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型演化模型:瑞原案例解析(下)

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型演化模型:瑞原案例解析(下)
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型演化模型:瑞原案例解析(下)

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型演化模型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型演化模型::瑞原案例解析瑞原案例解析((下)

2017年04月06日

从战略转型方式选择来看,在企业初创期,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业务市场单一,组织关系也比较简单,企业经营专注于某领域,实行定位战略,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员工数量的增加,组织内部管理问题层出不穷,企业高层管理者受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在决策指挥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企业成长期,为实现企业持续发展,通过引进专业型人才逐步规范内部管理,但传统的产品市场空间愈加狭小,企业需要考虑如何突破现有市场;在企业完成向成熟期过渡后,基于过去的发展经验,调整业务发展方向,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多元市场发展成为必然。

从战略转型过程实施来看,根据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战略选择,企业采取具体的实施策略,换言之,战略转型方式决定了战略转型过程中具体实施策略。具体来说,在企业初创期,定位战略使企业的业务呈单一化;在企业成长期,受到行业整体发展的影响,传统产品市场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企业面临着产品技术升级与创新的新挑战;在企业成熟期,新的战略使企业逐步摆脱竞争激烈利润低的单一传统主业,向与传统产业关联度大、利润高的行业转型发展。瑞原第一次战略转型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面临的内部组织管理与外部市场快速扩张不协调的矛盾;瑞原第二次转型主要是受当时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幕墙越来越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由此可见,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战略转型包括环境认知、资源契合、系统控制、模式创新4个要素。具体来说,环境认知是对企业所处内外环境的识别,资源契合在于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配置,系统控制为企业战略转型提供组织保障,模式创新是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的最终目标状态。

从战略转型结果导向来看,战略转型方式选择与过程实施的差异化决定了结果导向差异化。在企业初创期,企业专注发展某一业务领域,形成坚实的经营基础,也为企业后续发展埋下伏笔;在企业成长期,企业维持增长态势,在传统产品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为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并为企业第二次战略转型和持续成长奠定基础;在企业成熟期,为了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企业进行业务重组、技术革新、管理创新,逐步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瑞原第一次战略转型是建立在过去5年的经营基础上,其后续发展才得以持续稳定;瑞原的第二次战略转型一方面基于公司长期有效的资源积累;另一方面在于瑞原通过对自身业务市场重组,由过去单一业务发展模式向相关多元化模式转变。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目前,在全球经济大变革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经济体制大转轨、经济增长方式大转型,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经营发展亟需变革。因此,在各种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将战略转型视为其谋求持续成长的重要法宝,纷纷开始战略转型的新征程,以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29]。基于案例分析讨论,为了更清晰地展示企业战略转型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表现状况,本研究提出综合性的理论结构模型,具体如图8所示。

图8 企业成长不同阶段战略转型演化模型

(1)企业成长过程是一个有机系统,从整个系统来看,企业战略转型在受内外部环境的影

响下,其转型过程包括环境认知、资源契合、系统控制、模式创新4个环节,它们分别对

应环境认知能力、资源契合能力、系统控制能力和模式创新能力等战略转型能力4大构成

要素。企业战略转型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企业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即通过对企业内外

部环境信息收集与分析,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以化解企业危机。企业资源是

投入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影响价值创造的各种要素的组合,具体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30]。资源契合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源的重新选择、配置和有效融合,使之具有较好战略柔性的演

变过程。系统控制主要以企业内部组织为依托,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出发,以价值流程为

线索,通过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组织与管理行为进行监控,从而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

模式创新是指为了保证企业创新战略实现,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31]。对于

企业而言,企业模式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技术与业务模式创新、组织与管理模式创新两个方面。

(2)企业战略转型过程中,企业战略转型能力具有内部协调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与外部竞争异质性(The heterogeneity of external competition)两大特点。内部协调

一致性是指重新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以企业战略转型的基本需要,

即构建一个能够有效协调内部组织各个要素间关系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外部竞争异质性

是指在企业组织外部资源有效整合的基础上,以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手段,逐渐形

成自身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3)经营基础是实现企业战略转型的基本前提,战略转型能力是实现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条件,竞争优势是实现企业战略转型的最终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在企业成长的初创期,企业需明确主营业务的市场定位,通过对内外部资源合理配置,随内外部环境而变化,以确保企业战略转型的顺利实施;在企业成长的成长期,企业往往在快速发展的态势下,通过整合、建立和再配置内外部资源,使战略转型能力子系统能够有效组织协同起来,为企业真正推进战略转型创造条件;在企业成长的成熟期,企业的外部竞争异质性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保持起到关键作用,具体体现为企业能力和企业绩效两个方面的差异。企业战略转型能力是企业动态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对其竞争优势的循环作用。当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原有竞争优势的削弱时,企业开始实施战略转型,即调配新的战略资源用于企业发展,进而加强或建立新的企业竞争优势。

4.2 研究启示

4.2.1 实践启示

通过对瑞原案例研究,给管理实践带来两点启示:首先,在企业成长不同阶段,企业战略转型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性。企业要成功实现战略转型、获得持续成长,必须把握企业生命同期的不同阶段战略转型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即在环境认知能力、资源契合能力、系统控制能力和模式创新能力4个方面均衡发展;其次,在企业成长不同阶段,企业战略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因其本身特质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战略转型能力,这也非常符合战略转型能力作为自组织系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结构有序度和自适应、自增强功能以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本质特征。因此,战略转型的顺利实施是一项系统而长期工程,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具有前瞻性视野、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持续学习能力。

4.2.2 理论启示

企业战略转型研究作为战略管理领域备受关注的、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从企业成长理论视角来研究战略转型演化模型的问题,体现出企业成长不同阶段战略转型演进的一般规律,在国内外尚无先例。当然,本案例研究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单案例研究,也呈现出了鲜明的行业与企业特征。因此,未来还需进一步围绕以下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第一,在研究广度方面,可以通过多案例研究,对业务领域相似的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对其战略转型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明晰企业战略转型过程中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归纳总结战略转型过程演化中更深层次的规律,以进一步检验本研究的理论模型;第二,在研究深度方面,对瑞原进行持续追踪,了解其战略转型发展的新变化,以能更好地为企业战略转型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辜胜阻.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战略转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唐健雄.企业战略转型能力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3]苏勇,李作良,马文杰.新兴经济国家后发企业战略转型:演化路径、驱动因素——基于HTC 的案例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77-86.

[4]李小玉,薛有志,牛建波.企业战略转型研究述评与基本框架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12):3-15.

[5]YI Y, HE X, NDOFOR H, et al.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the speed of

strategic change: evidence from China[J].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5, 62(1): 18-28.

[6]MINTZBERG H, J LAMPEL. Reflecting on the strategy process[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9,40 (2): 21-30.

[7]HARRINGTON D G, LAWTON T C, RAJWANI T. Embracing and exploiting industry turbulence: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aer lingus[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5, 23(4): 450-457.

[8]芮明杰,胡金星,张良森.企业战略转型中组织学习的效用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2(2):99-104.

[9]DUNPHY D C. Transformational and coercive strategies for plann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beyond the O. D. model[J]. Organization Studies, 1988 (9): 317-334.

[10]杨勇军,匡建国.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广东中小工业企业转型与成长探讨[J].科技管理

研究,2015(15):123-126.

[11]KOTTER J P, SCHLESINGER L A. Choosing strategies for chang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 57(2): 106-114.

[12]SCHENDEL D, PATTON G R, RIGGS J. Corporate turnaround strategies: a study

of profit decline and recovery[J]. 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 1976 (3): 3-12.

[13]PETERAF M A. 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source-based view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3, 14(3): 179-190.

[14]TEECE D J, PISANO G, 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7): 509-533.

[15]王炳成.企业生命周期研究述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52-55.

[16]KIMBERLY J R, MILES R H. The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issues in the cre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decline of organizations[M].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80: 15

[17]CHANDLER A D.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M]. Martino Publishing, 2013: 373-375.

[18]HENRY MINTZBERG. The structuring of organizations: a synthesis of the research [M].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979: 22-31.

[19]QUINN, R. E, CAMERON K.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s and shifting criteria of effectiveness: some preliminary evidence[J]. Management science, 1983,

29(1): 33-51.

[20]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4): 532-550.

[21]STAKE R E. Case studies[J].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2th), 2000, 64(2): 147-160.

[22]毛基业,李晓燕.理论在案例研究中的作用——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9)综述与范文分析[J].管理世界,2010(2):106-113.

[23]YIN R K. A review of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J].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2003, 5(4): 206-207.

[24]PAN S L, TAN B. Demystifying case research: a structured-pragmatic-situational (SPS)approach to conducting case studies[J]. Information & Organization, 2011, 21(3): 161-176.

[25]OZCAN P, K M EISENHARDT. Origin of alliance portfolios: entrepreneurs, network strategies and firm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9, 52 (2):246-279.

[26]ANDREWS K R.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resources, firms, and strategies: a reader in the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52.

[27]GINSBERG A. Measuring and modelling changes in strategy: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direction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8,9 (6), 559-575.

[28]ADIZES I. Corporate lifecycles[M]. Executive Excellence, 1998: 65-70.

[29]HEDSTROM G, ISENBERG M. Sustainable growth: on the brink of a major transformation[J].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2002, 9(1): 13-23.

[30]AMIT R, SCHOEMAKER P J. 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3, 14(1): 33-46.

[31]HULT G T M, KETCHEN D J. Does market orientation matter: a tes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onal advantage and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22(9): 899-906.

[32]欧阳桃花.试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100-105.

浅谈企业品牌与品牌战略

浅谈企业品牌与品牌战略 一、企业品牌与品牌战略 1、品牌的含义及作用 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辨认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品牌可以是一个名称,一个术语,一种记号,一种象征或设计,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因素的组合。换言之品牌是用以辨别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组合等。现在,品牌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标记了。按照营销学权威P·道尔的说法,品牌是"一个名称、标志、图形或它们的组合,用以区分不同企业的产品。" P·费尔德维克关于品牌的解释是:"品牌是由一种保证性徽章创造的无形资产。"费尔德维克是著名的广告代理商BMP公司的执行董事。在过去的大约20年里,该公司开创性地使用较完善的研究技术来了解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应注意的是,费尔德维克所说的"品牌"已不再等同于"标记",而是成为一个含义更广、更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quot;徽章"或标记创造的"无形资产" 换句话说,商标不是品牌的全部,而仅仅是品牌的一种标志或记号。这一区分很重要,把品牌不再作为一个名称、标识或图形来考虑,而是作为一组"无形资产"来考虑,是一种更完善更有力度的思维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品牌,是20世纪90年代营销发展史上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进步之一。它是用来解释成功品牌与不成功品牌之间区别的一把钥匙。 企业品牌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首先是品牌具有识别商品的功能,为广告宣传等促销活动提供了基础,对消费者购买商品起着导向作用。其次,有法律保护的商标专用权,将有力遏制不法竞争者对本企业产品市场的侵蚀。第三,商誉好的商标,有利于新产品进入市场。第四,名牌商品对顾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品牌是商品质量内涵和市场价值的评估系数和识别徽记,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精心维护品牌的商誉。对产品质量不敢掉以轻心,害怕砸自己的牌子。创名牌的过程必然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品牌战略对贵公司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竞争越激烈,其贡献就越大。主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可以把企业商业策略翻译成能够与消费者沟通的策略。也就是说,把企业的使命、远景和能力完整的归纳为品牌定位、品牌诉求、品牌性格和支撑点,建立一个完整而有序的沟通平台。 2、指导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现有产品维护。对品牌战略而言,产品开发不再是品牌以外的事情,它只是品牌维护和提升的具体行为而已。一个良好的品牌战略会指导企业新产品开发方向和具体产品特征设计,并对现有产品的精进和提升起到引导作用。 3、指导企业传播策略,最大限度整合传播资源。我有个观点:企业资金浪费最大的两个环节是原材料采购和广告媒介投放。那么在广告媒介投放方面,品牌战略就能够起到指导作用,选用什么样的创意、拍摄什么样的广告、投放什么样的媒体等很多问题都能够得到准确的答案,而且这些答案能够最大限度遏制传播资源的浪费。 4、周密的战略设计,具有强大的竞争性。品牌战略的最大特征是“有备而来”。这与“东敲西打”的战术相比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在其它竞争对手晕头转向地搞促销、上导购员的时候,我们可以节约时间,省去弯路,快速积累自己的品牌资产,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二、全类注册的必要性及法律依据 依据我国《商标法》第51条规定:“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这说明注册商标的保护是有限的。《商标法》的这一条规定,又界定了注册商标的保护范围,一般的注册商标只在其所在的类别受到法律保护。所谓的全类保护则是指在全部类别受到保护。 要在全部类别受到保护,途径有两种:一是成为全国驰名商标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全类保护;二是进行全类注册。“全类注册”是指同一个申请人就同一个商标在《分类表》所列全部类别(目前共45个类别)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的行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拥有全国驰名商标并非易事,要全面保护自己,注册全类商标是个好办法 有人认为在商标还不知名的情况下没有必要申请全类注册。但是,事前防御总比事后救济要好。商标作为一种资源,它总是越来越少的,等到企业的商标稍有名气,说不定已经有很多人合法地在其他类别注册了跟它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到那时商标始创人就会处于被动的位置。如果商标始创人率先进行了全类注册,就能避免在该商标成长的过程中他人合法取得在其他类别的专用权。 其次,商标是一种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可以转化为有形资产,为企业创造无穷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发展壮大了,商标有了知名度,就可以将这些注册商标有偿许可或者转让,做特许加盟,使企业的实力不断扩大,并向多元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进行全类注册,也并非只是花钱买个平安。全类注册可以说是一种保护性投资行为,能够为企业多元化、集团化发展奠定基础。此外,注册商标经过相关部门评估还可以质押,向债权人提供担保。 商标保护应该追求绝对垄断,而全类注册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能使企业拥有较为丰富的商标资源,占有较大的商品服务范围,有利于新扩展商品、服务及时投放市场。因此,全类注册是企业针对优秀商标而设计的重要防御战略,企业有必要进行全类注册。

企业品牌与品牌战略

品牌与品牌战略 1、品牌的含义及作用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辨认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着的标记。品牌可以是一个名称,一个术语,一种记号,一种象征或设计,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因素的组合。换言之品牌是用以辨别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组合等。 现在,品牌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标记了。按照营销学权威P ?道尔的说法,品牌是"一个名称、标志、图形或它们的组合,用以区分不同企业的产品。"P?费尔德维克关于品牌的解释是:" 品牌是由一种保证性徽章创造的无形资产。" 费尔德维克是着名的广告代理商BMP公司的执行董事。在过去的大约20年里,该公司开创性地使用较完善的研究技术来了解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应注意的是,费尔德维克所说的"品牌"已不再等同于"标记" ,而是成为一个含义更广、更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quot; 徽章"或标记创造的"无形资产" 换句话说,商标不是品牌的全部,而仅仅是品牌的一种标志或记号。 这一区分很重要,把品牌不再作为一个名称、标识或图形来考虑,而是作为一组"无形资产"来考虑,是一种更完善更有力度的思维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品牌,是20世纪90年代营销发展史上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进步之一。它是用来解释成功品牌与不成功品牌之间区别的一把钥匙。 企业品牌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首先是品牌具有识别商品的功能,为广告宣传等促销活动提供了基础,对消费者购买商品起着导向作用。其次,有法律保护的商标专用权,将有力遏制不法竞争者对本企业产品市场的侵蚀。第三,商誉好的商标,有利于新产品进入市场。第四,名牌商品对顾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品牌是商品质量内涵和市场价值的评估系数和识别徽记,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精心维护品牌的商誉。对产品质量不敢掉以轻心,害怕砸自己的牌子。创名牌的过程必然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过程。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品牌是销售过程中,产品品质和来源的保证,有助于消费者购买自己偏好的品牌,以得到最大的满足。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有助于消费者的损失得到补偿。

企业品牌战略

企业品牌战略 企业品牌战略——知者不惑 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深化的今天,品牌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品牌战略已成为众多知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但目前,我国为数不少的企业领导层在对品牌的认识上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许多企业领导者一说起品牌,往往把品牌仅仅看成是商品的一种标识,认为创立品牌就是多注册几个商标,多开发几个产品,而没有看到品牌深层意义上的含义。 一、品牌及品牌战略的含义 通常意义上说,品牌就是商品的标志,是一种产品外显形态与内在质量相统一的名称、标记或符号,籍以区分不同企业或竞争对手。因此,品牌就是注册商标。但是,从品牌的本质意义上说,决不仅仅是—个商标,它也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一种商品或服务要想成为品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获得国家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的认可;第二,必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品牌战略,顾名思义,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总体行动计划。从实际操作来看,品牌战略就是选择、包装、培育、宣传和保护某一品牌,使之逐步享有盛誉,并充分发挥名牌效应来促进品牌和企业本身发展壮大。 二、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目的 第一,创造极高的知名度。高知名度是企业产品和服务得以顺畅销售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 第二,创造较高的信誉度。高信誉度是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多年乃至几代人艰苦奋斗、精心经营所形成的本企业及产品在市场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对消费者而言,较高的信誉度意味着质量、高技术含量和良好的服务水平;对合作企业和提供资金的银行而言,较高的信誉度意味着可靠和值得信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讲究信誉,企业才能得到市场主体的认同,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第三,创造较大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可以从市场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两个方面考虑。企业通过品牌战略的实施,能够在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信誉度的同时,增加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份额,这是企业取得良好效益的保证。 第四,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成功的品牌战略可以使产品有较大的销售市场,而且能够在市场上以比同类产品更高的价格出售。因此,名牌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能够实现巨大的销售额和高额的利润,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 由此可以看出,品牌战略的直接目的就是扩大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的影响,借以增加市场份额,取得巨大经济利益。从长远来看,品牌战略则是要实现品牌和企业的壮大和持续发展。 三、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就可发现,不少知名品牌“各领风骚两三年”后就烟消云散,不见踪影,还有不少投入大收益小的低效品牌,至今仍在苦苦支撑。 (一)品牌定位不科学 由于我国曾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状态,除少数企业品牌定位比较清晰外,其他大多数品牌还处于发展阶段,定位不是非常清晰。品牌特色的普遍模糊化,使其差异化优势难以突出。(二)重销量轻质量现象严重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古今中外,能够独领风骚的著名品牌无一不是高品质的象征。然而,在国内很多中小企业的营销计划中,常常一味强调销售量的提升,把产品销量作为企业追求的

关于企业战略管理模型的思考(1)

关于企业战略管理模型的思考 1.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20 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的出版, 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之先河。在此基础上,关于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两个相近的学派:“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这一时期学者们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X不尽相同% 但从根本上说,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经典的企业战略实质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内部结构变化的过程。因而,在战略实施上,势必要求企业组织结构要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20世纪80年代初,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取得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地位。概括起来,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的基本逻辑是:产业结构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和执行一种基本战略影响产业中的五种作用力量(即产业结构), 以改善和加强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低成本 或差异化) ; 价值链活动是竞争优势的来源, 企业可以通过价值链活动和价值链关系( 包括一条价值链内的活动之间及两条或多条价值链之间的关系) 的调整来实施其基本战略。 1990年,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该理论强调的是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保持竞争优势以及获取超额利润的决定性作用。进入20 世纪9 0年代中期,随着产业环境的日益动态化, 技术创新的加快,竞争的全球化和顾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企业要培养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性经济群体。在此背景下,通过创新和创造来超越竞争开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新焦点。 从早期的战略思想发展到当今的企业生态系统理论,企业战略理论演进的背后隐含着如 下的规律:从战略理论的内容上看,存在这样一个发展轨迹,即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战略是一个计划、分析的过程)——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产业结构的分析) ——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核心能力的构建、维护与产业环境分析相结合) ——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创建优势互补的企业有机群体);从竞争的性质看,竞争的程度遵循着由弱到强, 直至对抗, 然后再到合作乃至共生的发展脉络;从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来看,从追求有形( 产品) 、外在、短期的竞争优势逐渐朝着对无形( 未来) 、内在、持久的竞争优势的追求;从战略管理的X式来看, 战略管理的均衡与可预测X式开始被非均衡与不确定性所取代。 2.企业战略管理模型 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学者曾提出过多种企业战略管理模型。从已有的模型来看,基本上都是根据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而提出的,也就是围绕如何进行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战略修正而展开的,各种模型之间只是部分细节上的不同。这样的模型当然具有其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从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来看,就不再是一种合

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一、品牌的基本含义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委员会曾给品牌下了一个定义:品牌是指打算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货物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或其组合,并打算用来区别一个(或一群)卖主或其竞争者。事实上,现在的品牌含义已大大地被拓展了,它已与企业的整体形象联系起来,是企业的“脸面”,即企业形象。一个好的品牌商品往往使人对生产该产品的企业产生好感,最终将使消费者对该企业的其他产品产生认同,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因此,品牌战略实际上已演变成为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而精心培养核心品牌产品,再利用核心产品创立企业品牌形象,最终提高企业整体形象的一种战略,是企业用来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 二、品牌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有人曾问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老总,企业经营的目标是什么?答案是: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这表明许多知名企业的老总已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特别是当前国际市场生产力已经处于过剩状

态,所有开放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进入了买方市场,市场竞争的环境、手段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新情况下,企业取胜的主要手段已不再单纯以产品本身来竞争,还包括品牌的竞争。可以说,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将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战略的优劣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事实上,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往往都是把品牌发展看成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优先战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等等无一不是先从抓品牌战略开始的,即创立属于自己的名牌产品,并把它作为一种开拓市场的手段,最终占领市场。而且,由于名牌的综合带动作用十分巨大,外向度也相当高,所以往往是一个产品的牌子创立后,逐渐形成一个系列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品牌是企业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的武器。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已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有没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战略,企业有没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形象如何已变得十分重要。 而且,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品牌与企业产品价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产品价格始终影响到企业的销售收入及利润。而决定产品售价的除了产品的性能、技术含量、用途等之外,往往还存在一

集团公司品牌战略规划

公司品牌战略规划 一、前言 由于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虽然十分重视品牌的建设,也愿意为品牌的建设而投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企业对品牌的理解却又停留在基本的形象层面上,对于品牌战略的内涵理解甚浅。这会导致我们在执行品牌战略规划方案过程中,懵懵懂懂的前行,使执行效率大为降低,甚至走错了方向,和原有的战略规划方向背道而驰。为此,明确品牌战略规划的意义对于企业而言将十分重要。 二、目的 XX公司品牌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立市场的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在行业领域和消费者中的知名度。为品牌规划投入一定的资源是积累品牌无形资产的一种重要投资。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城市,汇集了自治区内最重要的资源平台,是XX公司品牌推广的重点阵地和区域性制高点,建议投入较多的资源,充分利用好各种品牌推广平台的优势,有力促进XX公司品牌的推广,为XX公司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积累丰富的无形资产。 三、现状 (一)XX公司在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正处于品牌价值的上升期。伴随着机电城的成长壮大,以及项目本身的宣传造势,再加上公司宣传推广自媒体渠道的建立及与外界行业资源的对接,XX公司的知名度在呼和浩特市行业内逐渐提高,并被消费者所知悉,这为XX公司品牌的强势推广奠定了基础。 (二)XX公司在广大消费者群体中普遍认知程度较高。相对于广大消费者群体来说,买XX首先想到的市场就会有XX公司。主要原因在于:一是XX公

司市场较大、商家较多、品种较全;二是前期对品牌投入了较多资源进行品牌推广;三是运营商在公益慈善方面下足了功夫,机电城所有商户普遍参与度较高,对民众产生一定影响。 (三)业界和消费者,甚至我们自身对XX公司品牌印象不太一致。由于各个阶段宣传侧重点有所不同,以及前期的品牌文化提炼整合不到位,XX公司品牌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深入人心的形象呈现人前。尤其是,XX公司前期的品牌文化理念提炼较少,未能真正形成一套与战略发展相辉映的理念体系,更谈不上在对外宣传及机电城全员培训学习中提供指导和宣贯。 四、目标 (一)全自治区乃至北方范围内广泛告知XX公司品牌,初步建立准确、良好的品牌内涵和品牌形象。 (二)引起广泛关注,带动媒体追踪报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建立品牌形象。 (三)稳步提高XX公司品牌在全国,特别是在呼和浩特的品牌认知度。 (四)初步建立XX公司市场专业化,品质卓越,品类齐全,客户至上的品牌形象; (五)目标顾客能够了解我们的品牌定位及品牌理念。 五、项目SWOT分析 (一)项目情况介绍 XX公司是呼和浩特市政府重点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级商贸流通业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服务业集聚区、诚信示范市场,是内蒙古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最具规模的一站式XX产品供销体验平台。 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西部商贸、物流经济开发区板块核心区域,西二环和海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明茨伯格(H.Mingt zberg)、阿尔斯特朗(BruceAhl strand)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Ansoff)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堪称经典,申德尔和霍夫的《战略管理》(1979)亦是重要文献。此外,在斯坦纳(Steiner)、艾考夫(Ackoff)等人的推动下,计划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产生了如经验曲线、增长-份额矩阵、市场份额与获利能力关系PIMS (Prof it impacton market share)(PIMS)等概念和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管理理论。 三、定位学派(Positioning School) 波特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以及随后于1985年、1990年分别出版的《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不仅使他本人声名远播,赢得了定位学派掌门人和“竞争战略之父”的美誉,同时也正是由于波特的这“三部曲”,确立了定位学派在整个战略管理理论中的占优地位。定位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分析的过程,强调外部环境分析的重要性。波特指出,企业在考虑竞争战略时,必须将企业与所处的环境相联系;行业是企业经营的最直接的环境;行业的结构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范围,从而决定了企业的潜在利润水平。波特将战略分析的重点由企业转向行业,构造了产业结构分析的“五力竞争”模型,提出了诸如公司地位、行业吸引力矩阵、价值链分析等极为有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四、企业家学派(Entrepreneur School) 企业家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预测的过程,一个构筑愿景的过程;是企业家对企业未来图景的洞察过程。企业家学派认为,战略是企业家个人价值观念的体现,企业家通过发

企业战略管理(课后练习)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企业战略管理》自测练习(全课后) 《企业战略管理》自测练习(第一章) 第1章战略管理导论 名词解释 1.企业战略 2.战略管理 3.战略制定 4.战略实施。 判断正误 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决策。() 2.战略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过程。() 3.战略管理要素可概括为产品市场领域、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协同作用四个方面。() 4.企业战略管理最早出现在英国。() 5.从实践考察企业战略管理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6.1965年波特在其著作《企业战略论》一书中,把企业战略实现要素概括为四个方面。() 单选题 1.经典战略理论缺陷之一是忽视了对企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A.钱德勒B.安索夫C.波特D.安德鲁斯 2.尽管对战略管理要素概念论述差异较大,但大都是以美国著名战略学家()的产品市场战略为核心展开的。 A.钱德勒B.安索夫C.波特D.拜亚斯 3.《应变的战略》一书的作者是() A.波特B.魁恩C.安索夫D.泰勒 4.()于1980年和1985年先后出版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两本书,是群体分析方法的代表作。 A.安索夫 B.波特 C.安德鲁斯 D.伊丹敬之 5.科学管理创始人()强调,要通过计划工作,挑选,培训和组织工人,以便增加产量。 A.法约尔B.泰勒C.安索夫D.波特 6.强调对“优秀战略”的研究方向作出主要贡献的学者是()。 A.安索夫B.伊丹敬之C.明茨博格D.安德鲁斯 多选题 1.企业战略管理特征有()。 A.高层次性B.整体性C.竞争性D.动态性E.长远性 2.企业战略的特征有()。 A.高层次性B.整体性C.竞争性D.动态性E.风险性

(新)企业品牌战略制定步骤与要点详解

(新)企业品牌战略制定步骤与要点详解

企业品牌战略制定步骤与要点详解 企业要建立其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战略,需要了解其正确的规划步骤,以保障品牌战略的完善性。企业品牌战略规划的流程如下: 一、对品牌核心的提炼 品牌的核心价值的提炼,必需要进行全面科学的品牌调研与诊断,充分研究市场环境、行业特性、目标消费群、竞争者以及企业本身情况,为品牌战略决策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提炼高度差异化、清晰的、明确的、易感知、有包容性、能触动和感染消费者内心世界的品牌核心价值,一旦核心价值确定,在传播过程中,把它贯穿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里。 二、建立品牌化模型 建立品牌化模型,是品牌战略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但规划好品牌的属性、结构、模式、内容及品牌愿景等问题,而且在营销策略决策中,提供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依据。规划好科学合理的品牌化战略,并且考虑和优选品牌化战略,是品牌战略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在单一产品格局下,营销传播活动都是围绕提升同一个品牌的资产而进行的,而产品种类增加后,就面临着很多难题。 三、规范品牌识别系统 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规范品牌识别系统,使品牌识别与企业营销传播活动的对接具有可操作性;使品牌识别元素执行到企业的所有营销传播活动中,使每一次营销传播活动都演绎和传达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精神与追求,

确保企业的每一次营销广告的投入都为品牌做加法,从而为品牌资产作累积。同时,还要制定一套品牌资产提升的目标体系,作为品牌资产累积的依据。 企业只是了解品牌战略正确的规划步骤还是不够的,企业需要在其实施过程中做好对品牌战略的管理工作。那么企业如何做好品牌战略管理工作呢,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措施来实现对品牌战略的高效管理。 很多中小企业在品牌战略的制定上,往往只考虑了自身的品牌定位,而往往忽略了对其传播体系的制定。从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品牌战略的制定过程中不可忽略的要点有哪些。 一、模式是品牌战略规划管理的组织构成 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品牌管理模式,不同的管理模式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品牌战略规划中,是使用多品牌模式还是单一品牌模式,是要根据这个品牌的现实处境与竞争状态来决定的。 什么模式是最便于管理,便于发展,就选择什么模式,况且,很多模式并非一劳永逸,还需根据细分品牌适时调整。 二、品牌战略规划文化的核心关系制定 一般来说,很多人将品牌文化放在规划的最后章节来表述,因为,它已进入到执行环节了。现在看来,倒是不一定这样做。

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分析

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分析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全球不足3%名牌产品却占据40%的市场和50%的营业额(注1)。由此可见品牌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地位的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的品牌正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的挑战,而市场竞争的重点正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向非价格竞争,形成品牌之间的竞争;特别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大多数企业同国外的强大竞争对手已形成面对面交锋。品牌的竞争也从纯粹的品牌知名度等战术层次上升到系统的品牌营销与品牌管理等战略层次。西方的品牌是经过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练而建立起来的,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品牌战略理论和成熟的操作手段,而中国企业从90年代初品牌战略初兴算起,仅仅10多年发展史。因此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尽管已有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从战略的高度建立科学的品牌营销体系,特别是品牌管理体系是中国企业能否建立真正强势品牌,以直面国外老牌企业的强大品牌竞争的关键,因此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一、品牌战略的涵义及作用(一)品牌的概念许多人论述过品牌的定义。美国著名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图案或是这些因素的组合,用来识别产品的制造商和销售商。20世纪50年代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是产品属性、包装名称、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

合。20世纪末大卫?爱格认为:品牌就是产品、符号、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结和沟通;品牌是一个全方位的架构,牵涉到消费者与产品沟通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品牌的概念历经一个从标志到形象再到品牌关系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形到无形不断虚化的轨迹。在操作层面上品牌(Brand)是企业给他们的商品和服务所确立的名称、术语、象征、符号、设计,或上述的综合,以使自己的产品与其竞争者产品相区别。一个完整的品牌由“牌名”、“牌标”、“商标”组成。其中“牌名”是品牌的可念出的那部分。“牌标”也是牌子的一部分,但它只能识别却不能念出来。它可能是一个符号,一个设计或一个明显的颜色或字母。最后还有“商标”,也是品牌的一部分,它是提供法律保护的那部分,意味着所有者在使用牌名和牌标时拥有所有权。“创品牌”意指一种产品创立牌名、牌标和商标的过程。品牌,就其实质来说,它代表销售者(卖者)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承诺,体现出特定的商品属性、特定的利益(如功能性利益或情感性利益),生产者的某些价值感、特定的民族或企业文化、产品的个性及消费者(用户)群体类型,其中,价值、文化、个性构成了品牌的基础,体现了品牌间的差异的实质。(二)品牌战略的涵义及基本模式所谓品牌战略就是企业根据品牌在经济远行中的规律,从战略的高度创建、培育并利用品牌,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赢利能力的全过程。品牌战略选择是企业的根本性决策,也是企业品牌经营的纲领。正确的品牌战略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起点;企业如果缺乏品牌整体运作的长远规划将会导致经营混乱无序,这无疑是对品牌资

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现状和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企 业要在全球范围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必须在战略的高度上 重视品牌战略。国内很多企业在品牌经营上仍有很多问题,存在着许多重大失误,如宣传策略不当、缺乏创新、丧失 特色等。本文在对品牌战略相关基本概念解析的基础上分 析了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并针对我国企业在 实施品牌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关键词:企 业品牌品牌战略Study on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 ure of Brand Strategy of China’s Enterprises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he enhancement of peopleliving standard the market environment has had enormous change and the brand hasbee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Nowadays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ic forthe sake of survival in competition Chinas enterpris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the brand strategy.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Domestic enterprises’ brandmanagement like inappropriate drumbeating strategy lack of innovation lack ofcharacteristic and so on. Based on the relevant concept of brand strategy this articleanalyzes the

中国企业和品牌战略发展的三种典型模式分析(1)

中国企业和品牌战略发展的三种典型模式分析 (2011-05-23 13:36:36) 转载 分类:经营管理 标签: 企业战略 品牌战略 模式分析 财经 笔者在为企业做企业发展战略和品牌战略规划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家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企业究竟应该往哪个方向扩张才是正确的选择,原有的品牌价值如何才能最大化?…[阅读全文] 崔氏梦工场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笔者在为企业做企业发展战略和品牌战略规划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家对企业未来发展 的规划有一个共同点和一个共同的问题。 这个共同点是:当企业顺利地经过了创业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稳定发展阶段,企 业家在某一领域和地域已经获得相当高的声望和社会地位,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时,不甘 安于现状的企业家开始更多考虑企业多元化发展,希望让自己的资本、品牌、资源等发挥更 大效益,创造更多价值。 在这个时候,企业家们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企业究竟应该往哪个方向扩张才是正确 的选择,原有的品牌价值如何才能最大化? 在中国曾经出现的三种企业多元化扩张战略 第一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型:比如,一家生产食品的企业,企业发展壮大后,发现 食品包装和宣传物料费用很高,于是开办了印刷厂;每年广告投入达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时,干脆就开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在企业厂房扩建过程中又发现建材市场利润可观,于是就注册 了建材公司;做了建材又发现房地产行情见涨,于是又投资了房地产公司。这种企业在上世 纪90年代普遍存在,即使现在在某些地方性大型企业的介绍中也能看到诸如“企业实力雄厚,经营范围广泛,涉及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房地产、生物医药等”的语言。这种多元化 战略中主辅业之间经营模式分散、专业化程度低、产业协调性差、资金周转率低。个别企业 能够在区域范围内借助产业资源和政府资源优势,成为地方性知名企业;更多的企业是在市 场竞争环境中辅业逐渐经营不善关停并转,主业受牵连失去强势竞争力甚至破产倒闭。 第二种是“品牌利益最大化”型:这种企业的主力产品成功塑造出知名品牌,市场占有

企业战略管理(课后练习)

《企业战略管理》自测练习(全课后) 《企业战略管理》自测练习(第一章) 第1章战略管理导论 名词解释 1.企业战略 2.战略管理 3.战略制定 4.战略实施。 判断正误 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决策。() 2.战略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过程。() 3.战略管理要素可概括为产品市场领域、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协同作用四个方面。() 4.企业战略管理最早出现在英国。() 5.从实践考察企业战略管理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6.1965年波特在其著作《企业战略论》一书中,把企业战略实现要素概括为四个方面。() 单选题 1.经典战略理论缺陷之一是忽视了对企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A.钱德勒B.安索夫C.波特D.安德鲁斯 2.尽管对战略管理要素概念论述差异较大,但大都是以美国著名战略学家()的产品市场战略为核心展开的。 A.钱德勒B.安索夫C.波特D.拜亚斯 3.《应变的战略》一书的作者是() A.波特B.魁恩C.安索夫D.泰勒 4.()于1980年和1985年先后出版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两本书,是群体分析方法的代表作。 A.安索夫 B.波特 C.安德鲁斯 D.伊丹敬之 5.科学管理创始人()强调,要通过计划工作,挑选,培训和组织工人,以便增加产量。 A.法约尔B.泰勒C.安索夫D.波特 6.强调对“优秀战略”的研究方向作出主要贡献的学者是()。 A.安索夫B.伊丹敬之C.明茨博格D.安德鲁斯 多选题 1.企业战略管理特征有()。 A.高层次性B.整体性C.竞争性D.动态性E.长远性 2.企业战略的特征有()。 A.高层次性B.整体性C.竞争性D.动态性E.风险性 3.战略管理的要素包括()。 A.产品与市场领域B.成长方向C.竞争优势D.协同作用 E.核心能力

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管理模型.doc

★★★文档资源★★★ 摘要:21世纪以来,市场竞争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高速度、高强度的动态竞争。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竞争,企业战略管理要立足于培育企业对企业竞争环境的持久适应力,而持久适应力则来自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好企业战略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的研究,力图从新的角度,系统地、创新性地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模型,即从企业组织、企业文化、企业家能力、核心能力四个角度去认识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 关键词:战略管理;模型;企业组织;企业文化;企业家能力;核心能力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之先河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个相近的学派:“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这一时期学者们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张不尽相同,但从根本上说,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经典的企业战略实质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内部结构变化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取得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地位。概括起来,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的基本逻辑是:产业结构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和执行一种基本战略影响产业中的五种作用力量(即产业结构),以改善和加强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低成本或差异化);价值链活动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可以通过价值链活动和价值链关系(包括一条价值链内的活动之间及两条或多条价值链之间的关系)的调整来实施其基本战略。 进入20世纪90年代,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该理论强调的是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保持竞争优势以及获取超额利润的决定性作用。90年代中期,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出现了新焦点:通过创新和创造来超越竞争。企业战略的竞争空间在扩展;企业的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不过多考虑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相匹配,而是较多地追求建立扩展性的目标;由企业或企业联盟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参与竞争的主要形式;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 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进得出如下的规律: 从战略管理的范式来看,战略管理的均衡与可预测范式开始被非均衡与不确定性所取代;从战略理论的内容上看,存在这样一个发展轨迹,即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战略是一个计划、分析的过程)——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产业结构的分析)——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核心能力的构建、维护与产业环境分析相结合)——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创建优势互补的企业有机群体);从竞争的性质看,竞争的程度遵循着由弱到强,直至对抗,然后再到合作乃至共生的发展脉络。 二、企业战略管理模型 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学者曾提出过多种企业战略管理模型。从已有的模型来看,基本上都是根据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而提出的,也就是围绕如何进行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战略修正而展开的,各种模型之间只是部分细节上的不同。这样的模型当然具有其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从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来看,就不再是一种合适的模型。根据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对一个企业实施战略管理,需要以整个企业为管理对象,是对一个企业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在这一管理过程中,我们认为,从企业组织、企业文化、企业家能力、企业核心能力四个方面去认识一个企业的战略。为直观起见,可以构建如图1所示的模型。

企业品牌战略管理

企业品牌战略管理 ----品牌5大病症及8大突破 主讲专家:中国第一品牌教练------王汉武先生 开课时间:2010年11月18-19日 开课地点:上海市 报名电话: 学习投资:5800元/人(含中餐,资料,合影,发票,茶点等) 培训方式:案例分享、实务分析、互动讨论、培训游戏等 企业高层、营销或品牌副总、品牌总监、市场总监、企划总监、广告部经理及市场部、销售部、促销部、广告部人士及需要灌输品牌意识和培养品牌行为的经销商等渠道成员。 为什么可口可乐品牌营销缔造经典席卷全球? 为什么美国百威公司品牌管理与推广世界闻名? 为什么美国通用汽车销量在中国由1.9万辆冲到40万辆的NO.1宝座? 为什么法国达能营销推广组合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地?... .. 中国品牌管理研究中心主席王汉武先生---一位历任乐百氏市场策划、可口可 乐销售经理、美国百威促销经理和直销经理、法国达能中国培训经理和高级品 牌经理的顶尖实战派营销管理和培训专家---与您全情经验分享:精准制导的品 牌战略及引爆策略 专业源于实战王牌培训精英 ☆为什么那么多的明星企业半路夭折? ☆为什么那么多的名牌产品昙花一现? ☆为什么那么多的市场推广费用浪费了一半,却又不知浪费在哪里? ☆为什么那么多的产品变成“促销产品”,吊死于促销,一离促销,江河日下? ☆为什么全年时间过半,而销量遥遥滞后? 营销,作为企业几乎唯一的造血功能,市场推广是造血的脉搏。 在加入WTO后的中国,我们依然看到: ☆很多企业未能审时度势,只是做着单薄无力的促销;

☆很多企业漠视环境的变化,盲人摸象,隔山打牛,隔靴搔痒; ☆很多企业忽略产品和品牌的生命周期,只是千篇一律地重复着严重低效的推广活动; ☆很多企业头脑发热,灵感闪烁,跟风盲动,哗众取宠,千金散尽,偃旗息鼓…… 品牌营销,是21世纪企业市场竞争的“最后生存术”。 由于品牌战略研究与实战技术普及工作的落后,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不懂得如何进行品牌战略规划和实施。而事实上,企业只按照营销传播理论做好日常的营销传播工作,并不能打造强势品牌。因此,尽管中国有不少企业的营销水平已经非常高,但由于没有强势品牌,不断地陷入“缺乏可持续竞争优势、营销成本偏高、利润很低”的困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育一批真正掌握品牌战略管理理论,并在实践中善于创造性地 把品牌理论用于具体操作的实务人才; ●经过学习并通过考试的学员既能掌握品牌战略规划的方法与工具,又能把品牌战略落 实到企业的具体营销传播活动中。确保企业的营销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既促进销 售的短暂增长又能打造强势品牌; ●全面深刻了解品牌战略管理的职责与主要工作内容,能够建立科学高效的品牌管理组 织架构与流程,善于把企业内各部门实施品牌战略的工作要求有效传达到位并推动实 施。 一位历任全球第一品牌----可口可乐销售经理的实战派营销专家 一位曾是法国达能集团中国公司第一位高级品牌经理人的品牌大师 一位担任过美国百威公司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的营销管理高手 一位留学期间担任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主席的精英 一位海尔、伊利、国美都曾力邀出任品牌总经理的品牌领袖 中国第一品牌教练------王汉武先生 ☆中国品牌管理研究中心主席, 中国品牌领袖教育集团主席 中品天地品牌咨询机构(T&T) CBO(首席品牌官), “精准制导的品牌核爆炸模型”创立者, 品牌畅销书《引爆》作者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美国北弗大学/前沿讲座…特聘专家, 海尔大学特聘营销讲师 《销售与市场》首席顾问 华晨汽车/航天地产…品牌咨询项目首席品牌官 中国培训热线首席品牌战略顾问 中国市场营销总监班(CME)及中国首席品牌官(CBO)高级研修班唯一讲授两门课程的教授(品牌管理、渠道建设及NPD新产品开发模型), 2006年第3期和2007年第3期《销售与市场》连续两次专访报道专家。 2009年,荣获“中国培训杰出贡献奖”。

化妆品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化妆品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和计划一发展战略 1、长期发展战略 公司自创业之初即以弘扬民族中医、本草文化为己任致力于本草护肤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努力成为广受信赖、永续发展的民族品牌化妆品企业。公司长期的发展战略是坚持“本草”为核心以本草护肤品为基础打造多个高影响力、高认知度的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最终成为 一个多产品线、多品牌、多渠道的集团企业。 公司自 2013 年开始以五年作为一个规划周期制定未来15 年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在第一个五年规划里公司利用中国经 济及化妆品市场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在夯实相宜本草护肤 品牌基础的同时积极建设新品牌深化并拓展渠道覆盖实现 公司的快速增长争取在2015 年成为本土的最大的化妆品公司之一。在第二、三个五年计划里公司除继续以“本草”为核心扩大竞争优势扩大品类及品牌群外在品牌上开始打 造新有机化妆品品牌等在渠道上开始构建品牌专卖店从而 推动公司成为以品牌组合管理为核心的企业集团。 2、近期发展目标 公司的近期发展目标为

1/加大研发投入在原料、配方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 2/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扩大在护肤品市场的份额 3/丰富、优化产品系列有序拓展品牌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诉求 4/巩固加强现代渠道同时加大对新兴的网络渠道和专营店渠道的投入提高产品覆盖率提升单店产出水平 5/进一步完善生产、运营及营销管理体系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二、整体经营目标 公司的整体经营目标为继续保持销售规模和盈利能力的持续、健康增长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国内护肤品市场的市场份额。 三、主要发展计划 1、品牌、产品拓展计划 在品牌发展方面公司将以“本草”为出发点积极拓展产品品牌建立起多品牌的本草品牌群。对相宜本草品牌本身持续升级产品系列、开发产品线同时创建子品牌进入新的细分市场。此外公司也将投资发展独立的、更高端的本草品牌为企业注入持续的发展动力。在产品拓展方面公司将围绕“红景天”、“四倍蚕丝”等明星系列产品进一步改良配方并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