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相乳液聚合ppt
合集下载
乳液聚合方法PPT课件

亲憎平衡值,也称亲水亲油平衡值 ( HLB )
是衡量表面活性剂中亲水部分和亲油部分对其性大,表明亲水性越大。 HLB值不同,用途也不同。乳液聚合在 8~18范围
.
7
3. 乳液聚合机理
对于“ 理想体系”,即单体、乳化剂难溶于水,引 发剂溶于水,聚合物溶于单体的情况
(2)聚合度
设:体系中总引发速率为ρ(生成的自由基 个数/ cm3 • s)
对一个乳胶粒,引发速率为 ri ,增长速率为 rp
则,初级自由基进入一个聚合物粒子的速率为
ri
N
每秒钟一个乳胶粒吸收的自由基数 即 自由基个数 / s
.
14
每个乳胶粒内只能容纳一个自由基,
每秒钟加到一个初级自由基上的单体 分子数,即聚合速率:
单体
单体和乳化
液滴
剂在聚合前
的三种状态
➢ 极少量单体和少量乳化剂以分子分散状态溶解在水中
➢ 大部分乳化剂形成胶束,约 4 ~5 n m,1017-18个/ cm3
➢ 大部分单体分散成液滴,约 1000 n m ,1010-12个/ cm3
.
8
聚合场所:
水相不是聚合的主要场所;
单体液滴也不是聚合场所;
一般自由基聚合,提高[ I ] 和T,可提高Rp, 但Xn下降
.
16
.
4
加入单体的情况
在形成胶束的水溶液中加入单体
极小部分单体 以分子分散状 态溶于水中
小部分单体 可进入胶束 的疏水层内
大部分单体 经搅拌形成 细小的液滴
体积增至 60 ~100Å
相似相容,等于增 加了单体在水中的 溶解度,将这种溶 有单体的胶束称为 增容胶束
.
体积约为 10000Å
《乳液聚合分类》PPT课件

精选ppt
11
反应性聚合物微凝胶
• 根据其分子结构,可以把聚合物分为四大类,即1 线性大分子支链大分子聚合物微凝胶大网络聚合 物
• 聚合物微凝胶:其分子结构介于支链大分子和大 网络聚合物之间一个微凝胶颗粒即为一个大分子, 这个大分子被限定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分子内交 联而形成网状结构,在微凝胶颗粒之间,没有任 何化学键相连接。
分散液滴的直径在5nm~100nm之间,则该体系称
为微乳液。微乳液为透明分散体系,其形成与胶
束的加溶作用有关,又称为“被溶胀的胶束溶液”
或“胶束乳液”。乳液是浑浊的不稳定体系,而
微乳液是热力学稳定的透明体系[2-5]。乳液中分
散相尺寸较大,而微乳液中分散相尺寸较小,因
此可以预期微乳液聚合必然与乳液聚合具有某些
• 反相乳液聚合:采用水溶性单体,借助油包水型 (W/O)乳化剂乳化分散于油中,由水溶性或油溶 性引发剂引发聚合,得到水溶胀的聚合物粒子在 油中的W/O型胶体分散体。
精选ppt
3
反相乳液聚合体系
反相乳液聚合体系
单体(AM、AA、MAA等)
分散介质(可选择任何不与水互溶的有机惰 性液体)
乳化剂(根据HLB值选择,一班选择 HLB=3~6)
乳液聚合分类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精选ppt
1
乳液聚合分类
乳液聚合分类 1 反相乳液聚合 2 无皂乳液聚合 3 微乳液聚合 4 分散聚合 5 核壳乳液聚合 6 乳液定向聚合 7 辐射乳液聚合
精选ppt
2
1 反相乳液聚合
• 常规的乳液聚合:是使油溶性单体借助水包油 (O/W)型乳化剂的作用乳化分散于水中,有水溶 性或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得到聚合物微粒分 散于水中的O/W型乳状液。
《乳液聚合》课件

领域 食品 医药 化妆品
应用 乳化剂及膳食纤维等添加物的制备和添加 生物胶体、医药品、口服液和原材料制备 乳化液、婴儿油、防晒霜、压缩液等制备
乳液聚合的优缺点分析
1 优点
使用乳液聚合反应制备的聚合物具有结构、形态、性质、功能等方面的高度可控性。
2 缺点
乳液相对密度过大的固体较难分散在水中,很难获得尺寸分布小的微粒,从而造成成品 的质量不稳定性。
结束:乳液混合液残余物的 处理
聚合反应结束后,用凝固浴将聚合 好的聚合物从乳液分散相里析出来, 并用去离子水作为清洗剂,将聚合 物晾干即可。
乳液中的表面活性剂作用
乳化效应
表面活性剂减小液-液或液-固界面的张力,分散一 些难溶解的液体或液体中的小颗粒,使它们变成液 滴、颗粒或胶体,即达到乳化效果。
缓解反应过程中的自聚集
乳液聚合中的引发体系选择
热量引发剂
热量引发剂的引发机理主要是通过 分解发生最后生成自由基,有机过 氧化物既是热量引发剂中一类较重 要的通用引发剂,也是选择较广的 多用途过氧化物类物质。
光引发剂
光引发剂的引发机理主要是通过光 能的吸收激发,释放出自由基,其 强化耐久性和协同作用性好,广泛 应用于能够进一步优化其性质的不 同聚合物体系之中。
3
引发剂打碎和投加时间
反应开始前应确认好引发剂的类型、用量和投加时间,充分搅拌,确保单体稳定 地分散在水相中,实行分批投加和掌控操作步骤。
乳液聚合在涂料行业的应用
优势
乳液聚合涂料膜具有良好的粘结性、附着性和耐久 性。且聚合反应温度低,无毒、无害、无溶剂,节 能环保。
缺点
相对于传统涂料,乳液涂料失去了某些特殊的性能。 耐化学腐蚀性差,可划痕、不耐磨损和磨灭,对于 注重工艺装饰的某些场合不适用。而乳液涂料含水 量较大,有可能影响涂层干燥、表面附着性、耐水 性及适用性等问题。
《乳液聚合》课件——乳液聚合新技术及应用剖析

36
①自发形成的热力学稳定体系 ②粒径小:与胶束溶液的区别!
19
三种类型
20
二、微乳液的形成机理
(1)增溶理论:一定条件下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对油或水形成增
溶的胶束溶液,只有在高于CMC才能表现
(2)相平衡理论:解释(1)
例如有机硅微乳液体系水层增溶油的能力大于/小于/相当于油层增溶水的能力 O/W; W/O; 层状液晶。。。
二、双连续微乳液聚合
反应前微乳液聚合体系处于双连续状态。助乳化剂必不可少,添加适量 交联剂,防止聚合过程中的宏观相分离
30
5. 微乳液聚合动力学
一、微乳液聚合动力学特征
增速期较长,其原因可能是成核期贯穿整个反应过程
31
6. 微乳液聚合成核机理及粒子大小
一、微乳液聚合成核机理
尚未定论,三种可能成核位置 ①单体溶胀胶束粒内成核√ ②水相中均相成核√ ③单体液滴中成核 O/W型微乳液,以单体微珠滴成核为主,之后又以混合胶束内成核为主 W/O型微乳液,乳胶粒所需单体可通过1扩散,也可通过2碰撞来提供
五、聚合物乳胶粒子大小及分布的测定
透射电镜法
9
5. 细乳液形成原理及成核位置
一、乳化体系的微观结构
单体液滴平均直径50-150nm,总表面积在体系中占优势,引发成核主 要在亚微单体液滴中
二、乳液的离心稳定性(如图6-3) 三、单体液滴中乳化剂的吸附量(如图6-2)
10
四、乳胶的溶胀能力和膜中HD
HD在乳胶粒子中起“溶胀促进剂”作用
11
五、细乳液聚合成核位置
单体液滴表面积大一方面有利于捕获自由基,消除胶束成核;另一方面有 利于捕获水中临界溶解长度之前的低聚自由基,消除均相成核
12
①自发形成的热力学稳定体系 ②粒径小:与胶束溶液的区别!
19
三种类型
20
二、微乳液的形成机理
(1)增溶理论:一定条件下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对油或水形成增
溶的胶束溶液,只有在高于CMC才能表现
(2)相平衡理论:解释(1)
例如有机硅微乳液体系水层增溶油的能力大于/小于/相当于油层增溶水的能力 O/W; W/O; 层状液晶。。。
二、双连续微乳液聚合
反应前微乳液聚合体系处于双连续状态。助乳化剂必不可少,添加适量 交联剂,防止聚合过程中的宏观相分离
30
5. 微乳液聚合动力学
一、微乳液聚合动力学特征
增速期较长,其原因可能是成核期贯穿整个反应过程
31
6. 微乳液聚合成核机理及粒子大小
一、微乳液聚合成核机理
尚未定论,三种可能成核位置 ①单体溶胀胶束粒内成核√ ②水相中均相成核√ ③单体液滴中成核 O/W型微乳液,以单体微珠滴成核为主,之后又以混合胶束内成核为主 W/O型微乳液,乳胶粒所需单体可通过1扩散,也可通过2碰撞来提供
五、聚合物乳胶粒子大小及分布的测定
透射电镜法
9
5. 细乳液形成原理及成核位置
一、乳化体系的微观结构
单体液滴平均直径50-150nm,总表面积在体系中占优势,引发成核主 要在亚微单体液滴中
二、乳液的离心稳定性(如图6-3) 三、单体液滴中乳化剂的吸附量(如图6-2)
10
四、乳胶的溶胀能力和膜中HD
HD在乳胶粒子中起“溶胀促进剂”作用
11
五、细乳液聚合成核位置
单体液滴表面积大一方面有利于捕获自由基,消除胶束成核;另一方面有 利于捕获水中临界溶解长度之前的低聚自由基,消除均相成核
12
《乳液聚合简介》课件

《乳液聚合简介》PPT课 件
乳液聚合是一种重要的聚合反应技术,通过将乳液中的单体分散在连续相中, 利用乳化聚合是一种通过将乳液中的单体分散在连续相中进行的聚合反应。乳液由乳化剂稳定单体的分散相和连续 相组成。
乳液的组成
分散相
包含单体和乳化剂的微细颗粒。
连续相
环境中的介质,使乳液形成稳定状态。
乳液聚合的基本过程
1
分散
将单体分散在连续相中,形成乳液。
2
乳化
通过加入乳化剂使乳液形成稳定状态。
3
聚合
在乳液中引发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颗粒。
乳液聚合反应的条件
1 温度
2 pH值
3 催化剂
适宜的聚合反应温度。
合适的pH范围。
适当的催化剂选择和添加。
聚合稳定剂的选择
涂料
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涂料和涂层材料。
纺织品
制备纺织品用的抗菌乳液。
化妆品
制备乳液状化妆品,如乳液霜、乳液粉底等。
医药
用于制备缓释药物和纳米药物载体。
聚合后的乳液的性质
粒径 稳定性 流变性
均匀分布的聚合物颗粒。 通过乳化剂的选择和添加,保持乳液的稳定性。 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适合不同工艺需求。
乳化剂
用于稳定乳液中的单体分散状态。
抗凝剂
防止聚合物颗粒聚集,保持乳液的稳定性。
乳液聚合的优点
高度分散
乳化剂使单体高度分散在连续 相中,得到均匀的聚合物颗粒。
粒径可调
通过控制乳化剂的添加量和反 应条件,可以调节聚合物颗粒 的粒径。
灵活性高
可以用于制备各种形状和性质 的聚合物颗粒。
乳液聚合的应用领域
乳液聚合是一种重要的聚合反应技术,通过将乳液中的单体分散在连续相中, 利用乳化聚合是一种通过将乳液中的单体分散在连续相中进行的聚合反应。乳液由乳化剂稳定单体的分散相和连续 相组成。
乳液的组成
分散相
包含单体和乳化剂的微细颗粒。
连续相
环境中的介质,使乳液形成稳定状态。
乳液聚合的基本过程
1
分散
将单体分散在连续相中,形成乳液。
2
乳化
通过加入乳化剂使乳液形成稳定状态。
3
聚合
在乳液中引发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颗粒。
乳液聚合反应的条件
1 温度
2 pH值
3 催化剂
适宜的聚合反应温度。
合适的pH范围。
适当的催化剂选择和添加。
聚合稳定剂的选择
涂料
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涂料和涂层材料。
纺织品
制备纺织品用的抗菌乳液。
化妆品
制备乳液状化妆品,如乳液霜、乳液粉底等。
医药
用于制备缓释药物和纳米药物载体。
聚合后的乳液的性质
粒径 稳定性 流变性
均匀分布的聚合物颗粒。 通过乳化剂的选择和添加,保持乳液的稳定性。 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适合不同工艺需求。
乳化剂
用于稳定乳液中的单体分散状态。
抗凝剂
防止聚合物颗粒聚集,保持乳液的稳定性。
乳液聚合的优点
高度分散
乳化剂使单体高度分散在连续 相中,得到均匀的聚合物颗粒。
粒径可调
通过控制乳化剂的添加量和反 应条件,可以调节聚合物颗粒 的粒径。
灵活性高
可以用于制备各种形状和性质 的聚合物颗粒。
乳液聚合的应用领域
【华东理工大学】《乳液聚合》课件——反相乳液聚合

建议用量为体系的2%-5%
二、分散介质
必须对单体、引发剂和分散剂都能溶解,而不能溶解聚合产物, 黏度小于2-3Pa· s 对于非极性单体,选用低级醇、酸、胺等极性大的介质 对极性大的单体,选用脂肪烃类非极性介质
三、单体和引发剂
单体可以水溶性也可油溶性,加入交联单体、功能单体、软单体等 引发剂大多为油溶性
缺点
工序复杂,成本 较高,大量乳化 剂残留 粒径分布较宽, 残留少量稳定剂
沉淀聚合 单体,有机 0.5-10 或混合溶剂, 引发剂
分散聚合 单体,有机 0.1-10 或混合溶剂, 引发剂,稳 定剂
粒径均匀,体系粘 度低,微球洁净
聚合速度快,粒径 残留稳定剂
(5)分散介质
介质极性与单体极性相差越小,微球粒径越大。
超临界二氧化碳
(6)其他影响因素
温度升高,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聚合物平均分子量变小,分布变宽。
气氛影响(氧气的阻聚作用):有利于形成接枝聚合起到稳定效果;诱 导期变长,粒径分布变宽
此外,搅拌器形状、搅拌速度、反应物料占反应器的体积比等对聚合 反应都有一定影响
聚丙烯酰胺
一、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二、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提高颜料等的存留率 提高纸的干强度和湿强度
三、在采油工业中的应用
第九章 超浓乳液聚合 Concentrat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1. 基本概念
传统乳液聚合固含量30%~50% 低浓度(或低含固量)乳液:单体比例(或含固量)小于20% 高浓度(或高含固量)乳液:单体浓度(或含固量)大于60% 单分散性的微球堆积的最大密度为74% 超浓乳液:单体含量超过74%,像“胶冻”一样的可用于聚合的乳化体系
反相乳液聚合ppt

反相乳液聚合形成的乳液粒径分布较宽, 可能导致聚合物性能的不均匀性。
由于反相乳液聚合需要使用大量的乳化剂 ,这些乳化剂在产品中可能会残留,影响 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
改进方向与前景展望
优化乳化剂体系
通过研究新型的、高效的乳化剂或复合乳化剂体系,降低其用量,提高聚合效率和产品质量。
控制聚合物链结构
深入研究反应机理,优化聚合工艺,控制聚合物链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支化度,提高聚合物性能。
适的单体浓度以获得最佳的聚合效果。
乳化剂种类与浓度
总结词
乳化剂种类和浓度对反相乳液聚合的稳定性、粒径和粒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乳化剂是反相乳液聚合中的关键组分,其种类和浓度决定了乳液的稳定性、粒径和粒径分布。不同种类的乳化剂 具有不同的亲水性和亲油性,从而影响乳液的界面张力和粒径大小。同时,乳化剂的浓度也会影响粒径大小和分 布,以及乳液的稳定性。因此,选择合适的乳化剂种类和浓度是实现反相乳液聚合的关键。
聚合反应过程
反相乳液聚合的过程包括油溶性引发剂引发单体聚合、聚合物粒子形成 和聚合物粒子生长三个阶段。
在聚合过程中,油溶性引发剂首先引发油溶性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形 成初级粒子。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初级粒子之间会相互碰撞、融合,
形成更大的聚合物粒子。
聚合反应结束后,可以通过加热或加盐等方法使聚合物粒子凝聚成块状 聚合物,便于后续处理。
应用。
聚合物微球
聚合物微球是一种具有微米级直 径的球形颗粒,可以通过反相乳 液聚合制备。这些微球可用于药 物载体、催化剂载体、色谱填料
等领域。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反相乳液聚合可以将无机物与有 机物结合,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 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这些复合 材料可用于涂料、胶粘剂、塑料
《反相乳液聚合法》课件

反相乳液聚合的相行为
反相乳液聚合的相行为主要涉及乳液体系的稳定性、液滴 的大小和分布以及聚合物颗粒的形态。
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取决于分散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油水 两相的界面张力。分散剂的作用是降低界面张力,增加油 水两相的稳定性。
液滴的大小和分布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颗粒的形态有 重要影响。较小的液滴有利于提高聚合反应速率,而良好 的液滴分布可以获得粒径均匀的聚合物颗粒。
易工业化
反相乳液聚合的工艺流程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能够满足大 规模生产的需要。
反相乳液聚合的缺点
01
02
03
乳化剂用量大
为了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 ,反相乳液聚合需要使用 大量的乳化剂,这会增加 聚合物的成本和残留量。
聚合物链的支化
由于反相乳液聚合是在油 溶性介质中进行,聚合物 链的支化程度较高,会影 响聚合物的性能。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以评估实验结果。
总结与反思
总结实验过程,反思实验中的不足之处,为后续实验提供改进建议。
05
反相乳液聚合的优缺点分 析
反相乳液聚合的优点
高分子量
反相乳液聚合能够制备出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窄,有 利于提高聚合物的物理性能。
高固含量
反相乳液聚合的固含量较高,能够减少溶剂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和环境污染。
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03
多功能化与高性能化
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研究者们正在努力开发具有多功能和高
性能的新型反相乳液聚合物。
06
反相乳液聚合的实际应用 案例
反相乳液聚合在涂料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环保、高效、高性能
详细描述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的涂料具有环保、高效、高性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等领域的涂 装。其优异的性能主要得益于反相乳液聚合技术的特殊工艺和聚合机理,能够实现高分子量、窄分子 量分布聚合物的制备,从而提高涂料的附着力、耐候性、耐腐蚀性等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反相乳液聚合的应用
1、制备聚苯胺 聚苯胺是 一 种导电、导热高聚物。通 常聚苯胺是利用过硫酸铵 或重铬酸钾为引发剂在酸 性水溶液中进行溶液聚合, 通过氧化苯胺制得,产物几 乎不溶于水及其他极性溶 剂,因此很难加工。如聚合 产物是胶状分散体形态,则 其加工性能将得到明显改 善 2、制备增调剂 由反相乳液 聚合法制备印染用合成增 稠剂,产品性能很好,最大 的优点是: ①产品最终状 态为乳液状,无需经过后处 理工序即可直接使用; 生 产效率高,成本低,节约能 源;产品易于分散在水中, 因此在配制色浆时,不再需 使用煤油调节,减少了环境 污染,降低了危险性。②产 品的加工及使用性能好,操 作简单易控制;用于印花时 ,质量高,使用量少。
3
定义对比
二、体系
反相乳液聚合体系主要包括: 水溶性单体、 引发剂、 乳化剂、 水和 有机溶剂等。
4
三、单体
研究的最多的水溶性单体是丙烯酰胺 (AM),对乙烯基苯磺酸钠、丙烯、N-乙烯 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钠盐 或铵盐、a-丙烯硫酸醚等也有研究。对阳离 子型单体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 酸二氧乙酯的季铵盐等也进行了一定研究。
反相乳液聚合
班级: * * * * 姓名:* * *
1
导入背景 乳液聚合技术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见于工业生产。目前乳 液聚合已成为高分子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工艺,是生产高聚物 的重要方法之一。 许多高分子材料,如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粘 合剂、涂料、絮凝剂、涂饰剂、医用高分子材料等,都是采 用乳液聚合方法生产的。 关于乳液聚合的新品种、新方法不断出现,如微乳液聚合、 无皂乳液聚合、辐射乳液聚合以及反相乳液聚合等。 其中,反相乳液聚合作为一种新型乳液聚合技术,它的基 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反相乳液聚合已成为 乳液聚合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其产品已在一些部门得到广 泛应用。在此就反相乳液聚合目前的研究概况以及应用做一 综述。
10
反相乳液聚合的应用
3、在造纸工业中应用 反相 乳液聚合制备的聚合物用 于造纸工业主要是提高填 料和细小纤维的利用率, 改善纸张的脱水性能,从 而提高工艺效率和纸张的 物理机械指标。 4、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在石油钻井、堵水、酸化、 压裂、洗井、固井、减阻、 防垢及二次、三次采油中, 都应用具有增稠、絮凝等 性能的物质。用反相乳液 聚合方法制备的高相对分 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广泛 应用于上述领域。
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1):乳胶粒生成阶段 引发剂加入到体系中后,在水相中分散出自由 基。在聚合反应前常需要经历一个诱导期。在此 期间。自由基为阻聚剂所捕获,因而不引发聚合。 诱导期过后,进入反应加速期,即乳胶粒的生成 阶段。
8
六 、 反 相 乳 液 聚 合 的 机 理
阶段(2):乳胶粒长大阶段 在此阶段,引发剂继续分解出自由基,由于乳 胶粒数目要比单体液滴数目多得多,所以自由基 主要向乳胶粒扩散,在乳胶粒中引发聚合似的乳 胶粒不断长大。在反应区中单体不断被消耗,单 体液滴中单体不断减少,直到单体液滴消失。由 胶束耗尽大单体液滴消失这一阶段称为乳胶粒长 大阶段。、 阶段(3):聚合完成阶段 在这一阶段,胶束和单体液滴均已消失。在阶 段后期,当转化率增至某一直时,转化率降低至 零,这种现象叫做玻璃化效应。在聚合完成阶段, 聚合物浓度随转化率上升而增大,体系的玻璃化 温度随之升高,当玻璃化温度等于反应温度时, 乳胶粒中的活性分子链和单体都被固结,链增长 速率常数急剧降低为零,反应结束。
2
一、定义
反相乳液聚合
反相乳液聚合定义:指水溶性 单体(如AA、AM)的溶液在剧烈搅 拌下和乳化剂(一般为非离子型乳化 剂)的作用下,分散于油相(脂肪烃 或芳香烃)中,形成“油包水”型乳 液,然后引发聚合。 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定义: 指油溶性单 体借助机械搅拌和乳化剂的作用, 分散在水或非水介质形成稳定的 “水包油”型乳液而聚合的反应
7
六 、 反 相 乳 液 聚 合 的 机 理
在反应初期单体液滴和胶束共存,引发剂溶于 水相中,且在水相中分散为自由基。由于胶束的 直径通常要比单体液滴的直径小3~4个数量级, 它的比表面积远远大于单体液滴的比表面积,又 由于胶束的曲率半径很小,乳化剂分子在胶束表 层的排列方式的不同,导致单体在胶束内和液滴 内热力学状况不同,因而在连续相及界面产生大 自由基更容易进入胶束中,引发胶体内部的单体 形
12
5
四、引发剂
引发剂一般使用油溶性的。油溶性 引发剂一般采用偶氮类(如偶氮二异丁腈 AIBN)和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甲酰BPO) 类引发剂。
6
五、乳化剂
山梨糠醇脂肪肝酸酯(Span类)或其与聚氧 乙烯衍生物(Tween)的混合物,常用作反相乳液 聚合的乳化剂。 Tween类主要用作助乳化剂,用量较少,环氧 乙烷一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用作乳化剂很有特色, 因为它存在多室结构。 将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HLB值的乳化剂经物理 或化学方法混合构成复配乳化剂体系,使性质不 同的乳化剂由亲油到亲水间渐渐过渡,就会大大 增加乳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