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名家(四四):克拉纳赫-德国最早描绘神话题材的画家

合集下载

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美术史填空选择题

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美术史填空选择题

外国美术史填空选择题1,古代埃及艺术主要是为死去的法老和贵族服务的,所以被史学家称为来世的艺术,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作为法老的陵墓而建造的。

2,爱琴美术主要有两个代表:克里特美术和迈锡尼美术,它们的重要遗址是米诺斯宫和狮子之门。

3,希腊化时期本土风格样式的重要代表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和米洛斯的维纳斯,小亚细亚地区的主要代表作是柏加摩斯的宙斯祭坛。

4,拜占庭教堂建筑的主要代表作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镶嵌画的重要代表作有拉文纳的圣维他尔教堂壁画: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和皇后提奥多拉和女官。

5,哥特式建筑式中世纪建筑艺术的颠峰,其代表作在法国有巴黎圣母院教堂,圣德尼教堂,夏特尔教堂,在意大利有著名的米兰大教堂。

6,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是意大利的波伦亚学院,它的创始人是拉契尔兄弟。

, 7,伊斯塔尔门属于新巴比伦时期的建筑8,《书斋中的圣哲罗姆》是丢勒的作品。

3,古典主义雕刻家卡诺瓦是意大利国艺术家。

4,戈雅的版画《战争的灾难》创作于19世纪初。

5,马列维奇属于至上主义派的艺术家。

1 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叫(胡夫)金字塔,它建于(古埃及第四王朝)王国时期。

*传统的古代埃及史的分期以王朝体系为基础,将古埃及的30个王朝分为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三大时期2 古希腊美术发展史分期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四个阶段。

3 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的主要样式为(罗马式)和(哥特式)。

4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位美术大师是(达芬奇,拉裴尔,米开朗基罗)。

5 《纺织女》一画的作者是17世纪西班牙著名的画家(委拉斯凯兹)。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伟大现实主义画家(戈雅)创造了《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表现了西班牙资产阶级革命者的不屈精神。

6法国浪漫主义大师(欧仁·德拉克洛瓦)创作的《希阿岛的屠杀》,标志着浪漫主义盛期的到来7 印象主义兴起于19世纪下半期,它的主要画家有(莫奈、德迦、雷诺阿);此后又出现了新印象主义,它的主要代表画家是(修拉)。

西方绘画最著名的500幅世界名画欣赏

西方绘画最著名的500幅世界名画欣赏

西方绘画最著名的500幅世界名画欣赏1、无名女郎 1883年克拉姆斯柯依俄国×99cm 布油彩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

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

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

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2、入睡的维纳斯约1510-1511年乔尔乔内意大利×175cm 布油彩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这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

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

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

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3、蒙娜丽莎 1503年-1506年莱奥娜多·达·芬奇意大利77cm×53cm 板油彩巴黎卢浮宫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

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

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

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

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4、亚威农少女毕加索西班牙 1907年油画 244×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是现代艺术创始人毕加索早期立体主义的代表作品,是一幅颠覆了以往的艺术方法的立体主义经典画作。

19世纪的“无价之宝”威廉姆—阿道尔夫·布格霍

19世纪的“无价之宝”威廉姆—阿道尔夫·布格霍

19世纪的“无价之宝”威廉姆—阿道尔夫·布格霍作者:来源:《财富堂》2013年第09期19世纪的传奇画商约瑟夫·亨利·杜文在对客户推销画作时,有一句著名的台词:“你虽然花了大钱,但是买到了无价之宝,算是捡到大便宜了!”但是还有一句潜台词他从来不会跟客户吐露:这件“无价之宝”,也许有一天要打折。

威廉姆-阿道尔夫·布格霍,就曾经是19世纪的“无价之宝”。

他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最重要的人物,法国第一个“矫饰主义”画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荷兰美术院院士,欧洲三国荣誉爵士,布格霍囊括了一个欧洲画家能够获得的所有最高荣誉。

19世纪时,布格霍不但风靡欧洲,美国的富豪也争相购买他的作品。

布格霍的作品高度完整、技法全面,擅长表现优美而感伤的古典题材。

布格霍是当时官方沙龙展的权威评判,他对待新兴的画风立场保守、态度强硬,就是他,把莫奈等印象派画家赶出了官方的沙龙展。

20世纪20年代之后,布格霍的声誉与价格急剧下跌,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印象派的新审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不少百科全书甚至故意“忽略”他的名字,因为人们反感他当年对印象派的封杀。

今天的人们已经不知道布格霍是谁,但是人人都知道布格霍最大的敌人——莫奈。

2013年上半年全球艺术家作品成交额排行榜,莫奈名列第七位。

今天轮到莫奈成为“无价之宝”了。

莫奈是一个较真的人,作画一丝不苟,做人恩怨分明。

他年轻时曾得到一名法国富商的资助。

当他声名日隆之时,富商却破产了,从此之后莫奈照顾昔日恩人全家的生活——维持富商一贯水准的生活。

善于报恩的人往往也容易记仇,莫奈在画商中的口碑不佳,不少画商背后埋怨他斤斤计较、索价太高。

莫奈自己说:当我未成名的时候,有人花三百法郎买我一张画,我会永远感恩。

到了今天,你们花三万法郎买我一幅画,我也不稀罕——你们只不过想在我身上赚钱,而不是真心喜欢我的作品——对画商尚且如此,对当年全力封杀他的布格霍,可想而知莫奈内心对他有多么痛恨。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巨匠作品,难得一见!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巨匠作品,难得一见!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巨匠作品,难得一见!文艺复兴是指自14世纪起,以意大利为中心掀起的欧洲新文化、新思想运动。

其原义是指在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思想的基础上,获取新知的运动。

这个时代是艺术史上强烈的自觉意识觉醒的时代,恩格斯在讲到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写道“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意大利文艺复兴在艺术发展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 13 世纪后期至 14 世纪中期,一阶段为文艺复兴的预备期。

主要以意大利佛罗伦萨为中心,代表人物有乔托、马萨乔等;第二阶段从14世纪中期开始至15世纪上半叶,为文艺复兴中期或发展期。

主要代表人物有安吉利科、保罗·乌切洛、波提切利等;第三阶段从15世纪后半期至16世纪,为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

此时文艺复兴的中心转向了罗马。

主要代表人物有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第四阶段从16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前期,为文艺复兴晚期。

这一阶段以威尼斯画派的崛起为代表,主要艺术家有提香、乔尔乔内等。

十六世纪末,随着意大利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文艺复兴运动结束。

流风余韵传播到了北欧的荷兰、比利时、德国和尼德兰等地,其影响延及一两个世纪。

文艺复兴推动了洲、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保罗·乌切洛凯撒·奥古斯都这是一幅15世纪的家具装饰画,出自文艺复兴早期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保罗·乌切洛之手,最初安装在抽屉的嵌板上。

保罗·乌切洛是佛罗伦萨人,曾师从著名画家马萨乔,他继承老师的衣钵,在探索直线透视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传说乌切洛特别富有敬业精神,为了研究透视法,常常彻夜不眠,在画室里苦苦钻研。

乌切洛坚持用科学的手法作画,他笔下的人物、动物和风景,比例准确、透视合理,但由于过分强调每一细节在透视上的准确性,结果反而使整个画面显得僵硬,看上去就像一出木偶戏,他最著名的作品《圣罗马诺之战》就具有这种特点。

爱德华·蒙克

爱德华·蒙克

爱德华·蒙克(英文名:Edvard Munch),出生于1863年12月12日,于1944年1月23日逝世,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

伟大的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爱德华·蒙克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

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

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中文名:爱德华·蒙克国籍:挪威出生日期:1863年12月12日职业:画家信仰:基督教代表作品:《呐喊》,《生命之舞》,《卡尔约翰街的夜晚》外文名:Edvard Munch出生地:挪威勒滕逝世日期:1944年1月23日毕业院校:奥斯陆皇家艺术和设计学院主要成就: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

伟大的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挪威画家。

父亲是位医生,笃信基督教。

幼年丧母,姐姐被肺病夺去生命,妹妹患精神病。

童年时代的不幸对其一生的创作有深刻的影响。

蒙克于1880年进奥斯陆工艺美术学校随C克罗格习画,受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

1889年改用传统的画法创作《病孩》变体画《春》,从而获得奖学金去法国留学,从师L.博纳。

在法国,他在研究印象主义画法的基础上,转而对后印象主义和纳比派发生兴趣。

他发现线条和色彩有强烈的表现力,试图用它们画出活生生的人们,他们的呼吸、感觉、受苦受难并彼此的相爱。

在当时哲学和美学思潮影响下,他努力发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况,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

因此,他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的称号。

1892年,在德国拍林美术家协会举办展览,由于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很快被封闭,但对德国青年画家以很大的刺激,推动了表现主义运动的产生。

蒙克的早期油画《病孩》(1886)、《在灵床旁》(1895)、《母亲之死》(1899),多是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

世界名画欣赏之《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

世界名画欣赏之《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

世界名画欣赏之《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
艺术导读:《Arenaia ,the Nymph of the Dargle》中文议为《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是英国著名唯美派画家莱顿于1880年创作代表作品。

今天一梦与大家一起欣赏一下这幅流传百年的优美的油画作品。

莱顿的《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
世界名画欣赏之《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
第一眼看到这幅酮体半遮半掩的美女,真的是让人美不胜收、感慨不已。

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位美妙的少女是谁呢?Nymph中文被译为宁芙,即水妖精的意思,宁芙又被称为美丽的水中女神。

她是古希腊神话中居住在山林、原野、泉水、大海等地的自然界精灵。

画中的这个宁芙是个泉水仙子,身着宽大的长袍,垂落的轻纱半遮半掩着雪白的身躯,?她胴体半露,低垂着头,双眼目光微垂,双手轻轻地抱在胸前,略微弯曲着左腿,透着一种雍容的气质,展露出那羞涩美丽的娇躯,完美的曲线让人窒息。

她的双手抱于胸前,头微微的低着,似乎沉静在对往事的追忆之中。

在她的身后,瀑布飞泻而下,湍急地流水,到了她的脚下却变成了一湾平静的小溪。

也许它和您一样,面对着这散发着神圣光辉的身体,不禁也屏住呼吸,不忍打扰女神的思绪吧!
整幅画面除了美丽的女子吸引人外,画面的构图也可以说是一个亮点、妙处。

正是由于画家有意安排画中人物的站姿,使画面人物构图更添美感。

在描绘人物时还采用了夸张的比例,有意加长的腿部,塑造出宁芙女神黄金分割的完美身材。

世界名画系列之人体名画

世界名画系列之人体名画

世界名画系列之人体名画(1):泉1、泉1856年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法国163cm×80cm 布油彩巴奥赛博物馆藏76岁时的安格尔,创作了《泉》这幅作品,反映了画家对美的全新观念,即用精湛的技巧去创造古典美感是十分必要的。

《泉》实现了他对人体美与古典美完美结合的形式追求。

在这里,他展示了人类普遍赞美的恬静美、抒情美和纯洁美。

他描绘一位举罐倒水的裸体少女,身躯略呈S型,婀娜多姿,双目透出清纯,虽然身体袒露,却让人觉得她如清泉般圣洁。

《泉》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是他于1820年在意大利期间作为习作开始的,1856年才在巴黎完稿,据说原名是《维纳斯》,但画家经过数十年的世俗漂泊,修改了少女脚边的小天使,把整理秀发改为倒倾水瓶,使之成为一幅具有古典主义象征意义的名作。

也许安格尔在寄托对青春的无限眷恋--少女充满活力的胴体正象她脚边的那朵含苞欲放的雏菊,散发着长久的魅力,给人以宁谧的思绪、无尽的隽永。

少女是画家衰老年岁的产儿,她的美资超过了所有的姐妹,集中了她们的美于一身。

安格尔的艺术形式美是成功的,他笔下的裸体屏弃了一切非自然的成分,因而她们的美是可供任何时代膜拜的典范。

泉》大概从1830年安格尔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就开始酝酿,但一直没有完稿。

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他早在1807年就画过一些草图,后来不满足前人已画过的“维纳斯”样式,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

26年以后,当他已是76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据说曾有助手帮他绘制,如有人认为这幅画最初是由他的两个学生保罗·巴尔泽和亚历山大·德戈弗协助完成的。

安格尔一生在裸体素描上下过精深的功夫,而且只有当面对裸体模特儿时,他的现实主义真知灼见才显现出来。

《泉》,(1956年)是安格尔最著名的画作之一。

为了创作好这幅作品,安格尔竟酝酿了36年的时间。

它通过一个抱罐倒水的裸体少女形象,表现了画家终身追求的古典美。

卡拉瓦乔佳作赏析

卡拉瓦乔佳作赏析

卡拉⽡乔佳作赏析卡拉⽡乔佳作赏析召唤使徒马太油画 1592-1602年 323×340厘⽶藏罗马路易吉·德佛朗西斯教堂作品简介据《圣经·福⾳书》所载,使徒马太原是税吏,因从事这种职业常受⼈憎恶和鄙视。

福⾳书上告诫说,能认识⾃⼰的⾏为是卑贱和被唾弃的⼈要胜过那些⼼地伪善的法利赛⼈,所以耶稣要在贫穷的或被唾弃的⼈当中挑选税吏马太作⾃⼰的门徒。

画家从中汲取的是它的民主主义成分,并⽤⼀间徒有四壁的昏暗房间作为背景,展现了这个宗教故事场⾯:⼀伙收税⼈正围坐在未铺台布的桌⼦旁,桌上有钱币、帐本和墨⽔缸,在桌⼦的右侧,是两个佩剑青年。

显然他们是帮助收税的政府代表。

刚从门外进来两个⼈,即是耶稣和使徒彼得。

耶稣⽤⼿指着,他的⾝⼦虽被彼得挡住,但头上淡淡⼀轮圆光,表明着他的⾝份。

有趣的是,围桌⽽坐的⼈物穿的是与卡拉⽡乔同时代的服装,⽽⾛进来的耶稣与彼得却穿着古代服装。

光线从进门的两个⼈的⾝后投⼊,照亮了墙的上部,也照见了桌旁⼏个转过脸来的⼈的脸庞。

在那个戴饰有⽻⽑帽⼦的青年和左边⼀个散着头发、戴着夹⿐眼镜的⽼⼈的中间,即是马太。

他的脸正好处在光线中,他⽤左⼿指指⾃⼰的胸⼝,似乎在问:“是指我吗?”另⼀个背朝着观众坐着的佩剑青年,惊异地转过脸来把⽬光投向耶稣和彼得,他使两组⼈物的联系密切了。

⾃右⽽左的光线和⾃左⽽右的⼏个坐着的⼈的视线,构成了强烈的戏剧性冲突,突出了马太这个真实可信的农民形象(据《圣经》上说,马太做过农民)。

他的⽪肤粗糙,有皱纹,头部谢顶,脚掌还有⽼茧。

此外卡拉⽡乔是采⽤明暗对⽐⾊彩⽅法来处理这幕“戏剧”的。

由于光线明暗对⽐强烈,观众⾸先从昏暗的房间中看到了⾼处⼀只指向马太的⼿,让观众沿着⼿指的⽅向去搜索主要形象。

使画⾯故事性更加鲜明了。

卡拉⽡乔⽤写实的⼿法提⽰这⼀主题,并没有使之失去艺术的概括性,这是卡拉⽡乔的艺术成功之处。

1606年5⽉,卡拉⽡乔参加了⼀次⽃剑游戏,因发⽣⼝解,引起决⽃,不慎把对⼿打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名画名家(四四):克拉纳赫-德国最早描绘神话题材的
画家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Cranach,Lucas 1472~1553)德国画家,由于他的儿子也是画家,因此人们称他为老卢卡斯。

1472年10月生于克罗纳赫,1553年10月16日卒于魏玛。

曾任萨克森公爵宫廷画师,参加过宗教改革运动。

擅画风景,风格朴拙,也吸收了意大利美术和A.丢勒的技艺。

成名作《逃亡途中小憩》表现圣母带着婴孩耶稣避难埃及,途中在森林中休息的情景,具有乡土气息。

他还画过许多马丁·路德的肖像,成功地描绘这位宗教改革领袖坚毅顽强的气质。

不少宣传画艺术水平虽不很高,却对宗教改革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1520年以后开始以古典神话特别是维纳斯为题材创作油画,着重刻画女神裸体形象,代表作为《帕里斯的审判》。

1、黄金时代。

画家以一贯运用的怪诞意味,表现了反对宗教禁欲主义的精神。

画中人物造型变形稚拙,令人玩味。

而更引人瞩目之处是:不仅人物都是以对偶的方式出现,连动物也是以雌雄对偶的方式出现。

成双成对的裸体男女、嬉戏的雌雄动物,与花草河流及巨大的围墙构成了一个"乐园"式的天地。

载歌载舞的男女们,虽然无拘无束、自由地袒露着自然的天性,但并无狂欢般的放荡,显示出有节制的反禁
欲精神及对人类自由天性回归的向往。

据说这是《独立报》被禁455年的裸体画像。

2、躺卧的泉源仙女。

作为人文主义画家,克拉纳赫的宗教画注入了人们向往的世俗气息。

他利用神话人物,表现反禁欲主义倾向,传递文人精神信息,并且有意采用中世纪哥特式艺术手法,掺杂了个人的极其怪诞的影射意味。

《侧卧的泉源仙女》套用了维纳斯裸体画的模式,背景似是而非,难以理解,似有某种反禁欲的意味。

泉源仙女额头很大,眼睛又斜又小,显然,画家在寻求一种变形的稚拙趣味,以表达一种反基督精神。

3、亚当与夏娃。

这是克拉纳赫成熟期的作品,在这幅画里,亚当和夏娃是两个完全对称的图像对比,他们的形象被框在由树木组成的阿拉伯式图案内,以一种优雅的侧身角度来描绘,呈现出克拉纳赫的独特画风——感觉不到人物的重量和体积,也感觉不到周围环境的深度,人物仿佛固定在停滞静止的时空里,但依然可以感觉到在主角在所处的大自然风景之中,亚当与夏娃时时刻刻都被保护着,也展现出一
种与自然密不可分的亲密情感。

4、去埃及途中。

此画作于1504年,是克拉纳赫早期宗教画中影响较大的一幅作品。

在这幅画上,圣经题材被作了任意的解释,画上的风景与细节画得很成功(尤其是背景上那几棵树以及人物的衣物等),近景与远处的空间感表现适度,比例恰当,色彩深厚,形象也有一定深度。

只是圣母与约翰的形象还未完全摆脱宗教画规范,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较大。

有趣的是,画家富有想象力地在圣婴耶稣的周围,添画了许多大小不同年龄的天使形象,有些天使还穿着富贵的服装,俨然出身贵族的公主。

这些小天使画得纯真活泼,动态各异,但置于宗教故事的这一特定环境——旷野荒郊中,似乎显得不伦不类,反而减弱了绘画的神话意味。

因此,虚伪性与假想性,使观众读后产生复杂的感觉,从而削弱了一定的美感。

5、苹果树下的圣母和圣子。

德国艺术作品中价值最高的当属大克拉纳赫创作于1530年的油画《苹果树下的圣母》,
评论家说它饱含着女人的魅力以及神秘的眼神。

6、伊甸园
7、帕里斯的审判。

8、约翰内斯·库斯皮尼安博士。

库斯皮尼安是德国一位学者兼作家。

画家为了突出这位富有个性的学者的形象特征,在人物肖像的背景上画着一幅具有幻想意趣的童话景物,借以渲染画中人的想象力。

克拉纳赫在肖像画创作上具有独特的贡献,与他的其他题材作品人物造型不完全一样。

当画家面对真实人物时,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帮助他发挥最佳的艺术表现力,他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博士的面部神情,他那陷入想象思考的目光炯炯有神,这双充满全部精神气质的眼睛使画中人活灵活现。

画家塑造的形象有形有神,形神兼备。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简介:
德国画家。

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出生在法拉克的库罗那哈,他是与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并驾齐驱的第三位大师。

由于他的儿子也是画家,因此人们称他为老卢卡斯。

1472年10月生于克罗纳赫,1553年10月16日卒于魏玛。

曾任萨克森公爵宫廷画师,参加过宗教改革运动。

擅画风景,风格朴拙,也吸收了意大利美术和A.丢勒的技艺。

成名作《逃亡途中小憩》表现圣母带着婴孩耶稣避难埃及,途中在森林中休息的情景,具有乡土气息。

他还画过许多马丁路德的肖像,成功地描绘这位宗教改革领袖坚毅顽强的气质。

不少宣传画艺术水平虽不很高,却对宗教改革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1520年以后开始以古典神话特别是维纳斯为题材创作油画,着重刻画女神裸体形象,代表作为《帕里斯的审判》。

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还是德国宗教改革家,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的终身挚友,坚定地拥护宗教改革运动,他以杰出的才能和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德国美术家中享有极崇高的声誉。

画家年轻时活跃于维也纳,艺术上受丢勒影响。

32岁时移居德国威丁堡并成为宫廷画家从事宗教画和宫廷生活画的创作及装饰工作,后来还担任过市长。

作为一个宫廷画家不可避免沾染上宫廷审美趣味,失去了维也纳
时代的清新的艺术效果,上流社会的人物形象和衣饰、气质占据了画面。

在威丁堡的近50年的生活中,他始终流露出对宗教改革运动的旧情和支持。

克拉纳赫是德国最早描绘神话题材的画家,在他的作品中,宗教题材带上世俗的气息,古代神话题材却又带上宫廷趣味。

點擊進入更多閲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