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真实系列二:四十年一诺的爱情订单
两个人的爱情故事

两个人的爱情故事爱情像衣服虽然很多,但适合的只有一件,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两个人的爱情故事。
两个人的爱情故事1:洒满90级台阶的幸福忙完家务,哄女儿睡着后,梅洁也上了床,顺手抓来一本杂志心不在焉地翻看。
看着看着,梅洁不觉哑然失笑。
书中有篇调侃婚姻的文章,列举了许多幽默的“冷段子”。
梅洁盯住了最后一段:“婚姻头一年,丈夫说话,妻子听着;第二年,妻子说话,丈夫听着;第三年,两人都说话,邻居们听着。
”这一点都不符合实际,她心下正想着,旋动锁孔的声音传进了耳中。
单听动静,就知道是老公魏杰回来了。
每次加夜班回家,魏杰都尽量放轻脚步,连洗漱都将水龙头开到最小,以免惊扰了女儿。
接着,他蹑手蹑脚走进卧室,倒头睡去。
两人无话可说,这种情形梅洁早已司空见惯。
今晚,也不例外。
不过,梅洁决定破个例:“魏杰,我想和你商量件事。
”“你说。
”魏杰的回答非常简短。
梅洁迟疑了几秒钟,说:“咱们离婚吧。
”离婚的念头,已在梅洁的脑海里折腾了不少日子。
就在今天下午,当她和女友小玫提起时,小玫气得直嚷嚷:“你疯啦!”五年前,是小玫介绍他们两个认识的。
半年后,两人结了婚。
第二年,女儿佳佳降临人世。
而让人做梦都没想到,佳佳3岁了,虽然听得懂大人说的每一个字,可从来不开口说话。
夫妻俩试过各种方法,可佳佳就是不肯开口。
看着女儿如晨星般明亮的眼睛,梅洁始终不放弃努力,她奔走在各大医院之间,和魏杰之间的交流却变得越来越少。
见梅洁说得很认真,魏杰沉默片刻,同意了:“分吧,不过明天请让我背你下楼。
”梅洁一听,忙关了台灯。
在光线消失的那一刻,泪水无声地流满了她的脸。
魏杰说的是结婚那天开的一个玩笑。
那天,披红挂绿的婚车开到楼下,魏杰牵起梅洁的手要上楼。
小玫笑嘻嘻地拦住了他:“我们的新娘子可是千金之身。
想娶她为妻,必须背上楼!”“对,背新娘子上楼!”在众人的起哄声中,魏杰二话没说蹲下身,背起了盖着大红盖头的梅洁。
新房在5楼,整整90级台阶。
梅洁趴在魏杰背上,幸福地笑着。
真实著名爱情故事

真实著名爱情故事有名的感人的爱情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真实著名爱情故事真实著名爱情故事:丈夫为妻凿出600步“爱情梯坎”2005年6月初夏的一天早晨,天还没亮,家住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河堡街的庹本志本想再睡会儿,这时身畔妻子龚静华迷糊中唤他的名字,他陡然弹起身——该抱她如厕了。
庹本志熟练地进行着每天的程序:替妻子洗漱穿衣,将家里最后一个鸡蛋蒸了羹喂她吃下,自己胡乱扒几口剩饭,然后洗衣、打扫卫生。
做完这一切,庹本志看见妻子的右臂拾了抬,她是要他赶紧背着她出门,去两公里外的插旗山。
通往插旗山唯一一条水泥铺就的山路路卡前依然站着保安。
保安面无表情地说:“老规矩,最优惠的价钱,两块。
”庹本志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低头求情:“兄弟,就今天一天,您免费放我们上山吧。
我爱人喜欢这山呀,我们不是玩儿,是康复训练。
我,真的是一分钱也没有了,儿子要到周末才发工资……”保安打断他的话:“没钱上什么山?回家躺着。
”愤怒、屈辱和羞愧令庹本志气血上涌,脸憋得通红,结实有力的拳头握得青筋凸起,又颓然无力地垂下。
他背着龚静华往山脚一侧走去,越走越快,奔跑一般,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将心中的怒火熄灭。
奔走了三四百米,庹本志才将妻子放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自己抱着头蹲在一旁,满心沮丧。
龚静华是2003年下半年开始感觉身体不适的,头昏头痛,手脚无力,庹本志陪着她多方求医可疗效甚微。
2004年8月,她突然昏迷,经镇、县两级医院抢救无效后被送往成都华西医院,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她脑中有一种罕见的肿瘤,必须手术切除。
手术风险极大,即使成功也肯定会留下偏瘫和语言障碍的后遗症。
庹本志眼含热泪却坚定地在手术单上签了字。
虽然三次开颅从脑中取出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肿瘤,但半年时间里,龚静华就像植物人,除有光感、痛感外,不会说话,不会翻身。
服侍病人再苦再累庹本志也不怕,可是高昂的治疗费哪里来?儿子庹富来、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工作并已成家的女儿庹敏英早已拿出了全部积蓄,庹本志变卖家产、四处告借及向银行贷款的38万元也花光了,他唯有带着妻子回家。
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我们最早接触的爱情故事是古代的爱情故事,其中像《梁祝化蝶》、《牛郎织女》等大部分为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些凄美的爱情故事就是出自中国古代的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让我们通过下文来了解中国古代的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11.梁祝化蝶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是让令爱出门的好。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
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
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
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
梁祝分手,依依不舍。
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
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
美满姻缘,已成沧影。
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
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令。
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
遗命葬鄮城九龙墟。
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有情人终成眷属真实案例

有情人终成眷属真实案例有情人终成眷属真实案例在爱情的世界里,有时候无法言喻的喜悦和幸福只能通过真实的案例来讲述。
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始终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它们充满了希望和激动。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几个真实的案例,这些故事将带你走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奇妙旅程。
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而其中最让人动容的故事莫过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
贾宝玉是贵族世家的少爷,而林黛玉则是一个美丽而敏感的女子。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有情愫,但命运的安排使得两人无法维系真正的爱情。
尽管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考验,但贾宝玉和林黛玉最终在红尘中找到了爱的归宿。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的,有情人终究会成为眷属。
二、《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与露丝电影《泰坦尼克号》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经典。
杰克和露丝来自不同阶层的社会,他们在泰坦尼克号上邂逅,并迅速陷入了彼此的爱河。
然而,命运的捉弄使得他们被社会的枷锁所束缚,无法长久地在一起。
尽管如此,他们的爱情故事依然感人至深,让人们相信有情人终会成眷属。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爱情是无法被阻挡的力量,即便在世俗的眼光下也能凿开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之道。
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白骨精《西游记》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中孙悟空与白骨精的爱情故事更是耐人寻味。
孙悟空是个外形丑陋但心地善良的猴子,而白骨精则是个倾国倾城的妖怪。
虽然他们是截然不同的存在,但他们在共同的遭遇中逐渐产生了爱情。
经历了诸多的考验和磨难,他们终于在世俗的眼光下取得了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无法被界定和规则束缚的,只要心有所属,就会拥有幸福的结局。
以上几个真实案例展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可能性,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真实生活中的爱情并非如电影和小说中那样理想化。
爱情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挫折,有时候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牺牲才能获得幸福。
但正是这些困难和考验,让我们对爱情更加珍惜与坚守。
名人爱情故事精选

名人爱情故事精选爱情故事,在民间文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不少名人的爱情故事在民间一直流传着。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名人爱情故事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名人爱情故事精选篇1:朱自清爱如荷风,情如潭水她不是他的结发妻子,却为他养大了前妻留下的6个子女。
他们经媒妁之言相识,却谱写了一曲浪漫清新如荷塘清风的爱之恋曲。
他的一生,因为有了她才完满。
然而天妒良才,那个昏暗错乱的年代早早夺走了他才华横溢的生命,也夺走了那一段幸福美满的姻缘。
1948年6月18日,他在拒绝美国援助面粉的宣言上签名。
一个多月后,他因胃溃疡穿孔住进了医院,想不到手术后引起并发症,一代文学大师就那样匆匆而去。
那一年,他刚刚50岁,她才45岁。
他去世后,她收拾起悲伤,带着他们的9个子女孤独地走过42年,把他们一一培养成人。
42年后,她安详离世。
那一只小箱子,是他生前用过的。
他走后,她一直小心地珍藏,却从来没在子女们面前开启。
那保存完好的75封书信,是她辞世7年后,她的子女在搬家时意外发现的。
纸张已泛黄,却都保存完好。
这是75封爱的书信,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如痴如醉的爱情表白,一个女人孤独又沉默地守着它们走了大半生。
朱自清写给妻子陈竹隐的爱情书简,向世人洞开了文学大师的一段动人心魄的爱情往事。
认识陈竹隐的时候,朱自清的生活正混乱不堪。
那时,朱自清的结发妻子武仲谦已病逝一年多,给他留下6个孩子,最大的也不过10岁,最小的女儿尚在襁褓中。
一个靠教书养家的穷教授,要照顾身边的6个稚子,那份艰难可想而知。
朋友们看不下去,劝朱自清续弦,却每每被朱自清拒绝。
在朱自清的心里,虽然与亡妻是包办婚姻,可数年的相守,一餐一饭里积下的深情,足以让多情善感的朱自清念念不忘。
朱自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朋友拉着去与陈竹隐相见的。
他们诓他说去酒楼会一位朋友,他便欣欣然跟着前往。
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陈竹隐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那天佩弦穿一件米黄色绸大褂,他身材不高,白白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雅正派,脚上却穿着一双老式的双梁鞋,显得有些土气。
关于名人的经典爱情故事

关于名人的经典爱情故事我们听过许许多多的爱情故事,那些刻骨铭心的总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名人的经典爱情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张维桢:一见钟情爱一生1919年12月,罗家伦作为北平学生的代表,前往上海展开学生团体串联,却在美丽的黄浦江畔,邂逅了张维桢,开始了一生的爱情传奇。
那是“全国学生联合会”的一次集会,罗家伦虽然貌不惊人,但他是当时名声远扬的学生领袖,他亲笔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在当时大学生中间争相传阅。
当时,罗家伦一出现,就让现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激情澎湃的演讲更是让现场成了沸腾的海洋。
上海女子学校的女学生张维桢站在台下,她满脸红晕,用一双深情的眼睛专注地默默注视着罗家伦,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和每种表情都让清秀文雅的她着迷。
此刻的罗家伦就站在张维桢的面前,他的演说一字一句地敲击着她的心扉,贴近,火热,直入她的心田。
在这一瞬间,爱情产生了,张维桢被爱情赋予了强大的力量,她在人山人海中居然挤到了会场的最前面,大声地对罗家伦说:“我名叫张维桢,今后请你多多指教!”说完,她把自己的联系地址写在一张字条上递给他。
面对张维桢的热情大方和青春美丽,罗家伦的心在那一刻被惊动了,原本口才出众的他竟然腼腆得像个不知所措的小男孩,只是慌乱地说着:“好,好!”张维桢:一见钟情爱一生都说一见钟情的爱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但是,张维桢和罗家伦却用真实的爱情经历证明:即使是一见钟情的爱情,也有在一开始便注定会相爱一生的。
爱情大多是有信物的。
罗家伦给张维桢的爱情信物,是两张风景明信片和两张小型风景照片。
虽然并不名贵,却包含着罗家伦渴望和张维桢比翼双飞的心意。
张维桢读懂了其中的含意,她回赠给罗家伦的爱情信物,是自己的一张玉照。
一个女孩子把自己的玉照送给一个男人,自然是意味着心中的爱慕。
罗家伦在日记里写道:“就是你的照片,使我看了生无限的愉快。
”从此,张维桢和罗家伦开始鸿雁传书,漫长的爱情之旅启程了。
06年10大爱情故事

我的一半是你----------------农妇朱桂琴献肾救夫感天动地朱桂琴,湖北省老河口市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子。
她在丈夫李广明肾脏衰竭生命垂危之际,毅然献肾救夫,以感天动地的义举,诠释了爱情的真谛,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朱桂琴和李广明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今年29岁的朱桂琴,出生于老河口市洪山嘴办事处一个农民家庭。
1998年从老河口市供销学校毕业后,她到当地一个叫红星砖瓦厂的乡镇企业里做出纳,就是在这里,她遇到了让她愿意用生命去爱的人李广明。
那时,李广明所在的红星水泥厂与朱桂琴的砖瓦厂相隔不远,因为都是出纳,两个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渐渐地互生爱慕之情,终于有一天在媒人的引荐下,两颗期待已久的心立刻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于是,情窦初开的朱桂琴很快坠入爱河。
2000年8月,两个有情人终于携手走进了神圣的婚姻殿堂。
办喜事那天,两个红星厂的人都来祝贺,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还为他们编了一副对联贴在洞房外:“红星对红星心心相印,砖头贴水泥越粘越牢”,横批是“天作之合”。
心随所愿。
婚后,小两口相亲相爱,并贷款与人合伙承包了60亩果园。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夫妻两人没有拌过一次嘴,红过一次脸。
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朱桂琴泪花闪闪。
她说:“广明非常老实,从不多事,更没有骂过我。
”李广明说:“琴在家把所有的家务全包了,是个贤惠的女人。
”婚后第二年,儿子的出世更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经过一年的勤扒苦做,小两口还盖起了一幢两层小楼,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乡亲们都很羡慕他们,朱桂琴当时也感觉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对相敬如宾的好夫妻,平静的生活却忽然被可恶的病魔打破了。
2004年初,李广明在一次下地干活时偶然感到腰部疼痛,之后还伴有头晕、四肢乏力。
起先,李广明并不在意,只是让妻子给他捶一下缓解痛苦。
5月中旬,他发现双腿及面部浮肿起来,这时的李广明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到水泥厂打工了,于是朱桂琴带着丈夫急忙赶到当地老河口市第一医院检查。
真实著名爱情故事优秀5篇

真实著名爱情故事优秀5篇真实爱情故事篇一“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当男人成为嫌疑犯锒铛入狱时,老父是这样告诫她的,并且说:“和他离婚,回家去吧!”女人一脸泪痕,她感觉她的天塌了,茫然地看着老父摇摇头说:“不!我不能离开他。
”“啪”老父大力地拍了一下桌子,喊道:“你傻吧!他可是因为入狱的,你还和他一起,别人会怎么看你?吐沫星子都能淹死你……”女人低下头,喃喃地说:“爸!我不相信这是真的,我不相信。
”老父摇摇头叹着气道:“哎!孩子,知人知面不知心呀!”女人还是摇头,她不信自己的男人会是犯,打死她也不相信。
老父又继续劝了好久,软磨硬泡的嘴都说干了。
最后撂下话来说:“我给你一晚上的时间考虑,考虑好了觉得我说得对,明天收拾东西回娘家去,要是你依旧执迷不悟,那么从此我们父女恩断意绝。
”说完老父蹒跚而去。
第二天女人没有回娘家,而是来到了监狱,她要看看自己的男人。
男人被带出来时一直低着头,显然是没脸见她,支支吾吾想要解释,女人却含着眼泪说:“老公你瘦了。
”男人再也忍不住哭了,哽咽地说:“你不该来看我,不该来……”女人却笑了,眼泪顺着微笑的脸滴落在地上,显得楚楚动人。
她笑着说:“我为什么不该来,我是你的妻子,我应该来看你的。
”男人抬头激动地说:“可是……”女人止住他要说的话,深情地说:“我相信你,我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
”男人伸出了自己的手和女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他们的眼中充满着泪水。
男人最终被无罪释放了,法律是不会冤枉好人的。
男人出狱那天,女人没去接男人。
因为她在家包男人爱吃的饺子……西方著名爱情故事篇二八十年带上半叶,风靡了整个华夏大地的故事,从拖沓窘长的剧情中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主要所讲的还不是关于爱情,而是更加注目于亲情。
剧中两人相爱,只是为了今后的亲情悲剧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尽管这个铺垫很巧妙,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很残酷。
好像是要逼着人们在爱情和亲情之间作出一个选择,这样的选择,对人类来说,是勉为其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真实系列二:四十年一诺的爱情
订单
简介: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是2006年由中国妇女报社和岳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一次大型文化活动。
因为“爱情天梯”人物的去世而被网友重新阅读。
参选的故事必须是目前健在人物的真人真事。
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二:四十年一诺的爱情订单这是一对世纪老人的极富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这是一曲震响在洞庭湖畔的爱情颂歌!这是一件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事!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吟咏着屈原《湘君》、《湘夫人》的美妙诗句,我们似乎又看到了一个新世纪的真实的牛郎织女和湘妃的爱情神话。
一、1945年――1947年:由倾心热恋到庄重订婚
这个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名叫余琦,1922年春出生在湖南常德市城区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她的父亲曾经出国留学,回国之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亲堂兄余嘉锡是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国文系主任、民国时期社科院院士,当代著名作家丁玲是她的亲姑妈的女儿,丁玲在离开常德前与她有不少交往。
余琦长得十分漂亮,就读于常德市女中时,是学校的“校花”,因家学渊源等原因,她从小雅爱诗词,字
也写得非常秀气。
余琦高中毕业后,在城区小学任教。
大约受其表姐丁玲以及新思潮的影响,她一直未谈婚论嫁,1945年,23岁的她到常德县中师范班进修深造,遇到了英俊潇洒的县中教师刘自平,于是,二人便开始了长达六十多年的爱情故事的演绎。
男主人公刘自平,1914年冬出生在湖南桃源县的一个殷实人家,1938年在北京大学政治系学习毕业后,满怀抗战的激情,先后在南京国民政府政治部农本局等单位工作,辗转于长沙、芷江、重庆等地,主要为抗战作一些募捐贷款的事情。
他温文儒雅,一表人材,在爱情婚姻方面,不乏姑娘追求,朋友牵线,但他却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1944年,刘自平因病辞职回乡,待得病情稍愈,县立中学便热情聘请他去执教。
当他在县中课堂上一见到余琦,便被她那高雅的气质吸引住了。
“我第一眼看到她美丽的容貌,就觉得自己踩在了一个土坑里,有了一种失重的感觉!”——刘自平老人后来回忆说。
而余琦女士聆听着他的讲课,也被他的英俊潇洒和不凡的谈吐吸引住了,“他的眼睛有磁性!”——余琦老人后来也回忆说。
从1945年到1947年,刘自平先后辗转于几所中学教书,热恋中的余琦也就跟着他在学校做女生辅导和保育员等工作,1947年春节,在双方家长的支持下,两位年轻人按照传统习俗,举行了隆重的订婚仪式。
订婚照中,刘自平戴着金
丝眼睛,英俊文雅,余琦则静静地、幸福地依偎在他的身旁,脸上荡漾着蒙娜丽莎般的笑容。
二、1948年――1987年:40年的苦苦寻觅与坚贞守望
1948年,不甘做中学保育员的余琦,与刘自平反复商量后,决定随大哥到东北大城市去谋新职,“你先去吧,你安定后,我随即便来。
”身体已完全康复的刘自平对余琦说。
于是,余琦坐船出沅水,过洞庭湖,顺江而下,在洞庭君山旁,她轻轻地吟诵起楚辞《湘夫人》的诗句,又想到洞庭湖君山《柳毅传书》的神话故事,于是赋诗一首:“鼎城(即常德城的旧称)分袂互叮咛,海誓山盟共此心。
暂别实为长聚首,鸿雁传书两地情。
”
余琦出洞庭,下长江,沿着津浦线北上,因当时战事紧张,时局发生了变化,到山东泰山脚下后,便再也无法前行,进退两难的她只好在朋友的帮助下,在铁路子弟学校开始了教书的工作。
没有想到这一停下,就在泰山之阳呆了整整十六年,直到1963年她才回到家乡湖南常德。
再说刘自平听说余琦暂居山东后,便也放弃了北上的计划,等待时机。
二人远隔千山万水,只好频频鸿雁传书,以慰相思之情。
1949年夏天,湖南和平解放,立志报国的刘自平投笔从戎,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四野历任班长、排长,下潇湘,渡漓江,到广西剿匪。
在刘自平刚开始参军时,二人还有联系,余琦曾写诗道:“忽接家书重万金,书生投笔
已南征,柳丝敢系英雄志,红叶深藏儿女情。
”诗中写出了对自平的称许和对他的无限思念。
由于当时军旅生活颠沛紧张,没有丝毫的浪漫,行军打仗居无定所,加上当时通讯极为不畅,余琦的工作单位又几经转换,不久,二人便失去了联系。
1952年,肃反运动开始了,厄运降到了刘自平的头上。
在度过了三年紧张的军旅生活后,刘自平因曾在伪政府工作和多种说不清的“历史问题”,定性为“历史反革命”,被清理出军营,就近管制在南宁的一个印刷厂管理仓库,这一管制就是整整18年。
五十年代,身在山东的余琦,曾数十次写信,投问刘自平的信息,但多次回信,都被打回,上面批道:“查无此人”。
眼看着年岁渐渐增长,余琦的家人、朋友为之着急了,纷纷为她牵线搭桥,而在她身边的小伙们也是频送秋波,其中一个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硬是为她苦等了数年,可是余琦终不为之所动,继续为刘自平苦苦守望,并放出话说:“李商隐不是有诗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对于我的刘郎,我就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坟’,然后再另作打算。
”1963年,眼见在北方难觅信息,余琦只好辞去工作,告别十五年相处的朋友,告别巍峨的泰山,只身带着一个小时候患过脑瘼炎、生活不能自理的养女,千里南归寻夫。
回到家乡后,余琦到处打听,仍然没有刘自平的半点音
讯,她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来源,只能靠给人缝纫钉扣子或捡破烂卖钱来维持生计。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家庭原因,她被赶出常德城,带着十多岁的病残养女,下放到湖南慈利县一个偏远的山区务农,在农村,由于家中无劳力,生活极为艰苦,直到1973年才回城。
后来有人介绍她到职业学校、中小学去代课,这样才算有了一份较稳定的工作。
再说刘自平为什么不与余琦通信联系呢?一是因为余
琦工作几经转换,地址已不详细,二是觉得自己成了“历史反革命”,不愿意拖累余琦。
这是为对方着想的最真挚的情感。
其实,地处西南僻地,身受管制的他,又何尝不思念心爱的人呢?
1970年,已是56岁的刘自平也被赶出城市,遣送回湖南桃源老家务农。
在偏僻的乡下,他没有人身自由,没有劳力,一个人过着极为孤单、凄苦的生活。
这期间,他非常想念未婚妻余琦。
粉碎“四人帮”后,有人告诉他,说余琦回到了常德,只是不知道近况如何。
刘自平听说后十分激动,可是想到仍未平反,自己的身份还是“历史反革命”,若去找她,只会给她带来麻烦。
于是,刘自平只好把对余琦的思念继续压抑到心灵的深处,打消了到常德找她的念头。
三、1987年:二人在建军节结婚
历史的车轮,辗过泥沙枯草,终于推进到了崭新的时期,1986年下半年,刘自平的“历史问题”得到了彻底平反,落
实政策后,享受军队离休副团级待遇。
此时,已是七十四岁的老人兴奋不已,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马上见到日夜思念的未婚妻余琦。
通过多方寻找,1987年,他终于在当时的常德市教委找到了余琦。
历经四十年,经历了多少磨难,刘自平、余琦二人终于重新聚首了。
四十年啊,人生有几个四十年呢?1987年8月1日(这一天正好是古历七月初七),已是74岁的刘自平老人和66岁的余琦老人庄重而低调地举办了婚礼。
当时,由于他们具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太感人了,前来贺喜的领导、同事、亲朋好友络绎不绝。
一位教授为他们写下新婚门上的对联:
山盟海誓,四十载凄凄相思,娥英泪何止斑斑点点;
玉露金风,七十秋欣欣并蒂,郎织乐更在岁岁年年。
这副被爱好古典诗词的余琦老人称赏不已的新婚对联,借助秦观词作《鹊桥仙》(纤云弄巧)的意境,化用娥皇女英千里寻夫泪洒斑竹、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和《红楼梦》林黛玉《题帕诗》的典故,叙写出了二人四十年凄苦相思的经历,表达了众人对二位有情人在订婚四十多年后,终于成为眷属的衷心祝福。
四、1987——2006年:“郎织乐”的爱情婚姻
二位老人举办婚礼时,七十四岁的刘自平老人曾兴奋而郑重地对余琦老人许诺道:“我至少还要陪伴你十年!”事实
却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至今,二人在一起已是相互陪伴了两个十年。
令人遗憾的是,她从山东带回来的病残养女已于1998年4月不幸去逝。
两位老人现居住在常德市城东区新四村的一栋普通的
居民房里。
每天清晨起床后,刘自平老人的第一件事便是为余琦老人梳头发,然后上街买米粉、豆浆。
白天,他除了做家务事外,便是栽花种草,小园子里,一年四季春意浓浓。
余琦老人作为文人,更有多种雅好,常年写诗练字不辍。
二老情意绵绵,日日如新婚。
有时,他们也到外地旅游,机关里组织离退休老教师开展活动,他们总是积极参与,有时还登台表演节目。
刘自平老人能文能武,经历过大风大浪,所以心境平和,谈吐幽默,平时见到他俩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欢笑。
余琦老人在她的床头有一幅书法长卷,上面有她2002
年亲笔书写的一首诗云:
《偶感》
冷月如霜夜见凉,二九春秋似电光。
聚短离长虽堪惜,犹胜双星各一方。
三间陋室遮风雨,半庭花木映纱窗。
晚来一枕沉酣梦,饭软茶香度夕阳。
这首诗,是二位老人晚年快乐生活的真实写照。
今年,刘自平老人已是92岁高寿,余琦老人也有85岁。
刘老师称余老师是家中的“董事长”,自己则是“小经理”。
家中虽然雇了保姆,可是老人还经常出门走走。
“董事长叫咱往东咱不敢往西,叫咱买鸭咱不敢买鸡。
”二老一天到晚喜笑颜开,举止谈吐,幽默风趣不减当年。
爱情的鲜花啊,在两位老人的家中,在他们的心中,绽放得非常鲜艳!
千千万万的湖湘儿女,愿这对订婚四十年后才结婚、已近百岁的世纪老人永远健康长寿!愿他们的爱情传奇像洞庭君山湘妃的故事一样,长久演绎下去!。