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亲近长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亲近自然1.活动目标:(1)让学生体验亲近自然的乐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2.活动内容:(1)认识校园中的植物,了解其特点和生长环境。

(2)观察季节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3)进行植物种植和养护实践。

3.活动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讲解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学生分组进行季节变化对植物影响的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和养护实践,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4.活动评价:(1)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植物种植和养护实践的操作规范性和成果。

二、活动主题:探索科学奥秘1.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2.活动内容:(1)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观察现象,探究原因。

(2)学习科学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3)开展科学小组活动,分享探究成果。

3.活动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小组活动,分享探究成果,讨论实验现象的原因。

4.活动评价:(1)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2)科学小组活动的参与度和分享内容的完整性。

三、活动主题:培养生活自理能力1.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相互帮助的精神。

2.活动内容:(1)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技能,如整理房间、洗衣服、烹饪等。

(2)进行生活自理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操作。

(3)分享生活自理经验,讨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办法。

3.活动步骤:(1)教师讲解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技能,示范操作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生活自理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操作。

(3)教师组织学生分享生活自理经验,讨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办法。

长江保护活动的策划书3篇

长江保护活动的策划书3篇

长江保护活动的策划书3篇篇一《长江保护活动的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和经济动脉。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长江面临着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质污染、水生生物减少、岸线破坏等。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福祉、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活动目的通过开展长江保护活动,提高公众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公众参与长江保护行动,推动长江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四、活动地点长江沿岸地区五、活动主体[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志愿者、当地居民等六、活动内容1.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开展展览等形式,向公众宣传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 长江岸线垃圾清理组织志愿者和当地居民,对长江岸线的垃圾进行清理,改善岸线环境,减少垃圾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水生生物保护行动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增加水生生物资源;加强对非法捕捞、采砂等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行为的监督和举报,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4.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调研组织专业人员对长江生态环境进行调研,了解长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长江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活动宣传1. 利用社交媒体、网站等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和宣传海报,吸引公众参与。

2. 邀请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八、活动预算1. 宣传资料制作费用:[X]元2. 讲座、展览等活动费用:[X]元3. 垃圾清理工具、运输费用:[X]元4.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费用:[X]元5. 调研费用:[X]元6. 其他费用:[X]元九、活动效果评估1.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形式,了解公众对活动的满意度和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对活动前后长江岸线垃圾数量、水生生物资源等进行监测和对比,评估活动的实际效果。

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长江》优秀教案

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长江》优秀教案

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长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长江的基本概况,了解长江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江的基本概况、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自主获取长江的相关知识。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长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江的现状和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长江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如:介绍长江的重要历史事件、列举长江的自然景观等。

4. 案例分析:分析长江的具体案例,如: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江大桥的建设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江的现状和问题。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六、教学内容1. 长江的起源与流经地区:讲解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份和主要城市。

2. 长江的经济价值:介绍长江在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作用。

3. 长江的文化底蕴:讲述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名人与传说。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长江的起源、流经地区和经济价值。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亲近家乡母亲河》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亲近家乡母亲河》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亲近家乡母亲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母亲河的基本情况,包括河流的起源、流经地区、流域面积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实践等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母亲河的概况2. 家乡母亲河的环境问题3. 保护家乡母亲河的方法与措施4.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5. 总结与反思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母亲河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保护家乡母亲河的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实践等综合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母亲河的概况。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家乡母亲河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保护家乡母亲河的过程。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探究、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关于家乡母亲河的概况、环境问题等。

2. 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调查表、垃圾袋、清洁工具等。

3. 教学场地:教室、户外河流周边地区。

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母亲河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母亲河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环节一:了解家乡母亲河的概况a. 教师简要介绍家乡母亲河的基本情况。

b.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了解家乡母亲河的起源、流经地区、流域面积等。

3. 教学环节二:发现家乡母亲河的环境问题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母亲河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家乡母亲河环境问题。

4. 教学环节三:保护家乡母亲河的方法与措施a. 教师介绍保护家乡母亲河的方法与措施。

b. 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5. 教学环节四: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a. 教师提出实践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实践活动。

b.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实践活动内容和具体实施计划。

六年级《亲近长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份

六年级《亲近长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份

六年级《亲近长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份六年级《亲近长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1一、课题的产生: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千米,流经11个省、市、__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__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__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我们海门地区处于长江中下游,滚滚的长江水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海门人民。

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海门子孙了解长江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热爱长江的感情应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活动的目标:1、通过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潜能。

2、对学生进行观察、访问、__研究、分析评价、综合运用知识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4、在关注母亲河,接触长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活动的准备:1、准备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大江东去》、等节目。

2、进行__方法、摄影技术、绘画技巧、文学创作、信息技术等方面指导。

3、学生参与活动时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

4、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和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把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利用各种途径分工协作查找“我所知道的长江”的相关材料。

四、活动的过程: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一)整体感知阶段:参加者:全体学生20年前,__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播出,曾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一曲《长江之歌》至今听来,仍旧是激情澎湃,气魄豪迈。

电视系列片《再说长江》是曾产生巨大影响的《话说长江》的延续和发展,从人文、社会等角度,从考古新发现、文化新开掘、人物新变化、环境新面貌、江河新景观等方面,全方位介绍充满活力的`今日长江。

带领全体学生有计划地观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大江东去》等节目。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一、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

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部分聪明好学,上进心强,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较认真,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但也有个别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对周围事物不够关注,学习、行为习惯教差,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希望能通过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以社会实践为基本形式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重视学生的亲历亲为。

内容包括参观、考察、访问本地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通过从自然、社会中的亲身体验,懂得课堂以外丰富领域的知识。

本学期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昌乐资源知多少》。

2、以社区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参与性体验活动社区活动包括成为某一社会活动的成员员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等等。

通过发挥少先队员在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3、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研究基于学习者的兴趣,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探究。

并选取人与自然(如环境污染、动物植物、生态平衡)、人与他人(如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希望工程等)、人与社会(如交通状况、娱乐、消费、社区环境等)、人与科学(如科学发展史、科学与生活、科学)等作为确定主题的依据。

本学期我们确定的研究课题是《有关雨的探索》。

三、活动目标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近家乡河流

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近家乡河流

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近家乡河流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近家乡河流《走近家乡河流》-------教学设计昂区第一小学王银萍【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2、调查、访问家乡水环境污染情况,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3、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河流?你见到过那些河流?我们家乡的河流叫什么?【大屏幕出示图片】在我们昂昂溪区与富拉尔基区之间有一条江,那就是嫩江的支流,过去,那里的水宽阔,东岸就是我们区的西侧防洪大坝岸边水清见底,水中有鱼、还有水草、菱角、浮萍等水生植物,环境特别好。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工厂企业的兴起,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水域缩小,环境越来越差,现在的西侧大坝里,水清、鱼肥、草美得景致已不复存在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家乡河流。

【板书课题走近家乡河流】二、考察、交流。

1、师;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为了安全我们没有统一进行实地考察,要求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考察或采取访问的形式进行。

问:考察前你做了什么?考察时最应注意的是什么?采访前做什么准备工作?2、根据课前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完成考察报告了吗?3、交流、展示考察报告。

4、与自来水和生活污水比较,那的自然水域是否被污染了?什么是水污染?被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板书:河流污染】师:我们国家有很多自然水域被污染了,而且很严重,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问:看着这“五颜六色”的河水,心情怎样?你有何感想?小组讨论:河水被污染会有哪些危害呢?生讨论交流、汇报。

【大屏幕出示图片】【板书:危害大】5、师小结:看来同学们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相信大家已经对家乡河流有了全新的了解。

三、展开想象,畅想明天。

1、家乡河流的明天将会怎样呢?让我们展开想象,设想家乡河流的明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亲近家乡母亲河》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亲近家乡母亲河》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亲近家乡母亲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母亲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地区、生态环境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母亲河的简介2. 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3. 亲身体验母亲河4. 团队协作解决问题5. 保护母亲河的实际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母亲河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母亲河,提高团队协作和调查研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母亲河的简介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2. 实践法:组织学生亲身体验母亲河,开展团队协作活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保护母亲河的方法和实际行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母亲河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讲解:介绍家乡母亲河的基本情况,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母亲河,观察生态环境,感受河流的变化。

4. 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保护母亲河展开讨论,探讨保护方法和实际行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母亲河的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参与团队协作和调查研究的积极性和能力。

4. 学生对保护家乡母亲河的行动和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家乡母亲河的美丽景色和生态环境。

2. 调查问卷:用于学生对母亲河生态环境的调查。

3. 保护母亲河的宣传资料:提供给学生了解保护行动的信息。

八、教学准备1. 地点安排:确定学生亲身体验母亲河的地点。

2. 安全保障: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

3.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图片、视频、调查问卷等教学资源。

九、教学extensions andassessment1.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母亲河保护的公益活动,如清洁河流、植树造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重庆b、北京c、上海
南宋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下诗一首“京口 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 照我还。”中的水指的是
a、黄河b、长江c、洞庭湖
在九八年的夏天,水泛滥成灾。
a、黄河b、长江c、太湖
长江发源于
a、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b、吉林省长白
山c、四川峨嵋山
时,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活动的准备:
准备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大江
东去》、杂烩网等节目
进行调查方法、摄影技术、绘画技巧、文学创作、信息 技术等方面指导。
学生参与活动时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 主动、大胆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
分工协作查找“我所知道的 长江”的相关材料。
二、活动的目标:
通过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激发 学生的潜能。
对学生进行观察、访问、调查研究、分析评价、综合运 用知识等杂烩网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自 主创新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根据主题收集、整 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在关注母亲河,接触长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同
四、活动的过程: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整体感知阶段:
参加者:全体学生
0年前,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电视系列片 《话说长江》 的播出,曾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一曲《长江之歌》至 今听来,仍旧是激情澎湃,气魄豪迈。电视系列片《再说长 江》是曾产生巨大影响的《话说长江》的延续和发展,从人 文、社会等角度,从考古新发现、文化新开掘、人物新变化、 环境新面貌、江河新景观等方面,全方位介绍充满活力的今 日长江。带领全体学生有计划地观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 江》、《再说长江》、《大江东去》等节目。可每天一集, 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调整。要求学生观看时注意力集中,对自 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要及时记录下来,并鼓励学生质疑。此举 旨在让学生对长江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沧桑变换等有个 整体的认识。同时让学生通过观看、感悟,被长江那宏伟、 壮观的气势所深深震撼。
调查研究阶段
问卷调查:对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长江 的了解程度。
长江知识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
长江是世界第大河。
a、b、第二c、第三
长江是我国第大河。
a、b、第二c、第三
长江全长千米。
a、5300千米b、6300千米c、7300千米
长江流经的九省二市中没有省
a、甘肃b、青海c、江苏
长江流经的九省二市中没有市
尝试做小老师,教会其他同学齐唱这首经典好歌。
注重环保的学生组成环保小组一一“保护长江”组 此小组成员要重点搜集、阅读有关长江水受到污染的报 道。知道由全国政协相关委员牵头组织的“保护长江万里行”
活动,在经过12天的沿途考察后得出一个惊人推断:长江 水系已陷入深度危机,若不及时拯救,10年之内,长江水系
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描绘长江美景,分为手工画、 电脑画并进行评比。
音乐小组组织一个小小音乐会。
用孩子甜美的歌声诉说对母亲河的热爱。形式有独唱、 齐唱、小组唱、表演唱等并进行评比。
成果汇报阶段
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收集到的信息。
历史小组主持一个知识竞赛。
让学生在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在感受长江深厚的文 化积淀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长江。分为必答题、抢答题。
摄影小组组织一个作品展览。
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打动人们的心灵,用一个个真实的dv镜头再现长江的风采。
绘画小组举办一个小小画展。
爱好绘画的学生组成绘画小组一一“神笔马良”组 找找画画。
让学生用笔在中国地形图上描绘长江,从总体上认识长 江。
看看画画。
利用双休日,在老师带领下去浒浦长江边采风,让滚滚 的长江水、美丽的长江景成为小画家手下的永恒瞬间。
爱好文学的学生组成文学小组一一“牙牙学语”组
此小组成员要在网上查找有关长江的历史文化等资料。 重点搜寻各种描写长江的,朗读背诵其中的名篇名诗名句,
此小组成员要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有关长江的历史文 化,了解长江几千年来的历史沧桑,并整理打印,分发给其 他各小组成员,为以后的知识竞赛做好准备。
爱好摄影的学生组成摄影小组一一“一目了然”组
小组成员要利用双休日,在老师带领下去浒浦长江边用 手中的数码相机、dv机拍摄下长江的风采。
选择质量好的摄影作品存入电脑并冲印出来;剪辑完成dv片,自拟片名。
六年级《亲近长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课题的产生:
长江是我国大河,全长6300多千米,流经11个省、市、 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 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被誉为“母亲河” <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我们海门地区处于长江中下游,滚滚 的长江水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海门人民。让生于斯长于斯 的海门子孙了解长江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热爱长江的感 情应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感悟长江之美,领略古今文人墨客对长江的喜爱
自己尝试写介绍长江的解说词或者赞美长江的。
爱好音乐的学生组成音乐小组一一“歌唱长江”组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具有震撼人的心灵 的力量,听着此歌唱着此歌直感到祖国的万里山河和中华五 千年的历史撞击着我们的心怀。小组成员先学唱电视专题片 《话说长江》的主题歌《长江之歌》,从歌词、歌声中去体 会长江的博大、壮观。
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是
a、长江之歌b、长江美c、我爱长江
0、长江最终流入海
a、渤海b、黄海c、东海
根据以上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如下表:
六年级学生对长江知识了解情况统计表
—年—月—日
了解程度
人数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了解一些
很不了解
六班
六班
六班
六班
六班
六班
各小组根据子课题展开调查研究
爱好历史的学生组成历史小组一一“综观风云”组
生态将濒临崩溃。
考察海门地区长江水的情况。可以和水利局结成对子, 邀请水利局同志来校做长江水污染的讲座。
爱好电脑的学生组成电脑小组——“网络精英”
此小组成员要从网络上搜集各种关于长江的资料,再综 合各小组同学在调查研究中所得的手资料,通过整理、筛选 等方法重新构建有关适合学生掌握的有关长江的知识储备, 制作一个小网站。尤其重要的是要能体现学生强烈的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