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答案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答案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答案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氧气疗法

2、入院护理

3、疼痛

1、医院

2、稽留热

3、睡眠障碍

第一章绪论

1.护理学

2.WHO的健康定义

3.护理

5.整体护理

1?护理学: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

2.WHO的健康定义: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____ 年,WHO):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1分),还要有完整

的生理、心理状态(2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分)。

3?健康(1989,WHO):不仅是没有疾病(1分),而且包括躯体健康(1分)、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1分)和道德健康(1分)。

1?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2分),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1分),是质的变化,一般不容易通过量化的指标来测量(1分)。

2?应激: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1分)做出认知评价后(1 分)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2分)。

4?非语言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1分),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1分)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2 分)。

5?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1分)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反应(1分)的一种临床判断(1分),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达到(1分)。

3?护理:美国护士学会认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

康问题的反应。

5?整体护理:以整体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第二章环境

1.环境

2?生活方式

1?环境:人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人的生理,以及思维.思想?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组成。

2?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生活方式: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2分)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2分)。

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2?人体力学

第四章舒适与安全

1.被动卧位

2?被迫卧位

3?疼痛

1?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能力变换卧位,躺在被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2?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2分),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被而被迫采取的卧位。(2分)

3?疼痛:是伴随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分)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1分),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2分)。

第五章患者的清洁卫生

1?压疮:

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1分),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2分)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1 分)。

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第六章休息与活动

4?睡眠:一种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2分),由不同时限组成(1分),对周围环境可相应的不作出反应(1分)。

第七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1?医院感染

2?消毒

3?灭菌

4.无菌技术

5.无菌物品

6?无菌区

7?非无菌区

8?隔离

9?保护性隔离

清洁:用机械的方法,清除物体表面污秽和微生物。

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分),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1分)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分)。

2?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1分)清除或杀灭(1分)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1分),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1分)。

3?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1分)清除或杀灭(1分)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2分)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4?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病原体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5?无菌物品: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1)灭菌后(1)保持无菌状态(2)的物品。

6?无菌区: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7?非无菌区: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8?隔离: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2分),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以切断感染链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之间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2分)。

9?保护性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如严重烧

伤、早产儿、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的患者。保护易感人群,避免感染。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

1?间歇热

2?脉搏短绌

3?潮式呼吸

4?体位引流

5.高血压

1?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以下,

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2分)并反复发作(1分),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1分)

2?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3分)。特点是心律完全不规则. 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发生机制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心输出量少的可产生心音,但不能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造成脉率少于心率。常见于心房纤颤的患者。(1分)

3?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1分),再经过一段呼吸暂停(5-20秒)后(1分),又开始重复以上过程的周期性变化(1分),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引起的呼吸节律异常。(1分)

4?体位引流:置患者于特殊体位(1分),将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1 分),借助重力作用(1分)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1分)。

5?高血压:指18岁以上成年人(1分)收缩压>140mmH(1分)和(或)

(1分)舒张压>90mmHg(1分)。

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在非药物状态下,收缩压三140mmHg和(或)舒张压三90mmHg。

6?氧气疗法: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

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第九章冷热疗法

6?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使用的目的是通过冷或热作用于人体局部或全身,达到止血、止痛、消炎、退热和增进舒适。

继发效应: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2分),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作用的现象(2分)。

第十章饮食与营养

1?试验饮食:也称诊断饮食,指在特定的时间内(1),通过对饮食内容的调整(1)来协助疾病的诊断(1)和确保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性(1)的一种饮食。

2?治疗饮食: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1分),适当调节热能和营养素(1分),以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目的(1分),从而促进患者康复的一类饮食(1分)。

要素饮食:是一种化学组分明确的精制食品(1分),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1分),与水混合后可以形成溶液或较为稳定的悬浮液

(1分),无须经过消化过程即可被肠道吸收和利用(1分)。

第十一章排泄

导尿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尿失禁: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2分),尿液不自主地流出。(2分)

相对性尿失禁:当尿液不断积聚时,膀胱受到一定压力,即排出少量尿液,当膀胱压力减轻时,排尿即停止,而此时膀胱仍呈胀满状态。

2?假性尿失禁:膀胱内贮存部分尿液,但膀胱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时,即可不自主溢出少量尿液(2分)。当膀胱内压力降低时,排尿立即停止,但膀胱仍呈胀满状态而不能排空(2分)。

便秘: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

畅、困难。

腹泻: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1分),频繁排出(1分)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2分)。

尿失禁:排尿失去意识控制1或不受意识控制1,尿液不自主地流

2。

5?灌肠法: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1分),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1分)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1分),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1分)。

第十二章给药

1?皮内注射: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皮下注射法: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4?静脉输液:将一定量(1)的无菌溶液或药物(1)直接输入静脉(1)的方法(1)。

3?输液微粒

静脉输液: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第十四章病情观察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I.心肺复苏

嗜睡:最轻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1分),但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醒(1分),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地回答问题(1分),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1分)。

2?昏睡: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1分)。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