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的忠诚_爱情故事
二战名将蒙哥马利的情感世界

二战名将蒙哥马利的情感世界他一生只爱一个女人,对亡妻的极度痴情让首相丘吉尔也感动得向他敬礼;他总是戴一顶坦克贝雷帽混在士兵当中;他喜欢跟部队官兵打赌,一次竟赢得了美军一架轰炸机包括全部机组人员的支配权;他统帅盟军,成功实现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他为自己的士兵泪流满面……他就是二战时期盟军名将蒙哥马利大元帅。
阿拉曼一战成名蒙哥马利1887年出生在伦敦肯宁敦区圣马可教区的一个牧师家庭,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法国、比利时服役。
战后,蒙哥马利先后在坎伯利参谋学院学习、奎塔参谋学院任教。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蒙哥马利进入法国作战,敦刻尔克大撤退后,担任英格兰东南区司令。
由于“沙漠之狐”隆美尔的不断进攻,英军在北非地区节节败退,德军已经挺进到阿拉曼地区,形势十分紧迫。
丘吉尔临阵换将,任命戈特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前往北非战场。
然而,或许这片北非沙漠命中注定属于蒙哥马利,戈特的座机在他上任途中被德军击落。
至此,丘吉尔将重任授予蒙哥马利。
1942年8月丘吉尔任命蒙哥马利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出征北非战场。
蒙哥马利就任之后,遵照自己所崇拜的古罗马将军安东尼的为将之道,整顿军队、提升士气,使得整个集团军的面貌焕然一新。
此时,由于德军补给线过长、士兵疲惫不堪,再加上英国情报机关破译了德军密码,形势正在朝有利于英军的方向发展。
蒙哥马利抓住时机,向德军发动攻势,以伤亡1.3万人、损失100门火炮、500辆坦克的代价,歼灭隆美尔的非洲军团5万余人,摧毁1000门火炮,500辆坦克,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辉煌生理,从而扭转了北非战局。
蒙哥马利从此声名大振,成为一名上将,被誉为“沙漠之鼠”。
一生只为你而爱蒙哥马利青年时期讨厌社交生活和宴会,全身心地扑在事业上,因此,他认识的女性寥寥无几,到了38岁仍然没有结婚。
有人开玩笑说:“军队就是蒙哥马利的妻子”。
然而,这一切在1926年彻底改变。
1926年1月,时年39岁仍然单身的蒙哥马利来到风光旖旎的瑞士独家。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实用【15篇】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实用【15篇】《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1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绿山墙的安妮》的书,她是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作品。
读完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其中的小主人公—安妮。
故事发生在美丽宁静的绿山墙。
安妮是个孤儿,在孤儿院里生活。
马修和玛利亚兄妹则在绿山墙相依为命。
因为年事已高,兄妹俩想收养一个男孩子帮忙农活。
安妮的命运从此而改变,因为孤儿院工作人员的疏忽,阴差阳错把安妮这个女孩儿送到了马修的家里。
好心的马修兄妹最终还是收养了小安妮。
而安妮的到来也给沉寂的绿山墙带来了欢声笑语和生机。
安妮不仅可以帮忙玛利亚做家务,还在绿山墙认识了许多朋友。
充满天真幻想的她经常在绿山墙闹出“笑话”,但每次安妮都能从中吸取教训,“绝不犯相同的错误”。
马修和玛利亚是伟大的,他们不但收养了安妮,还送她去学校读书。
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安妮最终考上了著名的皇后学院。
马修因为劳累去世,为了照顾玛利亚—最亲的人,安妮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回到了绿山墙。
看起来这只是个普通的故事,却有着受益匪浅的道理。
安妮没有亲身父母的关爱,身世凄凉。
也不漂亮,长着一头红发和满脸的雀斑。
但她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而是勇于面对生活、学习中的一切困难,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了大学。
最后为了照顾玛利亚又放弃了机会,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
马修和玛利亚同样也是伟大的,他们把一个孤儿养大成人,还考上了皇后学院,自己却在操劳中老去。
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安妮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纯洁的心,一颗进取的心,一颗自尊的心,都将记忆在我的脑海里。
从此我认识了安妮,她将陪伴我一起长大。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2“呜呜……”汽笛长鸣,火车在铁轨上飞快地驶过,留下一位大约十来岁的女孩。
红头发,尖下巴,大眼睛,大嘴巴,苍白瘦小,脸上长满雀斑,充满朝气与活力,她便是文中的主人公——安妮。
坐在马修的车上,安妮任想象自由的飞翔:高大的苹果树栽在道路两旁,盛开着雪白而芬芳的花朵,这是“白色的欢乐之路”;蜿蜒曲折的池塘有着忽隐忽现、不可名状的`色泽变化,这是“闪光的小湖”。
重游二战将领的故乡 感触英雄豪情的传奇人生

重游二战将领的故乡感触英雄豪情的传奇人生摘要:波澜壮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涌现出众多战争将领,他们拥有出色的战略领导能力,以及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他们是各国人民拥护和爱戴的英雄。
比如,苏联的朱可夫,德国的隆美尔,英国的蒙哥马利等。
他们中,有的为人称道,有的臭名远扬。
今天小编带你重回二战将领的故乡,为你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
1、英国军魂蒙哥马利蒙哥马利因打败“沙漠之狐”隆美尔成就了一世英名,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上生涯的两大杰作。
他出生在伦敦肯宁敦区圣马克教区的一个牧师家庭。
父亲34岁时,娶了16岁正值妙龄的母亲,是典型的“老夫少妻”的家庭。
由于父亲对母亲宠爱有加,年轻的母亲任性骄纵且有洁癖,用蒙哥马利的话来说,他在母亲的眼里就是个炮灰。
他的童年充满母亲的嘲笑与蔑视。
这位孤独将军还有一段绝版的爱情,由于终年征战,到了38岁时,蒙哥马利将军仍未结婚,但是在1926年这一切发生了变化。
在出游“欧洲屋脊”瑞士的时候,他爱上了一位小他一岁的少妇贝蒂,但这段甜蜜的婚姻仅仅持续了10年,贝蒂因为败血症而命丧在蒙哥马利的怀中。
此后,直到1976年逝世,蒙哥马利也再未娶妻。
连英国首相都为他惋惜,说整个英吉利都不希望将军的后半生是孤独的。
他的故乡: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最早源自著名收藏家汉斯•斯隆,他在死后将自己的所有藏品都捐赠给了英国。
而在博物馆开放后,英国人通过在世界各地的冒险活动得到了大批的珍贵藏品。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
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600多万件。
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温莎古堡温莎古堡位于英国伦敦以西32公里的温莎镇,是英国王室的行宫之一。
早在11世纪,征服者威廉一世为防止英国人民的反抗,在伦敦周围郊区,建造了9座相隔32公里左右的大型城堡,组成了一道可以互相支援的碉堡防线。
蒙哥马利和麦克阿瑟都喜欢傍富婆,山本五十六最爱妓女

蒙哥马利和麦克阿瑟都喜欢傍富婆,山本五十六最爱妓女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口味很重,他被称为娶了军队的男人,一直到40岁才结婚。
如果是老牛吃嫩草的话,还可以理解,成功男人嘛。
可是,蒙哥马利娶得却是一个已经39岁的中年寡妇。
这位寡妇还是拖油瓶的,带着孩子。
蒙哥马利毫不介意,他一心一意爱着妻子和孩子,一直到妻子去世。
爱妻去世后,蒙哥马利在感情上从此心如枯井,没有再结婚,也没有再对其他的女人产生爱慕。
他也算是一个完美的好男人了,只是这样的男人一般人修不来。
(蒙哥马利元帅)口味更重的是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天资聪颖,他一生创造了很多第一。
比如,19岁的时候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点军校。
还没毕业,就被破格晋升为上尉,这是西点军队历史上的第一次。
38岁晋升少将,是第一次世界时最年轻的美国将军。
这样一个高富帅,却一直到40岁的时候还是一只可怜的单身狗。
不爱则已,一爱又爱上寡妇。
42岁那年,麦克阿瑟和露易丝·布鲁克斯结婚。
当时的露易丝已经37岁了,离过婚,还是一个交际花,跟很多高级军官有染。
(麦克阿瑟一家)然而,麦克阿瑟不介意。
1922年,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29年,因夫妻不和,麦克阿瑟和露易丝离婚。
但是,麦克阿瑟的心没有死,1937年,年近60的麦克阿瑟又和一个叫琼·费尔克洛斯的女子结婚。
当时的琼已年近40,还好没有结过婚。
别人都是越娶越小,麦克阿瑟为什么老是娶老女人呢?口味如此之重。
小编告诉你,因为老女人有钱。
麦克阿瑟的前妻露易丝家里很有钱,从老爸那里继承了巨额财富。
琼也是,他从老爸那里继承了20万美元的遗产。
估计麦克阿瑟好的是这口吧。
(日本海军之花山本五十六)日本海军之花山本五十六是天皇的忠实信徒。
和大多数日本军官一样,山本也喜欢出入风月场合。
但是,独特的是,山本不是逢场作戏,他将自己的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了河合千代子、鹤岛正子等妓女身上。
直到30岁的时候,山本才结婚,他并不爱自己的妻子,只把她当成传宗接代的工具。
关于蒙哥马利的故事

关于蒙哥马利的故事蒙哥马利元帅是英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元帅,他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且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非常优秀,所以当时的英国将他任命为陆军元帅,带领当时的英国军队打赢了很多场著名的战役。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关于蒙哥马利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蒙哥马利,1887年11月17日出生在英国伦敦。
他是英国的陆军元帅,在军事和战略上有非常高的成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为英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作为一个军事家,他有他的过人之处,蒙哥马利外号是“猎狐手”,这个外号很符合他的身份和能力。
蒙哥马利外号是“猎狐手”,这个外号非常著名。
既然他是“猎狐手”,那么肯定就会有一个所谓的“狐”了。
这个“狐”,就是有“沙漠之狐”的德国将领隆美尔。
在1942年7月,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军将领隆美尔率领德国非洲军团击败了驻扎在北非沙漠中的英国军队第八集团军。
为此,同年8月4日,蒙哥马利被丘吉尔认命为第八集团军司令来到了北非沙漠地区。
丘吉尔特别重视这次战斗,他特别支持蒙哥马利的军事行动。
英国有密码破译专家,他们破译出了隆美尔的作战计划,并将这些信息告诉了蒙哥马利。
有了这些重要的信息,蒙哥马利在北美沙漠地区默默积蓄着力量。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蒙哥马利做好了与德军战斗的准备。
在1942年10月23日到11月4日期间,蒙哥马利率领英军与隆美尔的德军进行了长时间的战斗。
因为准备很充分,英军也了解德军的作战计划,所以英军战胜了德军。
蒙哥马利战胜了有“沙漠之狐”称号的隆美尔,所以就有了蒙哥马利外号“猎狐手”。
关于蒙哥马利成名故事蒙哥马利是如何成名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和二战有关。
蒙哥马利默默无名的生涯几乎占据了他大半的生命。
1942年,在二战期间,他得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临危受命,开始指挥作战。
蒙哥马利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最终成功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成为了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一战成名。
那么蒙哥马利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年之内成名的呢?实际上,蒙哥马利早年就已经参加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由于当时战场上有很多的杰出领袖,蒙哥马利在一战中并没能受到多少关注。
铁血元帅蒙哥马利

铁血元帅蒙哥马利作者:西武来源:《小学生学习指导·小军迷联盟》2019年第04期军迷小档案伯纳德·劳。
蒙哥马利元9巾是英国著名的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多次负责重要战役的作战指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俘获第一名战俘1914年10月,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年轻的蒙哥马利在经历一系列训练考核后,已成为英军中一名优秀的中尉。
这一次,他随部队抵达法国,逐渐转移至西部联军前线的北翼。
几日后,部队行进在梅特朗村附近,一场与德军的战斗即将爆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蒙哥马利抬头望着天空,太阳的位置告诉他,现在正是进攻的好时候。
“大家跟我冲!”蒙哥马利拔出佩剑,挥动手臂,向身后的士兵们大声呼喊。
他的声音给了大家足够的勇气,全员一拥而上,跟着蒙哥马利朝梅特朗村冲去。
枪炮声震耳欲聋,敌人的炮火凶猛又密集,冲在前方的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可蒙哥马利毫不退缩,仍然以身作则,带领士兵继续往前冲。
不远处是一条壕沟,蒙哥马利忽然眼前一亮,过了这条壕沟,便是他们要夺下的目标了,胜利在望!蒙哥马利兴奋极了,可就在快要到壕沟时,一阵更猛烈的枪击声让他从激动中清醒过来。
壕沟里全都是敌军。
一名德军士兵正举着步枪瞄准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瞬间头皮发麻,一时竟不知该怎么办了。
他现在只有一柄佩剑,这剑虽在出征前已经磨得锋利无比,可是战场上子弹无眼,剑的象征意义大过实战意义,就算再锋利,刺不到敌人身上又有何用?更何况,就算是近距离搏击,他之前接受的训练,也多是用刺刀杀敌。
如今他长剑在手,所学的拼刺动作却一个都做不出来。
德军士兵仍在举着步枪,他的右手食指即将扣动扳机。
蒙哥马利心跳加快,想尽量让自己冷静一些。
“真是讽刺。
我唯一会的剑术,还是军礼训练的招式……难道现在要眼睁睁地等死吗?”蒙哥马利自言自语着,忽然当机立断,猛地向举着步枪的德军士兵扑了过去。
对方还没反应过来,他便使尽全力,朝敌人下腹部狠踹一腳。
从一而终的名人故事

从一而终的名人故事1942年10月23日到11月4日,英国第8集团军在其司令的率领下,于阿拉曼地区成功击败纳粹军队,并挫败德国著名的“沙漠之狐”——隆美尔,从而打破了纳粹不可打败的神话。
这名司令便是英国知名将军——伯纳德·芬·蒙哥马利,此战后被誉为捕捉“沙漠之狐”的猎手。
在二战中,蒙哥马利曾成功指挥同盟军打了很多场胜仗,甚至有几次胜仗就像上面那场战争一样,对二战同盟军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能在很多人想来,这样一名优秀的将军应该会有很丰富精彩的情史经历吧。
但实际上,蒙哥马利一生忠心,对待他的爱情就像对待他的国家一样,从一而终。
蒙哥马利的童年并不美好,从小不受母亲的待见,这也使他在成年后形成了乖僻的性格。
青年的蒙哥马利虽然面容英俊,但他十分讨厌社交生活和宴会场合,对交际十分反感。
所以蒙哥马利在本该谈恋爱的年纪,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因此他认识的女性可谓寥寥无几,直到39岁还是单身。
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劝他趁早找到心仪的对象结婚生子,甚至有人见他不愿意主动接触异性,便想方设法为他介绍对象。
可是不论大伙如何着急,蒙哥马利都以不乐意的态度回绝了他们。
一来二去下,周边人都放弃操心他了,甚至有人开他的玩笑:“军队就是蒙哥马利的妻子。
”不过在1926年,蒙哥马利的单身生涯在爱神的帮助下终于准备落下帷幕。
那年的1月,时任中校的蒙哥马利到了有“欧洲屋脊”美名的瑞士度假。
一天,他望见白雪皑皑的山,来了兴致,团了一个结实的雪团便砸向不远处的木桩。
雪团撞在木桩上,瞬时变成了雪花,好不有趣。
突然一位女士在他身后叫了声“好”,他回头一看,是一位充满活力的女子。
蒙哥马利不得不承认他一见钟情了,但是很少与女性打交道的他,并不知道该怎么和眼前的女士深交。
这个女士便是贝蒂,蒙哥马利日后的妻子,也是他一生挚爱的妻子。
蒙哥马利的孙子曾讲述祖父和祖母相遇的故事:一个留着小胡子,穿着皮裤的矮个子主动走向贝蒂,并作了自我介绍。
“猎狐者”蒙哥马利

乔 良“猎狐者”蒙哥马利我不知道当我打算逐一清理脑海中那些世界名将的印象时,为什么第一个想到的会是这个人—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说实话,我不大喜欢他。
我不喜欢他那副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膨胀、自我表现,恨不能一个人包打天下(整个一个“三自一包”)的英国派头,以及由这些毛病导致的在战场上争功诿过(这在他那本字里行间几乎从不赞美自己的盟友、同僚,把一切功劳毫不犹豫地揽到自己名下的《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中一览无余),甚至不惜在作战中让盟军的其他部队停下来,把胜利的机会留给他和他那著名的第八集团军。
他身上似乎没有什么让我喜欢的东西。
但我必须承认,他是二战英雄。
一个战胜了“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将军,一个参与指挥了诺曼底登陆这等伟大战役的将军,不可能不被历史封为英雄。
可我就是不喜欢,我有我不喜欢的理由,也许只是个人的偏见。
首先,我不喜欢他的家庭。
家庭是一个人性格的孵化器,一个糟糕的家庭很难不产生糟糕的性格。
其实,包括蒙帅本人,也不喜欢自己的家庭,准确点说,是不喜欢他的母亲。
对他的父亲,亨利·蒙哥马利,一位从清贫的牧师岗位逐级爬升为主教大人的老好人,我并不反感。
当然,蒙哥马利也不反感。
提到他的父亲时,他甚至颇为骄傲:“我崇拜他,对我来说,他总是像一个朋友,如果世上有圣贤,那就是我的父亲。
”显然,亨利·蒙哥马利在自己儿子的眼里是一位圣人。
可惜这位上帝指派的出色的牧羊人,却无力驾驭自己家中的悍妇—蒙哥马利的母亲。
像古今中外大多数老夫少妻的家庭一样,这位比自己的丈夫小17岁的女人,在家庭地位上具有某种天然优势,这人 物. All Rights Reserved.相当的隆美尔,千里奔突于北非沙漠,把韦维尔和他的继任者奥金莱克这些在英军中尚属出色的将领打得一筹莫展时,蒙哥马利来了。
你尽可以说蒙哥马利运气好,他正好是在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处于弹少粮稀、燃料短缺的低谷期时,接掌英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哥马利的忠诚
蒙哥马利是二战时期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指挥作战所向披靡,却拙于谈情说爱,直到40岁才与贝蒂喜结良缘。
一天,贝蒂陪儿子玩耍时不慎被虫子叮了一口,结果得了败血症,蒙哥马利在医院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妻子。
虽然经过各种手段的治疗,最后妻子还是去世了。
蒙哥马利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中,但在爱妻的葬礼上,他没掉一滴眼泪,而是注视着爱妻的遗容,敬了一个久久的军礼。
人们议论纷纷,妻子死了怎么连眼泪都不掉?大家不禁怀疑他对贝蒂的感情。
他不置可否,全身心地抚养孩子,研究战争,用不朽的功勋赢得了一切。
此后,无数女性向他表示爱慕之情,他都不为所动。
他说:“作为一个军人,我永远忠于我的祖国;作为一个男人,我永远不会背叛爱情。
像我对贝蒂这样的爱,永远不可能再有第二次。
”蒙哥马利的确做到了,直到89岁去世,他没再对任何一个女性动过心。
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眼泪不是表达爱情的唯一方式,而忠诚是爱情最好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