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类型概述_黄孝章
10月 现代出版转型模式及特点10[1].12
![10月 现代出版转型模式及特点10[1].12](https://img.taocdn.com/s3/m/1765a219964bcf84b9d57b2c.png)
(2)参照价格
纸质图书或扫描、 纸质图书或扫描、复印的价格
谢 谢!
2010.10
三、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与运营商之间的商业模式 内容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 )、技术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A)、技术提供商(B)与运营商(C) 技术提供商 与运营商( 之间的商业模式。 之间的商业模式。 A主导型 B主导型 C主导型
A + B + C (A+B)+C A+(B+C)
B + A + C (B+C)+A (B+A)+C
六、数字出版品的定价方式
1、数字出版品不可能按成本法定价,可行的定价法则 是消费法 消费法,即分别根据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专业 消费法 出版三大产品特性和数字出版品的读取方式,针对 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 2、数字出版的价格的制约因素 (1)成 本
直接成本:原创内容成本、制作成本、销售成本、 直接成本:原创内容成本、制作成本、销售成本、人力成本 间接成本:技术折旧、税收、办公费用、资金成本(利率) 间接成本:技术折旧、税收、办公费用、资金成本(利率)
现代出版转型模式及特点
中国社会学会 秘书长 社会科学文献供商或运营商主导型 传统出版社成为内容提供商,最终滑落为数 字内容加工部门。 目前的典型企业有:清华同方、北大方正、 汉王科技。 未来最具强势地位的, 未来最具强势地位的,仍是包括中国移动在 内的数字运营商。 内的数字运营商。
一、传统出版社进入数字出版的主要路径
资本合体型 以传统出版社上市融资或外部资本直接进入 出版,通过资本整合传统出版社、技术提供商和 运营商,展开数字出版业务。
中国目前的典型代表有:地方出版集团、盛 大网络等。
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路径

I G I T C W经验 交流Experience Exchange194DIGITCW2023.091 数字出版产业概述数字出版产业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传统的出版物数字化,形成新型的出版物,并通过互联网等通信渠道进行传播和销售的产业。
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出版业的转型升级,而且还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字出版产业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音乐、数字影视等,其特点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播方式灵活、消费群体广泛,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具有互动性和多媒体性,可以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受到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数字出版产业的政策,如加大对资金投入、鼓励新型出版物的创作和推广、加强版权保护等。
同时,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该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1]。
2 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机遇2.1 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第一,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和阅读习惯,从而为读者推荐个性化的数字出版物。
传统的出版物推荐主要是基于内容相似性或者作者相似性等因素,但是这种推荐方式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而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阅读记录、搜索记录、购买记录等数据,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和阅读习惯,从而为读者推荐更为精准的数字出版物。
例如,当用户阅读了一本科幻小说后,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阅读记录和兴趣爱好,向用户推荐更多的科幻小说,从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第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数字出版物的数据化出版,从而提高出版效率和准确性。
传统的出版物生产需要依靠人工进行编辑、排版、校对等工作,工作量大、效率低、准确性有限。
而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实现数字出版物的自动化生产和定制化出版。
例如,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搜索记录和阅读记录,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从而自动生成符合用户需求的数字出版物。
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发展

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与传统出版企业相比,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有着独特的特点,数字出版发展也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出版的新趋势。
本文将就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和数字出版发展与传统出版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出版有着本质的区别。
数字出版不再依赖于纸质书籍的制作和发行,而是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将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以电子书籍、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等形式进行销售和传播。
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内容的生产与采购数字出版企业通过专业作家创作、编辑团队编辑或者从其他出版机构购买原创作品,将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制作成电子书籍、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等形式的数字内容。
2. 数字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数字出版企业需要建设和维护数字平台,包括自有的数字阅读平台、数字音频平台、数字视频平台等,也可以通过门户网站、移动应用等渠道进行数字内容的发布和销售。
3. 数字内容的销售与推广数字出版企业通过数字平台、互联网渠道以及线下渠道进行数字内容的销售与推广,包括付费下载、会员订阅、广告推广等方式。
4. 数据分析与精准营销数字出版企业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精准的内容推荐和个性化营销,提高用户体验和销售转化率。
数字出版发展与传统出版企业的关系数字出版的发展对传统出版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传统出版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 创新与变革数字出版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出版企业的创新与变革,传统出版企业也开始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出版业务的发展。
一些传统出版企业通过合作或者收购数字出版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2. 多元化发展数字出版的兴起促使传统出版企业加大对多种形式的数字内容制作和发行,包括电子书籍、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内容,实现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融合发展。
3. 品牌传播与价值挖掘数字出版的发展为传统出版企业提供了更广泛的品牌传播与价值挖掘的机会,通过数字平台和多媒体渠道,传统出版企业可以更好地向用户展示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核心价值。
数字出版的概念和运作模式分析

数字出版的概念和运作模式分析
葛存山;张志林;黄孝章
【期刊名称】《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16)005
【摘要】定义数字出版不应该仅仅从存储介质的角度,而应该从数据加工处理的方式、存储的模式和传输的形式三个方面进行概括.数字出版既有它狭义的行业特性,又有它广义的社会特性.数字出版的运作模式是建立在数字内容管理、数字沟通和数字交易基础之上的,国内外从事数字运营的企业实践也验证了数字出版运作基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总页数】4页(P1-4)
【作者】葛存山;张志林;黄孝章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北京102600;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北京102600;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北京1026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角色和模式分析 [J], 常雅红
2.高等教育数字出版之盈利模式分析 [J], 毛莹
3.移动互联背景下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分析 [J], 王冰
4.数字出版行业网络动漫出版的泛娱乐经营模式分析r——以原创动画IP《画江湖
之不良人》为例 [J], 王俊杰
5.幼儿教育数字出版中知识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分析 [J], 王画眉; 张志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出版业数字化出版流程及平台搭建方案

出版业数字化出版流程及平台搭建方案第1章数字出版概述 (3)1.1 数字出版发展背景 (3)1.2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区别 (3)1.3 数字出版产业链分析 (4)第2章数字出版平台构建目标与规划 (4)2.1 平台构建目标 (4)2.2 平台功能规划 (5)2.3 技术选型与架构设计 (5)第3章内容获取与版权管理 (6)3.1 内容来源及采集 (6)3.1.1 传统出版物转化 (6)3.1.2 原创网络文学 (6)3.1.3 专业数据库 (7)3.2 版权审核与授权 (7)3.2.1 版权审核 (7)3.2.2 版权授权 (7)3.3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7)3.3.1 加密技术 (7)3.3.2 数字水印技术 (7)3.3.3 权限控制技术 (7)3.3.4 数字签名技术 (7)3.3.5 侵权监测技术 (8)第4章内容加工与存储 (8)4.1 内容加工处理流程 (8)4.1.1 原始内容获取 (8)4.1.2 内容整理与编辑 (8)4.1.3 内容转换与格式化 (8)4.1.4 内容审核与质量控制 (8)4.2 元数据标引与分类 (8)4.2.1 元数据标引 (8)4.2.2 元数据质量控制 (8)4.2.3 内容分类与标签化 (9)4.3 内容存储与管理 (9)4.3.1 存储系统选择 (9)4.3.2 内容组织与管理 (9)4.3.3 数据备份与恢复 (9)4.3.4 安全与权限管理 (9)第5章内容呈现与展示 (9)5.1 数字出版物格式 (9)5.2 内容展示设计 (10)5.3 交互式阅读体验 (10)第6章数字出版物的营销与推广 (10)6.1 营销策略制定 (10)6.1.1 市场调研 (10)6.1.2 目标群体定位 (11)6.1.3 产品差异化 (11)6.1.4 价格策略 (11)6.1.5 合作营销 (11)6.2 线上线下推广渠道 (11)6.2.1 线上推广渠道 (11)6.2.2 线下推广渠道 (12)6.3 数据分析与优化 (12)6.3.1 数据收集 (12)6.3.2 数据分析 (12)6.3.3 优化策略 (12)6.3.4 持续迭代 (12)第7章用户服务与支持 (12)7.1 用户服务体系构建 (12)7.1.1 用户需求分析 (12)7.1.2 服务内容设计 (12)7.1.3 服务渠道拓展 (13)7.1.4 服务团队建设 (13)7.2 客户关系管理 (13)7.2.1 客户信息管理 (13)7.2.2 客户分层管理 (13)7.2.3 客户关怀策略 (13)7.2.4 客户满意度调查 (13)7.3 用户反馈与互动 (13)7.3.1 反馈渠道建设 (13)7.3.2 用户反馈处理 (14)7.3.3 用户互动活动 (14)7.3.4 用户激励机制 (14)第8章数字出版物的发行与物流 (14)8.1 发行渠道拓展 (14)8.1.1 在线书店发行 (14)8.1.2 移动应用发行 (14)8.1.3 线下渠道拓展 (14)8.2 数字出版物分发 (15)8.2.1 分发平台选择 (15)8.2.2 分发策略制定 (15)8.3 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 (15)8.3.1 物流配送 (15)8.3.2 售后服务 (16)第9章产业协同与创新 (16)9.1 跨界合作与产业链整合 (16)9.1.1 跨界合作模式创新 (16)9.1.2 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16)9.1.3 跨界合作与产业链整合的案例分析 (16)9.2 数字出版新业态摸索 (16)9.2.1 个性化定制出版 (16)9.2.2 融媒体出版 (16)9.2.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出版 (17)9.3 创新驱动与发展趋势 (17)9.3.1 技术创新与应用 (17)9.3.2 商业模式创新 (17)9.3.3 政策法规与产业环境 (17)9.3.4 发展趋势展望 (17)第10章法规政策与产业环境 (17)10.1 我国数字出版政策法规 (17)10.1.1 数字出版政策概述 (17)10.1.2 版权保护政策 (17)10.1.3 产业扶持政策 (17)10.1.4 市场监管政策 (18)10.2 国际数字出版产业现状及趋势 (18)10.2.1 国际数字出版产业现状 (18)10.2.2 国际数字出版产业趋势 (18)10.3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18)10.3.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8)10.3.2 加强产业协同创新 (18)10.3.3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18)10.3.4 培育新型数字出版业态 (18)10.3.5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18)10.3.6 扩大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 (18)第1章数字出版概述1.1 数字出版发展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数字出版业应运而生,逐渐成为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版行业数字化出版与内容运营

出版行业数字化出版与内容运营第1章数字化出版概述 (3)1.1 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 (3)1.1.1 电子出版阶段 (3)1.1.2 网络出版阶段 (4)1.1.3 数字出版阶段 (4)1.2 数字出版的内涵与特点 (4)1.2.1 内涵 (4)1.2.2 特点 (4)1.3 数字出版的产业现状与趋势 (4)1.3.1 产业现状 (4)1.3.2 趋势 (5)第2章内容运营基本理论 (5)2.1 内容运营的定义与分类 (5)2.2 内容运营的核心要素 (5)2.3 内容运营的目标与策略 (6)第3章数字出版平台建设 (6)3.1 数字出版平台的类型与功能 (6)3.1.1 电子书出版平台 (6)3.1.2 数字期刊出版平台 (7)3.1.3 在线教育出版平台 (7)3.2 数字出版平台的架构设计 (7)3.2.1 内容管理模块 (7)3.2.2 用户管理模块 (8)3.2.3 数据库管理模块 (8)3.2.4 搜索引擎模块 (8)3.2.5 互动交流模块 (8)3.2.6 推荐系统模块 (8)3.3 数字出版平台的发展趋势 (8)第4章内容资源整合与管理 (8)4.1 内容资源的获取与筛选 (8)4.1.1 内容资源获取途径 (8)4.1.2 内容资源筛选原则 (9)4.1.3 内容资源筛选方法 (9)4.2 内容资源的加工与存储 (9)4.2.1 内容资源加工方法 (9)4.2.2 内容资源存储技术 (9)4.2.3 内容资源管理策略 (9)4.3 内容资源的版权管理与运营 (10)4.3.1 版权管理方法 (10)4.3.2 版权管理策略 (10)4.3.3 版权运营模式 (10)第5章数字出版产品策划 (10)5.1 数字出版产品类型与特点 (10)5.1.1 类型 (10)5.1.2 特点 (11)5.2 数字出版产品策划流程 (11)5.2.1 市场调研 (11)5.2.2 产品定位 (11)5.2.3 内容策划 (11)5.2.4 设计与开发 (11)5.2.5 营销推广 (11)5.3 数字出版产品策划的创新实践 (12)5.3.1 内容创新 (12)5.3.2 技术创新 (12)5.3.3 模式创新 (12)第6章数字出版产品设计 (12)6.1 数字出版产品界面设计 (12)6.1.1 界面布局 (12)6.1.2 视觉元素 (12)6.1.3 导航设计 (13)6.2 数字出版产品交互设计 (13)6.2.1 交互逻辑 (13)6.2.2 交互反馈 (13)6.2.3 交互创新 (13)6.3 数字出版产品用户体验优化 (14)6.3.1 内容呈现 (14)6.3.2 个性化服务 (14)6.3.3 功能优化 (14)第7章数字出版营销策略 (14)7.1 数字出版市场环境分析 (14)7.1.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14)7.1.2 市场竞争格局 (14)7.2 数字出版产品定价策略 (15)7.2.1 成本导向定价 (15)7.2.2 市场导向定价 (15)7.3 数字出版营销渠道与推广 (15)7.3.1 线上营销渠道 (15)7.3.2 线下营销渠道 (15)7.3.3 跨界合作与推广 (15)第8章个性化推荐与用户运营 (15)8.1 个性化推荐系统原理与架构 (15)8.1.1 个性化推荐系统概述 (15)8.1.2 推荐系统原理 (15)8.1.3 推荐系统架构 (15)8.2 用户画像构建与用户行为分析 (16)8.2.1 用户画像概述 (16)8.2.2 用户画像构建方法 (16)8.2.3 用户行为分析 (16)8.3 用户运营策略与实施 (16)8.3.1 个性化推荐运营策略 (16)8.3.2 用户运营实施 (16)第9章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7)9.1 数字出版数据来源与类型 (17)9.1.1 数据来源 (17)9.1.2 数据类型 (17)9.2 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 (17)9.2.1 描述性分析 (17)9.2.2 关联分析 (17)9.2.3 聚类分析 (17)9.2.4 预测分析 (17)9.3 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与实施 (18)9.3.1 系统架构 (18)9.3.2 系统功能 (18)9.3.3 系统实施 (18)第10章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与展望 (18)10.1 数字出版产业政策与发展环境 (18)10.1.1 政策背景分析 (18)10.1.2 产业政策解读 (18)10.1.3 发展环境分析 (18)10.2 数字出版产业创新模式与案例分析 (19)10.2.1 创新模式概述 (19)10.2.2 典型案例分析 (19)10.2.3 创新模式对产业发展的意义 (19)10.3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9)10.3.1 产业发展趋势 (19)10.3.2 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19)10.3.3 产业展望 (19)第1章数字化出版概述1.1 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数字化出版,顾名思义,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手段进行出版活动的过程。
数字出版的七大商业模式

数字出版的七大商业模式从事数字出版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以往只注重对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研究,忽视了对数字出版企业起决定作用的商业模式的研究。
如果一个数字出版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很难实现赢利的,当然也无法建立其赢利模式。
因此商业模式的研究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更具指导意义。
对于商业模式多数人公认的定义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 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组织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
”商业模式包括的要素很多,其基本要素包括客户价值、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关键流程四个方面。
在商业模式的要素或者其子要素中,有一个要素或者几个要素具有突出优势,起着决定作用,能带动整个商业模式正常运营,我把这种优势称作核心优势。
如果商业模式的核心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其他要素的功能能够正常发挥,商业模式就可以正常运营。
如果在特定环境下某一要素的功能受到限制,商业模式的链条就有可能断裂。
营销带动型以汉王科技为代表到目前为止汉王科技为其客户提供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还没有得到目标客户的普遍认同。
把电子书作为礼品,靠卖电子书硬件赚钱是汉王科技的主要赢利模式,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单靠卖硬件很难持续赢利。
在关键资源方面汉王科技有10万种图书的内容资源库汉王书城,但其中在市场上流行的主流品种不够丰富,对客户的吸引力有限。
台湾元太公司垄断了电子纸的生产技术,但汉王科技的电子书缺乏不可模仿的关键核心技术,其电子书阅读器的市场竞争优势并不突出。
汉王科技取得成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关键流程中强大的营销攻势。
借助电子书在国外兴起的大趋势,汉王科技较早介入电子书生产,并借助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投巨资做广告、聘请著名电影演员许晴为形象代言人、砸碎苹果冰雕开启破冰之旅等强势营销手段迅速占领了国内电子书市场,成为国内电子书销量最大的厂商。
2009年中国电子书销量约为40余万台,汉王科技的电子书销量占比达90%。
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研究进展

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研究进展作者:李建伟杜彬来源:《出版科学》2014年第01期[摘要] 2012年我国学界和业界对数字出版的研究依然热情不减。
经中国知网()检索,以“数字出版”为关键词, 2012年与数字出版相关的研究文献有305条,较之2011年增长23.48%,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数字出版的创新理念、盈利模式、版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
数字出版研究也存在着一些缺失。
我国数字出版业在新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2012年数字出版创新理念版权保护述评[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1-0069-032012年,学界和业界对数字出版的研究依然热情不减,成果丰富。
著作方面,有黄先蓉、罗紫初的《数字出版与数字出版教育》(第三辑),郝振省的《2011—201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黄孝章、张志林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夏德元的《数字出版与传播研究》,左文的《文化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数字出版业》,陈丹的《数字出版产业创新模式研究》,方肃的《数字出版与印前技术》。
会议方面,“2012数字出版高端论坛”、“首届数字出版大会”、“2012年中文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国际研讨会议”、“2012中国数字出版年会”、“2012数字出版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论坛暨第八届全国电子网络编辑年会”等相继召开。
同时“数字出版与媒体舆论引导力研究”“数字出版物呈缴制度研究”“我国数字出版‘走出去’的发展机理及动态评价研究”“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矛盾与协调问题研究”四个研究项目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支持。
是什么原因促使学界和业界对数字出版的关注不断增加?一方面,政府对数字出版的支持力度加大。
在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在两个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要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的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第1期Vol.20No.1北京印刷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2012年2月Feb.2012收稿日期:2011-05-23基金项目:北京印刷学院重点项目“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建设方案研究”(Ea2010009);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建设研究”资助。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类型概述黄孝章,杨昦宁,王佐(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600)摘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数字出版产业的前景广阔,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阶段已具有特定的模式和特点,认清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对数字出版企业顺利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26(2012)01-0034-03A Study of Developing Model for DigitalPublishing IndustryHUANG Xiao-zhang ,YANG Hao-ning ,WANG Zuo(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Beijing 102600,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a macroenvir-onment and a bright future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anal-ysis the existing mode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put forward a new model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It is enormously significant to digital publishing enterprise for developing smoothly digital publishing work.Key words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developing model一、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背景2006年,国家先后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三个重要的规划均把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技术和发展新媒体列入了科技创新的重点。
2007年1月23日胡锦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并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五项要求,其中第二项要求就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2009年8月13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第二次部市合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提出,数字出版是新闻出版业的战略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是我国文化经济的新增长点。
2010年1月25日,柳斌杰署长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今后十年我国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
为积极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上海、重庆、浙江、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先后建立了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上海市还把发展数字出版正式列入了市政府“十二五”专项规划,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显示了数字出版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从企业主营业务角度,数字出版企业可以分为两类,即传统出版单位发展数字出版业务和新媒体数字出版企业。
传统出版单位仍以纸质出版为主,同时以配套、互补等方式发展数字出版业务,有鲜明的特色并达到一定的规模,数字出版业务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业务类型;新媒体数字出版企业是指只发展数字出版业务的企业。
上述两类企业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主要构成环节有上游的作者、版权贸易商,中游的内容出版企业、内容加工企业,下游的内容推送企业、渠道商和内容消费者。
二、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一)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发展模式目前,我国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配套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以发展传统纸质教材教辅类出版物为主,并配套发展教学网站、电子教案、试题库、音视频等数字出版物的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主要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和扩大纸制出版物的发行量为目的。
大型教育类出版社主要采用这种发展模式,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育与教学研究出版社等采用这种配套发展的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由于这种模式不以销售数字出版产品为目的,因此很难评价数字出版带来的效益。
2.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互补、互动式发展模式。
该模式以自身内容资源和数字出版平台为依托,生产制作数字出版产品或提供专业领域的信息服务,以发展数字出版业务。
如知识产权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地图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北京出版集团等专业类出版社和大型的出版集团主要采用这种发展模式。
该模式发展数字出版业务的目的就是生产和销售数字出版产品或为客户提供专业领域的信息服务,并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3.合作发展模式。
规模较小的出版社、期刊社等出版单位将内容或数字出版产品提供给北大方正、清华同方、汉王、龙源期刊、苹果、中国移动等内容运营商,通过合作分成的方式发展数字出版业务。
(二)新媒体企业数字出版发展模式新媒体数字出版企业发展数字出版业务的主要模式是通过向内容提供商购买版权、和内容提供商合作或签约原创作者等方式汇聚内容,如中国知网的全文数据库、汉王的汉王书城、盛大文学的云中图书馆等都汇聚了海量的内容,他们同时依托其内容运营管理平台进行内容加工、内容产品制作和发布,并基于特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内容投送和销售等,如亚马逊的“Kindle阅读器+内容平台”模式,苹果的“iPad+内容平台”模式,汉王的“汉王阅读器+内容平台+直销和团购模式”,方正的“方正阅读器+内容平台+B2C模式”等。
新媒体数字出版企业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领跑者,他们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
上述数字出版发展模式,是基于企业人力、财力、技术资源、内容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发展模式,适合于产业发展初期。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已进入快速成长期,但目前数字出版产业链并不完全畅通,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缺乏诚信、各自为政、无序竞争,谁都想通吃产业链。
因此,现有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难以使产业形成规模,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模式当某个产业依靠基本的生产要素完成原始积累后,产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将大大增强。
企业大量投资兴建现代化、高效率的机器设备和厂房,努力引进技术并加以改良,以扩大生产规模。
政府努力创造一个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并发展用于提升更先进生产要素的教育与研究视野,在产业政策支持、产业引导等方面也大大加强。
因此,产业将向着投资、并购和产业集群化的方向发展。
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出版业以其为发展方向,开始了大规模的产业兼并、联盟和重组。
传统出版企业的转制、兼并和重组已取得显著成效。
有的出版集团已经形成较大规模,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大型传媒集团正在引领产业的发展,传统出版业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将突破现有发展模式,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1.联盟合作发展模式。
数字出版产业链不通,上、下游企业缺乏有效的合作共赢机制,谁都想通吃产业链,这是目前制约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清华同方、汉王科技、北大方正和中文在线等数字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出版社、报社、新华书店集团等在出版创意、内容加工、版权贸易、渠道营销等各个方面展开合作,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赢。
2010年5月27日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牵头,国内40余家出版单位、民营出版商、技术服务商等共同作为发起单位的“数字出版联盟”在北京成立。
“数字出版联盟”旨在广泛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开拓和创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有效赢利模式,保护成员单位及著作权人在数字版权方面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内数字出版内容的生产、销售以及版权交易等。
打通产业链,保持产业链畅通,数字出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形成联盟,实现共赢,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壮大,是数字出版产业新型的有效发展模式。
2.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的最重要53第1期黄孝章,杨昦宁,王佐: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类型概述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地理集中性,即大量的产业相关企业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
同一产业相关的企业群居在一起,相互竞争和协作,对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在全国形成8 10家各具特色、年产值超百亿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或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园区。
2008年7月17日,通过“部市合作”的方式,新闻出版总署和上海市政府批准建设我国第一家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基地———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目前,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已认定的数字出版企业181家,基本形成网络文学、互动教育、网络游戏、艺术典藏、手机出版等特色产业聚集的数字出版产业链。
2010年5月20日,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揭牌成立,这是北京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
此前,北京还建有中关村软件园、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顺义国展产业园、琉璃厂历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清华科技园等。
继上海张江数字出版基地之后,新闻出版总署先后批准建立了重庆数字出版基地、杭州数字出版基地、广东数字出版基地、湖南数字出版基地和湖北数字出版基地等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
上述数字出版基地及产业园区群的建立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集约化经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如何加强基地及园区企业之间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形成良好的合作共赢机制将是关键。
3.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1)产业融合的概念。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产业融合的强大助推器,“1+1>2”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则是产业融合的高能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