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

一、本题的根据: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的金融市场也逐步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联系愈加紧密,我国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而金融衍生工具所具有的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使得企业能够较大程度的降低金融风险,从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虽然我国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是目前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相比西方国家发展的较晚,早期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很多衍生品的交易都以失败告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各类金融衍生工具的条件也逐渐完善。在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过程中,我国必须要认识到金融衍生工具的两面性,要充分认识到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高风险性,通过各种途径对其风险进行控制,以便最大程度上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从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出发,深入分析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以及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特点,通过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措施,以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体系。

2.研究意义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市场不断开放的背景下,促进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的发展十分必要,可以有效降低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风险。但同时,金融衍生工具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其风险的控制研究十分有必要。国外的很多学者对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和风险控制进行研究。这部分理论对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我国的学者在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论研究集中在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方面,并大多已经不合时宜。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目前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论研究。同时本文的研究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针对现行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的现状提出了很符合实际的建议措施,为政府和企业在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本题的主要内容

1.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本文的第一章:绪论。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部分即本文的第二章:金融衍生工具概述。这一部分主要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

并对其分类进行简单介绍,同时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和风险的特点进行详细阐述,为下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现状分析以及问题、措施等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即本文的第三章: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首先对我国目前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如盲目追求高收益忽视风险、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不足、过度依赖外部评价且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以及外部监管力度不够等。

第四部分即本文的第四章: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的对策和第五章:结论。在这一部分主要是根据上文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以完善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这些建议措施包括提高风险意识、构建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加强外部监督等。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2.目录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二、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及分类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

(三)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特点

三、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高收益忽视风险

2.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不足

3.过度依赖外部评价且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4.外部监管力度不够

四、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风险意识

(二)构建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

(三)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四)加强外部监督

五、结论

三、完成期限和采取主要措施

2018年3月与论文指导老师探讨,确定研究方向以及毕业论文的选题;

2018年4月查阅相关书籍、文献、期刊、新闻报纸等,完成开题报告;

2018年5-6月查阅相关书籍、文献、期刊等,根据毕业论文的考题报告,开始论文写作;2018年7月完成论文初稿,由指导老师修改后定稿。

四、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1]熊玉莲.论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一般性及在我国的特殊表现和控制[J].江西社会科学,2005(05):218-225.

[2]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210-211.

[3]李丽滢.关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其风险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07):83-84.

[4]梁君.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浅论如何正确看待金融衍生工具[J].财会研究,2009(16):75-77.

[5]张恒.金融衍生工具的契约性质与金融风险管控[J].开发研究,2014(02):60-62.

[6]张巧巧.论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02):133.

[7]蒋建华.从风险管理着手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03):6-9.

[8]王红强.金融衍生工具系统风险的宏观效应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

[9]陈彬.企业投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

[10]李子予.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及风险控制[D].天津大学,2010.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 一、本题的根据: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的金融市场也逐步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联系愈加紧密,我国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而金融衍生工具所具有的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使得企业能够较大程度的降低金融风险,从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虽然我国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是目前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相比西方国家发展的较晚,早期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很多衍生品的交易都以失败告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各类金融衍生工具的条件也逐渐完善。在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过程中,我国必须要认识到金融衍生工具的两面性,要充分认识到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高风险性,通过各种途径对其风险进行控制,以便最大程度上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从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出发,深入分析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以及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特点,通过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措施,以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体系。 2.研究意义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市场不断开放的背景下,促进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的发展十分必要,可以有效降低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风险。但同时,金融衍生工具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其风险的控制研究十分有必要。国外的很多学者对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和风险控制进行研究。这部分理论对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我国的学者在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论研究集中在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方面,并大多已经不合时宜。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目前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论研究。同时本文的研究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针对现行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的现状提出了很符合实际的建议措施,为政府和企业在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本题的主要内容 1.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本文的第一章:绪论。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部分即本文的第二章:金融衍生工具概述。这一部分主要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

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金融衍生产品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130112300110 洪月佳 2015-05-04

金融衍生产品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本文将结合金融衍生产品产生原因、主要工具、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并结合两个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分别为西南航空公司套期保值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依然能盈利;中航油投资失败这两个案例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结合案例对金融衍生品的存在意义,及其实质进行阐述。 一、产生原因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利率摆动幅度幅度的增大,使债券和股票市场都经历了几段剧烈动荡的时期。由于经历的动荡与金融不断的发展,金融机构的管理者更加注重管理风险。在规避风险的利益驱动下,通过金融创新工具来帮助金融机构管理者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这种工具被称为金融衍生工具,目前已经成为极为有效地风险管理工具。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并不是一种投机手段,将其作为投机手段那么我们也将看到由于杠杆效应,其需要承担的巨大代价。稍后我们更加具体的进行分析。 二、主要工具: 远期合约、金融期货、期权、互换。 远期合约:指交易双方达成在未来(远期)某一时间进行某种金融交易的协议。 金融期货合约: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期权合约:指合同的买方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后即可获得的一种选择权合同。证券市场上推出的认股权证,属于看涨期权,认沽权证则属于看跌期权。 互换合同:互换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在未来某一期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合同。按合同标的项目不同,互换可以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商品互换、权益互换等。其中,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比较常见。 三、保值而非投机的体现 假定现在为3月份,某农场主6月份有3万斤谷物要收获并出售,同时某粮食公司计划6月份收购3万斤同种谷物,他们都希望3个月后能以今天的价格成交,即双方都不愿冒价格变动风险。

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经2011年9月26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目的 第一条为了加强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工作,适应公司外销业务发展的需要,规范公司远期外汇交易业务,有效防范和降低外汇汇率波动给公司经营造成的风险,健全和完善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机制,确保公司资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深圳证券易所股 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法律、 法规及《公司章程》之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范围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所属控股子公司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公司不进 行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外汇交易,不进行无锁定的单边交易,所有外汇交易行为均以正常生产经营为基础,以具体经营业务为依托,以套期保值,规避和防范汇率风险为目的。

公司及所属控股子公司进行远期结售汇业务等外汇业务只允许与经国家外 汇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或是所在国家及地区金融外汇管理当局批准、具有远期 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进行交易,不得与前述金融机构之外的其他组织 或个人进行交易。 第三条公司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的资金来源均为公司自有资金。公司不得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将募集资金安排用于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 本制度规定了外汇远期交易的目的、内容、工作程序、会计核算方法和要求。 第三章定义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仅指公司从事的远期结售汇业务。 1 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第五条远期结售汇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远期结售汇合约,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在到期日外汇收入或支出发生时,再按照该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的结汇或售汇业务。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一)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一) 【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连锁反应,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怎样规避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并且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管成为金融界和会计界讨论的热点。本文试通过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分析,探讨其风险管理途径,使我国金融市场得以有序发展。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金融领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为了规避金融活动中的各种风险,金融衍生工具不断推出,且品种多、数量大。而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它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利润或是巨额的亏损。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中资企业频频陷入套期保值巨亏的陷阱。据中国国航和东航发布的公告,两大航空公司在燃油套期保值上的账面亏损分别达68亿元和62亿元。这些巨亏事件是由企业的不当操作所造成的。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收益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不仅仅影响金融市场的控制和管理,而且对会计的确认、计量、披露及内部控制产生影响。因此防范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已成为我国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涵义和特点 (一)金融衍生工具涵义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1.其价值随特定的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动而变动;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动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表明衍生金融工具结算需要经历一段特定时间。 (二)金融衍生工具特点 1.杠杆性: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通常无需支付相关资产的全部价值,而只需要缴存一定比例的押金和保证金,便可得到相关资产的管理权。待到交易日所确定的到期日,对已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反向交易,并进行差额结算。在实务交割的条件下,即可得到原生性金融商品。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决定其价值由作为标的的基本金融工具衍生形成。 2.高风险性:对于金融衍生工具来说,至少存在价格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等。金融衍生工具由于品种繁多,随时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希望达到保值避险的目的,但一旦在市场上难以转让,其流动性风险极大。 3.虚拟性:金融衍生工具所得的收入并非来自相应的原生性金融商品的增值,而是得益于这些商品的价格变化,由于这些商品价格有时具有虚拟性,故此更易使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虚拟性。其交易获利过程是通过简单而又复杂的持有和适时的抛出,其价值增值过程脱离了实物运动。 4.阶段性:在当前企业之间实物交换日趋复杂多样,而市场的波动性,有可能因汇率或是价格等市场因素使得企业经营利润为零或是亏损,因而形成金融衍生工具,现阶段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期货、远期、期权、掉期。随着市场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职能在于锁定价格波动,进行风险控制。但若控制不当,将可能加剧风险程度。 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剖析 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金融市场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美国对冲基金行业可能出现的倒闭;通用汽车重组等,因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和应用所带来的极大风险无疑是诱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在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公允价值计量不当诱发风险 长期以来,传统会计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其理论依据是,采用历史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为基础,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际成本,根据历史成本原则,交易活动一旦按历史成本

最新我国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我国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体系日益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必然需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场内市场还未正式交易,场外市场规模有限。金融危机给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再次使我们深入思考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未来发展路径和监管政策问题。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监管;科学机制 金融衍生品是风险管理制度演进的先进产物,与发达市场和很多新兴市场相比,我们缺乏必要的金融工具和完善的市场结构,应继续努力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以往的监管方式在衍生业务蓬勃发展的现实面前己面临严峻的挑战,原因之一是金融衍生业务发展速度惊人,不仅交易品种千差万别,操作程序也相当复杂,统一的外部监管措施难以包容现有的全部产品,更不用说将可能衍生出来的新产品了;原因之一是金融机构在新市场条件下会利用现行法规体系中的漏洞,想方设法逃避监管,以保持或提高市场份额,出现所谓监管套利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逐渐认识到使市场参与者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实现自律性约束的重要性。日前,西方国家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同时,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市场参与者的监督力量对金融机构进行监控。市场参与者,尤其是金融机构,直接从事衍生业务的经营、交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时时关注银行的行动,能对市场和交易头寸的变化作出敏捷的反映,其效果要比监管当局独立行动及时、有效。只要建立科学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就有可能将

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也就必然会促使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安全稳健的运行。 一、建立内部风险管理的科学机制 对于新兴市场,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是金融创新的正确政策方向。建立内部风险管理的科学机制。危机爆发后监管机构大力倡导通过交易所或清算所充当场外衍生品的中央对手方来解决这一问题。可见,交易所或清算所在建立透明的市场环境以及降低信用风险方面的重大优势。由于信用风险高等原因,重点发展交易所市场更容易取得成功。 因此,在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时,应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在监管严格、信息透明、风险控制完备的环境下稳步推进场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二、优先发展简单产品,降低监管难度 在我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还欠缺衍生品交易经验的情况下,应该优先发展基本的、简单的场内标准化金融衍生品,主要包括股指期货、利率期货、汇率期货和相应的期权。 我国场内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应先从简单的、基础的产品开始发展,如股指期货、期权等产品,以便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通过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积累经验,为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建立交易所或清算所充当场外衍生品的中央对手方已经成为目前解决场外衍生品市场信用风险的重要政策建议,而中央对手方清算制度是场内交易的重要基本制度。因此交易所市场的成功运作可以为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提供丰富的风险控制经验。 三、建议将场外衍生品纳入到未来期货法的监管范畴

金融衍生工具试题

29.可转换证券通常是指其持有者可以将一定数量的证券转换为一定数量的( )的证券。 A.债券B.公司债券C.优先股D.普通股 D 30.看跌期权也称为( ),投资者之所以买入它,是因为预期该看跌期权的标的资产的市 场价格将下跌。 A.买入期权B.卖出期权C.欧式期权D.货币资产期权 B 31.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直接动因是( )。 A.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B.金融创新 C.投机者投机的需要D.金融衍生工具的高风险高收益刺激 A 32.金融期货是以( )为对象的期货交易品种。 A.股票B.债券C.金融期货合约D.金融证券 C 33.利率期货以( )作为交易的标的物。 A.浮动利率B.固定利率 C.市场利率D.固定利率的有价证券 D 31.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最基本原因是( )。 A.跨期交易B.规避风险 C.杠杆效应D.套期保值与投机套利 B

36.金融期货交易结算所所实行的每日清算制度是一种( )。 A.无资产的结算制度B.有资产的结算制度 C.无负债的结算制度D.有负债的结算制度 C 38.看跌期权的买方对标的金融资产具有()的权利。 A.买入B.卖出 C.持有D.注销 B 40.可转换证券的转换价格取决于可转换证券面值与()之比。 A.转换比例B.转换价值 C.转换期限D.转换数量 A 42.看跌期权也称为()。 A.买入期权B.卖出期权 C.欧式期权D.货币资产期权 B 43.可在期权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的任一个营业日执行的期权是( )。 A.美式期权B.欧式期权 C.看涨期权D.看跌期权 A 44.金融期权的()取决于期权的协定价格与基础资产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 A.市场价值B.内在价值 C.时间价值D.票面价值 41.根据金融期货交易中的大户报告制度,通常交易所大户报告限额( )。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 一、金融衍生品风险 金融衍生品是指从货币、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原生产品中派生出来的,以这些金融原生产品为买卖对象,以杠杆信用交易为特征,以避险或投机为目的,由双方或多方共同达成的一项金融合约。金融衍生产品从设计初衷和原理上首先是一种避险工具,但在实践中,金融衍生品因其价值衍生性、交易杠杆性、设计灵活性、构造复杂性、形式虚拟性等特征而具有高风险性,如使用不当极可能导致巨大风险。金融衍生品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避险功能又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如果操作失误,就可能形成巨大经济损失。如何认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如何有效地进行监管,既利用它的规避风险和财务杠杆作用、合理地配置金融资源,同时又有效控制风险,是很多学者关心并且努力研究的问题。 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类型 2.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又称价格风险,指衍生品价格对衍生品使用者发生不利逆向变动而带来的价格风险,它突出的表现在投机交易中。从理论上说,无论衍生品价格如何变动,衍生产品与其基础资产的损益相抵,不应当存在市场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完全的风险对冲很难实现。同时,金融衍生市场与基础资产市场在价格变动上是互动的,并且衍生市场对基础市场异常敏感。在完全放开的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的基础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价格波动是没有限度的。金融衍生品价格的波动往往导致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的暴涨暴跌。这种涨跌将带来金融衍生交易的巨大风险,甚至导致金融衍生市场的崩溃。当衍生品价格的变动与其基础性金融产品价格的变动并不完全成比例时,在存在对冲缺口时,就会进一步导致风险头寸的扩大,进而引致巨大的风险。市场风险是许多衍生品交易导致亏损破产的直接原因。 2.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由衍生品合约的某一方当事人违约所引起的风险,它主要表现在场外交易市场上。在场外交易市场中,由于交易对手是分散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并且信用风险是时间和基础资产价格这两个变量的函数,而许

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7年第4期 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现状分析 雷 达 梁云波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金融衍生工具(D erivatives)的迅速发展。全球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广泛地使用已大大改变了金融的面貌。金融衍生工具不仅增加了金融产品的品种范围,而且发展了认识、估量和管理金融风险的更为精确的方法。当今绝大多数投资者和机构借款者都纷纷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全球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急剧增长导致许多人认为这种增长大大地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Ξ国内许多人认为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衍生工具本身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影响到金融业的正常发展。 一、衍生工具发展情况及原因 (一)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并迅猛发展 金融衍生工具即为双边合约或支付协议,其价值是由其基础工具的价值得来的。衍生工具所涵盖的基础工具包括利率、汇率、商品、股权和其他指数等。 金融衍生工具的品种日益复杂和多样化。金融衍生工具从性质上说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远期,另一类是期权。以此两类为基础组合而成的衍生工具层出不穷,几乎每个月都有一种新型的衍生工具产生。表1衍生基本工具就近40种,由所生基本工具、基础工具复合组合的衍生工具多达上千种。衍生工具亦日见复杂,当今衍生工具所对应的基础工具已经突破了“基础”的范围,包括了衍生工具本身。比如调期期权(Sw ap ti on)即为针对调期的期权,它授予该工具的购买者权力而非义务、在未来某日参与某一特定的调期合约。该衍生复合工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工具,但此处基础工具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基础工具”,为衍生工具——调期,另一部分是衍生部分即期权。借款者可以通过购买利率调期期权,以防避利率上升给他带来的利息负担。 与此同时衍生工具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在全世界有组织交易所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于1986年达311亿张合约,到1990年已达418亿张合约,比1986年增长5115%,而到1993年已超过717亿张合约,比1990年增长了6211%,90年代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80年代水平。与此同时,衍生工具的发行量也呈高速增长,1986年利率期货和期权、货币期货和期权以及股票市场指数期货和期权等发行量超过6千亿美元,1990年已高达213万亿美元,比1986年高出270%,而1993年已逾718万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240%。即使在巴林银行因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损失816亿英镑而倒闭之后,全球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仍然十分活跃,据国际调期及衍生交易协会统计,1995年上半年全球未清偿衍生工具交易金额 Ξ系统风险(System ic R isk):按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92年10月的《银行间关系最新发展》报告中定义,该风险是一市场部分中的某公司的破产引起其他市场部分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连锁困境。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点分析(一)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点分析(一) 论文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特点风险成因分析风险防范论文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金融市场引起了巨大的连锁反应,全球经济全面放缓。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和应用所带来的高风险无疑是诱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本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点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进行适度的防范和有效的监管。 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可能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为什么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能在全球金融市场引起这么大的连锁反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不断多样化的背景下,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和应用存在着巨大的风险。2008年1月16日,F,威廉,恩道儿在全球研究(GlobalResearch)上撰文,把导致次贷危机的责任人直接锁定在美联储身上,他说在格林斯潘主政美联储期间,极大地放松了对华尔街的金融监管,以至于出现了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而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也强调了金融衍生产品对危机的催化作用,“它使委托代理关系链条太长,或者扭曲了委托代理关系,以至于无人在乎交易的损失,时间久了问题就要酿成危机。”鉴于此,本文通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点的分析,并探讨对此类风险进行适时的防范和有效的监管。 一、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特征 金融衍生工具译自英文规范名词financialderivativeinstrument。汉语可译为金融衍生工具、金融派生品、衍生金融产品等。金融衍生工具由现货市场的标的资产(underlyingcashassets)衍生出来,标的资产的交易方式如同股票或其他金融工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19号中的定义为“一项价值由名义规定的衍生于所依据的资产或指数的业务或合约”;在我国一般解释为由股票、债券、利率、汇率等基本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金融合约种类。金融衍生工具诞生的原动力就是风险管理。著名的巴林银行倒闭案以及住友商社在有色金属期货交易中亏损高达28亿美元等巨大金融风险大案等一系列金融风险事件的爆发都证明了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巨大的风险。近年来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却越来越从套期保值的避险功能向高投机、高风险转化,具有下述突出特征: (一)极大的流动性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客户所要求的时间、金额、杠杆比率、价格、风险级别等参数进行设计,让其达到充分保值避险等目的。但是,由此也造成这些金融衍生产品难以在市场上转让,流动性风险极大。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的法律及各国法律的协调赶不上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步伐,因此,某些合约及其参与者的法律地位往往不明确,其合法性难以得到保证,而要承受很大的法律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和风险是其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任何收益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衍生产品只是将风险和收益在不同偏好客户之间重新分配,并不能消除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在为单个经济主体提供市场风险保护的同时,将风险转移到另一个经济主体身上。这样就使得金融风险更加集中、更加隐蔽、更加碎不及防,增强了金融风险对金融体系的破坏力。 (二)风险发生的突然性和复杂性。一方面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表外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内体现;另一方面它具有极强的杠杆作用,这使其表面的资金流动与潜在的盈亏相差很远。同时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具有高度技术性、复杂性的特点,会计核算方法和监管一般不能对金融衍生工具潜在风险进行充分的反映和有效的管理,因此,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爆发具有突然性。金融衍生产品把基础商品、利率、汇率、期限、合约规格等予以各种组合、分解、复合出来的金融衍生产品,日趋艰涩、精致,不但使业外人士如堕云里雾中,就是专业人士也经常看不懂。近年来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灾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性缺乏深层了解,无法对交易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运作风险在所难免。(三)风险迅速蔓延的网络效应。由于投资者只需投入一定的保证金,便有可能获得数倍于保证金的相关资产的管理权,强大的杠杆效应诱使各种投机者参与投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

新会计准则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对策

算体系后,新旧会计核算准则的衔接, 工具相关业务首次纳入表内核算,可能会出现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在会计核算上的确认、计量、财务报告披露等的误差,造成金融机构和企业财务报表中损益的重大波动,会增大CPA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审计风险。过渡期内,CPA应掌握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在金融衍生工具计量中应用,识别和评估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时间和范围,并采用相应对策,降低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审计风险。 一、金融衍生工具会计核算中可能出现的账务处理错误 金融工具系列会计准则导入后,会为企业会计人员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会计处理难题,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对未实现的损益确认为当期损益还是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可能会引发企业管理层高估盈余而人为操纵损益等会计错误。现将金融工具系列会计准则导入后,可能引发的会计核算中的账务处理错误分析如下,使我国CPA在未来的审计实务中识别可能出现的错误,降低审计风险。 (一)对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不恰当的分类确认,导致对当期损益确认的错误 1.金融工具的错误分类导致公允价值计量无法采用。如:企业将交易目的持有的金融资产错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无法采用。笔者认为,从会计学学科视角对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应借鉴国际上会计准则权威机构通常的分类判断标准。 2.重分类失误,导致企业当期损益失真。交易目的持有的金融工具依据规定不得重分类为其他类别,原确认为非交易目的的金融工具也不得重分类为交易目的的金融工具。因不同类别的金融工具后续确认和计量的方法不同,若企业进行了不恰当的重分类,则会导致当其损益的失真。 3.减值损失的计算或估计发生错误。金融工具系列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在报表日的价值减值的计算均作了相关的规定并列示了相关的公式,如:以摊销后成本(持有至到期日投资的可收回金额)的差额。企业未依照此公式计算,或对于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错误,均会导致减值损失金额计算错误而影响当期损益。 4.未确认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损益,导致当期损益失真。对以摊销后的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成本价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评估该类金融资产是否发生价值减值,并于当期确认减值损失。如企业未按规定在当期确认减值损失,势必会导致其当期损益的失真。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错误 1.企业未使用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第五十一条规定,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因此,CPA应明确,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才是确定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最佳审计证据。当被审计单位的一项金融工具具备公开报价时,则不宜另行引用其他评价方法和估值技术来估计该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2.企业不恰当的引用公开报价。依照2003修订的IAS39号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第五十一条(三)中均规定,对于已持有的资产和即将发行的负债而言,适用的公开市场报价应为买方的出价(bid price);而对于即将购入的资产或已发行的负债,适用的公开市场的报价应为卖方的要价(offer price)。若无法取得当时买方或卖方的出价或要价,则收盘价可视为公允价值;若当日无收盘价且最近交易日与报告日间经济环境无显著变动,则可选用最近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公允价值。如果企业未按此引用公开报价,则会对当期损益产生影响。 3.对公开报价的操纵。如某种特定的有价证券虽有公开交易,但交易并不活跃,或某一特定企业具有特殊的市场地位,致使其有操纵市场报价的可能。CPA识别市场操纵,要更多的依赖其本身的经验进行专业判断,取得有效的审计证据,才能杜绝被审计单位操纵公开报价以降低审计风险。 4.不当的使用估值技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第五十二条规定,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企业应当采 53

金融衍生工具特点及风险管理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目前,通过各种派生技术进行组合设计,市场中已出现了数量庞大、特性各异的衍生产品。主要有:1衍生工具与基础工具的组合。如期货衍生产品与基础工具的结合,即有外汇期货、股票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债券期货、商业票据期货、定期存单期货等形形色色的品种。2衍生工具之间的组合,构造出“再衍生工具”。如期权除了以基础工具为标的物之外,也可和其他衍生工具进行组合。可构造出“再衍生工具”。如期权除了以基础工具为标的物之外,也可和其他衍生工具进行组合。可构造出“期货期权”、“互换期权”一类新的衍生工具。3直接对衍生工具的个别参量和性质进行设计,产生与基本衍生工具不同的衍生工具。如期权除了“标准期权”之外,通过一些附加条件,可以构造出所谓“特种衍生工具”,例如“两面取消期权(binarydoublebarrierknockoutoption)”、“走廊式期权(corridoroption)”等。金融衍生工具中具有无数种创造派生产品的技术,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衍生工具的价值受制于基础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或者衍生产品是由传统金融产品派生出来的,由于它是衍生物,不能独立存在,其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相应的传统金融工具。这类能够产生衍生物的传统产品又称为基础工具。根据目前的发展,金融基础工具主要有三大类:1外汇汇率;2债务或利率工具;3股票和股票指数等。虽然基础工具种类不多,但是借助各种技术在此基础上都可以设计出品种繁多、特性不一的创新工具来。 ! 由于是在基础工具上派生出来的产品,因此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主要受基础工具价值变动的影响,股票指数的变动影响股票指数期货的价格,认股证跟随股价波动,这是衍生工具最为独到之处,也是其具有避险作用的原因所在。 (二)衍生工具具有规避风险的职能 金融创新能够衍生出大量新型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投放在金融市场上,强有力地促进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传统的金融工具滞后于现代金融工具,表现在其都带有原始发行这些金融工具的企业本身的财务风险。而且,在这些传统的金融工具中,所有的财务风险都是捆绑在一起的,处理分解难度相当大。随着把这些财务风险松绑分解,进而再通过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使风险分散化并能科学地重新组合,来达到收益和风险的权衡。 (三)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 & 相对于基础工具而言,金融衍生工具特性显得较为复杂。这是因为,一方面金融衍生工具如对期权、互换的理解和运作已经不易;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多种组合技术,使得衍生工具特性更为复杂,所以说,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这种情况导致金融产品的设计要求高深的数学方法,大量采用现代决策科学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它能够仿真模拟金融市场运作,在开发、设计金融衍生工具时,采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同时也导致大量金融衍生新产品难为一般投资者所理解,难以明确风险所在,更不容易完全正确地运用。 (四)衍生工具设计具有灵活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设计和创新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是因为可以通过对基础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种组合,创造出大量的特性各异的金融产品。机构与个人参与衍生工具的目的,有三类:一是买卖衍生工具为了保值;二是利用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进行投机牟以暴利;三

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及风险防范

绪论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思想与定价理论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1900年巴契里耶(Bachelors)在其博士论文《投机理论》中提出了随即过程,并给出了描述布朗运动的数学方程。在前人所积累知识的基础上,费雪·布莱克(Fisher Black)和麦隆·舒尔斯(Myron Scholars)立足市场均衡假设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MP)理论,在1973年提出了着名的期权定价模型[ Black F. And Scholars M.,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3, pp.637-645] ,为金融期权创新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上世纪90年代前期的几起衍生品亏损事件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种金融风险控制理论的发展,尤其是风险度量模型,如JP Morgan公司(1996)正式提出的VAR风险价值计量模[ JPMorgan,“RiskMetric-Technical Document, Fourth Edition”, 1996a, https://www.360docs.net/doc/159924870.html,.]等等。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Lodgerhentschel和Clifford W. Smith,Jr.在1996年首次提出了代理风险[ Ludger Hentschel and Clifford W. Smith Jr., “Controlling Risks in Derivatives Markets”, Journal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1996, pp.101-125.]概念,他们在那些着名风险事件中发现公司或银行的经理或交易员从事的衍生交易的规模和头寸巨大,根本没有按照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米什金(Frediric S. Mishkin)则在1998年讨论了金融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及其引起的金融结构问题[ Frederic S.Mishkin,“UnderstandingFinancial Crises: AdevelopingCountry Perspective”, THE 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1997.]。另外,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也同样受到关注, S.P.Kothari认为应该采用正式的监管规则和专业化的监管来代替现有的由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组成的非专业监管,避免因对衍生产品的监管不严,融衍生产品交易额的急剧增加,其主要主张用法律来限制金融交易,提出政府应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在市场发展与有效监管上找到平衡点,认为新形势下的监管机构应关注监管效果,采用解决问题与风险控制并重的办法。 在发达国家,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国内关于金融衍生工具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献则较少,大都停留在介绍性的引进上,在创新及发展的领域上仍缺乏研究,但仍旧有一部分学者为这方面的探索做出很大贡献。在衍生品发展的制度上,苏畅认为金融衍生工具能促进资本市场体系与功能的完善,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并将为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是,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既要警惕“超前论”,也要防止“等待论”。更具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条,应尽快踏踏实实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苏畅.衍生品市场在中国的发展[J]. 金融经济,2008(10)。林毅夫(1989)[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得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1989。]提出,制度变迁可以分为诱致性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衍生品发展是属于前者的,因为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完全是自发的,政府从未有意识地推动其发展。近年来国内对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路径和品种选择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争论和探讨。在监管模式上,沈联涛(2000)[ 沈联涛,“金融监管的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风险分析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风险分析 摘要: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巨大的连锁反应,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怎样避开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并且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管成为金融界和会计界讨论的热点。以下通过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分析,探讨其风险管理途径,使得我国金融市场得以有序发展。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特征;风险剖析;风险控制 一、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特征 近年来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却越来越从套期保值的避险功能向高投机、高风险转化,具有下述突出特征: (一)极大的流动性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客户所要求的时间、金额、杠杆比率、价格、风险级别等参数进行设计,让其达到充分保值避险等目的。但是,由此也造成这些金融衍生产品难以在市场上转让,流动性风险极大。 (二)具有杠杆性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多采用杠杆交易方式,参与者可通过少量的资金投入,完成成倍的金融资金运作,从而放大了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它的虚拟性在于以合约力交易,远离了实体经济,易产生泡沫经济。 跨期性。 (三)跨期性 金融衍生工具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交易或者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无论是那一种金融衍生工具,都会影响交易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者未来时点上的现金流,跨期交易的特点十分突出。 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剖析 因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和应用所带来的极大风险无疑是诱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在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 监管体系不完善形成风险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交易者、经纪机构与衍生交易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金融衍生市场是一个创新思想不断涌现的市场,新的衍生产品层出不穷,然而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拉大了金融交易链条,助长了投机。投资银行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将买来的不同信用级别、不同收益率的各种证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然后再经过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最后保险公司为其提供担保,然后再在金融市场上出售买给对冲基金、养老保险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这些新的产品很多是为了避开现有的金融制度和管制安排,因此衍生市场的监管难度就更大。资金流动隐蔽给监管带来一定困难,同时监管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需要多个领域相互协调。而目前在我国,乃至早于我国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研究的国外经济组织依旧无法真正了解其风险。最后导致经纪行业里只能剩下服务质量最差的经纪公司,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必须建立一个适当的控制系统,规定交易种类、交易量和本金限额。慎重选择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类型。 (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客观存在 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特征决定了其风险客观存在性,其只需支付较少数量的保证金即可控制全部合约的资产,而且金融衍生工具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是否交易合约。但从合约的签订到履行,金融工具价格、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都可能发生变动,合约价值或是价格变动大多是人们无法控制的,它受政

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指引

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协会名称为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英文名称为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缩写为“NAFMII”)。 第二条协会是由银行间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及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自愿组成的银行间市场自律组织,为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 第三条协会的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对银行间市场进行自律管理;为会员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维持银行间市场正当竞争秩序,推动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第四条协会接受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协会注册地和常设机构均在中国北京。 第六条本章程所称银行间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和黄金市场。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七条协会的业务范围:

(一)制定行业自律规则、业务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并负责监督实施; (二)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代表会员向主管部门、立法机关等有关部门反映会员在业务活动中的问题、建议和要求; (三)教育和督促会员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协会制定的准则、规范和规则,监督、检查会员的执业行为,对违反章程及自律规则的会员给予纪律处分,维护市场秩序; (四)对会员之间、会员与客户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 (五)组织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执业水平; (六)组织会员进行业务研究、开展业务交流,根据会员需求,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管理适合银行间市场特性的产品研发,推动会员业务管理和业务规范; (七)收集、整理和发布有关市场信息,为会员提供服务; (八)对市场发展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为会员业务拓展及主管部门推动市场发展献计献策; (九)开展为实现协会宗旨的其他工作; (十)会员代表大会决定的和中国人民银行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会员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 —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品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衍生工具使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甚至动摇整个金融界,本次研究将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高达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事件为经典案例,具体从事件简述、事件分析、事件启示来探析衍生品风险,并从内外部两方面出发,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使金融衍生工具更好地为金融领域服务。 二、案例简述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下称“集团公司”)的海外子公司,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业务从单一进口航油采购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净资产从1997年起步时的21.9万美元增长为2003年的1亿多美元,总资产近30亿元,可谓“买来个石油帝国”,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被新加坡国立大学选为MBA的教学案例,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并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但2004年以来风云突变,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巨额亏损而破产,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 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公司潜亏580万美元,陈久霖期望油价能回跌,决定延期交割合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陈久霖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10月份油价再创新高,而公司的交易盘口已达5200万桶。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耗尽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和6800万元的应收账款资金,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需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10月10日,向集团公司首次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10月20日,获得集团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所得的1.08亿美元资金贷款。10月26日和28日,因无法补加合同保证金而遭逼仓,公司蒙受1.32亿美元的实际亏损。11月8日至25日,公司的衍生商品合同继续遭逼仓,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12月1日,亏损达5.5亿美元,为此公司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申请停牌,并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三、案例分析 3.1事件交易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