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尿频案
伤寒论中一个治疗尿频尿急的经方-甘草干姜汤

伤寒论中一个治疗尿频尿急的经方-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汤出自《伤寒论》,该方主治“厥、咽中干、烦躁、吐逆”,皆因误治后津液耗伤太过而传里,呈里寒挟饮,津不上布所致。
胡希恕先生临床应用本方有独到经验,认为本方证亦多见“小便数而急迫者”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胡希恕先生注:脉浮、自汗出、心烦、微恶寒,虽形似桂枝汤证,但微恶寒而不发热,则病已由阳入阴,尤其是小便数,为胃虚不能制下;脚挛急,为津液不足以养筋,若反与桂枝汤攻表以发汗,则津液益虚,故四肢厥而咽中干,激动里饮,更必烦躁而吐逆,因与甘草干姜汤,温中逐饮以治烦逆。
以复其阳者,谓复其胃气以滋津液也。
若厥愈足温,而脚挛急不去,再与芍药甘草汤,缓其拘挛,则其脚即伸。
若由于津液亡失,胃气不和而谵语者,可少与调胃承气汤,微和其胃气。
假如不止误与桂枝汤,而且误与麻黄汤重发其汗,或复加烧针劫使大汗,致虚寒更甚的阴证,虽亦必四肢厥冷,然非甘草干姜汤所能治了,当需四逆汤主之。
胡希恕先生按:中气虚,有水饮反不能保持之,则小便数,古人所谓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故小便数者,不可发汗,《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有“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可互参之。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炙)四两,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胡希恕先生方解:本方主用甘草缓急养液,佐以干姜温中逐饮,故治胃虚有寒饮,或呕逆吐涎沫,或遗尿、小便数而急迫者。
冯世纶教授按:甘草干姜汤证,为误治后出现“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很易被看作是里热,实际是因表证发汗伤津液太过而传里,呈里寒挟饮,津不上布。
胡希恕先生注解本方时,联系了《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及《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讲解,明确指出其“治胃虚有寒饮,或呕逆吐涎沫,或遗尿、小便数而急迫者”,即甘草干姜汤是治里虚寒太阴病之剂。
中医奇效经方—固摄利尿汤【组成】益智仁、...

中医奇效经方—固摄利尿汤【组成】益智仁、...
中医奇效经方—固摄利尿汤
【组成】益智仁、桑螵蛸、山萸肉、五味子、车前子、泽泻、白茅根。
【功效】益肾固摄,利尿通淋。
【主治】慢性前列腺病,属肾虚不固型。
症见小便失约,尿频,尿后余沥不尽,或排尿不畅,小腹憋胀等;舌淡苔白或腻,脉弦滑或细弦。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益智仁、桑螵蛸摄纳缩尿;山萸肉、五味子补肾固涩;车前子、泽泻利水通淋;白茅根清热利尿。
诸药合用,共奏益肾固摄,利尿通淋之功。
【加减】遗尿不能自控者,加生黄芪,太子参;尿灼尿痛者,加土茯苓,滑石,甘草;尿液混浊者,加川萆薢;兼腰酸困痛者,加焦杜仲,狗脊,怀牛膝。
【总结】本方可作为治疗中老年慢性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病的基础方,益智仁、桑螵鞘、山萸肉、五味子收敛固涩,车前子、泽泻、白茅根利水通淋,止通并用,相反相成,并行不悖,屡用不爽。
【验案】王某某,男,70岁。
自诉夜尿无数次,不到1小时即入厕,但尿量每次50ml,查尿常规(-),伴有气短、浮肿;脉沉细,舌淡苔白。
症属肾虚不固,治宜补肾利尿。
方用固摄利尿汤加太子参30g,每日1剂,水煎服。
连服7剂后,夜尿2次,每次300ml,告愈。
夜尿频多案(尿失禁案四逆散合五苓...

夜尿频多案(尿失禁案四逆散合五苓...40岁男性,平素稍有口苦,口干,饮水不是很多,大便稍干,惟有夜间尿次多,有时候甚至4次以上,舌质淡,有点带灰色,胎薄白,脉相略弦。
曾以四逆散合五苓散一段时间,自觉稍好,又用大柴胡汤一段时间,自觉皮肤变得比以前光泽,夜尿频也稍好点,就是不稳定,有时候还是多。
请各位先生指导开方。
我最近也治疗一个与本案相似,用肾气丸无效。
后改用四逆散合五苓散加仙灵牌30 ,一剂就不用起夜。
尿失禁一案女性患者,40岁。
农民。
近月来每于用力做事情,或咳嗽等即有尿流出,不能控制。
夜尿3-5次。
饮食、睡眠都可。
体力也可。
舌淡。
脉滑。
给四逆散加五苓散五贴无效。
二诊给上方加麻黄10克大效。
继续上方巩固五剂。
该案属于膀胱咳,经文: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治以五苓散加减。
研究发现五苓散可以恢复膀胱气化功能。
合用肾气丸效果更好。
本案合用四逆散不知何意?加麻黄可以宣肺利水吧夜尿频多案朱某,女,51岁,夜尿频多2年余,每晚夜间小便7-8次,颇为其苦,伴夜间口干,睡眠差,曾以为糖尿病,多次查血糖正常,尿检未见异常,经多方医治,服用中药无数,未见疗效,在某医院泌尿科治疗,给予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症状有好转,但停药后又复发,遂来我院门诊就诊,仔细询问病史,病人伴腰部胀,以蹲着劳动起来时为甚,偶感心烦,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沉细,《金匮要略》云:“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遂处方金匮肾气丸合缩泉丸加桑螵蛸治疗。
处方为熟地20克山药15克枣皮15克丹皮9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肉桂2克花粉15克桑螵蛸20克益智仁15克乌药10克,嘱服药4副,二诊,病人诉夜尿明显减少,每天晚上小便2-3次,睡眠亦较前好转,上方见效,再于上方加龙骨20克,服药4副。
病告痊愈。
尿失禁一则蒋hua春,女,46岁。
2011年12月6日诊尿频几月,近日一用力即遗尿少许,身上常带臊味,其夫厌之,催其早治。
男科:尿频、尿急、尿不尽,仲景经方“当归贝母苦参汤”论治经验

男科:尿频、尿急、尿不尽,仲景经方“当归贝母苦参汤”论治经验当归贝母苦参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二十》,原文记载:“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本方由当归、贝母、苦参三味药组成,治疗肝郁血虚、下焦湿热而致的妊娠小便难一症。
但不局限于一种主治,但凡符合本方病机者均可选用,应该秉承异病同治的理念,能大大扩展运用的范畴。
前列腺炎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病。
在50岁以下的男性中最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前列腺炎综合征的概念,将前列腺分为4类:1.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2.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3.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4. 前列腺痛中医治疗疗效显著,下面我就分享一个医案:张某,男,35岁,在2020年11月就诊。
尿频3年,在当地三甲医院查出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15-20个/HP,上皮细胞(+),卵磷脂小体(++)。
提示“慢性前列腺炎”,服用美满霉素抗生素治疗无效。
现在仍然尿频,隔1个小时就要去一次,尿不尽,尿道灼热疼痛,腰痛,大便正常。
小腹坠胀严重,尿末有糊状分泌物。
刻诊见舌质淡,苔薄黄,脉弦滑。
只要看到苔黄、尿道灼热疼痛这两个主症,一般多考虑是湿热内蕴所致。
湿热之邪,蕴结下焦,阻滞气机。
这样的话,患者就容易感到小腹或者会阴坠胀、酸胀不适。
湿热之邪灼伤尿道,所以排尿就会疼痛。
湿热熏灼,败精外溢,因此尿道口有分泌物。
中医治疗的方法就用排浊祛湿,清热解毒。
刚好张仲景的当归贝母苦参汤就可以用。
处方:当归、浙贝母、苦参、虎杖、鱼腥草、生蒲黄、滑石、甘草。
患者服药之后,尿频症状明显缓解,腰痛及尿道疼痛症状消失,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三诊结束后,症状消失,检查正常。
如果大便不畅的患者可以加上大黄、荆芥;如果尿道口有滴白者加射干;湿热较盛者加马鞭草、白花蛇草、虎杖等。
总之,可以随症变化。
关于这个,暂时就说这么多,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难言之隐和困惑,欢迎探讨学习。
六经辨治同房尿频验案1例

西医定义为尿急合并或不合并急迫性尿失禁,此病一般 气臭.舌质暗 红,苔 黄.治 以 疏 气 利 湿,方 以 柴 苓 汤 加
无明显的病理和代谢 因 素,因 此 目 前 尚 无 特 异 性 治 疗. 减.处方:柴胡、黄芩片、法半夏、猪苓、泽泻、乌药、枳壳、
中 医 一 般 多 从 脏 腑 辨 证 或 三 焦 辨 证 的 角 度 ,认 为 多 与 下 焦膀胱湿热、脾 肾 亏 虚、肝 郁 气 滞 等 有 关,治 疗 亦 无 定
或感受外邪等诱因,尿常规、尿 细 菌 培 养 及 腹 部 X 摄 片 一般会有不同程 度 的 异 常 征 象 . [3] 此 病 本 属 神 经 源 性
取 得 良 效 ,以 飨 读 者 .
疾 病 ,并 非 感 染 性 疾 病 ,故 前 西 医 多 从 抗 感 染 治 疗 未 效 .
患者,女,39岁,2008 年 8 月 6 日 初 诊.主 诉:同 房
笔者认为本案病 因 为 湿 热,依 据 有 下:① 病 史 长 达
时小便频数2年余.望诊患者形体坚实偏胖,身高偏矮, 2年有余,湿邪为患多缠绵难愈;②形体 坚 实 偏 胖,面 色
面色略红,闻诊语声有力略急.近2年每次同房时即欲 略红;③劳作 后 易 有 腰 酸,腰 虽 为 肾 府,但 亦 有 肝 经 血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
CHINA���S��� NATUROPATHY,Apr������2019,Vol������27No������8
方选当归贝母苦参汤合四逆散加祛湿之品.处方:当归、
六经辨治同房尿频验案1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浙贝母、苍术、柴胡、枳壳、白芍、泽泻各10g,川芎6g,土 茯苓20g,苦参3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经方临证】五苓散加味治疗小便频急案

【经方临证】五苓散加味治疗小便频急案【经方临证】五苓散加味治疗小便频急案刘某,女,20岁,圆脸偏胖,肌肤润泽,面白唇淡。
2012年3月26日诊。
小便频急,每小时1次,小便不畅快,尿后又有尿意,但无尿痛,无灼热感,如此反复达数月之久。
患者易汗出,但不恶风,口不干,不渴,下肢不肿,白带正常,大便正常,纳眠均可,无四逆,舌淡红,不胖大,无齿印,双脉浮细而缓。
处以五苓散加味:茯苓18g,猪苓18g,白术18g,桂枝12g,泽泻30g,人参10g,黄芪30g。
上药共为散,每服10g,每日3次。
服药后微汗为宜。
4月24日反馈,买药后因月经至,故于4月4日开始服药,服药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停药后数天,小便明显好转,小便间隔时间明显延长。
认为已无大碍,自行停药。
按:小便频急者,以尿路感染者多见。
然患者除小便频急与不畅快外,几乎没有其他不适。
如有尿痛、灼热,属热者居多,应清热利湿。
如果出现下肢水肿、白带量多、大便稀溏等症状者,说明水湿内停明显,利湿即愈。
仅从易汗出、脉浮细而缓,也不能明确肯定属水湿内停。
但是无论如何,只要小便频急而不畅快者,总以利尿为法。
若有肾阳虚或肾气虚见症者,治宜温肾利水。
然患者年仅20岁,发育正常,无肾虚征象。
故最后确定治以五苓散一试。
加人参、黄芪,是为了益气利水,黄芪能够益气利水。
五苓散加人参有春泽汤之意。
有研究表明,就利尿作用而言,五苓散的散剂明显优于汤剂,所以,临床上笔者使用五苓散时,散剂占绝大多数。
此外,按《伤寒论》要求,服五苓散时,宜多喝开水,并“汗出愈”,笔者也往往要求病人在服用五苓散时需药后取汗,有效率较高。
睡前尿频10余次,经方数剂搞定

睡前尿频10余次,经方数剂搞定有一个小姑娘,大约20岁,每天晚上一躺到床上,准备睡觉,就觉得似乎有尿不完的尿,一趟一趟厕所的跑,有时候竟多达十来次(大概有4,5年了)。
去医院检查也没有什么问题,有的人说她是心理问题,不管怎样,这种情况一直都没好,反而越来越频繁。
令人烦恼。
终于,一个朋友介绍她来找我用中医调理。
她说一切都好,就这一个毛病,(每每都会有人问我们,我哪里不好,来开个方)。
我自然要仔细询问,果然是问出来一些有用的东西。
她平时相对怕冷,而且正在减肥,每天吃的很少,很容易乏力。
睡眠较差,经常熬夜。
舌质偏淡,苔薄腻略黄。
我断定为虚寒证夹热,虚则不固,尿频乏力,寒则怕冷,苔黄为热。
然后就该选择最佳方剂。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合缩泉丸加黄芪、夜交藤等加减。
生黄芪30桂枝20甘草10生白芍20龙骨30牡蛎30乌药15益智仁30柴胡12枳壳12生薏苡仁15黄连3一周后反馈,尿频明显好转,睡前只需要去两三次厕所,睡眠也明显改善。
虫二按:治疗尿频的方很多,之所以选择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要是源自《经方实验录》这本书,曹家达用此治疗遗尿,夜尿频多及失眠等。
取其调和营卫,收敛固涩。
且加夜交藤安神,一方有两用,睡得快,则尿频少,尿频少则睡的快,相互为用,功效更佳。
缩泉丸为治疗遗尿尿频的经典方,且益智仁健脾补肾,乌药温散,切合病机。
四逆散就是用来疏肝理气,缓解紧张。
黄连薏仁除湿清热健脾。
虫二再按:此例睡前上厕所,似乎很常见,可是多达十数次,甚至20几次,就不正常。
看似没有大问题,其实是虚寒体质,方证对应,效果自在不言中。
(尿频)妙用奇方《甘草干姜汤》治疗顽固性尿频

(尿频)妙用奇方《甘草干姜汤》治疗顽固性尿频《伤寒论》29条原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误用“桂枝汤”解表之后,出现咽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伤寒用治伤寒误治伤阳,引起四肢厥逆,烦躁吐逆等证;《金匮》则以此方治疗虚寒型“肺痿”。
笔者临证遇一例顽固性尿频,而获显效,现举病案说明之。
案例:王某,男,39岁。
患小便频数2余年。
尿频不分四季,不分昼夜,平均每天15~20次。
无尿痛,颇为痛苦。
详询就诊治疗经过,曾在二甲,三甲医院就诊。
每次查尿常规正常,B超未见异常,膀胱镜(一)。
服补肾壮阳,缩尿之中药,以及清利湿热之中药,观其方有:金匮肾气丸、缩尿丸、滋肾通关丸、八正散、五苓散,以及偏方等,外敷神阙、涌泉穴等,服西药有抗胆碱及植物神经调节药,维生素、谷维素、康复锻炼均无效。
患者花费1万余元。
经人推荐余诊断。
刻诊:小便频数,点滴而出,不能自控,出汗,易感,手和背怕冷,面色苍白,乏力、时气短,食欲欠佳,舌淡、苔白、脉微弱。
辨证为肺脾阳气虚、尿频证。
方用甘草干姜汤:炙甘草60g,干姜30g,4剂。
仅服2剂,患者欣喜若狂。
告知小便明显减少。
服完后多年顽疾而获痊愈。
按:本例顽固性尿频一证,虽经中医久治未愈,尿常规正常,B超未见异常,膀胱镜均未见异常,花费近万元。
患者十分痛苦。
常常尿频量少,有尿不干净的感觉,意犹未尽,白昼达15~20余次。
自感不胜其烦,受尽小便折磨,余忽思《伤寒论》甘草干姜汤善治肺脾阳虚疾病,方证对应,施治收效。
《内经》:“辛甘发散为阳”,甘草、干姜一复阳气。
《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也,气化则能出也”。
《灵枢·十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肺气虚宣降失常,不能将水液布散周身。
脾气虚运化无力,生清无能,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而布全身,导致水液布而不行,上虚不能住下,土虚不能治水,膀胱气化无权,而生发小便数频了,淋漓不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治尿频案
介绍医案如下:
国某,男,21岁,因不能憋尿超过30分钟2年。
曾多次就诊,查无器质性病变。
诊断:神经性尿频症(三焦决渎失调,膀胱气化失宜)。
检查:焦虑面容,淡红舌,脉略弦。
治宜疏通三焦,通利水道,助膀胱气化,方用小柴胡汤加五苓散。
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猪苓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桂枝9克,生姜10克,大枣3枚,炙甘草6克。
3天后复诊曰:服药3天期间,小便次数一直正常。
继服3剂,巩固疗效。
随访无复发。
按
神经性尿频症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
其发病特点为尿频、尿急,一有尿意就不能忍耐,睡眠后无尿频,排尿次数可从正常每天6~8次增至20~30次,甚至每小时10多次,且每次排尿量很少,多与精神因素有关。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中医学认为此病主要与三焦和肺脾肾有关。
患者因多年患病神经紧张,调节失常,而致膀胱功能失常。
小柴胡汤调和三焦,可以疏解紧张情绪。
五苓散为治水之圣剂,对于水液失常的小便不利或尿急,尿频,尤为适宜,故两者合用起效甚速,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