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判断中的几个常见误用
高考成语误用的八个类型

高考成语误用的八个类型误点设置常表现为: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⑤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
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1)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2)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分析】事情在将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这是成语“功败垂成”的意思,它常含惋惜意味。
“垂”是接近之意,这是准确理解该成语时不可遗漏的一个关键字。
但大多数考生恰恰忽视了这个关节点,只注意了其他三个词,这样,该成语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成功”“失败”的意思。
此处的陷阱,极具迷惑性。
(3)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分析】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2.错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1、张冠李戴2、望文生义3、重复赘余4、自相矛盾5、不分轻重6、不辨色彩7、不合逻辑8、不当修饰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
(“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二、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 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1.成语名称:明日黄花-成语的解释:原指重阳节过后的菊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误用的示例:他总是喜欢谈论明日黄花的事情。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未来的事情,实际上是指已经过时的事物。
2.成语名称:空穴来风-成语的解释: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误用的示例:他的话完全是空穴来风,没有根据。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无中生有,实际上是指有一定根据。
3.成语名称:炙手可热-成语的解释: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误用的示例:这部电影上映后,导演炙手可热。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非常受欢迎,实际上是指权势大。
4.成语名称:万人空巷-成语的解释: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用的示例:这家新开的餐厅万人空巷,非常热闹。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街道空无一人,实际上是指人们都出来观看,街道上人很多。
5.成语名称:不刊之论-成语的解释:指正确的、不可更改的言论。
-误用的示例:他的观点是不刊之论,不值得一驳。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错误的言论,实际上是指正确的言论。
6.成语名称:首当其冲-成语的解释: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误用的示例:他总是首当其冲,领导团队。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带头或领先,实际上是指最先受到攻击。
7.成语名称:一言九鼎-成语的解释:形容说的话分量很重,能起很大作用。
-误用的示例:他的话一言九鼎,大家都很信服。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说话不可靠,实际上是指说话有分量。
8.成语名称:洛阳纸贵-成语的解释: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致纸价腾贵。
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误用的示例:他的新书一出版,洛阳纸贵。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书籍内容不佳导致纸张浪费,实际上是指书籍非常受欢迎。
9.成语名称:七月流火-成语的解释: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误用的示例:七月流火,天气炎热。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形容天气炎热,实际上是指天气转凉。
成语误用例

成语误用大盘点11.鼎足而立: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误用实例:众多的山峰,高峰俊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2.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和遭遇灾难。
误用实例1:第二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误用实例2: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五。
误用实例3:如果把我们班的男生一字排开,那他便首当其冲地映入你的眼帘。
3.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精妙。
大多指工艺美术、园林等。
误用实例: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4.炙手可热:意思是刚一挨近就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接近。
误用实例1: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误用实例2: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5.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了巷子和胡同。
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轰动一时的情景。
误用实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6.万马齐喑:比喻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沉闷局面。
误用实例: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不少单位引进了竞争机制,使很多人才脱颖而出,万马齐喑,可喜可贺。
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误用实例: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8.莘莘学子:莘莘,众多。
误用实例: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9.深孚众望:很使人信服。
误用实例: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进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10.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
11.休戚相关:休,喜悦。
戚,忧愁。
形容关系紧密与利害相关。
误用实例1: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休戚相关,紧密相联的。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及相关练习新选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1、张冠李戴2、望文生义3、重复赘余4、自相矛盾5、不分轻重6、不辨色彩7、不合逻辑8、不当修饰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
(“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二、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常见的成语误用

a2科目二倒车入库技巧a2科目二倒车入库技巧a2科目二的倒车入库考试是很多考生挂科的地方,那么有什么技巧可以帮我们快速过关呢?是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a2驾考科目二倒车入库技巧,希望大家喜欢!a2科目二倒车入库技巧一、倒车入库前准备工作1.上车后首先调整好座位的前后位置,座椅靠背也调整到舒适的角度,以保证能自由的转动方向盘和看到车头的引擎盖为最佳。
2. 调整左后视镜,使镜中车身出现在镜子约1/3位置。
后门把手在镜子上沿露出。
3.调整右后视镜,使镜中车身出现在镜子约1/3位置。
后门把手在镜子上沿露出。
二、右出库挂一档,带正车头,直线出库。
当车头引擎盖刚刚盖住库对面边线时,向右打死方向盘。
注意:每个人身高不同,加之座位的设置也不相同,故此处要根据下一个点的位置适当提前或延迟打死方向盘。
当车身与左边线平行时,回正方向盘,继续前行,车头跨越感应线。
此时车身与左边线距离恰巧在最佳距离以内,这样才能保证后面的入库不会轧线。
注意:可反复调整上一步右打死的时间点,从而确保车身在最佳距离以内。
三、右入库开始缓慢倒车,向左扭头,时刻观察左车窗外感应线的位置,当感应线与车窗下沿的交点到达A点时,向右打死方向盘。
注意:A点为第一个关键点,每个人看到的位置会稍有不同,我看到的是正好到达车把手右侧。
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前或延迟少许。
保持方向盘右打死,继续倒车,同时观察右后视镜,这个过程镜中的状态是这样变化的:看不到库角→看到库角→库角与车身的距离逐渐缩小,库角也从上到下不断下沉。
注意:当库角与车身距离相当于一支水笔的粗细时,到达第二个关键点,记为B点,此时迅速回正方向盘。
继续倒车,而右后视镜中的库角也继续下沉,当库角刚好消失时,迅速向右打死方向盘。
注意:这是第三个关键点,记为C点。
这个关键点不仅考察眼力,更考验反应速度,切记,一定要在库角刚好消失时迅速向右打死方向盘!继续倒车,当车身与库线平行时,回正方向盘。
注意:在这个过程中,车速一定要慢,不要看左后视镜,始终观测右后视镜,适时修正车身与库线距离。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如下:1.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仅从字面上解释成语的含义。
例如,“登峰造极”原意是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成就达到了最高峰,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表示做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2.褒贬误用:指在运用成语时,对成语的感情色彩理解错误,褒贬混淆。
例如,“想入非非”原意是思想进入虚幻境界,是中性词,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词,表示胡思乱想。
3.语境不合: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成语的含义与句子的整体意思不符。
例如,“美轮美奂”原意是形容房屋高大美观,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美好事物,如“美轮美奂的舞姿”。
4.画蛇添足:指在句子中重复使用意思相同的词语。
例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后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并散布谣言。
5.颠倒词序:指在使用成语时,将成语中的词语顺序颠倒或错位。
例如,“胸有成竹”原意是形容文思敏捷,落笔成章,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做事之前没有计划或条理。
6.断章取义:指在使用成语时,只截取成语的一部分来表达意思,忽略成语的整体含义。
例如,“万人空巷”原意是形容人们都出来观看盛大的场面,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街巷十分冷清。
7.张冠李戴:指将一个成语错误地用于另一个意思相近或相同的成语上。
例如,“首当其冲”原意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现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8.混淆字形:指由于字形相似而将两个不同的成语混淆使用。
例如,“再接再厉”和“厉兵秣马”是两个不同的成语,前者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后者形容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但有时会因为字形相似而误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学家。
成语对象误用的例子

成语对象误用的例子
成语是汉语中经典的语言表达方式,常常以简短的形式传递着深刻的意义。
然而,有时人们在使用成语时会出现误用的情况。
下面我将给大家举几个成语对象误用的例子,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成语的正确用法。
1. 以貌取人: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指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是不
准确的。
然而,有些人却误用为以貌取物,用于描述只根据外观来判断物品的质量。
这样的用法是错误的,因为成语的原本含义并不适用于物品,只适用于人。
2.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因为恐惧或过分敏感而对无关事物产生误解
或想象。
然而,有些人误用这个成语来描述对某个事物的忧虑或疑虑。
例如,有人会说"对于考试我总是杯弓蛇影",这实际上是错误的用法。
因为成语的本意是指无
中生有的心理错觉,而不是对现实事物的担心。
3.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原指在画蛇的时候还要额外添加足部,引申为做多余或
不必要的事情。
然而,有些人误用为画蛇添头,用于形容做多余的努力。
这个用法是错误的,因为成语的本意并不是形容多余的努力,而是形容不切实际的、多余的行为。
这些都是成语对象误用的例子。
在使用成语时,我们应该确保理解并正确运用
它们的意义,避免误解和误用。
只有正确使用成语,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增加沟通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成语判断中的几个常见误用教学思考准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实词和常用成语。
综观本市中考语文试题,对成语运用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考查成语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所选成语一般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成语。
准确理解和运用成语,关键是对其意思的理解。
应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先理解其原始意义,再试着揣摩它的比喻义、引申义,吃透理解成语的含义和使用范围,注意成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为了在考试中做到万无一失,我们首先应做个有心人,建立常用成语正误档案,把课内学到的、课外看到的常用成语进行正误归类,有时间拿出来看看,加深记忆,强化积累。
其次,应理解成语误用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考点回顾成语是中高考的必考点,题型上设置盲区,迷惑同学判断,导致很多同学做题目时拿捏不定,耗费了大量时间。
下面介绍九种常见类型成语误用——1、张冠李戴2、望文生义3、重复赘余4、自相矛盾5、不分轻重6、不辨色彩7、不合逻辑8、不当修饰9、对象用错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
(“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二、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理解了)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④“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⑤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在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⑥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与“不合身”无关)⑦得了冠军,就对同伴侧目而视,颇有点老子天下第一的劲头。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而不敢言,此误解为“瞧不起人”)注1:望文生义导致误用哀兵必胜:哀兵。
悲愤的军队,不能理解为“悲伤的额军队”不刊之论: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精当,无懈可击。
“刊”,不能误解为“刊发”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差强人意: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常被错误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典范和规则,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值得训斥、责备。
训,典范、规则。
学而不厌:厌,满足,而不是“厌倦”。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常被误解为衣服不合身。
注2:形近导致误用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可用“不翼而飞”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认真对待应用“不以为意”情不自禁: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混深孚众望: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解为“不负众望”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易于“无可厚非”相混淆。
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易于“无微不至”相混。
信口雌黄: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易混为“信口开河”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易混。
三、重复赘余与成语相同的意思在句子的上下文中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①遗憾的是,因临时有事我末能去黄浦码头送行,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与陶先生和张老失约,一直耿耿于怀,迄今也未能忘记。
(“耿耿于怀”就是“一直”“未能忘记”的意思)②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③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孑然一身”就是“独自”)④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不虞”就是“没料到”,与句中“没想到”重复)⑤江姐不幸被捕,虽全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遍体”与“全身”重复)四、自相矛盾有些成语在运用中,它自身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①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从上文的语意趋势来看,末一分句要表达是“你这样做是强迫我”的意思,但“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这勉强让我满意”,前后矛盾,应当改为“强人所难”)②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前后语意矛盾)③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不期”即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矛盾)④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有“众多”意,与定语“一位”矛盾)五、不分轻重句中的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大词小用,言过其实。
①刚一起跑,高三(2)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后起之秀”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大词小用)②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格格不入”的程度太重,应用“各不相同”)③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程度太重)六、不辨色彩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①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②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③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此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④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⑤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在书面语体风格的句中用口头语成语“半斤八两”,语体色彩不妥)⑥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
(“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用于此既感情色彩不当,又不分轻重)注:色彩易错重整旗鼓: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只作褒义,不能用作贬义。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
褒义用“殚精竭虑”。
粉墨登场: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多用于贬义。
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含贬义。
狗尾续貂: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光怪陆离: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中性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纯熟的地步,易误用为贬义词。
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贬义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正当的利益,贬义。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词,常被错用于表示人多的情景。
上行下效:上面的或上辈的怎么做,下面的或下辈的就学着怎么做(多指干坏事)。
义无返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用于毫不犹豫地干坏事。
溢美之词:过于赞美的言辞。
常误用作褒义。
弹冠相庆:贬义。
常被用于中性的互相庆贺。
面目全非:贬义,指事物的样子变得更糟糕。
振振有辞: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大,权势大。
多含贬义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分上下。
贬义词。
七、不合逻辑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①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②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③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解决美伊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意为辛苦一次将事情办好,以后可永远不再费力了,可“局势”是指政治、军事等方面在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是动态的,绝不可能“一劳永逸”的。
)注:不合逻辑而错遍体鳞伤:包含了“浑身”的意思,前面添加“浑身”就属累赘。
贻笑大方:指被内行人笑话,前面不可再加“被人”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不可充作“讲”的补语燃眉之急:指非常紧迫的事情,不做定语,常充当宾语。
八、修饰不当成语的修饰不当主要表现在修饰语中心词之间搭配。
①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是集体概念,与数量短语“一位”不能搭配)②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恐惧之感。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谨慎,不能修辞“恐惧”这一中心语)③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