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贸易带来的思考

中俄天然气贸易带来的思考
中俄天然气贸易带来的思考

中俄天然气贸易俄方态度研究

于渤涵 201306221

摘要:在长达二十年的中俄天然气贸易谈判中,受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俄国的态度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通过对二十年中俄天然气贸易发展历程的研究,分析了影响俄方态度的几大因素,并探究了当今俄国对华天然气贸易的态度及原因。

关键词:天然气,俄罗斯,中俄贸易

2014年5月,俄国总统普京访华,中俄签订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两国天然气贸易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变化并非偶然,中俄天然气贸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势的变化决定了俄国对于推动天然气交易谈判的态度,也推动了贸易合作的达成。

一、中俄天然气贸易谈判发展历程中俄方态度变化

(一)中俄天然气谈判大事回顾

1994年:中俄签订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

1999年:俄天然气集团和中石油达成意向性天然气出口协议

2006年3月:中俄签署《供气谅解备忘录》

2008年:中俄建立副总理级常规天然气谈判机制

2009年6月:中俄元首签署《天然气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1年10月:中俄天然气谈判陷僵局

2012年6月:普京访华,重启谈判

2012年12月:俄中双方就“西线”项目展开对话

2013年3月:习近平访俄,中石油与俄气签署初步共识协议

2013年10月:中俄双方基本商定供气的定价公式

2014年4月:俄气与中石油发表声明称,双方供气合同谈判进展显著

2014年5月:普京访华,中俄签订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

(二)俄国在二十年内的态度变化及原因分析

中俄天然气合作一波三折,双方合作的态度与意愿也屡经变化。经过多年反

复的利益博弈,双方在天然气合作上也逐渐变得理性务实。总体来看,按照双方态度来看,中俄天然气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博弈。

第一阶段:1992至2000年,此阶段的特点为中方消极俄方积极。

在这一时期,中方与俄罗斯就天然气合作保持了频繁的沟通与接触,建立了对话机制,也签署了系列文件。如1992年和1994年中俄双方分别签订了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经济技术论证总协定,以及可行性研究协议。1996年4月,中俄初步建立了国与国间天然气沟通合作机制。1997年,中俄签署了《关于铺设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和开发俄罗斯凝析油项目的基本原则的谅解备忘录》。2000年11月,中韩俄三国共同签署了《共同开发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协议》。

但从上述合作事件中我们发现:双方签署的均是协议或者备忘录之类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两国在天然气合作上没有实质性进展。同时,在合作中还出现了中方冷淡俄方热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其一、俄方急于利用能源外交重振经济。1991年俄罗斯经历解体后的经济衰退。1998年,又遭遇了金融危机,导致经济雪上加霜。此时,俄罗斯急于利用能源扩大国际市场,为俄罗斯换取经济发展急需的外汇,以达到重振经济,重返大国强国地位的目的。

其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相对弱化。这一阶段中国还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没有全面对外开放,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均有限。因此,中国对俄罗斯构成的安全威胁可能性非常低。

第二阶段:2001年至2004年,特点为中方积极俄方消极。

俄方在此时期转变了对中俄贸易的态度,原因主要以下几点:

其一、全球天然气供需状况。在这一时期,全球天然气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天然气价格也进入上升态势。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大国,在能源价格上涨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国力的恢复,使俄罗斯对中国要求合作的意愿表现出了消极的态度。

其二、地缘政治因素。由于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加,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也成为此阶段影响中俄罗天然气合作的重要因素。俄罗斯朝野上下担忧中国强大对俄罗斯安全的不利影响,导致该阶段双方天然气合作

难有大的进展。

但这一时期,中俄天然气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2003年11月,中韩俄三国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向中韩供气的国际可行性研究报告》,但实质性合作相对较少,还发生了一些不利合作的事件:由于普京上台对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资源实行再国有化方针,拒绝外资购买俄油气田。或只允许外国公司有限地购买其指定的油气公司或油气田的少部分股权,致使中俄能源合作的热度骤降。如在2002年12月发生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退出斯拉夫公司股份竞标。2003年俄罗斯决定放弃原计划建设的安加尔斯克到大庆的输油管道计划两件事。

第三阶段:2004年至2013年。特点:双方积极合作,但仍存在分歧。

从2004年中俄签署天然气合作的最初协议以来,双方经多年谈判,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合作的协议。这一时期尽管地缘政治因素相对弱化,双方也表现出积极的合作姿态,但双方合作仍然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只能签署缺乏法律效用的备忘录。两国在天然气谈判上迄今为止仍然在价格上陷入僵局,这一阶段俄国表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欲望,但仍然心存顾虑,但难有成果。究其原因主要为:俄方抬高价格成为本阶段影响双方合作的主要因素。俄罗斯依仗其天然气资源优势,提出过高的天然气价格,使得两国天然气方面合作充满艰辛。价格的分歧实际上体现了双方均希望通过谈判取得利益最大化。俄罗斯希望以更高的价格获得天然气销售的最大利益,以能源外交为武器,在国际舞台上为本国谋求更多的利益。

二、影响俄国在中俄天然气贸易中态度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

在影响俄国对华天然气贸易态度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其一、全球天然气市场的供求变化影响着俄方态度。从上述中俄天然气贸易发展历程中不难发现,俄方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收到了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状况的影响。当天然气市场供不应求时,俄国占据着卖方市场的优势,在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同时,与中国谈判的动机也并不强烈。当天然气市场供过于求的时候,俄国则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尴尬,力图促成与中国的天然气贸易,开拓新的销售市场和渠道。市场供求的变化决定了俄国作为一个能源输出国在市场中的地位,影

响了俄国在包括对华贸易的一系列天然气市场上的定位和政策。

其二、欧洲市场的形势影响着俄方的态度。欧洲市场是俄国主要的天然气出口市场,数量巨大且渠道稳定。但近年来,俄气的欧洲出口面临着几大挑战。

首先,近年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欧洲买家的购买能力有所下降,并希望通过压低天然气价格来降低生产成本。其次,俄国与欧洲天然气的贸易签署了长期价格合同,而由于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这一历史价格与天然气市场的真实价格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大大降低了欧洲进口天然气的动力,减少了进口的份额。再次,由于一度出现的俄欧天然气危机,欧洲逐渐意识到:要保证自身的能源安全,必须降低对俄气的依赖。因此,欧洲制定了能源进口多元化的策略和天然气市场自由化的战略,这使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市场的控制地位逐渐下降。同时,俄罗斯天然气对欧洲的出口途径多个中亚国家,这些国家在天然气管道过境费等问题上一直同俄国有着或大或小的争议,这也阻碍了俄气对欧洲的输出。

俄罗斯对欧洲市场的出口不通畅,这使得俄罗斯有动力去开辟其他的市场,实现能源出口的多元化,而中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国,同时也作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成为俄气买家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二)政治因素

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并非仅仅考虑到经济的因素,其贸易中蕴含的政治动机也是值得分析的因素。

其一、能源外交。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地位大幅度下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但俄国自身一直渴望着能够恢复大国地位,增强在世界各地增强话语权。在这一情况下,俄罗斯蕴含的丰富能源成为了俄罗斯增强政治地位,进行外交的重要手段。

俄罗斯将天然气的输出作为其外交筹码,其贸易决策也体现着本国的政治立场。从总体上来看,近年来中俄关系日益亲密,而中俄的天然气贸易也日益提上了日程。

其二、地缘政治。一方面,中国是俄罗斯的邻国,按照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并不希望中国发展的过快过于强大。因此,在中国与俄罗斯差距较大的时候,俄罗斯在推动中俄天然气贸易时并没有心理负担。但在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国家整体实力飞速提升的情况下,俄罗斯开始正视“中国威胁论”,希望在天然气交易的价格和条件上取得优势,抑制中国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俄罗斯与中国彼此之间都有较为强烈的合作动机。双方希望加强合作,维护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因此,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中俄天然气贸易一直在艰难前行。

三、当今俄国对中俄天然气贸易合作的态度及分析

习总书记上任以来,中俄天然气贸易谈判突然提速,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俄国对于推动中俄天然气贸易日益主动积极,这与当今的国际形势和上述影响因素的变化有着重要的联系。

一方面,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使得俄国增强了与中国合作的动机。乌克兰事件使俄国与欧美的关系陷入了僵局,为避免形成形势上的孤立,俄国迫切需要中国这一大国对其进行声援。因此,俄国从多方面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其中,天然气就是重要的领域。

另一方面,在经济领域,欧洲市场仍然问题重重。俄欧天然气贸易远未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份额,因此,俄国面临着调整出口结构,改变出口战略的局面。

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因素均偏向于与中国的合作,因此在这一情况下,中俄天然气已经发生并将进行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郭海涛.天然气合作_中俄双方战略形势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02期

[2] 陈菁泉.中俄天然气合作博弈与发展趋势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6期

[3] 王忠民.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欧洲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国际石油经济.2012年12期

中俄边境贸易存在的障碍及路径分析

中俄边境贸易存在的障碍及路径分析 长春大学经济学院 盛洪昌 宫曼宁 摘 要:中俄两国近年发展速度加快,而中俄边贸和两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匹配。随着俄入世的临近,两国边贸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介绍了两国边贸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两国边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两国边贸发展的有效路径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希望对促进两国边贸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中俄 边境贸易 障碍 路径 中图分类号:F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1)07(c)-184-02 与中国毗邻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远离本国经济中心,当地纺织、轻工、食品工业很不发达。俄罗斯远东老百姓自己都说,是中俄边贸让他们随时买得到物美价廉的衣服,一年四季能吃上新鲜蔬菜和水果。有报道说,俄罗斯东部地区居民70%的日常用品来源于中俄边境贸易。由此可见中俄边贸和俄罗斯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已经达到密不可分、休戚相关的程度。 1 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 1.1 中俄边贸的主要口岸 我国共有20多个对俄沿边开放口岸,可谓数量众多。在东北只有满洲里、绥芬河、黑河是比较大的口岸。新疆主要是喀什、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其中满洲里是最大的综合性口岸。据内蒙古满洲里海关、满洲里边防检查站统计数据显示,满洲里口岸2010年1月至5月进出口过货量达到1032.6万吨,出入境人员达到50万人次,比2009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数据显示,满洲里口岸进口货物以原油、木材、机械设备为主,出口货物以果蔬、轻工业品和机电产品为主。 1.2 中俄边贸的商品结构 中俄边贸的种类比较齐全。商品贸易,从汽车、食品,到IT、电子、能源行业,应有尽有。服务贸易形式多样,劳务合作目前比较热门的是教育和医疗合作,中国的中医、牙医纷纷受邀到俄罗斯开诊所。此外俄罗斯远东居民比较热衷于到中国旅游。交通物流方面,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海运公司,都十分发达。有专门的国际货运和出口清关公司,提供便捷服务。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商品,主要有粮食、果菜、服装、日用百货、家电等轻工业产品;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主要有化肥、钢材、木材、能源等原料产品居多。 1.3 中俄边贸的模式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以往的中俄合作,都从双方的比较利益上分析合作的基础。认为中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而俄罗斯是资源密集型国家。两国的贸易主要以中国出口蔬菜水果、轻工产品为主,而换取俄罗斯的木材、钢铁等原材料。交易的品种比较单一,模式也相对固定,交易额有限。而近期中俄边贸出现了新的模式——加工贸易。即从俄罗斯进口原材料,在中国国内加工成品后,再返销俄罗斯。除此以外,补偿贸易,转口贸易也有一定发展。双方的交易数额呈现成倍的提高,大大加深了合作的水平。 2 中俄边贸现存的主要障碍 2.1 中俄边贸的质量规模障碍 目前,对俄边贸大多数是民间个体工商户为主。国内的大企业参与到对俄贸易中的较少。如,在彩电、冰箱等家电市场上,俄罗斯居民需求十分旺盛,韩国的Samsun、日本的panasonic、荷兰的philips、德国的bosch等都在俄市场取得成功。而中国的大型家电企业没有利用好这一商机,只是一些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与,产品质量不过关,售后服务跟不上。销售商品档次低、质量差、价格低、利润少。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企业及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上的信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俄的大企业同时处于转型时期,都在各自发展自己的资本和调整自身结构中,无暇它顾。民营资本虽然有合作的意愿,但是其规模和实力又不足以将中俄边贸合作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实际上,1.4亿人口的俄罗斯市场,其购买力相当于几个东欧国家,而且其60% ~70%的轻工产品、50%左右的食品需要进口。可不少中国企业对俄罗斯远东市场不够重视,用老眼光看待俄罗斯,造成两国的边贸规模小质量跟不上去的局面。 2.2 中俄边贸的信誉障碍 中俄边贸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一直处于冷状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假冒伪劣产品败坏了中国产品在俄罗斯的声誉。很多俄罗斯消费者习惯性地把中国货看成是“劣质品”,即使中国产品质量上来了,达到西方国家的质量水平,但价位却上不去的情况。如,在俄罗斯,一条意大利单人床单能卖到1000多元人民币,而同等质量的中国床单却只能卖到400多元。不规范的中俄经贸曾给中方带来很大损失。导致两国经贸间的巨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年,随着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个人购买力提高,低价商品不再吃香,相反,高质量高档次的商品在俄很受欢迎。这方面正是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 2.3 中俄边贸的文化障碍 近年来,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伙伴主要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合作关系比较稳固,文化比较接近。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市场,对于俄罗斯商人来说,是不愿意轻易转向的。如果开发中国市场,则需要重新开始,重新适应新的观念和新的文化,这将会花费更多的成本。而中国对于俄罗斯的比较优势是廉价劳动力资源。但是,在俄罗斯经济危机时期,这种优势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相对俄政府而言,中国政府明显更加重视中俄边贸。俄罗斯方面对中国产品进口设置了壁垒,增加了中国对俄出口的成本。 2.4 中俄边贸的政策障碍 两国在政策上的不配套也是双方边贸发展的瓶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用“休克”疗法,导致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混乱。也反应在经济政策的不成熟、多变和不连续性上。两国的金融保险业在边贸合作中至今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无形中加大了中俄企业在的合作中的风险。汇率制度的完善和建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了边贸结算的不顺畅。灰色清关问题的存在仍然制约着边贸发展。俄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反复无常也为双边贸易带来影响,如前一段时间出台的零售业限外令。2009年6月,关闭以华商为主的切尔基佐沃市场。都为中俄边贸合作增加了不确定性。综上可见,在中俄双边贸易中,俄的贸易保护色彩还是比较重的。 184《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探索

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俄罗斯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复苏,俄的政治经济环境在全面好转。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边贸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近几年来,两国贸易往来蓬勃展开,发展迅速。然而两国边境贸易仍然不成熟,规模仍然有限,面临的许多的困扰,严重阻碍了中俄边境贸易巨大潜力的发挥,要进一步推动中俄边境贸易和整个中俄贸易的升级,就要排除这些困扰,改变传统贸易思维、不合理的体制和政策。中俄边贸是典型的中俄贸易,其特点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中俄贸易的特点。因此,本文从宏观的角度,结合中俄贸易的特点来探讨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问题及对策。首先本文通过大量数据简要介绍了中俄边贸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分析了贸易潜力。在第二部结合中俄边贸和总体贸易的特点提出了若干突出的问题并列举了其原因。在第三部分针对其中凸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俄贸易边境贸易战略升级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s economy,the increasingly further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recovery of Russia,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s are being improved comprehensively. As an important role of China-Russia trade, the border trade between the two states is draw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s and companies of both sides. Over the past years, China-Russia trade has been developing at a high speed. However, the bilateral border trade is still immature in a relative small scale. Many obstacles encountered are preventing the border trade from furth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China-Russia trade and its border trade, we have to get rid of these obstacles and change our mentality about traditional trade, and improve inappropriate systems and policies. The bilateral border trade is kind of a typical China-Russia trade. To a great degree, the traits of the former one represent that of the latter one. So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s of this border trade and solutions for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 view point after we learn about its features. In the first par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recent situation in short through a great deal of data, and then analyzes the trade potential. In the second part, the paper comes up with some serious problems while shedding light on the traits of the border trade and the whole China-Russia trade, then listes reasons for them. Finally, the paper offers some opinions for thos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Key Words】China-Russia trade;Border trade;Strategic promotion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并且互为最大邻国,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两国贸易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贸易秩序混乱等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正推动着这些问题逐渐解决,同时中俄贸易结合度和中俄贸易的互补性为两国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双边贸易商品结构贸易结合度易互补性 普京总统2006年3月访华,出席中国“俄罗斯年”的开幕式,把中俄关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俄两国在政治上有着许多的共同主张,在国际领域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能够相互协调和支持。在经济上,两国关系都重视经贸合作的发展。中俄在经济方面成为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中俄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中俄贸易中的特殊因素阐述了中俄贸易的前景。 中俄贸易关系现状分析 中国与俄罗斯有着长期良好的经贸合作,现阶段更是发展迅速。200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19.3亿美元,2003年达到157.6亿美元,同比增长32.11%,到2005年,已达291.0亿美元。尽管中俄双边的经贸合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两国贸易发展中仍然存在种种问题。 中俄双边贸易的贸易额与双方的大国地位相比仍然不匹配。2005年1-8月中俄贸易总额仅为177.4亿美元,仅占中国贸易总额的2.0%。两国贸易增幅虽大,但仍低于我国外贸平均增长水平,且在我国外贸比重有所下降。贸易规模偏小客观上使得两国的贸易关系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导致双边贸易额增长缓慢。 长期以来,在中俄贸易中,中方一直处于大量的逆差状态。1992—2004年中国对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中方累计逆差已高达379.77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及进口量所造成的。我自俄进口的商品多为我国短缺而又需求量较大的资源性商品。而中方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轻工、纺织服装类商品,具有货值低且不稳定性的特点。中俄贸易逆差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对中俄贸易产生不良影响。

中俄天然气贸易带来的思考

中俄天然气贸易俄方态度研究 于渤涵 201306221 摘要:在长达二十年的中俄天然气贸易谈判中,受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俄国的态度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通过对二十年中俄天然气贸易发展历程的研究,分析了影响俄方态度的几大因素,并探究了当今俄国对华天然气贸易的态度及原因。 关键词:天然气,俄罗斯,中俄贸易 2014年5月,俄国总统普京访华,中俄签订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两国天然气贸易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变化并非偶然,中俄天然气贸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势的变化决定了俄国对于推动天然气交易谈判的态度,也推动了贸易合作的达成。 一、中俄天然气贸易谈判发展历程中俄方态度变化 (一)中俄天然气谈判大事回顾 1994年:中俄签订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 1999年:俄天然气集团和中石油达成意向性天然气出口协议 2006年3月:中俄签署《供气谅解备忘录》 2008年:中俄建立副总理级常规天然气谈判机制 2009年6月:中俄元首签署《天然气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1年10月:中俄天然气谈判陷僵局 2012年6月:普京访华,重启谈判 2012年12月:俄中双方就“西线”项目展开对话 2013年3月:习近平访俄,中石油与俄气签署初步共识协议 2013年10月:中俄双方基本商定供气的定价公式 2014年4月:俄气与中石油发表声明称,双方供气合同谈判进展显著 2014年5月:普京访华,中俄签订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 (二)俄国在二十年内的态度变化及原因分析 中俄天然气合作一波三折,双方合作的态度与意愿也屡经变化。经过多年反

复的利益博弈,双方在天然气合作上也逐渐变得理性务实。总体来看,按照双方态度来看,中俄天然气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博弈。 第一阶段:1992至2000年,此阶段的特点为中方消极俄方积极。 在这一时期,中方与俄罗斯就天然气合作保持了频繁的沟通与接触,建立了对话机制,也签署了系列文件。如1992年和1994年中俄双方分别签订了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经济技术论证总协定,以及可行性研究协议。1996年4月,中俄初步建立了国与国间天然气沟通合作机制。1997年,中俄签署了《关于铺设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和开发俄罗斯凝析油项目的基本原则的谅解备忘录》。2000年11月,中韩俄三国共同签署了《共同开发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协议》。 但从上述合作事件中我们发现:双方签署的均是协议或者备忘录之类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两国在天然气合作上没有实质性进展。同时,在合作中还出现了中方冷淡俄方热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其一、俄方急于利用能源外交重振经济。1991年俄罗斯经历解体后的经济衰退。1998年,又遭遇了金融危机,导致经济雪上加霜。此时,俄罗斯急于利用能源扩大国际市场,为俄罗斯换取经济发展急需的外汇,以达到重振经济,重返大国强国地位的目的。 其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相对弱化。这一阶段中国还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没有全面对外开放,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均有限。因此,中国对俄罗斯构成的安全威胁可能性非常低。 第二阶段:2001年至2004年,特点为中方积极俄方消极。 俄方在此时期转变了对中俄贸易的态度,原因主要以下几点: 其一、全球天然气供需状况。在这一时期,全球天然气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天然气价格也进入上升态势。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大国,在能源价格上涨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国力的恢复,使俄罗斯对中国要求合作的意愿表现出了消极的态度。 其二、地缘政治因素。由于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加,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也成为此阶段影响中俄罗天然气合作的重要因素。俄罗斯朝野上下担忧中国强大对俄罗斯安全的不利影响,导致该阶段双方天然气合作

中俄边境贸易

摘要:中国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全面展开的新态势下,中俄边境贸易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持续良好发展,中俄边境贸易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当代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俄边境贸易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发展时期。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俄罗斯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复苏,俄的政治经济环境也在全面好转,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边贸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近几年来,两国贸易往来蓬勃展开,发展迅速。然而两国边境贸易仍然不够成熟,规模仍然有限,面临着许多的困扰,严重阻碍了中俄边境贸易巨大潜力的发挥,要进一步推动中俄边境贸易和整个中俄贸易的战略升级,就要排除这些困扰,改变传统贸易思维、不合理的体制和政策。中俄边贸是典型的中俄贸易,其特点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中俄贸易的特点。 【关键词】中俄经贸边境贸易历史机遇战略升级 论中俄边境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分析。 (一)纵观自17世纪至20世纪末中俄边境贸易30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俄边境贸易的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1.中俄边境贸易适应了中俄两国边境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两国边民的欢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边境贸易的发展直接受到国家关系的制约,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和睦与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俄边境贸易的盛衰。 3.两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对于边境贸易管理与扶持力度的大小,对于边境贸易的稳定和规范发展至关重要。 (二) 中俄边境贸易在整个中俄贸易中的地位。 1.2000年迄今是中俄边贸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背景,首先俄罗斯政局趋于稳定,尤其是实现了政权的稳定交接。普京总统执政以来,由于俄罗斯稳定的政局加之强有力的中央干预,促成了俄罗斯经济的强劲复苏,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外汇储备增加。持续回升的俄罗斯经济,为中俄贸易(包括边贸)创造了加速发展的基础。 2.近两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中俄边境地区的经贸合作,尤其是边境贸易,在两国贸易中的比重基本稳定。据统计,2002年,中俄边境贸易额为31.7亿美元,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20.1%;2003年为35.2亿美元,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22.3%。2004年为42亿美元,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将近20%。2005年依然保持着这一水平。据中俄经贸合作网的统计资料,2005年中俄两国边境地区的外贸额达86.4亿美元,占中俄贸易总额的30%,其中,中俄边境贸易额达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占同期中俄贸易额近20%,占同期中俄边境外贸额的64.5%。2006年上半年,两国边境地区的外贸额达48.6亿美元,占同期中俄贸易总额的26.8%,其中,中俄边境贸易额为31.3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同期中俄贸易额的20.7%,占同期中俄边境地区外贸额的64.4%,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中俄边境贸易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国边境地区经贸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成为促进两国毗邻地区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对稳定边疆、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 当前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特点。

中俄经贸合作的历史沿革及前景分析

中俄经贸起始与发展 (2011俄语汪雪梅20111813310015) 【摘要】中俄经贸关系是中韩关系持久发展的基石,它先于两国政治关系而建立起来,并在推动中俄建交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建交后,两国关系也是以经济、贸易等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为中心内容的,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因此,一直以来中俄经贸关系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中俄经贸交流史也构成中俄关系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是把中国与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历史进行概述。 【关键词】经贸合作,贸易额, 1.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的起源 中俄经贸交流始于公元1240年前后,当时的俄罗斯被蒙古族设钦察汗国统治,同时他们还在中国建立了元朝。蒙古人在俄罗斯地区收取贡赋人口,因此中俄两国官民贸易的产生是必然的。 公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始称沙皇,从1550年开始陆续派兵进攻鞑靼人的领土。到了16世纪末,俄国向东已经扩展到了额尔齐斯河,与明朝的刺蒙古部、鞑靼蒙古部接壤,为中俄直接进行贸易往来打通了道路。 2.清政府及抗战时期中俄双方经贸发展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清兵入关之后,清政府和沙俄政府有了正式的接触。康雍乾时期,是中俄关系的开始、发展和深化阶段。《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确定了中俄的东段边界,条约中规定:两国人可凭文票在边境进行贸易。《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则确定了中俄的中段边界,为中俄边关互市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它也使古代中俄两国的贸易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康雍乾时期中俄两国关系是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沙俄为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不得不停止领土的扩张,而清政府也需要中俄边界的稳定来处理民族间事务。由于清初政权稳定,俄国的战略重点主要在欧洲,此时两国的交往大多数情况都处于平等的状态。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沿线城市概况调查(参考)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沿线城市概况调查(参考)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1)项目名称: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 2)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集中建设项目管理部 3)项目性质:新建项目 4)地理位置:本段线路干线起点为黑河首站,终点为长岭分输站,线路沿线自北向南依次经过黑龙江省的黑河市的爱辉区、孙吴县、五大连池市、克东县、拜泉县、明水县、青冈县、安达市、肇东县、肇州县、肇源县以及吉林省的前郭尔罗斯蒙古自治县。长岭-长春支线起点为长岭分输站,终点为哈沈线长春分输站,途经吉林省的前郭尔罗斯蒙古自治县、长岭县、农安县和德惠市,全线基本与长长吉输气管道并行敷设。 5)建设规模及工程量:本工程包括1干1支,分别为黑河—长岭段干线和长春支线。其中干线全长737km,管径1422mm,设计输量380×108m3/a,设计压力12MPa;长岭—长春支线长度为115km,管径为1016mm,设计输量110×108m3/a,设计压力为10MPa,基本与长长吉输气管道并行敷设。站场工程包括首站1座,分输压气站 6)投产时间:工程预计2018年建成投产 二、沿线城市相关信息(黑龙江段)

城市名称人口(万人)天然气燃气供应管道燃气公司相关说明 总人口城区人口管道燃气车用CNG站 黑河市(爱辉区)21 21 1 孙吴县10 5 世纪大地燃气 嫩江县50 27 五大连池市37 8 1 北安市47 20 双禾燃气 2 克山县50 12 中京燃气2013年投产 克东县31 10 拜泉县60 10 1 2012年项目经营权招标 依安县50 10 港华燃气 海伦市82 30 中瑞燃气 1 2011年进入 明水县35 8 1 林甸县27 7 奥德燃气 1 10年签订独家经营 绥棱县32 8 1 2014年项目经营权BOT招标 望奎县50 12 2 青冈县43 10 奥德燃气 2 兰西县53 15 奥德燃气 1 2012年 安达市52 14 英联燃气?7 肇东市94 30 中庆燃气? 1 肇州县47 12 徐深燃气? 1 肇源县48 13 英联燃气? 2 带有“”的表示确定该家燃气公司在该地区从事相关业务;未有的,表示不确定) 天然气价格调整:天然气价格超预期下调下游应用行业受益国家发改委通知,自11月20日起,将非居民用气最高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 700 元,并由现行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降低后的门站价格作为基准门站价格,供需双方可在上浮 2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 发改委完善油价定价机制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不调整1月13日电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 国家发改委今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并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 第一,设定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下限水平定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调。 第二,建立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设立专项账户存储,经国家批准后使用,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 第三,简化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发展改革委不再印发成品油价格调整文件,改为以信息稿形式发布调价信息。

影响中俄贸易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俄贸易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 王金亮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和弹性分析方法,利用1991~2006年的数据,对中俄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俄两国之间贸易额的最主要因素是两国的国民收入,其次是两国的合作政策。20世纪末对两国贸易负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俄罗斯国民收入的持续走低,而新世纪以来中俄贸易额的大幅度增加则得益于俄罗斯国民收入的急剧上升以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经贸领域的逐渐深化。 【关键词】中俄贸易进出口模型回归分析弹性分析 【作者简介】王金亮,1973年生,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系副教授。(哈尔滨150080)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是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联邦的出现。十几年来,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与我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进行着广泛的合作。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更是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大都以理论分析为主,实证研究比较薄弱。对中俄贸易前景的分析也基本上属于定性的预测。而以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的,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俄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献很少。本文在参考中俄两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中俄贸易最基础的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考察和探讨,试图得出一些有数量依据的结论,以期对中俄贸易的未来做出估计。

二中俄贸易的理论分析 (一)中俄贸易理论假设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两国间发生贸易的最基本的原因是双方各自存在的比较优势。可以说,比较优势是两国发生贸易的必要条件之一。 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告诉我们,规模经济、产品生命周期、运输费用、交易成本等原因也是引发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是两国间贸易流动的前提条件[1]。 中俄两国的产业结构、资源禀赋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中俄贸易大都属于基于比较优势而发生的产业间贸易,而基于规模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等等原因的产业内贸易占的比重很小。可以说,中俄贸易发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比较优势的存在。然而这只是为双方贸易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并不代表贸易必然发生并且会不断增长。 一般情况下,一国的要素禀赋是很难发生变化的,而制度等因素对于贸易的影响也是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的。为了观察决定中俄贸易额的深层次原因所在,我们把始终存在的比较优势和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的资源禀赋和一般的制度因素视为前提假设,来设定两国的进出口模型。我们假设: (1)两国各自存在比较优势。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劳动力方面,而俄罗斯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资源方面。无论在人均资源占有比率方面,还是在两国之间的贸易商品结构方面,都可以看出这种轮廓。 (2)要素在两国之间仅存在有限制的流动。

中俄贸易结构与贸易规模分析

摘要 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经贸交往取得了巨大进步,并迎来 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额虽然得到了快速增长,但两国贸易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进出口商品较为集中;中国传统比较优势缺乏长期竞争力;中俄贸易结构失衡造成两国贸易长期逆差;产业间贸易在商品贸易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发展迟缓,双边贸易结构不能得到调整与优化等。因此,针对中俄贸易结构研究对发展我国对俄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贸易结构优化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制约中俄贸易结构优化的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在贸易政策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创建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在产业结构方面,加快改进传统比较优势;重点推进主导产业发展;注重培养战略性产业。在投资方面,分别采取俄罗斯对华投资方面和中方投资方面的优化策略。在技术方面,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大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投入;建立中俄经济技术合作区。 关键词:中俄贸易;贸易结构: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

目录: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国际贸易结构理论???????????????? 四、中俄进出口贸易规模及其问题??????????? 五、结论总结????????????????????? 六、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研究背景 作为在世界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交往的中俄两国,在多个领域交往频繁,这 种由历史凝结而成的优越条件,必将给新时期中俄两国的经贸发展带来良好的铺垫。自1949年至今的65年间,中俄两国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友好合作在多 个领域都取得了快速发展,两国间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江泽民主席执政期间, 双方合作范围与领域不断扩大。中俄两国通过始终保持加强密切、信任的高层交往,不断丰富和加强双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从而将政治关系上的密切往 来转化为高水平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紧密合作。在经贸领域上,双边贸 易额预计2015年达到一个更高水平,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并预计2020年双边 贸易额在201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①,双边贸易从量的变化达到质的飞跃,推动两 国贸易结构多元化发展。 2.研究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在世界贸易范畴及两国双边贸易中均占有 非常重要的地位。截止到201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已达到683.2亿美元,两国间的贸易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从在各国经济中所占的份量来看,对中俄两国经济发展都 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对中俄贸易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对两国经贸发展及整个世界 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贸易的快速发展,双边贸易逆差额的持续扩大,所引起的中俄贸易结构 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到2012年,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 逆差额为269.9亿美元,2013年俄方逆差额已经达到了350.4亿美元。中俄贸易结构的发展状况是导致中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剖析中俄两国 贸易结构的发展变化,可为中俄两国未来贸易合作的发展战略、贸易决策和贸易

中俄天然气合作对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影响与思考

中俄天然气合作对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影响与思考 摘要:2014年5月21日,中俄签署天然气供气协议,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本文结合我国天然气现状及需求,对中俄能源合作带来影响进行探讨与思考。 关键字:天然气;中俄供气协议;现状;发展;影响 1、我国天然气现状 进入本世纪,我国经济已经得到了迅猛发展,要保证我国经济在本世纪内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能源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天然气,在清洁性、经济性、方便性和用途广泛性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我国天然气工业与世界天然气生产利用大国相比尚有相当距离,其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相比是严重滞后。从需求现状及预测上来看,我国的天然气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并且需求的潜力很大;然而我国天然气资源虽然丰富,但天然气在平面上和层析上分布相对不够集中,地形地貌条件更为复杂,这种特定的地质特点,以及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基础设施的落后,决定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工作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影响到我国天然气的产量,造成我国天然气在供需之间出现极大的缺口的的局面。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显示,2013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达到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31.6%。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300亿立方米,外依存度将超过3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天然气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2013年,我国大范围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各地纷纷制定煤改气、油改气计划,更加刺激了天然气需求以超常规速度增长。 2、我国天然气需求预测 国家能源局2012年12月发布的《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国产天然气供应能力将达到1760亿立方米左右,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正在加强对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多元化投资,计划在2011-2015年期间新建4.4万公里的天然气管道。 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治理行动的催化,天然气的需求量正呈逐年快速增长态势,大型城市供气压力加大。根据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将加大天然气的供应。到2015年,新增天然气干线管输能力1500亿立方米以上,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 为治理大气污染,天然气成为我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重要选择。根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2013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16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9%,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而未来数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可能

中俄边境贸易现状 问题及对策

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目录 1 中俄边境贸易背景、现状与特点................................................................... ... 2 1.1 中俄边贸背景................................................................... ........................ 2 1.2 中俄边贸现状................................................................... ......................... 2 1.3 中俄边贸的特点................................................................... ..................... 52 中俄边贸问题及原因分析................................................................... ............... 6 2.1 边贸中显现的问题................................................................... ................. 6 2.2 原因分析................................................................... ................................. 73 中俄边贸问题相关对策................................................................... ................. 10 3.1 注意研究两国政治经济状态及变化...................................................... 10 3.2 建立完善和丰富信息平台及数据库,及时沟通获取市场信息.......... 10 3.3 应加强与俄相关部门协调,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效能...................11 3.4 完善相关边贸法律政策,健全边贸监督管理机制...............................11 3.5 与国际接轨,建立银行结算、仲裁、和出口信保机制.......................11 3.6 鼓励民间商会协会的合法发展和发挥作用.......................................... 12 3.7 继续更大规模地开展更高层次的多元化结构的边贸.......................... 12 3.8 扩大在对方的宣传广告................................................................... ....... 12 3.9 充分挖掘边贸区自身经济潜力同时争取其他国家的开发合作.......... 13参考文献................................................................... ............................................ 14致谢................................................................... .............................................. 15 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1 中俄边境贸易背景、现状与特点1.1 中俄边贸背景 1982 年,以中国和原苏联两国外贸部正式换文为起点,我国北方边境省区先后恢复了与原苏联远东地区的边境贸易1。从内蒙古满洲里经黑龙江漠河到吉林珲春,逶迤 4300 多公里,近 20 个边境口岸2相继开放。此后,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赋予边境贸易优惠政策,边境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在我国边境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之后的一个时期,曾出现了经营秩序混乱,出口商品质量低劣等严重问题。为整顿边贸经营秩序,1996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重新界定和明确了边境贸易的概念,对边境贸易实施规范化管理,使边境贸易进入调整和规范发展时期。苏联解体以来,

中俄贸易情况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们的联系体现在多个领域,对于这种长时间的联系从中形成的默契是两个国家在合作中所需要的良好条件。这种条件为两国在日后有关于经贸合作领域上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从一九九四年到现在,两个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因为彼此真诚合作使得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江泽民同志执政期间,两个的合作范围不断地扩增。由于长时间的合作,中俄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高度的信任,它们是彼此的战略合作伙伴。所交往的范围从最开始的政治关系延伸到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等等范围之中。在经济贸易方面,两国的贸易总额预计会在二零一五年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突破一千亿美元大关,并且在二零零二年在这个基础之上在翻一番,两国的贸易数量达到了质的飞跃,从而推动两国的经济贸易结构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俄罗斯和中国都是世界贸易打过,在世界贸易的领域之中两国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直到二零一三年中俄双边的交易总额达到了683.2亿美元,中俄两国不论是从总量还是从各国经济之中所占据的分量来看,都对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影响作用。所以对于两国经济日后的发展方向与如何发展展开研究,不仅仅是对于两个国家,甚至是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两国贸易高速发展,双方的交易额度差持续增大,这种中俄两国贸易的结构问题收到了越来越多学者以及研究专家的关注。2016年,中俄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661.1亿美元,增长4.0%。其中,中国自俄罗斯进口总额280.2亿美元,减少2.0%。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总额380.9亿美元,增长9.0%。到2017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总额为411.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7%。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总额为428.76亿美元,同比增长14.8%。使中俄贸易之间的逆差持续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俄贸易结构的发展变化,通过两国的贸易结构所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成为未来两国继续合作、进行贸易结构调整的一项依据,这样可以促进两国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还反映除了我国对外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我国目前的贸易结构层次较低,在国际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贸易的结构以及产业结构都有待优化,所以,通过对于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进行研究,可以使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探究专题11 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学资源跨区域调配-同步练习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探究专题11 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学资源跨区域调配 同步练习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44分) 我国对石油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2020年将上升至60%。中俄输油管道的开通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管道穿越大小兴安岭和嫩江河谷441 km的多年冻土区,冻土和湿地具有共生关系,在修建和运营过程中,将对沼泽湿地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中俄输油管道的开通对我国的影响是( ) A.解决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B.彻底改变了我围的能源消费结构 C.实现我国原油供应的多元化D.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2.输油管道工程对冻土和湿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暖季湿地对冻土的冷却功能降低B.冷季对冻土的保温功能升高 C.提高湿地植被覆盖度D.湿地的泥炭层快速的变薄“北溪2号”管道是一条与“北溪1号”平行的、跨越波罗的海从俄罗斯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系统,总长1224千米,计划2019年底投产,届时,俄罗斯将向德国等欧盟国家每年输气550亿立方米,满足欧洲10%的天然气需求。目前,欧洲超过40%的天然气消费来自俄罗斯,其中约80%经由乌克兰输送,但这些年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爆发的多次危机已经损害了欧洲的能源安全。“北溪1号”于2011年建成,近年来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读图完成3-5题。 3.“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得以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溪1号”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B.天然气清洁无污染、燃烧效率高 C.俄欧之间的天然气供需现状D.管道输送损耗小,成本低 4.“北溪2号”与“北溪1号”管道均选择由波罗的海中部通过的主要目的是( ) A.缩短管道长度B.降低施工难度 C.减少周边国家制约D.增加天然气输送量 5.“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对欧洲的主要意义是( ) A.提高能源利用率B.保障能源安全 C.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D.增加就业机会 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下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据此完成6-8题。 6.20世纪60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B.咸海水域渔业发展过快 C.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D.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 7.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 ①地形崎岖,施工困难②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 ③投资巨大,工期长④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 ) 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 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