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汇总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执业药师考点特此整理的,希望大家无论在考试还是工作中都能用到。

清热药的抗菌作用实验

1)体外抑菌:常采用试管法和平皿法。将不同浓度中药制剂置于培养基中与细菌同时温育,观察药物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判断药物作用的强弱。

2)动物体内实验性治疗:将致死量菌液(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注射于动物体内造成感染再将不同剂量中药对感染动物进行治疗,通过计算存活率或存活时间来判断药物的抗感染作用。

鱼鳔胶的药理作用

鱼鳔胶,又名鱼肚、鱼鳔、白花胶,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鱼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干燥而成,一般将干燥的鳔压制成长圆形薄片,色淡黄,角质状,略有光泽,久煮可溶化,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黏性很强,为“海味八珍”之一。

中医认为,鱼肚性味甘、平,入肾经,有补益精血,滋养筋脉,养肝益肾,养血止血之功。适用于肾虚滑精、吐血、崩漏、腰膝酸软等。《本草纲目》言其“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煮粥服食,健脾补血,对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下降等,均有治疗作用。营养分析表明,每100克鱼肚含蛋白质84.4克,脂肪0.2克,钙30毫克,磷29毫克,铁26毫克,为高蛋白滋补佳品,有“海洋人参”之美誉,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脉管炎、神经衰弱及女子闭经、赤白带下、崩漏等。鱼鳔可促进精囊分泌果糖,为精子提供能量,能促进胃肠的消化吸收,提高食欲,有利于防治食欲不振、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能增加肌肉组织的韧性和弹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能滋润皮肤,使皮肤细赋光滑:能增强脑力和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思维和智力,维持腺体正常分泌,并可防止智力减退,神经传导迟缓,反应迟钝,产后乳汁分泌不足,老年性痴呆,健忘、失眠等,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抗疲劳、抑制肿瘤生长。

山茱萸的药理作用

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山茱萸多糖具有明显促进免疫反应的作用,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和巨噬细胞系统,刺激分泌白细胞介素-1(IL-I)、肿瘤坏死因子(TNF)和7-干扰素(IFN),调节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2.5mg/ml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90%.

2)抗炎作用山茱萸多糖对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均有显著的镇痛对急性、慢性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

3.抗菌作用:用山茱萸提取液对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山

茱萸提取液对细菌和部分酵母的抑菌效果显著。

4.降血糖作用:山茱萸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山茱萸醇提取物不仅对肾上腺素或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而且对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也有降血糖作用,但对正常大鼠的血糖无明显作用。山茱萸降血糖作用的有效成分是熊果酸和齐墩果酸。

5.对血管內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作用:山茱萸有效成分能对抗高血糖引起的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提高细胞存活率,且能提高血糖损伤的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含量,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渗出。

6.抗心律失常作用:在对山茱萸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山茱萸总提取液、乙酸乙酯提取液和山茱萸提取残余液均具有十分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能与延长心肌动作电位、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和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有关。

7.其他作用:山茱萸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

海龙的药理学作用

1.抗癌及提供机体免疫力作用:海龙提取物既有促进人体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又有抑制人癌细胞的效果,但对人胚肺细胞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均无直接的杀伤作用。海龙提取物还可促使肿瘤细胞溶解,且药物剂量越大,细胞溶解率越高。

2.性激素样作用:海龙的乙醇提取物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正常雄性小鼠的精子数和精子成活率,但对正常小鼠的性腺和性器官无影响,可明显增加环磷酰胺造型小鼠的精子数、精子成活率及性腺、性器官的重量。

3.抗衰老作用:龙能增加小鼠的耐缺氧性、降低过氧化脂质体在体内的水平,有抗衰老活性。

4.抗疲劳作用:乙味中药组成的复方中药制剂“深海龙”对人体有氧功能和无氧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加快大强度运动后疲劳的恢复,有很强的抗疲劳作用。

中药药理学模拟题一(答案)

中药药理学模拟题(一) 一、名词解释 1.中药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 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3.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 4.温热药: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 5.中药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二、填空题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中药药效学___和__中药药动学___两个方面。 2.单酸味药主要含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 。 3.泻下药的泻下作用类型分为、和 。 4.粉防己碱抗炎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白细胞___PLA2____________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 5.藿香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有效成分是_黄酮类物质_____________。 6.茯苓主要含有__茯苓多糖____________,能__增强________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机理可能与诱导____IL-2_________生成有关。 7. 、、 _________是温里药温通血脉的药理学依据。 8.理气药对胃肠运动具有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与、__药物剂量_________及___动物种类________等有关。 9.川芎嗪对心脏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间接兴奋心脏 所致。 10.甘草解痉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___黄酮类化合物_________,其中以__甘草

素_______作用最强。 11.当归抗血栓作用可能与增加、抗 _______、抑制等作用有关。 12.水蛭生品的抗凝、抗栓作用显著于炮制品。水蛭素是水蛭的有效成分,炙后水蛭素裂解破坏,作用____减弱______。 13.莪术油抗肿瘤的作用机制除直接杀灭癌细胞外,还能增强癌细胞的 ,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反应。 三、单选题 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C 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 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D.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2.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A A.所含成分B.产地C.采收季节D.剂量 3.细辛毒性成分主要是:B A.去甲乌药碱B.甲基丁香酚C.细辛醚D.黄樟醚4.芒硝泻下的机制为:B A.刺激肠粘膜 B.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C.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D.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5.不具有镇痛作用的中药或化学成分是:A A.青风藤碱B.乌头碱C.雷公藤D.秦艽 6.具有肌松作用的药物有A A.厚朴B.苍术C.藿香D.砂仁 7.泽泻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D A.利尿B.抗感染C.降血脂D.增强免疫 8.附子中对心脏毒性较大的化学成分是:A A.乌头碱B.氯化甲基多巴胺 C.消旋去甲乌药碱D.去甲猪毛菜碱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 总结的很好哦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总结的很好哦 2、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复方配伍,改良剂型,分析传统的炮制原理,改革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 3、发现心得有药用价值的中 草药,扩大药源或发现传统药物的新用途,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 ★中药四性药理作用表现哪几个方面?★五味所含成分与药物功效?答: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有利于表证的解除、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中药药理所特有的影响 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答:药物因素: 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 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2、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如怀地黄,川黄连等、3、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 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

药部位有所不同、金银花在未开花时采集,而菊花等要在开花时采集、4、贮藏条件:如刺五加中丁香甙寒凉,储存时间超过三年或在高温,高湿度,日光照射等条件下储存6个月,几乎消失、5、炮制:酒制提升,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经,蜜制补益,土制入脾等、6、 剂型和制剂: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从而影 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性质、如枳实青皮水煎灌胃或口服未见有升高血压记载,但制成注射剂,却明 显有升压作用、7、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一般说解表药火力要强,补益药火力要温和,牡蛎龙骨先煎,薄荷后下、8、配伍★与解表 药功效相关药理作用有那些?答:一、发汗和促进发汗作用、 1、麻黄碱,麻黄水溶性提取物,挥发油能促使实验动物发汗; 2、生姜挥发油和辛辣成分能使血管扩张,改善体表循环; 3、桂枝也能扩张末梢血管,促使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而加强黄麻黄发汗作用二、解热作用,通过发汗,促进发汗以及通过抗炎,抗菌,抗病等作用促使体温下降,有效成分有柴胡皂苷,桂皮醛,桂 皮酸钠、三、抗菌抗病毒作用、多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四、中枢神 经抑制作用、许多药有明显中枢抑制作用,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以及对抗中枢兴奋药士的宁,戊四唑引起的惊厥有明显抑制作用、五、其他作用、利尿,可用于慢性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者,抗炎:对许多环节如炎症介质的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白细胞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 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 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 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 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 烧杯(1000ml, 400ml) 2. 药材: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 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三、实验内容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 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 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 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四、思考题 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相同点: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 不同点:(1)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一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和渗漉法, 常加入糖或蜂蜜作为矫味剂;(2)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和稀释法,一般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酊剂和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 五、讨论 蕲蛇在粉碎过程中,蛇皮和蛇刺难以被粉碎,但是其他部分被粉的过细。在 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不小心,导致渗漉桶壁上粘上许多药材,造成实验误差。此外,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48个小时,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因为严格按照要

《中药药理学》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分]D.无机盐 3.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相畏配伍的目的是[1分]A.减少毒性 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1分]B.体温降低 6.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分]B.有机酸 7.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1分]D.日照 8.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1分]B.相须 9.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1分]C.麻黄 10.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1分]A.相反 1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1分]D.无机盐

14.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分]D.蛋白质 15.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1分]E.附子 1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1分]E.枳实 18.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1分]D.麝香、麻黄 2.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1分]A.黄芩、栀子 3.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1分]D.延胡索 4.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1分]B.乌头 5.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1分]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1分]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附子经炮制后[1分]B.毒性降低 8.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1分]C.便于贮存 9.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1分]B.相须、相使

中药药理学实验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的影响(6 学时) 【目的】观察生附子和制附子致小白鼠的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的作用。 【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 0.5g/ml。 【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按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 1 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观察并记录30min 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毒性的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和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 小时以上。 【思考题】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的原因。

实验2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 的影响(炭末法)(4学时) [目的]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的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的药理意义。 [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大黄久煎或炮 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 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 [药品]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 (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 0.1g/m1),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的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 只,用苦味酸标记。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炭 末前沿的距离作为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取各组3只小自鼠平均值,用公式汁算炭末推进百分率,并注意观察各组小肠容积是否增大。 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cm) 炭末推进率= ---------------------------------------- X100% 小肠全长(cm) [结果]按结果记录分析并填表。

中药学知识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知识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血瘀证的现代认识(C) A 血流动力学异常 B 微循环障碍 C 血小板聚集障碍 D 血液流变学异常 E 以上均非 2、下列哪项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B) A 丹参素 B 丹参酮 C 异丹参酮 D 异阿魏酸 E 以上均非 3、莪术抗癌作用机理是(B) A 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 B 对癌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 C 增加肿瘤组织血流量 D 抑制肿瘤细胞核酸合成 E 以上均非 4、下列哪项不是川芎抗脑缺血作用的机理(A)

A 增加脑组织TXA2的生成 B 提高脑线粒体膜的流动性 C 降低细胞内Ca2+的超载 D 对脑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有保护作用 E 以上均非 5、丹参所没有的药理作用是(D) A 抗心肌缺血 B 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C 改善微循环 D 抗急性肝损伤 E 抗血栓形成 6、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E) A 藁本内酯 B 川芎哚 C 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 E 川芎嗪 7、下列哪项不是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作用的表现(D) A 改善微血流 B 改善微血管形态 C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D 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

E 以上均非 8、川芎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D) A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B 抗心肌缺血 C 镇静、镇痛 D 抗射线损伤 E 抗肿瘤 9、益母草静脉注射后可出现(C) A 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 B 提高MDA活性,降低SOD活性 C 冠脉流量增加,冠脉阻力降低 D 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 E 以上均非 10、下列哪项不是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药理基础(A) A 抗肿瘤 B 兴奋子宫 C 抗凝血、抗血栓形成 D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E 抗心肌缺血 11、益母草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B) A 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 B 降血脂

《中药药理学》笔记

1.中药药理学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 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影响。 四气的现代科学涵义 温热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1.提高植物神经功能。 2.提高内分泌系统了功能。 3.增强能量代谢,产热增加。 4.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强心升压。 寒凉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1.降低植物神经功能。 2.降低内分泌系统功能。 3.降低能量代谢。 4.减弱心血管系统功能。 五味的现代认识 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四性的物质基础,是产生功效的基本物质。 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 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有利于表证的解除。 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 升降浮沉的现代认识 1.升降浮沉的概念与表现 2.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其本身的性味密切相关 3.升降浮沉的现代研究 补中益气汤对子宫脱垂有效,能选择性提高兔、犬离体或在体子宫肌的张力。 麻黄性辛、温属升浮,具有发汗作用。 附子辛、热属升浮,有强心、抗寒、抗休克作用。 浙贝性苦寒属沉降,有镇咳平喘的作用。 羚羊角咸寒属沉降,有镇静、抗惊厥、解热、降血压作用。 归经的现代认识 1.中药药效与归经 具有抗惊厥作用的22味中药均入肝经。 具有泻下作用的18味中药均入大肠经。 具有止血作用的21味中药均归肝经。 2.中药药动学与归经 中药归经与有效成分分布密切相关。 14C-鱼腥草素由呼吸道排出,为鱼腥草归肺经提供依据。 3H-川芎嗪的靶器官是肝脏与胆囊,与川芎归肝、胆经的理论相吻合。 3.中药微量元素与归经 微量元素是中药归经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13种补肾药中含有较高的锌、锰配合物,通过锌锰“归经”而补肾。 归肝经的中药富含Zn、Fe、Cu、Mn,与肝脏是微量元素Zn、Fe、Cu、Mn富集之地相符。 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 1.毒副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先兴奋后抑制,重则引起中枢麻痹而死亡,如马钱子、乌头类药物。 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心悸、心肌受损、心律失常等心电图改变,如含乌头碱类药物和含强心甙类药物。 对消化系统的毒副作用胃肠道刺激作用如决明子、大戟等可引起恶心,鸦胆子等可引起呕吐,甘遂、芫花等可引起腹痛、腹泻。 对肝、肾的毒副作用(◇1肝损害:包括损害肝环境,引发药物性黄疽或中毒性肝炎、肝肿瘤。◇2肾损害:损害肾功能,甚至造成肾功能衰竭。◇3致心律失常) 2.过敏反应 有150余种中药能引起过敏反应,其发病急,变化快,甚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3.致畸致癌作用 雷公藤长期接触可使细胞染色体畸变。 槟榔、款冬花、紫草等中药长期喂饲可引起不同的肿瘤生长。 药物因素 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 2.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 3.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药部位有所不同。 4.贮藏条件 5.炮制 6.剂型和制剂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性质。 7.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 8.配伍和禁忌 机体因素 1.生理状况 年龄 ①少儿期正在发育阶段,肝、肾功能尚不健全,用药量应适当减少。小儿不宜用参、茸滋补。 ②老年人肝、肾功能低下,用药量也应适当减量。老年人体虚不宜用攻下祛邪药。 性别 妇女有特殊生理期:月经期不宜用破血药,妊娠期注意妊娠禁忌。 情志、精神 ①情志、精神影响药物疗效。②新药研制中应注意排除“安慰剂”的作用。 2.病理状态①清热药对正常体温的影响,只对

中药药理学实验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得影响(6学时) 【目得】观察生附子与制附子致小白鼠得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得作用。【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 【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 ~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按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1 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观察并记录30min内 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 毒性得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与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小时以上。 【思考题】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得原因。 实验2 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 得影响(炭末法)(4学时) [目得]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得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得药理意义。[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得推进距离。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大黄久煎或炮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药品] 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1), 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 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得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用苦味酸标记。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得肠管,置于托盘

中药药理学深刻复知识题及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三七止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三七氨酸). 2.麻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麻黄碱). 3.党参抗胃溃疡和胃粘膜损伤的有效成分为(党参多糖). 4.细辛镇痛、局麻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 5.五味子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为(五味子醇甲). 6.秦艽抗炎的有效成分为(秦艽碱甲) 7.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同一中药可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8.人参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Rg3). 9.茯苓利尿作用的有效成分(茯苓素). 10.桔梗祛痰的有效成分为(桔梗皂苷). 11、辛味药具有健胃,化湿行气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_挥发油_________。 12、黄芩产生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__黄酮类________。 13、金银花与青霉素合用,抗菌作用__互补或增强________。 14、秦艽的抗炎作用必须在动物两侧____肾上腺______保持完整时才能发生。 15、附子中降压的有效成分为__去甲乌药碱________。 16、人参皂苷____ Rg ______类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17、收涩药中所含的鞣质及___有机酸_______均有抗菌活性。 18、使君子中的有效成分__使君子酸钾________可使蛔虫麻痹。 19、苦杏仁经炮制后,抑制了___苦杏仁酶_______的活性,苦杏仁苷分解减少。 20、党参中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为___党参多糖_______。 21、__出血________是人参急性中毒的表现。 22、五味子____粗多糖______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3、____葛根素______是葛根降糖有效成分。 24、细辛的抗菌有效成分是____黄樟醚_____。 25、寒证或阳虚证病人基础代谢___偏低 _______。 26、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__鞣质________。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

第一组 题目:延胡索提取物的镇痛作用 班级: 成员: 指导老师: 延胡索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方法的研究) 一、延胡索镇痛的历史[1] 罂粟科紫堇属延胡组植物延胡索的块茎。根据南北朝以来直到明清的医案记载和现代科学研究,可把延胡索的临床应用分为三类:1.镇痛作用:延胡索中多种生物碱对胸部疼痛、胃肠疼痛、腹部疼痛、跌打扭伤等有显著的止痛作用;2.治疗心血管疾病:延胡索对心血管疾病有肯定的药效,能扩张冠脉,治疗心率失常;3.用于妇产科通经、行气:可治疗痛经和产妇产后宫缩痛。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延胡索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使肌肉松弛,并具有解痉作用。口服延胡索可产生类似吗啡及可待因的效果,能缓解一般神经痛、头痛、腰痛、关节痛、月经痛、肿疡疼痛等。延胡索对轻度痉挛性疼痛的有效率大致与杜冷丁相当。另外,延胡索还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功效。 延胡索的研究新发现 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金国章院士为代表的药理学家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延胡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的镇痛、镇静机理与传统的麻醉性镇痛或消炎解热镇痛机理不同,延胡索乙素是属于植物中枢多巴胺受体抑制剂,是一种增强内源抗痛系统功能的新作用机制,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且安全性好,无成瘾性。二、延胡索的主要功效及化学成分[2] 功效:延胡索有活血、理气、止痛功效和镇痛、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 化学成分: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丙素、延胡索丁素、延胡索戊素、延胡索己素、延胡索辛素、延胡索壬素、延胡索癸素、延胡索子素、延胡索丑素、淀粉、黏液质、挥发油及树脂 三、延胡索乙素的镇痛机理[3] 延胡索乙素生物活性最强,其左旋四氢巴马汀对脑内多巴胺(DA)受体有亲和力起通过阻断多巴胺DI受体增加脑内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而产生镇痛作用。 四、提取方法[4]

2012年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中药四气(性)的现代研究 1、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中药四性的药理作用: 温热药:对机体功能的病理性衰退起兴奋性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呼吸循环及新陈代谢活动,调节内分泌腺功能,增加体内产热。 寒凉药:与温热药相反,对机体的病理性亢进起抑制作用,并且多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的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 四性是药物作用在人体后产生的效应;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产生作用(四性)的物质基础,其本质是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具有各种药理作用的基础。五味是成分,四性是作用。五味是四性的基础。“因有五味,故有四性” 3、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指中药对机体既可产生治疗作用,又可产生不良反应;中药由于成分的复杂性导致治疗作用的多效性。(多效性、成分)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指的是中药药理实验由于影响因素多而重现性差。(重现性差、影响因素多)(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量效关系具有复杂性,规律性差。(复杂、成分) (4)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时效关系具有复杂性。(复杂、成分) (5)中药作用的双向性:称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与剂量大小和所含不同化学成分以及机体的不同状态有关。(成分、剂量、机能状态) (6)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往往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未能证实与传统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也发现了与传统功效无关的新的药理作用。(一致与差异性同在) 第五章解表药 一、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特点:解表药引起的发汗多属温热性发汗 发汗是蒸发散热的方式之一,也是机体维持正常体温的一种方式。 规律:发汗及促进发汗作用以辛温解表药作用突出

中药药理学试题与答案(1~3)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活性较强的二醇类人参皂苷是( B ) A.Ra1 B.Rbl C.Rc D.Rg3 E.Rg1 2、能导致肾小管坏死的中药是( D ) A.马钱子 B.乌头 C.木通 D.雷公藤 E.大黄 3、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D ) A.人参B.当归C.附子D.枳壳E.白术 4、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C ) A.中和内毒素 B.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C.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D.抑制内毒素的释放 E.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5、下述除哪项外,均是大黄止血的作用机理( D ) A.促进血小板聚集 B.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C.使受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 D.补充维生素K E、降低凝血酶Ⅲ活性 6、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C ) A.抗炎 B.解热 C.中枢兴奋 D.降低血压 E.抗溃疡 7、苦参对下列病原体有抑制作用( B ) A.疟原虫 B.滴虫 C.血吸虫 D.肠道阿米巴原虫 E.鞭虫 8、丹参扩张冠状动脉机理是(A) A.阻滞钙内流和钙调蛋白作用 B.促进钙内流 C.开放钙通道 D.开放钠通道 E.促NO生成 9、许多寒凉药具有哪项药理作用( E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 E.抗感染 10、延胡索总碱/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的不正确描述是( C ) A.延胡索总碱具有镇痛作用 B.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 C.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弱于复方阿司匹林 D.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没有成瘾性 E.镇痛机制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受体有关 11、不具有利胆保肝作用的中药是(A) A.苍耳子 B.柴胡 C.茵陈 D.大黄 E.栀子 12、三七的扩张血管的作用机理与以下哪项有关( D ) A.兴奋β2受体 B.阻断α受体 C.直接作用 D.阻Ca++内流 E.促NO释放 13、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是( D ) A.甘草甜素 B.秦艽 C.大黄 D.人参 E.芒硝 14、银杏内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 B ) A.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cAMP B.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C.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TXA2合成 D.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E.促进PGI2生成 15、大多数补虚药增强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正确的描述是( C ) A.增加动物免疫器官重量 B.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C.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D.升高血白细胞 E.诱生干扰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除抗病原体外,清热药的_抗细菌毒素_、_解热__和影响免疫功能作用等也参与了抗感染。 2、五味子能明显诱导鼠肝微粒体_____ P450酶系____活性,增加______解毒___能力。 3、益母草中的有效成分益母草碱已被证明具有兴奋______子宫___的作用。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汇总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执业药师考点特此整理的,希望大家无论在考试还是工作中都能用到。 清热药的抗菌作用实验 1)体外抑菌:常采用试管法和平皿法。将不同浓度中药制剂置于培养基中与细菌同时温育,观察药物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判断药物作用的强弱。 2)动物体内实验性治疗:将致死量菌液(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注射于动物体内造成感染再将不同剂量中药对感染动物进行治疗,通过计算存活率或存活时间来判断药物的抗感染作用。 鱼鳔胶的药理作用 鱼鳔胶,又名鱼肚、鱼鳔、白花胶,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鱼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干燥而成,一般将干燥的鳔压制成长圆形薄片,色淡黄,角质状,略有光泽,久煮可溶化,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黏性很强,为“海味八珍”之一。 中医认为,鱼肚性味甘、平,入肾经,有补益精血,滋养筋脉,养肝益肾,养血止血之功。适用于肾虚滑精、吐血、崩漏、腰膝酸软等。《本草纲目》言其“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煮粥服食,健脾补血,对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下降等,均有治疗作用。营养分析表明,每100克鱼肚含蛋白质84.4克,脂肪0.2克,钙30毫克,磷29毫克,铁26毫克,为高蛋白滋补佳品,有“海洋人参”之美誉,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脉管炎、神经衰弱及女子闭经、赤白带下、崩漏等。鱼鳔可促进精囊分泌果糖,为精子提供能量,能促进胃肠的消化吸收,提高食欲,有利于防治食欲不振、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能增加肌肉组织的韧性和弹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能滋润皮肤,使皮肤细赋光滑:能增强脑力和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思维和智力,维持腺体正常分泌,并可防止智力减退,神经传导迟缓,反应迟钝,产后乳汁分泌不足,老年性痴呆,健忘、失眠等,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抗疲劳、抑制肿瘤生长。 山茱萸的药理作用 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山茱萸多糖具有明显促进免疫反应的作用,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和巨噬细胞系统,刺激分泌白细胞介素-1(IL-I)、肿瘤坏死因子(TNF)和7-干扰素(IFN),调节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2.5mg/ml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90%. 2)抗炎作用山茱萸多糖对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均有显著的镇痛对急性、慢性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 3.抗菌作用:用山茱萸提取液对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山

中药药理学实验

实验一附子炮制前后致小鼠中毒死亡的情况比较 实验目的:用小鼠死亡数观察附子炮制前后毒性的不同 实验原理:附子的有毒成份主要是乌头碱。它的性质不稳定,经长时间用水浸泡和加热煎煮炮制,都可使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生附子中乌头碱含量高,经过炮制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性也降低,引起动物中毒死亡的剂量就比生附子大得多。实验器材:小鼠笼(或罐)、电子天平、注射器(1ml),小鼠灌胃针头。 药品:生附子和熟附子水煎液1g/1ml、苦味酸。 材料: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拘。 实验方法 1,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附子和炮制后的附子水煎液灌胃。30min后观察两组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有无不同。 2,生附子灌服后约20min动物出现腹部收缩,身体摇摆,步态不稳和不安静等现象;30min 左右可能死亡。而炮制附子水煎液灌服后则无此中毒现象。观察结果并记录。 实验结果: 思考题: 1.中药炮制后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2.为预防附子中毒,应如何降低其毒性 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醋酸扭体法观察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 实验原理:延胡索的醇制浸膏、醋制浸膏、散剂等均有明显镇痛作用。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丑素次之,甲素较弱。延胡索乙素为镇痛主要有效成分,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但优于复方阿司匹林,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与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副作用少而安全,没有成瘾性。镇痛时对呼吸没有明显抑制,也无便秘等副作用。生品中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低,醋制后生物碱成盐,易溶于水,镇痛作用增强。 左旋四氢巴马汀是一个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 受体,使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有关。 实验方法: 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延胡索和炮制后的延胡索水煎液灌胃。45分钟后分别腹腔注射0.7%冰醋酸溶液。15min后观察小鼠们15分钟内扭体的次数。 实验结果:

20xx年7月浙江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药药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3046 一、名词解释 ( 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1.四气 2.七情 3.相恶 4.泻下药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 .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B.确定中药品种 C.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D.研究中药作用机制 2.研究认为多数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A .兴奋中枢神经B.增加能量代谢 C.具有抗感染作用D.兴奋内分泌系统 3.中药药理作用双向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A .剂量B.实验方法 C.药物产地D.机体状态 4.中药制备工艺差别可产生的影响为()。 A .作用强度改变B.影响毒性 C.减少副作用D.影响吸收 5.桂枝发汗解肌功效与下列哪项作用无关?() A .扩张血管促进发汗B.抑制血小板聚集 C.解热D.抗菌抗病毒 6.以下哪项不属于麻黄的主治范围?() A .支气管哮喘B.低血压 C.肾炎与水肿D.白细胞减少症 7.以下哪项无降压作用?() A .黄连B.黄芩 C.知母D.北豆根 8.大黄的止血有效成分是()。 A .大黄素、大黄酸B.大黄酚 1

C.芦荟大黄素D.番泻甙 A 、大黄酸甙 9.下列哪项不是秦艽的药理作用?() A .抗炎B.镇痛 C.抗过敏D.降血糖 10.下列哪种药具有抗脂肪肝的药理作用?() A .茯苓B.猪苓 C.泽泻D.茵陈 三、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使君子可驱杀哪几种寄生虫?() A .蛔虫B.蛲虫 C.绦虫D.姜片虫 E.鞭虫 2.具有促进骨骼生长作用的药物是()。 A .人参B.党参 C.当归D.鹿茸 E.淫羊藿 3.人参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A .增加肾上腺重量 B.增加垂体组织重量 C.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 C 含量 D.增加尿中类固醇排泄量 E.降低血液中类固醇水平 4.下列何为麝香的药理作用?() A .强心作用B.增加心肌的供血 C.兴奋中枢D.抑制中枢 E.抗炎作用 5.酸枣仁镇静催眠作用的特点:()。 A .口服有效B.作用快 C.对动物自主活动有影响D.可对抗中枢兴奋药的作用 E.量效关系不规律 6.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作用主要表现在()。 A .加速微血流B.改善微血管形态 C.促进微血管重新开放D.促进新生微血管形成 2

中药药理学重点(小抄版)

第一章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以及病原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学科任务:阐明中医药理论,促进中药学发展,研制新药,实现中药现代化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四气的现代研究: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温热药兴奋、寒凉药抑制)、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温热药提高基础代谢率,寒凉药降低)、 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寒凉药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五味的现代研究: 辛:多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与生物碱。 苦:多含生物碱和苷类。 甘:多含氨基酸、糖类、苷类和蛋白质等营养性成分。 酸:多含鞣质和有机酸。 咸:多含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毒副作用(中药毒性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乌头、莪术)、心血管系统毒副作用(川乌、草乌)、消化系统毒副作用(决明子、大戟)、泌尿系统的毒副作用(苍耳子、川楝子)、变态反应(地龙、天花粉)、造血系统毒副作用(雷公藤、斑蝥)、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槟樃)呼吸系统的毒副作用(苦杏仁、白果)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 药物因素: 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制剂、剂量、配伍与相互作用、 机体因素:生理状况、病理状况 环境因素:地理条件、气候、饮食习惯、家庭环境等。补阳药晨服;补阴药晚服。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1、作用的多效性 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 3、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和整体平衡性 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持久 中药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的相关性 是指经典中药理论对某些中药功效的描述与现代研究所揭示的药理作用存在明显相似。 第五章解表药 解表药主要药理学作用:发汗;解热;抗病原体作用;镇痛、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驱散表邪: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作用 解除表证:发汗,解热、镇痛、抗炎 发汗作用:温热性发汗、与中枢状态和外周神经有关。 解热作用:方式较复杂,可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皮肤血管扩张使散热增加;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来解热。 麻黄 【药理作用】1、发汗:2、平喘:平喘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3、利尿:D-伪麻黄碱作用显著4、解热5、抗病原体6、镇咳,祛痰萜品烯醇是镇咳有效成分之一7、兴奋中枢神经系统8、升高血压9抗炎、抗过敏 【现代应用】1感冒2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3低血压状态4鼻塞5肾炎,水肿。 综上所述,麻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是其发汗散寒功效的药理学依据;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黏膜水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等作用是其宣肺平喘的药理学基础;消除水肿的功效与利尿作用相关。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药药理学 英文名称: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性质:专业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中药学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 中药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本门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总学时为54,其中课堂讲授22学时,实验32学时共8个实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验证课堂理论,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研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中药事业和新药开发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单个实验考核:预习报告(设计方案)占30%,操作过程与结果占50%,实验报告项目占20%。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20%,试验考核占80%。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张大方主编的《药理与中药药理试验》,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实验一中药药理实验设计及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 中药药理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3. 中药药理实验样品的注意事项 4. 中药药理实验制剂的浓度表示法 5. 中药药理基本实验技能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设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2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

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方法和原则。 四、学时安排 2学时 实验二祛风湿中药的实验设计方法及 秦艽对蛋清致大白鼠足肿胀、耳肿胀的影响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抗炎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秦艽对小鼠足肿胀(蛋清法)的影响 4.掌握秦艽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5.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及常用实验方法的选择。 5.蛋清法和二甲苯法制造急性炎症模型的方法。 6.足趾部皮下注射的方法、肿胀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三药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实验设计及实验研究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消化系统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