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_古代诗人生平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代著名诗人的生平资料

高考语文古代著名诗人的生平资料

古代著名诗人的生平资料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

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

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

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

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10位古代诗人生平及优秀作品赏析

10位古代诗人生平及优秀作品赏析

10位古代诗人生平及优秀作品赏析1.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生平: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辞赋家。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自幼便开始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种生活,而是更喜欢自然和自由。

在出仕一段时间后,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过上了他向往的生活。

优秀作品:《饮酒·其五》赏析:这首诗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世俗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的最后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成为了经典名句,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时,悠然看见南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自然的热爱。

2. 王维(701年—761年)生平: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

他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有很高的造诣。

王维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优秀作品:《山居秋暝》赏析:这首诗是王维隐居山林后创作的,描绘了山林秋天的景色和乡村生活。

诗歌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更是成为了经典名句,描绘出了山林间清新的景象。

3. 李白(701年—762年)生平: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生于西域碎叶城,家族背景显赫。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种生活,而是选择了游历天下,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优秀作品:《将进酒》赏析:这首诗是李白饮酒时的作品,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由的追求。

诗歌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对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 杜甫(712年—770年)生平: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自幼便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种生活,而是更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他的诗歌多以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为主,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高中语文重要诗人简介及主要作品赏析

高中语文重要诗人简介及主要作品赏析

样, “欲共冤魂语 ”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
最后一句 “投诗赠汨罗 ”,用一 “赠 ”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
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
“赠 ”字
之妙,正如黄生所说: “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读杜
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
二、艺术风格 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艺术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 主。杜诗创作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 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杜甫的一生颠沛 流离,沦落潦倒, “苦难 ”成了他人生的代名词。但杜甫并没有沉陷 于个人的不幸,而是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以满含血泪的 动地歌吟,传达出一个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沉重 和悲哀,反映了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他的诗,以 “沉郁顿挫 “的独 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下叹为观止;他的不朽人格,
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评这首诗说: “前四句止就一事言,五以 ‘几回 ’二字括
过六代,繁简得宜,此法甚妙。 ”(《唐诗成法》 )不过应该指出,
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
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 “山形依旧枕寒流 ”,山形,指西塞山;寒 流,指长江, “寒 ”字和结句的 “秋 ”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 山,那么前面所写,是不是离题了呢?没有。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 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 册的 “活剧 ”,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权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 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 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 峭,而是突出 “依旧 ”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 “依旧 ”,就更显 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 “江山不管 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 ”(包佶《再过金陵》 )的意境。这些又从 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 “伤 ”字作了补充,所以纪昀说: “第六句一笔 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 ”(见方回《瀛奎律髓》纪评) 。

古代文学名家生平解析精选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文学名家生平解析精选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文学名家生平解析精选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文学名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璀璨的篇章,他们的作品充满着智慧和艺术的光芒。

以下是对一些古代文学名家生平和其重要作品的解析和知识点总结。

一、杜甫(712-770)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生活经历丰富,他的诗作写实、抒情并重,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文人。

代表作有《月夜忆舍弟》、《登高》等。

二、李白(701-762)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他的诗作奔放豪放,意象独特,以高远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闻名。

代表作有《将进酒》、《静夜思》等。

三、苏轼(1037-1101)苏轼,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的文学才华卓越,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有《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四、杨万里(1159-1249)杨万里,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廷让,号秋爽居士。

他的作品多以山水自然为题材,以儿童视角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壮美和生活的淳朴。

代表作有《十二钗诗》、《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五、辛弃疾(1140-1207)辛弃疾,南宋文学家,字幼安,一生以忠于国家、慷慨悲歌而著称。

他的作品激情澎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战斗精神。

代表作有《永遇乐》、《破幽梦》等。

六、纳兰性德(1655-1685)纳兰性德,清代著名诗人、散曲作家,字嗣纬,号悟云山人,被誉为“词中之龙”。

他的词作情感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代表作有《长相思》、《浣溪沙·细雨湿衣看似泪》等。

以上仅仅列举了一些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和重要作品,他们的文学才华和影响力不可忽视,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深入了解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和作品,不仅可以增进对他们的赞赏和理解,还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教益,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让我们一同铭记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高考常见,古代诗人,生平简历

高考常见,古代诗人,生平简历

高考常见古代诗人生平简历1、陶潜(365—427),字渊明,一名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

代表作《归田园居》等。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他的诗中洋溢著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2、王维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

唐朝著名诗人。

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

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

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

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代表作《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等。

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

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

安史之乱,被执,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

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

中国古代30位著名诗人概述

中国古代30位著名诗人概述

要求:1.用记号笔标注重点,熟知著名诗人的生平,归纳常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2.一周内容,每天积累六位诗人概述。

中国古代30位著名诗人概述(1)陶渊明——先做几年小官,后辞官隐居——田园风光,平常生活——朴素真挚,悠然冲淡人生经历:陶渊明(365—427),东晋末年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

曾几度出仕,担任过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

自觉深受羁缚,后坚决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直到病故。

思想内容: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

作品主要表现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作为劳动者的喜悦,如《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和第三首《种豆南山下》。

还有的诗写他的社会理想,如《桃花源诗》。

艺术特点:语言朴素,善用白描手法,情感真挚自然,意境优美,情致悠然冲淡。

(2)骆宾王——仕途受挫,起而造反——建功立业,怀才不遇——擅长铺陈,圆熟流转人生经历:骆宾王(约638—?),唐代诗人。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骆宾王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

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

父死后,早年生活贫困。

仕途上历经挫折和失败,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中。

兵败,骆下落不明。

思想内容:曾久戍边城,写了不少边塞诗,抒写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或写边塞生活的亲切见闻。

而《咏蝉》,则借蝉自喻,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艺术特点:五律工整精练,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

(3)王勃——少时家贫,出仕废官——怀乡送友——意境开阔,清新质朴人生经历:王勃(约650—676),字子安,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青年时代就迫于家贫,道未成而受禄。

出仕以后,又两次因事废官,一生处于下位。

最后溺水,受惊而死。

思想内容:王勃的诗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

唐朝100位诗人

唐朝100位诗人

唐朝100位诗人1、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2、王绩(约589—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代诗人。

隐居东皋,号东皋子。

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乐,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语言朴素自然。

也能文。

有《王无功文集》。

3、上官仪(约公元608~665年),唐代大臣,唐初著名诗人。

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生于江都。

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

唐高宗时供职门下省,颇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赏识。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成为宰相。

后来高宗不满武后跋扈,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后,高宗亦以为然,由上官仪草诏。

武后涕泣陈请,事遂中缀,自此武后深恶上官仪。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上官仪被诛,家产和人口被抄没,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

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儿为昭容,对上官仪父子有所追赠,绣像凌烟阁,追封为楚国公。

4、卢照邻(约635年-约685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和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作品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等存世。

5、骆宾王(约638—?),唐代诗人。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

与王勃等人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有《骆宾王文集》。

6、李峤(约645-约714),唐代诗人。

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他写的多为咏物诗,十分讲究格律,唐玄宗曾称赞他是“真才子”。

著有文集五十卷,可惜大多散佚。

7、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中国古代一些最常考的诗人及其生平简介

中国古代一些最常考的诗人及其生平简介
著有〈攀川集〉。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郑州市)。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商隐三岁时,父亲受聘为浙东(后转浙西)观察使幕僚。他随父由获嘉至江浙度过童年时代。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商隐十岁,父亲卒于幕府。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虽在故乡,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锻炼了他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
柳永(987?-1053?)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之家,为人放荡不羁,留连于秦楼楚馆,终生潦倒。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创作慢词独多,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擅长白描手法,铺叙刻划,情景交融,以俚语入词,多吸收生活中的语言。其词当时广为流传,影响颇大,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乐章集》。
因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著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安史之乱,被执,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人生平小集骆宾王(约638—约684)今浙江义乌人。

唐初文学家。

从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曾经当过侍御史,这在当时算是很大的官了,可当了没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进了监狱。

获释后,被贬到浙江临海当县丞。

擅长写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笔调高昂,风格雄放。

与当时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合称“初唐四杰”。

李峤(约645—约714)今河北赵州赞皇人,唐朝诗人。

唐高宗时考中进士,先后见过高宗、武后、中宗三朝皇帝,当过中书令。

他的诗多数以风、月、雨、露为题材,语言清新,讲究声律,当时很有名气。

贺知章(659-约744)今浙江萧山人,唐朝诗人。

他性格狂放,喜欢喝酒,自称“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好友。

武则天女皇期间考中进士,当过太子宾客、秘书监等官,晚年退休还乡后当了道士。

少年时就以写诗而闻名,特别擅长写景诗和咏物诗。

他的诗清新通俗、意境优美。

他的书法也很有名,草书和隶书写得特别好。

王之涣(688-742)字季淩,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

做过县主薄、县尉等小官,由于遭人诬陷,一度放弃当官,四处漫游。

他的诗与高适、岑参、王昌龄齐名,风格也相似,内容大多描写边塞风光,表现出热情进取的人生观。

孟浩然(689-740)今湖北襄阳人。

比李白大十二岁,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做诗。

四十岁时到京城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非常失意,回家后仍然过隐居生活。

他的诗以写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恬静淡远。

著有《孟浩然集》。

王翰生卒年不详,今山西太原人。

唐朝诗人。

进士出身,唐玄宗时被招为秘书正字,后来被贬为道州司马。

生性豪迈,能文善诗,尤其以写边塞诗闻名。

王昌龄(约698-约756)今陕西西安人。

唐朝诗人。

当过几任小官,但屡次被贬官。

他以写边塞诗闻名,抒情诗也同样脍炙人口。

他的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著有《王昌龄集》。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

唐朝著名诗人。

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

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

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

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在今甘肃静宁,出生于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朋友。

李白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精通剑术,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

他一生曾两次做官,结果不是遭宦官排挤,就是被皇帝流放,很不得志。

他写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很有艺术感染力。

后人称李白为“诗仙”。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今河北景县人。

唐朝诗人。

他早年过着流浪的生活,很不得志。

他比较熟悉边塞风光和军队生活,他的诗多反映当时的边疆形势和士兵疾苦。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今河南巩义人。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早年漫游南北各地,途中结识了李白等许多朋友。

曾两次去京城长安赶考,都没有考中。

杜甫一生有很大的抱负,可惜没有机会实现。

他曾经当过左拾遗,在皇帝身边工作,不久便因为仗义直言,触怒了皇帝,被免除了官职。

安史之乱时,他到处颠沛流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西郊建了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当时镇守剑南的节度使严武见杜甫很有才能,就请他担任参谋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严武死后,杜甫生活失去了依靠,又开始四处漂泊,五十九岁时死在长沙去岳阳的船上。

杜甫的诗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全面反映了唐朝社会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赢得了“史诗”的称誉。

他的诗题材多样,富于变化,风格深沉抑郁,语言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著有《杜工部集》。

孟郊(751-814)字东野,今浙江德清人。

唐朝诗人。

年青时隐居嵩山,性情耿直,很少与人来往。

年近五十才中进士,做过小官。

他是韩愈最赏识的诗人,但一生穷困潦倒,被成为“穷酸孟夫子”。

他的诗大多抒写胸中不平,倾诉穷愁孤苦的心情,也反映了一些民间疾苦。

他善于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诗风朴实深沉,语言精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今山西运城人。

二十五岁中进士。

当时唐顺宗希望依靠翰林学士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

革新损害到宦官的利益,握有兵权的宦官迫使顺宗让位于宪宗,王叔文被杀。

参与革新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先后贬至邵州、永州、柳州。

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尤其有名。

他的诗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贾岛(779-843)字浪仙,今河北涿州人。

唐朝诗人。

早年屡试进士不中,曾出家当和尚,所以他的诗多数描写荒凉、孤寂的意境。

他写诗注重炼字炼句,以苦吟诗人著称。

传说,贾岛骑着毛驴进京赶考,一边行路,一边吟诗。

当时他想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其中的“敲”字开始想用“推”,接着又想用“敲”,想来想去,定不下来,于是不停做着“推”和“敲”的手势,不觉冲撞了别人的马车。

幸好坐在马车上的人是当时很有名的文学家韩愈。

韩愈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与他一起商讨,认为“敲”比“推”好。

“推敲”一词由此而来。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今湖北襄樊人。

中唐诗人。

在江南一带做过盐铁判官和检校祠部员外郎。

他写有不少旅游题咏诗,善于用白描手法写自然风光。

著有《张祠部诗集》。

张志和生卒年不详,字子同,今浙江金华人。

唐朝诗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擅长诗词,能作画、击鼓、吹笛。

诗歌多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卢纶(748-约799)字允言,今山西永济人。

唐朝诗人。

几次考进士都没有考中,后来做过几任小官。

他的诗多数写送别和酬答,也有一些优美的风景诗。

最被后人称赞的,是他那几首反映边塞生活的绝句。

著有《卢纶诗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今河南洛阳人。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他和白居易一起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派。

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后来在苏州等地任刺史,晚年又入朝廷当官。

在贬官期间,写了不少反映民间疾苦的诗。

他善于从民歌中吸取营养,语言生动,风格清新,在唐诗中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朝“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

他曾经当过翰林学士、左拾遗。

因敢于直言,得罪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来又在杭州、苏州等地当刺史。

杭州西湖有一条白堤,相传是白居易任职期间所筑。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他的诗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相传老太婆也能听懂。

李绅(772-846)字公垂,今江苏无锡人。

唐朝诗人。

他与当时的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

他在唐朝元和年间考取进士,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宰相的职位。

但他对普通百姓还是很有同情心,在不少诗歌中流露出对百姓穷困生活的关心之情,这在封建社会当官者当中是非常难得的。

杜牧(803-853)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

唐朝诗人。

他主张写文章要“以意为主”,有感而发。

他的诗写景抒情,清新生动,七绝尤其出色。

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统治集团里宗派斗争最激烈的时代,与当时对立的牛僧孺、牛德裕两派朋党都有关系,成了两派斗争的无辜牺牲者,因而内心感到非常苦闷。

他写的许多诗都曲折地反映了这种心境。

他的诗文字和音调很美,多用象征手法,浪漫色彩很浓。

他的抒情诗情调感伤,意境朦胧,对后代影响很大。

罗隐(833-910)字昭谏,今浙江富阳人。

唐朝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末年的大动乱时代,对当时的社会黑暗很不满,所以他的诗多为讽刺现实之作。

他的诗中善于运用口语,民间流传颇广。

胡令能生卒年、籍贯不详人。

晚唐诗人。

年青时当过木匠和铁匠,被人称为“胡钉铰”。

后来信仰佛教,隐居福建莆田。

他写的诗流传下来的仅四首。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富于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

著有《范文正公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当过两任宰相,曾积极进行政治改革,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改革失败了,自己也被贬职。

他的诗立意新颖,讲究修辞技巧,喜欢用典故,好发议论。

小诗语言精练,构思绝妙。

著有《王临川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虽然生活在北宋王朝比较安定的时期,但他的政治生涯非常曲折。

由于他多次反对王安石革新变法,因而大部分时间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做官,他因此有机会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接触社会现实生活,了解民生疾苦,创作出不少被后人传诵的名篇。

他的诗气象万千而又精致秀丽,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苏轼很会对对子。

传说有一天他到莫干山逛寺庙,寺中的老和尚不认识他,显得很怠慢,见他进门,只冷冷地哼了一声“坐”,不乐意地向小和尚吩咐:“茶”。

一番交谈之后,老和尚发现来人谈吐不凡,有点来头,就比较恭敬地说:“请坐!”高声吩咐小和尚:“敬茶”。

后来他知道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时,便一反常态,点头哈腰,打躬作揖,兴冲冲地招呼:“请上坐。

”急忙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苏轼要走了,老和尚请他为寺庙写一付对联。

苏轼拿起笔就写,他写的对联是: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李清照(1084-约1151)今山东济南人。

宋朝著名女词人。

她的词多写身世,情调感伤,但语言清丽,讲究韵律,精致典雅,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

她也能写诗,留传下来的不多。

她的诗多数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的情感,基调高昂,语言铿锵,与她婉约的词风完全不同。

著有《漱玉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做很多地方官,一生处于国家动乱、民族危亡、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积极从事抗金复国运动。

他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首,内容极为丰富。

他的诗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

宋朝诗人。

他的后半生创作了大量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篇章。

他善于写绝句,诗风清新、秀丽,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吉水人。

南宋诗人。

他的诗善于捕捉瞬息流动的事物的景色,富有新意,构思新巧,平易自然,自成一家,被称为“杨诚斋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