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30—34

合集下载

曼昆经济学原理-习题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习题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习题答案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合的例子。

答:?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2、在学习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话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

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

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巾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

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

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干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 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棉利的影响。

当一个人小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

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

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9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生活中价格总水平上升。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中文版)!!30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中文版)!!30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中文版)!!30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中文版)!!练习题1、任何一个所得税表都体现了两种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题中的表见课本12章)a、平均税率定义为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收入。

对表12—7中的比例税制来说,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分别是多少?在累退税制和累进税制中相对应的平均税率是多少?答:从表12—7中很容易看出,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都是25%。

在累退税制中,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分别是30%,25%,20%。

在累进税制中,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分别是20%,25%,30%。

b、边际税率定义为额外收入支付的税收除以增加的额外收入。

计算比例税制下,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的边际税率。

计算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的边际税率。

计算累退税制和累进税制下相对应的边际税率答:(1)比例税制。

当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2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25/5=0.25,即25%。

当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2.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2.5/10=0.25,即25%。

(2)累退税制。

当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5=0.2,即20%。

当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5/10=0.15,即15%。

(3)累进税制。

当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5/5=0.3,即30%。

当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3.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3.5/10=0.35,即35%。

c、描述这三种税制中每一种的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某人在决定是否接受工资比目前工作略高一点的工作时,哪一种税率更适用?在判断税制的纵向平等时,哪一种税率更适用?答:在比例税制下,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相等,且都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30—34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30—34
5.解释为什么以下说法是错的。
A.“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它是个别物品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
答:总需求GDP(y)二消费(C)十投资(/)+政府购买(G)+净出口(NX),由于政府购买是一个固定的政策变量,而其他三个组成部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取决于经济状况,特别是物价水平。(1)当物价水平下降时,消费者感到更加富裕,这会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2)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企业和家庭更多地支出于投资物品,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3)当美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美国利率下降时,实际汇率贬值,而且,这种贬值刺激了美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由于这三个原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如果企业每天调整自己的价格,那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垂直的。企业不会由于物价水平上升,会认为相对价格水平上升而增加供给,因此总供给总是处于自然状态。
D.“只要经济进入一次衰退,它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就向左移动。”
答:只有经济中改变自然产量率的变动才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当经济进入一次衰退,在既定的物价水平时,经济的总需求下降,它只会移
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了物品与劳务需求37时它也引起了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使借款变得更昂贵了对住房和企业投资品的需求减少了这就是说扩张性财政政策会挤出部分投资种挤出效应要看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而定当投资的利率敏感性大时利率的小幅度上升会引起投资大量减少
第十二篇短期经济波动
第三十一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复习题
1.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下降的两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名字。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上升的一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名字。
(3)凯恩斯主义的粘性价格理论
根据这种理论,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也是缓慢的。这种价格的缓慢调整的产生,部分是因为调整价格有成本,即所谓的菜单成本。这些菜单成本包括印刷和分发目录的成本和改变价格标签所需要的时间。由于这些成本,短期中价格可能都是粘性的。假设经济中每个企业都根据它所预期的经济状况事先宣布了它的价格。在价格宣布之后,经济经历了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紧缩,这将降低长期的物价总水平。虽然一些企业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动迅速降低了自己的价格,但还有一些企业不想引起额外的菜单成本,因此暂时不调整价格。由于这些滞后,企业价格如此之高,所以它们的销售减少了,销售减少了又引起企业削减生产和就些。换句话说,由于并不是所有价格都根据变动的状况而迅速调整,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水平,而这些高于合意水平时价格压低了销售,并引起企业减少它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曼昆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曼昆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1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解答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复习题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

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而政策会影响激励。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一场比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

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

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

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

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一部经济学入门经典教材,其内容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关于课后习题和作业的答案。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1. 为什么人们愿意购买保险?人们愿意购买保险是因为他们面临各种风险,包括生病、意外事故、财产损失等。

购买保险可以帮助人们分散风险,避免因意外事件而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

此外,人们也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获得心理安慰,减轻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2. 什么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需的额外成本,而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在经济学中,人们通常会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来做出决策。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人们会选择增加产量或消费;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则会选择减少产量或消费。

3. 为什么需求曲线向下倾斜?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主要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当产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增加,导致需求量增加,这就是收入效应。

另外,当产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价格更低的替代品,从而导致对该产品的需求增加,这就是替代效应。

因此,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由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4. 什么是弹性需求?弹性需求是指产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当需求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时,我们称之为弹性需求;反之,当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时,我们称之为非弹性需求。

弹性需求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更好地预测市场变化,制定合理的价格和税收政策。

5. 为什么垄断市场下的价格高于竞争市场?在垄断市场中,由于只有一个卖家或者买家,市场上不存在竞争,卖家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而在竞争市场中,存在多个卖家和买家,价格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因此价格相对较低。

这就是为什么垄断市场下的价格通常高于竞争市场的原因。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
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
济活动不完善的衡量。一旦男管家的工作成为他家务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劳务就不再计入GDP。
这例子说明,GDP不包括任何在家里产出的价值。同样,GDP也不包括耐用品(汽车以及电冰箱
等)的估算租金和非法贸易等物品或劳务。一
_I、政府采购、投资、净出口、消费、投资一
6、(1)2000年名义GDP-10000000,2010年名义GDP-15200000,2010年实际GDP-IOOOOOOO
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
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
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2010年GDP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1. 52,2010年(’PI-1.6一
(2)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是帕氏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可变物品计算的。CPI是拉斯派
尔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计算的。由(1)中计算得2010年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
是1.52,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年上涨了5)0,o;而(1PI是1.6,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
随着劳动力增加而递减。因此,实际工资下降。一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篇: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合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2、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

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 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 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话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

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

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巾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

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

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干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30—34第十二篇短期经济波动第三十一章总需求与总供给复习题1.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下降的两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名字。

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上升的一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名字。

答: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实际GDP和投资支出下降,失业率上升。

2.画出一个有总需求、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的曲线的图。

仔细地标出正确的轴。

答:图31—1 经济的长期均衡3.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

答:为了理解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我们必须考察物价水平如何影响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物品与劳务需求量。

(1)庇古的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

(2)凯恩斯的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家庭和企业更多地支出于投资物品,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3)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当美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美国利率下降时,实际汇率贬值,而且这种贬值刺激了美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国外对美国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由于这三个原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解释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线。

答: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的供给取决于它资本与劳动的供给,以及用来把资本与劳动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

由于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实际GDP的长期决定因素,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即经济的资本、劳动和技术决定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而且,无论物价水平如何变动,供给量都是相同的。

5.列出并解释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三种理论。

答: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也就是说,在一个一两年的时期中,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而物价水平下降倾向于减少物品与劳务供给量。

什么因素引起物价水平与产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呢?宏观经济学家提出了三种理论说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向右上方倾斜。

在每一种理论中,一种特殊的市场不完全性引起经济中供给一方的短期状况与长期不同。

虽然每一种理论在细节上不同,但它们具有共同的内容:当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水平或“自然水平”。

当物价水平高于预期水平时,产量就高于其自然率。

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产量就低于其自然率。

(1)新古典的错觉理论根据这种理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他们出售其产品的市场发生的变动的看法。

由于这些短期的错觉,供给者对物价水平的变动作出了反应,而这种反应引起了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假设物价总水平降到低于预期水平,当供给者看到他们产品的价格下降时,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他们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些错觉引起供给者对较低物价水平的反应是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

(2)凯恩斯主义的粘性工资理论根据凯恩斯和他许多追随者的看法,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名义工资调整缓慢,或者说在短期中是“粘性的”。

在某种程度上,名义工资调整缓慢是由于工人和企业之间固定名义工资的长期合约,有时这种长期为3年。

设想企业根据所预期的物价水平事先同意向其工人支付某种名义工资。

如果物价水平户降到低于预期的水平而名义工资(W)仍然在原来的水平上,那么实际工资(W/F)就上升到企业计划支付的水平之上。

由于工资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较高的工资意味着企业的实际成本增加了,企业对这些较高成本的反应是少雇佣劳动,并生产较少的物品与劳务量。

换句话说,由于工资不能根据物价水平迅速调整,较低的物价水平就使就业与生产不利,这就引起企业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

(3)凯恩斯主义的粘性价格理论根据这种理论,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也是缓慢的。

这种价格的缓慢调整的产生,部分是因为调整价格有成本,即所谓的菜单成本。

这些菜单成本包括印刷和分发目录的成本和改变价格标签所需要的时间。

由于这些成本,短期中价格可能都是粘性的。

假设经济中每个企业都根据它所预期的经济状况事先宣布了它的价格。

在价格宣布之后,经济经历了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紧缩,这将降低长期的物价总水平。

虽然一些企业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动迅速降低了自己的价格,但还有一些企业不想引起额外的菜单成本,因此暂时不调整价格。

由于这些滞后,企业价格如此之高,所以它们的销售减少了,销售减少了又引起企业削减生产和就些。

换句话说,由于并不是所有价格都根据变动的状况而迅速调整,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水平,而这些高于合意水平时价格压低了销售,并引起企业减少它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所有这三个理论都表明,当物价水平背离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产量就背离其自然率。

6.什么因素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来探讨这种移动的影响。

答:图31—2 总需求减少的影响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表示总需求减少,原因可能是白宫丑闻、股票市场崩溃或者国外爆发了战争。

由于这些事件,许多人对未来失去信心并改变了他们的计划。

家庭削减他们的支出,并延迟了主要购买,而企业也放弃了购买新工厂。

这些事件减少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

如图所示,总需求曲线向左从AD,移动到AD:。

在短期中,经济沿着原来的短期总供给曲线AS,,从A点变动到B点。

随着经济从A点移动到月点,产量从Yl下降到丫2,而物价水平从尸1下降到户:。

7.什么因素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来探讨这种移动的影响。

答:设想一个经济处于长期均衡,现在突然一些企业经历了生产成本增加,例如,农业州的坏天气会摧毁一些农作物,使生产农产品的成本上升,或者中东的一场战争会中断原油运输,使生产石油产品的成本上升。

这种生产成本的增加会使在任何一种既定物价水平时,企业想供给的物品与劳务量少了。

如图所示,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从AS,移动到AS20在短期中,经济沿着现在的总需求曲线移动,从A点到月点。

经济的产量从Y1减少为y:,而物价水平从尸1上升到P:。

由于经济既经历了产量下降(停滞)又经历了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所以这个事件有时被称为滞胀。

图31—3 总供给减少的影响问题与应用1.为什么你认为经济周期中投资的变动比消费支出大?你认为消费支出中哪一类变动最剧烈:耐用品(例如家具和汽车购买),非耐用品(例如食物和衣服),还是劳务(例如理发和医疗保健)?为什么?答:我认为经济周期中投资的变动比消费支出大,因为投资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都大于消费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因而经济周期中投资的变动比消费支出大。

据调查,尽管平均而言投资只占GDP的七分之一,但衰退期间投资的减少引起了三分之二的GDP减少。

我认为消费支出中耐用消费品的变动最剧烈,因为耐用消费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和收入需求弹性都要高于非耐用品和劳务的价格需求弹性和收入需求弹性。

2.假设经济由于总需求减少发生了衰退。

A.用总需求与总供给图表示现在的经济状况。

答:图31—4 总需求减少的影响B.失业率发生了什么变动?答:失业率上升。

C.“资本设备利用率”衡量资本存量被利用的程度。

在衰退中,资本设备利用率高于还是低于其长期平均水平?并解释之。

答:在衰退中,资本设备利用率是低于其长期平均水平。

因为衰退期间,产量减少,失业增加,资本设备的利用率下降,会低于其长期平均水平。

3.解释下面每一个事件是使长期总供给增加、减少,还是没有影响?A.美国经历了移民高潮。

答:美国经历了移民高潮会使美国的长期总供给增加,因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提高了生产率,从而增加了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结果,长期总供给增加。

B.国会把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0美元。

答:当国会把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0美元时,自然失业率就会上升,而且经济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会减少。

结果长期总供给减少。

C.英特尔公司投资于新的、更强劲的电脑芯片。

答:英特尔公司投资于新的、更强劲的电脑芯片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结果长期总供给增加。

D.严重的暴风雨危及东海岸的工厂。

答:严重的暴风雨危及东海岸的工厂会影响美国东海岸工厂的正常生产能力,损坏这些工厂的设备、厂房等资本存量,经济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会减少,结果美国的长期总供给会减少。

4.在图3l—8中,与A点失业率相比,B 点和C点的失业率是多少?根据粘性工资对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解释,与A点的实际工资相比,B 点和C点的实际工资是多少?答:与A点的失业率相比,月点的失业率高于A点,C点的失业率和A点的失业率都是自然失业率。

根据粘性工资对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解释,与A点的实际工资相比,B点的实际工资上升,C点的实际工资未变。

5.解释为什么以下说法是错的。

A.“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它是个别物品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

”答:总需求GDP(y)二消费(C)十投资(/)+政府购买(G)+净出口(NX),由于政府购买是一个固定的政策变量,而其他三个组成部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取决于经济状况,特别是物价水平。

(1)当物价水平下降时,消费者感到更加富裕,这会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

(2)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企业和家庭更多地支出于投资物品,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3)当美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美国利率下降时,实际汇率贬值,而且,这种贬值刺激了美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由于这三个原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B.“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经济力量并不影响长期总供给。

答: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供给取决于它资本与劳动的供给,以及用来把资本与劳动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

由于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实际GDP的长期决定因素,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C.“如果企业每天调整自己的价格,那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水平的。

”答:如果企业每天调整自己的价格,那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垂直的。

企业不会由于物价水平上升,会认为相对价格水平上升而增加供给,因此总供给总是处于自然状态。

D.“只要经济进入一次衰退,它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就向左移动。

”答:只有经济中改变自然产量率的变动才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当经济进入一次衰退,在既定的物价水平时,经济的总需求下降,它只会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而不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6.根据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三种理论中的每一种理论,认真解释以下的情况:A.在没有任何政策干预时,经济如何从衰退中复苏,并回到其长期均衡。

答:当经济陷入衰退时,经济中物价水平下降,当供给者看到他们产品的价格下降时,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是他们的相对价格下降了,因此他们会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

当物价水平下降而名义工资仍然不变,那么实际工资就会上升到企业计划支付的水平之上。

由于工资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较高的实际工资意味着企业的实际成本增加了,企业对这些较高成本的反应是减少劳动雇佣量,因此较低的物价水平使企业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