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ppt课件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分类:
1、知识的学习:是关于客观事物的特征 及其联系在人脑中的映象。
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 能两类。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 则要求的活动方式。
3、行为规范的学习:包括态度和品德的 学习。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 1、一切学习都是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
5、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 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
注意:
1、这种分类不存在等级和顺序问题。
2、人类的学习不仅有知识的学习,也 有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和心智技 能),更有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3、这种分类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 程的设计的依据。
榜样行为的结果能够告知观察者某行为的功能性价值和适宜 程度。通过建立结果期望和提高自我效能感,榜样行为的结 果能够产生激励作用
榜样与自我强化
成人榜样
– 认知示范 – 说教式的指导
同伴榜样
– 观察相似同伴的成功 – 给观察者安排应对榜样 – 安排多个榜样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
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2、强化在S—R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3 个体在这一过程中习得的是习惯。 4、习惯一旦形成,只要类似情景,行为
就会出现。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又称试误说):
桑代克: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教授, 生于1874年,去世于1949年。他的学习理论在 美国整整影响了半个世纪。

中学教育心理考试试题精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中学教育心理考试试题精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D 2.A 3.C 4.A 5.C6.B 7.D 8.A 9.D 10.D11.A 12.C 13.C 14.C 15.D16.C 17.C 18.C 19.C 20.B21.B 22.D. 23.C 24.D 25.A.26.C 27.D 28.C 29.D 30.B31.C 32.A 33.B 34.C 35.A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2.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8.( )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A.程序教学 B.组织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指导教学9.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表象形式呈现,以下不属于他提出的呈现方式的一项是( )。

A.动作表象 B.图像表象 C.符号表象 D.情感表象10.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一项是( )。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

D.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11.(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 B.认知一结构 C.信息加工 D.尝试一错误12.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13.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14.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单选题1.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的是()。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布鲁纳2.下列不属于学习引起的变化的是()。

A. 幼儿会喊爸爸、妈妈B.青春期嗓音变化C.骑车D.会使用电脑3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是()学习。

A.刺激——反应B.连锁C.辨别D.信号4.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类型是( )学习。

A.刺激——反应B.信号C.概念D.连锁5.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类型是( )学习。

A.信号B.规则C.解决问题D.刺激——反应6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动作联结的学习类型是()学习。

A. 连锁B.概念C.辨别D. 刺激——反应7.各类动作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学习。

A.信号B.规则C.连锁D.刺激——反应8.对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分别作出适当的反应的学习是()学习。

A.连锁B.概念C.辨别D.规则9.()学习是指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其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A.解决问题B.概念C.辨别D.规则10.把鲸鱼、象、狗等概括为“哺乳动物”,这属于()学习。

A.解决问题B.概念C.辨别D.规则11.理解“功=力×距离”这一公式,这是()学习。

A.信号B.概念C.辨别D.原理12.掌握教育学基本原理后,用之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学习。

A.解决问题B.规则C.概念D.刺激——反应13.()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态度14.()是使用符合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态度15.()表现为学会陈述观点的能力。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态度16.()是对外的平稳而精确的操作能力。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17.()表现为个体对人、对物或某些事件的意向。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1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1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2)第二节联结派理论一、桑代克的联结说知识点:1、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

2、学习是建立刺激---反应(S---R)联结。

3、主要通过尝试错误、不断修正行为而形成的。

4、学习是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映逐渐增加而形成的。

5、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S---R)联结的过程。

因此又称为试误说。

理解记忆:联想记忆不是------是------形成-----形成----又称----练习:1、桑戴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地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稳定的()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E、知识2、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S---R)联结的过程。

因此又称为()。

二、联结说的学习规律知识点:1、准备律: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学习。

2、练习律:对已形成的联结,重复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

3、效果律: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一连接加强或削弱。

记忆:“三律”练习:1、猫吃得很饱,就不会学习逃出牢笼,这符合联结说的()规律。

2、桑代克的学习规律包括()A、强化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效果律E、同化律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的经典实验知识点:1、无条件刺激,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

2、无条件反应,引起的某种固定反应3、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4、条件反应,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练习:根据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食物可诱发狗分泌唾液,则唾液是()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E、条件刺激四、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知识点:1、获得与消退在条件反射的建立的过程中,两种刺激的间隔十分重要。

需同时或近于同时出现,时间太久,难于建立联系。

条件刺激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否则,难以建立起联系。

如果条件刺激多次重复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最终会消失。

这种现象称之为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方应成为刺激泛化。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教师聘请《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教学育心理概述复习提要本章要紧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关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进展概况。

知识点梳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

学生这一要素要紧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妨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要紧范畴。

②教师③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故意传递的要紧信息部分,普通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3.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模拟题和操纵的作用。

(1)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咨询题(2)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 帮助教师模拟题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举行研究5. 教育心理学的进展概况(1) 初创阶段(20 世纪20 年代往常)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 进展阶段(20 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 成熟阶段(20 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 完善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往后)布鲁纳在1994 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如今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山香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教学提纲

山香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教学提纲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含义(一)广义的学习1、广义学习的含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产生广义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有些主体的变化,如疲劳,创伤等引起的变化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或一旦条件改变就会自行消失,这种变化不能称作学习。

(3)这种变化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二)狭义的学习1、狭义学习的含义:指人类的学习,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1)人的学习是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科学文化知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2)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与他人的交往时,以语言的中介进行的。

(33(1)学生学习的含义: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和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学生学习内容:①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②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的发展,③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3)学生学习的特点:①以系统地掌握人类的间接经验为主;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③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④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二、学习的分类(一)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二)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认为学习结果就是各种习得的才能、本领。

获得以下五种才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1、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

2、智慧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2、学习心理学3、自然实验法4、四段教学法5、归纳演绎6、质性研究二、判断题:1、实验法是在消除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

()2、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景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

()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4、世界上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877年,俄罗斯教育家兼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发表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5、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

()6、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各个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进步教育的带路人。

()7、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定量研究。

()8、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9、个案研究法把个案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10、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三、选择题1、调查法的优点是:()A、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A、忠于职守B、团结协作精神C、人际交往能力D、良好的道德修养3、教学过程四阶段论,是由哪个教育学家提出的?()A、佩斯泰洛奇B、赫尔巴特C、杜威D、桑代克4、“实验教学运动”的倡导者是:()A、冯特B、莫依曼C、詹姆斯D、桑代克5、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不属于其中的是:()A、学生与老师B、教育行政部门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6、创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使教育心理学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生出来的教育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赫尔C、斯金纳D、格恩里7、认为学习不是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在于依靠主观的组织作用形成“完形”,主体在学习中也是主动的学派是:()A、联结派B、行为主义学派C、认知派D、联结-认知派8、下列表述说明教育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因材施教的是:()A、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9、认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系并不是直接的、机械的,存在“有机体的内部状态”的中介环节的学派是:()A、行为学派B、人本学派C、联结-认知学派D、认知学派10、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是:()A.潘菽B.陈选善C.廖世承D.艾伟四、简答1、教育心理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2、简述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概况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4、优秀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5、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还存在那些问题?五、研究设计某研究机构研制出一种能提高5岁幼儿阅读能力的游戏产品,该产品能在使用三个月之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种游戏产品的作用。

张林轩《教育心理学》分章客观题及答案

张林轩《教育心理学》分章客观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单选0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C)。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11.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A)。

A.测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12.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17. 研究教育心理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系统性原则18.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使理论建立在材料之上而不是材料建立在理论之上,就要贯彻( A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教育性原则19.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B)。

A.遵循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多选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为(ABCD)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以学生为主线的原则9. 在有意控制某些因素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方法是(ABCDE )。

A实验室实验法 B自然实验法 C单组实验 D等组实验 E现场实验判断1.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2.教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出现较教育心理学为早。

(错)3.教学内容是学与教活动的主体。

(错)4.教育心理学是1903年独立的。

5.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6.教育心理学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7.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心理学和教育相结合的历史。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单选1.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关键期,它反映的个体自心发展的规律是( D )。

A.阶段性B.顺序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2.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D.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4.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可以归入到学习中的现象有()。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C.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2.新生渐渐知道铃声代表上课,这属于()。

A.信号学习B.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3.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

A.连锁学习B.言语联结学习C.解决问题的学习D.信号学习4.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属于()。

A.认知策略B.言语信息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5.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这符合()。

A.练习律B.准备律C.效果律D.联结律6.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7.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替代强化8.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的学说为()。

A.认知-结构学习论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C.完形-顿悟说D.建构主义学习论9.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提出者是()。

A.苛勒B.布鲁纳C.斯金纳D.奥苏伯尔1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11.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为(或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的力量是)()。

A.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B.苛勒的完形-顿悟说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说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2.认为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成的理论为(或学习布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的理论是)()A.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B.苛勒的完形-顿悟说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13.认为教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的理论是(或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的理论是,或认为在学生的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的理论是)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尝试-错误说D.有意义学习理论14.学习“路程=速度*时间”这是一种( )。

A.连锁学习B.规则学习C.信号学习D.辨别学习15.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的学习。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16.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D.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17.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1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连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19.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分泌是( )。

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20.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

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简繁D.学习水平的优劣二、填空题1.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________,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涅在早期学习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学习的五种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过程。

7.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________与________;根据学习的进行方式分为________与________。

8. ________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制约。

9.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10.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获得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_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12.在________和________早期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________的思想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强调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特别强调________和________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作用。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意味着学习是________,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而是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

14.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学科的________、基本方法和________。

15.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________。

三、名词解释1.学习2.正强化与负强化3.意义学习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2.与动物相比,人类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3.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4.简述加涅按学习水平不同提出的八类学习。

5.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6.简述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7.简述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及其规律。

8.简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应用。

9.简述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10.简述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五、论述题1.论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中的学习观。

2.试述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

3.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A4.D5.B6.A7.C8.C9.D 10.D 11.D 12.C 13.A14.C 15.D 16.C 17.A 18.B 19.D 20.A二、填空题1.特殊形式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2.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3.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4.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5.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6.获得转化评价7.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8.斯金纳9.有意义接受学习10.心理意义11.建构主义12.皮亚杰布鲁纳维果斯基活动社会交往13.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主动的加工改造14.基本知识基本态度15.认知结构三、名词解释1.学习: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正强化与负强化: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是正强化,取消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是负强化。

3.意义学习: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首先说明:(1)学习是介于经验和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2.与动物相比,人类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本质的区别:(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2)人的学习是在改在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4.简述加涅按学习水平不同提出的八类学习。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1)信号学习(经典条件反射);(2)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条件反射);(3)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5.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它们分别是:(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2)认知策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点的能力。

(4)动作技能: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的能力。

(5)态度: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6.简述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一切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7.简述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及其规律。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以动物为对象研究学习过程,创立了著名的尝试-错误说。

(1)基本内容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

(2)学习的基本规律①效果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联结就会削弱。

②练习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小。

③准备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