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实验报告
《Linux系统管理》文件权限管理实验报告

《Linux系统管理》文件权限管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说下创建并使用脚本的步骤2.掌握shell的变量及特殊字符3.掌握shell的输入输出命令4.掌握常用shell程序逻辑结构语句二、实验内容:1.创建一个简单的列出目录和日期等shell脚本并运行之。
2.shell的输入输出重定向完成以下题目:(1)创建一个mytest文件,然后查看mytest和youtest文件,并观察执行结果。
(2)查看mytest和youtest文件过程中的正确信息输出定向到mytestout文件中,错误信息显示在屏幕,并查看定向文件。
(3)查看mytest和youtest文件过程中正确信息输出定向附加到mytestout,将错误信息输出定向到error,并查看定向文件。
(4)查看mytest和youtest文件过程中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混合输出到message文件中,并查看定向文件。
(5)查看mytest和youtest文件过程中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混合输出到/dev/null设备文件中。
(6)使用输入重定向把mytestout文件导入给wc -l命令,统计一下文件中的内容行数。
3.用shell语言编制shell程序,该程序在用户输入(read命令)年、月之后,自动打印输出(echo命令)该年该月的日历。
4.shell变量操作(1)编写一个shell脚本,并使它执行时显示/bin目录下所有以b开头的文件和目录并按ASCII码由大到小排序保存到temp文件中。
(2)编写一个shell脚本文件并执行,其中包含date和who 命令。
(3)编写一个简单的shell脚本文件,把你的名字赋给myname 的shell变量并输出改变的内容。
(4)查看系统的环境变量,并保存到文件myv中。
(5)编写一个shell脚本文件,从键盘读取数据保存到myvn 变量中并输出该变量。
(6)编写以下脚本程序带多个命令行参数运行并说明原因。
linux实验报告

linux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Linux操作系统的实践,掌握基本的Linux命令和操作方法,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实验一:Linux环境搭建在实验一中,我们首先需要搭建Linux操作系统的环境。
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我们选择了Ubuntu作为实验平台。
通过下载Ubuntu镜像文件,并利用虚拟机软件创建一个虚拟机,将镜像文件安装到虚拟机中。
在安装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区和网络配置等,并设置root用户的密码。
实验二:基本命令的使用在实验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Linux的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了解了Linux文件系统的结构,包括根目录、用户目录、系统目录等。
然后,通过命令行终端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比如查看文件内容、创建目录、复制文件等。
这些命令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对Linux操作系统的理解。
实验三:软件安装与卸载实验三主要涉及到Linux的软件安装与卸载。
我们首先学习了使用APT工具进行软件包管理,通过安装命令行界面的方式安装了一些常用的软件,比如文本编辑器、终端工具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卸载已安装的软件包,清理不需要的文件,以保持系统的整洁性。
实验四:权限管理在实验四中,我们学习了Linux的权限管理机制。
Linux操作系统采用了基于用户和组的权限模型,通过设置文件和目录的权限,实现对文件的读、写、执行的控制。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创建了新的用户和组,并为不同的用户和组设置了不同的权限。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系统的文件和数据的安全性。
实验五:网络配置与服务搭建在实验五中,我们主要学习了Linux的网络配置和服务搭建。
通过设置网络接口、IP地址和网关等参数,实现了网络的正常连接。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用的网络命令,比如ping、ssh等。
此外,我们尝试搭建了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通过浏览器访问,可以查看服务器上的网页。
实验六:系统监控和故障恢复在实验六中,我们学习了Linux的系统监控和故障恢复方法。
实验二 Linux文件系统

2.2 文件系统操作命令(2)
ls :显示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列表 mkdir:建立子目录 rmdir: 删除“空”的子目录或无用的目录文件 mv :将文件以及目录移到其他位置,或更改文件 以及目录的名称 pwd :显示用户当前所在的目录 rm : 删除系统中过时或无用的文件 man :详细了解某个命令 quota:限制和显示用户可用的磁盘空间
ext、ext2、ext3、JFS、XFS、Linux Swap、VFAT
1.1 Linux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类型
ext2文件系统
GNU/Linux系统中标准的文件系统 文件存取性能极好,对中小型文件尤为突出 文件状态可能不一致,非日志文件系统
ext3文件系统
日志式文件系统 回溯追踪功能,安全性较高 文件处理速度较慢
3.2 实验内容
熟悉Linux文件操作命令,如查看文件系统的分区和 设备文件、查看目录结构、创建文件夹、复制文件、 更改文件权限等,观察Linux文件系统的特点 对比实验一的文件拷贝代码,利用不同的文件操作 函数实现文件的输出和拷贝 实现对光盘的加载和访问,然后卸载设备 加载Windows文件系统,实现对Windows数据的访 问和共享
2.1 文件系统生成和加载—命令du
命令du:统计目录或文件所占磁盘空间大小
逐级进入指定目录的每个子目录并显示该目录占用文
件系统数据块的情况 语法:du [options] [names]
无names时,对当前目录进行统计
option选项:
-s:对每个names只给出占用的数据块综述 -a:递归显示指定目录中所有文件占用的数据块数
实验报告-Linux-实验三-Linux文件管理与常用命令

下面给出示例,如图3-2所示。
图3-2 more命令显示/etc/inittab文件
(3)less命令
该命令的功能和more命令的功能基本相同,也是用来按页显示文件。如果要按页显示/etc/inittab文件,显示效果,如图3-3所示。
图3-3 less命令显示/etc/inittab文件
3、熟悉Linux下常用的压缩归档工具gzip,bzip,tar,zip的相关操作。
实验仪器:
Windows 7装有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2操作系统虚拟机PC机一台。
实验内容及步骤(或程序清单):
1、用root账户登录到终端,使用cat,more,less,head,tail等命令显示/etc/inittab文件。
图3-7复制/etc目录到/test
4、将/root/test/etc目录用tar命令打包成etc.tar.gz,查看etc.tar.gz的内容,解压缩etc.tar.gz。如图3-8所示。
实验内容及步骤(或程序清单):
图3-8 tar命令压缩/etc并解压缩
5、删除test目录,如图3-9所示。
图3-9删除test目录
通过该实验熟悉了linux操作系统文件及文件夹的相关命令操作掌握了linux下常用的压缩归档工具gzipbziptarzip的使用方法对今后学习linux操作系统起到很大帮助
姓名:黄兵周
学号:07
2013年10月16日
实验项目:文件管理与常用命令
实验目的:
1、熟悉文件显示的相关操作;
2、熟悉文件及文件夹的相关操作;
实验内容及步骤(或程序清单):
(4)head命令
《Linux系统管理》Linux文件管理实验报告

《Linux系统管理》Linux文件管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Linux系统文件的操作命令2.掌握Linux系统权限的操作命令二、实验内容:1.用文件显示命令显示文件。
(1)以root身份进入系统命令符界面,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及目录信息,请使用常见的选项进行显示并观察结果;查看/etc目录下的文件及目录信息,并查看/etc目录自己的信息,简述两种显示结果是否有区别?(2)显示/etc/passwd文件中的信息同时含有行号,并用more、less、head及tail命令进行不同的查看方式对该文件的部分内容进行显示;(3)在/tmp目录下创建/lianxi/first目录路径;在/tmp/lianxi目录下同时创建名为second和third的两个目录;生成 test目录作为lianxi的子目录,并将其权限设置为(744)(要求创建后查看是否存在);(4)利用cat及重定向命令在/tmp/lianxi/first目录中建立小型文件m1,输入以下信息:echo “Hello! Linux”echo ‘date’并显示m1文件的内容;(5)将当前日期重定向至/tmp/lianxi/first/目录的m2文件中,并显示其文件内容;(6)并利用cat命令将m1和m2文件合并至/tmp/lianxi/first/目录的m3文件中,并显示文件内容。
2.用查找、排序、显示内容命令操作文件。
(1)检索/etc/passwd文件中名为root的字符串,且显示其所在文件中的行号,同时利用管导线再次完成此功能;利用cat和管道线查看配置文件/etc/logrotate.conf中过滤掉空格及‘#’注释的文件内容。
(2)重新编辑/tmp/lianxi/first/m1文件中的内容,使得最终m1文件中的内容显示为:Study 30 independentlyHardly 95 finishLinux 85 task●查看m1文件中的内容;●对m1文件按每行第一个字符进行排序输出;●对m1文件按每行第一个字符进行方向排序;●对m1文件按每行第一个字段进行数值排序;●对m1文件按每行以第三个字段为关键字进行排序;●把root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按文件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linux的文件系统、目录结构、文件管理实验报告

linux的文件系统、目录结构、文件管理实验报告Linux是一款使用广泛的操作系统,具有丰富的文件系统、目录结构、文件管理系统。
以下是Linux文件系统实验报告。
一、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指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来管理文件和数据存储空间的一种机制。
Linux系统使用的是可扩展的第二代文件系统(ext2、ext3、ext4),它支持更大的文件和更大的分区,并使用了更高效的索引和更快的文件系统检查。
二、目录结构Linux目录结构是一个统一的层次结构,它将计算机的所有文件都组织到一个合理的层次结构中。
以下是Linux常见的目录结构:1. /(根目录):根目录是文件系统的根节点,所有文件和目录都以它为起点。
2. /bin:包含一些最基本的系统工具,比如ls、cp、mv等常用命令。
3. /dev:包含系统设备文件。
4. /etc:包含系统中的配置文件和脚本文件。
5. /home:用于存储用户的个人文件和数据。
6. /lib:包含了系统中使用的一些共享库文件。
7. /mnt:用于挂载外部设备,比如USB、CD-ROM等。
8. /opt:用于存放第三方软件的安装文件和数据。
9. /proc:该目录是一个虚拟目录,它不占用实际存储空间,但可以查看和修改系统的运行状态。
10. /root:超级用户的家目录。
11. /sbin:包含一些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具。
12. /tmp:用于存放临时文件和目录。
13. /usr:用于存放非本地(不是系统)用户的应用程序和数据。
14. /var:用于存放可变的数据,比如日志文件。
三、文件管理文件管理是指对计算机文件进行操作,如创建、复制、粘贴、移动和删除等。
下面是Linux 文件管理的一些常见命令:1. ls:列出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
2. cd:切换目录。
3. mkdir:创建一个新目录。
4. touch:创建一个新文件。
5. cp:复制文件或目录。
6. mv:移动或重命名文件。
linux实验报告1

linux实验报告1《Linux 实验报告 1》一、实验目的本次 Linux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 Linux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命令,了解其文件系统结构,并能够在终端环境下进行一些简单的任务处理。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是虚拟机软件 VirtualBox 中安装的 Ubuntu 2004LTS 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用户登录与系统信息查看1、打开虚拟机,进入 Ubuntu 系统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2、在终端中输入命令“uname a”查看系统内核信息,包括操作系统类型、内核版本等。
3、输入“lsb_release a”命令查看系统的发行版信息,如发行版名称、版本号等。
(二)文件和目录操作1、使用“cd”命令切换到不同的目录,如“cd /home”切换到用户主目录,“cd /etc”切换到系统配置目录等。
2、使用“ls”命令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结合“l”选项查看详细信息,包括文件权限、所有者、大小、修改时间等。
3、创建新目录,使用“mkdir testdir”命令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testdir”的目录。
4、在新创建的目录中创建一个文本文件,使用“touch testfiletxt”命令创建一个空的文本文件。
5、使用“cat”命令查看文本文件的内容,由于文件为空,此时没有输出。
6、使用“vi”或“nano”编辑器编辑文本文件,输入一些内容后保存退出。
7、使用“cp”命令复制文件,如“cp testfiletxt testfile_copytxt”复制文件并命名为“testfile_copytxt”。
8、使用“mv”命令移动文件,将“testfile_copytxt”移动到其他目录。
9、使用“rm”命令删除文件和目录,注意删除目录时需要使用“r”选项,如“rm r testdir”删除“testdir”目录及其包含的所有文件。
(三)文件权限管理1、使用“ls l”命令查看文件的权限信息,了解权限的表示方式,如“rwrr”等。
linux实验系统实验报告

linux实验系统实验报告Linux实验系统实验报告一、引言Linux实验系统是一个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实验平台,旨在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深入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在使用Linux实验系统进行实验时的经验和收获。
二、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我使用的是一台配备Intel Core i5处理器和8GB内存的个人电脑。
2. 软件环境:我下载并安装了Linux实验系统的最新版本,该版本基于Ubuntu操作系统,并预装了一系列常用的开发工具和软件包。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Linux基础命令的使用在这个实验中,我通过终端窗口使用了一些常用的Linux命令,如ls、cd、mkdir、rm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熟悉了Linux文件系统的结构和基本操作,掌握了如何在Linux中创建、删除和移动文件夹,以及如何查看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
2. 实验二:Shell脚本编程这个实验要求我们使用Shell脚本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实现对指定文件夹中所有文件进行备份的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学会了如何使用Shell编程语言,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法和命令,比如if语句、for循环和cp命令。
我还学会了如何将Shell脚本保存为可执行文件,并在终端中运行。
3. 实验三:网络配置与管理这个实验主要涉及Linux系统的网络配置和管理。
我学会了如何配置网络接口,包括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接,以及如何使用ifconfig命令查看和管理网络接口的状态。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Linux系统的网络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实验收获通过使用Linux实验系统进行实验,我获得了以下收获:1. 对Linux操作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际操作,我对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文件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在Linux中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以及如何使用命令行界面进行各种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冈师学院提高型实验报告实验课题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类型:□综合性 设计性□应用性)实验课程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时间2015-2016 第二学期学生何正发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401学号07成绩: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操作系统设计的过程,巩固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加深对操作原理、功能及各种不同的存储管理方法理解与应用;2、学会运用各种语言、软件开发新软件的基本方法;3、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条件Win7 /Windows 8.1/Linux等操作系统,装有java、C、C++、C#等语言工具的环境。
三、实验原理分析可以选择最佳适应算法,按照从小到大的次序组成空闲区自由链,当用户作业或进程申请一个空闲区时,存储管理程序从表头开始查找,当找到第一个満足要求的空闲区时,停止查找。
如果该空闲区大于请求表中的请求长度,将减去请求长度后的剩余空闲区部分留在可用表中。
回收时,从作链中删去要回收的作业块,同时在空闲链中插入该作业大小的空闲区,并按顺序排列四、实验方案或步骤1、应用环境、需求分析本模拟系统主要针对文件的管理和操作名主要有:创建用户、文件、文件夹,读文件,写文件,执行文件,关闭文件,删除用户、文件夹、文件的功能。
创建用户、文件、文件夹:在对系统发出操作命令之前必须先登录用户,然而登录之前必须创建该用户。
在创建完后,可通过登录用户来创建文件和文件夹。
在创建文件时可设置文件的属性和输入文件的容。
读文件:读取任何已创建的只读或读写文件的容;如果所要读的文件不是可读文件时,系统会显示该文件不可读;如果所读文件不存在,系统会显示文件不存在。
写文件用户可写或重写读写文件中的容,并保存文件中的重写容,以供下次读取;当所要写的文件不是可写的文件时,系统会显示该文件不可写;当所要写的文件并不存在时,系统会显示该文件不存在。
执行文件:登录用户后,用户可执行系统中已创建的执行文件;当该文件不是可执行文件时,系统会显示该文件不可执行;当该文件不存在时,系统将会显示该文件不存在。
关闭文件:可通过选择关闭文件的功能选项,来关闭系统中所有打开的文件,如果没有文件被打开,则系统会显示没有文件打开。
删除用户、文件、文件夹:用户可通过选择删除的功能选项来删除不想再保存的文件和文件夹,删除后,用户会自动注销;当选择删除用户的功能选项时,系统会删除该用户,以及该用户所创建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夹。
2、概要设计打开文件流程图:写文件流程图:关闭文件流程图:3、详细设计(1)用户结构:账号与密码结构typedef struct users{char name[8];char pwd[10];}users;本系统有8个默认的用户名,前面是用户名,后面为密码,用户登陆时只要输入正确便可进入系统,否则提示失败要求重新输入。
users usrarray[8] ={"usr1","usr1","usr2","usr2","usr3","usr3","usr4","usr4","usr5","usr5","usr6","usr6","usr7","usr7","usr8","usr8",};(2)数据结构说明a)文件结构链表struct fnode{char filename[FILENAME_LENGTH];int isdir;int isopen;char content[255];fnode *parent;fnode *child;fnode *prev;fnode *next;};b)函数介绍fnode *initfile(char filename[],int isdir);//初始化文件或目录void createroot();//建立系统根目录int run();系统运行int findpara(char *topara);对参数进行处理bool chklogin(char *users, char *pwd);检查账号与口令void help();命令列表int mkdir();建立目录int create();建立文件int read();读取文件int write();写入文件int del();删除文件int cd();切换目录int dir();文件与目录列表4、代码清单#include "stdio.h"#include "iostream.h"#include "string.h"#include "iomanip.h"#define FILENAME_LENGTH 10 //文件名称长度#define COMMAND_LENGTH 10 //命令行长度#define PARA_LENGTH 30 //参数长度//账号结构typedef struct users{char name[8];char pwd[10];}users;//文件结构struct fnode{char filename[FILENAME_LENGTH];int isdir;int isopen;char content[255];fnode *parent;fnode *child;fnode *prev;fnode *next;};//账号users usrarray[8] ={"usr1","usr1","usr2","usr2","usr3","usr3","usr4","usr4","usr5","usr5","usr6","usr6","usr7","usr7","usr8","usr8",};fnode *initfile(char filename[],int isdir); void createroot();int run();int findpara(char *topara);bool chklogin(char *users, char *pwd);void help();int mkdir();int create();int read();int write();int del();int cd();int dir();fnode *root,*recent,*temp,*ttemp;charpara[PARA_LENGTH],command[COMMAND_LENGTH],temppara[PARA_LENGTH],recentpara[PARA_L ENGTH];//创建文件与目录结点fnode* initfile(char filename[],int isdir){fnode *node=new fnode;strcpy(node->filename,filename);node->isdir=isdir;node->isopen=0;node->parent=NULL;node->child=NULL;node->prev=NULL;node->next=NULL;return node;}//创建文件存储结点void createroot (){recent=root=initfile("/",1);root->parent=NULL;root->child=NULL;root->prev=root->next=NULL;strcpy(para,"/");}int mkdir(){temp=initfile(" ",1);cin>>temp->filename;if(recent->child==NULL){temp->parent=recent;temp->child=NULL;recent->child=temp;temp->prev=temp->next=NULL;}else{ttemp=recent->child;while(ttemp->next){ttemp=ttemp->next;if(strcmp(ttemp->filename,temp->filename)==0&&ttemp->isdir==1) {printf("对不起,目录已存在!");return 1;}}ttemp->next=temp;temp->parent=NULL;temp->child=NULL;temp->prev=ttemp;temp->next=NULL;}return 1;}int create(){temp=initfile(" ",0);cin>>temp->filename;gets(temp->content);//cin>>temp->content;if(recent->child==NULL){temp->parent=recent;temp->child=NULL;recent->child=temp;temp->prev=temp->next=NULL;cout<<"文件建立成功!"<<endl;}else{ttemp=recent->child;while(ttemp->next){ttemp=ttemp->next;if(strcmp(ttemp->filename,temp->filename)==0&&ttemp->isdir==0){printf("对不起,文件已存在!");return 1;}}ttemp->next=temp;temp->parent=NULL;temp->child=NULL;temp->prev=ttemp;temp->next=NULL;cout<<"文件建立成功!"<<endl;}return 1;}int dir(){int i=0,j=0;temp=new fnode;temp=recent;if(temp!=root){cout<<" <DIR> "<<".."<<endl;i++;}if(temp->child==NULL){cout<<"Total: "<<" directors " <<i<<" files"<< j <<endl;return 1;}temp=temp->child;while(temp){if(temp->isdir){cout<<" <DIR> "<<temp->filename<<endl;i++;}else{cout<<" <FILE> "<<temp->filename<<endl;j++;}temp=temp->next;}cout<<"Total: "<<" directors " <<i<<" files "<< j <<endl;}int read(){char filename[FILENAME_LENGTH];cin>>filename;if(recent->child==NULL){cout<<"文件不存在!"<<endl;return 1;}if(strcmp(recent->child->filename,filename)==0){cout<<recent->child->content<<endl;return 1;}else{temp=recent->child;while(temp->next){if(strcmp(temp->next->filename,filename)==0){cout<<temp->next->content<<endl;return 1;}}cout<<"文件不存在!"<<endl;}}int write(){char filename[FILENAME_LENGTH];cin>>filename;if(recent->child==NULL){cout<<"文件不存在!"<<endl;return 1;}if(strcmp(recent->child->filename,filename)==0) {recent->child->isopen=1;//设置文件标记为打开cin>>recent->child->content;recent->child->isopen=0;//设置文件标记为关闭cout<<"文件写入成功!"<<endl;return 1;}else{temp=recent->child;while(temp->next){if(strcmp(temp->next->filename,filename)==0){recent->child->isopen=1;//设置文件标记为打开cin>>temp->next->content;recent->child->isopen=0;//设置文件标记为关闭cout<<"文件写入成功!"<<endl;return 1;}}cout<<"文件不存在!"<<endl;}}int cd(){ char topara[PARA_LENGTH];cin>>topara;if(strcmp(topara,"..")==0){int i;while(recent->prev)recent=recent->prev;if(recent->parent){recent=recent->parent;}i=strlen(para);while(para[i]!='/' && i>0) i--; if(i!=0)para[i]='\0';elsepara[i+1]='\0';}else{findpara(topara);}return 1;}int findpara(char *topara){int i=0;int sign=1;if(strcmp(topara,"/")==0){recent=root;strcpy(para,"/");return 1;}temp=recent;strcpy(temppara,para);if(topara[0]=='/'){recent=root->child;i++;strcpy(para,"/");}else{if(recent!=NULL && recent!=root)strcat(para,"/");if(recent && recent->child){if(recent->isdir)recent=recent->child;else{printf("路径错误!\n");return 1;}}}while(i<=strlen(topara) && recent){int j=0;if(topara[i]=='/' && recent->child){i++;if(recent->isdir)recent=recent->child;else{printf("路径错误\n");return 0;}strcat(para,"/");}while(topara[i]!='/' && i<=strlen(topara)){recentpara[j]=topara[i];i++;j++;}recentpara[j]='\0';while((strcmp(recent->filename,recentpara)!=0 || (recent->isdir!=1)) && recent->next!=NULL){recent=recent->next;}if(strcmp(recent->filename,recentpara)==0){if(recent->isdir==0){strcpy(para,temppara);recent=temp;printf("是文件不是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