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药效学实验设计方法
药效学实验设计方法

自主设计实验(中药方剂药效学实验)点评总结中药学院药理教研室沈旭华【题目】明确限定主题内容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试验基本要素:处理因素(药物)受试对象实验效应语法结构:偏正词组(核心,最常用)【目的】1.评价及掌握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名称及应用价值;注意方法中所检测的指标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内在对应关系。
根据实验目标,比较相同意义的不同实验方法的利弊,作出合理的方法选择。
(参见《高血压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王东,蒋湘莲.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l4(3):271-273,276))2.观察药物的效应(期望)1)受试药物的效应(有或无;利或弊)反映效应的指标选择要求:兼顾客观性、特异性、精确性、灵敏性2)比较作用差异:效应性质;同质:强度、起效、维持同一药物不同剂量同一原料不同产地来源、培育方法、炮制、加工等方剂加减(味、量)同一效应不同药物【原理】适当解释(注:科研论文无此项,相应内容在【讨论】中体现)1.建立病理模型的依据与评判标准,阐明其病理机制;2.病理模型与临床病症(证候)的对应关系,即病理模型如何模拟临床病症;3.指出阳性对照药防治病理模型的依据;4.病理模型与受试药应用时机的关系,即采用预防还是治疗说明药物的效应;5.指标选择及其与效应的对应关系;6.造模与不造模意义有何不同。
【材料】药品(试剂):制剂的完整表达:浓度(%、g/ml、U/ml、mol/L、…)药(剂)名称剂型;凡属商品则还须注明:规格,厂家,批号。
1)造模剂:所造病症(证候)模型应成熟、可靠、稳定2)受试药:(1)方剂及其加减,即通过组方和拆方,探讨方剂配伍规律(君臣佐使增效减毒)(2)单位中药不同方法的炮制品、提取物(有效部位)等(3)单味或复方固定的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4)同类成分:如,灵芝多糖(5)单一组分:如,延胡索乙素凡不是商品药物,都须说明药物的组成(种类及数量)、加工制备/提取过程,最终浓度(代表成分含量或生药含量m(g)/L )3)阳性对照药:西药或中药选用的要求:(1)合法性:《中国药典》收载或符合部颁标准,或新批准合法生产的药物。
药效学实验报告

药效学实验报告一、材料1、药物:辽宁省灯塔市李学军先生提供的天然药口服液,其组成及制备过程由送药人掌握。
2、动物:系体重18~22克纯系昆明白小鼠,周龄为8~10周,雌雄各半,由中国医科大学动物部提供。
3、瘤株:肝癌H22,肺癌Lewis、S180均由辽宁省肿瘤医院中心实验室提供。
二、方法:取生长良好的小鼠可移植肿瘤、肝癌H22、肺癌lewis和S180,按抗肿瘤药药效学实验技术要求常规接种小鼠。
接种24小时后分组给药,荷每一种癌瘤的小鼠随机分为三组:组1为空白(阴性)对照组(以下称对照组);组2为化疗药(阳性)对照组(以下简称化疗组)。
组3为实验药物组(以下简称实验组)。
每组15只小鼠。
对照组给药每日用生理盐水灌胃二次,每次0.5ml。
化疗组依据实验瘤株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选择环磷酰胺或5—Fµ。
环磷酰胺按60mg/kg的计量腹腔注射一次,5—Fu25mg/kg的剂量灌胃给药连续9天。
实验组每天每只鼠灌胃用天然药口服液二次,每次0.5ml,连用9天。
停药后48小时每组处死8只动物,断头采血,取脾并称瘤重,待检测各项指标。
继续观察其余动物的存活天数。
三、观察指标1、实体瘤的重量和抑瘤率:化疗组(实验组)瘤重—对照组瘤重抑瘤率% = ————————————*100%对照组瘤重2、生存天数和生命延长率,记录停药后到动物死亡的天数,计算生命延长率:治疗组平均存活天数—对照组平均存活天数生命延长率% = ———————————————* 100%对照组平均存活天数3、NK细胞杀伤活性:用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效应细胞为鼠脾细胞,靶细胞为YAC—1细胞(辽宁省肿瘤医院中心实验室提供)效耙比为50 :1实验孔OD值—自然释放孔OD值NK细胞活性=————————————* 100%最大释放孔OD值—自然释放孔OD值四、结果:见表 1—5表1 :荷肺癌lewis的各组小鼠实体瘤瘤重比较(x + S)体重(g)瘤重(g) P值抑瘤率对照组 20.2 3.62+0.87 ┄┅5 — F u 20.4 1.34+0.65 〈0.001 63.0实验组 20.4 1.25+0.51 〈 0.01 65.5表2:荷肝癌H22各组小鼠实体瘤的比较(x + s)体重(g)瘤重(g) P值抑瘤率对照组 20.6 4.28+0.74 ┄┅环磷酰胺 20.7 1.95+0.56 〈0.001 54.4实验组 20.2 2.11+0.1 〈0.001 48.4表3 :荷S180各组小鼠实体瘤的比较(x + s)体重(g)瘤重(g) P值抑瘤率对照组 20.3 5.57+0.95 ┄┅5 — F u 20.7 1.95+0.60 〈0.001 70.3实验组 20.4 2.51+0.81 〈0.001 58.1 表4:各组荷瘤鼠生存天数与生命延长率(x+ s)lewis肺癌 H22肝癌 S180生存天数延长率生存天数延长率生存天数延长率对照组 25.6+1.4 ┅ 12.3+1.6 ┄ 18.7+2.0 ┅化疗组 26.8+1.2 4.7 14.2+1.3 15.4 20.3+1.2 8.6实验组 36.4+1.8 42.2 16.8+1.3 36.6 26.5+2.0 41.7 表5:各组荷瘤鼠NK细胞杀伤活性(x + s)lewis肺癌 H22肝癌 S180对照组 36.4+5.2 32.8+6.3 31.2+7.0化疗组 28.6+4.9 27.3+5.4 26.8+6.2实验组 43.5+8.4 52.8+7.4 38.5+9.2五、分析与结果表1—3显示化疗组与实验组均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药效学实验的设计

药效学实验的设计药效学实验是一种用于评估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的科学方法,它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药效学实验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指标等因素。
下面以设计一项药效学实验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估其中一种药物在体外和体内的药效,并探究其毒副作用,为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实验对象:选取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分为若干个子组,每个子组设置不同剂量药物处理。
实验方法:1.体外实验:使用细胞培养技术,选取适当的细胞系,如癌细胞系或正常细胞系,搭建细胞培养体系。
将药物加入不同浓度的培养基中,与细胞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胞存活率或其他相关指标,如细胞增殖、凋亡等。
通过细胞实验初步评估药物的毒性、抗肿瘤作用等。
2.体内实验:选取同源性小鼠种群,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实验组中,将不同剂量的药物以适当的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等)给予小鼠,对照组则给予相同的溶剂。
观察小鼠的行为、体重变化等药物相关指标,并定期采集血液和组织样本,进行药物浓度的测定,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
同时,对各组小鼠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药物对体内器官的影响。
实验指标:1.细胞实验指标: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率、细胞凋亡率等。
2.小鼠实验指标:行为观察(包括活动、呼吸、食欲等)、体重变化、药物浓度变化、血液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等)、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如均值、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比较不同剂量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指标差异,如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根据结果,分析药效学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伦理: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守伦理规范,确保实验过程不会对实验对象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同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总结:药效学实验的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和实验指标等因素。
药效学实验

药效学实验
药效学实验是一种旨在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实验方法。
在药效学实验中,研究者通常会使用动物模型或人类志愿者,通过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观察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态过程,以及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指标。
其中,常见的药效学实验设计包括:
1. 剂量反应试验: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生物体对药物的反应情况,确定药物的有效剂量范围、最佳剂量和毒性剂量等指标。
2. 时间-效应试验:在不同时间点给予药物,观察药物的治疗
效果随时间的变化。
3. 对照组实验:将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组在治疗效果、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差异。
4. 多剂次试验:连续多次给予药物,观察药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稳态浓度等指标。
5. 反转试验: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交叉实施药物给予和安慰剂给予,以确定药物治疗的效果是否真实存在。
通过药效学实验,研究者可以评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药物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同时,
药效学实验也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合理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案,以及预测药物在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效学实验的设计共34页文档

药效学实验的设计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பைடு நூலகம்、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药效研究实施方案

药效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
药效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特点以及安全性,为新药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药效研究实施方案对于药物研发工作至关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次药效研究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目标药物的药效学特点,包括其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等方面的特性,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药物上市申报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探索目标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其对靶点的亲和力、选择性以及作用途径等方面的特点。
2. 药代动力学研究。
通过体内实验,了解目标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点,明确其在体内的动力学特性。
3. 药效动力学研究。
通过体内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探索目标药物的药效特点,包括其在体内的药效参数、剂量-效应关系、持续时间等方面的特性。
四、研究方法。
1.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严格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实验材料。
选取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的实验动物和实验用药,确保实验材料的质量和纯度。
3. 实验操作。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科学可靠的研究结论。
五、研究进度安排。
本次药效研究计划历时12个月,按照药效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分阶段开展实验工作,确保研究进度的顺利进行。
六、研究预期成果。
通过本次药效研究,预期可以全面了解目标药物的药效学特点,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药物上市申报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七、研究风险及对策。
在实施药效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实验材料不足、实验操作失误等风险,我们将通过加强实验材料的管理和提高实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研究风险,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结语。
制定科学合理的药效研究实施方案对于药物研发工作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严谨的研究设计和规范的实施过程,才能得出科学可靠的研究结论,为新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药效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药效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药效学试验是评价药物活性和药理学特性的关键试验,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需要遵循以下技术指导原则:
1. 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目的,选择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动物模型。
例如,如果研究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可以选择肿瘤移植动物模型。
2. 随机分组和对照组设计:将实验动物随机分组,确保每组动物之间的差异性均匀分布。
同时
设置对照组,用于比较和评价药物的效果。
3. 正确计量药物:根据体重、体表面积或其他相关因素,正确计量和给药,以确保药物在动物
体内的浓度和剂量与人体内相似。
4. 观察和记录指标:定义主要的观察指标,如药效学参数、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等,并确保观
察和记录的客观性和一致性。
5. 试验结束时适时采样和检测:在试验结束时采集合适的样本,如血液、组织等,进行相关测定,以评估药物的体内分布和药效学特性。
6.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结果解释。
确保结果的
客观性和可靠性。
7. 必要的伦理审批:确保所有的试验符合伦理要求和法律法规,并经过相关伦理机构的审批。
8. 安全性评估和风险控制:在试验过程中进行定期的安全性评估,并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保障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以上原则只是指导,具体的试验设计和实施还需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药物特性进行合理的调
整和优化。
药效试验实施方案

田间药效试验实施方案
一、 主要目标任务
1、 继续验证药物在防治病虫害、促进增产、保证无残留等方面
的效果。
2、 与合作方紧密合作,确保试验田作物的高品质稳产、增产。
二、运营团队
1、 组织架构图
2、项目团队构成及其职责管理团队人员构成:
执行团队人员构成
三、年度主要实施举措
1年度从育苗期开始,每个试验点派驻田间试验人员1至2名进驻示范田,全程跟踪作物生长。
2、安排田间管理专家不定期的巡查试验田的作物生长情况,对田间
试验人员反馈信息及时处理。
3、建立田间试验指导手册,更加规范的采集相关试验数据和监控作
物生长。
四、实施方案框架
五、试验数据的采集、整理与分析
(1)试验示范田基本概况表
(2)土壤理化指标检测数据表
(3)灌溉水源检测数据表
(4)田管措施记录表
(5)施肥记录表
(6)灌溉记录表
(7)田间除草记录表
(8)田间中耕记录表
(9)天气记录表
(10)作物长势数据采集表
(13)开花、结果物候期的确定记录表(14)萌芽、新梢生长、落叶物候期记录表(15)田间病虫害日程监控记录表
(16)田间药剂喷施操作记录表
(17)对照区田间药剂喷施操作记录表(18)作物田间虫害药效原始数据统计表(19)作物田间病害药效原始数据统计表(20)作物前期测产主要指标采集表(21)测产测熟记录表
(22)果实理化指标检测表
(23)农残检测表
六、项目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设计实验(中药方剂药效学实验)点评总结中药学院药理教研室沈旭华【题目】明确限定主题内容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试验基本要素:处理因素(药物)受试对象实验效应语法结构:偏正词组(核心,最常用)【目的】1.评价及掌握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名称及应用价值;注意方法中所检测的指标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内在对应关系。
根据实验目标,比较相同意义的不同实验方法的利弊,作出合理的方法选择。
(参见《高血压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王东,蒋湘莲.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l4(3): 271-273,276))2.观察药物的效应(期望)1)受试药物的效应(有或无;利或弊)反映效应的指标选择要求:兼顾客观性、特异性、精确性、灵敏性2)比较作用差异:效应性质;同质:强度、起效、维持同一药物不同剂量同一原料不同产地来源、培育方法、炮制、加工等方剂加减(味、量)同一效应不同药物【原理】适当解释(注:科研论文无此项,相应内容在【讨论】中体现)1.建立病理模型的依据与评判标准,阐明其病理机制;2.病理模型与临床病症(证候)的对应关系,即病理模型如何模拟临床病症;3.指出阳性对照药防治病理模型的依据;4.病理模型与受试药应用时机的关系,即采用预防还是治疗说明药物的效应;5.指标选择及其与效应的对应关系;6.造模与不造模意义有何不同。
【材料】药品(试剂):制剂的完整表达:浓度(%、g/ml、U/ml、mol/L、…)药(剂)名称剂型;凡属商品则还须注明:规格,厂家,批号。
1)造模剂:所造病症(证候)模型应成熟、可靠、稳定2)受试药:(1)方剂及其加减,即通过组方和拆方,探讨方剂配伍规律(君臣佐使增效减毒)(2)单位中药不同方法的炮制品、提取物(有效部位)等(3)单味或复方固定的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4)同类成分:如,灵芝多糖(5)单一组分:如,延胡索乙素凡不是商品药物,都须说明药物的组成(种类及数量)、加工制备/提取过程,最终浓度(代表成分含量或生药含量m(g)/L )3)阳性对照药:西药或中药选用的要求:(1)合法性:《中国药典》收载或符合部颁标准,或新批准合法生产的药物。
(2)可比性:其功用(作用环节或机制)、主治、剂型(给药途径)与受试药相似。
(3)择优选用:有多种同类药可供选用时,应择优选用公认疗效较好的药物。
24)阴性对照药:如,NS5)检测所需试剂:常配在相应指标检测试剂盒中,若有缺则应另外准备6)其他试剂:如,细胞培养基如果药物使用前经过调配的,应注明配制方法。
动物:物种年(周、月)龄体重性别级别来源合格证(生产/饲养/使用)器材:常规器材可简略:例如,称重:电子称或天平与砝码给药:注射器(1.0ml、2.0ml、5.0ml)与针头(4 号、5 号),大鼠或小鼠灌胃器指标检测的特殊仪器/主要仪器:标明:型号/规格仪器名称【方法】药效学的动物实验设计尽可能与临床病症防治要求及依据相一致设计方案:治疗性或预防性:前者更有临床指导价值,后者有助于探索机制。
分组:组别:正常(空白)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多组等比剂量:如,高、中、低;不同药物之间构成相互对照);(参见【结果】部分表格)正常(空白)组、模型组有时可被省略。
方法:必须采用随机方法。
例,按体重自低到高排序编号,依随机数字表法或随机排列法分组。
数量:满足统计学要求;基本规律:物种个体(体重)越小,其所需数量越多;例如:计量资料,通常每组小鼠至少10 只,大鼠至少6~8 只。
变异程度越大,则需动物数量越多。
给药量:先确定总量及每日给药量(g(生药/有效成分)/kg体重)1.根据文献直接引用(同物种、同效应);2.跨物种换算关系求出等效剂量;根本依据:按单位体重体表面积之比确定单位体重给药量的倍数关系。
一般规律:物种个体(体重)越小,该物种单位体重给药量越大。
3.1 和2 所得经预试后,往往还需作出调整以确定正式实验时的给药剂量。
再根据适宜的单位体重给药容积(如,小鼠:0.1~0.4ml/10g)确定药物的配制浓度。
给药方法:给药途径每次给药量一天×次共给×天或×次给药时机如,首次给药:造模前/后第×天;连续给×天或第×、×、…天各给一次。
关键操作(尤其检测、处理)步骤、方法与时间节点:凡具体操作引用文献且文献中相应陈述足够详尽者,则不必细述,但必须标明文献出处观测指标的时间及次数实验观测的期限及依据原始指标的观察与检测方法统计分析及方法:统计指标与换算方法:例如,药物有无降压效应,原始观测指标为血压值,有意义的统计指标是血压差值。
药物有无抗炎效应,原始观测指标为足跖容积,有意义的统计指标是足跖肿胀百分率。
足跖肿胀百分率(%)==(致炎后足跖容积— 致炎前足跖容积)/致炎前足跖容积×100%数据表达: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 ±S)(假定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检验水平:α=0.05,一般取双侧(因事先不能肯定相比较的两者一定是“>”或“<”的关系)统计软件:名称及版本号,如:SPSS 12.0;SAS 5.0药效学中最常涉及如下的统计检验:(具体选用方法与实验设计及数据特征等相关)计量资料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q 检验计数资料检验:χ2 检验3不同具体情况的统计检验归纳如下:(摘自王洁贞主编,《医学统计学》,2002 年第1 版,郑州大学出版社,P117)4【结果】统计表格设计(三线表)表(序号)(药物)对(动物)(效应或指标)的影响假设上表内容为观察受试药对病理模型有无治疗作用,则2 组可省去,若造模以自身前后为对照作判断,则1 组也可省去,3~11 组都先造模后用药。
若指标值属计量资料,且假定各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则其统计分析可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q 检验。
统计分析过程:(统计软件在输入原始数据后按程序运行即可给出最终所需统计结果,但具体统计方法必须由人合理选择,故必须知道其统计学原理)按上表3~11 组实验设计为例:F 值法判断各组总体均数相等或不全相等。
若各组总体均数相等,则表明造模未成功,实验失败。
若各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则可用q 检验作组间两两比较。
3 造模前后比较,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为期望方向改变,则表明造模成功(a);4 与3 造模前后同时段比较,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为改善作用,则表明阳性药发挥药效(b);同时满足(a)和(b),则实验体系可靠,可用于检验受试药物有无效应。
5~11 分别与3 比较,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为改善作用,则表明相应剂量的药物发挥药效。
5~7 之间、8~10 之间的比较体现作用强弱有无剂量依赖性。
6 与11、9 与11 之间的比较体现不同药物之间效应有无协同性。
5 与8、6 与9、7 与10 之间的比较体现等量的不同药物效应有无差异。
组别剂量(g/kg)动物数(n)(指标1)(X ±S)(单位)(指标2)(X ±S)(单位)(指标3)(X ±S)(单位)1 正常(空白)组2 模型组3 (阴性)对照组4 (阳性药)对照组5 (受试药A)高剂量组6 (受试药A)中剂量组7 (受试药A)低剂量组8 (受试药B)高剂量组9 (受试药B)中剂量组10 (受试药B)低剂量组11 (受试药A+B)中剂量组………5【讨论】预期结果与解释分析。
实验设计严格遵循随机、对照和重复的原则是实验结果有效可信的先决条件,也是实验结果可作统计分析的根本前提,否则实验结果和统计分析毫无意义。
根据数据的统计分析,在确定造模、阳性对照成功的基础上,才可对比判断受试药有无预想的效应。
因此实验要获得正确的结论推断,必须以实验设计严格遵循原则、正确的统计处理为前提条件,绝不是简单的同组前后或组间的数据大小的比较。
若有预想的效应,应作出合理解释和推断,陈述相应依据(常须引用相关参考文献)。
若结果不符合预期,尚需考虑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有无控制或均衡非处理因素的影响等,方可下否定结论。
【结论】围绕实验主题作药效学判断:(受试药物)增加/降低(指标),表明/提示:(受试药物)具有/不具有(效应);(受试药物A)比(受试药物B)增加/降低(指标)更明显,表明/提示:(受试药物A)比(受试药物B)(效应)作用强(弱)。
注意:仅依据单一方法的某一(些)指标,不宜下绝对的结论;针对某一效应,同时采用不同物种/方法、多项指标的实验,且都获得一致结果,才好下明确结论。
若受试药物能够降低(指标),提示:受试药物具有(效应);若受试药物比阳性对照药更能降低(指标),表明:受试药物比阳性对照样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更强(参见《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集)》中的有关要求(PDF 文档))启示自主设计实验涉及设计和实施两大环节,本次自主设计实验要求按照科研实验设计的规范思路拟定实验方案,并在有所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验证。
自主设计实验的设计阶段需要整合多学科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
所拟方案理论上具有科学依据,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即按所列方法步骤能顺利无误地进行操作)。
现阶段自主设计实验,重在演练思维方法,宜从验证性实验开始,可从教学实验内容入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按科研的规范补充完善实验设计,以效仿科研论文的形式呈现设计方案。
此类自主设计一经亲历并成功实施完成,无疑有助于积聚和完善实验设计能力,为今后最终围绕解决临床现实问题而展开的以药效学为核心的创新性的探究性的科研实验打下基础。
药效学实验在药效获得确认后还需作进一步设计实验(深入及拓展),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等药理学范畴的科研内容。
一般而言,新药研发应先做毒理学实验,如,LD50、最小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给药量等。
总之,药物最终作为医疗手段用以解决临床问题,但用药必须同时满足安全(毒理学)有效(药效学)。
(参见《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集)》中的有关要求(PDF 文档))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