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3课《道山亭记》习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讲义第一单元第3课道山亭记

第3课道山亭记唐风宋韵西楼①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②,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
②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赏析:《西楼》颇具遒劲阳刚之美,本诗选取了“海滨雨前”这一“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既表现了大自然壮美景象的恢宏,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豁达、开阔的胸襟。
尤以“卧看千山急雨来”句,作者渲染风吹、浪卷、云涌、雷鸣的用意,是为了享受“急雨”带来的审美感受。
而“卧”字的运用更是“造化用语”的范例。
它不仅写出了作者激赏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象时所特有的豪情,而且将作者那种力求上进、豪放潇洒、雍容大度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卧”字在此起了传达感情、揭示主旨的作用。
思考:最后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生动传神?请简析。
哲言睿语作家名句出处曾巩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圣贤》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赠黎安二生序》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赠黎安二生序》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战国策目录序》名人轶事曾巩真诚待人曾巩是宋朝的一位大诗人。
他为人正直宽厚,襟怀坦荡,对朋友一贯有啥说啥,直来直去。
他和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在年轻的时候就是好朋友。
王安石二十五岁那年,当上了淮南判官,他从淮南请假去临川看望祖母,还专门去拜见曾巩。
曾巩十分高兴,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后来还专门赠诗给王安石,回忆相见时的情景。
有一次神宗皇帝召见曾巩,并问他:“你与王安石是布衣之交,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曾巩不因为自己与王安石多年的交情而随意抬高他,而是很客观直率地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行为确实不在汉代著名文学家扬雄之下。
不过,他为人过吝,终比不上扬雄。
”宋神宗听了这番话,感到很惊异,又问道:“你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为什么这样说他呢?据我所知,王安石为人轻视富贵,你怎么说是‘吝’呢?”曾巩回答说:“虽然我们是朋友,但朋友并不等于没有毛病。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道山亭记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 道山亭记1.通假字(1)粤.之太末 同________,________。
(2)其城之内外皆涂.同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1)列于中国..。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盖⎩⎪⎨⎪⎧ 盖以其陿多阻:盖其岁满就更广州:(2)累⎩⎪⎨⎪⎧ 累数驿乃一得平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不累于俗,不饰于物:(3)尽⎩⎪⎨⎪⎧盖已尽人力: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林尽水源: (4)为⎩⎪⎨⎪⎧小为县,大为州:为亭于其处:程公为是州:为登览之观:(5)者⎩⎪⎨⎪⎧ 负载者虽其土人:故隶周者也:其路在闽者:三山者鼎趾立:4.词类活用 (1)匠多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下贫必丰.其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名.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新.其城,又新.其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句式(1)其路在闽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亭于其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岂虚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1)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2习题:第3课道山亭记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道山亭记作为“唐宋八大家”最后一位的曾巩虽然不像其他几位大家那样名声显赫、光彩照人,但他以让人吃惊的执着和朴实同样写下了人生传奇。
曾巩一生很谦谨,他和杜甫、东坡等同为大文豪,名声却不如他们,这正显示出他的可爱、他的高尚。
名声有无无所谓,关键是有好的文章流传于世间,何况,还有人仍然没有忘记他,不然怎么会把他列入八大家之中呢?曾巩要的是实在,他崇尚的是文以载道,赞同的是畜道德而能文章的人。
(选自百度文库《江西才子——曾巩》)蜜橘飘香的金秋十月,我携一好友,重游了曾巩读书岩。
曾巩在济南曾巩在济南城市建设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主持修建了北水门。
由于齐州地势南高北低,过去南部山区和城内泉群的水流多涌向城北,北门内外时常遭遇水患,曾巩为此在北城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包括修筑堤堰、疏浚水道、开挖新渠、修建水闸等。
北水门的成功兴建,不仅解决了齐州的水患,更造福了子孙后代。
在北水门基础上,后人又建成巍峨壮观的汇波楼,在美丽的大明湖映衬下,形成了历下八景之一的“汇波晚照”。
曾巩还利用盈余财力,修筑桥梁,改建驿馆,并开通了由长清到博州(今聊城)、直达魏州(今河北一带)的官道。
(选自游龙的博客) 【课外运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节选)进士考试失败,曾巩一句埋怨的话都没有说。
他没有攻击说那些考中的:他们不如我,他们的水平跟我比很差。
你还记得韩愈吗?韩愈当然也不容易,考了四次最后才考中,可是他每次考不中都很急,然后就拼命地说,考试净考这种文章,我看了,那文章写得没有我的好,然后再不录取,就给宰相写信,一个月里恨不得能写几封。
曾巩没有,曾巩没有去埋怨,没有去嘲讽和诋毁那些考中的人。
他也没有怎么样呢?去对那个考试的主管部门大放厥词。
没有。
曾巩告诉自己说,我回去了,我回去以后增进我的学问,我会再来考的。
为什么我们说曾巩的文章写得很醇厚很纯正呢?这当然一方面是来源于儒学的那种深厚的底蕴,儒家思想的纯正和醇厚。
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在做学问之前,在学习之前,他的心应该是端正的。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一单元3道山亭记Word版含解析

3道山亭记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寒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周围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赏析】凭海临风常常是极富于情味的境界。
曾巩这首七绝,相同捕获了凭海临风、雷雨以前的瞬时风景,以奇崛而见遒劲壮丽著称。
诗中的“ 朱楼” 坐落于能够回首千山的凭海临风处,写景则依“ 海浪——风雷——窗户——山雨” 的次序,视觉与听觉订交织,汇成层景叠现、周围来风的雄奇气象。
这还不够,作为主角的抒怀主人公登场时,有两个动作出人预料且笔法诡谲。
一是“ 钩疏箔” 的动作,风雨将至,一般人闭窗绝户,诗人却把帘子钩卷起来;二是“ 卧看”的动作,亦特他人避雷躲雨之惶急,而是冷静自在,悠然自得。
“ 钩”与“ 卧” 两个重点词的使用,把诗人不俗不群之满腹英气和享受急雨冲洗峦嶂及电闪雷鸣后的壮丽境地之雍容神态,传达得重生动、鲜亮、激烈。
【思虑】诗歌的三、四句中,有两个传神的动词,找出来简要加以赏析。
【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虑答案。
[作者卡片 ]姓名曾巩生卒年1019- 1083字号称呼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籍贯南丰 (今江西南丰 )主要成就北宋散文家、学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元丰类稿》《墨池记》[写作背景 ]道山,在福州西,本名乌石山,唐天宝八载诏改闽山,程师孟更名道山。
宋神宗熙宁元年 (1067) ,程师孟建了道山亭。
宋神宗熙宁十年 (1077) 春,曾巩授直龙图阁,移知福州。
其前任程师孟届满,将移任广州。
福州,古时山川邪恶,交通不便,为偏僻之地,仕者多不肯前往。
程师孟任职期间治郡很有业绩,百姓安家乐业。
曾巩应前任程师孟之请写作本文,并无采纳直截了当的写法,而是波折形象地显现程师孟治郡业绩,写得纡徐缓和,儒雅醇厚。
明朝散文家茅坤夸赞本文最具“曾子固本色” 。
一、字音阸.( ài)踬.(zh )ì趾.(zh )ǐ瀛州 (y ínɡ).二、通假字缘芒峭 (qi o)à.蟉糅 (li )(rú u)ó..嵚崟 (q ī n)(y) ín..埃壒.( ài)(ɡē nɡ)陿 (xi á).簟席 (di àn).修撰 (zhu àn).①自粤之太末粤,同“越”.②盖以其陿多阻陿,通“狭”.③其城以内外皆涂.涂,通“途”三、一词多义①山相属无中断动词,连续.②尚书固负若属.耶名词,部下③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名词,辈(1) 属动词,劝请,邀请④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⑤屈平属底稿不决动词,写作.⑥舟载者日夜属.于门庭动词,齐集,集中①盖其岁满就更.广州动词,改任②此则寡人之罪也。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3道山亭记 含答案

◆3道山亭记曾巩将福州的山险水恶、人文氛围和居民安乐,侃侃道来,写得纡徐和缓、儒雅醇厚,从而形象地表现出了福州特有的险恶地形,曲折地表达对程师孟治郡业绩的赞美,高度评价了程师孟的旷达脱俗,赞扬了程师孟身处险境而能坦然自若的胸襟。
安详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
常常抱怨旁人不理解自己的人糊涂了。
人人都渴望理解,这正说明理解并不容易,被理解就更难。
用无止无休的抱怨、辩论、大喊大叫去求得理解,更是只会把人吓跑。
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
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
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
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有解开的话,语言就会失去价值,甚至于只能添乱。
动辄想到让事实说话的人比起动不动就想说倒一大片的人更安详。
安详属于强者,骄躁流露幼稚。
安详属于智者,气急败坏显得可笑。
安详属于有信心者,大吵大闹暴露了他其实没有多少底气。
安详也有被破坏的时候,喜怒哀乐都是人之常情。
问题是,喜完了怒完了哀完了乐完了能不能及时回到安详状态上来,如果动不动就闹腾,动不动就要拽住每一个人,论述自己的正确,如果要求自己的配偶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下属无休止地夸赞是多么多么的好,如果看到花没有按自己的意愿开、果没有按自己要求的尺寸长就伤心顿足,您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安详方能静观。
观察方能判断。
明断方能行动。
有条有理,不慌不乱,如烹小鲜,庶几可以谈学问矣。
童年常听到一句俗话,形容一个人气急败坏为“急得抓蝎子”。
如果您对,急什么?如果您差劲,越急越没有用。
动不动摆出一副抓蝎子的样子,以为这种样子可以动人唬人,实属可叹可恶。
《红楼梦》里的赵姨娘就是个动辄“抓蝎子”的人,我要以她为戒。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至少不必自己活得那么痛苦,也给旁人带来那么多不快。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赏读: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这句话表明,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善于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2020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1:第3课 道山亭记 Word版含解析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闽,故隶周者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_闽__,_原__来__隶__属__于__周__朝__。__ (2)其路在闽者。(定语后置句。定语“在闽”置于“路” 后,“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译文:_这__到__了__闽__地__的__通__道__。__(_或__这__通__道__到__了__闽__地__。__)_
作状语,_在__水__上__)
(17)非生而习.水事者(动词,_练__习__) (18)不敢以.①舟楫自任.②也(①介词,用。②动词,_担__任__,_担__当__) (19)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使__…__…__
_空__) (20)盖以其陿多阻(副词,_表__推__测__,_大__概__、__大__约__)
第2段
(一)名词作状语
1.舟. 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2.三山者鼎. 趾.立
(二)动词用作名词
福州治. 侯官
词类活用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虽下贫. 必丰其居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虽下贫必丰.其居
1.而长. 江.在其南 2.旁有沟,沟. 通.潮汐
古今异义
阅读课文第3、4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9)然其四顾.亦山也(动词,_望__)
(10)其途或①逆②坂③如缘 ④(①代词,_有__的__。②_对__着__、__
...
.
_迎__着__。③名词,_山__坡__。④名词,_粗__绳__)
(11)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名词作状语,_如__钩__子__一__样__弯__曲__) (12)罕不踬.也(动词,_跌__倒__) (13)其溪.行(名词作状语,_在__水__上__) (14)或逆走旁.①射,其状若蚓.②结,若虫.③镂(①②③均为名词作
2019届高中语文《道山亭记》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2019届高中语文《道山亭记》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粤.之太末(è)阸.于两山(ài)衡缩蟉.糅(liú)B.逆坂如缘(yuán) 沟通潮汐.(xī) 舟溯.沿者(sù)C.其激若矢.(shǐ) 麓多桀.木(jié) 巨丽相矜.(jīn)D.瑰诡.殊绝(wēi) 鼎.趾立(dǐnɡ) 辄破溺.(nì)解析:选C。
A项,“粤”应读“yuè”;B项,“”应读“ɡēnɡ”;D项,“诡”应读“ɡuǐ ”。
2.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城之内外皆涂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选C。
A项,“涂”通“途”,路途;B项,“颁”通“斑”,须发半白;D项,“知”通“智”,智慧。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闽,故隶.周者也隶:奴隶B.其途或逆坂.如缘坂:山坡,斜坡C.非其土人,罕不踬.也踬:跌倒D.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埃壒:尘埃,尘世解析:选A。
隶:隶属。
4.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故名之曰“道山之亭”B.三山者鼎趾立C.草木行列,烟消日出D.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解析:选D。
A项,“名”,名词作动词,命名;B项,“鼎趾”,名词作状语,像宝鼎的足一样;C项,“行”,名词作动词,排列。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
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
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
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2019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3道山亭记 Word版含答案

◆3道山亭记曾巩将福州的山险水恶、人文氛围和居民安乐,侃侃道来,写得纡徐和缓、儒雅醇厚,从而形象地表现出了福州特有的险恶地形,曲折地表达对程师孟治郡业绩的赞美,高度评价了程师孟的旷达脱俗,赞扬了程师孟身处险境而能坦然自若的胸襟。
安详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
常常抱怨旁人不理解自己的人糊涂了。
人人都渴望理解,这正说明理解并不容易,被理解就更难。
用无止无休的抱怨、辩论、大喊大叫去求得理解,更是只会把人吓跑。
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
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
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
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有解开的话,语言就会失去价值,甚至于只能添乱。
动辄想到让事实说话的人比起动不动就想说倒一大片的人更安详。
安详属于强者,骄躁流露幼稚。
安详属于智者,气急败坏显得可笑。
安详属于有信心者,大吵大闹暴露了他其实没有多少底气。
安详也有被破坏的时候,喜怒哀乐都是人之常情。
问题是,喜完了怒完了哀完了乐完了能不能及时回到安详状态上来,如果动不动就闹腾,动不动就要拽住每一个人,论述自己的正确,如果要求自己的配偶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下属无休止地夸赞是多么多么的好,如果看到花没有按自己的意愿开、果没有按自己要求的尺寸长就伤心顿足,您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安详方能静观。
观察方能判断。
明断方能行动。
有条有理,不慌不乱,如烹小鲜,庶几可以谈学问矣。
童年常听到一句俗话,形容一个人气急败坏为“急得抓蝎子”。
如果您对,急什么?如果您差劲,越急越没有用。
动不动摆出一副抓蝎子的样子,以为这种样子可以动人唬人,实属可叹可恶。
《红楼梦》里的赵姨娘就是个动辄“抓蝎子”的人,我要以她为戒。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至少不必自己活得那么痛苦,也给旁人带来那么多不快。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赏读: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这句话表明,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善于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3课道山亭记同步试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诗歌赏析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译文: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
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
赏析:这首小诗描绘了雨后福州城南野外的自然风光。
笔调轻快,写景如画,是曾巩诗作中的杰出篇章。
特别是“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一句,沁着水珠的草地鲜亮碧绿,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满生机,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调超逸,清新隽永。
文言积累郑人买履郑人且有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乃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有个郑国人想买鞋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他去市场时,发现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他返回家中去取尺码。
等到他回到集市上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一试?”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粤.之太末(è)阸.于两山(ài)衡缩蟉.糅(liú)B.坂如缘(yuán) 沟通潮汐.(xī)舟溯.沿者(sù)C.其激若矢.shǐ麓多桀.木jié巨丽相矜.jīnD.瑰诡.殊绝wēi鼎.趾立dǐnɡ辄破溺.nì解析:A项中“粤”读“yuè”;B项中“”读“ɡēnɡ”;D项中“诡”读“ɡuǐ ”。
答案:C2.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城之内外皆涂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A项“涂”通“途”,路途;B项“颁”通“斑”,须发花白;D项“知”通“智”,智慧。
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闽,故隶.周者也隶:奴隶B.其途或逆坂.如缘坂:山坡,斜坡C.非其土人,罕不踬.也踬:跌倒D.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埃壒:尘埃,尘世解析:A项,隶:隶属。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三山者鼎趾立C.草木行列,烟消日出D.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解析:A项,名:名词作动词,命名;B项,鼎趾:名词作状语,像宝鼎的足一样;C 项,行:名词作动词,排列。
答案:D5. 给下面“以”字的用法分类:①盖以其陿多阻②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③人以屋室巨丽相矜④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⑤闽以险且远⑥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⑦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介词:________连词:________(只填序号)解析:②连词,表并列;⑥连词,表承接;其余均为介词。
答案:介词:①③④⑤⑦连词:②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3题。
闽,故隶周者也。
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
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
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
其途或逆坂如缘,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
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
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
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
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
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
其.水陆之险如此。
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
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
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
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
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
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
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一)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累.数驿乃一得平地 累:连续、连接 B .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踬:跌倒 C .岂虚.也哉 虚:空虚 D .山相属.无间断 属:连接解析:C 项,虚:不真实,虚假。
答案:C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B.⎩⎪⎨⎪⎧ 不敢以.舟楫自任也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C.⎩⎪⎨⎪⎧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D.⎩⎪⎨⎪⎧其.状若蚓结其.水陆之险如此解析:C 项,均为介词,“在”。
A 项,成为/介词,替。
B 项,凭借/因为。
D 项,代词,它的/指示代词,那。
答案: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极力描写闽地山路水道艰险,以体现程师孟入闽任职“忘其远且险”。
B.第1段作者用汉代将闽地的百姓迁徙于江淮之事,来强调这地方险狭多阻。
C.作者对于程师孟治郡的业绩,单刀直入又纡徐和缓,将其政绩曲折地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曾巩散文的艺术特色。
D.作者第1段写闽地“远且险”,分别从“陆出”和“溪行”两方面入手,而各又分别从山路与“土人”、溪流与“生而习水者”两部分落笔,条理清楚。
解析:C项的“单刀直入”错。
答案:C9.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到秦朝时,开拓它的区域,列于华夏统辖区域内,开始并为秦朝的闽中郡。
(2)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即使是本地人,如不是一生下来就练习水上功夫,也不敢担任起行船的职责。
(二)10.下面各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福州治.侯官治:以……为官署所在地B.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属:集中C.其城之内外皆涂.涂:途路D.佛、老子之徒.徒:……的人解析:D项,徒:徒弟。
答案:D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A.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B.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C.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D.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虚”和“丰”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A项,多:形容词用作动词,有很多。
C项,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全部看到。
D项,穷:形容词用作动词,尽情享受。
答案:B12.下面关于选段思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2段写福州的民居、庙观等反映了居民安乐,间接地表现出程师孟的治郡政绩。
B.文章第2段所介绍的福州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气,为下文程师孟“余功又及于此”——建“道山之亭”的介绍作了铺垫,思路缜密。
C.第3段描写程师孟建在城中道山之上的“道山之亭”的胜景,以表现“其志壮哉!”D.文章末段先称赞程师孟的政绩,后介绍其辗转任职的情况,看似闲笔,实则用意深远,含蓄蕴藉。
解析:C项,“在城中道山之上”误,据原文“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可知“道山”是道家之山。
答案:C13.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们竞相夸耀自己房屋的大并且华丽,即使是下等贫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宽敞。
(2)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既改造了城墙,又革新了学府,并且利用公事之余的时间又办到了建亭这件事。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徐孺子祠堂记曾巩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
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
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道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不容,而织罗钩党之狱起,其执弥坚,而其行弥励,志虽不就而忠有余。
故及其既殁,而汉亦以亡。
当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而不避。
百余年间,擅强大,觊非望者相属,皆逡巡而不敢发。
汉能以亡为存,盖其力也。
孺子于时,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举有道①,拜太原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
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
在位士大夫,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矣,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
孺子尝谓郭林宗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
孔子称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其惟我与尔有是夫!”孟子亦称孔子:“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乃所愿,则学孔子。
”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长进退,择所宜处,未尝不惟②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
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孺子姓徐名稚,孺子其字也,豫章南昌人。
按图记:“章水北径南昌城,西历白社,其西有孺子墓;又北历南塘,其东为东湖,湖南小洲上有孺子宅,号孺子台。
吴嘉禾中,太守徐熙于孺子墓隧种松,太守谢景于墓侧立碑。
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贤亭,世世修治;至拓跋魏时,谓之聘君亭。
”今亭尚存,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尝为孺子宅,又尝为台也。
予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处,结茅为堂,图孺子像,祠以中牢③,率州之宾属拜焉。
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