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热液矿床

合集下载

热液矿床

热液矿床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热液矿床(1)成矿溶液的来源:成矿溶液或称成矿气液、成矿热液是在一定深度(几至几十千米)下形成的,具有一定温度(一般为50-600℃)和一定压力(一般为n-250MPa)的气态、液态和超临界流体。

其成分以H2O为主,有时CO2占很大比例,常含有CH4、H2S、CO、SO2等挥发性气体成分和K+、Na+、Ca2+、Mg2+、F-、Cl-、SO42-、HCO3-等离子成分。

成矿溶液中还有W、Sn、Mo、Au、Ag、Cu、Pb、Zn等多种成矿元素。

成矿溶液和成矿物质来源是矿床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目前认识一般有四种:a.岩浆热液:岩浆在侵入和喷发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下降,硅酸盐熔体不断地结晶,H2O等挥发分就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形成高温气液。

一些成矿元素倾向富集于气液中,这种含矿气液在岩体边缘和围岩的裂隙中运移,当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就可在有利的地段形成矿床。

b.地下水热液:从地表渗透到地下深处的大气降水,可在地下环流中受热并与流经的岩石发生相互作用,溶解岩石中的有用成矿元素,运移至有利的地质环境中沉淀形成各种热液矿床。

c.海水热液:在海洋扩张中心、火山岛弧、大陆边缘及海洋岛屿地区,下渗的海水可沿裂隙到达地壳深部受热形成环流。

环流过程中也可萃取流经围岩中大量的成矿物质,然后通过断裂、火山口或海底扩张脊再流入海中,与海水作用形成热液矿床。

火山热液矿床

火山热液矿床
1、安山岩中的石英脉型金-铜矿床
台湾的金瓜石超大型金矿床最为典型
英安岩呈岩株状侵入第三系砂、页岩中; 金矿体分布于英安岩侵入体内部,少数分布于砂、页岩中
脉状金矿体
长几m~1200m 厚几cm~1m 明金(块金)常见 脉状金(铜)矿体 延深大 金粒度细 裂隙充填(交代)型 爆发角砾岩型矿体 全筒型矿化 受火山机构控制
SiO262-68%的斑岩---以铜为主的矿床 SiO2>68%的斑岩---以钼为主的矿床
(5)矿化类型及矿体特征
矿化多集中在岩体的顶部或附近围岩中 矿体多受岩体
和围岩中的微细裂隙控制或受斑岩体中角砾岩筒控制
同一矿区,由于围岩岩性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矿化类型 (1)斑岩体内部的细脉浸染型矿化 柱状矿体 筒状矿体 (2)与碳酸盐岩或凝灰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矿化
第六章 气水热液矿床各论
四 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 (一)概 述
(二)成矿作用及矿床分类
(三)主要矿床类型及特征
(一) 概
1、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
火山活动的晚期或间歇期 火山)气液 形成矿床


含有大量成矿物质的火山(次
与围岩(海水)或其它气液之间发生作用
2、工业意义:
◆ 金属矿产—Fe Mo Sn Cu Pb Zn Ni Au Ag Hg Sb 非金属矿产--萤石 ◆ 矿种多 分布广 明矾石 规模大 硫 质量好 硼
角砾状构造
(7)围岩蚀变特征及其分带
• 范围可达几百米至几千米 • Lowell(1970) “二长岩”蚀 变分带模式: ①核心带
②钾化带
③似千枚岩化带
(石英-绢云母化带)
④泥化带(粘土化带) ⑤青磐岩化带 ⑥边缘带
斑岩型铜矿床围岩蚀变及矿化分带

矿物生成顺序辨别标志

矿物生成顺序辨别标志

矿物生成顺序辨别标志矿物生成顺序的标志矿物是地球上的宝藏,它们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壳深处。

与地球的演化过程紧密相连,矿物生成顺序也成为了研究地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矿物生成顺序的标志。

一、岩浆活动标志1. 火山喷发:火山是地球深部岩浆活动的直接表现。

火山口喷出的岩浆冷却后形成岩浆岩,其中含有矿物质。

2. 火山岩: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产生的岩浆凝固而成,其中包含着富含矿物质的矿脉。

3. 玄武岩:玄武岩是一种含铁镁的火山岩,其中的橄榄石和辉石是火山活动的标志。

二、沉积作用标志1. 河流冲刷:河流冲刷岩石时,会将矿物颗粒带到下游,形成河床沉积物。

其中的砂砾和沙粒中含有多种矿物质。

2. 河流沉积:当河流流速减慢时,会形成河流沉积物,其中的粘土和泥沙中含有矿物质。

3.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过程中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其中的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沉积物中的颗粒和溶解质。

三、变质作用标志1. 片麻岩:片麻岩是由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其中的矿物质经过变质作用而形成。

2. 片岩:片岩是一种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其中的矿物质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3. 花岗岩:花岗岩是由岩浆在地壳深处冷却形成的,其中的矿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变质作用而形成。

四、热液作用标志1. 热液矿床:热液矿床是由地壳深部的热液活动形成的,其中的矿物质是由热液中的溶解物沉淀而成。

2. 硫化物矿床:硫化物矿床是一种重要的热液矿床,其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由硫化物矿物组成的。

3. 氧化物矿床:氧化物矿床是由氧化物矿物沉淀形成的,其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由氧化物矿物组成的。

总结起来,矿物生成顺序的标志主要包括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和热液作用等方面。

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标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矿物的生成和分布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斑岩型矿床)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经济特点
矿床埋藏深度浅,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露天开采。
矿石品位较低( Cu 一般为 0 .4 - 1 % ) ,但矿化分布均匀, 矿石工艺性能稳定,可选性好。
矿床常成群、成带分布,规模巨大;
矿石中常伴生有多种有用组份可供综合利用,除 Cu 、 Mo 、Au 、W 、Sn 、Pb 、Zn 外,尚可综合回收 Ag 、 Re(铼)、 Co 、S 、Se(硒)、Te(碲)等元素。
本节内容
斑 斑岩型矿床的概念 岩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
斑岩型矿床的特点
型 斑岩型矿床的成因 矿 斑岩型矿床的类型 床
斑岩型矿床
① 物理化学条件 ② 岩浆岩条件 ③ 地层条件 ④ 构造条件
--形成条件
斑岩型矿床 形成条件——物理化学条件
• 温度 • ——斑岩型矿床的形成经历了高、中温热液阶段 • ——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形成于 700 ~ 600 ℃ • ——石英-绢云母化形成于 420 ℃ 左右 • ——泥化蚀变形成于300 ~ 100 ℃ • ——硫化物形成于 350 ~ 250 ℃ • 深度 • ——中深到浅成的范围(2 ~ 5公里) • (次火山环境的产物)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绢云母、绿泥石、重晶石等。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矿石组构
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 由矿化中心向外依次为: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
斑岩型矿床
--特点
斑岩型矿床典型矿化及其分带
斑岩型矿床典型矿石构造及其分带
斑岩型矿床
--特点
• 地质特点-矿床的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
这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人为挖掘矿坑
斑岩型矿床
--概念

热液矿床 - 概述

热液矿床 - 概述

22 20 18 16 14
盐度
成矿地质环境,含矿热液 的来源不同
黄 大 金 水
柏 华 满 泄
盆地卤水
深源流体
12 10 8 6 4 2 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形成众多矿床类型
——矿床地质特征各异
大气降水
加热的深循环水
温度
2. 热液成分复杂(气水热液) 主要组份:水


⑥ 角砾岩充填矿床
◆角砾岩中的岩块杂乱
堆积产生大量空穴,
可使含矿溶液进入形
成角砾岩充填矿床
◆角砾岩可以是火山成
因、构造崩塌和碎裂
作用造成
陕西省太白金矿床中钠长 质角砾岩型充填金矿脉
(2)交代成矿作用
是指热液(流体)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的作用
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a)原矿物溶解与新矿物沉淀同时进行。
矿床形成的深度:
深-中深(4.5-1.5km) 浅到超浅(1.5km-近地表)
成矿温度和压力(深度)的测定
矿物包裹体测温法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主要 测温方法。其中均一法用于透明矿物二相及 多相包裹体,测定最终均一温度经压力校正 后为成矿温度的下限值;爆裂法用于不透明 矿物,测定的包裹体爆裂温度应是成矿温度 的上限值。 稳定同位素测温法 是应用某一元素的同位 素在热液共结晶的一对矿物中的测定结果, 依据两矿物间的该元素的同位素分馏平衡常 地质推断法 通常是依据矿床自身特 征、与成矿相关侵入体的特征、成矿 时期矿体上覆地层厚度等概略的推断 成矿深度,定性的推断矿床属浅成还 是中-深成因。 矿物包裹体测压法 通过测定包裹体 均一温度和包裹体的密度、盐度确定 成矿的压力,再依据静岩压力换算成 矿深度。此法是目前定量测定成矿压 力(深度)的最通用的方法。

热液矿床各论(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

热液矿床各论(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

第六章热液矿床各论四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一)概述1、概念:在火山喷发作用的晚期或间歇期,喷气和热液活动非常强烈,气液中通常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化合物,在一定的地质条件和物化条件下,这些气液与围岩、与海水或气液之间发生作用,使其中的有用组分聚集和沉淀,形成火山热液矿床。

2、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的特点:(1)矿床常产于火山岩地区,在矿区内或其附近常有同期的火山岩、次火山岩或侵入体分布,矿化主要发生于火山活动的晚期或间歇期;(2)矿化主要发生于地表、海底或地下浅处(<1~2km=,成矿温度范围较大(50-500℃);(3)成矿介质复杂多样,有喷气、热液,或火山口附近被烤热的湖水、地表水、海水等;(4)火山机构控矿明显,如火山口、火山颈、角砾岩筒、环状裂隙、放射性裂隙等,因此矿体常具复杂独特的形态和产状特征;(5)多数矿床围岩蚀变强烈,既有高温蚀变(如钾化、云英岩化、黑云母化、钾长石化等),又有中低温蚀变(如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范围广,与矿化关系密切;(6)矿石物质成分复杂,组构多样,主要的金属矿物主要有元素单质(Cu、Ag、Au 等)、氧化物(磁铁矿、锡石、黑钨矿等)、金属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等)。

3、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的工业意义: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分布很广,规模较大,矿种多,矿石质量好。

主要矿产有Fe、Cu、Mo、Sn、Pb、Zn、Au、Ag、U等金属矿产、稀有分散元素(Be)以及萤石、明矾石、硫等非金属矿产。

(二)火山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和主要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火山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有三:(1)火山喷气作用(2)火山热液作用(3)次火山热液作用。

据此,并根据产出的环境,将该类矿床分为四个亚类:(1)陆相火山喷气矿床(2)陆相火山热液矿床(3)陆相次火山热液矿床(4)海相火山热液-沉积矿床。

1、陆相火山喷气矿床此类矿床仅限于火山活动区,数量不多,规模有限,形成温度高(600~1100℃)。

大兴安岭中南段大中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矿床的判别标志

大兴安岭中南段大中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矿床的判别标志

静一 千 噎 艘位一 泵毒海{ 惆 I _ I } 鬻 l 岱 一二 . - 潍特特 ~ 撤 出 贺 撵新 装 0一 裳峰一晨n l 铱斯猫 琳 培河 簿断袋 ¥一弹毹- 剩 孵 髓 一 静一 螂 鸯畸盘静薄新波 粜!雄峨 工 寝 国一锯捧睹挣 一 鬻 太秭l 大新辩
一 ~
l 百墨 ■咻 锻蕞 矿 卜- ,
¨一布教花 孵矿 l—靛脯遮也聱 懈矿 ,8鸩 — 矿
l 一由王 石 矿 9 ; ∞一好来骷翻矿 2 一舒胜精矿 I 嚣—酡峥山荨矿 { 2 咄 淘锅矿 3 2 一木康地锕矿 4 2 一 遗 海船 醇矿 5 棼
大 中塑矿床
I 巴尔香 . 一 簟暇矿 : 2 —孟孽I| 魏盏挂船矿 3 招 一好_ 离僻锌矿 ・ 一内昔培尔舶捧矿 j 一赞啦 桑救祷矿 t 赶 r 卜 小 青平帽悴r s 拄 l 盘矿 — 范 沟l H t乎垒r I I l 一蔺牛山鬻矿 O l —麓菇山懈旷 I I _求长謇蟑帽锋r 2
之 斜 长 花 岗 斑 岩 与 成 矿 关 系 最 为 密 切 。 矿 床 具 有 多 成 因 、 期 次 特 征 , 多 蚀 变 、 矿 物 组 合 。 过 判 别 多 且 多 通 标 志 的 总 结 , 该 区 找 矿 及 成 矿 预 测 具 有 一 定 的 指 对
导意义 。
大 兴 安 岭 中南 段 是 指 北 纬 4 。0~ 4 。0, 经 20 62 东 1 80 1 2 0 地 区 。 前 中 生 代 , 区 位 于 内 蒙 1 。0~ 2 。0之 该 古 中 部 地 槽 褶 皱 系 ( 级 ) 爱 力 格 庙 — — 锡 林 浩 特 一 , 中 间 地 块 与 苏 尼 特 右 旗 晚华 力 西 地 槽 褶 皱 带 两 个 二 级 构 造 单 元 的衔 接 部 位 。 生 代 , 区进 入 滨 太 平 洋 中 该 构造 域 , 于太 平洋 板 块 向亚 洲 大陆 的俯 冲而 产生 由 类似 弧后 扩张 , 类裂 谷 的构造背 景下 , 致 岩浆上 在 导 涌 , 起 全 区广泛 而强烈 的 断裂活 动 , 山喷发 和岩 引 火 浆 侵 入 , 成 两 条 北 东 —— 北 北 东 向 的 深 断 裂 , 大 形 即 兴 安 岭 主 脊 深 断 裂 , 江 深 断裂 , 西 向和 北 西 向 断 嫩 东 裂 次 之 。 这 些 断 裂 规 模 大 , 割 深 的 断 裂 , 别 是 燕 切 特 山构 造 运 动 , 基 底 缝 合 带 “ 化 ” 并 控 制 了 该 区 燕 使 活 , 山期 火 山 喷 发 和 岩 浆 侵 入 , 及 陆 相 次 火 山 热 液 型 以 多 金 属 矿 床 及 重 要 矿 点 和 矿 化 集 中 区 的 展 布 , 图 见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
花岗岩及其过渡带;6—矽卡岩;7—矿体(Cu、Zn、Pb、Be);8—断层
第七章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
4、构造条件 ② 围岩层理、层间破碎带
围岩层理本身就是一种构造薄弱带,具备很高孔隙度为矿液的 流动和矿南沉淀创造了通道和场所,所以接触带附近层理发育 的围岩中常有矽卡岩矿床形成。薄层碳酸盐围岩较厚层易于成 矿。
第七章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
2、岩浆岩条件 以上种类岩石对于不同的矽卡岩矿床有成矿专属性: 铁矿:(中性及中酸性)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类) 铜、铅、锌矿:(中酸性)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 W、Sn、Mo:(酸性)斜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白岗岩 在钙—碱性系列岩石中,碱质越高,愈有利于成矿。 铁矿与富Na的闪长岩关系密切。 Cu矿富K的花岗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有关。 W、Sn、Mo富K的花岗岩有关。
第七章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
平盖接剖面图 1—灰岩;2—岩浆岩;3—矿体;4—钻孔
第七章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
超覆接触剖面图 1—闪长岩;2—石榴石—透辉石—柱石矽卡岩;3—蚀变闪长岩;4—大理岩; 5—透辉石矽卡岩;6—闪长玢岩岩墙;7—矿体;8—含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
第七章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
某地锡石—硫化物矿床地质图 1—上三叠系泥质灰岩、灰岩互层(T2K21);2—下三叠系灰岩、白云质灰岩 互层(T2K12);3—上三叠系灰岩(T2K21);4—变辉绿岩;5—含斑黑云母
第七章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
第二节 矽卡岩型矿床
一、概述
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或其它含Ca、Mg质岩石 接触带或附近,由含矿气水溶液的交代作用形成,并与矽卡岩 在成因上和空间上有关的矿床,通称为接触交代矿床或矽卡岩 矿床。
接触交代矿床是富铁、富铜的主要来源。铜占富铜总储量的第 二位;铁占富铁矿总储量的第一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由矿化中心向外依次为:浸 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
矿床的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
矿床在近地表 常发生各种复 杂的氧化和次 生富集作用, 既提高了矿石 品位,又是一 种重要的找矿 标志。
斑岩铜矿床的板块构造成因模式
1972年, Sillitoe提出。
即大洋板
块俯冲于大陆
岩浆喷溢矿床
智利北部的拉科铁矿被 认为是岩浆喷溢矿床的 典型代表。
矿床产于喷出地表的中基性熔岩流中(安山岩 、流纹英安岩等),环 绕一古老的破火山口分 布。
破火山口的核部由流纹 英安岩组成,在其四周 次火山口喷出了铁矿流 ,由磁铁矿、赤铁矿熔 岩状铁矿石堆积形成矿 体。
火山熔离矿床
主要是指产于超基性-基性火山岩及次火山岩中 的金属硫化物矿床。由火山岩浆熔离—贯入作用或 岩浆熔离—喷溢作用形成。 矿床赋存于地表基性熔岩流中,或产于超基性基性次火山岩体内部(也称次火山岩浆矿床)。 矿石矿物主要是金属硫化物(磁黄铁矿、镍黄铁 矿、黄铁矿、尖晶石及少量铜的硫化物) 主要矿床类型 与超基性-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镍矿床
火山气液矿床特征
火山气液矿床分类
陆相火山-喷气矿床
在大陆环境中,由火山喷气作用所形成的矿 床叫陆相火山喷气矿床。
火山喷发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金属化合物等 成矿组分,这些喷发物与围岩发生种种作 用;或者直接结晶(凝华作用);或者不 同气体之间的相互反应。在火山口、喷气 孔及其周围形成有用矿物堆积的地质作用 称为火山喷气作用。
与陆相次火山岩有成因联系的热液矿床。 在火山活动的晚期或间歇期,常伴随有浅 成—超浅成次火山岩的侵入活动,它们大多产 于火山机构的各种断裂裂隙中,与相应的火山 岩密切共生(具有同区、同期、同源关系 ) 。 在次火山岩冷凝结晶过程中,岩浆强烈的
矿床特点
(3)矿床形成深度一般0.5~2Km,比火山 热液矿床形成的深度要大。成矿主要以高中温(500~200℃)热液期为主。
围岩蚀变及分带
钾化带( potassiczone)→ 石英−绢云母化带 (绢英岩化带、似 千枚岩化带,
矿化主要与钾化带 和石英−绢云母化带关 系密切。
由钾化带→石英绢 云母化带,硫化物总量 增加,黄铜矿/黄铁矿 比值减小
围岩蚀变的带状分 布规律是斑岩型矿床的 重要找矿标志
石英脉旁侧钾长石化 斑岩体内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
Cu金属储量 (万t)
百分比 (%)
第三纪
20
26118
57.7
第三纪~白垩纪 4
8825
19.5
白垩纪
4
4606
10.2
侏罗纪~三叠纪 3
3192
7.1
二叠纪~石炭纪 2
1790
4.0
中元古代
1
655
1.5
时间上集中分布于新生代(~60%),其次是中 生代(~35%)。
斑岩型矿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产于岩流底部
产于补给岩流的侵入通道
产于纯橄榄岩中(底部)
火山气液矿床
指与火山岩浆气液活动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气化—热液矿床。 在火山喷发作用的晚期或间歇期,火山喷气和热液活动非常强烈, 这些喷气和热液常含有大量重金属化合物。它们在一定的地质互作用,使有用 组分聚集沉淀而形成矿床。
当岩浆侵位于地壳浅部时快速冷凝结晶而形成斑状中酸性 次火山岩体。随后,深部岩浆房中析出的含矿流体迅速上 升至次火山岩体的上部,并因减压沸腾形成细脉浸染状矿 化或发生隐爆形成角砾岩筒。在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时 也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化。岩浆和气液流体的上升可引发地 下水的对流循环,使围岩中的矿质及硫活化和参与成矿。
(4)在浅成、超浅成条件下,围岩压力较 低,致使高温高压的挥发份自熔浆中强 烈析出,大量聚集在次火山岩顶部,形 成较高的蒸气压力而能爆破围岩,形成 隐爆角砾岩,放射状环状裂隙、冷凝收 缩裂隙系统等,矿体形状十分复杂,常 构成环状、板状、脉状、管状、似层状 、条带状。
(5)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复杂,不仅具有高温条件下 形成的粗晶伟晶结构,也有较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细粒微晶结构 ,既有块状、浸染状构造、也有在低温条件下以充填方式为主 的角砾状、晶洞、晶簇状、及胶状构造。
(6)围岩蚀变强烈,且通常具有分带性
矿床类型
斑岩型矿床
指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与中性—酸性斑岩体有关,成因上 与火山—侵入活动有一定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蚀变和矿化分带 性,矿石呈细脉浸染状的热液矿床。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
斑岩型矿床的时间分布
世界超大型斑岩铜矿(Cu储量>500万t)时代分布
时代
矿床个数
例如火山喷出的气体, 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 火山岩、凝灰岩、火山熔岩的裂隙中形成 硫磺、雄黄、雌黄、萤石、硼矿等。如我
矿床特点
形成环境 矿体形状
矿床产于地表或地表附近,形成温度约为600~ 1100℃;
似层状,与火山岩互层产出,或作为火山岩的夹层 产出,另外亦有脉状、不规则的脉状形式充填于火 山管道的裂隙中,以及环状, 放射状裂隙中,火山 筒中。
斑岩铜矿分类
斑岩铜矿可按成矿地质环境进一步分为: 1、火山斑岩型(如太平山、铜矿峪) 2、浅成斑岩型(德兴、沙溪、玉龙) 3、中深成侵入体有关的斑岩型(多宝山)。 在斑岩铜矿中,有的含钼高,并可综合利用
,称为铜钼型(铜山口、城门山),有的 含金高,称为铜金型(沙溪)。 斑岩铜矿常与矽卡岩矿床伴生,形成复合型 矿床。
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汇聚板块的边界,包 括大洋板片俯冲产生的岛弧和陆缘弧环境 (滨太平洋带),以及陆−陆碰撞造山(特 提斯−喜马拉雅带,中亚−蒙古带)环境。 如1、下岛弧例环所境示的斑:岩型矿床:主要环绕西太平洋广泛分布
(印尼、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国) 2、陆缘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广泛分布于太平洋东海岸
下水不仅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而且由于其富含Na+、Cl-、Ca2+等组分,还
促进了矿石的沉淀和堆积。
世界上巨大的斑岩型铜矿带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区域,这一点也有力地支
持这样的论点。
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模式
①基底岩石;②火山岩;③泥沙质岩 ;④碳酸盐岩;⑤泥质岩;⑥深成岩 基;⑦浅成斑岩体;⑧爆破角砾岩筒 ;⑨带黑点的范围表示斑岩型铜钼矿 化;⑩矽卡岩型矿化;⑾钾化带底界 ;⑿绢英岩化带底界;⒀青盘盐化带 底界;⒁青盘盐化带顶界;⒂上升岩 浆流体;⒃循环天水
矿床特点
形成环境
主要产于喷出岩(基、中、酸)及火山碎屑岩中, 主要分 布于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区。
矿体形状
形态复杂多样,一般为脉状、复脉状、层状、似层 状、巢状及其它不规则的形状。
围岩蚀变
较强烈,有青盘岩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 、高岭石化、明矾石化、碳酸盐化、石膏化…
中—低温矿物为主,Cu、Pb、Zn、Fe硫化物,Au、Ag碲
,经典成矿省包括安第斯中部(智利、阿根廷、秘鲁)和美
国西部 3、碰撞造山环境的斑岩型矿床:主要分布于特提斯−喜马
拉雅带(西起西班牙,经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 耳其、亚美尼亚、伊朗、巴基斯坦,东到中国西藏和缅甸等地 )和中亚−蒙古带(西起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经中国 新疆甘肃和内蒙,东到黑龙江)
于斑岩型铜矿。
1.钾化带; 2.绢英岩化带
; 3.矽卡岩化带
; 4.青盘岩化带
; 5.成矿流体运 移方向; 6.花岗斑岩或
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模式(据黄典豪,19斑95状花岗岩 )
斑岩型矿床的成矿系列
斑岩型矿床常 与矽卡岩型及浅成低 温热液型金、银、铜 、铅、锌的矿床构成 了一个火山岩地区矿 床成矿系列,这个成 矿系列的最大延深可 达5~7km。
外含接矿斑触岩带体中和矿,床出受露受区面域积性一断裂般构较造小控制(,多尤<其1是km两2组断 裂的)交。汇处。—矿体受岩体和围岩中的微裂隙控制(原生裂隙
、层间裂隙、片理等)—角砾岩体(筒)在一些斑岩型矿床中
起重要控矿作用
围岩岩性
围岩蚀变及分带
十分发育,范围可 达数百米至数千米 ,并具明显的、规 律的水平和垂直分 带,由岩体中心向 外:
斑岩型钼矿
根据与斑岩钼矿有成因 联系的斑岩体的成分和产出 的构造环境,斑岩型钼矿为 2种类型。
一类称为石英二长斑岩 型,另一类称为高硅富碱花 岗岩-流纹岩型。
两类斑岩钼矿的蚀变分 带大体上一致,且与斑岩型 铜矿的类似,但其网脉状矿 化要远大于浸染状矿化,钾 质蚀变较强,在成因上岩浆 热液起了更显著更重要的作 用,极少例外。这些都有别
火山熔离矿床实例
南非科马提岩中的硫化镍矿床是典型的代表。 科马提岩Komatite,即镁绿岩,维乔恩等1969年在南非巴伯顿 山地Komatite的地方确认了一类超镁铁质ultramafic及镁铁质mafic ,这类熔岩常作枕状熔岩产出。镁绿岩实际上是太古代绿岩带 中由超基性-基性喷出岩组成的一套特殊岩系。岩石中MgO含量 高,是太古代特有的超基性-基性火山岩。 河南、吉林、辽宁等地发现有科马提岩。 根据产出位置,有三种类型:
火山热液矿床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
火山成因矿床分类
岩浆矿床
2.火山气液矿床
3.火山-沉积矿床
浆成矿作用()火山、次火山气液成矿作用)(火山—沉积成矿作用)
•岩浆喷溢矿床; •火山熔离矿床。
•陆相火山-喷气矿床; •陆相火山-沉积矿床; •陆相火山-热液矿床; •海相火山-沉积矿床。 •陆相次火山-热液矿床; •海相次火山、火山-热液矿床。
火山岩浆矿床
指地下深处岩浆房中的岩浆经过分异作用 而富集某种含矿熔浆(或矿浆),通过岩浆 喷溢作用贯入到火山口中或喷溢至地表冷凝 堆积所形成的矿床。 这种含矿熔浆(或矿浆)是岩浆在深部分 异而形成的,成矿物质的富集发生于较深部 的岩浆通道或岩浆房中,但矿体产出部位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