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_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3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2、理解目标(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4)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3、运用目标(1)运用哲学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作用(2)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根据19世纪中叶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精神关系的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观察从一般的经验层面上升到比较深刻的哲学层面,学会自觉运用哲学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3、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抽象的哲学”其实并不脱离时代,真正的哲学恰恰对时代问题的“理论解答”,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使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人教版必修四第三课第一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教案

第三课第一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教材分析】这一课时主要介绍哲学和时代的关系。
教材设计了两个目。
第一目为“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从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看“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第二目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从哲学对时代的反作用来看“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经济政治的产物;(2)识记并理解真正的哲学的社会变革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哲学思维分析事件的抽象能力;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真正的哲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时代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对其进行理论性的思考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向往热爱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真正的哲学。
【重、难点】哲学与时代的了解。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小组讨论法、分析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同学现在崇尚什么精神,有什么样的理想目标。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同样给出自己在这个年龄段的理想目标,崇尚的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代人崇尚的精神为何有这么大的不同?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人们的思想产生都离不开时代背景。
任何一种思想是一定时代环境中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反映。
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哲学,同样如此。
那么哲学与时代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重点探讨的问题。
首先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利用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三、新授(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过渡:如何理解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部分的内容,运用所学(尤其历史知识)分析下列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
学生阅读教材后分析。
教师利用多媒体分析总结。
用多媒体展示得出的结论并解析: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哲学是思想文化的范畴,因此哲学一定是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简言之,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追问问题:在百家争鸣的上百种思想中,是不是所有的思想都是正确的?是不是所有的思想能称作是哲学?学生讨论后回答。
高中政治必修4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教学案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教学案班级 姓名 小组________第____号【学习目标】1.哲学与时代精神2.哲学的作用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学习生活哲学,有较高的探索学习兴趣,有利于掌握本节内容。
自主学习内容一、回顾旧知: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区分 ?二、基础知识感知学习范围 :课本P16一P25一、哲学与时代精神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22________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23________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24________,因为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25________,把握了○26________,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27________和○28________。
2.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可以通过对○29________的批判,更新○30________,解放○31________。
(2)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32________,提出社会发展的○33________,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34________,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35________。
总之,任何反映○36________和○37________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38________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三、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A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36________。
B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的“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政治必修四第三课_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

兵家
课前热身
哲学智慧横溢的春秋战国
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山涧峻险,兵路不 通。乃琢石为牛,多与金帛置牛后,号“牛粪之金”, 以遗蜀侯。蜀侯贪之,乃堑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 石牛。秦人帅师随后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以贪 小利失其大利也。——“因小失大”之典故。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天下纷争,是一 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但这个时代, 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和不可思议的 时代,特别是对于学术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 而言,确实是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里, 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 别,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学派 儒家
孟子 道家 墨家 法家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孙子 孙膑
代表人物 孔子
时代 春秋晚期
主要主张
“仁爱”“有教 无类”“因材施 教”
战国时期 “仁政”“民
春秋晚期 “无为” “逍遥” 战国前期 “兼爱”“非攻” 战国时期 “法治”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贵”“君轻”
天赋人权
(否定特权) 需法律维护
三权分立
人权
(公民取 代臣民)
法治
(取代人治)
(防止专制)
主权在民
(否定王权)
社会契约
(否定神权)
批判旧制度、社会 弊端、旧思想 在十四——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 运动砸断了封建社会给人们戴上的精神枷锁, 使人们的思想空前的解放,文艺科学空前繁 荣。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统 治达1000年的漫长黑夜,迎来了新世纪的曙 光。它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 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 神和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 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因而,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机械相加,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的一种崭新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 的精华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 精神上的精华
阅读材料回答: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激进派
改良派
商鞅 孙膑
荀子
韩非子
主张通过暴力战争推翻奴隶主的统治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用仁义说教感化奴隶主阶级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 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D、德国古典哲学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 人类的解放事业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哲的产生
(1)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前提:
三大发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细胞学说
上述统一 的基础是 ( B )
A.认识
B.实践
C.理想
D.现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 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A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精髓:……
与时俱进, 发展着的理论
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批判功能
在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砸 断了封建社会给人们戴上的精神枷锁,使人 们的思想空前的解放,文艺科学空前繁荣。 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达 1000年的漫长黑夜,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 它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 ,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和 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 。
高中政治必修四-3.1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比较:哲学与真正的哲学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 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有的哲学能正确反映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有的哲学则不能完 全正确地反映或错误地反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正确地反 映世界,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他们在不 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 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课堂练习
2、哲学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 用,首先体现在( ) A.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 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对封建神权 C.为无产阶级代表的劳动群众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武器 D.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课堂练习
3、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 来 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③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思想 (文化)
结论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决定
经济、政治
文化
反作用
结论二: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 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哲学并不站在它的时代以外,它就是对它的时代的实质的知 识。同样,个人作为时代的产儿,更不是站在他的时代以 外……没有人能够真正超出他的时代,正如没有人能够超出他 的皮肤。” 哲学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妄想一种 哲学可以超出它的时代,这与 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跳出 罗驼斯岛,是同样愚蠢的。”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同步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3课 第1框 真正的哲学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理解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的表现。
3.把握哲学与时代的辩证关系。
重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难点: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基础·初探]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哲学与时代: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1.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塑造功能: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3.激励功能: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温馨提示】不能认为哲学决定社会进步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变革有巨大的反作用。
但这种反作用始终从属于社会变革对哲学发展的决定作用,它是第二位的。
[预习·提升]1.判断(1)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与哲学是相互决定的关系。
(×)(2)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3)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4)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表明哲学对社会变革一定起促进作用。
(×)2.思考真正的哲学都是科学的哲学吗?提示: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总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为真正的哲学,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现在看来都有其局限性,不一定都科学,但它们都是自己时代的真正的哲学。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1.教材P16探究问题【提示】(1)战国时期社会矛盾复杂,经济和政治体制正处于转型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最 新 成 果
7.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
①实事求是 ②群众路线 ③艰苦奋斗 ④独立自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 D.②③④
B
8.下列对邓小平理论认识正确的是 A A.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 D.邓小平理论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 大 运 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失败
(2)自然科学基础
三大发现和自然科 --三大发现 学的巨大进步
三 大 发 现
细胞学说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统一于物质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
世界是不断变化 发展的
(3)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 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 哈的唯物主义)
思考:
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具体分析如下:
铁器、农具的 使用和推广。
生产力提高 (经济)
私田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和 奴隶主贵族阶级矛盾尖锐。 要求政治改革 (政治)
阶级斗争十分激烈,各个阶级或阶层 都要起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因而都对社会 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哲学思想 纷呈,百家争鸣。
产生条件
是时代发展 的必然产物
基本特征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统一于 实 践 为基础
中 国 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一脉相 承与时 俱进
9.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 二次飞跃的成果,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小结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阶级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直接理论来源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但是,在百家争鸣的上百种思想中,是不 是所有的思想都是正确的?是不是所有的思想 都能称作是哲学?————具体分析如下:
思想
理论化、系统化
哲学
正确
正确、深刻反映本质
错误
歪曲、表面反映
时代精华
时代糟粕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原因 A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 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B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 和认识成果。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的有机统一
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2)(从作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 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在于他的 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革命性-----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 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 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 最显著的特征 --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在马哲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与世界关系上,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 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塑造引导功能)
3、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用辩证法启迪人 们的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而成为 变革德国封建社会的前导。 上述材料说明( ) A.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结 D.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硕果
B
小结:
1、时代 精神的总 结和升华
一、真正 的哲学都是 自己时代的 精神上的精 华 2、社会变 革的先导 (体现)
(1)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 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 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 (1)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 念,解放人的思想
(2) 哲学可以预见未来、指 明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 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 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 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Hale Waihona Puke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重点)
(1)(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 了两个统一: ①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从而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它的唯 物主义是辨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辨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辨证法。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 的精神上的精华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材料:
我国战国时期,七国争雄,王下纷扰, 是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但是这个时代, 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和不可思议的 时代,特别是对于学术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 而言,确实是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里, 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 别,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含义: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 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 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含义: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 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黑 格 尔 费 尔 巴 哈
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是两者的简单相加?
黑格尔 (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
费尔巴哈 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 (唯物主义的 物主义 基本内核)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 巨大进步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 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
①含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 的伟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 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精髓:实事求是 ③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
①含义: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 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②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思想 (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 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2)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 经济以重大影响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 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 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社会变革的先导
回顾人类社会经历了哪几个社会?
奴隶 社会 百家 争鸣
封建 社会
资本主 义社会
社会主 义社会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马克思
主义
(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首要表现:哲学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 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批判功能) ②重要表现:哲学能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 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 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 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