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的创新之路

合集下载

“吉利汽车”案例-国际市场营销

“吉利汽车”案例-国际市场营销

吉利汽车一、东南亚汽车市场环境分析首先,让我们回顾下东南亚汽车行业现状。

东南亚地区,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文莱十国。

东南亚人口约5亿,总面积46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50多万平方千米。

该地区盛产锡、稻米、天然橡胶、油棕、香料、木材等特产。

东盟各国经济差异较大:新加坡经济繁荣,马来西亚、泰国和文莱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经济相对落后,缅甸、柬埔寨、老挝则经济落后。

2010年1月1日起,双方将相互开放市场,双方超过90%的产品贸易关税将降为零,这将形成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接近6万亿美元GDP总值的大市场,市场潜力巨大。

2007年东盟汽车销量约为190多万辆,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菲律宾和新加坡销量分别为63万辆、49万辆、43万辆、13万辆、12万辆和10万辆,五国占据东盟汽车市场的90%以上。

此外,越南汽车市场增长迅速,2008年销量约为12万辆,柬埔寨和缅甸汽车市场也发展较快。

依靠东盟汽车市场的发展,2009年1-8月,中国出口东盟十国约为29244辆整车。

1.东盟汽车市场需求分析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汽车产业普遍出现产能过剩问题。

一方面,西欧、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三大汽车消费市场,整体上已进入成熟期,增长乏力,其汽车需求的增长主要表现在原有车辆的更新;另一方面,西欧、美国和日本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但制造业成本居高不下。

相比之下,东盟正在成为日渐重要的汽车市场。

东盟各国经济增长迅速,人均收入水平较高,汽车开始进入或是即将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再加上东盟各国政府针对汽车行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措施,具备了发展汽车产业的有利条件。

根据福特公司预计,东南亚市场的汽车需求将从 2004年的 170万辆增加到 2014年的 300万辆左右,增幅超过 76%。

目前东盟国家中汽车普及率最高的是马来西亚,每 1 000人中接近 300人拥有汽车。

吉利集团“质量改善3824法”成持续发展原动力

吉利集团“质量改善3824法”成持续发展原动力

吉利集团“质量改善3824法”成持续发展原动力作者:徐爽张义忠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7年第45期吉利汽车是我国知名的自主品牌汽车之一,20 多年来,吉利汽车不断创新质量管理方法,积极践行民族汽车品牌质造使命,成效显著。

据统计,2017 年4 月吉利汽车的销量在全国排名第五、国内自主品牌第一,同比增长94.5%。

其“质量改善3824法”将质量方针定位在“时刻对品牌负责,永远让顾客满意”,并从策划、改进、控制三大环节着手质量管理创新,吉利集团由此踏上了中国质造的新征程。

转型迫在眉睫倒逼质量提升加快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转变迫在眉睫。

从2010 年开始,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但产品质量水平却差强人意。

据统计,我国制造业每年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700 多亿元,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对下游产业影响、市场份额损失、污染治理等带来的间接损失超过1 万亿元。

由于质量瓶颈,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尤其是在国内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及发达国家制造业强势回流的国内外环境压力下,掌握未来国际制造业竞争主动权迫切需要中国制造业全面提升质量,迫切需要低价优势的中国制造业适时向“中国质造”转变。

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倒逼中国汽车行业全面提升质量。

我国是汽车制造大国,也是汽车消费大国,汽车行业对国民经济、国民生活和国防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但与欧美汽车强国相比,我国汽车行业大而不强,很难走出国门,其中重要瓶颈因素就是质量问题,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汽车行业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

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日渐深化,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异常激烈,我国汽车行业唯有冲破质量藩篱,达到世界级质量水平,才能打造中国汽车品牌,才能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吉利以收购为契机创新质量管理。

早在2007 年,吉利集团就实施战略升级转型,从“低价战略”向“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战略转型,并吸取了六西格玛、8D、QC 等质量改善方法,实施了具有吉利特色的质量改善方法——3824法。

吉利集团战略选择及建议

吉利集团战略选择及建议

吉利集团战略选择分析及建议在分析出吉利集团各种内外部环境后,我们将对吉利现有的战略进行分析,并做出战略建议。

一吉利整体战略目标分析和选择建议。

1既有战略分析吉利目前的战略目标为“成为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名牌,实现三分之二的产品外销,即:成为国际化的自主品牌”。

2战略选择建议国际化是必要的,但吉利没有必要为国际化而量化一些指标,原因如下:a世界汽车行业格局剧变,未来全球“7+2”格局基本形成,吉利一定要走国际化之路。

但不能为了国际化而设定具体的销量比重,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免因目标未达到而损害企业形象及公信力。

b国内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并且从产品结构来说更适合吉利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国内市场是基础,布局海外市场是对国内市场的支持。

二公司曾战略分析和选择建议1吉利公司战略吉利集团主要是靠并购和内部发展,凭借市场渗透,产品开发创新等技术持续扩张的多元化发展2分析和建议a吉利的多元化战略:竞争的加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使得许多企业的单一化战略已经行不通,多元化是其必然的选择,吉利汽车在多元化战略实施上有相关多元化又有不相关多元化。

吉利进入了教育行业,在汽车业务方面利用了并购和后向一体化的方式,降低了成本,对产品质量有了更好的保障,自己拥有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又为吉利提供了大批专业人才。

所以吉利的多元化战略可以实现互补优势,使其能够从容地应对市场需求变化,降低了成本,培养了大批人才,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品牌形象,还使其在不价格战的前提下保持了销量的增加。

b并购战略:如何利用全球化,利用全球的技术,全球的人才,全球的市场,全球的配套以及全球化过程当中出现的全球企业并购机会,对于加快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市场,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些短板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建立对沃尔沃的并购使其并购战略的典型例子。

吉利并购沃尔沃不是偶然的,在沃尔沃之前,吉利已经成功操作了两起跨过并购案。

2020年吉利控股集团财务转型之路

2020年吉利控股集团财务转型之路

吉利财务转型之路2020.7.22目录吉利控股集团财务转型之路01吉利控股集团简介及财务海外协同02全球汽车行业最新发展动态03全球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将成为历史由于中国增速放缓,导致全球增长趋势终结•2017-2019年,汽车市场受经济和政策影响处于低迷期;2020-2021年经济影响减弱,车市出现恢复性回补;•长远来看,中国乘用车市场将进入低速发展阶段,长期低于GDP 增速,预计在2025年突破3000万台。

17971986232823762275224222052375254727012793286629362987301613.5%10.5%17.2%2.1%-4.2%-1.5%-3.4%7.7%7.3%6.0%3.4%2.6%2.5%1.7%1.0%-12.0%-7.0%-2.0%3.0%8.0%13.0%18.0%23.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F 2021年F 2022年F 2023年F 2024年F 2025年F 2026年F 2027年F 2028年F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趋势预测中国汽车市场预测“四化”对全球汽车市场格局的影响注:数据来源为BCG分析面对行业新的挑战,传统OEM 之间建立越来越多的战略合作20191月2月6月10月7月20206月福特和大众建立全球联盟,侧重电动车、自动驾驶和移动出行服务,以卡车和货车作为切入点宝马和戴姆勒共同投资10亿美元,整合5项出行服务:共享汽车服务,路线管理和预定服务,共享出行服务,停车服务和充电业务雷诺、Waymo、尼桑合作,在法国和日本推出无人驾驶车大众向福特人工智能部门注资26亿美元标志雪铁龙汽车公司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联合发布公告,将致力于以50对50合并的方式实现业务的全面整合沃尔沃汽车与Waymo正式达成战略伙伴关系,Waymo成为沃尔沃汽车集团及其战略投资品牌极星和领克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全球独家合作伙伴目录吉利控股集团财务转型之路01吉利控股集团简介及财务业务协同02全球汽车行业最新发展动态03管理架构铭泰文旅TOURISM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吉利汽车集团Geely Auto Group沃尔沃汽车集团Volvo Car Group吉利科技集团Geely Technology Group铭泰集团Mitime Group吉利汽车GEELY AUTO 领克汽车LYNK & CO 沃尔沃汽车VOLVO 路特斯汽车LOTUS 极星汽车POLESTAR 太力飞行汽车TERRAFUGIA 宝腾汽车PROTON 铭泰教育EDUCATION 铭泰体育SPORTS曹操出行CAOCAO 其它OTHERS …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Vehicle Group远程汽车FARIZON AUTO 英伦汽车LEVC国铁吉讯CRGT几何汽车GEOMETRY 钱江摩托Qianjiang Motorsmart 汽车smart 时空道宇GEESPACE发展历程1986开始创业1996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02吉利汽车进入中国汽车企业十强2005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HK: 0175)2007发表《宁波宣言》宣布战略转型2012进入财富世界500强2014吉利三品牌归一发布全新品牌架构2016发布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品牌1998首辆吉利汽车在临海基地下线1994进入摩托车行业1997进入汽车行业2001正式获得生产资质成为中国首家民营汽车企业2003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06入股英国锰铜公司201020132015吉利博瑞上市进入3.0时代20172018高端合资品牌领克首款车型领克01上市收购美国太力飞行汽车公司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权曹操专车正式上线控股盛宝银行收购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其第一股东与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华组建合资公司2019成为亚运官方合作伙伴与戴姆勒股份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共同运营发展smart 品牌与戴姆勒出行股份公司组建的合发布几何品牌与百度展开全面战略合作与戴姆勒公司共同投资Volocopter2020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成立收购沃尔沃汽车发布LYNK & CO 品牌收购马来西亚DRB 旗下宝腾汽车及路特斯股份领克汽车合资公司、吉利-沃尔沃技术合资公司成立与梅赛德斯-奔驰正式成立smart 品牌全球合资公司241,475262,505 270,112 299,243 302,425 316,765 318,460 320,888 346,926 395,186 437,241 530,446 556,206 577,385 844,351 上汽乘用车华晨宝马北京奔驰长城汽车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上汽通用五菱广汽丰田一汽丰田长安汽车东风日产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排名厂家销量(辆)同比市占率1-2.9%10.73%2-37.2%7.33%3-33.3%7.07%4-18.6% 6.74%5-17.3% 5.55%6 2.9% 5.02%7-8.4% 4.41%83.1%4.08%9-43.3% 4.05%10-19.7% 4.02%11-16.9% 3.84%12-30.2% 3.80%13-4.2% 3.43%14-0.6%3.33%15-22.5% 3.07%54,81655,356 57,628 59,187 67,181 72,298 77,363 81,229 83,293 85,254 106,675 110,129 130,863 143,275 178,572 北京奔驰长城汽车北京现代华晨宝马广汽丰田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本田一汽丰田广汽本田长安汽车东风日产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排名厂家销量(辆)同比市占率118.4%10.13%2-7.0%8.12%3-6.8%7.42%421.2% 6.24%59.4% 6.05%625.1% 4.83%716.8% 4.72%828.9% 4.61%916.9% 4.39%10-0.8% 4.10%1121.0% 3.81%1249.1% 3.36%13-8.6% 3.27%14-1.4% 3.14%1521.4% 3.11%2020年6月销量排名2020年1-6月累计销量排名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排名保持在第四位吉利汽车市场表现吉利汽车品牌表现2020年全球品牌组合价值最高前十大汽车品牌吉利海外并购及全球化发展开辟新市场,完善全球化布局解决资金、技术、人才困境海外并购跻身世界十大汽车品牌整合全球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吉利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心态,与全球伙伴协作,共同占领技术制高点,实现了从单一产品贸易的“走出去”到深度参与当地工业化的“走进来”的全球化管理模式转换,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布局的新模板。

跨国并购视角下,吉利整合式创新“逆袭”之路

跨国并购视角下,吉利整合式创新“逆袭”之路

陈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尹西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博士生,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蒋石梅: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案例研发中心副主任陈劲 尹西明 蒋石梅 | 文作为半路杀进汽车行业的民营企业,“汽车狂人”李书福领航的吉利控股集团是如何成功“逆袭”,并跻身世界汽车品牌行列的?本文应用整合式创新理论,深度解构吉利国际化成功之路,为提升中国企业整合式创新能力和国际竞合能力,培育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提供借鉴。

跨国并购视角下,吉利整合式创新“逆袭”之路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历经33年创业创新,吉利不但“逆袭”跻身汽车行业创新领军者前列,还通过整合式创新发展成为涵盖出行服务、线上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教育、体育等在内的全球性集团,现资产总值超过3100亿元(吉利发展里程碑事件见表1)。

吉利多年来专注实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后,吉利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并在2003年进入全国汽车“3+6”行列,继而于2012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7年来快速攀升至2018年的第267名,是2018年唯一入选世界500强的中国民营车企。

浙103跨国并购视角下,吉利整合式创新“逆袭”之路卓越的企业离不开杰出的领导人,而李书福正是吉利的优秀“领航员”。

李书福1963年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是典型的浙商,敢冒险且目标远大,19岁就下海经商,1982年拿着父亲给的120块钱做起了照相生意,赚到第一桶金。

但在后来的发展中,遭遇了几次失败,李书福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先后到深圳、上海等地的大学进修学习。

对于之前的失败,李书福认识到自己在实业方面更有比较优势,这也奠定了吉利专注实业创新的基因。

吉利集团战略选择及建议

吉利集团战略选择及建议

吉利集团战略选择分析及建议在分析出吉利集团各种内外部环境后,我们将对吉利现有的战略进行分析,并做出战略建议。

一吉利整体战略目标分析和选择建议。

1既有战略分析吉利目前的战略目标为“成为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名牌,实现三分之二的产品外销,即:成为国际化的自主品牌”。

2战略选择建议国际化是必要的,但吉利没有必要为国际化而量化一些指标,原因如下:a世界汽车行业格局剧变,未来全球“7+2”格局基本形成,吉利一定要走国际化之路。

但不能为了国际化而设定具体的销量比重,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免因目标未达到而损害企业形象及公信力。

b国内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并且从产品结构来说更适合吉利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国内市场是基础,布局海外市场是对国内市场的支持。

二公司曾战略分析和选择建议1吉利公司战略吉利集团主要是靠并购和内部发展,凭借市场渗透,产品开发创新等技术持续扩张的多元化发展2分析和建议a吉利的多元化战略:竞争的加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使得许多企业的单一化战略已经行不通,多元化是其必然的选择,吉利汽车在多元化战略实施上有相关多元化又有不相关多元化。

吉利进入了教育行业,在汽车业务方面利用了并购和后向一体化的方式,降低了成本,对产品质量有了更好的保障,自己拥有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又为吉利提供了大批专业人才。

所以吉利的多元化战略可以实现互补优势,使其能够从容地应对市场需求变化,降低了成本,培养了大批人才,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品牌形象,还使其在不价格战的前提下保持了销量的增加。

b并购战略:如何利用全球化,利用全球的技术,全球的人才,全球的市场,全球的配套以及全球化过程当中出现的全球企业并购机会,对于加快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市场,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些短板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建立对沃尔沃的并购使其并购战略的典型例子。

吉利并购沃尔沃不是偶然的,在沃尔沃之前,吉利已经成功操作了两起跨过并购案。

吉利汽车:从民营小企业到全球500强

吉利汽车:从民营小企业到全球500强

吉利汽车:从民营小企业到全球500强作者:王深圳来源:《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19年第09期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吉利开启了中国民营企业造轿车的先河。

1998年,首辆吉利汽车在中国台州临海基地下线,2018年,吉利全年累计销量达150万辆,全年总收益达到1066亿人民币,市场占有率升至6.2%,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

仅用了20余年的时间,吉利便从地方民营小企业,发展成为全球布局的世界500强企业,旗下更是拥有吉利、沃尔沃、领克、宝腾、路特斯等诸多品牌。

吉利是如何做到的?面对未来,面对新形势,吉利又有哪些布局?价格屠夫,像卖白菜一样卖汽车当1998年李书福决定造汽车的时候,他身边的很多人,包括家人和董事会都觉得他是个疯子,没有人相信他能造车成功。

因为从当时的背景来看,无论是技术、政策,还是资金、人才,都存在着各种制约。

但李书福就是如此执拗,没有技术人才,他就找到公司3个有过汽车改装经验的员工,买下奔驰、宝马、丰田等各种车型拆解研究;没有国家准入,他就买下四川一家监狱的汽车厂;没有资金,他开创了“老板工程”,将汽车制造厂分成若干分厂,并承包出去。

“在我看来,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

”那句让他被奉为“汽车疯子”的狂言正是对当时处境的倔强回应。

那时,李书福打出了“造中国最便宜轿车”“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的口号,并在一开始就扮演了价格屠夫的角色,用廉价轿车打开了国内市场。

这一点在“豪情”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1998年8月,在经历种种困难之后,吉利汽车自主研发的第一台轿车豪情在浙江临海正式下线。

随着豪情的面世,汽车的价格从神坛跌落,其3万元左右的超低价位引发了同类经济型轿车市场的降价潮。

凭借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吉利将家庭轿车的价格门槛一路拉低,企业销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战略转型,内外兼修双驱动2007年,吉利实现汽车销售21.8万辆,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二。

但繁荣背后,李书福也看到了低价策略的潜在危机:合资品牌的价格正在不断下探,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若不及时调整策略,中国自主品牌的低价优势迟早丧失殆尽。

吉利汽车品牌发展史

吉利汽车品牌发展史

吉利汽车品牌发展史吉利汽车是中国的一家知名汽车品牌,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

吉利汽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从那时起,吉利汽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吉利汽车的创始人是李书福先生,他在1986年创办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始了吉利汽车的创业之路。

当时,吉利汽车主要从事摩托车和三轮车的生产和销售。

然而,李书福先生意识到汽车市场的潜力巨大,于是决定将公司的业务重点转向汽车制造。

在1990年代初,吉利汽车开始了自主研发和生产汽车的尝试。

1994年,吉利汽车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轿车——吉利美人豹。

虽然这款车在外观和性能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它标志着吉利汽车进入了汽车制造领域。

此后,吉利汽车相继推出了多款轿车和SUV车型,逐渐扩大了产品线。

2001年,吉利汽车推出了自己的首款自主研发的轿车——吉利帝豪。

这款车在外观和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吉利帝豪的成功使吉利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崭露头角,并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

2003年,吉利汽车开始了国际化战略,与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合作,成立了吉利沃尔沃汽车有限公司。

这一合作使吉利汽车获得了沃尔沃汽车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吉利沃尔沃汽车的成立标志着吉利汽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品质和安全的要求提高,吉利汽车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2007年,吉利汽车推出了自己的首款自主研发的豪华轿车——吉利帝豪GL8。

这款车在外观、内饰和配置方面都达到了国际水平,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2010年,吉利汽车收购了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品牌和技术,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的企业。

这一收购使吉利汽车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为吉利汽车进军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吉利汽车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款车型,提升产品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利的创新之路一、吉利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成都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含沃尔沃),连续九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七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目前,吉利已经拥有国内先进、世界一流的汽车研究院,并形成了五大技术平台、十五大产品平台、帝豪、全球鹰、英伦等品牌四十二款车型的产品规划体系。

吉利目前已申请各项专利近1500项,已授权500余项,并且获得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称号。

二、市场创新——吉利收购沃尔沃开拓海外市场吉利收购了沃尔沃,首次实现了一家中国企业对一家外国企业的全股权收购、全品牌收购和全体系收购。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一方面可以利用沃尔沃原有的欧美市场,加强吉利在国际的销售;另一方面,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是豪华品牌的诞生地和集中地,注定了竞争激烈,且两个市场都比较成熟,短时间沃尔沃要在这两个市场快速提升销量显然是相当的困难。

因此,沃尔沃可以利用吉利的销售渠道,大力开拓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

开拓公务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的销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吉利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拓中国市场,特别是公务车市场。

当前,国家产业振兴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支持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政府采购应“优先购买新能源和中国品牌汽车”,自主品牌汽车采购比例要达到50%。

吉利收购沃尔沃,可以借助沃尔沃提升自主汽车在公务车市场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与奥迪为代表的高端品牌同级较高下。

沃尔沃国产化后,价格下调是情理之中的事,同奥迪等相比,价格优势将会非常明显。

再加上沃尔沃是全资收购的企业,有着政治上的优势,势必能在公务车市场为自主品牌杀出一条血路来,甚至有可能成为国内公务车市场老大。

有了国产的售价优势和“官车效应”的带动,吉利将有望打开商务和家用轿车市场。

当然除了在中国市场大力开拓之外,新兴的俄罗斯、印度等市场沃尔沃也需要大力推广和开拓。

三、人才创新从资本上讲,吉利跟世界上的其它公司有相当的距离,或者说根本不好直接较量,从品牌本身来讲,吉利是一个新的品牌,也不能跟丰田、通用这些老的品牌进行抗衡,那么吉利的出路在哪里?要在人才这个领域去寻找一些突破,只有在人才上取得了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够在自主创新这条道路上走出与众不同的成果。

这样的话,研发成本就会降低,制造成本就会降低,整个竞争能力就会得到全面的提升从吉利成立伊始的吉利特色教育平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所中等职业学院、两所大学和一所高级人才研究院的全员教育平台,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本土造汽车人才。

1997年,几乎与创办汽车厂同时,吉利在浙江临海办起了第一所汽车工业学校,即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从2001年到2008年,吉利先后投资创办了以汽车专业与社会专业相结合的全日制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以及中国第一所重点培养汽车车辆工程博士与硕士的研究生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

吉利形成了从技工技师培训到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博士后工作站的全系列人才培养体系(GM1000)。

其中,作为中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实践者,北京吉利大学在私立教育史上写下了一系列创纪录的数字: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1600余亩,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近3万全日制在校学生、99.91%的高就业率。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投资数亿元建立的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超过4万人;每年有近万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为中国汽车工业和社会输送了宝贵人才;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委托,投资建立的浙江汽车工程学院,是中国首个专门培养汽车车辆工程硕士、博士的研究生院,2011年11月,首批研究生已正式毕业。

在众多的汽车企业人才招纳战中,,就是不少知名行业人士在加盟中国汽车企业后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造成极大的人力浪费和成本浪费,如何让这些人才适应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如何在风起云涌的中国汽车市场创新发展,是当前中国汽车人才发展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2010年初,吉利勇敢地给自己开刀,启动了“百日提升计划”,聘请著名战略咨询顾问公司罗兰贝格对企业营销、研发、成本等各流程进行变革,引进IBM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提升,邀请德勤对公司内控和风险控制建立体系……这一系列行动,目标是建立有吉利基因的有效管理模式,并与国际接轨。

管理提升给广大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在实践中发现人才,想方设法从广大员工中发现和培养业务骨干,靠机制而不是个人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技术创新作为一家民营汽车企业,吉利是国内唯一拥有汽车核心技术完全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CVVT发动机、自动变速箱、BMBS)吉利每年都会将销售收入的8%-10%投入汽车相关产业研发。

吉利的技术创新一直处于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厂家的前列。

在首届中国国际零部件展上,吉利将其填补相关领域空白的“三大发明”CVVT-JL4G18发动机、(四速)自动变速器和(第六代)EPS单独放在一个大约500平米的展位。

发动机是吉利除整车外最先获得重大突破的项目。

目前,吉利生产的八大系列发动机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尤其是CVVT--JL4G18发动机,顺利通过行业技术专家组鉴定,其技术被称为“世界先进、中国领先,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5年,吉利Z系列自动变速器被列为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奖励基金会重点推荐为国家技术进步奖的备选项目,2006年通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家评审(鉴定),获得“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的评价,并获得中国汽车行业唯一的技术进步一等奖。

吉利在自动变速器方面的研发水平已经与世界同步目前Z系列自动变速器已具备了产品升级换代的基础条件并获得5项发明专利和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在4速自动变速器的基础上,6速、8速自动变速器等系列产品已进入研发阶段,而其自主研发的无级变速器目前也已进入调试阶段,预计近期就可投放市场。

一旦该计划如期完成,吉利在很多技术上都将是国内首创,并直追国际先进水平。

吉利继CVVT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电子助力转向EPS等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后,又推出了汽车安全领域BMBS技术(即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彻底化解爆胎风险, 实现了汽车高速行驶爆胎安全控制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吉利在油电混合动力、替代燃料汽车和电子平衡动力总成技术研发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

吉利远景轿车以C-NCAP42.2分的良好表现,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四星碰撞安全评价的自主品牌汽车;吉利熊猫以C-NCAP 41.5分的高分,成为国内轿车市场上最安全的小型车。

目前,吉利集团现已拥有专利718项,其中国际专利26项目,发明专利70项。

五、广告创新1、换标——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品牌营销2011年1月,吉利宣布设立360万元专项基金,向全球征集新车标。

我们知道,吉利当前的“6个6”车标已经是中国驰名商标,换标是基于什么考虑?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吉利老车标,承载了太多的期望与梦想。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老车标显得有些复杂了。

眼下正是吉利技术转型、开始全面走向国际的时候,提早换标有利于节省走上国际市场后换标的成本。

在未来的竞争中,好的标识可以使企业保持优势。

我们要改变全球消费者对吉利、对中国汽车的旧观念,向他们展示一个拥有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吉利。

这其实就是通过换标来宣传吉利的品牌和声明吉利战略转型。

2、北京爱情故事最近热播的新剧《北京爱情故事》相信大家都有看,而大家是否注意吉利在其中做的广告呢?第一、男主角之一吴狄的座驾就是熊猫下面来看一段宣传吉利熊猫的片断:第二、吴魏赢了邵华阳之后,作为奖品送给下属的两辆帝豪EC7的车。

第三、伍媚在公司的配车为VOLVO第四、还有石小猛和沈冰经常在吉利的广告灯箱“快乐人生,吉利相胖”的牌匾下诉说人生。

第五、后来进入了大德集团的石小猛,因为工资和地位的增长也顺势购买了帝豪EC8这部豪华中级车成为自己的座驾。

(多功能方向盘,豪华大气的内饰,还有方向盘上面的帝豪盾形LOGO)六、战略转型1、从“价格取胜”战略转向“技术领先”战略2007年5月,吉利宣布全面进入战略转型期。

战略转型的核心就是从“价格取胜”战略转向“技术领先”战略,实现从“成本领先”向“品牌创新”转变,从“低价取胜”向“技术领先、品质领先、客户满意、全面领先”转变,从“以效益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从“企业利益高于一切”向“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转变。

“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曾经是吉利最具吸引力的口号。

如今,从战略转型的目标出发,吉利提出了新愿景:“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

吉利汽车追求的卖点将不再是低价,而是高附加值。

为什么转型?不转型不可以吗?吉利战略转型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直接与国际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

实现这样的战略转型,就必须苦练内功,强筋壮骨,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吉利战略转型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既包括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和技术体系转型,也包括采购体系转型,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的调整,还涉及到生产手段与品质提升,商务平台转化,品牌及企业文化提升等等。

纵览一部汽车发展史,全世界所有汽车公司的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低端走向高端,从价格优势走向技术领先,这是每个汽车公司都要面临的必然选择,也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吉利已经初步具备这个条件,进入这个发展时期。

过去吉利完全按价钱便宜来打仗,现在要有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要技术领先、服务跟进。

只有这些工作都做好了,品牌才有可能提高,这个企业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就到此结束了。

2、三链协同所谓“三链协同”,就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整合资源,流程再造,着力打造营销链、研发链、供应链3条核心价值链。

一场被称为“三链协同”的流程再造正在吉利全面推进。

3、双品牌战略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不仅要进行沃尔沃的品牌宣传,也要进行吉利自身的品牌建设,实施“双品牌战略”。

一个优秀的企业自身品牌非常有利于产品的推广,反之,一个好的汽车品牌对经营该品牌的企业自身品牌建设来讲是一个强大的依托,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4、“放虎归山”激活沃尔沃——本土化战略为了使并购后的沃尔沃继续保持国际化特色,并延续原有的品牌文化,在沃尔沃轿车董事会人选中,吉利方面只有董事长李书福和中国区总裁沈晖两人,副董事长是瑞典人,包括3名沃尔沃工会代表,还有多名国际知名人士作为独立董事。

以国际化人才与瑞典本地人才相结合组建的董事会,确保了沃尔沃管理层的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