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的护理
护理专业药理第12章镇静催眠药

有效,尤其小发作和肌阵挛发作疗 效最好。
阿普唑仑(佳静安定)
适用:焦虑、抑郁、顽固性失眠、癫
痫、术前镇静。
艾司唑仑(midazolam,速安眠)
用于:(1)各种类型的失眠。
(2)麻醉前给药。
三唑仑(酣乐欣)
用于:各种类型失眠。 药物依赖性较强,目前临床上已逐 渐少用。
第二节 巴比妥类
分类:
【体内过程】 1、po 吸收迅速、完全。
缺点:①安全性差
②易发生依赖性
其应用日渐↓
目前主用:抗惊厥、抗癫痫和麻醉。
1、镇静催眠: 缺点:REMS↓ “反跳性” REMS↑↑。 因此,已不作镇静催眠药常规使用。
2、抗惊厥、抗癫痫:苯巴比妥有较强 的抗惊厥及抗癫痫作用。 应用:
(1)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 (2)小儿高热、破伤风、子痫、脑 膜炎、脑炎及中枢兴奋药引起的惊厥。 3、麻醉:硫喷妥钠静脉麻醉。
3、耐受性和依赖性:长期应用产生依 赖性,突然停药易发生“反跳”现象 ,此时REMS↑,梦魇↑,迫使病人继 续用药,终至成瘾。 成瘾后停药,出现戒断症状,表 现为激动、失眠、焦虑,甚至惊厥。
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催眠剂量 对正常人影响不大,大剂量明显抑 制呼吸中枢,呼吸抑制是本类药物 的主要致死原因。 严重肺功能不全、颅脑损伤致 呼吸抑制者禁用。
1、po吸收好,抗焦虑作用在服药后1~2周 显效,4周达最大效应。 2、抗焦虑作用与地西泮相似,无镇静、肌 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 3、机理: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
4、应用:焦虑性激动、内心不安和紧张等 急慢性焦虑状态。
5、无明显生理依赖性和成瘾性。
佐匹克隆(zopiclone)
1、po吸收迅速,达峰时间0.5~1.0h, t½3.5~6h。 2、作用:镇静、抗焦虑、肌松、抗惊厥 。 3、应用:各种类型失眠症。 特点: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 质量↑。 4、戒断症状:长期用药突然停药。
七年级北师大生物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知识点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一节知识点一:神经系统1.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起最主要的作用。
2.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知识点二: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3.神经元的结构:由胞体和突起组成。
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内有细胞核,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4.神经冲动:简称冲动,是一种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
5.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树突——胞体——轴突——轴突末梢——下一个神经元6.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神经节。
7.在中枢神整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较灰暗,称为灰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色泽较白亮,称为白质。
知识点三: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狐(完整)。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组成部分:①感受器(接受刺激)→②传入神经(传入信息)→③神经中枢(处理信息,发出命令)→④传出神经(传出命令) →效应器(产生反应)(注:神经节是区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关键,通常出现在传入神经。
)4.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生来就具有,一般只需大脑皮层以下(脑干或脊髓)即可完成(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等)②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般需大脑皮层参与(如:望梅止遇、谈虎色变等)5.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是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起条件反射。
第12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四、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3级神经元
1.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 通路(深感觉传导路)、精细触 觉 薄束-薄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
楔束-楔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
途径:先上行后交叉
2.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 路(浅感觉传导通路)
3级神经元 途径:先交叉后上行
四肢、躯干的痛、温觉和粗触觉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
躯体痛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二)脊髓反射
1.脊动物和脊休克 脊髓动物: 在动物脊髓第5节段下切断(以保留膈肌的呼吸运动)的动物。 脊休克: 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段后反射能力暂时消失进入无反应状态。
2.牵张反射 概念: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 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 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 的同一肌肉收缩。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中枢部位
交感神经系统 (中间)
T1~L3灰质侧角
副交感神经系统 (两端)
脑干(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脊髓骶段(2~4节)侧角
离效应器远 神经纤维长度 节前短,节后长
神经节位置 纤维数量比
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 节前长,节后短 节前∶节后=1∶2 较 局 限
三、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
(一)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
1. 大脑皮质运动区 特征: ①交叉性支配,但头面部 是双侧性的。 ②倒置性支配,但头面部 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 ③运动区大小与运动的精 细复杂程度成正比。
2.运动传导通路
(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调节运动,控制肌紧张、处理本体感觉的传入信息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查房课件

目录 感染原因和病因 临床表现和诊断 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法 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护理要点和护理效果评估
感染原因和病因
感染原因和病病因:免疫功能低下、手术操作不当、 头部外伤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神 经体征等 诊断方法:脑脊液检查、血液检验、影 像学检查等
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保持休息、营养饮食、常规 护理、定期观察等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 治疗等
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并发症:脑水肿、脑脓肿、脑积水等 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生、合理用药、 避免头部外伤等
护理要点和护理效果评估
护理要点和护理效果评估
护理要点:定期查房、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营养等 护理效果评估:头痛缓解、发热退下、 神经体征改善等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初中生物第12章第1节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课件

4、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
①、请说出A、B、C、D、E的 名称:
A 神经中枢 、
B 感受器
、
C 传入神经 、
D 效应器
、
E 传出神经 。
② 请按照反射的过程,说出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
B→C→A→E→D
练习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C )
A.反射
B.反射弧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运动。
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
细胞体:内含细胞核,是神经 元的代谢中心
树突:数量多,呈树枝状
突起
轴突:数量少,1条,分枝少
沿一定 方向传 导冲动
1、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调节的每一个信息,都以神经细 胞为单位来产生和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内
灰质
白质
周围神经系统内 神经节
神经
相关概念
1、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
现的部位
2、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
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
3、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
的部位色泽灰暗,称为灰质
4、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
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后天性反射。 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学习——条件反射
避雨——条件反射
听到发令枪声冲出起点——条件反射
守门员扑球—件反射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先天性
条件反射
后天性
刺激性质 非条件刺激
谢 谢
护理学中的神经系统护理

护理学中的神经系统护理神经系统护理在护理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正确的神经系统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神经系统护理的重要性、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及其护理措施。
神经系统负责人体的感知、运动和调节等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在实施神经系统护理之前,护士需要对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有充分的了解。
神经系统护理包括疾病预防、评估和治疗。
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减少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例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定期体检等可以降低患脑卒中和帕金森等疾病的风险。
评估是神经系统护理中的核心环节。
护士需要通过详细的询问和观察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常见的神经系统护理评估工具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
根据评估结果,护士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对于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护士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巧。
例如,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护士需要及时提供急救措施,并协助医生进行溶栓治疗或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退行性疾病,护士需要协助患者进行药物管理和物理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系统护理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常常造成严重影响。
护士需要通过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等手段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同时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
总之,神经系统护理在护理学中占据重要位置。
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详尽的评估和细致的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和保障其生活质量。
只有在护理师的不懈努力下,神经系统患者才能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十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学习要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对外环境变化做出即时反应。
作用于CNS的药物主要通过影响中枢突触传递的不同环节(如递质、受体、受体后的信号转导等),从而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递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乙酰胆碱:中枢乙酰胆碱主要参与觉醒、学习、记忆、运动的调节。
2.r-氨基丁酸: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3.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是CNS内主要的兴奋性递质。
4.去甲肾上腺素:抑制NE、5-HT等的再摄取是抗抑郁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5.多巴胺:中枢存在4条多巴胺通路。
①黑质-纹状体通路,减弱该通路的DA功能可导致帕金森病:②中脑-边缘通路,主要调控情绪反应;③中脑-皮层通路,主要参与认知、思想、感觉等过程的调控;④结节-漏斗通路,主要调控垂体激素的分泌。
6.5-羟色胺:参与心血管活动、觉醒-睡眠周期、痛觉、精神情绪和神经内分泌活动的调节。
7.组胺:参与饮水、摄食、体温调节、觉醒和激素分泌调节。
8.神经肽:在突触传递过程中起神经调质的作用。
专业术语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神经肽(neuropeptides)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 谷氨酸(glutamate)神经激素(neurohormone) 组胺(histamine)r-氨基丁酸(r-butylamino acid) 多巴胺(dopamine)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orepinephri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一.试题精选(一)选择题A型题1.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结构是( )。
A.突触B.电化学性突触C. 电突触D.化学性突触E.以上都不是2.下列属于神经调质的是( )。
A. 细胞因子B.去甲肾上腺素C.酪氨酸D. 一氧化氮E.神经激素3. 具有递质与调质双向功能的物质是( )。
A.乙酰胆碱B.细胞因子C.化学因子D. 酪氨酸E.类固醇激素4.脑内第一个被发现的神经递质是( )。
第12章 第1节 第1课时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6。1920年,印度发现了两个“狼孩”,其中最小 的一个8岁,经过科研人员9年的艰辛训练,到l7 岁时,其智力仅有4岁小孩的水平.这是由于此 “狼孩”的什么结构发育不完善造成的?( ) A.脊髓B.小脑C.大脑D.脑干 8.某成年男子醉酒驾车把自己撞成“植物人”, 他只能靠输液生存,有心跳、呼吸、血压但没有 意识,不能说话也不能动.这说明他至少哪部分 神经中枢没撞坏( )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
大脑皮层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定义:是大脑表面的结构
功能:接受来自各感受器传入的信息而 形成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等),也 能够发出传向各下位中枢的信息,大脑 皮层成为管理整体神经调节的最高级中 枢。因此,大脑皮层居于最高级中枢地 位,它的生理活动叫做高级神经活动。 运动 管理:存在专门管理 感觉 视觉 某些活动的功能区 听觉 人类特有的语言
7.1,7.3,7.2
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 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胞体 1 树突 2 轴 突 末 梢
轴突 3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细胞
胞体
神经元结构
突起 轴突 树突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神经元的功能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传导兴奋的方向:
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区别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大脑
小脑 脑干
脊髓
脊神经
大脑皮层的形态结构
大脑是人的中枢神经
系统中最大的部分,由左、
右两半球组成。在大脑半 球的表面呈现许多弯弯曲 曲的沟 (凹)和回(凸),这使 大脑的实际表面积要比平 滑的外形大许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的护理
学习目标:
1.阐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的护理评估内容
2.列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的护理诊断
3.阐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的护理措施
一、引言
中枢神经功能衰竭(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failure , CNSF)即急性脑功能衰竭(CF),是多种病因所致的一种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病死率最高的脏器功能衰竭。
常为许多全身疾病和颅内疾病的严重后果,在抢救危重病人的过程中,要早期监测脑功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脑组织,控制脑缺血缺氧的发展。
链接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
一、颅内疾病:1. 感染乙型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流脑等。
2.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3.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脑寄生虫病等。
4.颅脑外伤
5.癫痫
二、全身疾病: 1.多系统功能衰竭
2.心脏骤停
3.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肺性脑病、肝性脑病、尿毒症性脑病、
粘液性水肿昏迷及低血糖昏迷等
4.中毒
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在询问病史中应注意有无原发病如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
是否存在相关诱发因素如外伤、中毒等。
(二)身心状况
1.症状、体征
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按程度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1)嗜睡:病理性睡眠过多、过深,能被各种刺激唤醒,并能正确做出反应及回答问题,但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
(2)意识模糊:病人反应慢,回答语言简单、迟钝。
注意力不集中,对刺激的反应不及时、不确切,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3)昏睡:病人多不易被唤醒,只有在持续强烈刺激(如压迫眶上神经)下能做出睁眼、呻吟、躲避及模糊而简短回答,很快又入睡。
(4)昏迷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临床上将昏迷份三个阶段:
①轻度昏迷(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病人对强烈刺激仍有防御性反应。
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基本生理反应存在。
生命体征(呼吸、血压、脉搏等)一般无明显改变。
②中度昏迷对剧烈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呼吸、血压、脉搏出现异常。
③深度昏迷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及角膜反射消失,肌肉松弛、大小便失禁,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
2.体查
(1)意识可按照Glasgow昏迷计分法,总分为A+B+C,正常人为15分,小于8分提示预后不良,该评分简单易行,比较适用。
链接
Glasgow昏迷量表
(2)体温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伤时,可有中枢性高热。
(3)呼吸广泛脑损伤时可出现潮式呼吸;中脑、桥脑损伤时可发生过度换气;桥脑下部损伤时出现喘息样呼吸;两侧额叶损害时可
发生呼吸暂停。
(4)血压血压升高,常见于高血压脑病、颅内压升高。
(5)瞳孔注意观察瞳孔的大小、对称性及对光反射是否存在。
(6)神经系统其他检查角膜反射、腱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的检查,若脑膜刺激征阳性,可提示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
三、护理诊断
1、舒适的改变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自理能力缺陷与活动无耐力或肢体功能障碍有关。
3、恐惧对疾病不了解及担心疾病的预后有关。
4、疼痛与可加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有关。
5、体液不足与呕吐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躯体活动障碍、瘫痪有关。
四、护理目标
1、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疼痛消失,感觉舒适。
2、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恢复,积极参与生活自理活动。
3、病人恐惧减轻,有安全感,了解疾病常识,并配合治疗。
4、病人无感染发生、压疮、意外损伤。
五、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体位安全体位一般采取头高脚低位,侧卧位或仰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防
止窒息,检查病人呼吸情况,是否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及时吸氧高流量吸氧可改善缺氧,一般氧流量为2~4L/min。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药物治疗,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适当给予镇
痛、镇静、促进脑细胞代谢和功能恢复的药物等。
5、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病人意识、呼吸、体温、脉搏、心率、血压,同时
注意监测Glasgow评分,如发现分数下降,要及时汇报给医生进行抢救。
病情危重者做好护理记录及记出入液量
6、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有一定热量的饮食。
轻度
吞咽障碍者半流质饮食,进食要慢以防呛咳。
昏迷者给鼻饲。
(二)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坠入性肺炎预防护理昏迷病人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入呼吸道,引起坠入
性肺炎,因此在护理中要注意每2~3小时定时翻身一次,同时适当给病人叩背,定期更换吸氧导管,保持清洁通畅。
2、口腔感染预防的护理为避免口腔感染要注意每日早晚用生理盐水清洗
口腔一次,若出现口腔感染要及时处理。
3、泌尿系感染的预防护理如病人因为尿潴留多采用留置导尿,注意保持导
尿管通畅,定时开放,每日清洁插管部位和尿道口,同时可应用1:5 000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膀胱2次,注意观察引流尿液变化,一旦能自行排尿,导尿管应迅速拔掉。
4、其他预防角膜炎、角膜干燥可每日应用1%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洗眼1~
2次;若病人长期卧床,要注意定时翻身,每2~3小时翻身1次,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干燥,床铺要保持清洁平整,对受压部位要适当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三)颅内压监测(intra cranial pressure ,ICP)的护理:监测前调整好记录仪和传感器,操作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
液反流,每日消毒1~2次,避免颅内感染;躁动病人可适当给予镇静剂,以免影响颅内压;观察病人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如出现
注意引流速度是否过快。
(四)脑疝先兆观察及脑疝护理
1、脑疝先兆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脑疝先兆: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血压
急剧升高、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出现后要立即通知医生。
2、脑疝护理出现脑疝后,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给氧,按医嘱20~
30min内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同时可应用地塞米松10mg静
脉注射;用药后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紧急情况下,配合医师行脑室
穿刺置管引流
链接
脑疝
临床上常见的脑疝有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小脑幕切迹疝指颅内压增高时,脑组织向下移位,颞叶的海马沟回被挤入小脑幕裂孔形成的脑疝。
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出现嗜睡、昏迷,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
患侧瞳孔开始缩小随后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有的可以出现对侧肢体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去大脑强直发作、高热和生命体征紊乱。
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指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疝入枕骨大孔及椎管内。
急性枕骨大孔疝表现为昏迷,双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光反射消失,短时间内出现呼吸衰竭。
慢性枕骨大孔疝表现为枕部疼痛,颈项强直,强迫头位,锥体束征,颅高压表现。
小结
本章学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主要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等。
在学习中要掌握好相关病情的观察,及时发现颅高压出现的征象,学会观察意识障碍的表现、脑疝出现的先兆,出现相关问题要立即汇报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蔡雁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