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小企业数据介绍
中国各省中小企业山东省

中国各省中小企业山东省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和支持。
作为中国最大的省份之一,山东省在中小企业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对山东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发展状况中小企业是指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资产总额、年销售额和年雇员人数等方面具有一定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
中小企业在中国的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就业的重要来源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山东省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中小企业在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山东省中小企业的数量持续增长,涵盖了各行各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创新科技等领域。
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山东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优势:山东省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资源。
这种地理位置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市场。
2. 人才优势:山东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教育水平较高,具备了较强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3. 政策优势:山东省积极推出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减税降费、优惠贷款和创新创业平台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三、山东省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虽然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资金问题: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相对较大,融资渠道有限。
山东省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题,限制了它们的发展潜力。
2. 技术创新:山东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这使得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
3. 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竞争的加剧,山东省中小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大企业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四、推动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为了推动山东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02家企业荣登2023年青岛市新经济潜力企业榜单

102家企业荣登2023年青岛市新经济潜力企业榜单作者:宋佳来源:《商周刊》2023年第25期近日,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3年青岛市新经济潜力企业榜单,全市102家企业上榜,为青岛市新经济企业梯队建设注入新动力,成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此次上榜的102家新经济潜力企业,从各区市推荐的近500家企业中脱颖而出,其中80%为“新面孔”,较去年提高约8%,这反映了近年来青岛大力培育引进新经济企业的工作成绩。
从榜单来看,2023年青岛市新经济潜力企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新兴产业活力持续迸发。
新兴产业是青岛决胜未来的关键。
近年来,青岛聚焦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聚力突破新兴产业,抢占产业“新赛道”,激发经济“新动能”。
在榜单中,属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等十大新兴产业的企业占半数,同比提升约15%,其中,75%为新获评企业,这表现出城市新兴产业赛道不断有新生力量涌入,为青岛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区域发展特色更加明显。
在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区市因地制宜,注重发挥特色优势。
市南区、崂山区发挥楼宇经济“以楼聚产”的效能,培育人工智能、软件信息、科技服务等领域的潜力企业占全市总数逾四成。
西海岸新区、城阳区依托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集聚产业链资源,链接上下游企业,获评潜力企业超过全市总数的1/3。
胶州市、平度市加大企业创新发展的扶持力度,新增潜力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即墨区、李沧区、市北区、莱西市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引育企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资本市场价值明显提升。
新获评的新经济潜力企业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在本次获评名单中,半数企业通过风险投资等渠道筹措发展资金,较去年增长近一成;逾十家企业经历两轮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超十亿元;多家潜力企业获得毅达资本、银杏谷资本、汇芯投资等头部创投基金的青睐。
资本市场对潜力企业的关注投入,为青岛新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融资渠道,也是潜力企业前景可期的例证。
青岛中小企业分析

青岛中小企业分析青岛中小企业分析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中小企业在青岛市的地位日益凸显。
这些企业不仅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还是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就业和提升地区经济活力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对青岛中小企业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小企业概况青岛市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截至目前,已有数万家企业注册并开展业务。
这些企业涉及的行业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零售业等多个领域,其中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为主导。
中小企业的规模各异,但多数集中在50人至500人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三、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尽管青岛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它们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融资难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严格,使得许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为资金短缺而无法扩大规模或开展新业务。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也是中小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人才缺乏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升级等方面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解决方法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是几个建议:1、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引导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吸引更多资金。
2、加强品牌宣传。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积极推广中小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其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增加客户和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3、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可以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投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同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4、强化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其盈利能力。
五、总结青岛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面临融资、市场、人才等多重压力下,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助力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青岛中小企业分析

青岛中小企业分析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头迅猛,青岛作为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之一,中小企业在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文将对青岛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探讨青岛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青岛中小企业的发展概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岛市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达到了数万家,占到了全市企业总数的70%以上。
这表明中小企业在青岛市的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青岛市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以制造业、服务业、贸易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青岛中小企业的发展受益于当地的优越经济环境。
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青岛依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发展机遇,例如便捷的物流渠道、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配套政策等。
此外,青岛市政府也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减税减费、提供贷款支持和加强创新创业服务等方式,为中小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二、青岛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尽管青岛中小企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1. 资金压力:中小企业通常资金链较为薄弱,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会限制其扩大经营规模和升级改造设备的能力。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2. 人才短缺:青岛市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空间相对较低,中小企业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这导致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存在短板。
3. 市场竞争:中小企业通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在青岛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
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资金实力,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青岛中小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青岛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尽管面临挑战,青岛中小企业也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机遇。
1. 市场需求的多元化:随着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市场对于个性化和特色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山东的7个城市中小企业概况

诸城市
诸城市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为三大主导产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达到867家
诸城经济开发区、龙都工业园,土墙工业园,龙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电力工业园、辛兴工业园、密州街道工业园
诸城市,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中国百强县市之一,属山东省经济综合实力30强。诸城创造了以新郎、福田、桑沙、外贸、得利斯、义和等为代表企业的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2010年1―3月份,诸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达到867家。IT商家数量:85家左右,IT公司聚集区域在人民东路、东关大街、兴华东路、和平北街、西关大街、纺织街、舜王街道(万家庄)
2011年共有客户118家,销售金额104997
2011年共有客户131家,销售金额124345
济宁市
山东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工业中心城市之一、山东省农机生产基地、全国煤炭能源基地、全国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国家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国家级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
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济宁是座传统工业城市,煤炭、纺织、化工、冶金、制造等行业发达。而且作为一个地级市政府所在地,济宁下辖十个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上游IT厂商必争之地
2011年共有客户351家,销售金额760154元
青岛市
国有、集体及股份制企业16602家,外资企业10777家,私营企业103701家,以上合计131080家。个体工商户243782户。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崂山株洲路工业园区;四方有小工业园,食品、机械等;李沧区市北工业园及台湾工业园(食品、印刷、服装、电梯、电子、机械等);城阳区工业园,机械、模具、食品等;
其中,IT规模最大的是张店区和临淄区。张店区IT公司最为集中的路段为北西六路,当地规模最大的电脑城齐赛科技市场就座落在这条街道旁。近年来,淄博作为一座地级城市,随着县乡IT市场需求的增长,商家辐射下县的微分销业务也开始进入高速成长且小有规模。
2023青企年报

2023青企年报作者:高扬来源:《商周刊》2024年第10期4月30日,A股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收官,青岛市66家A股上市公司的“成绩单”也全部浮出水面。
数据显示,2023年青岛市A股上市公司总营收6089.40亿元,归母净利润总额440.11亿元。
青岛辖区上市公司业绩总体水平保持稳步增长。
2023年,豪江智能和盘古智能先后上市,青岛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67家(66家A股、1家B股)。
虽然在上市公司数量方面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但是青岛上市公司总市值仍低于烟台,低市值公司占较大比重。
此外,青岛上市公司业绩两极分化加剧,“排头兵”海尔智家2023年实现营收2614.28亿元,归母净利润165.97亿元,均创新高;“亏损王”克劳斯归母净利润亏损27.68亿元,成为山东上市公司亏损之最。
在2023年年报披露后,*ST民控(原“民生控股”)成为青岛辖区首家A股退市公司,此外还有两家公司被实施退市警示,这也说明青岛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10家公司营收突破百亿元据各上市公司披露数据显示,青岛辖区上市公司有10家营收过百亿,而去年同期是11家。
从营收前十来看,青岛上市公司头部企业经营稳健,优势明显。
海尔智家2023年凭借2614.28亿元营业收入,再次蝉联山东上市公司营收第一名。
海信视像、青岛啤酒和赛轮轮胎实现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21家上市公司营收突破50亿元。
其中,惠城環保营收同比增长194.76%,位居增幅榜首;高测股份营收同比增长73.19%居第二;康普顿营收同比增长51.48%位列第三。
归母净利润是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扣除所有费用、税项、少数股东损益等之后的净利润部分,是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在57家盈利的青岛上市公司中,2023年归母净利润超10亿元的共计9家,2022年同期是7家,海尔智家、青岛港、青岛啤酒依然位列前三。
37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惠城环保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99.75%,位居榜首。
青岛市中小企业青岛

青岛市中小企业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探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推动创新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青岛市作为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之一,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青岛市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政策进行探析,以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1. 中小企业在青岛市的现状青岛市作为一座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中小企业在其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青岛市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10万家,雇员规模达到200万人以上。
这些中小企业主要涉及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青岛市中小企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中小企业在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方面相对较弱,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
另外,融资渠道有限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此外,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经营压力较大。
因此,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亟待制定与完善。
2. 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概述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青岛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首先,青岛市加大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并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
其次,政府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合作,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
此外,还进一步优化了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和额度。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中小企业市场准入的力度,简化了中小企业开办流程,降低了创业门槛。
3. 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影响评估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政策的出台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一方面缩小了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政策的出台还加强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增加了各方合作的意识。
再者,政策的出台还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青岛市民营经济半年报发布

青岛市民营经济半年报发布作者:聂艳林来源:《商周刊》2024年第16期7月29日,青岛市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民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动能加快成长,主力军作用持续凸显,发展韧性有效增强;青岛市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12.4万户,占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户数的99.5%,占比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较去年同期前进2位。
民营经营主体总量扩容创业密度稳中有增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12.4万户。
其中,新登记民营企业4.5万户,占全市新登记企业户数的98.5%,占比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较去年同期前进1位。
截至6月末,全市实有民营经营主体210.0万户,同比增长1.8%,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98.4%。
其中,实有民营企业78.7万户,同比增长3.7%,占全市实有企业总量的95.8%。
从创业密度看,截至6月末,每万人拥有民营经营主体2025户,较上年同期提高34户,位于西安(2405户)、深圳(2364户)之后,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
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759户,较上年同期提高27户,位于深圳(1418户)、广州(1095户)、厦门(824户)之后,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
民间投资表现活跃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8%,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7.7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1.4%,比一季度提升1.5个百分点。
全市民间投资在建项目3460个,拉动投资增长4.7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民营企业进出口3026.2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9.1%,高于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14.1个百分点。
其中,民营企业出口1900.4亿元,同比增长11.8%,占比74.7%;民营企业进口1125.8亿元,占比61.4%。
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2.0万户,占全部进出口企业的比重为89.6%。
新吸纳就业持续向好连续36个月保持80%以上今年上半年,青岛全市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15.4万人,同比增长4.1%,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的比重为83.1%,新吸纳就业占比连续36个月保持在80%以上,民营经济继续发挥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截止2012年末,我市共有个体和私营企业46.6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4.6万户,个体工商户32万户。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4683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7.9%。
中小企业用规上工业53.6%的资产,实现了规上工业66.9%的主营业务收入、70.7%的产值、71.9%的利税总额,吸纳了71.9%的从业人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重要支撑。
全市中小企业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成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创新发展的中小企业
广大中小企业立足自身实际,加快创业创新步伐,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迅速扩大,实力显著增强。
一大批中小企业把“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加快从“低小散弱”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转型和集群化发展,在传统产业领域实现新突破,在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实现新跨越,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产品,形成了一批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实现了“专精特新”工作新突破。
本次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果展,集中展示了我市部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成果,这些产品(技术)在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拥有专利等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初步统计,133家参展企业中,处于细分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有22家。
有40个参展产品的技术水平属于国际先进。
21项产品(技术)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
99个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参展企业拥有各类专利3175项。
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内生性增长。
未来的青岛中小企业
“小企业兴则经济活、小企业强则民众富”。
未来的青岛中小企业将有众多品牌企业由小到大,不断做大做强,成长为行业隐形冠军,世界知名的企业,成为青岛新的骄傲。
在青岛,“没有小企业,只有成长中的企业”、“关注小企业就是关注青岛的未来”已形成共识;政府部门不仅为大企业“锦上添花”,更为小企业“雪中送炭”。
在青岛,“重心下移,普惠服务”、“集成集聚,三级联动”等公共服务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小企业的工作实践,市、区(市)、镇(街)、社区(园区)各级服务平台不断建立完善,将充分释放中小企业的体制机制活力,努力推动中小企业“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
在青岛,向着“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宏伟目标,中小企业的发展层次,将随着蓝色经济引领得到极大提升。
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将随着全域统筹、三城联动、组团发展等理念的实施,特别是县域镇域新一轮规划布局,得到极大拓展。
中小企业的发展氛围,将随着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得到进一步加强。
展望未来,青岛中小企业将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发展机遇,围绕青岛市“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和中小企业“十二五”成长规划确定的目标,不断提高创业动力、激发创新活力、增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工商登记中小企业户数年均增长10%,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累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精特新产品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累计达到300家以上。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建立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50个以上,中小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中的比重持续提高。
在实现“科学发展、蓝色跨越”征途上绘就新画卷,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