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精品课程)01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学习笔记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考古发现:1、蓝田人 2、北京人 3、元谋人一、原始社会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一)原始群向氏族制度—约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推动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一方面)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虽然想尽办法企图克服自然力带来的灾祸,但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产生了对捉摸不定的自然力和自身构造的各种错误、幻想的观念。
○灵魂不死的观念或灵魂崇拜是最原始的哲学唯心论的萌芽。
(另一方面)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和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也逐渐地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对自然界的一些简单规律、物质现象也有一些朴素的了解,对客观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现实的态度。
----无神论、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萌芽。
二、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的发展及进入奴隶社会阶段(一)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特点(二)奴隶制的社会特点1、经济上奴隶主贵族占有土地奴隶;;通过井田制和分封制分给各亲族和同盟的民族或部落2、政治上(周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世袭制度,实行奴隶主贵族世卿世实禄的等级制(三)奴隶制度社会对哲学的影响◎夏朝----“有夏服(受)天命”1、阶级的烙印◎商朝----抬出至高无上的神,形成一种与巫术密切结合的早期宗教◎周朝----发展原始宗教,用统治者的德行作为补充,以说明上帝不断更换统治者的理由,总之,这时的宗教已成为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了。
2、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科学知识丰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资料三、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及封建制的社会特点(一)奴隶制的没落,封建制的确立(二)春秋时期哲学的发展——农、商、手工业及科学的发展进步及社会、阶级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奴隶主统治者新兴地主阶级及同盟者小生产者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及“中庸”的观念—竭力鼓吹有意志的天 ---人文主义思潮老子—提出“道”与“无为”学说墨子—提出“兼爱”“非命”孙武—总结我国作战经验,包含有丰富的古代朴素军事辩证法(三)战国时期社会特点及哲学发展1、战国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及不同的解决主张----知识分子和奴隶农民的不同主张2、百家争鸣—田氏官学(1)新兴地主阶级的激进派----自由民因军功获得土地,或由工商业手工业转化过来的地主阶级代表---商鞅,孙膑,管子,后期墨家,荀况韩非经济上,剥夺奴隶主政权,废除分封制度政治上,主张用暴力、战争推翻奴隶主的统治,忘了世卿制,提出以军功论爵位世界观上,注重客观实际,朴素的唯物主义(2)改良派—旧奴隶主转化的地主—孟子经济上,承认封建地主经济的合法性政治上,用“仁义”感化奴隶主,笼络劳动人民实现封建制过渡,反对暴力世界观上,片面强调主观精神的作用,鼓吹主观唯心论的先验论和英雄史观。
中国哲学史1教学大纲

中国哲学史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91课程名称:中国哲学史1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学分:3学时:51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哲学2年级编写人:刘京菊审稿人:张小燕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人的素养乃至人格的塑造都离不开文化的熏染,中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凝聚。
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内涵、人生智慧和精神境界等,其中优秀的传统资源经过现代转生能为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精神修养、审美情趣等提供诸多的启示。
中国哲学史这一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哲学基础,加深学生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为塑造现代人的人格和素养提供文化、理论积淀。
中国哲学史是教育部指定的高等院校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及科研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此课程是我校哲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和专业基础课程,是中文系等文史学科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同时还是我校工商管理学院多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对中国哲学的概念、命题的含义、特点及演变发展形态有一准确的把握。
2、使学生对每个思想家的基本思想有所把握,并尽可能地使他们能区别有关思想家思想的同与异。
3、对于一些问题,如人性、天人关系、认识论、知行观、形神观、心性等的发展脉络作一梳理,使学生能在横的知识块面上有一定的纵向了解。
4、扬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教学中,在介绍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尽可能联系学术前沿和现实问题,对传统问题进行再思考、再分析,激发学生与时俱进对传统问题作现实思考,发掘传统理论中固有的价值与意义。
6、除课堂讲授与提问启发外,课外注重阅读材料的参考与推荐,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资料,锻炼其收集材料、组织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本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史产生、发展的历程,掌握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等主要哲学思潮,各哲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史(杨立华版)讲义整理

这是北大某位老师的中哲课堂笔记,因为太多,不便全贴,请需要的同学加我,可以qq传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哲学史(杨立华版)讲义整理第一章孔子一、以孔子开篇的理由——汉语文明的伟大先知辨别孔老先后的问题在当今学界仍有争议,本课程的先后安排以其思想的重要性为标准。
我们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伟大的存在,有无数伟大的人。
我们只要去读资治通鉴,我们就会发现资治通鉴里面所记录的每一个人都比我们伟大十倍,甚至百倍,哪怕是那里面最大奸大恶之人。
那是何等坚定何等光明的存在,那是一个何等光明的世界。
那么孔子是这群伟大灵魂之中最伟大的灵魂。
孔子对礼坏乐崩时代的拯救(一)先秦诸子共同面对的基本思想文化处境——礼坏乐崩孔子生于西周创辟以来的礼乐文化衰颓破碎之际。
在这个时候他想要有所拯救。
孔子所面对的情况叫“礼坏乐崩”。
其实礼坏乐崩几乎是先秦诸子的共同处境。
几乎所有的先秦思想家都面对这样一个基本的思想文化处境,就是礼坏乐崩(“礼崩乐坏”是错误读法,因为音乐是具有感染力的,故用“崩”字,以强调其弹性)。
在当时礼坏乐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礼乐文化已经流于形式。
周礼,曾经被伟大的精神,曾经被伟大的真实性所充实和照亮的周礼,曾经在人的具体生活中有着那么鲜活显现的周礼,到了孔子所生活的时代,突然,或者说逐渐地变得不再鲜活,不再真实,不再真诚。
有两种人,一种人人欲横流,活得很真实,但很没有道德;另一种人活得很道德,但活得很不真实。
这样的结果恰恰在于,礼乐文化的形式化,渐渐地流于形式。
(二)孔子的拯救之路——复古与开新在这样一个礼乐文化衰颓破碎之际,孔子的拯救的途径第一是复古,第二是开新。
而孔子的复古和开新,其实恰恰是一体的两面。
孔子的复古,不是要简单地回归和原原本本地复原周礼的每一个细节。
孔子的精神恰恰是要回到周公致礼作乐的那个伟大的精神实质本身。
孔子一定是在一个现实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告诉人们如何建构精神生活,如何建构精神实质,并且把这精神实质变成有根源的有传统的一种精神,与古代的传统有着内在的精神同一性。
《中国哲学史》第一篇先秦哲学课件01中国哲学的萌芽

战国以来对“五行”的认识
▪ 五行生克: 木→ 火 → 土→ 金 → 水 (彼相生,间相克)
2 、天命观念发展为礼制思想
▪ 正是由于周人在天命观念中重视“德” 的意义,周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推行的典 礼制度,无不渗透着强烈的伦理道德精 神即“纳上下于道德”。于是,形成了 一套治理社会的礼制(礼治)。
▪ 德:在殷人甲骨文中作 “ㄔ血”,释为“循”, 引申义为“顺”。可以说殷人“德”的基本含 义是:遵循至上神的旨意而行事。
卡西尔《人论》“一切较成熟的宗教必须完成的最
大奇迹之一,就是要从最原始的概念和最粗俗的迷 信之粗糙素材中提取它们的新品质,提取出它们对 生活的伦理解释和宗教解释”。
二、西周天命观念与礼治思想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神权观念演变为天命观念:
▪ 演变的原因:为了解释周代殷的合理性,否定 “帝立子生商”,西周统治者提出以“天”代 “帝”,重新对“上帝”观念作解释。
困
: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上卦为悦,下卦为险,险而不失悦。
贞:占问。
有言不信: 有话他人不信;
不崇尚口辩;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 《易经》所代表的形而上的天道变化的思想传统, 对于中国文化哲学具有深刻的意义。
首先,以阴阳范畴为代表的观念,表达了一种宇宙的 秩序与关系,用以说明宇宙的生成与变化。实际上 是远古之人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其中包含着古人的 生存智慧。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 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系辞上》
国内名牌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指定阅读书目

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史》阅读书目武汉大学精品课程“中国哲学史”参考书目(李维武)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发展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郭沫若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
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杨向奎著:《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陈来著:《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
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
皮锡瑞著:《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年出版。
严正著:《五经哲学及其文化学的阐释》,齐鲁书社2001年出版。
钱穆著:《先秦诸子系年》上下册,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
郭沫若著:《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
郭齐勇、吴根友撰:《中华文化通志•诸子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徐复观著:《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出版。
李泽厚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萧萐父总主编、李德永本卷主编:《中国辩证法史稿》第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李零著:《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
[美]本杰明·史华兹著:《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第二编汉唐时期的哲学发展徐复观著:《两汉思想史》卷一,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出版;《两汉思想史》卷二,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出版;《两汉思想史》卷三,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出版。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中国哲学发展史》隋唐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周桂钿著:《秦汉思想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汤用彤著:《魏晋玄学论稿》,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
北大杨立华《中国哲学史》讲稿

北大《中国哲学史》讲稿杨立华,北大哲学系副教授,年约三十,开设《中国古代哲学》《魏晋哲学》等多门课程,其中尤以《中国古代思想世界》这门全校通选课最为著名。
以下语录,全部摘自杨立华2004年下半年《中国古代思想世界》课的课堂,绝无增删。
以此语录,或可见一家之风骨。
1、以上就是孔子作为一个圣人的生平。
请不要用各种浅薄、丑陋的心态去竭力丑化孔子,作为一个现代人,这样做只能显示你自己的内心有多肮脏。
否定圣人的存在只是内心软弱无力的表现。
2、我这个人非常随和,唯一不能容忍的就是某些人想尽一切办法侮辱孔子。
有一个朋友和我交往七八年,仅仅在一次吃饭的时候他用轻蔑的语气侮辱孔子,我就因此和他绝交了。
3、这期《读书》杂志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有一篇关于民工创作诗歌的文章还可看,对比一下就知道,当今所谓学院派诗歌有多苍白无力。
附带说一句,凡是登了我文章的《读书》杂志都不可看。
4、庄子去世之前,对学生们说:你们把我扔在野外,我以日月为棺椁,星辰为灯饰——你们看看,庄子就是这样随时可以迅速沉浸在自己那套狂想之中自娱自乐。
5、上过我的课的学生,应该不会再去读余杰的书了吧?王小波的书也最好不读。
王小波讲来讲去不就讲了个"性解放"吗?前几天我看报纸,看到李银河率先主张在全国推广男女同厕,我都快崩溃了。
6、早在三年前我就说过,现代社会"人性解放"的最终结果是人的缺席和性的解放。
7、现在流行歌曲里面最常见的词是什么?"我"。
其次呢?"爱"。
稍微少一点的是"你"。
"我爱你",多么简单、多么直来直去的逻辑关系啊。
我小的时候,情歌都是要先把对对方的感情附着在某个物体上,比如"池塘边柳树下",然后才敢释放出来。
现在不同了,直接释放。
8、纳粹对欧洲最大的破坏,是逼死了欧洲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批评家本雅明。
北大杨立华《中国哲学史》讲稿

北大《中国哲学史》讲稿杨立华,北大哲学系副教授,年约三十,开设《中国古代哲学》《魏晋哲学》等多门课程,其中尤以《中国古代思想世界》这门全校通选课最为著名。
以下语录,全部摘自杨立华2004年下半年《中国古代思想世界》课的课堂,绝无增删。
以此语录,或可见一家之风骨。
1、以上就是孔子作为一个圣人的生平。
请不要用各种浅薄、丑陋的心态去竭力丑化孔子,作为一个现代人,这样做只能显示你自己的内心有多肮脏。
否定圣人的存在只是内心软弱无力的表现。
2、我这个人非常随和,唯一不能容忍的就是某些人想尽一切办法侮辱孔子。
有一个朋友和我交往七八年,仅仅在一次吃饭的时候他用轻蔑的语气侮辱孔子,我就因此和他绝交了。
3、这期《读书》杂志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有一篇关于民工创作诗歌的文章还可看,对比一下就知道,当今所谓学院派诗歌有多苍白无力。
附带说一句,凡是登了我文章的《读书》杂志都不可看。
4、庄子去世之前,对学生们说:你们把我扔在野外,我以日月为棺椁,星辰为灯饰——你们看看,庄子就是这样随时可以迅速沉浸在自己那套狂想之中自娱自乐。
5、上过我的课的学生,应该不会再去读余杰的书了吧?王小波的书也最好不读。
王小波讲来讲去不就讲了个"性解放"吗?前几天我看报纸,看到李银河率先主张在全国推广男女同厕,我都快崩溃了。
6、早在三年前我就说过,现代社会"人性解放"的最终结果是人的缺席和性的解放。
7、现在流行歌曲里面最常见的词是什么?"我"。
其次呢?"爱"。
稍微少一点的是"你"。
"我爱你",多么简单、多么直来直去的逻辑关系啊。
我小的时候,情歌都是要先把对对方的感情附着在某个物体上,比如"池塘边柳树下",然后才敢释放出来。
现在不同了,直接释放。
8、纳粹对欧洲最大的破坏,是逼死了欧洲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批评家本雅明。
北大哲学系 教材

北大哲学系教材
以下是北大哲学系常用的一些教材:
1. 西方哲学史:简明西方哲学史(曼斯菲尔德)
2. 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于凌波)
3. 伦理学:伦理学(尼尔伯)
4.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高尔基)
5. 哲学方法论:哲学的发现(劳森)
6. 逻辑学:形式逻辑与实用逻辑(奥伯斯坦)
7. 知识论:知识论与科学哲学(洛卡特)
8. 伦理经典:尼各马可伦理学(阿里斯多德)
9. 伦理学:伦理学:一个总体的观点(菲华斯)
10. 美学:美学:形式、感知和实在(克隆特罗)
这只是一小部分北大哲学系常用的教材,具体课程可能会根据教师和学期而有所不同。
学生可以在选课时向教务处或教师咨询有关教材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生需 要三个条件: • 惊讶 • 闲暇 • (精神)自由
2. 中国哲学的特点
(1).中国哲学产生之条件:
• 从宗教到哲学 • 人文关怀 • 忧患意识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 》者,其有忧患乎?《易》之兴也,其 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易传· 系辞》
(2).中国哲学的特点: •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 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有 六个特点: (1)、合知行 (2)、一天人 (3)、同真善 (4)、重人生而不重知论 (5)、重了悟而不重论证 (6)、既非依附科学亦不 依附宗教
3. 中国哲学的历史:
• • • • • • 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 两汉经学: 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 魏晋玄学: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 隋唐佛学: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 宋明理学:理学、气学、心学 清代朴学
4.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 第一部以问题为主题的《中国哲学史 》
5. 任继愈《中国哲学 史》
• 建国后第一部用马克思主 义分析的中国哲学史
四. 思考
• 中国哲学有什么特点? • 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如何? • 谈谈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
Next Time:孔子
• 提前阅读重点文献 • 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部分
2. 胡适《中国哲学 史大纲》
• 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 《中国哲学史》
蔡元培扼要的手段 • 平等的眼光 • 系统的研究
3.冯友兰《中国哲学 史》
• 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完整的 《中国哲学史》
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 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 书,以贡献于学界。 ——陈寅恪
二. 哲学与哲学史
• 哲学史是哲学思想的展开 • 哲学就是哲学史
三.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 • • • •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
1. 谢无量《中国哲 学史》
第一部中国人写的《中 国哲学史》
Have A Break!
The End
第一讲:导论
The Introduction
• 哲学与中国哲学 • 哲学与哲学史 •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一. 哲学与中国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的特点 • 中国哲学的历史
1. 哲学
• 哲学这一门科学的任务是探讨存在 者之所以为存在者以及存在者作为 存在者所具有的各种属性。 ——亚里士多德 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 —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 ——黑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