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育种

合集下载

棉花育种方法

棉花育种方法

棉花育种方法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棉花育种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那棉花就像是我们的宝贝孩子,我们得精心呵护,想办法让它长得又好又壮。

那怎么做到呢?这就好比做菜,得有合适的材料和方法。

咱先说杂交育种吧,这就好像把两个不同的优点集合到一起,就像把跑得快的马和耐力好的马配在一起,生出更厉害的小马驹一样。

咱把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棉花品种凑一块儿,让它们的基因相互结合,说不定就能得到超级厉害的新品种呢!这是不是很神奇?还有诱变育种,这就像是给棉花来一场特别的冒险。

用些物理的或者化学的办法,给棉花来点小刺激,说不定就能让它发生奇妙的变化呢。

就好像一个人突然经历了一些特别的事情,然后变得与众不同了。

选择育种也不能小瞧呀!这就像是在一群孩子里挑出最优秀的那个。

我们在棉花地里仔细观察,把那些长得好、性状优的棉花挑出来,让它们繁衍后代,这样一代一代下去,那棉花能不好吗?咱可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得实际去操作呀!就像学骑自行车,光知道理论可不行,得亲自上去骑一骑。

在育种的过程中,咱得细心再细心,耐心再耐心。

咱得时刻关注棉花的生长情况,这就跟照顾自己的宠物一样,得时刻留意它有没有不舒服。

要是发现了问题,咱得赶紧想办法解决,可不能拖拖拉拉的。

而且呀,这棉花育种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儿,这是个长期的大工程呢!咱得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能半途而废呀!想想看,要是我们成功培育出了特别好的棉花品种,那得多有成就感呀!那棉花做出来的衣服、被子得多舒服呀!总之,棉花育种这事儿啊,有趣又有挑战。

咱可得好好对待,就像对待我们自己的宝贝一样。

让我们一起加油,让棉花变得越来越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好!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有意思呢?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吧!。

棉花育种

棉花育种

棉花育种棉花的主要产物是棉纤维,它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具有成本低廉、产出量大(与羊毛、丝绸相比)、吸湿、通气、保暖性好、不带静电、手感柔软(与人造纤维相比)等特点。

一、棉区划分;1)河流域棉区2)江流域棉区3)北内陆棉区建国后我国自育棉花品种改良过程:(1)亚洲棉及陆地棉改良阶段(20-50年代)(2)以提高丰产性为主(50-70年代)(3)丰产、优质、抗病性的综合提高阶段(80-90年代)(4)高强纤维、转基因抗虫棉育种阶段(90年代后)二、当前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品种多而乱(二)纤维品质不适合纺织工业的要求1.细度、强度、长度单一,不符合多档次要求2.三丝含量高(“三丝”:我国棉花质量的天敌,它指的是异性纤维,主要是指在棉花中混入的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纤维 )(三)抗灾力弱(四)病虫害重(五)简化栽培技术研究落后(六)植棉效益低三、当前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一)提高产量 (二)改良纤维品质(三)提高抗枯、黄萎病能力 (四)提高抗虫能力四、棉花育种主要方法:四1.引种2.然变异选择育种3.杂交育种4.杂种优势利用5.其它育种方法(远缘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等)五、当前棉花育种面临的困难(一)黄萎病 (二)优质品种的选育(三)产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四)杂种优势制种技术改进六、概念种质,遗传学为基因:能够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种质库: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又称基因库。

种质资源:在遗传、育种及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一切植物材料种质资源的分类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七、4个栽培种:海岛棉(G.barbadense)、陆地棉(G.hirsutum)、草棉(G.herbaceum)、亚洲棉(中棉,G.arboreum)八、提高单位面积皮棉产量从技术角度看,主要是从选育高产新品种和改革栽培技术入手。

棉花育种南繁的播种策略

棉花育种南繁的播种策略
主 体 往往 是 企业 . 目的是 新 品 种 的尽 早 产业 化 : 研 科 南 繁实施 主体 往往 是科 研单 位 .任 务是 科研 试验 . 内
交组合 的配制 、重点 新品 系繁殖或 突 出新 杂交种 的制 种、 高代 材料 的 田间 比较 、 田间去杂 、 源 基 因的 花粉 外 管通道 法转 化等 随季南 繁的工 作内容 不需要 收获种 子 .体现在对 田间材 料某一 时 间或 某一 发育 阶段 进行
中旬 , 尽量 不 要 晚 于 1 0月 2 5日. 这个 最 佳 时 期 是 考
虑 到有 些 抢 季 南 繁 试 验 需 要 尽 可 能 多 的 收 获 种 子 .
基 金项 目 : 国家“6 ” 83 计划项 目(o 3 A 0 O 0 : 2 o A 2 7 5 )农业部发展棉花生 产
专 项 资 金 项 目( 0 l 0 8 : 家 棉 花 产 业 体 系科 学 家 岗 位 2O 12 ) 国 和 三亚 试 验 站 资助
播 种 期 要 根据 不 同 的研 究 内容 来 设计 我 们 曾经 采
用 14个棉 花 品种 ( ) 海南 岛三 亚 进行 了不 同播 2 系 在
种期 的 自然 生育 期 研 究 . 出 了南 繁棉 花 “ 型生 长 提 凹
模式” .并认 为 推 迟 到 1 2月初 播 种 还 能够 保 障一 个
状选 择 、 亲本 扩繁 、 稀材 料 的保 存或 繁殖 、 种 新杂 珍 育
种子 量 棉 花 的南繁 主 要在海 南 岛进 行 . 据计 划 实 根
施 主体 或 _ 作 目标 的不 同可 分 为 产业 南繁 和科 研 南 丁 繁 . 者任 务 是 新 品种 的 早 代 繁殖 或 杂 交制 种 . 施 前 实

棉花种业知识点总结

棉花种业知识点总结

棉花种业知识点总结一、棉花种业基础知识1. 棉花种类棉花包括纯种和杂交种。

纯种棉花是指通过自然繁殖或人工选择育成的一系列遗传纯正的棉种。

杂交种是指通过人工控制杂交而获得的种子,具有较优良的特性。

2. 棉花生长环境棉花生长的环境要求较高,它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是温暖湿润,气温在22-28摄氏度时,可以促进棉花的生长,同时还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

土壤要求肥沃、疏松、排水性良好。

3. 棉花生长周期棉花的生长周期大约为160-180天,分为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和成熟期。

生长期为40-50天,开花期为35-45天,结果期为30-40天,成熟期为15-20天。

4. 棉花育种方法棉花的育种方法主要有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两种。

选择育种是通过不断选择和配种的方法改进棉花的性状,使其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用途。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种质的组合进行杂交育种,以期产生具有显著优势的后代种子。

二、棉花种子的选殖与预处理1. 棉花种子选殖选择适宜的种子是种植棉花的基础,要选择具有高产量、耐病虫害、适应性强、品质好的种子作为种植材料。

此外,还要注意种子的存储期限,新鲜度和纯度。

2. 棉花种子预处理棉花种子经过预处理后,能够提高发芽率和保证播种质量,预处理包括除翅、筛选、除杂、种衣和防霉处理等步骤。

通过预处理,能够提高棉花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三、棉花种植技术1. 棉花的播种期播种期是棉花生长的开始,要选择气温适宜、光照充足的时期进行播种。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

2. 棉花的密植原则在种植棉花时,要根据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以及不同棉花品种的特性,合理确定密植原则。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晚熟品种可适当疏植。

3. 棉花的施肥技术施肥对棉花生长至关重要,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棉花生长的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适时补充。

4. 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棉花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病虫害威胁,要及时防治。

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棉花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的比较及展望

棉花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的比较及展望

棉花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的比较及展望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疆棉花的基本情况,并对新疆棉花在常规育种及分子育种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展望了其以后的发展。

关键词:棉花常规育种分子育种棉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作物与战略资源,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棉花育种的成果,对于棉花的增产和产业的兴旺都有至关重要的科技贡献份额。

遗传变异度的开拓和对多育种目标性状的和谐组合,是衡量育种方法科学性的客观尺度。

近半个世纪,国内外不少学者探索产生这种难度的遗传障碍和改进育种方法的途径。

从1983年美国科学家获得第一株转基因作物到现在,短短的20多年里,转基因作物迅猛发展。

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的转基因作物从实验室走进了大田,而转基因棉花则是至今转基因作物中商业化运作最为成功的作物之一。

新疆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目前总产量已占到全国的4O ,植棉面积、皮棉单产及总产、调出量连续16年位居全国首位。

据统计,新疆植棉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65~70;农民纯收入中35 来自棉花。

因而新疆棉花在满足企业对国内原棉的需求、增加棉农收入、稳定经济等方面均发挥着重大作用。

新疆棉花产业优势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优越。

日照时间长、光强度大、热量丰富、空气干燥,为棉花生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1)棉田多年连作,造成枯(黄)萎病愈发严重,蚜虫、红蜘蛛危害加剧,棉铃虫不定期暴发,病虫害造成棉花减产15 ~20 ;2)水资源短缺,干旱区缺水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3)恶劣气候过程影响较大,棉花生育期内南疆干热风、倒春寒,北疆冰冻雨雪天气发生较频繁,气候因素造成棉花减产10 ~2O 。

上述不利因素最终造成新疆棉花产量徘徊,抗枯(黄)萎病性、抗虫性、抗逆性(干旱、盐碱、寒害等)形势更加严峻。

对此,常规育种技术遇到了瓶颈,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的。

转基因植物技术及其产品是当今世界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重点和热点,是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之一。

棉花育种前景

棉花育种前景

棉花育种前景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的发展,传统的棉花品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农民的生产要求,因此棉花育种具有重要的前景和意义。

首先,棉花育种的前景在于提高棉花品质。

目前市场对于棉花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纤维长度、强度、色泽和杂质率等指标有较高的要求。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以及遗传改良方法,可以加快培育优质棉花品种,提高纤维的品质指标,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棉花育种有助于提高棉花的产量。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棉花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传统的棉花品种由于产量低、抗逆性差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育种,可以培育高产的棉花品种,提高每亩棉田的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再次,棉花育种有助于提高抗逆性。

目前,棉花栽培常常受到病虫害和气候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都大大降低。

通过育种,可以培育抗病虫害、耐旱、耐寒、耐盐碱的棉花品种,提高棉花的抗逆性,增加棉田的抗灾能力,从而降低农民的风险。

最后,棉花育种有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的不断恶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通过育种,可以培育节水、耐盐碱、抗病虫害的棉花品种,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土壤、水源和环境的破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棉花育种具有重要的前景和意义。

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和遗传改良方法,可以培育高品质、高产量、抗逆性强的棉花品种,推动棉花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对棉花育种的支持和投入,提高棉花育种的研究水平,培养优秀的棉花育种人才,进一步推动我国棉花育种的进展和发展。

棉花育种的种质资源主要内容

棉花育种的种质资源主要内容
草棉和亚洲棉,A染色体组 与B染色体组杂交产生可育的后代 由B染色体组衍生进化而来 仅草棉有野生类型,阿非利加草棉是所有二 倍体栽培棉的祖先
三、异源四倍体棉的起源
亚洲棉×美洲四倍体棉种杂交 新世界棉由两个n=13的种的非同源染色体加 倍而成的双二倍体 A染色体的亚洲棉 小D染色体的美洲二倍体种 非洲草棉变种为A染色体亚组的供体 雷蒙德氏棉可能是D染色体亚组的供体
(4)聂汝芝等1993年,根据棉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结果。认为B组为最原始祖先。 east and northeast F组和E组 south A组 west and northwest D组 southeast C组 G组和F组由E组或B组衍生而来
王坤波、陈松、周宝良等都认为B组为最原始祖先。
二、二倍体栽培种的进化
陆地棉种系
莫利尔氏棉 李奇蒙德氏棉 鲍莫尔氏棉 尖斑棉 尤卡坦棉 马利加兰特棉 阔叶棉
栽培种分类:海岛棉
海岛棉性状 植株高大 铃小,锥形或长卵圆形,铃面粗糙 晚熟 抗逆性一般 产量低 品质特优
海岛棉分类
秘鲁棉 葡萄叶棉 巴西棉 达尔文氏棉 埃及棉型 海岛棉型
中国云南联核木棉、离核木棉
第二节 棉属的起源与进化
纤维强力较差 细度偏粗 不抗黄萎病
没有好的种质资源? 棉属野生种,如瑟伯氏棉、异常棉等都具有 纤维强力较好、细度较细,并兼抗黄萎病 的基因。
研究棉花育种的种质资源十分重要
第一节 棉属的分类
植物分类学:被子植物锦葵目、锦葵 科、棉族 主要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木本灌木 叶片 枝条 花(苞叶,花萼,花瓣,花柱) 果实 种子 细胞学特征
3.棉属染色体组间进化关系
(1).Phillips(1966,1974) 种间杂种F1减 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情况 原始祖先种:E组 中间进化类型:C组和D组 G组与C组 同源 进化类型: B组和A组 F组与A组 同源

《棉花育种学》课件

《棉花育种学》课件
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全球范围内的棉花种质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国家和科研机构中,通过 国际合作和交换,可以丰富和扩充各国棉花种质资源库。
棉花遗传学基础
棉花基因组结构
棉花是一种二倍体植物,其基因组大小约为5000-6000Mb,由26 条染色体组成。
棉花基因定位与克隆
通过遗传学分析,可以将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到染色体上 的特定位置,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
棉花生态育种与可持续发展
总结词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棉花生态育种将成为未来育种的重要方向。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棉花的生态适应性、耐逆性和生态修复能力,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棉花品种 ,提高棉花的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生态育种还可以促进棉花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生物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03
如抗虫、抗病、抗逆等性状的遗传改良,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
质。
棉花品种改良与选育
棉花品种改良的目标
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改进纤维品质等。
棉花品种选育的方法
通过田间试验和品系比较,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系进行繁殖和推 广。
棉花品种改良的成就
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培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抗逆性 强的棉花新品种,为棉花的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抗虫性育种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因为害虫的抗药性会 不断变化,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来应对。
棉花抗病性育种
棉花病害是影响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抗病性育种也是棉花育种的重要方 向。
抗病性育种主要是通过常规育种手段选育对棉花黄萎病、枯萎病等主要病害具有抗 性的品种,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育种
棉花属于锦葵科棉属,是常异花授粉植物。

棉花是唯一由种子生产纤维的农作物,也是其最基本最突出最重要的特性。

根据Fryxell 的最新分类,棉属Gossyp ium共分4 个亚属、8 个组、9 个亚组、50 个种,分别原产于非洲、中美洲、南美洲、亚洲、澳洲、加拉帕哥斯群岛(位于厄瓜多尔西部)和夏威夷群岛。

棉属中有4 个栽培种,2 个四倍体种陆地棉G.hirsu tum L.和海岛棉G. barbad ense L. ,2 个二倍体种草棉G. herbaceum L.和亚洲棉G. arboreum L.。

陆地棉和海岛棉分别提供了90% 和5% 的世界棉花产量。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和纺织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提高棉花皮棉产量、改良棉花纤维品质以及提高棉花的抗病、抗虫性是当前我国棉花育种的重要目标。

所以棉花育种就成为焦点,现国内外棉花育种包括:
1、常规育种(品种间杂交系谱选择法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主要育种方法)
2、改良回交法(在棉花远缘杂交和受主效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中, 回
交育种得到了广泛应用)
3、随机互交法(理论研究指出, 在自花授粉作物中采用多个亲本进
行一至几轮随机互交可望打破边锁区段, 增加基因重组的机会)
4、轮回选择法(轮回选择法是一种群体改良方法)
5、改良互交法(改良互交法可以说是在随机互交法和轮回选择法基
础上的发展, 它综合了两者的优点。


6、选择指数法(在棉花中, 构成丰产、优质品种的因素多, 且关系
错综复杂, 进行单项选择难于对多个性状的作用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而选择指数则可协调有关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通过综合选择提高选择效率, 涉及产量和品质的选择指数更易使两者达到理想平衡。


7、分裂选择法(为克服性状间不良的连锁效应, 施, 一和仆浏提出
在育种上应用分裂交配和选择)
8、单倍体育种(在棉花中产生单倍体的途径有双胚、人工诱发的孤
雌生殖和半配生殖等途径)
9、生物技术
10、诱变育种
11、杂种优势利用
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随着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在育种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我国早在1991 年就已有将外源Bt 基因导人棉株中的报道[2], 1992 年郭三堆等[3]在国内首先人工合成了全长1824bp 的CrylAb 和CrylAc 融合的GFMCry1A 基因,并于1993 年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和外源基因胚珠直接注射法成功导入晋棉7 号、中棉12、泗棉3 号等主栽品种,获得了高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株系[4],吴家和等[5]合成的包含CryIAc 和AP 基因双价抗虫基因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冀合321 胚性愈伤组织,经6 代筛选后培育出抗棉铃虫90%的纯合品系,且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

此后,多家单位先后获得了不同的抗虫棉。

到2009 年底,我国已育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系列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70 个,转基因抗虫棉的累计推面积已达0. 21 亿hm2,新增产值超过440 亿元。

棉花抗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较其他植物落后,抗黄萎病基因的克隆在棉花中也鲜有报道。

目前,通过基因工程提高棉花抗黄萎病性的外源基因也多为从其他植物中
克隆得到。

蔡应繁等[6]利用基因枪法、叶盘法和花粉管通道途径等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真菌的β- 1,3-葡聚糖酶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导入棉花,经PCR 检验,已得到阳性结果,证明该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棉花基因组中。

乐锦华等[7]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菜豆中的几丁质酶和烟草中的葡聚糖酶基因转入棉花,并从转基因高世代材料中筛选出了高抗黄萎病的品系。

陈大军等[8]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天然彩色棉主栽品种,从高世代系中选育出既抗枯萎病又抗黄萎病的兼抗材料。

刘慧君[9]等将葡萄糖氧化酶基因( GO) 转入棉花,转基因后代对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性均有显著提高,部分材料抗性达到抗病水平。

21 世纪的中国农业必须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强转基因作物研究及其产业化进程将是实现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育种方法渐渐满足不了人们改造物种的渴切愿望,而从生物技术、从分子的角度研究抗病、抗虫,育种已成为主流,21世纪注定是分子的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