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II论文——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金融危机异同点对比
1929年、199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异同

1929年、199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异同1929年是实体经济发生衰退后,才爆发危机。
1997年和2008年两次的金融危机都是由货币引起的。
2008年这次金融危机首先是金融危机,实体经济未受很大影响。
1929年金融危机重要原因是金本位制度弱点,不完善的制度和各国之间不合作下,金本位国家发生通货紧缩。
1929年危机发生在金本位国家,而银本位国家,例如中国未受很大影响。
这次危机是美元作为主导国际货币,没有防波堤,因此危机会蔓延到全世界,如果应对不好,是更大灾难。
这次金融危机不同在于,没有货币造成通货紧缩,而是信贷紧缩。
1929年大萧条, 按照伯克南分析, 主要原因是金融系统陷入混乱,信贷紧缩打击实体经济,使得危机持续。
现在,世界金融系统已经陷入困境,陷入了信用紧缩,美国信贷市场已经冻结。
影响到实体经济, 维持了很长时间后,美国股市终于不支。
1929金融危机的另一个原因, 过高的杠杆, 金融机构经营变得不谨慎,现在与1929年大萧条一样。
1997年的东南亚危机是国际对冲基金(主要是索罗斯控制的量子基金)有意操控,意在谋利的行为。
97年以前的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基础还是比较健康的,只是由于庞大的外来资金超出和扰乱了各国的经济调控能力,才导致危机的发生。
影响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不同:97年的危机来势虽然凶猛,但当国际资金获利了结后,恢复是比较快的,波及面并未大幅扩散。
但2008年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是国际性金融危机,而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元泛滥,推升了全球资产泡沫,信心崩溃后的必然结果。
而08年的危机源于美国多年来推行的货币债务化导致的超前消费、过渡消费,超出了经济承受能力,看似繁荣的美国经济其实早就埋下了隐患。
而08年的危机罪魁祸首是美元,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没有尽到应该承担的责任,使各国丧失了对美元的信心,美元信心的重建或是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这次金融危机,是在住房市场和债劵及其衍生工具市场,因此关键看住房市场能否恢复。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区别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08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
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
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
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
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
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
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
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
关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探析-经济危机论文-经济学论文

关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探析-经济危机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三次百年来的重大经济危机研究【第一章第二章】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探析绪论与理论综述【第三章】关于1929年大萧条的探析【第四章】关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探析【第五章】关于2008年次贷危机的探析【第六章】世界经济三次危机的启示【结论/参考文献】全球三大经济危机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第4 章关于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探析4.1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概况从1989 年开始,东南亚各国就以其高利率、高回报率,吸引了全世界的资本流入,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当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有超过50%进入了东南亚国家。
因此,东南亚国家拥有极为庞大的资本,也因此处在无与伦比的繁荣与高速发展的过程之中。
与此同时,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韩国等国经济在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迅速腾飞,经历了8%-12%的高GDP增长。
一时间,亚洲四小龙[28]亚洲四小虎[29]迅速崛起,这被称为亚洲经济奇迹.而繁荣却没有持续下去,经融危机的爆发不期而至。
1997 年7 月至10月,亚洲金融风暴全面爆发,最先由泰国开始,继泰国冬阴功危机后,进一步发展蔓延至东南亚各国的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地产市场等金融市场,东南亚诸国急速发展的表象至此终结,开始了长时间的经济衰退,整个亚洲经济更是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纷纷进入萧条,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局摇摆,时至今日,一些国家仍处在长期的混乱之中。
整个亚洲遭受打击的同时,这次危机更相继冲击了俄罗斯,进而延伸到拉丁美洲、北美洲、欧洲,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以极大的能量对全球经济市场造成破坏。
整个亚洲各国的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股市、房地产业倒退、货币贬值、失业率急剧上升,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迅速衰退。
这次危机对东南亚各国的外汇、股票市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东南亚诸国股市在危机爆发后较之前相比,均缩水三分之一以上。
关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研究

关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研究朱基雄南京大学商学院一、引言现如今,只要是从十年前生活到现在的韩国人,不管是谁都无法忘记韩国经济曾经历过的如同噩梦一般的现实。
此次噩梦般的现实正是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的外汇危机所导致的。
当时,在泰国、菲律宾、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连锁性的外汇危机形势下,韩国政府的外汇管理政策的不成熟与失败是导致此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出现外汇混乱的直接原因。
然而,负责保持和管理能够维持国家正常经济活动的外汇持有额的行政系统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如同企业的倒闭一样,由于外汇持有额的下跌,造成了外汇支付无法实现的危机的出现,由此引发的国家信用度下降、韩币汇率急速下滑等连锁反应给国际间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同时,韩国政府还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缔结了谅解备忘录(memorandumof understanding简称MOU),该备忘录规定了韩国政府在数年间需要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所提出的要求。
此后的十年,韩国社会经历了非常严重的经济外汇危机,全体韩国国民团结一致力争克服危机。
然而,在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外汇危机所造成的创伤彻底恢复之前,2007年末,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为起因而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使韩国社会经济经受了再一次的考验。
通过对于每隔十年爆发一次的金融危机的观察,本考旨在对于“当未来社会再一次爆发其它危机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当今的世界经济形势一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世界的经济危机那么在此首先对于由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事件所引起的全世界的金融危机现况进行一下分由当时的社会投机所引起的次级抵押开始出现了急速的盛行。
当时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了旺市,公民们把房子作为担保取得贷款以后便开始向房地产进行了投资。
抵押公司们对呈现旺市的房地产持有信心,毫无顾忌地贷出次级抵押贷款。
我国97和08年对比

第三,经济下跌幅度不一样。2008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直接转变为自由落体下的下跌(如图1所示),而亚洲经济危机前,中国已处于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只是雪上加霜,对企业的心理影响较小。
2、财政政策对比分析
(1)相似点
第一,政策理念相似。无论是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还是当前积极财政政策,都立足于短期内通过政府投资迅速刺激经济增长,长期内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一点是相同的。
第一,推出的政策力度存在较大差异。1998年、1999年两年共发行长期国债21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现在为了应对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央除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还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出台了一揽子刺激经济的重大措施。
第二,推出的税收政策不同。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只出台税收减免政策,没有出台税制改革措施。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则以“增值税全面转型”等改革措施为主要亮点,体现出统筹经济短期增长和长期发展的战略意图。可见,这次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出台的速度、力度都远远大于上一次金融危机。
3、政策实施效果
2009年1-5月,中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一成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了近三成二;制造业采购指数已连续四个月保持在百分之五十以上;一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百分之四点三,与去年大体持平。夏粮也已连续六年丰收,实现增产。因此,7月2日晚,李克强在全球智库峰会表示,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措施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上。
四、中国经济未来走势预测
综上所述,笔者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势提出如下看法:
首先,从上述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不断根据宏观经济变化而变化,但也使经济发展对积极财政政策形成了依赖。从1998年到2009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实行了不到四年(由表6可以看出),政府便不得不又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这12年间,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了七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实施的不到两年,而当前又实施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者恰当的配合,促进了我国经济十年稳定发展,但是,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的依赖,不能不说是中国经济未来稳步发展的一个极大的隐患。
经济学II论文——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金融危机异同点对比

学号年级经济学II课程论文金融危机分析——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xx年x月中国南京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隔10年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
通过分析比较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世界的影响,得出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危机类型、表现特征以及对中国影响方面有着相同点,在爆发方式、影响区域、爆发背景等有着不同点。
关键词: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相同点;不同点摘要 (I)目录............................................................................................................ I I 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一)亚洲金融危机简介 (1)(二)爆发原因 (1)(三)发展趋势 (1)(四)中国影响 (2)(五)世界影响 (2)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一)全球金融危机简介 (2)(二)爆发原因 (2)(三)发展趋势 (3)(四)中国影响 (3)(五)世界影响及经验教训 (5)三、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异同分析 (6)(一)相同点 (6)(二)不同点 (6)参考文献 (7)金融危机分析——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一)亚洲金融危机简介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
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
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二)爆发原因1.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所导致:新马泰日韩等都为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的国家,对世界市场依赖性大,泰国一旦遭受经济危机,其他经济国家必将遭受影响。
2. 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以索罗斯为首的量子基金等大基金凭借泰国有限的外汇储备对泰铢进行“做空”,加速泰铢的贬值从而使得泰国经济危机爆发。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杨焕棉(经济与管理学院09电子商务)2012年5月29日从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两次金融危机都给了我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我将对这两次金融危机进行简单的比较。
一、产生原因不同: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是继1994年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亚洲金融危机首先起始于泰国,爆发的又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炒家,通过各种渠道对亚洲各国的股市、汇市进行疯狂投机。
以泰国为首的一些亚洲经济新兴国家,为了避免国际游资冲击,主动下调本国货币对美元汇率而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7月2日,泰国首先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危机。
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
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二、主要表现形式: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表现形式:1、国际投机者不断冲击泰铢,泰国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抵御无效、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后,被迫于7月2日宣布放弃主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泰铢随之大幅贬值。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经济研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 比较分析田欣禾(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摘 要:金融危机在21世纪并不陌生,频发的金融危机是如今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2008年美国国际金融危机与1997年东亚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抵御过程、产生影响及本质,进而得出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并给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东亚;启示1 金融危机的内涵与特征金融危机始出现于19世纪。
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特征有几个方面,一是波及范围广。
几乎可以说可能全球任一角落在它的掌控之下;二是危害程度大。
对全球的经济,金融危机可以说具有重创性;三是影响程度深。
金融危机的爆发在短时间内不能够彻底恢复,有可能会继续限制着全球经济的扭转。
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比较2.1 爆发原因2.1.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一)直接原因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仅仅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出现资金周转问题,金融机构有明显亏损情况,逐渐混乱的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崩溃。
究其原因,是次贷危机引起的。
美国经济与房地产业的稳定发展直接挂钩,在购房市场上,政府对于买得起房和买不起房的人,放贷者全部发放贷款,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率在渐渐增长,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人还款压力骤然增大,对于一些信用不好的用户更是如此。
这样违约的贷款者增多,银行贷款很难收回。
利率的上升使得金钱贬值,购房需求明显下降,一些想通过持有住房进行转让再融资的人,也难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种局面直接导致泡沫经济产生。
另外,金融监管不当对金融危机的产生也有刺激作用。
单纯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时,金融监管松弛导致金融风暴增加。
(二)根本原因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分不开的。
正是私有制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个人都是自私的、利己的,社会化又要求交换、分配等都要在全社会较为平均合理化进行,这种矛盾最后会导致金融供求的失衡,逐渐导致危机爆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年级经济学II课程论文金融危机分析——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xx年x月中国南京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隔10年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
通过分析比较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世界的影响,得出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危机类型、表现特征以及对中国影响方面有着相同点,在爆发方式、影响区域、爆发背景等有着不同点。
关键词: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相同点;不同点摘要 (I)目录............................................................................................................ I I 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一)亚洲金融危机简介 (1)(二)爆发原因 (1)(三)发展趋势 (1)(四)中国影响 (2)(五)世界影响 (2)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一)全球金融危机简介 (2)(二)爆发原因 (2)(三)发展趋势 (3)(四)中国影响 (3)(五)世界影响及经验教训 (5)三、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异同分析 (6)(一)相同点 (6)(二)不同点 (6)参考文献 (7)金融危机分析——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一)亚洲金融危机简介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
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
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二)爆发原因1.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所导致:新马泰日韩等都为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的国家,对世界市场依赖性大,泰国一旦遭受经济危机,其他经济国家必将遭受影响。
2. 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以索罗斯为首的量子基金等大基金凭借泰国有限的外汇储备对泰铢进行“做空”,加速泰铢的贬值从而使得泰国经济危机爆发。
(三)发展趋势1.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1997年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
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2.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制定的对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受其影响,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3.第三阶段1998年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作家再度将目标瞄准香港,但这次让其损失惨重,与此同时,在俄罗斯股市投资巨额的炒作家也因俄罗斯政策的突变遭到重创。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
(四)中国影响在亚洲金融风暴中,中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由于中国实行比较谨慎的金融政策和前几年采取了的一系列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在危机中未受到直接冲击,金融和经济继续保持稳定。
缓解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政策:1.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亚洲有关国家的援助。
2.中国政府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本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承受了巨大压力,付出了很大代价。
3.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中国政府采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增长,对缓解亚洲经济紧张形势、带动亚洲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中国与有关各方协调配合,积极参与和推动地区和国际金融合作。
(五)世界影响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一些亚洲国家高速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国际货币制度的不完善等等问题。
这为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并且为了加强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国际投机者攻击本国货币,亚洲各国互相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旨在金融市场动荡时从其他国家借入外汇维持本币币值的稳定。
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全球金融危机简介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预示着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8月,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此开始。
(二)爆发原因直接原因: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根本原因:1.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2.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一段时期内,情绪乐观、持续积极。
3.金融监管缺失,许多银行,特别是许多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或不当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较为普遍。
(三)发展趋势1. 流动性危机。
危机发生的时间段是2007年2月到2008年5月。
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出现支付危机。
此时,大量的、同时的、恐慌性的资产抛售导致了金融市场流动性急剧凝固,至此,支付危机终于演变成为流动性危机2. 信用违约危机用违约掉期等金融衍生品市场即将出现全面危机。
2008年到2009年,基于这些债券信用赌博之上的金融衍生品——信用违约掉期将造成高达1万亿美元的巨大损失,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力将数倍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
3. 利率市场危机美国银行市场和货币市场将再度出现流动性枯竭危机,美国最大的两家政府间接担保的按揭贷款金融机构是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信用等级接近美国国债的债券可能出现孽息率大幅上升的危险局面,这种危机将传染60年以来被世界公认为最安全的金融资产——美国国债的信心,从而触发更大规模的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4. 美元地位危机美国国债和房利美、房地美债券的信心危机将导致世界范围内对美国金融产品的恐慌性抛售和美元的失控性暴跌,由于美元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和全球贸易的70%以美元结算的客观现实,美元的危机必将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四)中国影响1.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
其主要原因有: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②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③信贷紧缩下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为严重的危机;④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⑤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
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⑥由于明年油价和电价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带来PPI继续上升的传导因素,2008年中国全年CPI涨幅预测值从先前的5.5%上调至7%。
2009年预测值从2008年4月的5%上调到5.5%;⑦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
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2.央行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境地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
3.中国银行业的效益增长出现困难其主要原因有:①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②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③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比如房地产贷款下面专门分析);④资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贷款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第二还款来源丧失。
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贷款最为明显;⑤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
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⑥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购及投资因危机加重,过去的“抄底”行为变成了现在的“垫背”结果。
按照高盛的预测,2009年香港H股中资银行的获利大约下降4%-8%;规模较小的股份制A股银行获利下降幅度更达到8%-13%。
4.房地产行业的“冬天” 来临,政府无法挽救房市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
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2008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
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
中国政府机构在16日表示,同年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
2009年,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
(五)世界影响及经验教训影响:1.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2.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3.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
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4.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经验:1.政府市场关系:监管不能缺位“金融创新”。
2.国际合作应对:各国政府携手至关重要。
3.短期应急措施:更应强调发展可持续性。
三、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异同分析(一)相同点1.两次危机都属于次贷危机;2.两次危机的表现特征都有所涉国家股市跳水,经济下滑;3.两次危机都对中国造成了很大影响;4.两次危机都是由货币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