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说课材料
中 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传统服饰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类型,如汉服、唐装、旗袍等。
(2)传统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如色彩、图案、款式所代表的意义。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服饰与当时社会背景、文化观念的紧密联系。
(2)引导学生将传统服饰的审美理念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传统服饰的实物和穿着效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古代电视剧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剧中人物的服饰,提问学生对这些服饰的感受和初步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传统服饰。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介绍商周时期的“上衣下裳”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秦汉时期:讲解秦汉时期服饰的特点,如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
魏晋南北朝:阐述这一时期服饰受胡服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
隋唐时期:重点介绍唐代的华丽服饰,如襦裙、半臂、披帛等。
宋元明清时期:讲述宋代的简约素雅、元代的蒙古服饰特色、明代的端庄典雅以及清代的满汉服饰融合。
(2)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要类型汉服:解释汉服的基本特点,如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等,并展示不同形制的汉服图片。
唐装:介绍唐装的款式和特点,强调其对中国传统服饰的传承和创新。
旗袍:讲解旗袍的起源、发展和独特魅力,展示不同款式的旗袍。
(3)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色彩:分析传统服饰中常见色彩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象征尊贵等。
图案:介绍常见图案如龙凤、牡丹、如意等所蕴含的美好寓意。
款式:解释传统服饰款式与礼仪、身份地位的关系。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教案一: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意义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着装的一种形式,更是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能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认识与理解。
教案二: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与分类1. 特点:a. 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
b. 形式多样:中国传统服饰因地域、时代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的形态。
c. 讲究仪态:中国传统服饰讲究体现人们的仪态和礼仪之美。
d. 色彩丰富:中国传统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2. 分类:a. 男子服饰:包括衣、袍、褂、马褂、袍袖、裤子等,如汉服、唐装、清代男装等。
b. 女子服饰:包括衫、裙、腰带、鞋袜等,如旗袍、汉服、唐装等。
c. 婴幼儿服饰:包括婴儿孩童的衣物,如“吉服”、“满月礼”等。
教案三: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真实写照。
可以通过时代、地域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
1. 时代变迁:a. 先秦时期:以麻、皮、毛皮等为原材料的服饰。
b. 唐宋时期:汉服、唐装等开始流行,百态纷呈。
c. 清朝时期:以袍褂为主,根据社会地位不同有着严格区分。
d. 现代时期:传统服饰特色逐渐融入现代时尚,形成了现代改良款。
2. 地域差异:a. 北方地区:注重保暖,以厚重实用的衣物为主。
b. 南方地区:以轻盈舒适的衣物为主,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
c. 西藏地区:以藏袍、长袍为主,宽松舒适。
教案四: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1. 衣物功用:a. 防寒保暖:体现了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性。
b. 礼仪之美:体现了中国人讲究礼仪和传统文化的修养。
c. 社会地位的象征:体现了等级和社会地位的区别。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背景介绍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传统服饰的风格独特,千姿百态,凝聚了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服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并扩大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服饰,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感。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动手制作传统服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的服饰特点。
2. 学习中国传统服饰的构造和常见的服饰元素。
介绍传统服饰的主要构造和组成部分,如领子、袖子、裙褶等;并学习传统服饰中常见的花纹和图案,如龙、凤、云纹等。
3. 制作传统服饰的小手工活动。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动手制作简单的传统服饰元素,如张嘴耳、身顶子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创造自己的传统服饰元素。
4. 举办传统服饰展览。
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传统服饰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步骤1. 首先,讲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服饰。
2. 其次,学习中国传统服饰的构造和常见的服饰元素。
通过实物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服饰的构造和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 接着,进行传统服饰的小手工活动。
教师提供相应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制作简单的传统服饰元素。
4. 最后,举办传统服饰展览。
学生将制作的服饰元素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相关区域,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成果。
可以组织展览活动,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观,增加展览的影响力和丰富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通过观察学生在制作和展示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传统服饰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初中历史教案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初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服饰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更承载着对美的追求、社会地位的象征以及文化传承的功能。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古代服饰文化既独特又多样。
本文将带您一起了解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
1. 汉服的魅力汉服是中国古代服装的代表之一,它包含了汉族服饰的多种形式和风格。
汉服着重强调儒家思想中的礼仪、克制和端庄。
男性汉服主要有“衣冠冕旒”、“长衫革裙”等款式,而女性汉服则注重曲线美和细节设计。
女性汉服的典型代表是“襦裙”和“大袖宽袍”,这些衣服给人一种古朴优雅的感觉。
2. 唐装的兴盛唐朝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高峰时期。
唐装以华丽、大气为主要特点,它强调色彩的丰富和层次感的表达。
男性唐装大多采用宽松的袍裤式样,而女性唐装则以长衫和裙子的组合为主。
唐装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融入了多个少数民族的风格元素,展现了华夏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3. 清代的传统服饰清代是中国古代服饰变革的时期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服饰朝向了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清代的传统服饰主要有“褚袍”和“孝衣”等款式。
男性的褚袍被视为高贵、端庄的象征,女性则穿着华丽的孝衣来展示自己的家族地位和身份。
清代服饰的特点是注重装饰和细节,绣花、珠宝以及纹饰等元素都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之中。
4. 民族服饰的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服饰文化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在古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
比如藏族的“卡宴”和“青稞袍”、蒙古族的“亚麻袍”以及壮族的“马褂”等。
这些民族服饰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当地的天气、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
总结: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丰富多样,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的服饰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从汉服的克制端庄到唐装的华丽大气,再到清代的装饰细节,每一个时期都在服饰设计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民族服饰更是丰富了中国古代服饰的多样性。
传统服饰教案

传统服饰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传统服饰的历史、特点和文化意义,以及传统服饰的种类和搭配技巧。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了解传统服饰的发展演变过程,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掌握传统服饰的特点和文化意义。
2. 掌握传统服饰的种类和搭配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对传统服饰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1.1 传统服饰的起源和发展1.2 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服饰特点2. 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2.1 男性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2.2 女性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2.3 儿童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3. 传统服饰的文化意义3.1 传统服饰与地域文化的关系3.2 传统服饰与传统节日的关系3.3 传统服饰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地位4. 传统服饰的搭配技巧4.1 传统服饰的颜色搭配4.2 传统服饰的款式搭配4.3 传统服饰的配饰选择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种类和特点,介绍传统服饰的文化意义和搭配技巧。
2.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种类的传统服饰。
3. 视频观看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服饰的风采和魅力。
4.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传统服饰的文化意义和搭配技巧,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传统服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服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传统服饰的起源和演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4. 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服饰的风采和魅力。
5. 讲解传统服饰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让学生了解传统服饰与地域文化、传统节日的关系。
6.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传统服饰的搭配技巧,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服饰的重要性和文化意义。
民族服饰教案说课模板范文

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选自小学美术课程,主题为《多彩民族服饰》。
本节课以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为题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56个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特点、色彩、纹样等,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民族服饰的特点、色彩、纹样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实践,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我国各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服饰属于哪个民族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环节(1)欣赏、分析民族服饰教师展示不同民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问:“这些服饰在色彩、纹样、款式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2)实践环节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尝试绘画。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3.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相互欣赏、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鼓励学生课后继续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同时,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收集更多关于民族服饰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五、说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创意、色彩搭配等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教案一、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2.汉服的含义与作用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的历史背景1.汉服的起源与发展2.汉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三、汉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1.当代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2.汉服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教案的实施步骤1.第一步:教师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的意义和价值2.第二步:教师介绍汉服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3.第三步:学生参与体验汉服4.第四步:学生展示汉服的传统礼仪和动作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教案的评估与反思1.评估方式与标准2.教案的改进与完善七、结语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帮助学生了解汉服的起源和发展,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学习和体验,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自豪感。
在教学目标方面,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的内涵与作用,了解汉服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同时,通过亲身体验和展示,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汉服的传统礼仪和动作。
在教学内容方面,本教案将以教师讲解、学生体验和展示为主要形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汉服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汉服,并展示汉服的传统礼仪和动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本教案将采用讲解、体验和展示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将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的内涵和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汉服的穿着和动作体验,最后通过展示的形式展现汉服的传统礼仪和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教学评估方面,将以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表现水平为主要评估指标,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了解中国古代服饰汉服教案

了解中国古代服饰汉服教案汉服是指中国古代汉族人民的传统服饰。
汉服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备受青睐。
本篇教案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服饰汉服,从而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熟悉汉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3.掌握汉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特点。
4.了解汉服的意义和价值。
5.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汉服的定义和特点a.汉服的定义: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
b.汉服的特点:颜色丰富、设计优美、寓意深远。
2.汉服的起源与发展a.汉服的起源:源于黄帝时代的华夏族服饰。
b.汉服的发展:不同朝代对衣着的演变和改革。
3.汉服的演变过程a.夏、商、周时期的服饰特点。
b.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变迁。
c.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服饰风格。
4.不同历史时期的汉服特点a.夏、商、周时期的服饰特点。
b.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变迁。
c.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服饰风格。
5.汉服的意义和价值a.文化传承: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b.历史记录: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
c.审美价值: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美学追求。
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通过展示图片、介绍汉服的特点和定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根据教学内容,依次介绍汉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不同历史时期的汉服特点,形成小组报告。
4.展示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5.概念解释:对汉服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理解其文化、历史和审美的重要性。
6.继续学习:鼓励学生主动了解更多有关汉服的知识,如不同款式、用途等。
四、教学资源1.图片资料: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汉服样式图。
2.文献材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
3.视频资源:播放相关的汉服文化传承活动或时装秀。
4.电子设备:用于观看视频、查阅文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
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着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
不可否认,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悠久的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东方气息。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
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
设计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
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
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
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
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
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
和谐统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
自中国服饰诞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的和谐、协调。
情景交融、意象统一的美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品质。
标示突出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基本的元素。
这一元素主要表现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对服饰意念表达中的等级尊卑标示、行业职业标示、行为道德标示以及年龄结构性别的标示上。
从原始部落头领与狩猎功臣服饰的标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表示,从文官武官的标示到现代军装、职业装的标示,从官府制度中常服的礼制到今天的便服,晚礼服等,都彰显了其标示突出的文化内涵。
标识显示不单单是一种“制度”(法制)的要求,更将其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的规范。
这种将服饰标识功能的意念推到了一种登峰造极地步的文化,也大大推进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
可以断言,如果没有数千年阶级社会冠服制度的保障,“衣冠王国”的殊荣是不可能获得的。
种类多样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又一特征。
从纵向上看,中国历代服饰文化均有较大的差异。
就以中国近三千年以阶级社会为形态的服饰“制度形态”演变的轨迹而言,周礼和汉服不同;唐制与清制差别也大,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饰制度,都有其特定的礼仪要求。
从横向上看,由于中国地大域广,民族众多,其对服饰款式的追求上、对服饰色彩的忌讳上、对服饰材料应用的技术水平上,以及对服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场所的意象表达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有时还反映出极大的对立。
这种多样性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又反映了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特征。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意蕴1.适中、和谐的“情理美”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婉约与中国人和平、知足、中庸的取向相一致。
儒家“中庸”之“中”、华夏“中国”之“中”,皆强调“不过分而和谐”,这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明显体现。
中国传统民族服装既不像西服那般可精确勾勒人体,又不同于古希腊、古罗马那样用一块布随意地披挂或缠裹于身上,而是采取“半适体”的样式,即倡导一种包藏又不局限人体的若即若离的含蓄美。
究其原因,“平和性情”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德为中华民族的先辈所推崇,所谓“人生但须果腹耳,此外尽属奢靡”,追求幸福的真谛是“精神快乐休闲,胜干物质进步”。
这反映在服饰文化中就是讲究随意、闲适、和谐,没有过分的突出、夸张和刻意的造型,于恬淡之中给人一种含蓄、平和而神秘的美感。
中国传统服装的制作者(裁缝)在设计和制作服装的过程中凭借直觉与经验,于“适体”中呈现的是一种含蓄的“情理美”,而非西方那种以数理为基础的精确到尺寸的“理性美”。
2.追求意境的“含蓄美”“含蓄”属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范畴,这一手法通常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寓于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之中,以达到启发联想、耐人回味之艺术效果,彰显“情中有景,景外含情”的艺术境界。
这类似于中国画中的写意手法,即不豺着于对事物的客观再现,而强调欣赏某种朦胧的含蓄美,在虚实关系上偏重于对“虚”的张扬。
引入到服饰文化的艺术创作中,就是设计者特别注重“不着迹象、超逸灵动”之美,不刻意追求数字上的精确性或纯形式的客观美感,而是崇尚用无穷的意象美含蓄地表现情感。
如用宽衣大袍、中规中矩的样式或写实与变体相结合的动物、几何纹样、花草枝、藤蔓纹等具有抽象和寓意的服饰图案来传达一种与政治或伦理的关联意向。
汉初之“袍”被作为礼服,一般多为大袖,袖口部分收紧缩小,紧窄部分为“祛”,袖身宽大部分为“袂”,所谓“张袂成荫”就是形象化的描述;而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其画像人物皆穿着宽敞的衣衫,衫领敞开,袒露胸怀,或赤足,或散发,无羁放荡,张扬着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的人生品性,给世人以高山流水般随性自然的审美意境。
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旗袍,是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设计完美结合的典范,它造型完美、结构适体、内外和谐,是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性的标准服装,是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在女装舞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旗袍的设计表面上不温不火,实质上内涵丰富、意蕴幽远,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通。
光滑的质感和简洁的造型表现出流畅明快的线条与和谐一体的气韵,展示出东方女子温柔、典雅之美。
这种气韵不仅展于外表,而且沉于内心。
穿上旗袍,既能衬托出东方女性优美的身段,又能显示出其幽雅的心境和悠闲的生活节奏,充分展示出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美,呈现出一种宛若自然生命律动的朦胧佳境。
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继承与创新1.继承:拓展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
纵观华夏服饰文明的发展史可知,“谐调”、“统一”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真谛。
自中国服饰文化诞生伊始,就遵循着理物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相结合的制作原则,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群的和谐统一,而情景交融、意象统一更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审美品质。
扬长避短,突出和谐协调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关键。
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受数千年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教“中庸道德”观的桎梏,政治因素影响极大,直到上世纪中期绿色覆盖全国,专衣“军干装”以及激情成“灰”等现象,使服饰呈现简单划一的窘境。
这些不利于服饰文化发展的陋习都应摒弃。
然而,占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主流“和谐协调”文化应发扬光大,诸如以原色表现为主的大气而豪放的色彩文化;以追求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圆满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与社会、与人协调一致的统一美原则;以及以民俗吉祥意象为特征的表现形式等优秀文化都应传承,都应发扬光大。
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中西合璧”,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有效途径。
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的支撑,这一点已被历史所证实。
特别是目前国外纺织技术,如非织造布技术的引进,将对我国服饰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起飞推进”作用。
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本形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也是一个大区域的国家,中国更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对服饰文化的追求必然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任何简单划一都将影响其发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竞争,自由发展,集百家之长,扬百家之优,方能适应中国服饰文化发展之规律。
服饰文化是人创造的,服饰文化是动态的,随着人类的进步,以及不同群体间文化交流的不断进行,必将导致新的服饰文化模式的诞生,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大树必将永葆长青。
2.创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在当代中国,传统服饰与时尚设计的审美融通对提高服装的文化附加值、满足时尚消费需求、缔造民族特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特殊意义。
全球化时代的服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都很注重对本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借用,以张扬本国服饰文化和民族特色。
目前,我国现代服装设计整体上还存在着设计理念落后、创意不够、没能把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之中等问题;加之国外品牌纷纷涌入,国内又缺乏与之抗衡的品牌,使中国的服装设计在国内、国际竞争中均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影响了中国服装业的进一步发展。
故,我们需要在借鉴传统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将传统与时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之从表面符号的简单借用提升到对服饰文化内涵的审美体认与表征阴,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发展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和谐融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文化。
实现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设计的完美融通,实质就是一种在继承传统服饰文化基础上的创新。
这种创新首先须领会传统文化,否则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设计师要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把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神理念,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各种时尚理念、理论资源加以整合,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创造性地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丰富其文化蕴意,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防止对传统元素符号化、表面化的简单组合或图解式、猎奇式的样品展览。
好的服装设计创意是设计师在把握了传统服饰文化理念之后,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对传统文化积累、消化并感悟的一种自然情感表述,而不是现买现卖、照猫画虎。
河南“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中展示的服装就非常具有文化价值。
拜祖服装系列大多采用的是中性的流行色系列,颜色迥异、面料粗朴,以金色缎带镶边;纽扣的设计则采用盘扣样式,其金属材质与服装面料及服装的金边质地形成细腻的对比;袖口翻边采用缎织纹路,既有古朴特点又有现代的工艺形式。
整个设计将传统元素与时尚设计完美结合,加之祭祖大典本身的特殊意义,可谓形式与内容完全融合在一起,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