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模电2篇4章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习题集参考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习题集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二、单项选择1、(a)2、(c)3、(c)4、(a)5、(c)6、(c)7、(c)8、(b)9、(b) 10、(b)11、(c) 12、(a) 13、(a) 14、(b) 15、(a) 16、(c) 17、(b) 8、(a) 19、(a) 20、(b)21、(c)三、解:U O1≈1.3V,U O2=0,U O3≈-1.3V,U O4≈2V,U O5≈1.3V,U O6≈-2V。

四、解:U O1=6V,U O2=5V。

五、解:u i和u o的波形如题5解图所示。

题6解图题5解图六、解:u i和u o的波形如题6解图所示。

题6解图七、解:1、当U I=10V时,若U O=U Z=6V,则稳压管的电流为4mA,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

故V 33.3I LLO ≈⋅+=U R R R U当U I =15V 时,稳压管中的电流大于最小稳定电流I Zmin ,所以U O =U Z =6V同理,当U I =35V 时,U O =U Z =6V 。

2、 =-=R U U I )(Z I D Z 29mA >I ZM =25mA ,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八、解:波形如题8解图所示。

题8解图第二章 参考答案一、判断1、√2、×3、×4、√5、×6、√7、×8、×9、√ 10、× 11、√二、单项选择题1、(c)2、(a)3、(b)4、(b)5、(c)6、(a)7、(a)8、(a)9、(b) 10、(c) 11、(b) 12、(a) 13、(c) 14、(b) 15、(c) 16、(b) 17、(b) 18、(c) 19、(b) 20、(a) 21、(c) 22、(a) 23、(c) 24、(c) 25、(a) 26、(c) 27、(c) 28、(c) 29、(a) 30、(b) 31、(c) 32、(b) 33、(b) 34、(a) (a) (a) 35、(c) 36、(a) 37、(c) 38、(c) 39、(b) 40、(c) 41、(c) 42、(b) 43、(b) 44、(c) 45、(c) 46、(b) 47、(b) 48、(b) 49、(a) 50、(a) 51、(c) 52、(c) 53、(c) (c) 54、(c) (a)二、填空题1、NPN,PNP ;硅,锗;电子和空穴。

浙江大学模拟电路2篇4章 负反馈(新)

浙江大学模拟电路2篇4章 负反馈(新)

负反馈放大器方框图
A Af 1 AF
.
| Af |
.
| A| |1 A F |
. .
Af
.
A 1 AF
.
A F 是 回路(或环路)增益
.
.
1 A F 称为反馈深度
如果 | 1 AF | >1 时,闭环增益 | A f | < | A | ,说明 所引入的反馈是负反馈,并使闭环增益下降为开环 时的1/ | 1 AF | 。若| 1 AF | >> 1,则为深度负反馈。 A 1 Af AF F
按反馈通路分:
如果反馈量只含有直流量则称为直流反馈; 如果反馈量只含有交流量,则为交流反馈。 或者说, 仅在直流通路中存在的反馈称为直流反馈, 仅在交流通路中存在的反馈称为交流反馈。
综上所述,负反馈分四种组态: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 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1.电压串联负反馈
① 输入回路中,外加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分别加在基本 放大器的两个净输入端上,构成串联接入方式。
R2 解: V f Vo R2 R f
. .
(a)电压串联负反馈
【例】
. 解: I Vb1 Vo Vo f Rf Rf
.
.
.
(b)电压并联负反馈
分析反馈放大器的几条规律:
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取决于反馈量对输出量的 取样,即Xf 与输出电压还是输出电流成正比。所以, 只要将输出端对地短路如Xf =0,则为电压反馈;如 Xf ≠0则为电流反馈。
V id V i V f

② 输出回路中,反馈网络对输出负载RL上的电压 V o 取样。

2016秋新版 浙大远程 电子技术基础 离线作业答案 第二篇 第4章习题

2016秋新版 浙大远程 电子技术基础 离线作业答案 第二篇 第4章习题

第二篇 第4章习题题2.4.1 一个负反馈放大器产生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为πϕ)12(+=n AF ,而正弦振荡器中的相位平衡条件是πϕn AF 2=,这里有无矛盾?答:负反馈反馈回来的信号与原信号应该是-180o 的正数倍,才能形成负反馈;而振荡电路必须是正反馈,即反馈回来的信号应该是原信号360o 的正数倍。

题2.4.2 振荡器的幅度平衡条件为1=。

F A ,而起振时,则要求1>。

F A ,这是为什么? 答:平衡条件是稳定振荡时的幅度要求,而起振必须要求正反馈量不断地大于原信号,才能振起来。

振起来后,如一直还大于,则放大器会进入饱和,使信号失真,所以应该进入稳定振荡,即要求振幅自动维持在1的水平。

题2.4.3 RC 桥式正弦振荡器如图题2.4.3 所示,其中二极管在负反馈支路内起稳幅作用。

图题2.4.3(1)试在放大器框图A 内填上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的符号,若A 为μA741型运放,试注明这两个输入端子的管脚号码。

(2)如果不用二极管,而改用下列热敏元件来实现稳幅:(a )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器;(b )具有正温度系数的钨丝灯泡。

试挑选元件(a )或(b )来替代图中的负反馈支路电阻(R 1或R 3),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答:(1) RC 桥式正弦振荡器中,由于RC 串并联网络在f=f o 时,其相移φAF =0,为满足相位条件:φAF =φA +φF =0,放大器必须接成同相放大器,因此与RC 串并联网络连接的输入端为(+),与负反馈支路连接的输入端为(-),若A 为A741,其管脚号为:反相输入端为2,同相输入端为3。

(2) (a)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取代R 3;(b)正温度系数的钨丝灯泡取代R1。

题2.4.4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别图题2.4.4所示各振荡电路。

(1)哪些可能产生正弦振荡,哪些不能?(注意耦合电容C b、C e在交流通路中可视作短路。

)(2)对那些不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的电路,如何改变接线使之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用电路图表示。

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

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

第四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4.1 反馈放大电路如图P4.1.1所示,已知开环电压增益1000=u A ,电压反馈系数02.0=u F ,输出电压为)( sin 5V t u O ω=试求输入电压i u 、反馈电压f u 和净输入电压id u 。

解:)(sin 51000sin 5mV t t A u u u O id ωω===)(sin 1.005.0sin 5V t t F u u u O f ωω=⨯== )(sin 105mV t u u u f id i ω=+=4.2 放大电路输入的正弦波电压有效值为20mV ,开环时正弦波输出电压有效值为10V ,试求引入反馈系数为0.01的电压串联负反馈后输出电压的有效值。

解:50002.010===i O u U U A3.83650001.050015001==⨯+=+=F A A A u u f V A U U f i O 67.13.8302.0=⨯==4.3 反馈放大电路如图P4.3所示,试指出各电路的反馈元件,并说明是交流反馈还是直流反馈?(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解:a )反馈元件:2R 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b )反馈元件:2R 、C 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c )反馈元件:2R 、3R 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d)反馈元件:2R、2A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交直流电压并联正反馈e)反馈元件:E R电流串联负反馈f)反馈元件:B R电压并联负反馈4.4 试分析图P4.4所示各电路中级间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是负反馈,指出反馈类型(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解:a)3R级间交直流电流联并负反馈5R本级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R本级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2b)2R本级电压串联负反馈4R本级电压并联负反馈R级间电压并联正反馈5c)4R级间电压串联负反馈5R本级电流串联负反馈d)2R、4R本级电压并联负反馈6R级间电流串联正反馈4.5 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闭环放大倍数为100,且当开环放大倍数变化10﹪时闭环放大倍数的变化不超过1﹪,试求开环放大倍数和反馈系数。

模拟电子技术课后答案(1到9章)最经典的考试题汇总

模拟电子技术课后答案(1到9章)最经典的考试题汇总

第一章 习题与思考题◇ 习题 1-1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解: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愈小愈好,反向电阻愈大愈好。

理想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

◇ 题 1-4已知在图P1-4中,u1=10sin ωt(V),R L =1k Ω,试对应地画出二极管的电流i D 、电压u0的波形,并在波形图上标出幅值,设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反向电流可以忽略。

解:波形见图。

◇ 习题 1-5欲使稳压管具有良好稳压特性,它的工作电流I Z 、动态内阻r Z 以及温度系数a u 等各项参数,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解:动态内阻r Z 愈小,则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量愈小,即稳压性能愈好。

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稳压管而言,工作电流I Z 愈大,则其动态内阻r Z 愈小,稳压性能也愈好。

但应注意不要超过其额定功耗,以免损坏稳压管。

温度系数a U 的绝对值愈小,表示当温度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的百分比愈小,则稳压性能愈好。

◇ 习题 1-7 在图P1-7 中,已知电源电压V=10V ,R=200Ω,R L =1 k Ω,稳压管的U Z =6V ,试求: ① 稳压管中的电流I Z =?② 当电流电压V 升高到12V ,I Z 将变为多少? ③当V 仍为10V ,但R L 改为2 k Ω时,I Z 将变为多少? 解:① mA mA mA k VV V R U R U U IL Z Z Z1462016200610=-=Ω-Ω-=--=② mA mA mA k VV V R U R U U IL Z Z Z2463016200612=-=Ω-Ω-=--=③ mA mA mA k VV V R U R U U IL Z Z Z1732026200610=-=Ω-Ω-=--=◇ 习题 1-8 设有两个相同型号的稳压管,稳压仁政值均为6V ,当工作在正向时管压降均为0.7V ,如果将它们用不同的方法串联后接入电路,可能得到几种不同的稳压值?试画出各种不同的串联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浙江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电路分析基础(浙江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电路分析基础(浙江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实现电能的输送和变换的电路称为____电路。

()答案:电工2.图示电路中电流 I 的大小为:()。

答案:4A3.两个电容C1=3μF,C2=6μF串联时,其等效电容值为_____μF()。

答案:24.图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阻Rab在开关K打开与闭合时分别为_____。

()答案:10Ω,10Ω5.电路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答案:模型化电路第二章测试1.具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连通图G,其独立节点数为:()答案:n-12.受控源在叠加定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受控源不能当独立源单独作用3.最大功率传输定理说明,当负载电阻RL等于电源内阻RS时,负载可获得最大功率,该定理成立的条件是()。

答案:电源电压和其内阻不变,负载RL可变4.下图电路中,Is=0时,I=2A,则当Is=8A时,I为___ 安。

()答案:85.若电流表A示数为0,则R与I的值分别为:()答案:6Ω,2.5A第三章测试1.在交流电路中,直流电路的各种定理和分析方法,只要用____形式代替各种物理量,则直流电路的各种定理和分析方法都可适用。

()答案:相量2.已知负载阻抗为Z=10∠60°Ω,则该负载性质为____。

()答案:感性3.图示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Q等于:____。

()答案:104.RLC串联谐振电路品质因数Q=100,若UR=10mV,则电源电压U=____,电容两端电压UC=____。

()答案:0.01V ; 1V5.理想变压器匝数比为N1:N2, 求ab端的等效阻抗()答案:第四章测试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正确找出非正弦周期量各次谐波的过程称为谐波分析法。

2.()答案:24W3.在非正弦周期电路中,电磁系或者电动系仪表测量的是非正弦的________()。

答案:有效值4.()答案:0.775A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高吉祥主编 第四章课后练习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高吉祥主编 第四章课后练习答案
41?41?41?222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偏置电路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偏置电路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偏置电路减少温漂减少温漂减少温漂43?43?43?454545rwrwrw改为改为改为rp?rp?rp?ad?ad?ad?改为改为改为audaudaud47?47?47?ui1ui1ui1为反相输入端为反相输入端为反相输入端ui2ui2ui2为同相输入端3) 、减少温漂 4.3
4.5(RW 改为 RP ,Ad 改为 Aud)
4.7 (1)ui1 为反相输入端,ui2 为同相输入端。 (2)为 VT1 和 VT2 管的有源负载,将 VT1 管集电极电流变化量转换到输出,使单端输出 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放大倍数近似等于双端输出时的放大倍数。 (3)为 VT6 设置静态电流,且为 VT6 的集电极有源负载,增大共射放大电路的放大能力。 (4)消除交越失真。 4.8 (b) (c)不合理 (f) 4.10 (e)不合理

模电第四章答案

模电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 习题解答4-1 如题4-1图所示MOSFET 转移特性曲线,说明各属于何种沟道?若是增强型,开启电压等于多少?若是耗尽型,夹断电压等于多少? 答:(a )P-EMOSFET ,开启电压()V V th GS 2-=(b )P-DMOSFET ,夹断电压()Off GS V (或统称为开启电压()V V th GS 2)= (c )P-EMOSFET ,开启电压()V V th GS 4-=(d )N-DMOSFET ,夹断电压()Off GS V (或也称为开启电压()V V th GS 4)-= 4-2 4个FET 的转移特性分别如题4-2图(a)、(b)、(c)、(d)所示。

设漏极电流i D的实际方向为正,试问它们各属于哪些类型的FET ?分别指出i D 的实际方向是流进还是流出?答:(a )P-JFET ,D i 的实际方向为从漏极流出。

(b )N-DMOSFET ,D i 的实际方向为从漏极流进。

(c )P-DMOSFET ,D i 的实际方向为从漏极流出。

(d )N-EMOSFET ,D i 的实际方向为从漏极流进。

4-3 已知N 沟道EMOSFET 的μn C ox =100μA/V 2,V GS(th)=0.8V ,W/L=10,求下列情况下的漏极电流:(a )V GS =5V ,V DS =1V ; (b )V GS =2V ,V DS =1.2V ; (c )V GS =5V ,V DS =0.2V ; (d )V GS =V DS =5V 。

解:已知N-EMOSFET 的()108.0,/1002===LWth GS ox n VV V A C μμ(a )当V V V V DS GS 1,5==时,MOSFET 处于非饱和状态()()th GS GS DS V V V -<()()[]()[]mAV V V VI V mA th GS GSLWC D DS DS x o n 7.3118.052101.02221222=-⨯-⨯⨯=--=μ(b )当V V V V DS GS 2.1,2==时,()DS th GS GS V V V V ==-2.1,MOSFET 处于临界饱和()()()()mA V V C I V mA th GS GS L W ox n D 72.08.02101.02221221=-⨯⨯⨯=-⋅=μ (c )当V V V V DS GS 2.0,5==时,()DS th GS GS V V V V >=-2.4,MOSFET 处于非饱和状态()()()[]()[]mA V V V V C I V mA DS DS th GS GS L W ox n D 82.02.02.08.052101.022212212=-⨯-⨯⨯=--=μ(d )当V V V DS GS 5==时,()th GS GS DS V V V ->,MOSFET 处于饱和状态 ()()()()mA V V C I V mA th GS GS L W ox n D 82.88.05101.02212212=-⨯⨯⨯=-⋅=μ 4-4 N 沟道EMOSFET 的V GS(th)=1V ,μn C ox (W/L )=0.05mA/V 2,V GS =3V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第4章习题题2.4.1怎样分析电路中是否存在反馈?如何判断正、负反馈;动态、静态反馈(交、直流反馈);电压、电流反馈;串、并联反馈?解:根据电路中输出回路和输入回路之间是否存在信号通路,可判断是否存在反馈。

利用瞬时极性法,可以判断正、负反馈:若反馈信号的引入使放大器的净输入量增大,则为正反馈;反之为负反馈。

在静态条件下(v i=0)将电路画成直流通路,假设因外界条件(如环境温度)变化引起静态输出量变化,若净输入量也随之而变化,则表示放大器中存在静态反馈。

当v i加入后,将电路画成交流通路,假定因电路参数等因素的变化而引起输出量变化,若净输入也随之而变化,则表示放大器中存在动态反馈。

利用反证法可判断电压、电流反馈。

假设负载短路后,使输出电压为零,若此时反馈量也随之为零,则是电压反馈;若反馈量依然存在(不为零),则为电流反馈。

在大多数电路中(不讨论个别例外),若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分别加到放大电路的二个输入端上,则为串联反馈,此时输入量(电压信号)和反馈量(电压信号)是串联连接的;反馈电量(电流量)和输入电量(电流量)若加到同一输入端上,则为并联反馈。

题2.4.2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在什么条件下其效果相同,什么条件下效果不同?解:在负载不变的条件下,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效果相同;当负载发生变化时,则二者效果不同,如电压负反馈将使输出电压恒定,但此时电流将发生更大的变化。

题2.4.3在图题2.4.3所示的各种放大电路中,试按动态反馈分析:(1)各电路分别属于哪种反馈类型?(正/负反馈;电压/电流反馈;串联/并联反馈)。

(2)各个反馈电路的效果是稳定电路中的哪个输出量?(说明是电流,还是电压)。

(3)若要求将图(f)改接为电压并联负反馈,试画出电路图(不增减元件)。

(a)(b)(c)(d)(e)(f)(g)图题2.4.3解:(1),(2):(a)电压并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υo。

(b)电流串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i o。

(c)电流并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i o。

(d)电压串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υo。

(e)电压并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υo。

(f)电压串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υo。

(g)电压串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υo。

(3):改成电压并联负反馈后的电路见图所示;题2.4.4设某个放大器的开环增益在100~200之间变化,现引入负反馈,取F=0.05,试求闭环增益的变化范围。

解:利用增益函数后有:18.1805.020012001..max .max .max =×+=+=F A A A f 67.1605.010011001..min .min.min =×+=+=F A A A f 故闭环增益变化范围为:16.67~18.18。

由于本题中..F A 不是远大于1,故不能用近似公式计算,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题2.4.5设某个放大器开环时||||v v A A d ̇为20%,若要求||||vf vf A A d ̇̇不超过1%,且||vf A ̇=100,问开环增益和反馈系数.v A 和Ḟ分别应取多大? 解:20%1%20||/||||/|||1|......=>=+vf vf v v v A A d A A d F A ∴||..F A v >19200020100)1(....=×>+=F A A A v vf v 0095.0200019....=>=v v A FA F 题2.4.6某运放的开环增益为106,其最低的转折频率为5Hz 。

若将该运放组成一同相放大电路,并使它的增益为100,问此时的带宽和增益-带宽积各为多少?解:.A =106f H =5Hz f A .=100因增益带宽积为常数 f A .·f Hf =.A ·f∴f Hf =(106×5/100)=5×104(Hz)=50(kHz).A ·BW=100×50kHz题2.4.7在什么条件下,引入负反馈才能减少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系数和提高信噪比?如果输入信号中混入了干扰,能否利用负反馈加以抑制?解:负反馈只能减少由放大器内部产生的非线性失真和噪声。

而为了提高信噪比,还必须在引入负反馈的同时,增大输入信号。

若输入信号中混进了干扰,或输入信号本身具有非线性失真,则反馈无能为力。

题2.4.8图题2.4.8是同相输入方式的放大电路,A 为理想运放,电位器R w 可用来调节输出直流电位,试求:(1)当.i V =0时,调节电位器,输出直流电压V O 的可调范围是多少?(2)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i o vf V V A?图题2.4.8解:(1)当.i V =0时,电路相当于反相输入放大器。

故当电位器触点调到最上端时,V O =-(15/2M)×1K=-7.5mV,当电位器触点调到最下端时,V O =-(-15/2M)×1K=+7.5mV(2)计算.vf A 时,直流电源±15V 都为零,假设电位器触点在中间位置,则150//50211...≈++==KK M K V V A i ovf 若不在中间位置,则分为R 和(100K-R)二部分,并联后和2M Ω相比很小,所以.vf A 仍为1。

题2.4.9在图题2.4..9中,设集成运放为理想器件,求下列情况下v O 与v S 的的关系式:(1)若S 1和S 3闭合,S 2断开,v O =?(2)若S 1和S 2闭合,S 3断开,v O =?(3)若S 2闭合,S 1和S 3断开,v O =?(4)若S 1、S 2、S 3都闭合,v O =?图题2.4..9解:(1)当S1和S3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为反相输入放大器,υo=-υs(2)当S1和S2闭合,S3断开时,υ(+)=υs,υ(-)≈υ(+)=υs,故R中无电流通过,υo=υ(-)=υs(3)S2闭合,S1和S3断开,则υ0=υ(-)=υ(+)=υs(4)S1、S2和S3都闭合时,υ(+)=υ(-)=0∴υ0=-(υs/R)·R=-υs题2.4.10用集成运放和普通电压表可组成性能良好的欧姆表,电路如图题2.4.10所示。

设A为理想运放,虚线方框表示电压表,满量程为2V,R M是它的等效电阻,被测电阻R x跨接在A、B之间。

(1)试证明R x与V O成正比;(2)计算当要求R x的测量范围为0~10kΩ时,R1应选多大阻值?图题2.4.10解:(1)证:运放A构成反相比例运算放大器V o=-(R X/R1)·(-V)=-((-V)/R1)·R x(2)要求R x的测量范围为0~10kΩ,即R X=10kΩ时,V o达到满量程2V,代入上式,得2V=-(10kΩ/R1)(-2V)∴R1=10kΩ题2.4.11图题2.4.11(a)为加法器电路,R11=R12=R2=R。

图题2.4.11(1)试求运算关系式:v O=f(v I1,v I2);(2)若v I1、v I2分别为三角波和方波,其波形如图题2.4.11(b)所示,试画出输出电压波形并注明其电压变化范围。

解:(1)υ0=-(R2/R11)·υI1-(R2/R12)·υI2=-(υI1+υI2)(2)见图所示。

题2.4.12由四个电压跟随器组成的电路如图题2.4.12所示,试写出其输出电压的表达式:v O=f(v I1,v I2,v I3)。

图题2.4.12解:∵υ01=υI1υ02=υ12υ03=υI3∴υ0=υ(-)=υ(+)321321231231132132////////////i i i v R R R R R v R R R R R v R R R R R ⋅++⋅++⋅+=题2.4.13试写出图题2.4.13加法器对v I1、v I2、v I3的运算结果:v O =f (v I1、v I2、v I3)。

图题2.4.13解:A 2的输出υO2=-(10/5)υI2-(10/100)υI3=-2υI2-0.1υI3υ0=-(100/20)υI1-(100/100)υo2=-5υI1+2υI2+0.1υI3题2.4.14积分电路如图题2.4.14(a )所示,其输入信号v I 波形如图题2.4.14(b ),并设t =0时,v C (0)=0,试画出相应的输出电压v O 波形。

图题2.4.14解:在t=0~10ms 区间,υI =2Vυo =-(υi /RC)·t=-2/(10×103×10-6)·t=-200t当t=0时,υo =0V,当t=10ms 时,υo =-2V当t=10ms ~20ms 区间,υI =-2Vυo =υo(10)-(υi /RC)·t=-2+0.2(t-10ms)t=20ms 时,υo =0V ,波形见图题2.4.15图题2.4.15电路中,A 1、A 2为理想运放,电容的初始电压v C (0)=0。

(1)写出v O 与v S1、v S2和v S3之间的关系式;(2)写出当电路中电阻R 1=R 2=R 3=R 4=R 5=R 6=R 7=R 时,输出电压v O 的表达式。

图题2.4.15解:(1)A 1构成双端输入的比例运算电路,A 2构成积分运算电路。

114232143312321431142323412323132321)()(s s s s s s s s o v R R v R R R R R R R v R R R R R v R R v R R R R R v R R R v R R R v v ⋅−⋅++=⋅++⋅−⋅+=⋅+−−+⋅=∫+−=t s o dt R v R v C v 063501)(1(2)R 1=R 2=R 3=R 4=R 5=R 6=R 时,υo1=υS2-υS1∴∫+−−=t s s s o dt v v v RC v 0312)(1题2.4.16差动积分运算电路如图题2.4.16所示。

设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电容C 上的初始电压为零,且R 1=R 2=R ,C 1=C 2=C 。

(1)当v I1=0时,推导v O 与v I2的关系式;(2)当v I2=0时,推导v O 与v I1的关系式;(3)当v I1与v I2同时加入时,写出v O 与v I1、v I2的关系式。

图题2.4.16解:(1)当02=I v 时,0)(=+I v ,所以0)(=−I v 用矢量分析:C j R V V I o ω⋅−=1.1.用积分表示:∫⋅−=t I o dt v RC v 011(2)当01=I v 时,用矢量分析:.)(.2.)(11−+=ω+ω⋅=I I I V Cj R C j V V RC j V R C j R V V I I o ω⋅=ω+⋅=−11.2.)(.和(1)比较,用积分表示:dt v RC v t I o ⋅=∫21(3)当υI1和υI2同时加入时,用迭加原理得:dt v v RC v I t I o )(1102−=∫题2.4.17由运放组成的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β的测试电路如图题2.4.17所示,设三极管的V BE=0.7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