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又称肝内脂肪变性

合集下载

脂肪肝病理诊断标准

脂肪肝病理诊断标准

脂肪肝病理诊断标准
一、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细胞脂肪变性是指肝脏内肝细胞脂肪蓄积,是脂肪肝的主要病理特征。

在病理学上,肝细胞脂肪变性被视为一种可逆性损伤,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治疗原发病等方式逆转。

二、肝细胞损伤
脂肪肝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包括肝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凋亡等。

这些损伤进一步加重了脂肪肝的病情,并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三、纤维化和肝硬化
长期严重的肝细胞损伤和脂肪变性可导致肝脏纤维化
和肝硬化。

肝脏纤维化是指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和沉积,是肝脏对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肝硬化则是肝脏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发生严重改变。

四、病因学评估
脂肪肝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酗酒、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药物等因素。

在病理诊断中,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因,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病理学评估
病理学评估是脂肪肝诊断的重要环节,包括肝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

通过病理学评估,医生可以了解肝脏病
变的范围和程度,判断脂肪肝的类型和分期,并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总之,脂肪肝的病理诊断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损伤、纤维化和肝硬化、病因学评估以及病理学评估等。

医生需要根据这些标准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肝脂肪变和脂肪肝的病理变化

肝脂肪变和脂肪肝的病理变化
通常见于妊娠高血压症患者或妊娠末期的初产妇。后者发病率较低,约占孕妇的万分之一。大体上,肝脏呈淡黄色,体积变小。光镜下,肝细胞内可见大量细小脂肪空泡,可呈全小叶分布,或累及中间带和外周带区域性分布,有时可见明显的大泡性脂肪变和肝细胞气球样变。
肝脂肪变轻者,由于肝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一般不出现肝功障碍。但长期肝脂肪变可能引起肝纤维组织增生,甚至肝硬化。严重弥漫性肝脂肪变亦可引起肝功障碍,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严重肝脂肪变,临床称为脂肪肝,患者可能出现肝昏迷而死亡。
引起肝脂肪变的原因很多,如氯仿、四氯化碳、磷等化学毒物中毒,妊娠中毒、酒精中毒、慢性肝淤血、肥胖病、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常见脂肪肝的病理类型及其病理变化为:
肝脂肪变的机理有以下几方面:①脂蛋白合成障碍,不能将脂肪运输出去,故造成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常由于合成脂蛋白的原料(如磷脂或组成磷脂的胆碱等物质)缺乏,或化学毒物(如酒精、四氯化碳等)、其他毒素(如真菌毒素)破坏内质网结构,或抑制某些酶的活性,使脂蛋白及组成脂蛋白的磷脂、蛋白质等的合成发生障碍所致。②中性脂肪合成过多。多由于饥饿或某些疾病(如消化道疾病)造成饥饿状态,或糖尿病患者对糖的利用障碍时,从脂库动员出大量脂肪,其中大部分以脂肪酸的形式进入肝脏,致肝合成脂肪增多,超过了肝将其氧化利用和合成脂蛋白输送出去的能力,于是导致脂肪在肝内蓄积。③脂肪酸的氧化障碍,使细胞对脂肪的利用下降。如白喉外毒素等能干扰脂肪酸的氧化过程,而缺氧既影响脂蛋白的合成,又影响脂肪酸的氧化。总之,肝细胞的脂肪变乃上述某一因素或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形态学上,酒精性脂肪肝表现为肝细胞内有大的脂滴,此种细胞呈灶状分布,以肝小叶中央区最明显。个别过度脂肪变的肝细胞发生溶解坏死,被脂性肉芽肿取代,后者由周围绕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的脂滴构成。如果这种脂性肉芽肿汇集成多结节性结构,

脂肪肝患者能吃肝吗

脂肪肝患者能吃肝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脂肪肝患者能吃肝吗
导语:目前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高达15%,上海、北京、广州脂肪肝患病率更是高达25%,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那么得了脂肪肝能吃肝吗,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脂肪肝患者能吃肝吗
脂肪肝又称肝内脂肪变性,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甘油三酯在肝内蓄积过多所导致的病症。

治疗脂肪肝,改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包括戒烟、戒酒、饮食和运动等,而饮食是重中之重。

轻度脂肪肝患者的饮食治疗原则就是要控制总能量、供给高蛋白、摄入低脂肪、限制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脂肪肝患者不能吃含脂肪高的油腻油炸食品,如肥肉、鱿鱼、动物的肝脏等含高脂、高胆固醇的动物性脂肪的食物,并应尽量少吃一些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猪油、羊油、黄油、奶油等,因为脂肪肝本身对脂质代谢障碍,摄入过多的优势,会增加肝脏脂肪的堆积,进而加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脂肪肝PPT【73页】

脂肪肝PPT【73页】
Hepatology, 2002,35:868-875.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 10:2423-2426.
危险因素 — 性别
女性对酒精介导的肝毒性更敏感,与男性 相比,更小剂量和更短的饮酒期限可能就 出现更重的酒精性肝病。 饮用同等量的酒精饮料,男女在血中酒精 浓度水平明显有差异,女高于男,可能与 女性胃粘膜内乙醛脱氢酶少有关。
Alcohol Clin Exp Res, 2001,25:40S-45S. Alcohol Clin Exp Res, 2001, 25:502-507.
危险因素 — 种族、遗传、个体
种族、遗传以及个体差异也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汉族人群的酒精性肝病易感基因ADH2、ADH3和ALDH2等的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基 因型分布不同于西方国家,可能是中国嗜酒人群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低于西方 国家的原因之一。 并不是所有的过量饮酒者都会出现酒精性肝病,这只是发生在一小部分人群中, 这表明同一地区人们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
急性脂肪肝
这是一类特殊类型的脂肪肝,总体发病率很低,病因主要包括妊娠 急性脂肪肝、HELLP综合征、Reye综合征(瑞氏综合征)、酒精性 泡沫样肝脂肪变性。
慢性脂肪肝的分类有哪些呢?
按肝内脂肪沉积的量: 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
按病理变化分: 单纯性脂 肪肝 脂肪性肝炎 脂肪性肝 硬化
你知道脂肪肝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吗?
临床诊断标准
➢ 1.长期饮酒史或2周内大量饮酒史,符合饮酒量阈值。
➢ 2. 临床症状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 黄疽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蜘蛛痣、肝掌等症状和体征。
➢ 3. AST、ALT、GGT,TBil,PT,MCV(平均红细胞体积)和CDT(缺糖转铁蛋 白)等指标升高。其中AST/ALT>2、GGT和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的特点。

脂肪肝患者血生化检查结果分析

脂肪肝患者血生化检查结果分析

脂肪肝患者血生化检查结果分析伴随居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性提高,促使饮食结构有所改变,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到来的背景下,使脂肪肝患者明显增加,检出率约为10%。

报道显示,50岁前群体中,男性患者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但若超过50岁则未表现为性别差异。

脂肪肝还可称为肝内脂肪变性,即为肝脏内呈现脂肪过度压积的状况,占比约为肝重量5%左右。

同时,脂肪肝为病理性改变,为肝脏损伤早期症状,若可发现早治疗,则可在阻断脂肪肝进展的同时,还可起到逆转的效果。

于临床检查中,肝脏活体组织为最佳检验标准,但因创伤性特点难以被患者接受,使血清学检验备受患者青睐,但临床证实还应综合临床表现予以考量。

1.什么是脂肪肝?脂肪肝(fatty liver)为威胁机体身心健康的肝脏病变疾病,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因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的改变,使脂肪肝患病率逐年增高,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即致病诱因为以下方面:(1)肥胖。

肝脏内脂肪堆积和体重间呈现正相关,肥胖症患者中,30-50%表现为脂肪肝,重度肥胖症者中脂肪肝占比为61-94%,即做好体重控制,是预防脂肪浸润的关键。

(2)酒精。

于长期饮酒患者穿刺活检中,75-95%左右表现为脂肪浸润,若日饮酒量在80-160g以上者,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提高5-25倍。

(3)快速减肥。

禁食、过度节食等快速减肥法,则会提高短期内脂肪分解率,快速降低肝内谷胱甘肽,使之在损害肝细胞的前提下,诱发脂肪肝。

(4)营养不良。

蛋白质匮乏是导致脂肪肝的关键,特别是在摄食不足、消化障碍的患者中,难以促进载脂蛋白合成,使甘油三酯在肝脏内堆积。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中50%左右表现为脂肪肝,多为成年患者,因脂肪肝、脂肪厚重、进食糖果多等因素存在相关性。

(6)药物。

部分药物、化学毒物对蛋白质合成予以抑制,继而表现为脂肪肝,常见药物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嘌呤霉素、四环素与吐根碱等。

(7)妊娠。

多见于第一胎妊娠,发病时间为34-40周,具有病情危重和预后效果差的特点,母婴死亡率为80%、70%。

脂肪肝名词解释

脂肪肝名词解释

脂肪肝名词解释脂肪肝(Fatty liver),又称脂肪变性(Steatosis hepatis),是指肝脏细胞内积聚过多的脂肪,通常超过肝细胞重量的5%-10%。

以下是脂肪肝相关名词的解释:1. 脂肪:指肝脏细胞内积聚的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的形式。

脂肪在肝脏中的积聚主要是由于脂肪的合成过量或代谢障碍导致。

2. 肝细胞:指组成肝脏的基本单位,是肝脏的主要细胞。

肝细胞的功能包括合成和分解脂肪、蛋白质和糖类,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3. 脂肪酸:指由脂肪分解产生的有机酸,是构成脂肪的主要成分。

脂肪酸在肝脏中主要用于合成和分解脂肪。

4. 甘油三酯:指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肝脏中最常见的脂类。

甘油三酯在肝脏中主要储存为能量来源。

5. 脂肪氧化:指将脂肪分解产生的脂肪酸通过氧化代谢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脂肪氧化是维持正常能量代谢的重要过程。

6. 肝功能:指肝脏正常运行和维持机体内稳态的能力。

肝功能包括合成和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清除毒物和废物,分解药物和激素等。

7. 肝纤维化:指由于长期的肝损伤导致肝脏组织中胶原纤维的过度增生。

肝纤维化是脂肪肝进展到严重阶段的一个后果,会导致肝功能逐渐丧失。

8. 肝硬化:指由于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和范围扩大,导致肝脏结构的严重改变和功能衰竭。

肝硬化是脂肪肝长期进展的最终结果,患者会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症状。

9. 脂肪肝病理分级:指根据肝脏内脂肪积聚程度和炎症程度等指标,将脂肪肝分为不同分级。

常用的脂肪肝病理分级系统包括NAFLD(非酒精性脂肪肝)活动性分级和纹理分类法等。

10. 脂肪肝危险因素:指导致脂肪肝发生和发展的因素。

常见的脂肪肝危险因素包括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酗酒、某些药物使用等。

总之,脂肪肝是一种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细胞内积聚过多的脂肪。

了解相关名词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脂肪肝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

什么是脂肪肝

什么是脂肪肝

什么是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自量可达40%一50%。

脂肪肝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脂。

脂肪肝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现代疾病,嗜酒、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临睡前加餐等均是发病因素,加之平时又缺少锻炼,使体内营养过剩,最后导致脂肪肝病发生。

全身倦怠、腹胀如鼓、肝区隐痛——是肝脏报警了脂肪肝是一种慢性肝损害。

一般来说,脂肪肝是人体代谢紊乱的早期征兆,同时又是某些疾病可能来临的警报。

有些人应酬四方,忙碌中愈来愈容易疲劳,有时全身倦怠,有时腹胀如鼓,有时右上腹部隐隐作疼,这就要意识到:生活方式出了问题,肝脏报警了。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脂肪肝早期具有相当的隐蔽性。

不少患者能吃能喝,有的还又白又胖。

种种假象掩盖了脂肪肝可能带来的恶果。

一些人在体检时查出脂肪肝,却因早期症状轻微、吃喝无碍、面有红润等种种假象,因此忽视它的严重后果。

其实,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往往提示脂肪肝的发生,例如:容易疲劳、饭后腹胀,少量饮酒便肝区不适,饮食稍有不慎还会轻度腹泻等等。

研究发现,脂肪肝的不适感往往与肝脏脂肪浸润程度成正比。

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常会有肝功能异常,患者明确感到肝区疼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腹胀及右上腹压迫感,体重也会减轻。

由于脂肪肝进程隐蔽,一旦出现自觉症状,往往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已不同程度存在。

专家告诫:“脂肪肝任其发展问题比较严重,应该及早调理改善”。

脂肪肝早期防治,对阻止慢性肝病进展至关重要;拖延到中重度脂肪肝,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肝纤维化,甚至演变成肝硬化,恢复起来就困难了。

饮食疗法是脂肪肝治疗的重要手段,采用合理的膳食结构是本病痊愈的关键,必须加以重视。

下面提供一份脂肪肝患者每日摄入食物的种类及数量,谨供参考。

青菜100g,瘦猪肉50g,蛋清30g,牛奶l00g,豆浆200g,豆腐l00g,腐竹25g,面筋25g,植物油25g,水果100g,可按如下食谱选择三餐饮食。

脂肪肝防治

脂肪肝防治

酒精对机体的作用
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
酒精性肝病:疾病谱
最易患脂肪肝的六种人

2、肥胖的人:通过肝组织活检资料发现,约 有50%的肥胖症患者有合并脂肪肝。国内有学 者调查发现,10个“胖墩儿”8个脂肪肝。其 主要原因是肥胖者血液中含有大量游离脂肪酸 ,源源不断地运往肝脏,大大超过了运输代谢 能力便会引起肝脏脂肪的堆积而造成肥胖性脂 肪肝。

最易患脂肪肝的六种人
5、活动过少的中老年人:进入中老年之后, 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内脏功能退化,代谢功能 下降,若活动及体育锻炼减少,体内脂肪转化 为能量随之减少,过剩的脂肪易于堆积肝脏而 形成脂肪肝。 6、其他:患肝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 ,药物中毒、化学物质中毒、孕妇及某些家族 性代谢性疾病均可导致脂肪肝。
病因治疗

酗酒、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妊娠、药 物损伤及肝炎是引起脂肪肝的主要原因,因此 应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戒酒,运动减肥,饮食及 药物调整血脂,停止服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 肝炎、糖尿病易合并脂肪肝,应及时治疗原发 病。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大多数脂肪肝病人治疗的基本方法,也 是预防和控制脂肪肝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众所周知 ,热能的来源为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其需 要量与年龄、性别和工种等因素有关。过高的热能摄 入可使人的体重增加、脂肪合成增多,从而加速肝脏 细胞脂肪变性。因此,应该制定并坚持合理的饮食制 度,瘦肉、鱼类、蛋清及新鲜蔬菜等富含亲脂性物质 的膳食,有助于促进肝内脂肪消退,高纤维类的食物 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及控制血糖和血脂,这对于因营养 过剩引起的脂肪肝尤其重要。




5,排除嗜肝病毒感染、代谢异常和药物等引起的肝损伤。
中华肝病杂志 2006,14(3):164-16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肝又称肝内脂肪变性,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甘油三酯在肝内蓄积过多所导致的病症。

因此,轻度脂肪肝患者的饮食治疗原则就是要控制总能量、供给高蛋白、摄入低脂肪、限制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专家指出,具体做法是:轻度脂肪肝患者每天所摄入的总能量应该控制在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20—25千卡左右,不宜吃得太饱和太油腻,避免脂肪过多合成;同时可适当多选用脱脂牛奶、鸡蛋清、鱼类、虾类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促进肝细胞复原和再生;动物内脏、蛋黄、蟹黄、鱿鱼、沙丁鱼、脑髓、鱼卵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是必须限制食用的。

除了胆固醇,还应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所以最好选用粗粮及小米等粮谷类,不吃或少吃精制糖类、蜂蜜、果汁、果酱、蜜饯、水果罐头和各类甜点心。

同时,轻度脂肪肝患者每日食盐量应该在5克以下,因为盐能增加胃液分泌,促进食欲。

此外,得了脂肪肝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吃肉,但要限制肥肉、肉皮的食用,可以适当选用鱼肉、兔肉及煮过的瘦猪肉、牛肉、鸡肉等。

在烹饪方法上,最好采用蒸、煮、烩、炖、熬、焖等方法,忌油炸、煎、炒的方法。

一次进餐肉制品在75克—100克为宜,在喝肉汤时要把上面厚厚的一层油撇掉。

专家建议,轻度脂肪肝患者要多进食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加速肝细胞修复,其中的膳食纤维还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加速胆固醇排泄,降低血脂。

酸奶、大蒜、洋葱、香菇、木耳、山楂、绿豆等有降脂作用,平时也应该多吃一点。

在酒水上,不宜喝可乐、雪碧等高糖饮料,要多饮绿茶,或喝些含糖少的猕猴桃和山楂饮料;最好戒酒,因为酒精可促进内源性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合成,加重脂肪肝程度,并对肝脏有损害。

最后指出,脂肪肝是可逆性病变,尤其是轻度脂肪肝,如果持之以恒地进行饮食调节,并配合适当的运动,是可以使细胞内沉渍的脂肪逐渐减少、肝功能恢复正常的。

为此,专家告诉我们几个脂肪肝的食疗验方:
一、蘑菇250克,豆腐200克,调料适量。

煮汤服食。

每日1剂。

功效:清热润燥、益气解毒。

二、紫菜30克,鸡蛋1枚,调料适量。

煮汤服食。

每日1剂。

功效:滋阴清热、软坚润燥。

三、芹菜黄豆汤鲜芹菜100克,洗净切成片,黄豆20克(先用水泡胀),锅内加水适量黄豆与芹菜同煮熟,吃豆吃菜喝汤,一日一次,连服三个月,效果颇佳。

四、绿茶每天上下午各用绿茶10克,开水浸泡后坚持饮用。

研究表明,绿茶可化解中性脂肪,有利于清除肝内多余的脂肪。

五、海带绞股蓝汤海带50克,洗净切丝,绞股蓝50克,泽泻20克,草决明20克,生山楂30克,加水适量煎服,一日一剂连用3-6个月,效果良好。

温馨提示:中度脂肪肝患者除了要进行饮食调整外,还需要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

每天跑步,每小时至少6公里才能达到减肥效果。

仰卧起坐或健身器械锻炼都是很有益的。

(责任编辑:李桂妹)
目前,中度脂肪肝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后果是很严重的。

中度脂肪肝在进行治疗时,主要是在饮食上加以调整。

那么,中度脂肪肝的饮食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中度脂肪肝患者的饮食有18条注意事项,现介绍如下:
1.中度脂肪肝患者绝对禁酒。

2.选用去脂牛奶或酸奶。

3.中度脂肪肝患者每天吃的鸡蛋黄不超过2个。

4.忌用动物油;植物油的总量也不超过20克。

5.不吃动物内脏(即下水、下货)、鸡皮、肥肉及鱼籽、蟹黄。

6.中度脂肪肝患者忌食煎炸食品。

7.不吃巧克力。

8.常吃少油的豆制品和面筋。

9.每天食用新鲜绿色蔬菜500克。

10.中度脂肪肝患者吃水果后要减少主食的食量,日吃一个大苹果,就应该减少主食50克。

11.山药、白薯、芋头土豆等,要与主食米、面粉调换吃,总量应限制。

12.每天摄入的盐量以5-6克为限。

13.葱、蒜,姜、辣椒等“四辣”可吃,但不宜多食。

14.中度脂肪肝患者应该经常吃鱼、虾等海产品。

15.降脂的食品有:燕麦、小米等粗粮,黑芝麻、黑木耳、海带、发莱以及菜花等绿色新鲜蔬菜。

16.晚饭应少吃,临睡前切忌加餐。

17.每天用山楂30克、草决明子15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代茶饮,如嫌麻烦,可以服用嵩山首乌茶。

18.如果中度脂肪肝引起肝功能异常,或者转氨酶升高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降酶药物和鱼油类保健品,但不宜过多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