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唯物论部分】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注意: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也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3、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注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4、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注意:“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5、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注意: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过程,具有能动性,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6、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7、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
(注意: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8、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注意: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9、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注意: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10、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注意: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
)11、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第一单元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
【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得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得总得瞧法与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得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就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就是包罗万象得与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
4、哲学就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与人生价值认知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得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得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得关系。
6、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得第一方面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7、哲学得基本问题就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得关系问题,而不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得内容:一就是物质决定意识,二就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得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得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得哲学就是对问题得高明认识与解决问题得巧妙方法。
【提醒】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得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得对立。
【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
【提醒】只有真正得哲学才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
12、物质决定意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首要得与基本得问题。
【提醒】实践得观点才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首要得与基本得问题。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得观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

易错易混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评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知识的“总汇”,是“科学的科学”。
评析:第一,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个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3).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评析:不要把哲学的任务与作用混淆。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4).世界观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评析: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方法论给我们具体的方法指导。
评析: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评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能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评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意识的反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评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集合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集合高三复习历程,其中的第一轮复习极其重要,它将涵盖所有的知识点,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的机会,也可以说是全面复习的机会,是整个高考复习历程的基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集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集合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错)(注意: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错)(注意: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错)(注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错)(注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错)(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错)(注意: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错)(注意: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错)(注意: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错)(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最新版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得科学。
(注意:哲学可能就是科学得,也可能就是非科学得)2、哲学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强大武器。
(注意:正确得哲学才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强大武器)3、哲学就是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正确得哲学也有错误得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
)4、哲学就是具体科学得总与。
(注意:哲学不就是具体科学得简单相加。
类似得错误提法有“科学得科学”、“科学之母”等)5、物质与意识得辨证关系就是哲学得基本问题。
(注意:物质与意识得关系才就是哲学得基本问题)6、哲学就是关于宇宙与人生得本质与规律得科学。
(注意:哲学就是关于宇宙与人生得一般本质与普遍规律得科学)7、哲学得智慧产生于人类得思考与追问。
(注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得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得产生离不开人们得思考)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瞧待自然、社会与人生。
(注意:真正得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瞧待自然、社会与人生。
或:正确得哲学或科学得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瞧待自然、社会与人生)9、世界观就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得观点。
(注意:世界观就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得问题得瞧法与观点)10、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注意:不就是相互决定,只能就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能就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也不就是相互体现,方法论体现世界观)11、哲学得发展就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注意:哲学得发展就是对旧观点得扬弃)12、哲学就是具体科学得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就是哲学得基础,哲学就是具体科学得指导)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4、只有哲学才就是使人聪明得学问。
(注意:学习哲学可以使人聪明,但使人聪明得学问除了哲学还有具体科学)15、科学得世界观决定了科学得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 2.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O(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不能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或“科学之母"。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唯心的分歧在 于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原。
) 9. 唯心主义都是不科学的,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
(注意: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只能就其根本观点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上才能成立的。
超越 这一范围,认为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是没有意义的。
就局部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 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 )1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 (思 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 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2.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注意: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13.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
14.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整理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整理(一)哲学的基本思想1.哲学与世界观(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2)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3)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4)世界观体现方法论(反映)方法论;方法论影响世界观(5)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和(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具体科学(1)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指导(4)哲学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指导(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相同。
(6)哲学研究某一领域的本质和规律(7)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是科学”(8)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9)哲学能够为科学提供积极的,有益的指导3.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
(5)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是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
(6)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判断:下列分别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哪个基本形态?(1)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__ ________(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__ ________(3)气者,理之依也。
__ ________(4)理生万物。
__ ________(5)未有此物,已有此理。
__ ________(6)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_______(7)物是观念的集合__ ________(8)心外无物__ _______(9)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__ _______(10)黑格尔的绝对精神_ _______(11)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__ ________(1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__ ________5.哲学的基本派别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是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6.哲学与真正的哲学(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辨析一、哲学概论易混易错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分析:错误。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
)2、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分析:错误。
真正的哲学(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3、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分析:错误。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4、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分析:错误。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往往是零散和、朴素的。
)5、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分析:错误。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7、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分析:错误。
哲学有正误之分。
真正的哲学(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分析:错误。
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9、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10、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
11、具体科学是哲学研究之母。
(分析:错误。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12、哲学是具体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具体科学研究之母。
)13、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误之分)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错,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之处,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标准)3.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同于哲学的基本派别。
(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注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精华)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是先导)3.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错)4.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注意: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既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5.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4.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有条件的)5.规律有好坏之分。
(规律是客观的,没有好外之分)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注意: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7.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注意: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2.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注意:“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3.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人脑想象的结果。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4.物质和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
)5.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人类的能力无限)6.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7.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客观实际是立足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8.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注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9.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注意: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盲目的实践也存在)2.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3.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唯一来源)4.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5.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6.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注意: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7.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和规律属于理性认识。
(注意:现象、本质是客观的,认识属于主观的。
)8.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可能大于、小于、等于)3.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客观的)4.联系是客观的,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具体状况)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任何变化都是发展(上升的、前进的变化才是发展)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才是新事物)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后半句也错)4.发展是质变,质变就是发展。
(前半句对,后半句错)5.质变是由事物数量上的增减才引起的。
(内部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6.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注意: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7.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注意: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两点论不等于优点和缺点)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注意: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注意:矛盾是客观的,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注意: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
(注意: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6.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看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重点论包括两种情况: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两点论也是两种情况:一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7.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矛盾越多越好。
(错)9.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关系)10.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注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
(注意:前对后错。
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辩证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2.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抛弃。
(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3.创新就是科技创新。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它创新。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的。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
)4.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的范围要大。
)5.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1.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对等关系,贡献越多,索取越多。
(不是对等的关系,贡献始终是第一位的。
)2.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
(机遇是客观条件之一,除此以外还需要主观努力。
)3.认为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
(个人利益分正当和不正当之分;坚决反对个人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