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细胞器

合集下载

细胞器教案

细胞器教案

细胞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

2. 掌握细胞器的结构和特点。

3. 理解细胞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细胞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2. 难点:细胞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内部结构的兴趣。

提问:细胞内有哪些细胞器?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2. 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
讲解细胞器的定义和种类。

依次介绍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液泡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图片展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器的工作原理。

3. 细胞器的结构和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器的结构图片,比较不同细胞器的特点。

强调每个细胞器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功能,它们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细胞器工厂”。

4. 细胞器之间的相互关系
讲解细胞器之间的联系,如内质网与核糖体、高尔基体与细胞膜等。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器之间如何协同工作,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5. 课堂总结
总结细胞器的种类、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强调细胞器对于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性。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掌握了细胞器的结构和特点,并理解了细胞器之间的相互关系。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不断拓宽知识面。

细胞器教学设计_共10篇

细胞器教学设计_共10篇

★细胞器教学设计_共10篇范文一:细胞器教学设计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①(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了解分离**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2、能力目标①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②通过资料的阅读和设计问题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综合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教学难点如何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比如:①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细胞器及其分工.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综合的能力.②思维训练: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和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制作叶绿体,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等的幻灯片。

细胞器分工总结表【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限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

细胞器优质课教学设计定稿1

细胞器优质课教学设计定稿1
膜结构细胞器分布特点与成分主要功能双层膜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嵴基质酶dnarna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叶绿体植物细胞基粒基质酶色素dnarn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无膜结构核糖体中心体它们在动植物中的分布有何特点
第三章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1课时)
叶绿体有什么功能?

叶绿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它的内膜有什么特点?它的结构和功能是怎么样相适应的?
叶绿体的分布是怎样的?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可以看到它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的外面有双层膜使叶绿体内部与外界隔开,叶绿体的内部还基粒。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基质。叶绿体的每个基粒都是由一个个囊状的结构堆叠而成的,在囊状结构的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在叶绿体的基粒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基质中还含有少量的DNA。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他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②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③列举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2.能力目标
①.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形态。
②.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藓类植物叶片的临时装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2.材料用具
3.实验步骤
取材 制片 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体验(描述、评价)
[师生互动]
(1).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教学设计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教学设计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教学设计一、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概述1.1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1.2细胞器的结构1.3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二、教学目标2.1理解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关系2.2掌握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的能力三、教学内容3.1概念讲解:细胞器的定义和分类3.1.1讲解细胞器的定义和基本功能3.1.2分类介绍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2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关系3.2.1呼吸作用: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合作3.2.2合成作用: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核糖体的合作3.2.3消化作用:溶酶体的协同作用四、教学方法4.1实际案例分析4.2小组合作4.3视频演示4.4课堂讨论五、教学步骤5.1细胞器的分类和功能介绍5.1.1学生自主学习资料,了解细胞器的分类和功能5.1.2教师讲解并辅助学生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5.2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案例分析5.2.1学生分组,根据案例分析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5.2.2小组展示分析结果,结合课堂讨论加深学生理解5.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演示5.3.1视频演示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5.3.1.1线粒体的结构和呼吸作用5.3.1.2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合成作用5.3.1.3溶酶体的消化作用5.4学生实验5.4.1学生进行细胞器实验5.4.2学生小组合作,分工进行实验并汇总结果5.5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讨论5.5.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5.5.2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六、课堂作业6.1阅读材料,识记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6.2小组讨论,撰写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报告6.3学生实验报告七、教学评估7.1观察学生课堂表现7.2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7.3学生实验报告评分八、教学反思8.1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细胞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8.2学生团队合作和分工情况8.3教学效果评估和改进措施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关系,掌握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高中生物细胞器老师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器老师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器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器的概念和功能;2. 掌握常见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 能够解释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作用;4. 能够分辨不同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常见的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

三、教学内容:1. 细胞器的概念和分类;2. 常见的细胞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作用。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细胞器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作用。

3. 结构和功能:逐一介绍常见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掌握每种细胞器的特点和作用。

4. 关联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器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让他们理解细胞器在细胞活动中的重要性。

5. 拓展讨论:让学生思考细胞器在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差异和适应性,拓展他们对细胞器的理解和认识。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化学生对细胞器的掌握和理解。

五、课堂练习:1. 请学生根据已学内容列举出细胞器的分类和功能;2. 请学生对比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细胞器的知识;2. 思考并总结细胞器在细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细胞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结构及功能,能够解释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作用,并能够分辨不同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

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细胞器教学设计

细胞器教学设计

细胞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

(2)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分析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细胞器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生命活动,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2)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

(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2、教学难点(1)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细胞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细胞器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器的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从而引出细胞器的概念。

2、讲授新课(1)细胞器的种类①线粒体:通过展示线粒体的图片和动画,讲解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双层膜、嵴等)和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②叶绿体:同样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介绍叶绿体的结构(双层膜、基粒等)和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③内质网:展示内质网的图片,讲解内质网的类型(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结构(单层膜)和功能(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④高尔基体:利用多媒体展示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介绍其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⑤核糖体:讲解核糖体的组成(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和功能(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高中生物细胞器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器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器的定义和功能。

2. 了解常见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细胞器在细胞内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1. 细胞器的种类及功能。

2. 细胞器的结构和位置。

3. 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

教学难点:1. 掌握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2. 理解细胞器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性。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板书和彩色笔3.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盐水、洋红染料、酒精灯等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细胞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细胞内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分别有什么功能?二、细胞器概述1. 教师简要讲解细胞器的定义和功能,介绍常见的细胞器有哪些。

2. 使用PPT展示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快速了解各个细胞器的作用。

三、细胞器的实验1. 实验一:制作显微镜玻璃片上的细胞像,并观察细胞器的位置。

2. 实验二:用盐水和洋红染料模拟细胞内的液体环境,观察细胞器的颜色变化。

四、细胞器的学习1. 学生讨论各大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并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和相互关系。

五、细胞器的练习1. 出示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对细胞器的理解。

2. 学生带着问题展示PPT给同学解答。

六、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提出问题或讨论,加深对细胞器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复习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细胞器的整体认识。

教师提倡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尽量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和启发他们对细胞学的兴趣。

细胞器教学设计方案

细胞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器的概念、分类和功能;(2)掌握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理解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细胞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器的概念、分类和功能;2.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核:DNA的储存和复制;(2)线粒体:能量供应;(3)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4)高尔基体:蛋白质和脂质的加工、运输;(5)溶酶体:分解细胞内外的物质;(6)液泡:储存物质;(7)中心体:细胞分裂;(8)核糖体:蛋白质合成;(9)叶绿体:光合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细胞器的概念、分类、结构和功能;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细胞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观察法:观察细胞器的模型或图片,加深对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5. 实验法:进行细胞器分离实验,验证细胞器功能的真实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细胞器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细胞器的概念、分类和功能,使学生了解细胞器的基本知识。

3. 逐一讲解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细胞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 观察细胞器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5.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细胞器知识的理解。

6. 实验法:进行细胞器分离实验,验证细胞器功能的真实性。

7. 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胞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细胞器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4. 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对细胞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并能举例说出其分布。

能力目标:识图绘图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强化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整体与局部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三、教学课时:2
四、教学思路
导课:利用“问题探讨”创设情境,通过比较认识细胞内存在有分工和合作的各个“车间”。

过渡到新课内容: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以及对多种多样细胞的观察,在学生讨论“问题探讨”中问题的同时,提出问题:1、“细胞内有哪些“车间”?2、科学家是用什么方法将这么多的结构分离出来进行研究的?
学习新课内容时主要思路:
1、以问题引导学生识图、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绘制各细胞器的平面图。

(问题的设置要层层推进和深入,有引导性,不是一次性给出)
2、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结合细胞器的结构理解其功能。

3、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五、教学进程
导课:让学生以身上穿的衣服为例,简要描述一件成品衣从生产制作到出厂,需要哪能些车间?它们又有些什么关系?(大致了解工厂生产产品需不同车间的具体分工和合作,共同为一个目的而努力。

)学习新课:
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一)、细胞器
设问: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是否也存在着分工合作的“车间”呢?既然有,那么细胞中的这些“车间”是什么?有哪些种类?
——学生阅读课本44页第一自然段,明白细胞中的细胞器相当于“车间”,了解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

(学生回答的同时,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纵向板书出细胞器的名称)设问:这么多细胞器,科学家用了什么方法将各自分离进行研究呢?
———学生自学了解差速离心法。

教师在黑板上简易绘制细胞平面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器分布在细胞的什么位置(结构)?———细胞质。

设问:动植物细胞中细胞器分布有什么特点?(或是问:动物和植物细胞共有的和特有的细胞器有哪些?)引导学生观察图3-7,学生总结。

(板书:在学生写出的细胞器基础上,以表格形式呈现其分布)
过渡引言:教学的重点是依次学习这些细胞器,观察细胞器的立体结构图,绘出平面图,了解相关的结构,学习各细胞器的生理功能。

1、线粒体
学生观察图3-3,引导学生绘制线粒体的平面图(重点是发现有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即可)。

问题:线粒体有什么功能?(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总结并作标识)
利用一长一短的两条线,引导学生分析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有什么意义?————增大膜表面积。

联系实际:心肌细胞和腹肌细胞,谁的线粒体数量更多?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线粒体分布特点。

(板书:利用之前的简表进行完善)
过渡设问:我们平时看到的叶片和根一般是什么颜色?说明叶片含有相关的色素,那这些色素分布在哪里?————叶绿体
2、叶绿体
问题:叶绿体的功能是什么?————光合作用
学生观察图3-4,绘出叶绿体平面模式图(指出是两层膜,内部结构中还有膜结构,观察色素的分布位置),体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联系实际:植物根部细胞无叶绿体。

3、内质网
在学生观察图3-5的基础上,利用毛巾为学生模拟网状立体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绘制所见到的平面图,并分析膜层数。

学生学习其功能,引导学生复习有哪些脂质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4、高尔基体
在学生观察图3-6的基础上,利用盒子模拟,让学生绘制平面图学生学习其功能,利用结构图来帮助理解(结合功能,图中还应划出小泡)。

联系实际:唾液腺细胞和皮肤的生发层细胞,谁的高尔基体数量更多一些?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是细胞功能差别的重要体现。

5、核糖体
设问:核糖体有哪些存在形式?观察图3-5内质网表面附有的结构,推测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或是形状?————颗粒状(强调无膜)。

在平面细胞图中标识出来,明确其功能(即是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

6、溶酶体
引导学生学习其功能,设问:1它为什么有分解作用?————多种水解酶2、推测一下,它是否有膜呢?(指出是单层膜)
3、能水解所有的物质吗?————不能. 介绍硅肺,明白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7、液泡
设问:同学们对吃西瓜最深的记忆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液泡中含有色素、糖类、水分等物质,由此推断它也应该有膜,并强调是单层膜,里面叫细胞液,由于存在很多物质,所以具有一定的的浓度。

设问:液泡有什么作用?学生自学讨论完成。

联系实际:卖菜商人为什么会不时向蔬菜上酒水?家中买的蔬菜若是萎蔫了,怎样能让其恢复新鲜状态?
7、中心体
引导学生学习其分布和组成。

利用粉笔作教具,模拟两垂直的中心粒,让学生绘制不同观察角度的平面图。

学生观察图3-7,了解中心体在细胞中的位置。

设问引导学生自学中心体的功能。

根据课本描述推测中心体是否有膜。

教具展示:引导学生分析细胞质内是空气状态还是液态?
————是液态,并且由于存在各种细胞器和许多种类的物质,所以称为胶状,名为细胞质基质。

(二)、细胞质的组成
即细胞质由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组成。

设问:细胞能维持一定的结构,而不是瘪的,为什么呢?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细胞骨架——蛋白纤维。

实验部分:引导学生比较学习过的几种染液及实验颜色现象: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碘液、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健那绿染液。

六、总结巩固:利用未完成的板书引导进行总结。

七、结束新课!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一)、细胞器
(二)、细胞质的组成:细胞器、细胞质基质
(三)几种染液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