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沉淀池计算书

合集下载

上向流斜管沉淀池计算

上向流斜管沉淀池计算

斜管管厚δ=
0.4
mm
手册
斜管内径或边距d= 35
水平倾角θ=
60
二、
1、池体
工艺设计计算 书
计算
mm
手册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
°
规范》GB50013-2006
中9.4.20要求,斜管
(1)清水区面积
净水厂设计规模 = 55000 水厂自用水量系数 = 0.05 沉淀池设计规模Qs = 57750
沉淀池数量N = 2 单池设计水量 = 28875
问璐璐姐 (6)出水总管
3、水位 计算
(1)进水整流墙前 面 (2水)位进水整流墙水 头损失:
(3)沉淀池起端水 位 (4:)沉淀池沿程损 失 (5估)算出:水整流墙前 面 (6水)位出:水整流墙水 头损失:
4、排泥 系统
(7)出水整流墙后 面 (8水)位三:角堰上水 头 (9:)堰出水跌落高 度 (1:2)集水槽末端 水 (1位3:)集水槽末端 水 (1深4:)集水槽出水 跌落高度:
m3/s
槽内水流速度V
=
0.50
m/s
范围0.4-0.6m/s
集水槽宽度B
=
0.4
m
(4)计算槽
槽内终点水深 H2=Qj/V/B
=
0.138
m
内起点水深:
临界水深Hk
=
0.070
m
槽内终点水深H2
=
0.138
m
(5)槽内起
起点水深 H1=(2hk^3/h2+h2^
=
0.160
m
端和末端的水
槽内起点水深H1
每个孔眼面积ω0 = 0.018
孔眼个数n0=Ω0/ω = 37

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1.400 0.200 0.694 1.400 0.496 8.000 3.000 0.006 0.049 0.250 1.000 0.003 0.067 80×80 4.838 0.124 0.116
m
m/s
0.3~0.2

m
m

可取3.0
长宽比例协0.25~0.3
左右 ㎡
前段和中段0.12-
m/s 0.14,末端0.1-
0.14m/s




8~18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4.000 3.000 21.000 70.000
0.130
1.068 0.800 1.335
min
3-5
层/格

>16
cm
60~70
m/s
0.12~0.14,浊度要求高 时取低值

m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布置需要
主要设计输出
8.800
m
5.500
m
5.453
m
L0
0.800
m
E 第一段单格竖井宽度
W0’
1.400
m
F 第二段单格竖井长度
L0
0.800
m
G 第二段单格竖井宽度
W0’
1.500
m
H 第三段单格竖井长度
L0
0.800
m
I 第三段单格竖井宽度
W0”
1.600
m
序号
名称
1 设计基本参数
1.1 处理水量
V0 f=Q/V0 L0 W0” W0” V2 A2=Q/V2 L1 H1 n洞1 ξ2 h2=(ξ2v2^2)/2g h2’ V1 ξ1 h1=(ξ1v1^2)/2g h1’ L3×W3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计算书一、已知条件1、设计水量:6000m3/d2、自用水系数: 1.13、清水上升流速:2mm/s,实际上升流速1.86mm/s4、蜂窝斜管内切圆直径:30mm,倾角60度。

6、颗粒沉淀速度:0.3mm/s7、分成两组每组水量:3300m3/d组数2组二、设计计算1、单池设计水量Q=3300m3/d=0.0382m3/s2、清水区面积A=19.1m2其中斜管结构占面积按8%计,即有效系数φ=0.92A=20.76m23、为配合沉淀池尺寸采用:沉淀池净宽B= 4.2m沉淀池长度:L= 4.9m尺寸调整L= 4.9m4、沉淀池面积B×L=20.58m2沉淀负荷q= 6.7m3/(m2·h),规范:5.0~9.0m3/(m2·h)管内流速v0v0=v/sinθ= 2.3mm/s考虑到水量波动,采用v0=3mm/s斜管长度ll=d×(1.33v0-μsinθ)/μcosθ=562.4mm考虑管端紊流、积泥等因素,过渡区l'=250mm斜管总长L=l+l'=812.4mm,按1000mm 计复核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水力半径R=d/4=7.5mm=0.75cm管内流速v0=0.23cm/s运动粘度ν=0.01cm/s(当t=20℃时)Re=Rv0/ν=17.3沉淀时间T=L/v0=433s =7.22min(沉淀时间T一般在4~8min之间)5、池高超高0.55m清水区高度 1.13m斜管高度0.87m布水区高度(沉淀池底到斜管支撑) 1.55m排泥区高度0.7m总高H= 4.8m采用 4.8m6、沉淀池进口采用穿孔花墙花墙厚300mm,砌块300×300,孔洞150×150,孔距300水流通过花墙流速采用0.1m/s穿孔花墙净面积A=0.382m2,取0.40m采用150×150方形孔:横向间距300D=0.15m孔眼数n=17.8个实际采用18个实际流速v=0.094m/s,峰值系数 1.5,v=0.141m/s。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计算书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计算书

水池超高
m
0.3
0.3 0.3~0.5
斜管上部清水层高度 m
0.8
0.8 0.5~1
斜管自身的垂直高度 m
0.9
0.9 0.866~1
斜管下缓冲层高
m
1
1 0.6~1.2
池内停留时间
min
25.5 25.5
沉淀池总高度
m
3
3
0
污泥斗高度
m
5.37 5.37
污泥斗上部边长
m
13
污泥斗下部边长
m
0.8
0.8
m3
41.625 41.625
关联
少于所需 污泥即
污泥斗角度
rad
41.35836 0.722
污泥斗容积
m3
322.2716 322.272
合格
0
0
进水悬浮物浓度
t/m3
0.0001 0.0001
出水悬浮物浓度
t/m3
0.00001 0.00001
污泥室储泥周期
d
2
2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1.5
1.5
污泥容重
t/m3
1
1
污泥含水率
%
96
96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
变量
单位 依据 取值 范围 验证
最大设计流量
m3/h
4625 4625
池的个数 表面负荷 斜管(板)利用系数
m3/(m2 h)
8 4 0.918 4 0.91Fra bibliotek0.91
水面面积
m2
158.8255 158.826
圆形池直径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mm
mm
t % t/m3 m3
m3 m3
污泥斗
m3
m2
m2
m2
大于单斗排泥
m3

6.0
平台置于沉淀池中部
m m m/min m3 min
mm h m/s
m m
m m m m
mm cm cm/s cm2/s
s min
满足排泥要求
1.已知条件:
2.单池计算 a.清水区面积 b.斜管长度L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
进水量Q=
5
自用水系数=
5
则进水量Q'=
0.608
设计斜管沉淀池座数为2座
单座Q1=
0.304
清水区上升流速=
1.3
取颗粒沉降速度=
0.3
取SS与NTU相关系数为
1.2
进水NTU=
50
出水NTU=
3
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
管厚=
0.3
清水区高h清=
1.2
e.复核Re及 沉淀时间T
布水区高h布= 污泥斗高h斗=
斜管高 沉淀池总高H=
水力半径R= =
管内流速V0= 取运动黏度ν=
则雷诺数Re= 沉淀时间T= =
1.5 2.5 0.69 6.19
8.75 0.875
0.15 0.01 13.13 532.94 8.88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6.11
采用双钢丝绳牵引刮泥机,卷扬机平台置于沉淀池中部
取刮泥板高h2= 刮泥板宽b2=
刮泥两板台行刮进泥速机度一V个2= 工作刮循泥环机刮一泥个量工V刮作=
循环所需时间T刮=
取排泥管直径d= 取排泥时间t排= 则排泥流速V泥=

1万吨絮凝沉淀池(斜管沉淀池)计算书

1万吨絮凝沉淀池(斜管沉淀池)计算书

斜板高度(m)
0.87
总高度(m)
5.7
面积(m2)
113.0565731
长(m)
8.8
宽(m)
12.84733785
分个数
8
单个尺寸
4.8*3.6
复核沉 淀池尺

有效水深(m) 停留时间min
1.7 25.18518519
h: 过堰水深(m)
0.05
出水堰 板计算
q: 过堰流量 (m3/s)
堰口数量
要求1.2的静压 水头 ,满足
23.32
开孔面积系数,校核
0.107204117
三、沉淀池计算
池断面面积的 6%~20%
流量(m3/h)
416.67
表面负荷m3(m2/h)
4.05
泥斗坡度
60°
0.115741667
普通沉淀池的2 倍
泥斗槽高(m)
2.3
清水高度(m)
1
布水高度(m)
1.03
超高(m)
0.5
沉淀池
参数计

沉淀池 参数计
后置投加增泥 20-35%
每天总污泥量t/d
62.5005
62.5005
停留时间d
1.5
每次排泥量t/d 储泥周期 污泥量
93.75075 T(h) V(m³)
93.75075 24
93.75075
每日排泥次数 1~2
污泥斗数量
n
8
污泥斗上底边
a1(m)
4.4
污泥斗上底边
a2(m)
3.2
14.08
污泥斗 容积
污泥斗倾角
α2
60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

设计流量500每小时20.83333333每秒每日工作时间t=0.5沉淀池个数n=沉淀池清水区面积A=Q/0.91*q=15.262520.91为斜板管的面积利用系数表面负荷沉淀池长度及宽度B=A/L= 3.052503长B取3长取金水区分布在长度方净出口面积12.13592233斜管结构系数沉淀池总高度H=h1+h2+h3+保护高度清水区高度斜管区高0.3 1.30.87孔口总面积A2=Q/v=0.05787孔口流速孔口尺寸b*l 0.10.08沉淀池出水出水孔流速v1=0.6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口流速v1=0.6m/s,穿孔总面积穿孔个数N=A3/F=66单个孔口面积集水槽宽0.2间距1集水槽个数空口损失h1=0.000917进口阻力系数出水总槽宽0.2深起点终点不同,有坡降槽内水深0.3槽内流速0.048225309水里坡度出水总损失0.250917431取0.05沉淀池斜管管长1管径30排泥系统每天排泥次数1穿孔管管经150排泥槽顶宽0.4底宽0.1m 水平夹角0.3276454090.02250.15扣除无效长度0.5m(斜管长1m,与水平夹角60°时)A1=(B-0.5)*L/K1=进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版) GB 50014—2006 第6.12.6 条规定:沉其中换算斜管沉淀池表面负荷=斜管沉淀池的上升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版) GB 50014—2006 第6.12.6 条条文说明:关于深度0.0057870371自用水系数0.051.5《室外给排水规范》取值范围(9∽11),实际经验取值4~6,斜管沉淀池的上升流速551.03h4+h5= 4.52配水区高排泥槽高1.30.750.1实际流速0.080376(一般取值不大于0.15-0.20m/s 。

)个数:取9A3=Q/v10.0096450620.00160751孔径0.0452521每侧开孔3孔间距1取0.050.05槽内水头损失0.25壁厚0.45孔径3间距1共几条245斗高0.8进水系统定:沉淀工艺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斜管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0.4~0.6mm/s。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水厂)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水厂)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1、清水区面积A211000 1.1==63.02m 824Q A q ⨯=⨯ 式中:2332m m 5~9m /m h,A Q q ⋅——清水区面积,;——单组斜管沉淀池的设计流量,;——斜管沉淀池的液面负荷,北方寒冷地区宜取低值。

2、清水区实际面积A '263.0267.77m 0.93A A α'=== 式中:2m 0.92~0.950.79~0.86A α'——清水区的实际面积,;——有效系数(或利用系数),指斜管区中有效过水面积(总面积扣除斜管的结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

由于材料厚度和性状的不同的而已,塑料与纸质六边形蜂窝斜管的有系数为,石棉水泥板的有效系数为。

3、清水区宽B同絮凝池.通常,为保证排水均匀,清水区宽B 沿絮凝池的长边布置。

即是清水区宽为:10.8m B =4、清水区长L6.28m A L B'== 5、斜管长取斜管长为1m l =斜管支撑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角钢-—扁钢的方式制作.等边角钢对中置于钢筋混凝土上,两侧电焊连接,角钢与扁钢垂直搁置并在接头处的扁钢两侧焊牢固,钢筋混凝土两端与池壁现浇。

6、沉淀池水力校核斜管内流速取为3.5mm /(3~10mm /)s s 一般为Re =56<500=⨯管内流速水力半径/运动粘度,要求,满足。

2-5=765.63>10Fr =⨯管内流速,要求,满足。

水力半径运动粘度7、沉淀池池高H12345=0.3+1.2+0.87+1.6+0.54 =4.51mH h h h h h =++++式中:12233114450.3m; 1.0m;=sin (m),601.5m m h h h h h l l h h h αα≥⋅≥——超高,取为——清水区高度,《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要求——斜管区高度,,为斜管长为斜管放置倾角,通常为;——配水区高度,《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要求——泥斗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
v刮吸泥机 (m/s)
v1(m/s)
n(个)
100 支管长度
60 干管长度
4 支管内径
0.11 干管内径
2 支管沿程 水头损失
7 干管沿程 水头损失
L支(m)
L干(m)
D支管内径 (mm)
D干管内径 (mm)
i(m)
i(m)
0.9
22.8
107.9
265.1
排泥管路
12
真管空内泵 空的气 量
斜管倾角
有效系数
水的运动 黏度(20
℃)
斜管总长
v(mm/s)
u0 (mm/s)
(mm) d(mm) θ(°)
φ
υ(×106m2/s)
L(mm)
上向流
2.5
0.4
蜂窝六边 形塑料斜
0.4
40
60
0.95
1.007
1000
3 清水区净面积、斜管部分面积、管内流速
清水区净 斜管部分面 斜管部分
面积

平面宽度
排除时间
空气量流 量
Q(m3)
t排真空
Q
(min) (m3/min)
0.0705 0.5509
0.208
1
0.208
Q总 (m3/s)
0.315
总损失系 数 ζ总
1.676 最长吸泥 管管长 L(m)
23.6 总沿程水 头损失
(m) 0.6214
正确
合计
局部水头 损失
总损失
ΔH局部 (m)
0.0128
前段断面宽
前段断面 长
前段断面 积
面积A2/面 积A1
4 个数
A1(m) B2(m) L2(m) A2(m)
ζ
n
0.375
1
0.9
11 排泥管管路计算
单池设计 刮吸泥机工 吸泥间隔
排泥量 作时间
时间
0.9
刮吸泥机 行进速度
0.3403
吸泥管管 内流速
1
吸泥管支 管根数
Q湿泥 (m3/h)
t(min)
斜管部分 平面长度
管内流速
管内流速
池宽调整
池长调整
斜管沉淀 区液面负

斜管沉淀 区液面负 荷校核
A'(m2)
A(m2)
B论
v0设计
(mm/s) (mm/s)
B(m)
L(m)
q(m3/(m2·5~9 m3/(m2·
h))
h)
58.00 61.05
8.30
7.40
2.89
3.5
8.4
ΔH总(m) 0.018
吸泥管支 管管径为
干管
D支(mm) D干(mm)
52.31
138.39
总池深 H(m)
0.50
1.10
0.9
0.5000
1.5
1
4.000
5.50
7 配水花墙的计算
花墙部分 高度
穿孔管间距
花墙部分 穿孔管间 宽度 距
H花墙(m)
L花墙管竖 (m)
B花墙(m)
L花墙管横 (m)
穿孔管个 数
n(m)
穿孔管直 径
D(m)
孔洞总面 积
A花墙孔 (m2)
流速 流速校核
v花墙孔 (m/s)
0.050 距离
0.079
沿程水头 损失
D(mm) v(m/s)
i(m)
L'(m)
ΔH沿程 (m)
691
0.387
10 出水管局部水头损失
方角入口
出口的损 失系数
个数
ζ
n
0.5
1
0.00031
17.7
0.0056
90°弯头
曲率半径
弯管局部 阻力损失
ρ(m)
ζ
711
0.279
突然扩大
个数
n 3
后段断面 积
斜管沉淀池计算表(注意:紫色为设计参数,蓝色为设计值,红色为计算结果)
1 设计水量
日流量 平均时流量 秒流量
单池秒流 量
Q(m3/d) Q(m3/h) Q(m3/s) Q(m3/s)
25000
1042
0.29
0.145
2
设计参数 斜管沉淀 池进水方

液面上升流 速
颗粒沉降 速度
斜管类型
斜管壁厚
斜管内切 圆直径
流速范围 为0.08~ 0.1m/s
1.20
0.20
8.8
0.2
301
0.12
3.44
0.042
错误
8 直角三角形出水堰
出水渠长 度
堰距
单组三角 堰内外高
堰个数

流量 三角组数
总流量 流量校核
(m)
l(m)
(个)
(m) Q(m3/s) (个)
10
0.2
9 出水管沿程水头损失
管径
流速
96
单位水头 损失
6.4
9.69
错误
4 复核雷诺数
水力半径 雷诺数
R(m)
Re
雷诺数校 (<核200)
0.010
34.76
正确
5 管内沉淀时间
沉淀时间
沉淀时间换 算
t(s) t(min)
285.71
4.76
6 池高的计算
超高
清水区高度
斜管区高 度
缓冲区高 度
配水区高 度
吸泥区高 度
有效池深
H1(m) H2(m) H3(m) H4(m) H5(m) H6(m) H'(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