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模电1篇2章习题解答
(完整版)模拟电子技术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第1章习题答案1. 判断题:在问题的后面括号中打√或×。
(1)当模拟电路的输入有微小的变化时必然输出端也会有变化。
(√)(2)当模拟电路的输出有微小的变化时必然输入端也会有变化。
(×)(3)线性电路一定是模拟电路。
(√)(4)模拟电路一定是线性电路。
(×)(5)放大器一定是线性电路。
(√)(6)线性电路一定是放大器。
(×)(7)放大器是有源的线性网络。
(√)(8)放大器的增益有可能有不同的量纲。
(√)(9)放大器的零点是指放大器输出为0。
(×)(10)放大器的增益一定是大于1的。
(×)2 填空题:(1)放大器输入为10mV电压信号,输出为100mA电流信号,增益是10S。
(2)放大器输入为10mA电流信号,输出为10V电压信号,增益是1KΩ。
(3)放大器输入为10V电压信号,输出为100mV电压信号,增益是0.01 。
(4)在输入信号为电压源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大越好。
(5)在负载要求为恒压输出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越大越好。
(6)在输入信号为电流源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小越好。
(7)在负载要求为恒流输出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越小越好。
(8)某放大器的零点是1V,零漂是+20PPM,当温度升高10℃时,零点是 1.0002V 。
(9)某放大器可输出的标准正弦波有效值是10V,其最大不失真正电压输出+U OM是14V,最大不失真负电压输出-U OM是-14V 。
(10)某放大器在输入频率0~200KHZ的范围内,增益是100V/V,在频率增加到250KHZ时增益变成约70V/V,该放大器的下限截止频率f L是0HZ,上限截止频率f H是250KHZ,通频带f BW是250KHZ。
3. 现有:电压信号源1个,电压型放大器1个,1K电阻1个,万用表1个。
如通过实验法求信号源的内阻、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及输出阻抗,请写出实验步骤。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答案 第1章习题及答案1.1.在图题1.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5V ,t u i ωsin 10=V ,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o u 的波形。
oo(a)(b)(c)(d)图题1.1解:(a )图:当i u > E 时,o u = E ,当i u < E 时,i o u u =。
(b )图:当i u < E 时,o i u u =;当i u > E 时,E u o =。
(c )图:当i u < E 时,E u o =;当i u > E 时,i o u u =。
(d )图:当i u > E 时,i o u u =;当i u < E 时,E u o =。
画出o u 波形如图所示。
Vu i /u o /u o /u o /u o /1.2.有两个稳压管D Z1和D Z2,其稳定电压分别为5.5V 和8.5V ,正向压降都是0.5V 。
如果要得到0.5V ,3V ,6V ,9V 和14V 几种稳定电压,问这两个稳压管(还有限流电阻)应如何连接?画出各个电路。
解:各电路图如图所示。
(a)0.5V ;(b)3V ;(c)6V ;(d)9V ;(e)14V。
R LR L(a)(b)R LR LR L(c) (d) (e)1.3.在如图题1.3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的应用电路中若输入电压为1.0V 试问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光,为什么?U图题1.3解:若输入电压U I =1.0V ,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因为发光二极管正向工作电压为2~2.5V 。
1.4.光电二极管在电路中使用时,是正向连接还是反向连接?解:光电二极管在电路中使用时,是反向连接,因为光电二极管工作在反偏状态,它的反向电流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用于实现光电转换功能。
1.5.某二极管的管壳标有电路符号,如图所示,已知该二极管是好的,万用表的欧姆档示意图如图题1.5所示,(1)在测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时,两根表笔如何连接?(2)在测二极管的反向电阻时,两根表笔又如何连接?(3)两次测量中哪一次指针偏转角度大?偏转角度大的一次的阻值小还是阻值大?图题1.5解:(1)在测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时,黑表笔接正极,红表笔接负极。
模电试题及答案1-2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题综合(第1、2章)一.选择题1、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 D 价元素,形成N 型半导体。
A.二B.三C.四D.五2、在P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浓度 C 空穴浓度。
A.大于B.等于C.小于3、本征半导体温度升高以后, C 。
A.自由电子增多,空穴数基本不变B.空穴数增多,自由电子数基本不变C.自由电子数和空穴数都增多,且数目相同D.自由电子数和空穴数都不变4、空间电荷区是由 C 构成的。
A.电子B.空穴C.离子D.分子5、PN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 变窄B. 基本不变C. 变宽D. 无法确定6、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 C 。
A. 正向导通B.反向截止C.反向击穿7、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B 。
A. 前者反偏、后者也反偏B. 前者正偏、后者反偏C. 前者正偏、后者也正偏D. 前者反偏、后者正偏8、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 A 。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都有可能9、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 B 从12μA 增大到22μA 时,I C 从1mA 变为2mA ,那么它的β约为C 。
A. 83B. 91C. 100D. 1010、晶体管是 A 器件。
A.电流控制电流B.电流控制电压C.电压控制电压 D.电压控制电流11、在正常放大的电路中,测得晶体管三个电极的对地电位如图所示,试判断管子的类型和材料。
图1为D ;图2为 A 。
[基极电位总是处于中间]A.NPN 硅管B.PNP 硅管C.NPN 锗管D.PNP 锗管12、场效应管是 D 器件。
A.电流控制电流B.电流控制电压①图1 ① 图2C.电压控制电压D.电压控制电流13、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基极电阻R b的作用是 A 。
A.限制基极电流,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并防止输入信号短路B.把基极电流的变化转化为输入电压的变化C.保护信号源D.防止输出电压被短路14、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集电极电阻R c 的作用是B。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习题解答完整版

第1章直流电路习题解答1.1 求图1.1中各元件的功率,并指出每个元件起电源作用还是负载作用。
图1.1 习题1.1电路图解 W 5.45.131=×=P (吸收);W 5.15.032=×=P (吸收) W 15353−=×−=P (产生);W 5154=×=P (吸收); W 4225=×=P (吸收);元件1、2、4和5起负载作用,元件3起电源作用。
1.2 求图1.2中的电流I 、电压U 及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
图1.2 习题1.2电路图解 A 2=I ;V 13335=+−=I I U电流源功率:W 2621−=⋅−=U P (产生),即电流源产生功率6W 2。
电压源功率:W 632−=⋅−=I P (产生),即电压源产生功率W 6。
1.3 求图1.3电路中的电流1I 、2I 及3I 。
图1.3 习题1.3电路图解 A 1231=−=I ;A 1322−=−=I由1R 、2R 和3R 构成的闭合面求得:A 1223=+=I I 1.4 试求图1.4所示电路的ab U 。
图1.4 习题1.4电路图解 V 8.13966518ab −=×+++×−=U 1.5 求图1.5中的I 及S U 。
图1.5 习题1.5电路图解 A 7152)32(232=×+−×+−=IV 221021425)32(22S =+−=×+−×+=I U1.6 试求图1.6中的I 、X I 、U 及X U 。
图1.6 习题1.6电路图解 A 213=−=I ;A 31X −=−−=I I ; V 155X −=⋅=I UV 253245X X −=×−−⋅=I U1.7 电路如图1.7所示:(1)求图(a)中的ab 端等效电阻;(2)求图(b)中电阻R 。
图1.7 习题1.7电路图解 (1) Ω=+=+++×+×+×+=1046418666661866666ab R (2) Ω=−−=712432383R1.8 电路如图1.8所示:(1)求图(a)中的电压S U 和U ;(2)求图(b)中V 2=U 时的电压S U 。
模拟电子技术课后答案(1到9章)最经典的考试题汇总

第一章 习题与思考题◇ 习题 1-1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解: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愈小愈好,反向电阻愈大愈好。
理想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
◇ 题 1-4已知在图P1-4中,u1=10sin ωt(V),R L =1k Ω,试对应地画出二极管的电流i D 、电压u0的波形,并在波形图上标出幅值,设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反向电流可以忽略。
解:波形见图。
◇ 习题 1-5欲使稳压管具有良好稳压特性,它的工作电流I Z 、动态内阻r Z 以及温度系数a u 等各项参数,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解:动态内阻r Z 愈小,则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量愈小,即稳压性能愈好。
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稳压管而言,工作电流I Z 愈大,则其动态内阻r Z 愈小,稳压性能也愈好。
但应注意不要超过其额定功耗,以免损坏稳压管。
温度系数a U 的绝对值愈小,表示当温度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的百分比愈小,则稳压性能愈好。
◇ 习题 1-7 在图P1-7 中,已知电源电压V=10V ,R=200Ω,R L =1 k Ω,稳压管的U Z =6V ,试求: ① 稳压管中的电流I Z =?② 当电流电压V 升高到12V ,I Z 将变为多少? ③当V 仍为10V ,但R L 改为2 k Ω时,I Z 将变为多少? 解:① mA mA mA k VV V R U R U U IL Z Z Z1462016200610=-=Ω-Ω-=--=② mA mA mA k VV V R U R U U IL Z Z Z2463016200612=-=Ω-Ω-=--=③ mA mA mA k VV V R U R U U IL Z Z Z1732026200610=-=Ω-Ω-=--=◇ 习题 1-8 设有两个相同型号的稳压管,稳压仁政值均为6V ,当工作在正向时管压降均为0.7V ,如果将它们用不同的方法串联后接入电路,可能得到几种不同的稳压值?试画出各种不同的串联方法。
浙江大学 模电课件 1-2

2020/5/24
• 三、三极管电路的基本组态
❖放大系统的组成
➢输入信号源 ➢输出负载 ➢供电电源
❖三种基本组态
➢共 基 极(CB),共基组态 ➢共发射极(CE),共射组态 ➢共集电极(CC),共集组态
➢放大电路
❖区分依据
➢一极连接输入端; ➢一极连接输出端; ➢第三极作为输入、输出的公共端; ➢“公共的极”即为组态形式。
2020/5/24
❖共基组态
➢共基直流电流放大倍数
✓E区自由电子到达C极形成的电流 与E极电流之比
ICN /IE, 0.95 ~0.995
➢输入:E极 ➢输出:C极 ➢公共端:B极
IE IC IB IC IE ICBO IB (1 )IE ICBO
一定条件下,输入/输出电流成线性关系,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器件。
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
第一篇 电子器件基础
2020/5/24
1.2.4 双极型三极管 1.1.4 双极型三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其模型
• 一、双极型三极管的基本结构
❖简称:晶体管、三极管 ❖内部参与导电有自由电子、空穴两种极性载流子:
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 ❖分类:
2020/5/24
❖共基—共射电流放大倍数的关系
➢共基:
α IC IE IB (1 α )IE
➢共射:
β IC IB IE (1 β )IB
,
1
1
2020/5/24
❖共集组态
➢输入:B极 ➢输出:E极 ➢公共端:C极
IE IB IC (1 β )I B I CEO (1 β )I B
发射区
基区
集电结 (Jc)
浙大模电2篇2章习题解答

第二篇第2章习题题2.2.1对于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某放大电路第一级的电压增益为40dB ,第二级为20dB ,总的电压增益为多少dB ?(2)某放大电路在负载开路时输出电压为4V ,接入Ωk 3的负载电阻后输出电压降为3V ,则该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多少?(3)为了测量某CE 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是否可以用万用表的电阻档直接去测输出端对地的电阻?解:(1)总电压增益的分贝是二级放放大器分贝数相加,即60dB 。
(2)接入3KΩ电阻后,在内阻上产生了1V 的压降。
所以有430×+=R R R L L 1310=×=L R R KΩ。
(3)不可以用万用表的电阻档直接去测输出端对地的电阻。
题2.2.2有一CE 放大电路如图题2.2.2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电路电压放大倍数v A ̇、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R 的表达式。
(2)若换用β值较小的三极管,则静态工作点BQ I 、CEQ V 将如何变化?电压放大倍数v A ̇、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R 将如何变化?(3)若该电路在室温下工作正常,但将它放入60˚C 的恒温箱中,发现输出波形失真,且幅度增大,这时电路产生了饱和失真还是截止失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图题2.2.2解:(1)这是一个典型的共射放大电路,其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为:beL C v r R R A //β−=̇;输入电阻:b be i R r R //=;输出电阻:C o R R ≈(2)当晶体三极管的β值变小时,基极电流不变,但集电极电流变小,V CEQ 变大;be r 电阻变大(EQT bb be I V r r )1('β++=),所以电压放大倍数下降;输入电阻增加;输出电阻不变。
(3)该失真是饱和失真,因为T 上升后,集电极电流增加,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压下降即工作点上移(向饱和方向),因此在同样的输入信号下,输出信号将首先出现饱和失真。
模拟电路1习题及解答

8. 稳压二极管电路如图所示,稳压二极管的参数为:UZ=8V,IZmin=5mA,
PZM=240mW,限流电阻R=390,负载电阻RL=510,输入电压UI=17V。
(1)求输出电压Uo及稳压管电流IDZ;
(2)若UI增加20%,RL开路,分析稳压二极管是否安全。
(1)Uo=8V,IDZ=7.4mA
5
1. 二极管电路如图所示,设二极管的导通电压UD(on)=0.7V,试求出各电路 的输出电压Uo。
3kΩ R
3kΩ R
6V
3kΩ R Uo
6V
3kΩ R Uo
6V
Uo
6V
Uo
12V
12V
(a)
(b)
(c)
(d)
(a)二极管导通,输出电压Uo=6-0.7=5.3V (b)二极管截止,输出电压Uo=0 (c)二极管截止,输出电压Uo=12V (d)二极管导通,输出电压Uo=6+0.7=6.7V
(e)β=121,α=0.992, iB=6μA
16
12. 某双极型晶体管,共射放大倍数β的范围为110≤β≤180。试求对应的共基 放大倍数α的范围。如果基极电流为iB=50µA,试求集电极电流iC的范围。
iE iC iB
iC iB
iE 1 iB
iC iE
iC 1 iE
1
D
I1
VDD1 4V
I2 R
VDD2
12V
Io RL 1kΩ Uo
R=1kΩ,二极管截止。I1=0,I2=-6mA,Io=6mA,Uo=6V R=5kΩ,二极管导通。I1=1.56mA,I2=-1.74mA,Io=3.3mA,Uo=3.3V
9
5. 二极管电路如图所示,D1、D2为硅二极管,即二极管的导通电压UD(on)= 0.7V,已知ui=10sinωt (V),画出输出电压波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 第2章习题题 1.2.1 有二个晶体管,一个200=β,A I CEO μ200=;另一个50=β,A I CEO μ10=,其余参数大致相同。
你认为应选用哪个管子较稳定?解: 选β=50,I CEO =10μA 的管子较稳定。
穿透电流大,电流放大系数也大的管子稳定性较差。
题 1.2.2 有甲、乙两个三极管一时辨认不出型号,但可从电路中测出它们的三个未知电极X 、Y 、Z 对地电压分别为:甲管V V X 9=,V V Y 6=,V V Z 7.6=;乙管V V X 9-=,V V Y 6-=,V V Z 2.6-=。
试分析三个电极中,哪个是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它们分别是NPN 型还是PNP 型,是锗管还是硅管? 解: 甲管为NPN 型硅管,其中X 为C 极,Y 为E 极,Z 为B 极; 乙管为PNP 型锗管,其中X 为C 极,Y 为E 极,Z 为B 极。
题1.2.3 从图题1.2.3所示各三极管电极上测得的对地电压数据中,分析各管的类型和电路中所处的工作状态。
(1)是锗管还是硅管? (2)是NPN 型还是PNP 型?(3)是处于放大、截止或饱和状态中的哪一种?或是已经损坏?(指出哪个结已坏,是烧断还是短路?)[提示:注意在放大区,硅管V V V V E B BE 7.0≈-=,锗管V V BE 3.0≈,且V V V V E C CE 7.0>-=;而处于饱和区时,V V CE 7.0≤。
]图题1.2.3解:该题中的锗管还是硅管,看V BE 是0.7V 还是0.3V ,0.7V 是硅管,0.3V 左右是锗管,也可以看第二个英文字母,如果第二个字母是D 、C 则通常为硅管,如果第二个字母是A 、则为锗管。
第三个英文是高频管还是低频管,还是开关管或是大功率管。
(G 是高频管、K 是开关管、X 是低频管、D 是大功率管),据此有:(a) NPN 硅管,工作在饱和状态; (b) PNP 锗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c) PNP 锗管,管子的b-e 结已开路; (d) NPN 硅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e) PNP 锗管,工作在截止状态; (f) PNP 锗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g) NPN 硅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h) PNP 硅管,工作在临界饱和状态。
题1.2.4 图题1.2.4所示电路中,设晶体管的50=β,V V BE 7.0=。
(1)试估算开关S 分别接通A 、B 、C 时的B I 、C I 、CE V ,并说明管子处于什么工作状态。
(2)当开关S 置于B 时,若用内阻为10 k Ω的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BE V 和CE V ,能否测得实际的数值?试画出测量时的等效电路,并通过图解分析说明所测得的电压与理论值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3)在开关置于A 时,为使管子工作在饱和状态(设临界饱和时的V V CE 7.0=),c R 的值不应小于多少?图题1.2.4解: (1) S 接A 点;143.01007.015≈-=B I mA ,1.7143.050=⨯==B C I I βmA , 5.2015-=-=C C CE R I V V ,说明管子已经饱和了。
I C 和V CE 应重新计算如下:94.215=-≈CCESC R V I mA, V C E ≈0.3V 。
S 接B 点时:6.285007.015≈-=B I μA , 43.10286.050=⨯==BC I I βmA ,85.715=-=C C CE R I V V ,管子处于放大状态。
S 接C 点时:发射极反偏,所以,I B ≈0,I C ≈0,V CE =15V ,管子截止。
图1.2.5(2) 不能够测得实际数值。
测V BE 时由于0.7V V 294.01050010'<=+=CC B V V ,会引起三极管截止;测V CE 时集电极的等效电源为V 1010510'=+=CC CC V V ,等效电阻为Ω=ΩΩ= 3.33k //10k k 5'cR ,由图解法可知所测电压值偏小。
(3) R C 不应小于2kΩ。
题1.2.5 在图题1.2.5所示电路中,已知Ω=k R 31,Ω=k R 122,Ω=k R c 5.1,Ω=500e R ,V V CC 20=,3DG4的30=β。
(1)试计算BQ I 、CQ I 和CEQ V ;(2)如果换上一只60=β的同类型管子,估算放大电路是否能工作在放大状态?(3)如果温度由10˚C 升至50˚C ,试说明C V (对地)将如何变化(增加、不变或减少)?图题1.2.5解:(1) I CQ ≈6.39mA ,I BQ ≈0.21mA ,V CEQ ≈7.12V ;(2) 能工作在放大状态;(3) 温度上升,I C 上升,集电极电流增加,集电极电位V C 将减小。
题1.2.6 设图题1.2.6(a )~(d )所示电路中的三极管均为硅管,V V CES 3.0=,50=β,试计算标明在各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大小。
图题1.2.6解: (a) 这是一个开关电路,当输入为5V 时,三极管已处于饱和状态,V CE ≈0.3V ;当输入电压为0V 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V CE ≈5.7V(b) 根据电路,稳压管击穿后三极管发射极电阻上的压降为6V ,发射极电流为I C ≈I E =6mA ,则二只电阻上就降了12V ,所以管子已处于饱和了。
(c) 电路选用了PNP 管,将基极回路用戴维宁定理定律等效后(求基极开路电压,求基极等效电阻),求出I B 和I C 后,即可求得V CE =-4.8V 。
(d) 这是一只复合管形成的电路,可以求得V C =-10.8V 。
题1.2.7 绝缘栅场效应管漏极特性曲线如图题1.2.7(a)~(d)所示。
(1)说明图(a)~(d)曲线对应于何种类型的场效应管。
(2)根据图中曲线粗略地估计:开启电压T V 、夹断电压P V 和饱和漏极电流DSSI 或DO I 的数值。
图题1.2.7解:该题应该注意V T 、V P 、I DSS 、I DO 的定义。
(V T 使NMOS 管形成导电沟道所需的电压、V P 耗尽型使漏极电路为0时的栅源电压、I DSS 耗尽型管子VGS 电压为0时的漏极电流、2倍V T 电压时的漏极电流)。
图(a):增强型N 沟道MOS 管,V GS(th)≈3V ,I DO ≈3mA ; 图(b ):增强型P 沟道MOS 管,V GS(th)≈-2V ,I DO ≈2mA ; 图(c):耗尽型型P 沟道MOS 管,V GS(off)≈2V ,I DSS ≈2mA ; 图(d):耗尽型型N 沟道MOS 管,V GS(off)≈-3V ,I DSS ≈3mA 。
题1.2.8 场效应管的漏极特性曲线同图题1.2.7(a)~(d)所示。
分别画出各种管子对应的转移特性曲线()GS D v f i =。
解: 在漏极特性曲线上,取某一V DS 下作一直线,该直线与每条输出特性的交点决定了V GS 和I D 的大小,如此逐点作出,连接成曲线,就是该管子的转移特性了,针对4种特性曲线的转移特性分别如图1.3.2所示。
图1.3.2题1.2.9 图题1.2.9所示为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
试问: (1)DSS I 、P V 值为多大?(2)根据给定曲线,估算当mA i D 5.1=和mA i D 9.3=时,m g 约为多少? (3)根据m g 的定义:GSDm v d i d g =,计算V v GS 1-=和V v GS 3-=时相对应的m g 值。
解: (1) I DSS =5.5mA ,V GS(off)=-5V ;(2) I D =1.5mA 时,g m ≈0.88ms ,I D =3.9mA 时,g m ≈1.76ms ; (3) v GS =-1V 时,g m ≈0.88ms ,v GS =-3V 时,g m ≈1.76ms 。
图题1.2.9题1.2.10 由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得场效应管T 1和T 2各具有图题1.2.10(a)和(b)所示的输出特性曲线,试判断它们的类型,并粗略估计V P 或V T 值,以及V v DS 5=时的I DSS 或I DO 值。
解: 图(a):耗尽型PMOS 管,V GS(off)=3V ;当V DS =5V 时,I DSS =2mA ;图(b):增强型PMOS 管,V GS(th)=-4V ;当V DS =5V 时,I DO ≈1.8mA 。
题1.2.11 某MOS 场效应管的漏极特性如图题1.2.11所示。
试画出V v DS 9=时的转移特性曲线,并定性分析跨导m g 与D i 的关系。
解: 在V DS =9V 处作一垂直线,与各V GS 下的输出特性曲线相交,各交点决定了V GS 和I D ,从而逐点描绘转移特性曲线,如图1.3.5所示。
从转移特性曲线的某一点作切线,可得g m 的大小。
图题 1.2.10图题1.2.11图1.3.5题 1.2.12 由P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组成的电路和它的漏极特性曲线示于图题1.2.12(a)、(b)中。
在V V I 10-=,Ω=k R 10,Ω=k R d 5,GS V 分别为0 V 、1 V 、2 V 、3 V 时,求电路输出V O 值各为多少?图题1.2.12解: 当V I = 10V ,R=10k Ω,R d =5k Ω时,场效应管工作在可变电阻区上。
当V GS =0V 、1V 、2V 、3V 时,R DS 分别为0.83k Ω、1k Ω、1.25k Ω、1.67k Ω。
而输出电压为I d DS dDS O V R R R R R V +++=所以当V GS =0V 、1V 、2V 、3V 时,相应的输出电压分别为3.68V 、3.75V 、3.84V 、4.0V 。
题1.2.13 总结各种类型FET 的偏置条件:(1)说明场效应管处于可变电阻区、恒流区(放大区)和截止区的主要特征(指DS v 、GS v 和D i )。
(2)为保证工作于放大区,DS v 和GS v 的极性应如何设置?[在题表1.2.13(a)和题表1.2.13(b)中打“√”]。
解:(1) 可变电阻区:场效应管的沟道尚未预夹断,V DS <V GS-V GS(th),I D 随V DS 增加而较快增加。
恒流区:场效应管的导电沟道被预夹断,V DS >V GS -V GS(th),V GS >V GS(th),I D 基本不随V DS 增加而增大。
截止区:场效应管的沟道被完全夹断,V GS <V GS(th),I D =0,V DS =V DD 。
(注:指增强型NMOS 管,其它类型只要注意电源极性,同样可以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