=3,…,a n -a n -1=n (n ≥2).以上各式相加,得a n -a 1=2+3+…+n =(n -1)(2+n )2=n 2+n -22.又因为a 1=1,所以a n =n 2+n2(n ≥2).因为当n =1时也满足此式,所以a n =n 2+n2(n ∈N *).答案:n 2+n2(n ∈N *)累乘法例3已知a 1=2,a n +1=2n a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解析:因为a n +1a n=2n ,所以a na n -1=2n -1,a n -1a n -2=2n -2,…a 3a 2=22,a 2a 1=2(n ≥2),所以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3a 2·a2a 1·a 1=2n -1·2n -2·…·22·2·2=21+2+3+…+(n -1)·2=2(n -1)·n2+1=2n 2-n +22,当n =1时也满足此式,所以a n =2n 2-n +22(n ∈N *).答案:2n 2-n +22(n ∈N *)反思感悟1.累加法:已知a 1,且a n -a n -1=f (n )(n ≥2),可用累加法求a n ,即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2.累乘法:已知a 1,且a na n -1=f (n )(n ≥2),可用累乘法求a n ,即a n =a n a n -1·a n -1a n -2·…·a2a 1·a 1.训练2(1)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a n +1n -1n +1,则a n =()A.4+1n B.4-1nC.2+1n D.2-1n解析:B因为a n+1=a n+1n-1n+1,所以a n+1-a n=1n-1n+1,所以当n≥2时,a2-a1=1-12,a3-a2=12-13,…,a n-a n-1=1n-1-1n(n≥2),累加可得a n-a1=(a2-a1)+(a3-a2)+…+(a n-a n-1)=1-12+12-13+…+1n-1-1n=1-1 n (n≥2),因为a1=3,所以a n=1-1n+3=4-1n(n≥2),当n=1时,a1=3,满足上式,所以a n=4-1n,故选B.(2)在数列{a n}中,已知a n+1=nn+2a n(n∈N*),且a1=4,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解析:由a n+1=nn+2a n,得a n+1a n=nn+2故a2a1=13,a3a2=24,…,a na n-1=n-1n+1(n≥2),以上式子累乘得,a na1=13×24×…·n-3n-1·n-2n·n-1n+1=2n(n+1).因为a1=4,所以a n=8n(n+1)(n≥2).因为a1=4满足上式,所以a n=8n(n+1)(n∈N*).答案:8n2+n(n∈N*)数列的性质数列的单调性例4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3n+k2n,若数列{a n}为递减数列,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A.(3,+∞)B.(2,+∞)C.(1,+∞)D.(0,+∞)解析:D因为a n+1-a n=3n+3+k2n+1-3n+k2n=3-3n-k2n+1,由数列{a n}为递减数列,知对任意n∈N*,a n+1-a n=3-3n-k2n+1<0,所以k>3-3n对任意n∈N*恒成立,所以k∈(0,+∞).数列的周期性例5(2024·哈尔滨质检)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积为T n,a1=2且a n+1=1-1 a n,则T2024=.解析:∵a2=1-1a1=12,a3=1-1a2=-1,a4=1-1a3=2,…,∴数列{a n}是周期为3的数列.又a1a2a3=2×12×(-1)=-1,且2024=3×674+2,∴T2024=(-1)674·a2023·a2024=1×2×12=1.答案:1数列的最值例6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12n-15,其最大项和最小项的值分别为()A.1,-17B.0,-17C.1 7,-17D.1,-111解析:A因为n ∈N *,所以当1≤n ≤3时,a n =12n-15<0,且单调递减;当n ≥4时,a n =12n -15>0,且单调递减,所以最小项为a 3=18-15=-17,最大项为a 4=116-15=1.反思感悟1.解决数列单调性问题的三种方法(1)用作差比较法,根据a n +1-a n 的符号判断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或常数列.(2)用作商比较法,根据a n +1a n(a n >0或a n <0)与“1”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3)结合相应函数的图象直观判断.2.解决数列周期性问题的方法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数列的前几项,确定数列的周期,再根据周期性求值.3.求数列的最大项或最小项的常用方法(1)函数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2)n ≥a n -1,n ≥a n +1(n ≥2)n ≤a n -1,n ≤a n +1(n ≥2)确定最小项.训练3(1)如表,定义函数f (x ):x 12345f (x )54312对于数列{a n },a 1=4,a n =f (a n -1),n =2,3,4,…,则a 2023=()A.1B.2C.5D.4解析:C由题意,a 1=4,a n =f (a n -1),所以a 2=f (a 1)=f (4)=1,a 3=f (a 2)=f (1)=5,a 4=f (a 3)=f (5)=2,a 5=f (a 4)=f (2)=4,a 6=f (a 5)=f (4)=1,a 7=f (a 6)=f (1)=5,…,则数列{a n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数列,所以a 2023=a 2020+3=a 3=5,故选C.(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a n =2n -192n -21,n ∈N *,则数列{a n }前20项中的最大项与最小项分别为.解析:a n =2n -192n -21=2n -21+22n -21=1+22n -21,当n ≥11时,22n -21>0,且单调递减;当1≤n ≤10时,22n -21<0,且单调递减.因此数列{a n }前20项中的最大项与最小项分别为第11项,第10项,a 11=3,a 10=-1.答案:3,-1限时规范训练(四十)A 级基础落实练1.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n3n +1,那么这个数列是()A.递增数列B.递减数列C.摆动数列D.常数列解析:A ∵a n +1-a n =n +13n +4-n 3n +1=1(3n +1)(3n +4)>0,∴a n +1>a n ,∴选A.2.已知数列a 1,a 2a 1,a3a 2,…,a n +1a n,…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下列数中是数列{a n }中的项的是()A.16B.128C.32D.64解析:D a n +1=a 1·a 2a 1·a 3a 2·…·a n +1a n=1×21×22×…×2n =21+2+…+n=2n (n +1)2,当n =3时,a 4=26=64.3.(2024·莆田质检)九连环是我国从古至今广泛流传的一种益智游戏,它用九个圆环相连成串,以解开为胜.在某种玩法中,用a n 表示解下n (n ≤9,n ∈N *)个圆环所需的最少移动次数,若a 1=1,且a n +1n +2,n 为奇数,a n -1,n 为偶数,则解下6个环所需的最少移动次数为()A.13B.15C.16D.29解析:B∵a1=1,a n+1n+2,n为奇数,a n-1,n为偶数,∴a2=a1+2=3,a3=2a2-1=5,a4=a3+2=7,a5=2a4-1=13,a6=a5+2=15.4.大衍数列,来源于我国的《乾坤谱》,是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其前11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60,则大衍数列的第41项为()A.760B.800C.840D.924解析:C由题意得,大衍数列的奇数项依次为12-12,32-12,52-12,…,易知大衍数列的第41项为412-12=840.5.(多选)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n+2)·(67)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数列{a n}的最小项是a1B.数列{a n}的最大项是a4C.数列{a n}的最大项是a5D.当n≥5时,数列{a n}递减解析:BCD假设第n项为{a n}n≥a n-1,n≥a n+1,n+2)·(67)n≥(n+1)·(67)n-1,n+2)·(67)n≥(n+3)·(67)n+1,≤5,≥4,又n∈N*,所以n=4或n=5,故数列{a n}中a4与a5均为最大项,且a4=a5=6574,当n≥5时,数列{a n}递减.6.(2023·珠海质检)数列{a n}满足a1=1,a2=2且a n+2=a n+(-1)n,n∈N*,则该数列的前40项之和为()A.-170B.80C.60D.230解析:C由a n +2=a n +(-1)n ,n ∈N *,得a 2k +2=a 2k +1,a 2k +1=a 2k -1-1,所以a 2k +1+a 2k +2=a 2k -1+a 2k =…=a 1+a 2=3,所以数列{a n }的前40项之和为20(a 1+a 2)=60.7.数列1,12,12,12,13,13,13,13,13,14,…的第2024项为()A.144B.145C.146D.12025解析:B 观察可知数列的构成规律为1个1,3个12,5个13,…,(2n -1)个1n,….注意到1+3+5+…+(2n -1)=n 2,而442=1936<2024,452=2025>2024,由此知数列的第2024项为145.8.数列{a n }满足a 1=1,对任意n ∈N *,都有a n +1=1+a n +n ,则1a 1+1a 2+…+1a 99=()A.9998B.2C.9950D.99100解析:C由a n +1=1+a n +n ,得a n +1-a n =n +1,则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n +(n -1)+…+2+1=n (n +1)2,则1a n =2n (n +1)=2n -2n +1,则1a 1+1a 2+…+1a 99=2×[(1-12)+(12-13)+…+(199-1100)]=2×(1-1100)=9950.9.S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且log2(S n+1)=n+1,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解析:由log2(S n+1)=n+1,得S n+1=2n+1,当n=1时,a1=S1=3;当n≥2时,a n=S n-S n-1=2n,显然当n=1时,不满足上式.所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n=1,n,n≥2.答案:a n,n=1,n,n≥210.已知数列{a n}的首项a1=1,前n项和为S n,且满足2a n+1+S n=2(n∈N*),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解析:因为2a n+1+S n=2,①当n≥2时,2a n+S n-1=2,②由①式减②式得a n+1=12a n,又当n=1时,2a2+S1=2,得a2=12=12a1,所以数列{a n}是以1为首项,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a n=12n-1.答案:1 2n-111.已知数列{a n}中,前n项和为S n,且S n=n+23a n,则a na n-1的最大值为.解析:∵S n=n+23a n,∴当n≥2时,a n=S n-S n-1=n+23a n-n+13a n-1,可化为a na n-1=n+1n-1=1+2n-1,由函数y=2x-1在区间(1,+∞)上单调递减,可得当n=2时,2n-1取得最大值2.∴a na n-1的最大值为3.答案:312.已知[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例如:[2.3]=2,[-1.7]=-2.在数列{a n}中,a n=[lg n],记S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则a2024=;S2024=.解析:∵a n =[lg n ],∴当1≤n ≤9时,a n =[lg n ]=0;当10≤n ≤99时,a n =[lg n ]=1;当100≤n ≤999时,a n =[lg n ]=2;当1000≤n ≤9999时,a n =[lg n ]=3.∴a 2024=[lg 2024]=3,S 2024=9×0+90×1+900×2+1025×3=4965.答案:34965B 级能力提升练13.(2024·绵阳模拟)若数列{a n }满足(n -1)a n =(n +1)a n -1(n ≥2)且a 1=2,则满足不等式a n <462的最大正整数n 为()A.20 B.19C.21D.22解析:A ∵(n -1)a n =(n +1)a n -1(n ≥2),∴当n ≥2时,a n a n -1=n +1n -1,∴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2×31×42×53×…×n +1n -1=n (n +1),当n =1时,a 1=2=1×2,∴a n =n (n +1),又a n <462,∴n (n +1)<462,解得-22<n <21,又n ∈N *,故所求n 的最大值为20.14.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2=116,a n a n +2=4a 2n +1,则a n 的最小值为()A.2-12B.2-10C.2-5D.2-6解析:D ∵a 1=1,a 2=116,a n a n +2=4a 2n +1,∴a n ≠0,a n +2a n +1=4a n +1a n ,∴是首项为a 2a 1=116,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a n +1a n =116×4n -1=4n -3.当n ≥2时,a n=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4n -4×4n -5×…×4-2×1=412(n -1)(n -6),∵n =1时,412(n -1)(n -6)=1=a 1,∴a n =412(n -1)(n -6)=412(n -72)2-258,n ∈N *,∴当n =3或n=4时,a n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4-3=2-6.15.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n33n,当a n 最大时,n=.(33≈1.44)解析:设a n是数列{a n}n+1≤a n,n-1≤a n,≤n33n,≤n33n,解得1 33-1≤n≤3333-1.因为33≈1.44,所以n的值为3.(也可以通过列举得出{a n}的最大项)答案:316.(2024·八省八校联考)数列{a n}:1,1,2,3,5,8,13,21,34,…,称为斐波那契数列,该数列是由意大利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在数学上,斐波那契数列可表述为a1=a2=1,a n=a n-1+a n-2(n≥3,n∈N*).设该数列的前n项和为S n,记a2023=m,则S2021=.(用m表示)解析:由a n=a n-1+a n-2得a n=a n+2-a n+1(n∈N*),即S2021=a1+a2+…+a2021=a3-a2+a4-a3+…+a2023-a2022=a2023-a2=m-1.答案:m-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第一章:数列的概念1.1 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数列是由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举例说明数列的组成,如自然数数列、等差数列等。

1.2 数列的项解释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强调数列项的顺序和重复性质。

1.3 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了解通项公式的概念,即用公式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方法。

举例讲解如何写出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二章:数列的表示法2.1 列举法讲解如何用列举法表示数列,即直接写出数列的所有项。

练习写出几个给定数列的列举表示。

2.2 公式法解释公式法表示数列的方法,即用公式来表示数列的任意一项。

举例说明如何用公式法表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2.3 图像法介绍图像法表示数列的方法,即用图形来表示数列的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来理解数列的特点。

第三章:数列的性质3.1 数列的项数解释数列的项数是指数列中项的数量。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一个数列的项数。

3.2 数列的单调性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单调性,即数列项的增减规律。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数列的单调性。

3.3 数列的周期性解释数列的周期性是指数列中项按照一定规律重复出现。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数列的周期性。

第四章:数列的通项公式4.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4.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3 其他类型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类型数列的通项公式。

举例讲解如何求解其他类型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五章:数列的前n项和5.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讲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和性质。

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5.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和性质。

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5.3 其他类型数列的前n项和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类型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法。

举例讲解如何求解其他类型数列的前n项和。

第六章:数列的求和公式6.1 数列求和的定义解释数列求和是指将数列中的所有项相加得到一个数值。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学案 课件 说课稿

年级
高一
学科
数学
课题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通过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
2.理解数列的顺序性,感受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了解数列的几种分类.
3.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体会数列之间变量的依赖关系.
自学质疑
1.数列及其有关概念
(1)数列:按照一定_____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2)项:数列中的________叫做这个数列的项,第1项通常也叫做____,若是有穷数列,最后一项也叫做____.
A.20B.24C.25D.30
3、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2+29n+3,求其中的最大项
4、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qn,且a4-a2=72.
①求实数q的值;
②判断-81是否为此数列中的项.
评价提升
2.数列的表示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1,a2,a3,…,an,…,简记为______,这里n是______.
3.数列的分类
(1)按项的个数分类:
(2)按项的变化趋势分类:4.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n}的第n项an与______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_________
[例4]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5n+4,则
(1)数列中有多少项为负数?
(2)n为何值时,an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检测巩固
1、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 , , , ,…;(2)1,11,111,1111,…;(3)1, ,3, ,….
2、600是数列1×2,2×3,3×4,4×5,…的第几项()
[例2]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写出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第一章:数列的定义1.1 学习目标:理解数列的定义,能够识别数列的基本特征。

1.2 教学内容:1.2.1 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1.2.2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项。

1.2.3 数列的顺序:数列中项的排列顺序称为数列的顺序。

1.3 教学活动:1.3.1 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例子来理解数列的定义。

1.3.2 引导学生分析数列的基本特征,如顺序、项等。

1.3.3 进行数列的实例练习,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的数列。

第二章:数列的表示法2.1 学习目标:掌握数列的常见表示法,能够正确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2 教学内容:2.2.1 列举法:将数列的每一项按顺序写出来。

2.2.2 描述法:用数学公式或文字描述数列的规律。

2.2.3 数列的通项公式:用公式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2.3 教学活动:2.3.1 介绍列举法和描述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列。

2.3.2 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够根据规律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3.3 进行数列表示法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表示法。

第三章:数列的性质3.1 学习目标:理解数列的性质,能够运用数列的性质进行问题的解决。

3.2 教学内容:3.2.1 数列的项数: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数列的项数。

3.2.2 数列的项的公共性质:数列中所有项都具有的性质称为数列的项的公共性质。

3.2.3 数列的性质:数列的项的公共性质称为数列的性质。

3.3 教学活动:3.3.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数列的实例,发现数列的性质。

3.3.2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学会运用数列的性质进行问题的解决。

3.3.3 进行数列性质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列的性质。

第四章:数列的分类4.1 学习目标:了解数列的分类,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数列。

4.2 教学内容:4.2.1 数列的分类:按照数列的性质和规律,将数列分为不同的类型。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第一章:数列的概念1.1 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数列是由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强调数列的有序性,即数列中每个数的位置是固定的。

1.2 数列的项解释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举例说明数列的项与数列的关系。

1.3 数列的表示方法介绍数列的表示方法,包括顺序列举法和通项公式法。

举例说明如何用通项公式表示数列。

第二章:数列的通项公式2.1 通项公式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通项公式是用来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公式。

强调通项公式中变量的含义和作用。

2.2 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举例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列的特点来确定通项公式。

2.3 通项公式的应用解释如何利用通项公式来求解数列中的特定项。

举例说明通项公式在解决数列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数列的性质3.1 数列的项数解释数列的项数是指数列中项的个数。

引导学生理解项数与数列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的关系。

3.2 数列的单调性讲解数列的单调性,包括递增和递减。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数列的单调性。

3.3 数列的周期性解释数列的周期性是指数列中存在重复的项的模式。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数列的周期性。

第四章:数列的求和4.1 数列的求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求和是指将数列中所有项相加得到的结果。

讲解数列的求和公式,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4.2 数列的求和应用解释如何利用数列的求和公式来求解数列的和。

举例说明数列的求和公式在解决数列问题中的应用。

4.3 数列的求和性质讲解数列的求和性质,包括数列的错位相减法和分组求和法。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数列的求和性质来简化计算。

第五章:数列的综合应用5.1 数列的极限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极限是指数列项趋近于某个值的过程。

讲解数列的极限的定义和性质。

5.2 数列的极限应用解释如何利用数列的极限来解决数列问题。

举例说明数列的极限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

5.3 数列的实际应用讲解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包括数列在物理学和经济学中的例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数列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列的概念
通过实例,引入数列的概念,并理解数列的顺序性,感受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

同时了解数列的几种分类。

<2>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了解数列是一类离散函数,体会数列之间的变量依赖关系,了解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数列的概念,以及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体会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

<2>教学难点: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去认识,了解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实例引入
1、引导学生观察P26章节前的知识背景图片,构建自然现象中体现出的数的规律。

留下问题思考:你能发现下面这一列数的规律吗
1,1,2.,3,5,8,13,21,34,55,89,...
(我们先一起来观察一下课本P26的这幅大图,大家来数数这些花各有几片花瓣。

我们发现,第一朵花有3片花瓣,第二朵花有5片花瓣,第三朵花有8片花瓣,第四朵花有13片花瓣。

那大家来观察一下书上的那一组数:1,1,2.,3,5,8,13,21,34,55,89,...,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要来探讨一个有关数的新问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28的两幅图-三角形数与正方形数,进而引出数列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古希腊拥有着灿烂的文明,它的数学文化同样值得我们去探究。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曾经在沙滩上研究数学问题,他们在沙滩上画点或用小石子来表示数,书本上的这两幅图正是他们所研究的一小部分,即三角形数与正方形数。

大家一起来观察一下,在三角形数这幅图中每个图形分别对应着数1,3,6,10....,而在正方形数这幅图中每个图形分别对应着数1,4,9,16...,大家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每个图形代表的数与在图中的序列号有没有什
么联系呢?这样的一组数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数列。

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全新的概念:数列。


<2>概念的提出
1、数列(sequence of number ):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我们可以借助它的专业英语对这一概念进行理解,我们知道sequence 在英语中表示序列、顺序,故而顾名思义,sequence of number 即数列表示这一列数的排列顺序。


联系生活中的数列实例:银行利息
(在了解了数列的概念之后,大家能否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列的例子呢?
大家知道我们把钱存进银行,我们账户上的存款除了我们本身存进去的钱还包括一定的利息,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单位时间内我们帐户的利息的值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

再如,有养过兔子的同学会发现兔子产出的小兔子数量也可以构成一个数列。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项
(我们知道,由数列的概念进行解读,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的一组数,故而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


我们称排在第一位的数为这个数列的第一项或首项,称排在第二位的数为这个数列的第二项,...,(以此类推)称排在第n 位的数为这个数列的第n 项。

故而,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321n a a a a
简记为{}n a
<3>数列的分类
(我们可以按照数列的特点进行适当地分类。


1、按照数列的项数进行分类
项数有限的称为有穷数列
项数无限的称为无穷数列
2、按照数列中数的大小特点进行分类
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称为递增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称为递减数列
各项相等的数列称为常数列
从第二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称为摆动数列
(现在我们根据数列的分类来判断一下课本P28的几个数列是属于哪一类数列) 练习P28-观察
<4>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数列的特点,大家是否有发现数列中的数与它所对应的序列号的关系呢?大家是否可以联想到从前学习的某些内容呢?提问学生。


事实上,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

,n })为
定义域的函数)(n f a n =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对于函数)(x f y =,如果...)3,2,1)((=i i f 有意义,那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数列 ),...(),...3(),2(),1(n f f f f
<5>归纳小结
(我们今天一同认识了一个新的概念:数列,我们知道它是一个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数学概念,我们一同来回忆一下数列的概念,数列的两种分类。

另外,我们发现数列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回顾数列的概念,数列的两种分类以及数列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6>作业布置
P33 习题2.1 A 组 1
第二课时
<1>数列的简单表示法的学习
1、通项公式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同认识了数列这个新的数学概念,得知可以将其定义为一种特殊的函数,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这样提出:)
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

练习:课本例1
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4
1-3121-1,,, (2)0202,,,
解:
(1)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绝对值都是序号的倒数,并且奇数项为正,偶数项为负, 故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n
a n n 1
)1(+-=
另一种表示法:
⎩⎨⎧===-=-=,...)3,2,1,2(1
,...)3,2,1,12(1m m n n m m n n
n a (2)这个数列的前4项构成一个摆动数列,奇数项是2,偶数项是0,所以它的通项公式为
1)1(1+-=+n n a
2、图象、列表法
(我们一同来回忆一下函数的集中表示方法,函数常用的三个表示法为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自然拥有函数的一般性质。

事实上,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相对应于函数的解析式,同样数列也可以用图象和列表来表示。


例如:全体正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构成数列
2,4,6,... ,2n ,...
则该数列可以用列表和图表分别表示出来(表2-1和图2.1-4)
练习:课本P30 例2
图2.1-5中的三角形称为谢宾斯基(Sierpinski )三角形。

在下图四个三角形中,着色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构成一个数列的前4项,请写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的图像。

解:
如图,这四个三角形中着色三角形的个数依次为1,3,9,27
则可知所求数列的前四项都是3的指数幂,指数为序号减1.
所以,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13-=n n a
则可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该数列图象如图2.1-6
(大家可以从图上发现数列的图象是一些离散的点,大家想想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由于数列中自变量的取值是一系列离散的点。


3、递推公式
(在一个由拥有某些共同点的个体组成的总体中,允许个体存在个性。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自然有其个性,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一个个性。

) 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1,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等于它的前一项的2倍再加上1,即
)1(121>+=-n a a n n ,
那么...
7123
122312=+==+=a a a a
像这样给出数列的方法称为递推法
我们将)1(121>+=-n a a n n 称作递推公式。

练习:课本P31 例3
设数列{}n
a 满足⎪⎩⎪⎨⎧=>+=-1
)1(1111a n a a n n ,请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

解:
由题意可知
5853111,8532111,2321111,211111,
1453423121=+=+==+=+
==+=+
==+=+
==a a a a a a a a a
<2>归纳小结
(我们今天探究了数列的几种简单表示法,我们一同来共同回忆一下。


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列的几种简单表示法:通项公式、图象法、列表法、递推公式,与函数的表示法进行类比。

<3>作业布置
P33 习题2.1 A 组 2、3、4、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