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毕设参考文献
单片机设计体参考文献

单片机设计体参考文献介绍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核心、存储器、输入/输出端口以及其他功能模块的集成电路芯片。
它具有低功耗、体积小、易于控制和使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在单片机的设计过程中,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好的参考文献可以为设计者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指导设计过程并解决问题。
本文将就单片机设计方面的参考文献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为读者提供有关单片机设计的一些建议和指导。
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是进行单片机设计的第一步。
以下是一些有关单片机设计的经典参考书目,供读者参考。
1. 《The 8051 Microcontroller and Embedded Systems Using Assembly and C》•作者:Muhammad Ali Mazidi, Janice Gillispie Mazidi, Rolin D.McKinlay•出版年份:2007年•内容简介:本书全面介绍了8051单片机的架构、编程和应用。
书中涵盖了从基本知识到高级应用的内容,适合初学者和有一定经验的读者。
2. 《ARM Cortex-M3和Cortex-M4单片机高级编程》•作者:Yifeng Zhu•出版年份:2013年•内容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ARM Cortex-M3和Cortex-M4单片机的架构、指令集和编程技巧。
作者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单片机的高级编程技术。
3.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作者:Ryan Heffernan, Muhammad Ali Mazidi, Danny Causey•出版年份:2012年•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项目,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单片机设计流程在进行单片机设计时,遵循一定的设计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单片机参考文献(优秀范文105个)

单机作为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最为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借助于电子技术的支持,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均发挥着极为广泛与深入的作用,下面是单片机参考文献105个,供大家借鉴参考。
单片机参考文献一: [1]张扬,王聪,张雷。
基于单片机C8051F500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研究[J].微处理机,2020,41(03):43-47. [2]张斌,马永斌,邱秀荣,赫书月。
智能晾衣架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处理机,2020,41(03):48-50. [3]崔浩斌,刘伟。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语音采集与回放系统设计研究[J].微处理机,2020,41(03):51-54. [4]梁建华。
一种基于89C51控制的数字电压系统的设计[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6):18-21. [5]何颖欣,罗江鹏,陈卫兴。
基于单片机的防止儿童车内窒息智能报警系统[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120. [6]李磊,鲁波,王帅,徐志伟。
基于空气质量检测的智能窗户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139. [7]王佳宇,邹志强,顾明磊,徐志伟。
基于实验室火灾报警器装置的设计思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140. [8]何流,谭文韬,张鹏琴,余建想。
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智能恒温空调系统设计[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144. [9]王永华,龙怡嘉,张志华。
基于STC89C52的智能温控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149. [10]范文东,张鹏琴,彭康旭,余建想。
基于红外光电开关的智能空调控制系统[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154. [11]何金凤。
基于单片机的水暖锅炉控制器的设计[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166. [12]范羚。
单片机课程案例化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231. [13]王殿臣。
单片机参考文献(二)2024

单片机参考文献(二)这篇文档旨在为单片机的开发和学习提供参考文献,并总结其中的重要信息。
以下内容将分为引言概述、正文和总结三部分展开,不再包含标题。
引言概述: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核心、存储器和外设接口的微型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在单片机的学习和开发过程中,参考文献对于理解技术原理、掌握编程技巧以及解决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一些有关单片机的参考文献,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正文:1. 单片机基础知识-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王野著):介绍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常见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邵其翔著):讲述了单片机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提供了大量实例和实践案例。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吴春英著):详细介绍了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和接口技术,包括输入输出、模数转换、串行通信等。
2. 单片机编程技巧- C语言程序设计与单片机应用(刘海洋著):深入浅出地讲解了C语言在单片机编程中的应用,包括数据类型、控制语句、函数等。
- 单片机常用编程技巧与实例(郑洪波著):通过实例介绍了单片机开发中的常用编程技巧,如定时器中断、PWM输出、串口通信等。
- 单片机应用编程实践指南(张建平著):提供了丰富的单片机应用实例,并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
3. 单片机外设与扩展- 单片机与外设接口设计(孙燕著):介绍了单片机与各种常见外设的接口设计方法,包括LCD显示、键盘输入、温度传感器等。
- 单片机与外设接口技术(朱晓东著):讲解了单片机与各类外设接口的设计原理和技术要点,如ADC、DAC、I2C等。
-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单片机扩展(李兵著):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和实现嵌入式系统,包括单片机的选型、外设的接口设计等。
4. 单片机应用实例- 单片机实战(杨洪考著):通过一系列实际项目案例,探讨了单片机在智能家居、工业控制、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应用。
基于51单片机的毕业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毕业设计Introduction51单片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芯片,其低功耗、稳定性和易用性使其成为许多设计师的首选。
在毕业设计中,基于51单片机的项目可以涉及各种领域,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系统、工业自动化等。
本文将探讨基于51单片机的毕业设计的一些重要方面和技术要点。
Challenges in Designing with 51 Microcontroller在基于51单片机的毕业设计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挑战和解决方案:1.有限的存储空间:51单片机通常具有有限的内存和存储空间,这可能限制了项目的功能和复杂度。
在设计中,需要仔细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存储空间,可以使用压缩算法或使用外部存储器扩展存储空间。
2.低性能:与一些现代微控制器相比,51单片机的性能较低,可能无法满足某些要求。
在设计中,应合理评估项目的性能需求,并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型号。
3.缺乏先进的功能和接口:与一些先进的微控制器相比,51单片机可能缺少某些先进的功能和接口,如Wi-Fi、蓝牙和USB。
在设计中,如果需要这些功能和接口,可以考虑使用外部设备或其他芯片来扩展功能。
Design Considerations在进行基于51单片机的毕业设计时,有几个设计方面需要考虑:1. 功能需求首先要明确设计的功能需求。
这包括项目的目标、功能和性能要求。
有了清晰的功能需求,才能更好地定义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
2.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涉及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型号、外围设备和传感器,并设计电路原理图和PCB布局。
在设计硬件时,需要考虑到电源管理、信号音频处理、输入输出接口等方面。
3.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是基于51单片机的毕业设计中的关键部分。
软件开发涉及编写嵌入式C 语言程序、配置和使用开发工具、进行调试和测试等。
在软件开发期间,需要遵循良好的编码规范,并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4. 系统集成与调试系统集成是将硬件和软件组合在一起,并进行调试和验证的过程。
单片机设计体参考文献

单片机设计体参考文献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它包含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端口和定时器等功能模块。
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家用电器、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
单片机设计体是指单片机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它是单片机应用的核心。
在单片机设计体方面,有很多优秀的参考文献可供参考。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参考文献: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这是一本经典的单片机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介绍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适合初学者和进阶者阅读。
2.《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这是一本针对51单片机的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介绍了51单片机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适合初学者和进阶者阅读。
3.《STM32单片机应用开发实战》这是一本针对STM32单片机的实战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介绍了STM32单片机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适合进阶者和专业人士阅读。
4.《ARM Cortex-M3/M4单片机开发实战》这是一本针对ARM Cortex-M3/M4单片机的实战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介绍了ARM Cortex-M3/M4单片机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适合进阶者和专业人士阅读。
5.《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这是一本综合性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包括单片机、嵌入式操作系统、通信协议等内容,适合进阶者和专业人士阅读。
以上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单片机设计体参考文献,它们涵盖了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和实战应用,对于单片机设计体的学习和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单片机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基于51单片机的自动售货机系统的控制与设计一,51单片机的概述51单片机是对目前所有兼容Intel 8031指令系统的单片机的统称。
该系列单片机的始祖是Intel的8031单片机,后来随着Flash rom技术的发展,8031单片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8位单片机之一,其代表型号是ATMEL公司的AT89系列,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系统之中。
目前很多公司都有51系列的兼容机型推出,在目前乃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占有大量市场。
51单片机是基础入门的一个单片机,还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需要注意的是52系列的单片机一般不具备自编程能力。
当前常用的51系列单片机主要产品有:*Intel的:80C31、80C51、87C51,80C32、80C52、87C52等;*ATMEL的:89C51、89C52、89C2051等;*Philips、华邦、Dallas、Siemens(Infineon)等公司的许多产品主要功能:·8位CPU·4kbytes 程序存储器(ROM) (52为8K)·256bytes的数据存储器(RAM) (52有384bytes的RAM)·32条I/O口线·111条指令,大部分为单字节指令·21个专用寄存器·2个可编程定时/计数器·5个中断源,2个优先级(52有6个)·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外部数据存储器寻址空间为64kB·外部程序存储器寻址空间为64kB·逻辑操作位寻址功能·双列直插40PinDIP封装·单一+5V电源供电CPU:由运算和控制逻辑组成,同时还包括中断系统和部分外部特殊功能寄存器;RAM:用以存放可以读写的数据,如运算的中间结果、最终结果以及欲显示的数据;ROM:用以存放程序、一些原始数据和表格;I/O口:四个8位并行I/O口,既可用作输入,也可用作输出;T/C:两个定时/记数器,既可以工作在定时模式,也可以工作在记数模式;五个中断源的中断控制系统;一个全双工UART(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的串行I/O口,用于实现单片机之间或单片机与微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片内振荡器和时钟产生电路,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需要外接。
51单片机毕设参考文献

基于单片机的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发布: 2011-9-1 | 作者: —— | 来源:caiminghao| 查看: 530次| 用户关注:摘要:针对研究蔬菜大棚智能温湿度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智能蔬菜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
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温湿度采集、温湿度显示、控制系统等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思想,以DS18B20和HM1500LF作为温湿度传感器,以AT89S52单片机为系统核心,最后利用DELPHI软件进行系统仿真。
该研究设计的蔬菜大棚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人机界面良好,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造价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温度采摘要:针对研究蔬菜大棚智能温湿度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智能蔬菜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
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温湿度采集、温湿度显示、控制系统等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思想,以DS18B20和HM1500LF作为温湿度传感器,以AT89S52单片机为系统核心,最后利用DELPHI软件进行系统仿真。
该研究设计的蔬菜大棚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人机界面良好,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造价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温度采集;湿度采集;LCD显示;单片机0 引言植物的生长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和湿度。
若昼夜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很大,其对植物生长极为不利。
因此必须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适合植物的生长,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本系统就是针对大棚内温度、湿度,研究单片机控制的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综合考虑系统的精度、效率以及经济性要求多方面因素之后,设计一种基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
本系统实现的蔬菜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目标功能如下:(1)系统能对大棚环境温湿度进行采集和显示(现场观温、湿度,软件记录)。
(2)能通过上位机端远程设定蔬菜的生长期适宜温湿度。
由主控机统一设置系统时间和温度湿度修正值。
51单片机书籍毕设引用

51单片机书籍毕设引用
对于51单片机的书籍,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资料:
《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该书是一本经典的51单片机教材,适合初学者和进阶者阅读。
《C语言与单片机应用》,该书是一本针对C语言和51单片机应用的教材,适合有一定编程基础的读者阅读。
该书详细介绍了C 语言的基本语法和51单片机的编程方法,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帮助读者快速上手51单片机编程。
《51单片机实用技术》,该书是一本针对51单片机应用的实用技术手册,适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读者阅读。
该书介绍了51单片机的应用实例和常用技巧,如串口通信、定时器、中断、PWM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源码,帮助读者快速解决应用问题。
《51单片机开发实战》,该书是一本针对51单片机开发实战的教材,适合有一定开发经验的读者阅读。
此外,还可以参考《单片机C语言编译及其应用》、《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书籍。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你深入了解51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其结构、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和实际应用等。
在撰写关于51单片机的毕业设计时,除了参考上述书籍外,还可以结合具体项目需求和实验条件,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和技术资
料,以获取更具体和深入的研究资料和技术细节。
同时,可以向导师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请教,获取更多的指导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单片机的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发布: 2011-9-1 | 作者: —— | 来源:caiminghao| 查看: 530次| 用户关注:摘要:针对研究蔬菜大棚智能温湿度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智能蔬菜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
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温湿度采集、温湿度显示、控制系统等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思想,以DS18B20和HM1500LF作为温湿度传感器,以AT89S52单片机为系统核心,最后利用DELPHI软件进行系统仿真。
该研究设计的蔬菜大棚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人机界面良好,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造价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温度采摘要:针对研究蔬菜大棚智能温湿度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智能蔬菜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
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温湿度采集、温湿度显示、控制系统等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思想,以DS18B20和HM1500LF作为温湿度传感器,以AT89S52单片机为系统核心,最后利用DELPHI软件进行系统仿真。
该研究设计的蔬菜大棚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人机界面良好,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造价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温度采集;湿度采集;LCD显示;单片机0 引言植物的生长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和湿度。
若昼夜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很大,其对植物生长极为不利。
因此必须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适合植物的生长,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本系统就是针对大棚内温度、湿度,研究单片机控制的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综合考虑系统的精度、效率以及经济性要求多方面因素之后,设计一种基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
本系统实现的蔬菜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目标功能如下:(1)系统能对大棚环境温湿度进行采集和显示(现场观温、湿度,软件记录)。
(2)能通过上位机端远程设定蔬菜的生长期适宜温湿度。
由主控机统一设置系统时间和温度湿度修正值。
(3)当大棚的环境温湿度参数超过设定的上下限值时控制相应的系统启动。
(4)可实时显示当前温度、时间、报警阈值等信息,并可查询各时间段的温湿度情况,并加以控制。
1 系统各组成模块本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温度,HM1500LF采集湿度,经过含有单片机的检测系统的进一步分析处理,通过通信线路将信息上行到PC机,在PC机上可对温湿度信号进行任何分析、处理。
用户可以通过下位机中的键盘输入温湿度的上下限值和预置值,也可以通过上位机进行输入,从而实现上位机对大棚内作物生长的远程控制。
如果环境的实时参数超越上下限值,系统自动启动执行机构调节大棚内温度和湿度状态,直到温湿度状态处于上下限值内为止。
如果有预置初值,且与当前状态不相等时,系统也会启动执行机构实时动态调节温湿度状态,直到所处的平衡状态与预置值相等为止。
上位机即PC机使用DELPHI软件编写的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可直接设置温度的上下限值和读取下位机的数据,并对下位机内的控制设备进行操作,调节大棚内温湿度状态。
形成作物生长的走势图,从而通过生长走势图得出适合各种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参数条件,为今后的温室种植提供参考。
上下位机之间通过符合串行总线RS 232标准的通信通道以事先约定的协议进行通信。
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
2 总体电路及工作过程说明使用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组网来测量各个采集点的温度,HM1500LF来采集湿度,单片机AT89S52作为该系统的处理核心,单片机根据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把各个测量点的温湿度存储并显示在LCD液晶显示器上,同时显示在PC机上。
3 数据采集模块本模块主要采用DS18B20采集温度,HM1500LF采集湿度,由单片机AT89S52作总的控制并显示与传输。
具体原理图如图2所示。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与控制系统研究度则是系统常需要测量、控制和保持的量。
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ATA9C51的单片机的温度和湿度检测与控制的方案,针对被测对象的温度与湿度在不同变化范围需要不同的PID参数的特点,根据检测温度和湿度自动选择合适的一组PID参数进行控制的方案,整个设计简明、清晰。
关键词:单片机AT89C51; DS18B20温度传感器; 检测与控制; PID; 看门狗引言温、湿度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被控参数,温度和湿度己不再是相互独立的量,而应在系统集成中综合考虑。
利用单片机对温、湿度控制,具有控温、湿精度高、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简单灵活等优点,很好的满足了工艺要求。
本文介绍了利用AT89C51单片机进行温度和湿度的检测及其控制的智能化方法。
1系统的硬件结构及工作原理工业中很多装置温度和湿度需要保持在一个既定的温度和湿度值上,本文针对实际需要,设计了一套温度、湿度闭环检测与控制系统,系统整个硬件结构如图1:图1 系统硬件结构图系统的工作中,经过温度、湿度检测及变换电路把被测对象的温度、湿度转换成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经A/D变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后送入单片机中,与给定的对应所要控制的多组温度、湿度值进行比较,找出现温度、湿度值所在范围,根据单片机AT89C51中设置的PID参数,输出相应温度、湿度初值对应的受控对象电机的转速初值,经D/A转换器转换为模拟电压,通过信号转化为变频器的频率,控制变频调速装置,带动被控对象,并且把被控对象的转速经变换电路和A/D转换器反馈到单片机中,与输出的转速初值进行比较,其偏差被PID程序计算出后重新输出,在规定的时间内循环,从而实现对温度、湿度的控制[1],直到达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输出的转速值与转速初值相等。
对于欠温度,控制加热功率;对于过温度,控制吹风冷却装置,对于湿度则控制一个加湿、去湿装置[2]。
2硬件系统的组成2.1温度传感器的选择[3]本系统采用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由于具有结构简单不需要外接电路,可用一根I/0数据线既供电又传输数据,并且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转换快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测量和控制温度的地方。
2.2湿度传感器的选择本系统采用的是电容式湿敏传感器HS1101,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的感湿机理是当基于电极间的感湿材料吸附环境中的水分时,其介电常数也随之变化,其电容量与环境中水蒸汽相对压(PV/P}关系可由下式表示: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实用化程度高,工艺成熟,性能稳定,普遍用于各种情况下湿度测量。
2.3主控模块单片机的选择[4]本系统单片机选用ATMEL公司的闪速存储器(flash ROM)型单片机芯片AT89C51。
AT89C51是ATMEL公司的新一代8位的一片机产品,带有4KROM、128BRAM,最大工作频率24MHZ,同时,具有32条输入输出线,16位定时/计数器,5个中断源,一个串行口;它具有集成度高、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处理功能强,速度快等特点。
2.4A/D芯片的选择本系统采用Ti公司的串行A/D芯片TLC2543,A/D转换电路作为TLC2543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它是一种利用12位开关电容逐次逼近模拟信号的模数转换器,片内有14位通道。
具有12位分辨率A/D转换口,在标定转换温度范围内转换时间为10us,输出数据长度可编程,TLC2543自带采样、保持电路。
所以输出引脚可以直接与单片机的并行I/0口连接。
2.5D/A芯片的选择本系统采用带有缓冲基准输入的10位电压输出数据的模拟转换器TLC5615,D/A转换电路作为TLC5615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它具有基准电压两倍的输出电压范围。
通过3线串行总线和工业标准的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接口,接收16位数据字以产生模拟输出。
2.6报警电路简介本设计的报警电路由一个自我震荡刑的蜂鸣器,只要在蜂鸣器两端加上超过3v的电压,蜂鸣器就会叫个不停和一个发光二极管组成。
设计中蜂鸣器是通过ULN 2003达林顿管芯片电流放大IC 来控制。
在要求的温度、湿度达到一定的上界或者下界时,报警电路开始工作。
2.7温度、湿度显示电路本设计中用4个LED组成显示单元,采用静态显示方式。
如图2所示,图2 温、湿度显示模块图AT89C51通过2-4译码器对4只MC14495芯片进行控制。
MC14495的输出端与LED数码管的7段a,b,c,d,e,f,g相连。
MC14495芯片的作用是输入被显示字符的二进制码(或BCD码),井把他自动转换成相应的字形码,送给LED显示。
图2中,4个输出端口用于输出显示字符的二进制码(或BCD码)。
1个输出端口用于控制2-4译码器工作,还有2个输出口经译码器输出后控制哪一片MC14495显示输出,从而直观的看出温度、湿度经过闭环调节之后的效果值。
如我们假定温度上限、下限为50,0,湿度为70,30。
我们可根据现场检测直观的显示温、湿度值,超出系统将做报警处理。
程序简单思路如下[5]:#include<iostream.h>Void main( ){ int a,b,c,d,e,f,g,g;//设置检测点a,b用来检测温度上下限,c,d检测湿度上下限,e,f,g,h 对应显示温度与湿度的测量值。
If(a>0&&a<5&&c>3&&c<7)//如果温度、湿度都在我们设定的范围内,正常显示。
a=e;b=f;c=g;d=h;//把检测对应连接显示接口,显示温度、湿度值。
else报警}3系统软件设计3.1数据采集温度数据的采集经过DS18B20独特的功能,直接将采集的数据自动转化为数字量传入单片机,湿度数据是由传感器测得现场湿度信号经变送器转换成0~5V的直流信号,送到A/D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量后,再送入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进入PID算法比较做出控制量的选择。
3.2数字滤波当采样过程完成后,要对采样所得的数据进行数字滤波。
数字滤波程序用于滤去来自控制现场对采样值的干扰,数字滤波的算法很多,这里采用中值滤波。
中值滤波原理很简单,就是对采样过程中的n个(一般是3个)采样值进行比较,取中间值放入指定的存储单元。
3.3单片机抗干扰电路的设计在抗干扰方面的许多技术,如设计软件陷阱、加硬件看门狗电路等。
若失控的程序进入“死循环”,通常采用“看门狗”技术使程序脱离“死循环”。
通过不断检测程序循环运行时间,若发现程序循环时间超过最大循环运行时间,则认为系统陷入“死循环”,需进行出错处理。
“看门狗”技术大大提高了系统可靠性,本系统“看门狗”让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3.4系统的PID控制算法[6]控制算法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控制系统能否稳定和调节品质是否优良的关键。
本系统是一个闭环控制的单片机直接控制系统(DDC),它的工作原理是按照一定的采样周期T去对被控量(温度、湿度)进行采样,并经过控制算法算出控制量,以此控制量作为输出控制执行器,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核心所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软件算法流程图如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