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一、企业收购情况分析1.吉利汽车成功收购沃尔沃的原因1)技术和品牌号召力提升为主的战略转型吉利汽车早在2007年就已经提出了战略转型的方针:不打价格战,但要提高核心竞争力,从之前的成本优势逐步转变为技以技术优势与用户覆盖率的服务定位。
由于吉利汽车属于国产民营汽车品牌,长期以来,在汽车价格和品牌上都给人以深深的“草根”印象,虽然这已经给吉利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厚的利润,但是却极大程度的阻碍着吉利向中高端汽车市场渗透与发展的步伐,品牌优势不能极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对吉利汽车来说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然而作为国际知名品牌的沃尔沃汽车,他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财产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毋庸置疑的,谁能够成功收购沃尔沃,谁就将获得更多的关于生产、安全性能及节能环保方面的先进技术。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不但填补了自己缺乏定级豪华品牌的空缺而且提升了自己的整体形象,并且可以通过品牌移植来提升自主品牌价值,最终实现能够参与国外竞争的高端民族品牌。
同时,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也标志着吉利汽车正式走出了自己转型的第一步。
现在再看吉利汽车,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2)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一种方式对于身为国内民营企业的吉利汽车而言,要想进入广阔的国际市场特别是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欧美市场是一件分厂困难的事情。
而国际并购,无疑是让吉利汽车获得国际市场“通行证”的一条捷径。
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力无疑将成为中国吉利走向世界的桥梁,而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也无疑将为国内民营企业走向世界指明了一个方向。
3)学习国外先进的品牌营销管理沃尔沃的品牌营销理念一直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档生活”密不可分,在锁定追求生活质量,注重安全和环境的同时又会给客户带来低调稳重的体验。
吉利汽车通过对沃尔沃品牌营销战略的学习,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著名汽车品牌以及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
4)吉利能够成功收购沃尔沃与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密不可分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个震惊整个行业的“蛇吞象”式的海外并购所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将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李书福个人的坚持、努力、决心以及对汽车的梦想成为了推动整个并购进程的重要支撑。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研究

1.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1)1.3研究思路与实证研究方法 (1)2.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景、过程与当前进展 (2)2.1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景 (2)2.2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 (2)2.3当前进展 (3)3.并购后面临的整合问题 (4)3.1文化整合 (4)3.2 品牌整合 (5)4.出现整合问题的原因 (6)5.对于吉利并购后整合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7)5.1加速实现品牌价值消化,双管齐下实现品牌价值整合 (7)5.2多角度提升品牌价值 (7)5.3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并引进更多国际化人才 (8)5.4 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 (9)5.5 两个品牌相互融合与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9)6.吉利并购沃尔沃对中国其他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9)参考文献 (10)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增强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目前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厂商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汽车制造的龙头企业,它在进军国际市场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研究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列,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内其它企业确定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和国内外市场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应采用何种战略才能成功地实施国际化,以及如何合理应对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这对国际化进程中中国汽车制造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企业并购之后面临的整合问题对于企业非常重要。
汽车吉利汽车企业战略转型案例

汽车吉利汽车企业战略转型案例
一、吉利汽车企业战略转型简介
吉利汽车是中国最大的国有汽车制造企业之一,前身是原国有汽车企
业集团(GAC),在1998年被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改制,成立了吉利汽车(GAC)。
吉利汽车在2003年开始实施企业战略转型,其核心目的是结合当下
国内外汽车行业的变化,以更高的工业水平、更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
的发展,以更大的营收、更高的增长率、更低的成本实现企业的卓越。
二、吉利汽车企业战略转型内容
1.核心业务转型
吉利汽车企业战略转型的核心业务是以客户为中心,挖掘客户的价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核心业务包括汽车销售和汽车服务业,也包括
汽车金融、增值服务等。
吉利汽车销售和汽车服务业以“完美服务”为宗旨,专注市场营销、
网络营销和客户体验管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2.产品研发转型
吉利汽车企业战略转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产品研发转型。
吉利汽车
企业不断创新其产品,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塑造全新的汽车形象和体验。
吉利汽车企业聚集了一批全球领先的技术能力和设计创新的能力,以
及完全的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用世界领先的设计和技术。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福特出售沃尔沃的原因
(1)战略性出售:发展福特品牌 (2)经济压力:沃尔沃成为烫手的 山芋 (3)继续持有风险更高。 (4)沃尔沃历史使命已完成
福特选择吉利的原因
(1)吉利的尊重 (2)福特担心技术为竞想
吉利并购沃尔沃被称为“蛇吞象” 行为,的确,并购背后的艰难是巨大 的,在世界各地的惊呼声中一路走来, 吉利就像一个学步孩童,摇摇摆摆, 每一步都存在变数,但作为中国并购 难度最大的案例,吉利的成功却成为 了既定的事实,因此我们小队就吉利 如何成功收购沃尔沃从多方面做了分 析,揭开了吉利成功之谜。
财务报告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
公司总体介绍
一、公司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 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 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 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连续六年 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汽车行 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 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 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 业。欧盟委员会6日批准了中国浙江吉利控股 集团有限公司和大庆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对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收购。这是迄今为止 中国企业对外国汽车企业最大规模的收购项目, 收购总资金达18亿美元。
单位:亿元
但是并购的成功只是开始,今后吉 利该怎样做来玩转沃尔沃才是更大的 挑战。在这里,我们小队根据已掌握 的信息和现状为吉利提出了一些建议, 聊以作为对吉利牵手沃尔沃走得更稳、 更好、更远的祝福。
企业发展
Thank You
二、沃尔沃简介
• 沃尔沃,英文名为Volvo, 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 为富豪,该品牌汽车是目 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 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 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 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 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创 立于1927年,创始人是古 斯塔夫· 拉尔松和阿萨 尔· 加布里尔松。
吉利战略转型案例分析课件

挑战
吉利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革命尚未成功,吉利仍需努力
欣欣向荣
吉利
OR
走向衰落
吉利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总结与分析
资本运作 能力
转型
渠道
战略资源 转化
吉利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希望中国能出现一个能让 中国人信得过的自主品牌
Thank You !
吉利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 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大,可快速扩 张。 2 出口市场广阔。 3 政府部门对沃尔沃项目的认可以及 大力扶持。 4 “汽车下乡”政策的实施对低排量 汽车的支持
机遇
劣势 1 资金成为吉利目前最大的劣势 2 营销推广能力 3 吉利品牌形象并不佳,原有品牌定位 深入人心。
1 竞争更加恶劣,奇瑞、比亚迪等同级 别竞争对手发展迅速。 2 消费者对吉利这种国内自主品牌认知 度低。 3 国际汽车厂商的恶意竞争 4 能否跟上未来的发展潮流 5 能否运营沃尔沃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吉利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DSI
吉利汽车战略转型措施
人才战略
童志远
沃尔沃中国项目
尹大庆
吉利上市、海外收购
沈晖
吉利欧洲事务
李书福 吉利
吉利研究院
汽车核心技术研发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吉利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 单一、低端的品牌形象
吉利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吉利汽车战略分析
• 吉利现行战略解析
2007年,吉利汽车宣布进入战略转型期,并提出新的总体发展战略、企业愿景和企 业使命。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欧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大幅滑坡,知名跨国汽车品牌身陷囹圄的今天,坐拥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享受了连续1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自主品牌,纷纷开始了海外收购的步伐。
前有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北汽集团收购萨博,后有比亚迪意欲吞并顶级豪华品牌迈巴赫,而这其中,吉利收购沃尔沃,是最引人注目的。
一、案例背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340亿元,连续八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六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已形成年产60万辆整车、60万台发动机、6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帝豪、全球鹰、英伦等三大品牌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
截止2010年底,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18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沃尔沃(V olvo)是拉丁语,意思为“滚滚向前”。
公司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的哥德堡,在全世界拥有超过19000名员工,在瑞典、比利时、中国和马来西亚设立了生产厂和组装线,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拥有2400多家销售网点,全线车型分成轿车(S系)、商务旅行车(V系)、SUV(XC系)和敞篷车/双门轿跑车(C系)四个系列。
目前,全世界约有600万沃尔沃车主。
自第一辆沃尔沃汽车下线以来,“沃尔沃”这个品牌已响彻全球八十余载。
自始至终,安全、环保和品质都是沃尔沃所恪守的品质核心价值,是沃尔沃对每一个消费者永恒的承诺。
二、吉利并购沃尔沃过程(一)收购准备吉利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关注沃尔沃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也将近3年多。
成本领先战略案例

成本领先战略案例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要在提供的产品的功能、质量不同不大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原本取得竞争优势。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吉利企业,它主要运用成本领先战略在市场上占领市场份额并取得利润。
吉利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主要通过三大途径。
首先,吉利不竭扩张形成规模化优势。
这一系列收购交易的成功使得公司的整体营运效率得以提高。
继续扩张及提升五所现有厂房的生产能力,这不但可以改善产品质量,更能够形成规模经济,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并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其次,吉利也重视控制零部件成本并注重研发,为了减轻原资料价格上涨对刹车系统等低档产品的影响,吉利注资1亿元人民币用于新一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发。
这有效地控制住了研发成本,在扩大投入的同时集中资源、减少浪费。
最后,加强供销渠道管理,吉利与主要供应商产量战略联盟,以减少原资料及部件的价格动摇对整车成本的影响。
同时还致力于重组联营公司零部件推销系统及供应商系统,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品质。
也正是成本领先战略带来的高利润空间抵消了吉利相对较低的资产管理效率对其净资产收益率的晦气影响,给其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差别化战略案例差别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创造其产品和服务分歧于竞争对手的顾客感知价值,而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竞争战略。
苹果公司在差别化战略上做的非常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的差别化,另一方面是营销的差别化,最后就是服务的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体现在了三个地方。
第一,苹果有着高素质的研究人员,注重创新设计。
苹果的产品外观很好的掌控住消费者的求异心理和从众心理。
第二,功能技术参数方面,每一个新苹果产品的问世,总能带来很多分歧于其他品牌产品的新功能。
Iphone、ipad等电子产品功能强大堪比电脑。
第三,产品价位方面,苹果公司的产品瞄准高端市场,每一个产品都是领先于同行业发展水平的,所以价格一般都是同类产品中较高的。
苹果公司差别化的营销战略令人惊叹,比方,苹果iPhone附带的那些小小的白色耳机之所以采取白色也非偶然。
吉利案例分析

吉利汽车战略计划
组 员:郭 兵 崔叶欣 程子健 刘 露 付鹏程 丁燕娟 郭嘉君 付桥涛 指导老师:孟 鹰
主要内容
1 2 3 4 5
公司简介
外部环境分析 内部情况分析
战略制定
战略实施
公司简介
吉利汽车公司是一家生产经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企 业。我们的使命就是以“创造超值生活”为核心价值 观,为百姓提供低价优质的轿车;通过研发与创新, 不断提升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充 分发挥个性和才能的人性化环境,为企业股东提供合 理的投资回报,为社会尽公司应尽的义务;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民族汽车工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让吉 利轿车走向世界。
在“十一五”只做经济型轿车,并 立 志做精、做强、做大,达到40万辆 的产销规模,做中国经济型轿车的 “领头羊”。 做好、做足、创新、发展上坚持走 经济型汽车的发展战略 目前已具备产品研发和年产15万辆 轿车、18万台变速器、20万台发动 机的生产能力,公司生产的轿车遍 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并已成功出口 美洲、西亚市场。
得分高于一般指标2.5,外部环境对吉利有利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公司 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公司 拥有风云、旗云、QQ、东方之子、瑞虎 五种车型的轿车与其配套的发动机、变 速箱等系列产品。奇瑞具有政府背景 概述
中国经济型轿车行业领先企业。 主要生产“夏利”、“威姿”、 “威乐” 系列轿车。夏利具有丰田的背景
(2)金融危机对汽车行 业的冲击
人们的汽车消费观念
(1)价格与性价 (2)个性化、实用性
(3)品牌意识
(4)节能环保
政策(political)环境分析
中国国内政策 国家政策的支持: 1、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作为国 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 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小排量汽车的解禁 国家政策的局限: 1、汽车税费过重; 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利汽车战略转型案例分析主讲:何昌盛第五组小组成员:池坤鹏10120825费俊淇10120829何昌盛10120832李倩10120836田婷10120850王文艳10125136目录1 吉利简介 (2)1.1 吉利的发展史 (2)1.2 吉利的规模 (2)1.3 吉利的产品 (2)1.4 吉利的公司愿景和使命 (3)1.4.1 公司愿景“让世界充满吉利!” (3)1.4.2 公司使命:“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世界!” (3)2 吉利原有战略 (3)2.1 “低价格”战略 (3)2.2 选择“低价格”战略的原因 (3)2.3选择“低价格”战略的基础 (4)3 吉利转型新战略 (4)3.1 战略转型背景 (4)3.1.1 国内总体大环境的影响 (4)3.1.2 成本优势的丧失 (5)3.2 战略转型的提出 (5)3.2.1 总体战略内容 (5)3.2.2 总体战略规划 (6)4 吉利战略转型采取的措施与分析 (6)4.1 品牌策略转变 (6)4.2 人才战略 (7)4.2.1 财务总监尹大庆 (7)4.2.2 集团副总裁沈晖 (8)4.2.3 沃尔沃首席运营官童志远 (8)4.2.4 吉利研究院 (8)4.3 并购策略 (9)4.3.1 收购澳大利亚DIS自动变速箱公司 (9)4.3.2 收购沃尔沃 (9)4.3.3 浙江中誉汽车有限公司 (10)4.4 管理手段变革 (10)4.5 渠道策略 (10)5 SWOT分析 (11)6 提出我们的想法 (12)6.1 战略资源的转化 (13)6.2 渠道 (13)6.3 更强的资本运作能力 (14)1 吉利简介1.1 吉利的发展史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
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10亿元,连续五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
1.2 吉利的规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40万辆整车、40万台发动机、4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1.3 吉利的产品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吉利豪情、美日、优利欧、美人豹、华普、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轿车;拥有1.0L(三缸)、1.0L(四缸)、1.0LVVT-1、1.3L、1.5L、1.6L、1.8L、1.8LVVT-1等八大系列发动机;拥有JLS160、JLS160A、JLS110、JLS170、JLS90、Z110、Z130、Z170等八大系列变速器。
上述产品均已通过国家的3C认证,并达到欧III排放标准,其中1.0L(四缸)、1.0LVVT-1发动机已经达到欧IV标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1.4 吉利的公司愿景和使命1.4.1 公司愿景:“让世界充满吉利!”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期望吉利汽车和先进技术,享誉世界,走遍全球。
二是要将“大吉大利”这个美好的祝愿送给所有的人,为世界和平、进步、吉祥如意祈祷。
1.4.2 公司使命:“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世界!”安全是人类生命的根本保障,环保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诉求,节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用户更加关注安全、环保、节能、的今天,能否制造充分保障生命、爱护环境的汽车,已成为世界汽车业的共识。
吉利以此为己任,为此而奋斗。
2 吉利原有战略2.1 “低价格”战略在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把“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
用低成本,低价格来进行市场竞争,在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中占有了低端市场的重要地位。
2.2 选择“低价格”战略的原因吉利为什么造低价的车?曾有记者访问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缪雪中:3·78万元的价格是怎么定出来的?是否有新闻炒作成分?缪:目前市场上6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车有夏利、奥拓、英格尔、悦达,我们认为这个价格对于2600万户年均收入7500元又有购车欲望的中国家庭来说还是难以承受的,而四万元的价格比较合适,当然必须是在严格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做到这一点。
2.3选择“低价格”战略的基础吉利汽车实现低价的主要靠以下几点:1,模仿制造,不搞研发;2,生产上分期投入,不设定具体生产能力,机动灵活;3,工作人员是多面手,增强风险防范能力;4控制生产成本,与供应商成为命运共同体;5,财务上,除了集团资金投入外,吸收当地资金,采购上先交货,后付款,销售上先付款,后交货,形成时间差,扩大生产规模。
吉利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来自是中国整体汽车需求量的爆炸性增长,但更主要的是取决李书福独特的市场战略:先把低端市场做好,然后再进入中级轿车市场;在做好做大国内市场以后,再进入国际市场,迅速积累自己的研发能力和投入,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将实现三分之二的出口,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
低价不是吉利的目的,它是吉利发展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它指引着吉利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3 吉利转型新战略3.1 战略转型背景3.1.1 国内总体大环境的影响中国汽车市场的新陈代谢速度极快,在合资品牌坐享暴利的时候,吉利以“低价”进入中国汽车市场,打破了一度被垄断的价格阵营。
如今,随着汽车价格逐渐恢复理性,吉利明白,当企业陷入无节制的降价中时,企业无异于慢性自杀。
在抛弃质量、无视服务,一切向价格看齐的恶性竞争环境中,企业根本无暇顾及产品的质量,更不会有精力去进行后续改进和研发。
统计数据表明,汽车降价往往与汽车质量投诉成正比,降价不会让消费者获得真正的实惠,反而可能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
对于性价比优势十分明显的吉利来说,降价再也不是求生保量的杀手锏。
吉利试图证明,远离恶性的降价竞争,既是对自身品质的肯定,更是对品牌的捍卫。
3.1.2 成本优势的丧失吉利是一家以经济型轿车起家的民营企业,长久以来,吉利汽车以成本优势打天下,被众多低端车型偏好者青睐,其“低端、低价”的印象在消费者中根深蒂固,难以挣脱,而吉利的远期发展趋势必要越向高端。
为了褪去“草根”气息,踏上现代化企业征程,2007年吉利宣布战略转型。
3.2 战略转型的提出2007年6月,吉利集团开始进行战略转型,争取用3-5年时间完成从单纯的低成本战略向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国际化的战略转型。
吉利将秉承已经确立的新战略时期的企业愿景:让世界充满吉利,认真行使企业的使命: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
3.2.1 总体战略内容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全面领先。
企业愿景:让世界充满吉利企业使命: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3.2.2 总体战略规划在战略转型的第一阶段(2007年6月—2009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知名度”的品牌,转型初见成效;在战略转型的第二阶段(2010年—2012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转型基本完成;在战略转型的第三阶段(2013年—2015年),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4 吉利战略转型采取的措施与分析4.1 品牌策略转变吉利原有的品牌定位服务于原有的企业战略,其低端低价位的品牌形象已无法满足新战略发展的需求。
在战略转型的初级阶段和转型过程中,吉利汽车抛弃了原有的品牌,重新塑造了新的具有层次品牌体系,并根据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新定位。
在吉利汽车的新品牌体系中,几个品牌涵盖了汽车消费的中高低端市场。
吉利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毅然用“新三样”产品(远景、金刚、自由舰)替代“老三样”(豪情、美日、优利欧)产品,之后,吉利为适应未来吉利产品系列的不断壮大,在吉利母品牌之下构建了3个整车子品牌,新三大子品牌为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
全球鹰GLEAGLE,象征着“时尚、激情、梦想”;帝豪EMGRAND,象征着“豪华、稳健、力量”;上海英伦SHANGHAI ENGLON,象征着“经典、英伦、贵族”。
球鹰、帝豪和上海英伦,各子品牌彼此并列平等,分别代表不同的品牌特性和风格。
吉利的战略布局如下图:4.2 人才战略吉利的人才战略主要为自主培养与引进外部优秀人才两方面,在吉利战略转型之前和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吉利引进了不少优秀的人才。
这些人才促成了吉利的战略转型,也是吉利战略转型的一个关键。
其中比较重大的人事变动主要有前杜邦CFO尹大庆、前奔驰中国最高副总裁童志远、前菲亚特中国总裁沈晖的加盟以及吉利研究院的发展。
这些人才都有非常丰富的汽车企业运营经验,其国际化视野也很开阔。
4.2.1 财务总监尹大庆尹大庆于2004年5月加盟经营面临窘境的吉利,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
12个月后,尹大庆先生帮助吉利汽车登陆香港证券交易所。
2007年,吉利仅50亿元的账面资产变成128亿元,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在尹大庆先生到任的4年内变得从容起来。
尹大庆先生是吉利海外收购的主要操刀人,2006年吉利控股锰铜、2009年吉利收购澳大利亚变速器厂DSI,乃至吉利收购沃尔沃,都是尹大庆主要负责谈判。
作为吉利公司的财务总监,尹大庆为公司的资金安全、市场拓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吉利的飞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4.2.2 集团副总裁沈晖2009年12月11日,菲亚特集团动力科技中国区总裁沈晖开始任吉利集团副总裁,主要负责吉利的欧洲事务。
之前,他是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博格华纳的中国区负责人。
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沈晖自1994年开始就在美国和中国先后服务过多家美国和欧洲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并从事高级管理工作。
4.2.3 沃尔沃首席运营官童志远2009年12月15日,吉利发布了对童志远的任命书,原华泰汽车总裁童志远加盟吉利,任中国沃尔沃轿车项目首席运营官,将参与并购的落地工作,负责全面运营。
他曾主持JEEP大切诺基、三菱欧兰德、帕杰罗、奔驰E级和C级豪华轿车等七款车型的引进和国产化工作,曾任北京奔驰高级执行副总裁、北汽控股副总工程师等职。
4.2.4 吉利研究院吉利目前汇集了来自首尔、巴黎、底特律等世界各地优秀人才的加盟,包括“海归专家”赵福全、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被誉为“中国变速箱第一人”的徐滨宽等,现在的吉利汽车研究院人才济济,搭建起吉利与国际接轨的研发平台。
吉利集团副总裁兼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就是“海归”的成功代表,自2006年加盟吉利以来,领衔构建了吉利的技术体系。
这个体系的研发人员从2006年的不到400人,迅速发展到目前的1600余人,其中包括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著名汽车企业的海归人员和硕士博士近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